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孟子性善論研究(再修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楊澤波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069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40691
    叢書名:日月光華·哲學書繫

    作者:楊澤波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編輯推薦
    作者認為,人性之所以為善,一是因為人性中有自然生長的傾向,這種傾向屬於一種自然本能,是先天而先在的;二是因為人有良心本心,良心本心來自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對內心的影響,是一種倫理心境,屬於社會屬性,是後天而先在的。區分這兩個不同方面,特別是理解倫理心境如何具有後天而先在的特性,是破解性善論之謎的關鍵所在。以此為基礎,本書提出了儒學研究的一種新方法,即所謂三分方法。作者特別強調,儒家性善論與西方道德哲學有很大差異,以康德道德哲學來研究性善論,隻能將其掩蓋在西方哲學的身影之下,不可能準確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揚其獨特的價值,彰顯其特有的光彩。 
    內容簡介
    書稿通過對孔子心性之學的詳細研究,闡述了孟子性善論的特點,及其道德形而上學的結構,性善論對後學的影響,進而完成了楊教授“倫理心境”理論的建立,證明孔孟心性之學之間存在重大分歧,重新探討孟子的義利思想等三項工作。
    作者簡介
    楊澤波,復旦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多年來一直從事孟子研究,主要著有《孟子性善論研究》、《孟子評傳》、《孟子與中國文化》等。近年來逐漸將視線擴展到現代新儒家研究方向上來,著有《牟宗三三繫論衡》。另有論文近百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
    目錄
    再修訂序
    版前言
    韓文版序
    修訂版序
    導論 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及其意義
    一、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
    二、孔子心性之學結構的意義
    部分 性善論的涵義
    章 性善論的基本進路
    一、心、性、情、纔釋義
    二、孟子論性善的基本進路
    第二章 性善論的基本原則
    一、存心養性
    二、先立其大再修訂序
    版前言
    韓文版序
    修訂版序
    導論  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及其意義
    一、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
    二、孔子心性之學結構的意義
    部分  性善論的涵義
    章  性善論的基本進路
    一、心、性、情、纔釋義
    二、孟子論性善的基本進路
    第二章  性善論的基本原則
    一、存心養性
    二、先立其大
    三、無愧於心
    四、知之必行
    第三章  良心本心與倫理心境
    一、良心本心的特點
    二、倫理心境的涵義
    三、良心本心是一種倫理心境
    第四章  人性中的自然生長傾向
    一、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
    二、關於人性中自然生長傾向的哲學證明
    三、對人性中的兩個不同部分必須嚴加分辨
    第五章  仁性倫理之發現
    一、仁性倫理與理性倫理的分野
    二、仁性倫理與情感倫理的分野
    小結  關於“唯心的”
    第二部分  性善論的方法
    章  性善論的發明
    一、思、反、誠、約釋義
    二、關於性善論發明的一種推測
    第二章  性善論的立論
    一、駁倒論敵:性善論立論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生命體驗:性善論立論的命脈
    三、形上之天:性善論立論的終極根據
    第三章  性善論的踐履
    一、始於思
    二、達於誠
    第四章  性善論自反方法之短長
    一、自反:性善論的基本方法
    二、自反方法的優點
    三、自反方法的缺點
    小結  關於“先天的”
    第三部分  性善論的道德形上學建構
    章  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
    一、西方傳統的形上學與儒家的道德形上學
    二、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的證明
    第二章  性善論關於道德形上學的初建
    一、建立道德的本體論
    二、尋找道德的終極根源
    小結  關於“形上學”
    第四部分  性善論的影響
    章  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爭
    一、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
    二、苟子對智性的弘揚
    三、朱子的兼糅並蓄與暗中偏斜
    四、王陽明:心學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  孟子幸福觀與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
    一、利欲幸福
    二、道德幸福
    三、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的關繫
    四、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
    第三章  性善論的正面意義與負面意義
    一、性善論的正面意義
    二、性善論的負面意義
    第四章  牟宗三性善論研究的貢獻與缺失
    一、以道德自律點化性善論
    二、以性善論建構道德形上學
    三、重新梳理中國哲學發展脈絡
    四、由性善論進至圓善論
    五、一個方法的思考
    小結  性善論展望
    附錄一  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學研究儒學所遇困難的一個例證——《孟子心性之學》讀後
    附錄二  論“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再論康德道德哲學與孟子性善論的差異
    參考書目
    修訂版後記
    前言
    再修訂序
    《孟子性善論研究》是我的處女作,199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與我的另兩個孟子研究成果(《孟子評傳》、《孟子與中國文化》)相比,我更看重本書。因為本書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看法,解決了孟子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比如,我將孟子的良心作了自己的理論詮釋,提出無論是孔子的仁,還是孟子的良心,都是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在內心結晶而成的倫理心境。又如,我發現了孔子和孟子心性之學事實上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打破了孟子是孔門嫡傳,孔孟一體,不加分別的傳統觀念。另外,我還考察了孟子義利觀與宋明儒學理欲之爭的不同,找到了後來儒學陷入去欲主義泥潭的原因。我一再說,這些都是發前人之未發,而後人很難改易的。然而,我引以為榮的尚不在此,而是發現了一種儒學研究的新方法,這就是三分法。所謂三分法就是將人與道德相關的因素劃分為欲性、仁性、智性三個部分的方法。因為創新性較強,本書在學界特別是孟子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後來又出了修訂版,有了韓文譯本,還被收入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計劃。不過,它也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如何處理三分法內部不同要素相互關繫的問題,一直搖擺不定,傷透了腦筋。一開始是欲性、仁性、智性。後來感覺不妥,經過十多年的痛苦掙扎,2010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修訂本時,改為欲性、智性、仁性(參見修訂版序)。不久又推翻了先前的看法,後悔做出這種修改,認為這種改動並不可取,甚至不如版準確。再修訂序
    《孟子性善論研究》是我的處女作,199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與我的另兩個孟子研究成果(《孟子評傳》、《孟子與中國文化》)相比,我更看重本書。因為本書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看法,解決了孟子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比如,我將孟子的良心作了自己的理論詮釋,提出無論是孔子的仁,還是孟子的良心,都是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在內心結晶而成的倫理心境。又如,我發現了孔子和孟子心性之學事實上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打破了孟子是孔門嫡傳,孔孟一體,不加分別的傳統觀念。另外,我還考察了孟子義利觀與宋明儒學理欲之爭的不同,找到了後來儒學陷入去欲主義泥潭的原因。我一再說,這些都是發前人之未發,而後人很難改易的。然而,我引以為榮的尚不在此,而是發現了一種儒學研究的新方法,這就是三分法。所謂三分法就是將人與道德相關的因素劃分為欲性、仁性、智性三個部分的方法。因為創新性較強,本書在學界特別是孟子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後來又出了修訂版,有了韓文譯本,還被收入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計劃。不過,它也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對於如何處理三分法內部不同要素相互關繫的問題,一直搖擺不定,傷透了腦筋。一開始是欲性、仁性、智性。後來感覺不妥,經過十多年的痛苦掙扎,2010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修訂本時,改為欲性、智性、仁性(參見修訂版序)。不久又推翻了先前的看法,後悔做出這種修改,認為這種改動並不可取,甚至不如版準確。
    其所以對修訂版產生不滿,與我從事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有直接關繫。在孟子研究完成之後,我將精力全部投入到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中去,從三繫論開始,然後是存有論、圓善論、合一論,後是坎陷論。在研究坎陷論過程中,為了用自己的三分法對坎陷概念加以說明,我不得不將這種方法進行新的審視。直到這個時候,我纔看透,道德內部的三分情況(我將其稱為“道德結構”),同樣適用於認知結構和審美結構。而審美結構、認知結構、道德結構是一個有機整體,共同組成“生命層級構成”。擴大眼光,社會的內在結構亦然,可以稱之為“社會層級構成”。無論是生命層級構成,還是社會層級構成,縱向都包括體欲、認知、道德三個層面,而其中的每一個層面,橫向都由三個部分組成,比如道德結構中的欲性、仁性、智性。之前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左右搖擺,舉棋不定,改來改去,主要是缺少這種全局性的把握,沒有分清道德結構與生命層級構成、社會層級構成的不同性質,將道德結構內部的三個部分理解為縱向關繫了。既然如此,自然要為孰上孰下煩心,而無論怎樣安排都有缺陷,都不得圓滿(參見《貢獻與終結——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卷總序第四節“牟宗三儒學思想方法的終結”)。
    基於這種新的理解,我對本書三分法的具體表述做了修改,將道德結構內部的三個不同部分處理為一種橫向關繫,而不再是一種縱向關繫。在這種橫向關繫中,欲性、智性分別在兩頭,仁性在中間,作為二者的中介。這是再修訂版重要的變化,也是之所以出這一版重要的理由。從現像上看,這個提法又回到了版,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回復,真真切切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對此我常抱有一種矛盾的心情。一會兒懷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腦子不夠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然苦思苦想了二十多年,朝令夕改,顛三倒四。一會兒又相信這可能恰恰是哲學思考魅力之所在,這種變化具有整體價值,十分必要,其意義恐怕要過很久纔能真正看出來,為學界理解和接受。但不管如何,還是真心希望這次是真的想清楚了,不要再變了。

    楊澤波

    2016年4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