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哲學通史·少數民族哲學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876-2720
    【優惠價】
    1173-1700
    【作者】 蕭洪恩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史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13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71358
    作者:蕭洪恩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9月 

        
        
    "

    編輯推薦

    《中國哲學通史》共10卷,歷經15年撰寫、切磋、打磨、修改,得以出版。這套叢書是我國目前完備、繫統、翔實的一部中國哲學通史,是一部精專之作。


    《中國哲學通史》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明代卷、清代卷、少數民族哲學卷、古代科學哲學卷,共十卷。叢書增加了近百年來各種《中國哲學史》未曾寫過而實際上在歷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並真正有歷史影響的哲學家,又增加了少數民族哲學與古代科學技術哲學的內容,深度建構、闡發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較為完備的哲學思維發展史,體現了中國人的哲學智慧、超越境界、身心修煉、言說論辯的特色及其與歐洲、印度等哲學智慧的不同。


    叢書特點:


    一、問題意識與方法論的自覺。主編郭齊勇教授在卷前的兩萬多字的《導論》中論述了中國哲學的問題、分期、特質與研究方法論等。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貫穿全書。  


    二、內容豐富,通貫百家,著力梳理了歷史上不同流派、著名哲學家的主要典籍與範疇繫統,並予以建構。


    三、重視重釋老材料,發現新材料,並以新觀念與新的詮釋方式作新解讀,突顯理論創新,可謂新老材料、新方法、新觀點統合出的新成果。


    四、言說與體驗的統一。強調邏輯、理論繫統的建構,又對哲學史上諸家的生命、生活有平情的理解,設身處地,轉換時空,把生活與哲學打成一片,減少現代人對往哲的隔膜。

     
    內容簡介
    本卷以“民族哲學研究與中國哲學的未來之路”為基本出發點,謀求用中國少數民族哲學開拓中國哲學史的未來之路,以形成涵蓋各民族哲學的中華民族哲學史新傳統。為此,本卷探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研究方法”,並強調了“全球性現代化視域的少數民族哲學自覺”,從而全面審視了“中國各少數民族哲學研究”。從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類型、起源的歷史文化基礎、起源期的主要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相關問題;從宇宙與人類起源的本體探索、個體與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自然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終極選擇等方面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思維內容;從哲學起源的漫長歷史過程、哲學與原始文化的接榫點、文化精神與哲學特質、歷史跳躍與哲學轉型方面論述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民族特色。
    以此為基礎,具體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形成過程、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主要特征、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思想淵源等。鋻於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特殊性,本卷特別論述了中國少數民族的宗教哲學,其中包括原始宗教及其哲學觀念、中國化的伊斯蘭教哲學、中國藏傳佛教哲學與因明哲學等。並在此基礎上,特別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的哲學文化選擇,並對壯族、土家族、傣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哲學進行了具體探討。

    本卷以“民族哲學研究與中國哲學的未來之路”為基本出發點,謀求用中國少數民族哲學開拓中國哲學史的未來之路,以形成涵蓋各民族哲學的中華民族哲學史新傳統。為此,本卷探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研究方法”,並強調了“全球性現代化視域的少數民族哲學自覺”,從而全面審視了“中國各少數民族哲學研究”。從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類型、起源的歷史文化基礎、起源期的主要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相關問題;從宇宙與人類起源的本體探索、個體與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自然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終極選擇等方面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思維內容;從哲學起源的漫長歷史過程、哲學與原始文化的接榫點、文化精神與哲學特質、歷史跳躍與哲學轉型方面論述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民族特色。
    以此為基礎,具體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形成過程、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主要特征、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思想淵源等。鋻於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特殊性,本卷特別論述了中國少數民族的宗教哲學,其中包括原始宗教及其哲學觀念、中國化的伊斯蘭教哲學、中國藏傳佛教哲學與因明哲學等。並在此基礎上,特別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的哲學文化選擇,並對壯族、土家族、傣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哲學進行了具體探討。
    本卷還根據全球性現代化理論的哲學史方法論意義,闡明了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近現代轉型,基本精神是探討全球變局中的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分析了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歷史進程,論述了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問題與思潮,並對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轉型進行了個案分析,解剖了壯族、回族、滿族、白族等民族的近現代哲學轉型。

    作者簡介

    蕭洪恩:1961年生。哲學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周易學會副會長等。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民族哲學研究。出版著作有《土家族口承文化哲學研究》《土家族儀典文化哲學研究》《鄧小平民族理論研究》《易緯文化揭秘》《土家族哲學通史》《20世紀土家族哲學社會思想史》等。在《國內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研究》《周易研究》《湖北社會科學》《江漢論壇》《武漢大學學報》《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導論1
    一、用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通史»來呈現中國哲學 2
    二、用學科再反思釐清中國哲學創造性轉化的路徑4
    三、用中國少數民族哲學開拓中國哲學史未來之路13
    四、形成涵蓋各民族哲學的中華民族哲學史新傳統26
    五、迎接中華民族哲學史的中國哲學未來創新之路30
    章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研究方法36
    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探析37
    一、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的確認37
    二、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價值性的堅守45
    三、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科學性的深信49
    四、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正確性的把握52
    第二節中國哲學視域下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存在性55
    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問題的提出55

    導論1
    一、用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通史»來呈現中國哲學 2
    二、用學科再反思釐清中國哲學創造性轉化的路徑4
    三、用中國少數民族哲學開拓中國哲學史未來之路13
    四、形成涵蓋各民族哲學的中華民族哲學史新傳統26
    五、迎接中華民族哲學史的中國哲學未來創新之路30
    章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研究方法36
    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探析37
    一、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的確認37
    二、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價值性的堅守45
    三、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科學性的深信49
    四、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正確性的把握52
    第二節中國哲學視域下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存在性55
    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問題的提出55
    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問題的主要觀點58
    三、思考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問題的形式60
    四、確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存在性的根據65
    第三節從哲學的經驗與情感看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合法性71
    一、一個虛假而有意義的問題72
    二、哲學是“人人所直接固有的信念”78
    三、哲學是“普遍與特殊的真正規定”84
    四、基於經驗與情感維度的哲學認知90
    第四節全球性現代化視域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93
    一、全球性現代化理論的哲學史方法論意義94
    二、全球性現代化視域的少數民族哲學自覺99
    三、全球性現代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的特殊價值105
    第五節«中國哲學通史?少數民族哲學卷»的研究思路108
    一、本書有所借鋻的幾種哲學史觀109
    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的內生與外生127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的史料來源136
    第六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的書寫問題142
    一、興盛中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143
    二、如何撰寫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181
    三、如何寫各少數民族哲學史186
    四、各民族哲學研究的基本評價195
    第二章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哲學的起源203
    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民族文化基礎204
    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類型206
    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基礎209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起源的主要成果214
    第二節起源期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思維內容227
    一、宇宙與人類起源的本體探索227
    二、個體與人類生存的終極關懷231
    三、自然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終極選擇235
    第三節起源期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民族特色240
    一、哲學起源的漫長歷史過程241
    二、哲學與原始文化的接榫點244
    三、文化精神與哲學特質249
    四、歷史跳躍與哲學轉型252
    第三章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形成259
    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形成過程260
    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形成概述261
    二、不同民族哲學的形成過程265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主要文獻292
    四、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主要人物299
    第二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主要特征306
    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發生學特征306
    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問題意識310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形成期的思維方式327
    第三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思想淵源335
    一、民族傳統的拓展335
    二、民族文化的交融338
    三、宗教思想的滲透342
    四、中域文化的誘引345
    五、西學傳導的接合348
    第四章中國少數民族的宗教哲學352
    節中國少數民族宗教哲學概述353
    一、多樣性與普遍性353
    二、民族性與融合性355
    三、結構性與層次性359
    第二節各民族的原始宗教及其哲學觀念362
    一、圖騰崇拜363
    二、自然崇拜365
    三、多神信仰369
    四、文化觀念372
    第三節回族的伊斯蘭教哲學376
    一、回族哲學簡介377
    二、回族的宗教哲學378
    三、中域化的回族哲學家394
    第四節藏族的藏傳佛教哲學與因明哲學396
    一、苯教及其哲學397
    二、藏傳佛教哲學403
    三、藏傳因明學412
    第五節維吾爾族的宗教與哲學416
    一、西域絲路上的宗教哲學416
    代的維吾爾族哲學424
    三、明清時期的維吾爾族哲學428
    第五章中國少數民族的哲學文化選擇與文化融合437
    節中國少數民族哲學文化選擇概述438
    一、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與文化選擇438
    二、對宗教思想文化的選擇與改革442
    三、對漢文化的選擇與創新445
    第二節蒙古族的哲學文化選擇453
    一、蒙古族的哲學概述454
    代的蒙古族哲學455
    三、明清至民國初期的蒙古族哲學462
    第三節壯族哲學思想發展的兩個傳統473
    一、壯族哲學思想的形成474
    二、壯族哲學的兩個傳統477
    第四節土家族的華夏認同與文化選擇483
    一、哲學萌芽期的二重化世界的價值建構484
    二、入世與超越:邊緣化社會的文化重塑494
    三、清代土家族哲學文化選擇的典型個案511
    四、傳統與現代:對全球性現代化運動中土家族的哲學審視517
    第五節民族文化交融的其他個案分析528
    一、傣族哲學與佛教文化528
    二、彝族哲學文化與中域哲學文化的交融532
    三、苗族哲學的時代轉型與文化選擇541
    第六章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近現代轉型551
    節全球變局中的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552
    一、全球變局中的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轉型552
    二、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近現代轉型的特殊性558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近現代轉型的動因562
    第二節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歷史進程567
    一、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萌芽568
    二、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形成571
    三、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發展579
    第三節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問題與思潮585
    一、中國近現代哲學的問題與思潮586
    二、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的問題與思潮589
    三、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現代化問題596
    第四節中國少數民族近現代哲學轉型的個案分析600
    一、壯族近現代哲學精神的生成與近現代哲學轉型600
    二、回族的哲學啟蒙及近現代轉型研究614

    前言
    如何寫出一部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史”或“中國哲學”,一直是中國

    如何寫出一部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史”或“中國哲學”,一直是中國
    哲學界面對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曾長期討論的“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初即是一個«中國哲學史»的書寫問題,而不是一個“中國哲學”的有無問題.這裡的“中國哲學”既應該從廣義與狹義進行不同的界定,也應該作意義與學科的區別,但無論如何都面臨著是否名符其實的問題.這一問題從空間向度上分析,,在“中西哲學關繫”上寫出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而不是“在中國的西方哲學”,如馮友蘭“欲講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於是即有金嶽霖的“中國哲學的史”與“在中國的哲學史”、張岱年的“中國人的哲學”與“中國繫的哲學”的關繫問題.這種關繫在更廣闊的意義上即寫出區別於歐洲、印度、阿拉伯、非洲??亦即有別於其他任何一國或一繫哲學的中國哲學.這種中國哲學既符合哲學的共性或一般的哲學的特征,其所講的哲學具有普遍性,包括內容、問題、思維方式等方面具有的普遍性;又具有中國哲學的自身特色,有中國哲學的個性,包括觀念、範疇、話語繫統、特殊問題等;還包括中國哲學史治史者的學術背景、民族形式、時代精神、個人風格等方面的個性.第二,在“中國各民族內部哲學關繫”上寫出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即在“中國哲學”的通史性論述中反映中國各少數民族哲學的內容.從時間向度上,這一問題就是如何理順“中國哲學全史”的問題,包括它的萌芽、形成、發展直至近現代的哲學轉型,如:以“中域”文化為基本線索的中國哲學的萌芽期明顯由於史料缺乏等原因而研究不足,雖然近期也取得了長足進展;歷史上某些時段因研究得不夠充分而出現明顯的空白期,比如魏晉南北朝的北朝時期部分、隋唐時期從王通到韓愈之間差不多留下了兩百年的空白等;不同的歷史地理區間沒有完全得到展現,應該說這是中國哲學研究的歷史地理時空的拓展問題,而這方面的問題即反映出與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資源的挖掘不夠有關.第三,在精英、經典與社會大眾的一般的、普遍的思想之間出現一定斷裂的情況下,寫出真正反映整個社會思想狀況的實“史”,而不隻是關注高懸於、深藏於“像牙塔”上(中)的精英與經典思想.把社會大眾的普遍之思引入哲學社會思想史的研究範圍,比如在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中,以口承文化、物態文化、儀典文化,以及像寨老制度的主體文化等體現的哲學文化之思,就是以普遍的“民族”文化形式呈現出來的、真正的“民族”哲學之思.認識一個社會、認識一個民族、認識一段歷史,沒有對這種社會一般思想的認知顯然是不全面的.正是在上述三種尺度上,中國哲學形成了20世紀獨特的“學科問題”.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學界不斷在這三個方面作出艱苦的探索和巨大的努力.其中核心的問題被轉換成中國哲學的傳統和超越問題,或創造性轉化問題,或通向未來之路的問題,並且,各種論文、各種學術會議、各種通史性學術論著等都會隨時就此問題展開討論.這當然是一個好現像,一方面說明中國哲學史學科的興旺,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中的確存在某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其終的目的訴求即是用名符其實的«中國哲學史»來呈現中國哲學的豐富性、完整性,並進而體現出中國哲學文一體格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