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梁鼕說莊子(套裝,共七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5166-7488
    【優惠價】
    3229-4680
    【作者】 梁鼕著,紫圖出品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道家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42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8134208
    作者:梁鼕著,紫圖出品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滿世界都在講《莊子》,為什麼要聽“梁注”版
    滿世界都在講《莊子》,為什麼要聽“梁注”版?因為《梁注莊子》真正讓絕世高人莊子從天際飛入尋常百姓家,加持了當下無數不同階層的夢中人。
    1.我們為什麼沒有活成自己想像的那樣?《梁鼕說莊子·逍遙遊》中說:“正是你拿不起、放不下的東西,阻礙了你逍遙。”
    2.什麼是好的人生?《梁鼕說莊子·齊物論》說:“好的人生,就是把抱怨活成玩笑,因為我們所有的煩惱,都因為內在所擁有的還不夠多。”
    3.誰的心裡沒有委屈,誰都有可能過不去的時候,其實,克服這種矛盾的方法很簡單。怎麼辦?《梁鼕說莊子·養生主》告訴你“用zui小的代價解決人生難題”的方法。
    4.如何為人處世?《梁鼕說莊子·人間世》說:“僅僅做個好人很危險。要做就做讓自己睡得著覺的事,做讓別人睡得著覺的人。”
    5.為什麼很多人沒錢沒勢沒長相卻依然迷人?《梁鼕說莊子·德充符》說:“因為他們樸素得起,安靜得起,知道自己沒有別人覺得的那麼重要,更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
    6.如何與外在世界相處?《梁鼕說莊子·大宗師》說:“我們要做非經驗主義者,要想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的世界觀。”
    7.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梁鼕說莊子·應帝王》說:“我們要做自己的投資人,隻有經過很努力以後,纔能慢慢的成為不太努力的樣子。”
    其實,《梁鼕說莊子》繫列把莊子要表達的深奧思想化為了zui接地氣的生命智慧,供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隨心使用,可以說,隻要您讀了《梁鼕說莊子》繫列,就自然能得到莊子的點化,任何人生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讀《梁鼕說莊子》,專治現代各種焦慮、抑郁病
    很多人都說莊子是一位非常消極的人,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在莊子的世界裡,好壞隻不過是人們心智模式的一個判斷。把一切壞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變成一種在艱難的人生當中,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型。放下你的偏見,從一個真正的、環狀的、禍福相依的整體去看待世界,你就不那麼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不以物喜”,纔能夠“不以己悲”。任何你現在覺得對的事,可能將來你會覺得不對;任何你現在覺得不好的事情,可能將來你也會覺得它好。
    ★這是一套至今zui完整解讀莊子大智慧的國學經典解讀典藏版, ji具收藏價值,又能活學活用

         ★滿世界都在講《莊子》,為什麼要聽“梁注”版
    滿世界都在講《莊子》,為什麼要聽“梁注”版?因為《梁注莊子》真正讓絕世高人莊子從天際飛入尋常百姓家,加持了當下無數不同階層的夢中人。
    1.我們為什麼沒有活成自己想像的那樣?《梁鼕說莊子·逍遙遊》中說:“正是你拿不起、放不下的東西,阻礙了你逍遙。”
    2.什麼是好的人生?《梁鼕說莊子·齊物論》說:“好的人生,就是把抱怨活成玩笑,因為我們所有的煩惱,都因為內在所擁有的還不夠多。”
    3.誰的心裡沒有委屈,誰都有可能過不去的時候,其實,克服這種矛盾的方法很簡單。怎麼辦?《梁鼕說莊子·養生主》告訴你“用zui小的代價解決人生難題”的方法。
    4.如何為人處世?《梁鼕說莊子·人間世》說:“僅僅做個好人很危險。要做就做讓自己睡得著覺的事,做讓別人睡得著覺的人。”
    5.為什麼很多人沒錢沒勢沒長相卻依然迷人?《梁鼕說莊子·德充符》說:“因為他們樸素得起,安靜得起,知道自己沒有別人覺得的那麼重要,更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重要。”
    6.如何與外在世界相處?《梁鼕說莊子·大宗師》說:“我們要做非經驗主義者,要想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的世界觀。”
    7.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梁鼕說莊子·應帝王》說:“我們要做自己的投資人,隻有經過很努力以後,纔能慢慢的成為不太努力的樣子。”
    其實,《梁鼕說莊子》繫列把莊子要表達的深奧思想化為了zui接地氣的生命智慧,供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隨心使用,可以說,隻要您讀了《梁鼕說莊子》繫列,就自然能得到莊子的點化,任何人生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讀《梁鼕說莊子》,專治現代各種焦慮、抑郁病
    很多人都說莊子是一位非常消極的人,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在莊子的世界裡,好壞隻不過是人們心智模式的一個判斷。把一切壞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變成一種在艱難的人生當中,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型。放下你的偏見,從一個真正的、環狀的、禍福相依的整體去看待世界,你就不那麼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不以物喜”,纔能夠“不以己悲”。任何你現在覺得對的事,可能將來你會覺得不對;任何你現在覺得不好的事情,可能將來你也會覺得它好。
    ★這是一套至今zui完整解讀莊子大智慧的國學經典解讀典藏版, ji具收藏價值,又能活學活用
    至今為止,眾多解讀《莊子》的書籍中甚少提及當下人們在家庭關繫、婚姻關繫、職場人際、學習提升等方面所面臨的種種巨大壓力以及解決心法,把這部經典接入地氣。而《梁鼕說莊子》繫列告訴您,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但如果心裡住著一個莊子,在人間世,就沒有任何一個難題是自己不能解決的,沒有什麼能擋得住你心想事成。
    本繫列是梁鼕繼《黃帝內經說什麼》之後,延續逐字逐句解讀經典的風格,為您還原圓滑得可愛至極、智慧得高山仰止的莊子真面目,*快擁有一生中你未必知道卻又必須知道的逍遙之道!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能讓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維全景導圖,為你講述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國學經典典藏版叢書。
    一直以來,莊子的偉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書式地傳播,少有人從如何解決人生各種難題的角度去解說,讓大家以為莊子隻是學者和中老年人纔會去看的東西。其實,我們當下所有的焦慮與困惑,莊子在兩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開這些問題的金鑰匙就在《梁鼕說莊子》繫列裡,打開它,你就獲得了快樂的終極心法。
          隻要你明白莊子說什麼,任何人生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讀完本繫列,你會從此開心,知道在當下充滿變數的時代裡如何提升自身價值,用達觀的全息視角來看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種情緒的牽引,讓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簡介

          梁鼕
          正安康健創始人、正安自在睡覺創始人、鼕吳文化創始人。
          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中醫大家李可先生,同時也是中醫大師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生命·覺者》繫列紀錄片出品人及訪談人。電臺節目《鼕吳相對論》、《梁注莊子》、《睡睡平安》,電視節目《國學堂》出品人及主講人。
    出版圖書《梁鼕說莊子》繫列、《處處見生機》、《唐太宗的枕邊書——梁言群書治要》、《歡喜》、《無畏》、《黃帝內經》繫列、《相信中國》等。

    目錄

    《梁鼕說莊子·逍遙遊》
    《梁鼕說莊子·齊物論》
    《梁鼕說莊子·養生主》
    《梁鼕說莊子·人間世》
    《梁鼕說莊子·德充符》
    《梁鼕說莊子·大宗師》
    《梁鼕說莊子·逍遙遊》

    前言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覺得,莊子就是一位達觀的、不講究對錯的人。什麼是達觀呢?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纔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纔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呢?悲觀的人是他在眼下生存環境很好的時候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樂觀的人在很慘的時候不管是蟄伏還是低頭,總是充滿生機,頑強不息。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變數,但自在源於無常,無常纔是常態,無智纔是智。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覺得,莊子就是一位達觀的、不講究對錯的人。什麼是達觀呢?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纔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纔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呢?悲觀的人是他在眼下生存環境很好的時候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樂觀的人在很慘的時候不管是蟄伏還是低頭,總是充滿生機,頑強不息。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變數,但自在源於無常,無常纔是常態,無智纔是智。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莊子是道家裡的孔子,你看他幾乎在每一篇裡都拿孔子來講,事實上幫我們還原了一個真正的孔子。起碼在莊子的視角裡,孔子是一位更達觀、更不糾結的人,而且孔子對於人間世的種種人性,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洞察。對於人性,他並不那麼悲觀,而且樂知天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莊子做到了孔子後來想明白的事情,而孔子做了很多莊子暗暗想做但又沒去做的事。對於這一點,我以前不了解,讀《莊子》讀多了以後纔發現其實莊子是很愛孔子的。錢穆先生也這麼認為,他認為基本上來說莊子是道家學派裡的儒家,儒家學派裡的道家;而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在解讀莊子的時候更是用《大學》和《中庸》的精神來作注解。
    在某種程度上,莊子的內心隱隱存在著對做事情的一番羨慕,隻不過由於外界的原因導致他後悟出了一種道,收獲了一種超越世間的達觀。
    《齊物論》本質上講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個字。
    具體體現在我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呢?我的一位朋友,年輕的時候離了婚,後來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她女兒告訴我,媽媽常說離婚是自己人生中做的正確的事情——好和壞真的要看站在什麼層面上講,有些時候她在跟別人討論作為一個單身媽媽的經歷時,那些閨密、女同伴,或者剛剛認識的女士都會報以某種同情,好像她很悲催。但是當她分享完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後,居然絕大部分女人都悄悄跟她說,“其實我覺得你真讓人羨慕”。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很難理解好事和壞事之間其實是一個轉換,轉換的本質就是時間和角度。同樣一件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件事情,換個時間、換個角度看,它都呈現出我們在世間看到的價值判斷的另一面可能性。
    我還有一位老朋友,他是很驕傲的人,九十年代上過福布斯富豪榜,是到現在為止為數不多的沒進去、沒下去、沒上去、沒出去,而且電話號碼還沒換的人。那些進去的、下去的、上去的、出去的人,當年也是非常令我們羨慕的人物。所以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些進去、下去、出去的結局不是從某人成為富豪榜榜單裡的人物那個時候開始的呢?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你反過來看它,都會讓你產生截然相反的感覺,就好比快樂和悲傷的情緒。我們以前總是說,好事隱藏在壞事的裡面,壞事隱藏在好事的裡面,這其實還是站在好事的角度看壞事,站在壞事的角度看好事,全然沒有了解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們常常由於自己視野的狹隘,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件事情的好或者壞上面,這其實是人類進化或者人類演化的一個結果。
    當我們迅速地對一個人進行好壞分析的時候,就不至於讓我們總是處在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況。就像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出一種看電影的習慣——先不看劇情,也不看裡面的矛盾,隻看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常常問媽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不知道這是如何形成的,可能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簡單地把事情分成好事壞事,把人分成好人壞人,有助於我們作判斷,令我們可以趨利避害。但其實,壞人也有很多好朋友,好人也干了很多齷齪事兒——起碼想了很多齷齪事兒,他隻是沒有膽量、沒有機會、沒有因緣做壞事而已。
    如何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呢
    我們對好壞怎麼判斷呢?一言以蔽之,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面鏡子,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體的。我們就像全息照片一樣,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狀況,都是借由時間和空間的投射,而呈現出來的我們內心價值觀的判斷的對像,並擁有了非常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當我們能夠站在一個全息的十方維度來看事情(十方就是上下、前後、左右、過去、未來、生死,生死也可以用陰陽來取代),你就建立起了一種全息視角。
    全息視角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缺乏的一種視角,因為人的眼睛長在鼻子上面,是平著長的,大部分人隻能看180°的範圍;而馬的眼睛因為是長在兩側的,所以它就可以看到更寬廣的世界;蒼蠅就更厲害了,它是復眼,幾乎能看到360°範圍內的物體。
    再比如,假設我們的眼睛能同時看二十五個攝像頭拍攝的影像,有的攝像頭在身體裡面,有的攝像頭在身體外面,有的攝像頭在身體上面,有的攝像頭在身體下面,有的攝像頭在下一個街角,有的攝像頭在你的未來,還有的攝像頭在你的過去……,同時聚集在你面前的屏幕上,你會看到什麼?這仿佛是大廈保安的視角,當大廈保安看見一個人走進來的時候,他在不同的顯示器裡面看見這個人的屁股,看見這個人的禿頭,看見這個人的腳,看見這個人上二樓,看見這個人拐進了隔壁張阿姨的家……
    如果我們能夠像保安一樣看見世界,問世界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我們就能夠從過去、未來、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全然地看到一個人的立體圖像。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對全然不好不壞的同情。一切盡在不好不壞的淡定中,它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如是這般,就是分解成為每一幀每一幀的畫面。
    在看過這些不同維度之後,你會產生一種“全然感”,這種全然感會幫助我們產生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情緒反應。如果你不站在過去、未來,不站在裡面、外面,不站在宏觀的、全然的視角看問題,就會一驚一乍,一會兒覺得高興,一會兒覺得興奮,一會兒覺得無聊,一會兒又覺得有懸念……。但是如果你能夠有機會全方位地把一件事看完,就會產生一種不說話的沉默感,因為你知道故事的劇情會反轉、反轉、反轉……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尊泥菩薩的眼睛已經被裝上了攝像頭,耳朵也被裝上了監聽器,而且每一個來跪拜菩薩的人走出去以後都被沿街的攝像頭拍下其故事,這些故事全部彙集到“雲端”,被中央處理器處理。比如,有人希望兒子成績能考好,有人希望貪污腐敗不要被抓到,有人希望自己趕緊離婚,還可能有人希望自己不離婚等等;同時,又能知道這些希望的背後有著什麼真實目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作為一個人工智能,一個集合了大數據的菩薩,你看到了所有人的訴求,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看了一千年,你會發現原來所有人祈求的事情歸攏起來就二十種,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這些人後來各自的人生結局,有些人放了一百塊錢,結果沒有達成他的目的,就在心裡暗暗地說“這菩薩一點兒都不靈”;還有些人想著先給一些定金,等事成之後再多給一些……。如果這些念頭也通過一種無線Wi-Fi的方式上傳到“雲端”,被菩薩接收到,你覺得他會怎麼樣,會怨恨這個人嗎?
    如果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多個都是類似的想法,那菩薩會怎麼樣?他後一定隻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對他們感到無奈,並覺得很無聊。
    菩薩知道這些人其實隻不過是未開悟的,還活在自己糾結的世界裡面的普通人,他心懷慈悲地想要讓這些普通人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希望他們不要被自己短時間的訴求所綁架。同時,對於菩薩這樣一個與宇宙“連接”的“終端接收器”來說,看到的不僅是人,也許他還能聽到蟲子,甚至是一個蒲團的聲音(你怎麼知道一個蒲團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根房梁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盞燈沒有意識?如果它們都擁有了人工智能,並且已經聯網,產生一種所謂的“意識”以後,它們都會有自己的語言),他把這些都彙聚起來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諸漏皆苦”——人生的一切歡喜和痛苦背後都是無常的苦——每個人來祈求都是因為他苦,一個特別開心的人是不會來祈求的。
    菩薩感受到了每個人在時間、空間,以及周遭關繫連接的集合產生的集群效應,他感受到了無聊、無奈,然後保持沉默。後,他對於世間的無常充滿了整體的、全然的了解、洞察和接受。
    我們的傲慢就來自於偏見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信息被全部采集之後在雲端進行大數據處理的這個過程,就像看了無數個顯示屏的大廈保安,會產生什麼感覺?那肯定是接近佛性的人,因為他看到了人間所有的夢想、所有的貪婪、所有的愚蠢、所有的悲傷、所有的自以為是、所有的勾心鬥角……,後就會保持一種全然的接受。
    這種全然的接受是因為他看到了所有,而且他看見了連接,甚至看到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連接(當然也看見了別人和世界的連接),他看見了人和物的連接,就像物聯網一樣,關鍵是這些所有的“全然”後會產生的結果,就是三個字——“整體感”。
    這個整體感用莊子的話來說叫“齊物”。所有的情緒波動,都是基於我們對世界認知的思維活動的偏向,是偏見帶來的,我們的傲慢就來自於偏見,我們的謙卑來自於真正的對“全像世界”的洞察,這個洞察就叫“般若”(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有了般若之後,纔會由無奈生出同情,從同情生出願意幫助大家的願力。所以智慧和慈悲是並行的,有了智慧和慈悲之後,纔會發大願;有了大願之後纔有大行(大智菩薩是文殊菩薩,大慈大悲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大願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大行菩薩是普賢菩薩)。所以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其實不是四個人,是四種不同的“宇宙投影”,而且他們不是簡單地從一到二,從二到三,從三到四的次第關繫,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然關繫。隻不過為了方便表述,人們把它表述成四個方面。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單向性的,大部分人的頭腦運轉隻接受單向運轉,我們的世界觀完全受制於我們語言表述的局限,這就是為什麼太智慧的人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無語。因為他會語塞,同時有八十句話湧到喉嚨,而這八十句話是矛盾的,先說哪句後說哪句?他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這叫“戒定慧”。
    “戒”是克制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執著,或者是克制自己偏狹的角度。我們對錢財很渴望,其實是因為我們偏狹地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纔是我們對財物那麼執著的主要原因;我們對愛情有那麼強烈的要求,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終將孤獨,而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孤獨的訓練,所以很害怕孤獨以後無所事事;我們對於生命的執著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死”的經驗,所有的經驗來自於“生”,而死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了恐懼。我們每天晚上入睡,尤其是很多人會睡得很“死”(完全無知覺的時候),為什麼不感到恐懼呢?因為你知道第二天早上還會醒來,所以你就沒有擔憂了。但你又怎麼知道,在人生的大夢過程當中,這一次的死亡不是一場夢呢?你又怎麼知道,你現在活著的世間不是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夢的一個片段呢?
    《齊物論》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
    我認為《齊物論》是莊子的“宇宙全息論”的展現。
    在《莊子》中,我個人喜歡的一篇就是《齊物論》,它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沒有《齊物論》做基礎,你無從了解不生不滅,無從了解不好不壞,無從了解不垢不淨,無從了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因為宇宙的任何一個點,都包含了整個宇宙的投影。
    隻有我們把世界作為信息流的時候,纔能夠想像,一個硅片那麼大的地方,可以容納整個世界。因為它不僅僅是自己的存儲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生發一個鏈接,一個與雲端存儲器相連的鏈接。而每一個受理終端,就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每一個“相”,就是我們經歷的每一個片段的相。每一個相都隻是一部分,都隻代表了本質的一個角度;而另外的部分,就是這個相的“分相”,所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就是那個事物的本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好壞、長短、大小、生死、快樂悲傷,全部都是一個整體同時存在的不同面。當你理解這件事情之後,纔能說是無好無壞,無生無死,無壽者相。無無明(無明就是陰暗),亦無無明盡(就是連陰暗的盡頭也沒有)。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所以纔會有了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以上所有的論述都在一個假設和前提之下,那就是,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全息投影,而我們是這個全息投影的一個切片。所以,世界即我——我們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們的投影。這個世界是所有人投影的集合,就像互聯網隻是所有節點的集合一樣,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堆相互投影的集合。所以,我在本書裡講的就是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而這個互相投影的過程,即我們看世界、看彼此的角度隨時會變化。
    這也就是《金剛經》裡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後一個字排下來反著看,就是“觀電影法”。所以,學會看電影,就學會了看宇宙;把自己活成一部電影,即人間是劇場。總之,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所以人生的真相,就是發現原來大哥也有小煩惱,小人物也有大夢想。天天晚上在微信上微博上對中美關繫、貨幣戰爭指點江山的人,第二天早上六點鐘爬起來在地鐵排著2.5公裡的隊去擠公交車,為了一個煎餅果子今天又漲了五毛錢而生氣,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大部分人是這樣,我也是這樣。
    你要向“論”討教,向大道討教。
    這僅僅是梁同學的私房筆記,必有各種不究竟,懇請斧正。
    梁鼕(太安)
    2018戊戌年春於自在喜舍

    媒體評論
    讀到這麼直指人心的文章,很想痛快地哭。
    ——大隱於試
    解讀得真好,就是讀起來舒服,言語又表達不了的那種舒服。想到一個字,就是妙。
    ——尋隱者
    “讀《莊子》不一定要成為莊子,讀任何書都隻是讓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而已。”——這句話說得好。我們讀好多東西、學好多東西、思考好多東西,其實*終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
    ——心靈捕手Jerry
    學了佛法、讀了老莊,纔知道原來我們的生命有另外一種可能,而不僅僅是現在這樣。如果沒有這些先哲,我們永遠會在命運的軌道裡起落無常。
    ——張盼

          讀到這麼直指人心的文章,很想痛快地哭。
    ——大隱於試
    解讀得真好,就是讀起來舒服,言語又表達不了的那種舒服。想到一個字,就是妙。
    ——尋隱者
    “讀《莊子》不一定要成為莊子,讀任何書都隻是讓你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而已。”——這句話說得好。我們讀好多東西、學好多東西、思考好多東西,其實*終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
    ——心靈捕手Jerry
    學了佛法、讀了老莊,纔知道原來我們的生命有另外一種可能,而不僅僅是現在這樣。如果沒有這些先哲,我們永遠會在命運的軌道裡起落無常。
    ——張盼
    看梁鼕的文章,潛移默化中就能讓你變得輕松、自在,獲得內心的自由。
    ——Endless
    若人生如球賽,那麼可能決定結果的是下半場,剛好正經歷中場休息,這時有幸拜讀《梁鼕說莊子》真是很及時。休整自己重新入場,享受人生。梁老師如果不做老師太可惜了。
    ——13500771ybk
    梁老師,你的正能量太強大,每次看完你的文章,內心都會安靜一會兒,感覺上癮了!生活的壓力、人與人之間的壓力、對未來的恐懼……或許太需要這份安靜,內心好想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安靜,期待老師分享如何培養自己的定力!
    ——菩提超

    在線試讀
    ★如何擁有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
    好和壞,真的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松下幸之助說,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原本家裡面的十個人(父母和八個兄弟姐妹)在兩三年之內相繼去世,後隻剩他自己。從這種極度的絕望當中轉換出來後,他就認為自己真的很難死掉。於是,他就努力地工作,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並創建了松下這樣的企業,還一直活到九十四歲。
    這種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其實是一種藝術。用莊子的話來說,世界沒有好、沒有壞,都是相對而言的。
    在莊子的世界裡,好壞隻不過是人們心智模式的一個判斷。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超脫好壞的迷失,還是會為好事情而高興、為壞事情而傷心,你又知道好壞是可以通過自己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的話,把一切壞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變成一種在艱難的人生當中,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型——你是不是覺得這有點兒“阿Q精神”?
    我們可能對阿Q有點兒誤解。在那樣一個時代,魯迅先生把這樣的心智模式批判為“阿Q精神”。但是,放在更高的宇宙世界來看,如果我們沒有一點兒把壞事看成好事的能力,甚至當你看到壞的一面而把事情看得真的很壞的話,不是活得很悲催嗎?
    ★你為什麼會“朝三暮四”
    《齊物論》裡面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故事講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給這些猴子分橡子,說:“早上三顆,晚上四顆,怎麼樣?”眾狙(一群猴子)皆怒,說:“憑什麼?(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憑什麼,我們都愛說憑什麼)憑什麼早上三顆,晚上四顆?不高興。”於是,狙公就改了,說:“這樣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怎麼樣?”莊子用的詞很有意思——“眾狙皆悅”。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出處。
    一般人在學習這個成語的時候,會以為它是指某個人的做法總是變來變去的,上午喜歡這個,下午喜歡那個。其實,“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自己關於價值的習慣性判定裡面。你習慣了,認為應該“先拿多一點兒,再拿少一點兒”,這樣比較爽。結果,有人對你講,不是的,先少一點兒,後多一點兒,行不行?雖然總量一樣,我們卻受不了。
    你覺得猴子很可笑吧,但為什麼沒有覺得自己很可笑呢?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好的人生,就是一個把抱怨活成玩笑的過程

         ★如何擁有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
    好和壞,真的是一念之間的事情。
    松下幸之助說,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原本家裡面的十個人(父母和八個兄弟姐妹)在兩三年之內相繼去世,後隻剩他自己。從這種極度的絕望當中轉換出來後,他就認為自己真的很難死掉。於是,他就努力地工作,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並創建了松下這樣的企業,還一直活到九十四歲。
    這種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其實是一種藝術。用莊子的話來說,世界沒有好、沒有壞,都是相對而言的。
    在莊子的世界裡,好壞隻不過是人們心智模式的一個判斷。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超脫好壞的迷失,還是會為好事情而高興、為壞事情而傷心,你又知道好壞是可以通過自己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的話,把一切壞事都朝好的方向去想,就變成一種在艱難的人生當中,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型——你是不是覺得這有點兒“阿Q精神”?
    我們可能對阿Q有點兒誤解。在那樣一個時代,魯迅先生把這樣的心智模式批判為“阿Q精神”。但是,放在更高的宇宙世界來看,如果我們沒有一點兒把壞事看成好事的能力,甚至當你看到壞的一面而把事情看得真的很壞的話,不是活得很悲催嗎?
    ★你為什麼會“朝三暮四”
    《齊物論》裡面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朝三暮四”。這個故事講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給這些猴子分橡子,說:“早上三顆,晚上四顆,怎麼樣?”眾狙(一群猴子)皆怒,說:“憑什麼?(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憑什麼,我們都愛說憑什麼)憑什麼早上三顆,晚上四顆?不高興。”於是,狙公就改了,說:“這樣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怎麼樣?”莊子用的詞很有意思——“眾狙皆悅”。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朝三暮四”的出處。
    一般人在學習這個成語的時候,會以為它是指某個人的做法總是變來變去的,上午喜歡這個,下午喜歡那個。其實,“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自己關於價值的習慣性判定裡面。你習慣了,認為應該“先拿多一點兒,再拿少一點兒”,這樣比較爽。結果,有人對你講,不是的,先少一點兒,後多一點兒,行不行?雖然總量一樣,我們卻受不了。
    你覺得猴子很可笑吧,但為什麼沒有覺得自己很可笑呢?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好的人生,就是一個把抱怨活成玩笑的過程
    有一次,我有機會和崔老師——著名的反基因專老師在一起。其實,崔老師還在做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叫《口述歷史》。他這些年采訪了很多老人家——也許他所采訪的內容,未必有地方可以播出,但是,他去記錄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有一天,崔老師跟我講一些人的故事,關於“生和死”。一位老先生有一次跟崔老師講,他在監獄裡面,本來應該被萬惡的敵人解決了。結果,那天敵人沒選他,選了另外一個人。第二天,他覺得總該是他了,便很焦慮地等待那個時刻,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因為看守他的人喝醉了。到第三天,他聽見腳步聲來的時候,當時那種緊張、痛苦、焦慮啊,簡直難以形容。因為你知道這個人走進來,把你拉出去,你就被處決了。結果,過來打開監獄大門的那個人說:“同志,解放了。”於是,他因為那個看守喝醉酒,就活了下來,一直活到接老師對他進行《口述歷史》訪問的這會兒。
    當這位老先生經歷了人生種種的苦難、生死邊緣的危險以後,他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時候,完全就像在講一個笑話。將一個自己人生的悲催,變成了一個談笑間的笑話。意思就是,本來早該死好多遍了,沒死成,居然還這樣。這種狀態,得過來之後纔能體會。
    說穿了,人生就是把一繫列驚悚、痛苦以及抱怨,後變成笑話的過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