[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紅塵中的幻像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知識讀物
    【市場價】
    163-236
    【優惠價】
    102-148
    【作者】 吳九箴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40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084015
    作者:吳九箴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8月 

        
        
    "

    編輯推薦


    1.現代人面對不可逆轉或改變的困境和煩惱時,通常都選擇剛硬或不服輸的態度,結果是徒費心力和時間,*初的煩惱沒有解決掉,反而又制造了另一個乃至於一個以上的煩惱。



    2.對於愛情,每個人心裡早已寫好一個劇本,就等著有人能和你同臺演出,熱戀中的美好和甜蜜,不管多麼幸福浪漫,都來自你的執著。



    3.財富、地位、名氣、他人的贊賞或批評,乃至名車、豪宅、珠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暫時的,都是在很多因緣或很多條件下、在某個時空下聚合而出現的假像。


    4.本書作者告訴你面對困境和煩惱,如何智慧面對,學會不回避、不逃脫。 
    內容簡介
    現代人總是對不存在的幻覺、假像抱持過高的期待,過於追逐外在之物——財富、地位、名氣等,從而導致自己內心無法平靜、坦然,讓自己深陷無以自撥的痛苦中。本書將指導你如何纔能活得沒有恐懼、沒有痛苦;怎樣智慧地面對現實人生,擺脫空虛與失落;如何在生活中學會解脫,不回避不逃避?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升華,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面對困境要有智慧,不能隻靠感情寄托的方式被動地麻醉自己、自欺欺人;做人要自覺、覺醒,要看清很多事情的假像,纔能生活的更真實、更自在。
    作者簡介


    吳九箴,心靈導師,暢銷書作家,其作品在臺灣、香港及馬來西亞等地屢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其文章及“吳九箴語錄”被中國網友在博客、論壇中廣為轉載。



    因為怕習性和業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還要九箴吾心。



    從不認為物質隻是物質,相信“萬物有靈”,深感人生是苦,卻發現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飴。



    喜歡與釋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爾也和科學家及禪師談論《金剛金》。



    曾任記者及專欄作者,目前致力推廣“自力覺醒”運動,以及“人本自然”式的人性和自然為本的修行。


    著有:《拋開妄想,告別任性》、《讓寂寞來,讓寂寞走》、《自在的幸福——享受生活帶給你的每一張牌》等。
    目錄
    目錄
    世間恐怖的不是欠債,而是欠智慧/1
    篇 債不是債,債是你無知的結果
    當佛陀也要繳信用卡債/3
    沒有智慧的人,纔會欠債/9
    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看不清因果?/15
    債是假的,因果纔是真的/24
    人沒有智慧,債就無所不在/33

    第二篇 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槃的門票
    佛法是免費的止痛藥?/43
    佛教是古老的詐騙集團?/54
    黑白無常會出來逛大街?/63
    蜜月效應原是夢幻泡影/74


    目錄


    自序

    世間恐怖的不是欠債,而是欠智慧/1

    篇 債不是債,債是你無知的結果

    當佛陀也要繳信用卡債/3

    沒有智慧的人,纔會欠債/9

    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看不清因果?/15

    債是假的,因果纔是真的/24

    人沒有智慧,債就無所不在/33



    第二篇 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槃的門票

    佛法是免費的止痛藥?/43

    佛教是古老的詐騙集團?/54

    黑白無常會出來逛大街?/63

    蜜月效應原是夢幻泡影/74

    喝了一百杯水還是渴的人/90

    白斑是一封來自無常的掛號信/96

    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槃的門票/104

    佛,其實一直躲在我們體內/117

    沒有慈悲心的出家人?/133

    先學會做人,再談成佛/137



    第三篇 你我都隻是萬丈紅塵中的幻像

    天不從人願,纔是公平的/147

    金剛經說,人生隻是一場遊戲/154

    其實,孤苦克不見得不好/165

    再讓我輪回五百世,仍要愛你/172

    各安天命,就是做善事/178


    前言
    【自序】
    你我都是紅塵中的幻像?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談到欠債,世間可以分成三種人:有智慧的人,不會做傻事,自然就不會有欠債;稍有智慧的人,可能會不小心欠債一兩次,等喫盡苦頭,自然也就會脫離欠債生涯;完全沒智慧的人,纔會以債養債,然後自欺欺人的認為,他的債務永遠不會爆開來,有一天自然會消失。
    其實,欠債也不見得是件壞事,我認為欠債這回事倒是人世間好的功課,它可以讓人跌入地獄,也可以讓人學習睜開心眼去看見因果,體驗因果的強大力量。每一個從債務地獄爬回來的人,必然都增長了不少智慧。
    然而,欠債是件好事這個說法,一旦遇到沒有智慧的人,不管喫了多少苦頭,仍不覺醒過來認真還債,就會變質了。這時,欠債就是件可悲的事。


    【自序】



    你我都是紅塵中的幻像?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談到欠債,世間可以分成三種人:有智慧的人,不會做傻事,自然就不會有欠債;稍有智慧的人,可能會不小心欠債一兩次,等喫盡苦頭,自然也就會脫離欠債生涯;完全沒智慧的人,纔會以債養債,然後自欺欺人的認為,他的債務永遠不會爆開來,有一天自然會消失。



    其實,欠債也不見得是件壞事,我認為欠債這回事倒是人世間好的功課,它可以讓人跌入地獄,也可以讓人學習睜開心眼去看見因果,體驗因果的強大力量。每一個從債務地獄爬回來的人,必然都增長了不少智慧。



    然而,欠債是件好事這個說法,一旦遇到沒有智慧的人,不管喫了多少苦頭,仍不覺醒過來認真還債,就會變質了。這時,欠債就是件可悲的事。



    聽說,臺灣這幾年欠卡債的人可能高達上百萬,因為被逼債而自殺的人也不少,事實上,我自己也曾負債過,我完全能體會負債時的壓力及痛苦,那簡直就像在無間地獄,每分每秒都躺在刀山上,任憑焦慮之火在體內燒烤;地獄,其實不遠,就在我們的腦子裡。因此,我也不難想像為何有人會選擇自殺這條路,然而,我想說的是,事實上真正逼人去自殺的,絕不是債本身,而是當事人的絕望和恐懼。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需要希望來當麻醉劑或止痛劑,沒有了希望,所有的恐懼和苦痛一擁而上,再勇敢再堅強的人,也要跪地求饒。



    人是會因絕望而自殺的生物,絕望的來源,不僅是債,也可能是疾病或卡在什麼難關上太久,怎麼都過不了。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債或難關這個東西,大部分都需要各種因緣聚合纔能結成果實,並非一瞬間忽然跑出一堆債務來(親人過世後不懂得拋棄繼承權,則另當別論)。就像一座山的出現,也需要板塊移動或土石堆積,經年累月纔能成為一座山。這一切都和債一樣,需要有起因和過程,這些條件都具備了,纔會形成後來的果。



    因此,如果有人過度消費欠下卡債,再來怪政府或銀行管理不當,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因為是你自己種下因,然後長期灌溉施肥,債這棵樹纔能長得這麼大,甚至大到你自己都不可思議。總之,話說回來,你之所以會欠債,是因為你的無知和放縱貪欲的結果。欠了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欠智慧,欠缺一種可以看穿事物表像直透本質的智慧,一種洞悉因果法則的智慧。如果智慧一直不增長,即使你還清卡債了,仍會繼續欠債,或許不是卡債而是換過另一個名詞的負債!



    從佛法的角度看,欠債不可怕,欠智慧可怕。



    可悲的是,大家都以為那些自稱修行者或佛教徒的人,是很有智慧的,然而新聞卻經常報導信奉佛教不殺生的善男信女,花了大錢買了些鳥魚龜放生後,商人再把牠們抓回來,等待下一次的放生儀式。不但破壞生態,也再度折磨這些可憐的生命。每次一想到這個現像,我就想不通那些善男信女學佛的智慧究竟學到哪裡去了?



    再者,我有很多朋友,隻要是失戀或破產或運勢不順,就想到深山的寺廟中出家,好像佛法是專治失憶癥的特效藥。平時在紅塵間不修佛法,一定要到深山裡纔能修佛法,難道躲到寺廟中就不會有煩惱了?到底佛法是麻醉劑還是止痛劑?佛法隻能在深山或寺廟裡修行嗎?



    也曾看過很多人為了學佛,棄一家老少於不顧,每天都跑到寺廟裡念經或參加法會,當她或他拼命的念經或拜佛時,他們的小孩或許正餓著肚子,或許正在飆車砍人,而他們永遠不會知道。



    全臺灣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學佛拜佛,但我實在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得到了智慧?



    有一位朋友學佛拜佛前後近十年,虔誠的不得了,近卻因為家中婆媳不和外加投資失敗,痛苦得睡不著覺,差點得了憂郁癥。



    更離譜更荒謬的是,有個很熱衷佛法的朋友,某次神情亢奮的對我說他近拜入一位法師門下,而且在法師的弘法機構裡當上了干部。據他說,全世界隻有他的導師纔是真正的開悟者,其他那些宣稱已經開悟的大師法師都是自吹自擂,根本沒有人可以印證,全都是騙子。他自覺很幸運,可以遇到這位法師,他也希望我們一起加入供養他。



    我聽到這裡,忽然有一種錯覺,好像我眼前的是一位直銷體繫的推銷員,拼命要我們加入他的下線一樣。當時,我真的想問他,為何別人開悟都是假的,隻有他的導師是真的?別人的開悟無法印證,他的導師又如何能被印證是真的開悟呢?



    但我看他兩眼圓睜,口沫橫飛,處於情緒亢奮的狀態下,也就不多問了。



    甚至,我有一位在某大佛教機構裡當干部的朋友說,在機構裡,師兄師姐間也在搞鬥爭,彼此互打小報告,甚至在佛堂前當眾開罵。這樣的現像,我真想不通他們學佛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佛陀仍在世,是否也會對他們開罵?



    上述各種學佛修佛的怪現像愈來愈多,終於我忍不住想寫這本書,想問問大家:難道佛法是人們逃避痛苦而存在的嗎?難道佛法隻能在深山或寺廟或法會裡,纔算佛法嗎?佛法為何不能被運用到現實生活裡,解決我們的現實問題呢?



    因此,我想用這個假設的主題:當佛陀也欠信用卡債,來告訴大家,佛法本來就在現實生活的每一分每一刻裡,佛法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這個俗世,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智慧),沒有憂郁,就找不到涅槃的方位。真正想修佛的人,應該勇敢面對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困境和挑戰,把自己該負的責任完成,不停地在挫敗和無常中,喚醒自己的智慧。先學會做人,再來談成佛,而不是一定要剃光頭或敲木魚念經,或是去做一些愚蠢至極的放生行為,纔叫修佛、纔叫學佛,否則一切都隻是掛著招牌讓自己心安的無聊行為罷了!



    人是很容易自欺欺人的生物,很多學佛的人,頂多也隻是用佛法來包裝自己或催眠自己,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修行者。我曾認識一位很有名的法師,在應酬場合一樣和人家大開黃腔,後來聽說他到處調頭寸,過沒多久就跳票了。至今我仍想不通法師為什麼要調頭寸?難道支票也能用來弘法嗎?



    其實,修佛重在修心,不需要用外在的東西來包裝來自欺欺人。然而,整個社會處處可見這種荒謬的情節,似乎大家都在說:佛陀是遠離世人的,佛法是超乎世間的,是遙不可及的,是我們俗人無法修行的。佛法的智慧,隻有在廟裡或法師身上纔看得到,其他凡人都是低等無知的。



    就是因為這些謬論這些誤解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纔有愈來愈多的人,沒有智慧去面對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境;也因為這些荒謬現像的存在,我纔立志要寫這本書。我要告訴大家:佛陀曾經也是人,祂也是經歷了人的階段,纔到佛的境界。因此,佛陀也可能欠信用卡債,佛陀也可能和我們一樣要繳房貸,要籌孩子的學費和營養午餐費,也和我們一樣有煩惱有焦慮。佛不是神,佛也隻是有大智慧的悟道者,不管你是愛喫喝玩樂,或是愛買衣服買名牌包包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佛陀都和你們一樣,也會有這些欲望和執著。



    佛在世間,佛在銀行在捷運站在便利商店,佛無所不在,因為,你我都是佛,每個人都是佛,隻是我們的智慧未開,還在睡夢中罷了。修佛法,就是要喚醒自己的佛性,讓我們看透一切都隻是自己的幻覺,一切都是因緣聚合纔產生的,是短暫是無常的。如此,你我纔有可能跳脫買名牌包包的貪欲漩渦,纔有可能度過充滿現實苦痛折磨的苦海,在這個現實世界裡成佛。



    佛法是要幫助身在紅塵俗世間的凡人解決問題的,佛法不是少數人的專利,隻要你想開啟智慧,從苦痛恐懼中解脫,都可以學習佛法、學習佛陀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悠然自在。


    如果你身負高額卡債,如果你活在恐懼不安中,如果你官司纏身諸事不順,你的解決之道,就是運用智慧面對眼前的一切。世上沒有什麼事是解決不了的,除了你的執著和無知。我相信,如果佛陀仍在世,如果佛陀也欠信用卡債,祂也會這樣告訴你。
    在線試讀
    【第二篇】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磐的門票
    佛法是免費的止痛藥?

    看完《西藏生死書》後,我發現書中有價值的一句話,就是:一切諸神,都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
    人死時,因心中太恐懼,不知何去何從,要去找誰,潛意識就會出現神佛的形像來救我們。但若要真正的解脫,就要了解這點:一切諸神,都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
    諸神會被投射出來,是為了消除我們內心裡的恐懼不安。
    若你死了,你的恐懼就會整個被解放出來,所以在死前的那刻,就要領悟到,所有諸神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
    從這點反推回來,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所有的神都是我們心裡面的投射物,如佛、菩薩、耶穌基督、玉皇大帝、阿拉……因為我們就是祂們。
    我們隻是把祂們投射在某人身上,在某個形像或偶像上,我們去拜祂,和祂們講話,心裡會感到比較踏實、舒服。就像佛教做大悲懺、做法會;基督教做禮拜、做告解;道教則是請神明降乩,透過乩童告訴你解決方案一樣。
    臺灣有乩童,西方則有“靈媒”。西方的靈媒,所開的藥方是讓你心裡有個投射的地方,有個寄托。
    例如,有人的親人過世,在情感上難以割舍,一年兩年甚至十年,這個痛久久不能釋懷,若隻是一昧安撫家屬要節哀,要想開,是沒有用的,有些人跟親人感情很深厚,生離死別是件很痛苦的事,化解不開,嚴重點就會得憂郁癥。
    這時候,靈媒就會開一些心靈的止痛藥,經由催眠、通靈的方式,把親人的靈魂招來,附在自己身上。
    讓親人的靈魂可藉由靈媒的身體說話,告訴家人:“我在這裡很好,隻是另一個世界。其實,大家的靈魂都在一起,從沒分開過,靈魂不滅,彼此之間的心靈是相通的,肉體隻是暫時消失。將來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相聚。”
    這樣的說法,對家人而言是止痛藥,活著的人就不會那麼痛苦。但這種方法隻能治標不能治本,這次是父親過世,下次當母親往生時,是不是又要喫一次止痛藥?這種痛苦是沒完沒了的。


    【第二篇】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磐的門票



    佛法是免費的止痛藥?



     



    看完《西藏生死書》後,我發現書中有價值的一句話,就是:一切諸神,都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



    人死時,因心中太恐懼,不知何去何從,要去找誰,潛意識就會出現神佛的形像來救我們。但若要真正的解脫,就要了解這點:一切諸神,都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



    諸神會被投射出來,是為了消除我們內心裡的恐懼不安。



    若你死了,你的恐懼就會整個被解放出來,所以在死前的那刻,就要領悟到,所有諸神隻是我們靈魂的投射。



    從這點反推回來,沒有我們,就沒有諸神,所有的神都是我們心裡面的投射物,如佛、菩薩、耶穌基督、玉皇大帝、阿拉……因為我們就是祂們。



    我們隻是把祂們投射在某人身上,在某個形像或偶像上,我們去拜祂,和祂們講話,心裡會感到比較踏實、舒服。就像佛教做大悲懺、做法會;基督教做禮拜、做告解;道教則是請神明降乩,透過乩童告訴你解決方案一樣。



    臺灣有乩童,西方則有“靈媒”。西方的靈媒,所開的藥方是讓你心裡有個投射的地方,有個寄托。



    例如,有人的親人過世,在情感上難以割舍,一年兩年甚至十年,這個痛久久不能釋懷,若隻是一昧安撫家屬要節哀,要想開,是沒有用的,有些人跟親人感情很深厚,生離死別是件很痛苦的事,化解不開,嚴重點就會得憂郁癥。



    這時候,靈媒就會開一些心靈的止痛藥,經由催眠、通靈的方式,把親人的靈魂招來,附在自己身上。



    讓親人的靈魂可藉由靈媒的身體說話,告訴家人:“我在這裡很好,隻是另一個世界。其實,大家的靈魂都在一起,從沒分開過,靈魂不滅,彼此之間的心靈是相通的,肉體隻是暫時消失。將來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相聚。”



    這樣的說法,對家人而言是止痛藥,活著的人就不會那麼痛苦。但這種方法隻能治標不能治本,這次是父親過世,下次當母親往生時,是不是又要喫一次止痛藥?這種痛苦是沒完沒了的。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出一種藥,叫做安慰劑,例如:你生病了,醫生告訴你這藥丸是特效藥,吞下去就會好,於是你乖乖把藥丸喫了,頓時感覺好多了。但其實醫生開給你的隻是維他命。



    研究者曾做了一項實驗,將病人分成兩組,兩組都弔點滴,A組的點滴瓶中裝的是藥;B組的點滴瓶裡隻是葡萄糖。但是醫生卻分別對兩組病人說,注射的都是好的藥。弔完點滴後,針對兩組病人做身體檢查,結果呢,兩組病人的病情都好轉了。



    由此,研究者歸納出一個結論:安慰劑是人心理的藥,也是有作用、有治療效果的。



    同樣的,神、佛、基督、阿拉……就是我們心理的安慰劑。安慰劑藥效有限,隻要做了虧心事,藥效就不夠,於是開始懺悔、捐錢做佛像、請布袋戲團謝神、放生等等。



    每個人有選擇宗教信仰跟精神寄托的權力,就算你一輩子隻想靠自我安慰的方式過下去,也無可厚非,隻要快快樂樂就好。可是問題在於,現代人的困境越來越多,活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困難,我們應該要用佛法的大智慧去面對這些困境,不能隻靠感情寄托的方式來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遇到困難就去拜佛,拜了心就安,什麼事都不做了,隻交給佛菩薩,交給上帝去處理。如此這般,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一直在累積,哪一天爆發出來,就變成新聞報導中的持刀殺人、全家燒炭自殺……。隻靠壓抑和麻醉,遲早會上演一齣齣悲劇。



    在新聞報導中常看到,被警方抓到的那些作奸犯科、殺人不眨眼的罪犯,手上也戴著佛珠。早上犯下竊盜殺人罪,晚上燒香拜佛,睡覺時還必須抱著佛經,纔能入睡。多麼可笑,平時不做好事,干了壞事纔拼命拜拜求佛祖保佑,以為就可求得佛祖的庇佑,佛祖就會幫你背因果,那佛祖保佑人的標準在那?公理何在呢?



    殺人犯也拜佛,強奸犯也拜佛,奸商也拜佛,貪官污吏也拜佛,隻要做了壞事、虧心事,統統去拜佛。基本上,如果佛是神的話,那這神不信也罷,難道神不會審判,不會分是非嗎?



    基督教《聖經》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後都有審判,作惡多端的人會下地獄。”因此,做壞事的人,還敢祈求佛菩薩保佑,不是很怪異的邏輯嗎?



    總歸起來,每個人的心裡,隻是把佛菩薩當做是壓抑心理恐懼的麻醉藥,逃避現實的避風港。



    白天殺人,晚上害怕冤魂來索命,心裡有鬼睡不著,就拜佛。大家都沒有真正在修行,隻是把佛當偶像拜。遇到事情就找菩薩保佑,三跪九叩,唸唸有辭的說:幫我渡過這次的難關就好,一次就好,我一定打金牌來供養你。



    所以就算僥幸逃過這一關,智慧也沒增長,依舊執著自己的身體、名利、聲望,一錯再錯。



    我曾經去過一座位於深山中的寺廟,必須從山腳下一路沿著樓梯爬上山。樓梯旁立著石柱,從山腳到山頂大約有一百多根,每根柱子都刻上贊助人的大名,贊助的金額越多,名字擺放的位置越明顯,就刻在牆壁、窗戶甚至大門上。



    善男信女做這些事情,為的隻是想求功德,讓佛菩薩保佑自己的身體、事業、財運或者是家人,隻求消災解阨,根本不是為了修行或增長智慧。這種用錢交換來的功德,有何意義?



    說到底,現今很多善男信女學佛都學偏了,以為自己有念佛,有捐錢給寺廟,有在積功德,就很了不起。日常生活裡隻要看到讓自己不順眼的事物,照樣用三字經開罵。這是學佛嗎?佛會用三字經罵人嗎?



    太虛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法是用來在生活中修行的,所謂:“生活即修行。”修行不是每天唱誦佛號萬聲,跪拜菩薩千次,而是要從日常生活中,改掉不好的脾氣、個性、觀念等等。



    例如,你以前是個大聲公,現在會輕聲細語跟人說話;以前連掃把都不知道怎麼拿,現在每天會幫忙打掃家中環境;以前腦子裡隻知道錢錢錢,現在會利用假日,帶家人去郊外走走。這些,就是修行。



    但是臺灣到處充滿的,卻是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的修行者。他們眼中的佛菩薩隻屬於自己,跟別人沒關繫。隻要膜拜菩薩,他就可以得到解脫,死後就會到西方淨土。



    這種想法可以發揮很大的安慰功能,但也隻是暫時的止痛劑,再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又開始去寺廟做法會,請求佛菩薩保佑。請歌仔戲到廟裡,拜托玉皇大帝幫你走過難關。



    這些人隻是為了自身利益,隻是為了消除心中的恐懼不安,纔去拜諸神佛,從他們的邏輯看來,佛菩薩根本不是主持正義公理的神明,也不是掌管世間宇宙真理的神,他們其實是一群專收人間賄賂的神棍。



    按理說,隻要是好人,佛和菩薩就會保佑他,隻要是壞人就會給他報應,在我們這裡卻不是這樣,這裡的佛和菩薩隻是每個人心理的投射,心靈的寄托。



    如果說,你是一個污了很多錢的貪官污吏,拿老百姓的血汗錢去捐助寺廟的其中一根柱子後,你就不會受到報應嗎?你的因果就會消失嗎?



    有個禪門公案說:某天丹霞禪師覺得天氣嚴寒,於是取下每天膜拜供養的木刻佛像來生火,身旁的法師看到,非常生氣的斥道:“你為什麼燒佛像?”



    丹霞禪師說:“我在燒舍利!”



    “胡說!木頭的佛像哪裡有舍利?”



    “既沒有舍利,要它何用?不如拿來取暖吧!”



    保護佛像的法師並不真正認識佛性,燒佛像取舍利的丹霞禪師,纔是認識佛陀的人。



    所謂的佛,不在外面,而是藏在我們的心裡,外在的木刻或金鑄偶像,隻是為了啟發、提醒我們別忘了前人的智慧,真正的佛和大師,其實還是我們自己。



    這則公案,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到寺院拜拜,拿了一本佛經回來,把它放在客廳的櫥子裡供著,還告誡我們,這經書可以避邪驅鬼,千萬不可以拿起來看,不然鬼會來找你。



    等到我長大後,認識“佛教”是怎麼一回事了,纔知道母親放在櫥裡供著的是《金剛經》,是“看”了纔能驅除內心的鬼、矯正宿世偏頗的觀念,而不是放在櫥子裡就能驅魔避邪的符書。



    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是這麼說的:日本的某間寺院正在曬佛經,據說在曬經時吹過經書的風,如果吹到人身上就能夠消災生智,許多人因此聞風而來。



    一休禪師聽聞此事,便說他也要曬經,於是露出肚子躺在草坪上曬太陽。



    有人嫌他不雅,一休禪師辯駁說:“你們曬的藏經是死的,會生蟲,不會活動。我曬的藏經是活的,會說法,會做事,會喫飯。有智慧者就應該知道哪一種藏經纔珍貴!”



    人生下來注定不是來享受,而是來受苦的。照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臉:兩道眉毛是個草字頭,鼻子臉頰是個“十”,嘴巴是個“口”,組合起來豈不正是一個“苦”字?



    隻是每個人苦的地方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長相不同。有些人苦在事業,有些人苦在婚姻,有人苦在父母子女……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苦,統稱八萬四千種煩惱,所以,佛法纔有相對應的八萬四千種法門。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會讓我們不小心制造痛苦的東西,佛法就是上好良藥,藥方是從日常生活裡看清世間的真相,認清假相,纔能開啟人生的智慧。



    佛是慈悲的,因為,佛隻想教我們一件事,那就是:從各種幻覺中醒來,去認清所有你不敢接受的實相。



    佛法不難,四萬八千法門就是在講這個道理,一個人隻有真正從夢中醒過來,纔可以不用喫各種止痛藥或麻醉藥,纔可以真正從痛苦中解脫。



    不要再把佛法當成免費止痛藥,因為,喫多了還是會有副作用的。



     



     



    黑白無常會出來逛大街?



     



    黑白無常不是鬼也不是死神,事實上,黑白無常隻是一個代名詞或比喻。



    我認為,黑無常像征要帶走我們喜愛的東西,白無常要帶走我們不想要或討厭的東西。黑白是一體的,不能分離,因為無常是一種現像,一種自然法則,沒有意識沒有感情,不會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壞人會死,好人大限一到身體也得分解,人生所謂的好壞悲喜,都是人類自己的意識創造出來的。



    我想,老祖宗當初會發明黑白無常,隻是要告訴大家,無常是個很可怕的東西,並不是說無常是厲鬼或是死神。頭戴高帽口伸長舌頭的形像,是後來的人為了教化世俗纔創造出來的,偏偏大家都忘了黑白無常背後的意義,隻記得那個用來比喻的恐怖形像。



    無常之所以分黑白,是像征我們擁有的東西,不管是我們討厭或喜歡的,時限一到,全部都要分解消失。黑白隻是用來像征陰陽喜惡,如要進一步細分,還可以分出紅無常││專門帶走人們的戀情和愛人,綠無常││帶走健康和鈔票,以及藍無常││帶走和平理性……。



    你有多少執著眷戀,就有多少種無常。



    有一次我和幾位老人家聊天,一位老伯伯說,他小時候在大陸老家時,有人在半夜看見黑白無常吐著長舌頭出來逛大街,後轉進他隔壁的一戶人家,帶走他鄰居的靈魂,第二天他鄰居的父親就過世了。



    本來,無常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人都怕死,因此,無常變成是可怕的。



    有時想想,不禁覺得好笑,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看不透世間萬物皆無常,就永遠隻會在潛意識裡刻印著傳說中無常的恐怖形像,然後道聽途說,編出一些駭人的情節來嚇自己嚇別人。



    無常是沒有形像的,隻是一種抽像的慨念,意思是,萬事萬物,不管眼睛看得到看不到,時限一到都會被分解而消失。



    現在你眼前一隻活蹦亂跳的狗,明天可能被車撞死,尸體慢慢分解掉了之後,這隻狗不見了,牠的活蹦亂跳也不見了;或者,你今天早上看到的一叢又香又漂亮的七裡香,下午一場無情的大雨之後,就會散落一地、凋蔽無蹤了。



    這就是無常,它沒有面目和表情,但是無所不在。



    現今的人都不了解“黑白無常”是什麼意思,以為“黑白無常”是一個穿著黑色、另一個穿著白色的死神,看到他們就代表某人死期已到。人們從而感到害怕,害怕鬼的形像,活在痛苦當中。



    其實,大家都怕錯了方向。因為,隻要是鬼都可以趕走,終究會消失,但無常卻趕不走,每分每秒無所不在的跟著我們,在我們的腦袋裡,在我們的細胞裡。



    世間本無鬼,真的有鬼也是我們心中的鬼,它的名字叫貪念。不想讓喜歡的東西消失、離開,因此我們心中充滿恐懼、害怕,執著於喜歡的東西,於是活在痛苦中。



    佛法中說“怨憎會”,你愈是怨憎或嫌棄的人事物,就愈避不開,總是聚合在一起折磨你;佛法中也說“愛別離”,你愈是喜歡的事物,就愈容易離你而去。事實上,並不是這些你討厭或喜歡的東西故意要和你作對,更不是諸神佛故意要捉弄你,這一切感覺,都是你創造出來的。



    乍聽之下,無常是不好的。針對現今卡奴的問題,對卡奴來說,的痛苦來源就是要還卡債,依無常的定義,卡債終有一天也會消失,於是痛苦不見了,即可回到快樂的日子。如此推斷,無常也不失為是件好事吧?



    佛法的智慧,隻想很簡單地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幻覺而已。



    就像某人罵你,引起你生氣的情緒,這時記得要保持覺知狀態,將整個動作去拆解,用智慧去開解。首先,對方是個心髒正在跳動的大活人,而我也因為眼睛、耳朵、大腦整個身體運作正常,纔能由接收到對方罵我的話,傳遞到大腦處理後,產生了忿怒的訊息,傳遞至心髒,心跳增加,血管收縮,於是神經開始緊繃。



    如上所述,從有人罵你到激怒你的歷程,其中需要通過無數神經細胞與內分泌繫統的運作,隻要一個環節不正常,就無法產生忿怒的情緒。這就是無常。



    無常真的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我們習慣把常常看得見的東西,當做是永恆不變、不會消失的實相。



    例如,很多情侶剛開始熱戀時,不敢相信老天爺真的給自己這麼好的情人,因為這愛情太甜美,他心裡開始害怕這一切隻是夢,所以,他開始每天粘著情人,天睡起來看,情人還在;第二天,也還在;第三天,真的還在。就這樣,他的腦子習慣了有這個情人的存在,於是下指令告訴自己可以不用那麼緊張了,情人是永遠存在的,不會跑的。



    漸漸地,他忘了無常這回事,直到情人出車禍或發生意外,啪地一聲死去了,他纔想起來世間有所謂無常。然而此時,他的心早已深深地烙印著情人永生不滅的程序,一時間叫他如何去接受這個事實?於是,他怪無常太無情,太殘忍。



    同樣的無常,在很多冤家和仇人間,卻又讓人覺得根本不存在。



    例如,結婚幾十年的夫妻,互相愈來愈看不順眼,除了吵架打架,彼此的恨意也節節上升,到後甚至買保險,互咒對方趕快被車撞上或者坐火車出軌死掉,自己就可以領保險金再找第二春。



    怪的是,詛咒再詛咒,對方卻總是好好的,這時,人們又開始咒罵無常太偷懶,太沒用。



    人就是這樣,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就希望無常不要來。如果是自己討厭的,又每天巴望著無常快來,一天多來幾次更好。



    有時,無常不來,人們還會自己制造無常,電視曾經報導好幾起太太買兇殺夫,殺了好幾次先生都被救回來的新聞,當然也不乏先生設計要殺害太太的,從這角度來看,到底是無常可怕?還是人心可怕?



    說不定,這些要殺太太或先生的人,當初剛和對方陷入熱戀時,一樣是愛得死去活來,一刻也不能分離,每天在心中默禱無常不要來。結婚不過幾年,愛人竟已變仇人,愛之欲其生,恨之便欲其死?



    其實,無常無所不在,無時不在,那些從親密愛人反目成仇的情侶夫妻,就算彼此都還活著,生命沒有出意外,但兩人之間的情愛,早已經煙消雲散,這豈不也是一種無常?



    無常從不缺席,隻是人們沒有想到罷了。



    昨天買的新車,今天漆被刮傷了,你好心疼;今天新買的液晶電視,可能幾個月後就會壞了,隻是現在的你想不到那麼多;每天來討債的兇神惡煞突然有一天都不來了,因為,他們被警察掃到了,整個集團瓦解了;前天去夜市喫的一攤非常好喫的大腸面線,今天想帶朋友去喫卻找不到了;連續幾天你投資的股市和基金都漲了,你卻舍不得獲利了結,結果今天突然跌停,全部被套牢;昨天,你的女朋友說好愛你,你心裡跩得二五八萬,結果幾天後她挽著別的男人宣布了婚訊……。



    無常每分每秒都在,推動著這個世界往前進,讓地球旋轉。萬事萬物每一瞬間都在流轉幻變,你我的心也是一樣,上一念想到悲苦,這一念想著要去哪裡度假。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世間沒有什麼東西是真的,一切都是幻像,都是空。



    這裡的幻像和空,並不是指一切都是泡沫,也不是說一切都不存在。



    沒錯,你現在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存在著的,但這些是佛法裡說的“假有”。也就是說,這些“有”和“存在”,都是在特定時空下,因為很多條件或因緣聚合而暫時存在的,並非永恆的存在。



    既然不是永恆的存在,那麼,這些暫時存在的假有,總有消失不見的時候,可能是下一秒,可能是幾天後,也可能是一年後,當然也可能是幾百年後。



    因此,佛希望我們每分每秒都保持覺知狀態,知道自己也在無常中,也在不停地流轉幻變;肉體一直在分解又聚合,你眼前的人事物也是如此。保持著這個覺知,不管迎面而來的是你討厭的或喜歡的,你都要用心去經歷體驗,因為,這些都不是永恆存在的。



    尤其是面對你的家人或孩子,更要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時間不停地流逝,眼前的瞬間一旦流失掉,再也無法回頭。



    如果你懂得保持覺知,覺知因緣聚合分解的現像,覺知無常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你就不會對家人感到不耐煩或發牢騷,因為,等你將來想回頭來贖罪或說道歉時,對方有可能早就被無常分解掉了。



    總之,佛想告訴我們的,就是要看清無常之下假有的真面目,然後接受假有的緣滅成空。



    該來的,就讓他來,我們不妨專心、用心地去體會經歷這些假有;等時限一到,該走的就讓他走,不要執著也不要貪戀,心中像明鏡一樣,映照人生萬像,來來去去,都不會在心中留下痕跡,這就是佛性,當你安住在這個狀態,你就是佛了。



    有些人很偏激,無法接受萬法皆空的事實,心想反正都是空,他也不想活了,或者放棄自己,惡事做盡,絕望失意。



    其實,佛法並非叫人去活在空的絕望,佛倒是比較鼓勵人們勇敢豁達地把人生好好經歷一番,就當這是一場夢,一場遊戲。我們買了票,擁有了這個肉身,可以來到這世間玩一遭,不管你嘗到的是酸是苦是甜,這都是人生的滋味,如果你隻要喫甜,那就不用來人世間了。



    依我的觀點,無常是讓這世間保持生命活力的關鍵。



    肉體使用久了,就讓他敗壞消失吧!仍然留戀這個遊樂場的,不妨再換個肉身來玩,天地山川也一直在流轉嬗變,萬物生死不息,世間纔永保新鮮。無常有何不好,如果真要為無常設計一個形像,應該像迪斯尼裡的米老鼠之類的纔對。



    說了這麼多,隻是想告訴大家,無常是個自然律和力量,沒有形像和喜怒哀樂,也不是穿黑衣白衣戴尖帽口吐長舌的妖怪。下次,如果你還聽到有人說他看見黑白無常在逛大街,不妨一笑置之,不要真的相信就是。



     



     



    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槃的門票



     



    煩惱即菩提,憂郁癥,其實是進入涅槃的門票,隻是很多人沒有勇氣去劃位登記罷了!



    煩惱是苦,但不見得是壞事。



    煩惱可刺激腦部的神經細胞,激發出不同的思維,產生出智慧。釋迦牟尼佛也是因為看到生老病死,纔離開皇宮,去尋求從苦海中解脫的道路。若他沒看見人間的苦像,也不會出家成佛。



    佛法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沒有煩惱來敲門,智慧之門就沒有機會為你開啟。



    憂郁癥,就是人們累積太多難以解開的煩惱造成的文明病。



    事實上,處理煩惱的方式,應該是運用智慧來釜底抽薪,有多少煩惱,就有多少智慧來相對應。讓煩惱消失,讓智慧像抗體一樣存在體內,等到下次有同樣的煩惱入侵時,就可以用專門克它的抗體來消滅它,這纔是根治憂郁癥的靈藥。



    然而,現今很多人以為隻要專心念佛號佛經,以為多誦經回向給冤親債主,心中的煩惱就可消彌。這種做法無異是緣木求魚,沒有對癥下藥,或者隻知道喫藥的包裝紙或塑料袋,而把裡面的藥丟掉一樣,是無知且可悲的行為。



    我有位朋友,學佛七年了,修行到後竟然得了憂郁癥。原因是他每天隻是誦經抄經,將功德回向給他父母,然而回向次數愈多,他跟父母就爭吵得愈兇,如此惡性循環。他一直想不透為何會這樣,長久腦筋轉不開,後得了憂郁癥。



    沒錯,念佛抄經可以讓人專心或暫時的安心,但不能讓人增長智慧,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去面對問題和煩惱,就永遠找不到消滅煩惱的解藥。



    我那位學佛學到得憂郁癥的朋友,沒有去思考他與父母間真正衝突的問題點,彼此心結沒有打開,念再多的經也隻是自我安慰。例如,父母期望他能早日成婚,傳宗接代,而他認為自己還年輕,希望多賺點錢再來成家。雙方的觀點不同,自然會有爭執。我這位朋友總抱怨佛法沒有用,事實上是他誤解了佛法,並非佛法有錯。



    我說過,真正的佛法就像藥,我們卻把藥的包裝紙當成藥,拼命地喫,把真正的藥丟棄,結果愈喫病愈嚴重。



    歐美多年來投入大量人力和經費去研究憂郁癥,研究的方向是從大腦神經方面著手,照腦部斷層掃描、超音波等等,希望能找到引發憂郁癥的腦部結構、神經傳導素乃至於染色體。這麼做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那些關於觀念和執著的基本人生問題依舊存在。



    人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科學家可以測出一個人快樂時的腦波和悲傷時的腦波有何不同,但科學家永遠搞不清楚這顆腦袋此時此刻正在想什麼?就算科學家把每一個腦細胞都翻過來了,也找不到答案。



    佛法告訴我們,煩惱的緣由,來自於我們的幻覺和妄覺。我們以為一切都是真的,一切都是恆久不變的,因此我們會執著於自己擁有的一切,更害怕會失去一切。然而,這世間的一切都隻是短暫且有條件的存在,當無常來臨,而我們仍無法覺醒時,必然會覺得痛苦。



    事實上,當我們在擁有某樣東西的同時,也開始在失去他。擁有和失去其實是同一個東西,是一體兩面的雙胞胎,我們不可能隻知道擁有卻不知道失去,擁有就是失去,失去就是擁有,隻是我們的幻覺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而已。



    近幾年來,自殺者的年齡降低、學歷增高,時下的年輕人被稱為“草莓族”,遇到小小的不如意、挫折,就怨天尤人,往死胡同裡鑽。進而困在煩惱中,不自我反省,不從問題的根本下手,終於拿自殺作為解決之道。



    有篇新聞報導,有一位留美回國的碩士,回國後沒多久,在家裡自殺,留下一封遺書,自殺原因竟寫說父母太早買房子給他,讓他生活無目標,沒有活下去的意義。



    有個禪門公案是這樣的。



    有位將軍問禪師,天堂地獄在哪裡?禪師一言不語就走了。將軍跟了過去,質問天堂地獄到底在哪裡?



    禪師瞪了他一眼,愛理不理的轉身背對著他,將軍耐不住性子,怒目瞠視的撥起身上的配刀,就要向禪師劈去。禪師轉過身來,笑著對他說:“你現在就在地獄裡。”



    頓時,將軍恍然大悟,收起刀,雙手合十,誠心向禪師認錯,於是禪師告訴他:“你現在就在天堂。”



    地獄天堂隻在一念之間,煩惱和智慧也是在一念之間。



    煩惱不是壞事,憂郁也不是絕癥,他們是報佳音的天使,他們是來敲門,告訴我們智慧來訪了,智慧就在門外,就等我們想辦法開啟這道門。



    然而,有些人不知如何去開這道門,有的人用頭去撞,撞得頭破血流,有的人用手用腳,甚至搬起石頭要把門打破,結果都得了憂郁癥。其實,智慧之門隻消一把鑰匙,就可以輕輕地打開,這把鑰匙就是佛法。



    我們去看演唱會需要門票,進入涅槃也要有門票,憂郁癥正好就是這張門票,可以直通到涅槃的境界。隻是我們都不知道,把這張門票當成燙手山芋,扔得老遠,到頭來隻能在門外,想盡辦法要進去,反而不得其門而入。



    很多人在深山中聽經念佛,自認為就是修行。雖然長時間在佛號的熏陶下,他在佛寺裡可以心境平淨無染,然而一旦出了佛寺,看到別人闖紅燈,便又開始破口大罵。原本平淨無染的心,被外在的事物一叨擾,喜怒哀樂的情緒便油然而生。



    這樣的修行,隻是躲起來對紅塵俗事眼不見為淨罷了,根本沒有大智慧看透一切,沒有真正的了悟。



    光靠念佛號念經敲木魚,是無法讓你跳脫痛苦的,唯有找到智慧之鑰,纔能開啟極樂世界的大門,進入涅槃的境界。



    涅槃隻是種心境,不是某個地方,沒有坐標也沒有具體形像。涅槃就像一面鏡子,當你走近時,顯示出你的相貌,當你離去時,你的相貌也跟著消失,一切如來如去,不沾染任何塵埃。



    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涅槃不在離地球幾萬公尺的地方,不在《阿彌陀經》的“極樂世界”裡,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要將煩惱轉換成菩提,要靠智慧,智慧是由不斷的修行而來。



    我們心中的煩惱、執著和妄想,組裝成一臺叫做欲望的車子,我們的心每天被這臺車牽著跑,它跑得愈快,我們的心就愈慌亂。事實上,有智慧的人,都知道隻要將車子的一個小零件拆卸,車子就不能行走了,所以修行的步驟就是:將車子拆解成小零件,第二步驟則是:不要讓我們的執著和妄想再組裝第二臺車子。



    然而,人類的自我,是個很頑強的怪物,每當我們用智慧拆解了一臺車,同時間我們的妄覺和執著,已經組裝好了三臺車,我們拆解了兩臺,自我又會加倍組裝十臺出來。因此,光學會拆解欲望之車,仍是不夠的,仍是白忙一場。



    唯有運用智慧之眼,讓自己徹底覺醒過來,讓自己用心眼看透一切我們所渴求的,原來都隻是妄覺和幻像,纔能真正平息心中的欲望。



    當欲望工廠停了機,不再制造組裝一臺臺的欲望街車。我們的心也纔能真正寧靜安祥,從俗世的痛苦困境中解脫出來,進入涅槃,進入當下的自在無礙。



    然而,這一切的過程,從心中充滿各種期待和夢想,例如,渴望擁有財富,擁有美貌和學歷,擁有至死不渝的堅貞愛情,擁有美滿幸福的婚姻,擁有永遠成長獲利的事業,擁有房子,擁有名聲,擁有青春不老的肉體和健康……。到睜開心眼看透一切事物的表像,穿透表像看見內在的本質,發現一切都是空,都是假像,然後,勇敢的覺醒。這整個過程的起源,都要靠煩惱這個令人討厭的東西。



    煩惱像一個鬧鐘,在你美夢正酣,享受著名利愛情和快樂時,突然鈴聲大作要把你叫醒。有些人醒來了,仍眷戀著夢中的一切,想要回到夢中又不可能,想要醒來又不甘願,就在這半夢半醒間得了憂郁癥。



    事實上,煩惱是讓我們覺醒的鬧鐘,憂郁癥是帶我們進入涅槃的門票。



    因為,罹患憂郁癥的人,做什麼事都會提不起勁,以前覺得好玩的,以前覺得可以全心投入的,現在全部失去動力,失去感覺,做什麼事都不快樂,活著突然間沒有夢想,沒有期待,沒有快樂,覺得世間一切都是假的,不能讓人信任。愛情是假的,山盟海誓是假的,成功是假的,連自己的青春美貌或健康也是假的,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想要了斷自己。



    從某個角度來說,對一切都提不起勁的憂郁癥患者,和即將得道開悟的大師,就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上,是差不多的。同樣看透一切的本質是假,同樣不再執著或期待任何假像成真,同樣感受到無常的力量無所不在,包括在自己身上看見無常漸漸地老化分解我們的肉體。



    隻是,憂郁癥患者覺得這一切事實真相讓他們感到恐懼和悲哀,而得道修行者卻是自在喜悅的。



    這種境界,就好像憂郁癥患者和得道修行者,坐上了同一輛開住涅槃的捷運,修行者是高興的,憂郁癥患者卻想跳車自殺。一待到達目的地,修行者一下車就自然踩在涅槃的大地上,憂郁癥患者卻是一下車就掉入萬丈深的地獄裡。而這個地獄,正是他們自己的幻覺創造出來的。



    事實上,一般紅塵中的人,那些仍活在睡夢中的人,是無法搭上這班通往涅槃的捷運的。有憂郁癥的人,他們身上的憂郁癥等於是讓他們進入涅槃的門票,可惜的是,他們還不能從半夢半醒中覺悟,錯過了走向涅槃的機會。



    對於有憂郁癥的朋友,我想說的是,你們都是很有慧根和佛緣的人,而且是非常聰明且敏感的人,纔會得到憂郁癥。因為你們比那些活在夢幻泡影中的紅塵男女,更能從俗世間的假像中,看見事物真正的本質。



    例如,隻要婚姻不幸福,甚至離婚一次,你們就會發現原來婚姻這回事,從頭到尾都是自欺欺人,婚姻絕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與美好,於是你們開始討厭愛情和婚姻。



    例如,你們被朋友出賣了、被人欺騙了,就會驚醒並看透人性,原來所謂的交情和感情,都隻是人喫人遊戲的偽裝符號,人與人之間是充滿利益和現實考量的,因此,你們也不再期待擁有知心朋友,開始自閉孤獨,於是心理也開始活在不平衡和不安中。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爛事不符合你的期待,如果你不能把這些不如意和煩惱看做是來敲門的天使,那麼你的崩潰和抓狂是必然的。相對的,如果你能趁著這些不如意來檢視一下,為何自己心中的期待和渴望會和現實世界差那麼多?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執著和妄想,纔是逼你成為憂郁癥患者的兇手。



    醒來吧!憂郁癥的朋友們,解藥就在你自己心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中藥或西藥可以根治你的憂郁癥。你痛苦的時候,就是你覺醒開悟的時刻,你手上已經握著一張進入涅槃的門票了,接下來,要不要去劃位登記,就由你自己決定。



     



    【第三篇】你我都隻是萬丈紅塵中的幻像



     



    天不從人願,纔是公平的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有人隻要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責怪佛、菩薩不肯幫助他,埋怨老天捉弄人。我問,老天為何不從人願?答案很簡單:天不從人願,纔是公平的。



    試想,這世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需求,我要的,你也要;他喜歡的,她打死不樂意,若天從人願,那世間不就大亂了?



    所以老天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卻不保證你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事實上,天不從人願,是上天給予世人破迷開悟、頓悟成佛的機會。



    佛經中有一段記載,在佛陀時代有一位鬼子母,她有很多孩子,據說有一千多個,但是她每天卻以喫別人家的孩子維生。



    佛陀見狀,為了渡化鬼子母,便將她疼愛的小兒子藏了起來。鬼子母發現她的小孩不見了,心裡非常著急,發了瘋似的到處尋找,邊找邊哭,卻是怎麼也找不到,終於跑去找佛陀幫忙。



    佛陀問她:“為何哭得這麼悲傷?”



    鬼子母回答:“因為我的小孩走丟了。”



    佛陀反問她:“你有一千多個孩子,少了一個有什麼關繫呢?”



    鬼子母回答:“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骨肉,比任何寶物、甚至比我的生命都還要珍貴。少了一個,我就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佛陀反問:“你丟了一個孩子就這麼痛苦,那別人家的孩子被你喫掉,豈不是更痛苦?”



    鬼子母聽了,十分慚愧地說:“佛陀,我知道錯了。我現在終於體會到失去孩子的悲痛。隻要我能找回孩子,從今以後絕不再殺害其他的孩子。”



    佛陀放回鬼子母的小孩,鬼子母便皈依佛陀,發誓保護天下間所有孩童,成為兒童與婦女的保護神。



    若非親身感受到失去孩子的痛苦,鬼子母不會覺悟自己做錯了事情,也成不了兒童與婦女尊敬、膜拜的神。失去纔懂得珍惜,無常纔能讓我們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許多人遭逢不如意,不論是生病、事業不順、婚姻失敗等,一旦發生變故,常會生出“人生無常”的感慨。卻沒有頓悟到:老天就是要藉由這些事情,讓你認識“無常”,了解人世間的實相。



    可嘆一般人卻不知把握良機,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