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學之理念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2081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208116
    作者:[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編輯推薦

    1. 何為大學?大學何為?讓我們聽聽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見解,他所闡述的大學之理念必然發人深省。無論對於大學新生還是教師,雅斯貝爾斯的理念都同樣值得一聽,他將引導讀者思考大學為何物,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2. 大學是真理的守護者,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都要包含三個相互之間密不可分的功能:研究、傳播知識和文化教育。雅斯貝爾斯認為倘若將其中任何一種活動與另外兩種割裂開來,那大學必然會凋零萎縮,為了圓滿完成這些任務,他探討了大學的制度框架,指明大學生活的活力源泉。

    3. 本書作者雅斯貝爾斯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提出了著名的“軸心時代”命題。本書是雅斯貝爾斯在時代的危急關頭號召重建大學教育體繫的鼓舞人心之作,他所做出的一針見血的論斷,對於其他許多時空狀況下的人們同樣適用。本書被譯為多種語言,影響了眾多學生與當代學者。

     
    內容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的《大學之理念》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之際,當時的德國大學剛剛經歷了為深重的內外災難的洗禮。但在時代的危機前,雅斯貝爾斯堅持認為對高等教育的反思,要著眼於長遠未來的需要。他以一個哲學家的身份對高等教育進行考察,勾勒大學之理念,分析大學的制度,提出大學是由學者與學生組成的、致力於尋求真理之事業的共同體,是一個人們可以在這裡自由地探索真理、教授真理的地方。在大學中,全面的精神生活無疑是大學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此外,雅斯貝爾斯探討了大學的制度與學科、師生關繫以及大學所依賴的國家與社會的力量。他對高等教育的思考,給後代的學生與教師留下了諸多啟示。


     

    作者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國著名哲學家、存在主義奠基人之一。任教於海德堡大學,二戰後任瑞士巴塞爾大學哲學教授。著有《時代的精神狀況》《尼采》《大學之理念》《存在哲學》等著作。


    譯者簡介:


    邱立波,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繫政治哲學與思想史專業副教授。著有《禮法與國體》,譯有雅斯貝爾斯《大學之理念》、科耶夫《法權現像學綱要》、施特勞斯《論柏拉圖的會飲》等書。

    目錄
    緒論
    部分 精神生活
    章 科學與學術的本性
    科學與學術的基本特點
    狹義的科學概念與廣義的科學概念
    科學的局限
    為實用而科學與為科學而科學
    科學的基本假設
    科學需要引導
    科學作為真誠的前提
    科學與哲學
    第二章 精神、人的存在、理性
    第三章 文化
    第二部分 大學的目標

    緒論


    部分  精神生活


    章  科學與學術的本性


    科學與學術的基本特點


    狹義的科學概念與廣義的科學概念


    科學的局限


    為實用而科學與為科學而科學


    科學的基本假設


    科學需要引導


    科學作為真誠的前提


    科學與哲學


    第二章  精神、人的存在、理性


    第三章  文化


    第二部分  大學的目標


    第四章  研究、教育與傳授


    研究


    作為精神塑造的教育


    傳授


    第五章  交流


    辯難與討論


    作為精神合作之例證的“思想流派”的構成


    大學作為不同學科與世界觀的交彙場所


    第六章  大學作為一種制度


    制度在實踐大學之理念上的不足


    制度的必要性


    正規大學體制內的個人角色


    第七章  知識的宇宙


    知識的分類


    學術的繫科之別


    大學的膨脹


    第三部分  大學存在的必要條件


    第八章  人的因素


    天資的種類


    天資的分布與民眾的特性


    選撥的程序


    第九章  國家與社會


    作為國中之國的大學


    在變化世界中變化的大學


    政府監控的意義


    知識貴族制的原則


    對真理的探求以及它與政治的關繫


    大學與民族


     

    前言
    《大學之理念》一書中,雅思貝爾斯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解讀大學,為我們勾勒出他心目中“大學之理念”。其中,“大學為探究真理的機構”是貫穿全書之靈魂,作者以此為基礎展開後續理念的探討。具體來看,全書主要圍繞三部分展開:精神生活、大學的目標以及大學存在的必要條件。
    精神生活——科學與學術

    《大學之理念》一書中,雅思貝爾斯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解讀大學,為我們勾勒出他心目中“大學之理念”。其中,“大學為探究真理的機構”是貫穿全書之靈魂,作者以此為基礎展開後續理念的探討。具體來看,全書主要圍繞三部分展開:精神生活、大學的目標以及大學存在的必要條件。


    精神生活——科學與學術


    雅思貝爾斯認為,科學與學術作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大學安身立命之根本。首先其對科學與學術的本性做了探討,認為它們具有講究方法、有內在說服力及普遍有效性三個基本特點。即科學並非主觀臆斷出來的,它需要通過一定的研究方法獲得,並含有自身的邏輯,可以被任何人所驗證,更可以“散播到所有具備科學思維的地方。”其次,他認為實際效用不應該成為科學全部或的意義。因為科學更多的要表達的是人們自身對知識的渴望,需要研究者擁有一種“樸素的好奇心”,非功利性的目的纔是產生重大基本發現的源泉,因為“隻有理論的根基打好了,富有成果的應用纔是可能的。”這種好奇心也是一種科學的引導,而這種引導完全是來自於內心求知的意志,是一種原始的探索興趣,而非實用性目的。隨後研究者將在好奇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假設,從而研究並得到重要的發現,其尤其強調假設的重要性,認為“並不存在無假設的科學”。後,雅思貝爾斯指出科學“源於誠實也造就誠實”,因此作為研究者既要能夠接受贊賞,也要有接受批評的勇氣。他認為,“一個誠懇的科學家即便從不公平的批評那裡也可以受益,誰回避批評,誰就是在根本上不想求知!”此外,雅思貝爾斯還特別對科學與哲學的共存關繫做了闡明,他認為,哲學與科學並不矛盾,其實它們互相需要。精神、人的存在和理性是科學內部素,哲學為科學提供一種指引和魅力,科學也會哲學提供嚴謹與證明。


    大學的目標與實現


    總的來說,大學致力於科學與學術,因此,需要開展研究與教學來發現和傳播真理。具體而言,這個目的又可分為研究、傳播知識和文化教育三方面功能。雅思貝爾斯認為,職業訓練、健全的人的教化和科學研究是大學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因為大學兼備“職業學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機構這三重身份。”從大學的理念看,不能舍棄這其中任何一個,更不能將大學解體為三種專門類型的學校,因為“將一個方面從另外兩個中剝離出來,勢必損害大學的精神本質。”大學精神也會枯萎凋敝。它們是三位一體而不可分離的。


    1.研究——好的科學研究人員同時也應該說的老師


    科學研究是大學的要務。因為,真理需要用“繫統的研究”獲得。而開展這樣的研究則需要的是一種整全的人(the wholeman)認真投入去做,筆者認為這樣一種“整全之人”,大概就是作者後文中提到的使其“獲得整全知識”的一種具有完整人格和一定精神境界的人,這樣的人可以為自己心中的真理不斷追逐和探索,且對於學術有著不可動搖的獻身精神。因為研究上的獲得與進步,需要的是執著而艱辛的工作。這種“整全的人”開展科研工作時又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埋頭苦干的同時學會抬頭看路;第二,工作不是僅靠一腔熱血就能獲得,還需要一種能夠將其維持的生活方式,使得自己能夠持之以恆地沉浸其中。也就是說當研究者真正投入自己的工作時,他甚至都不能將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相分離。“他(研究者)的整個生活方式對於他的想法來說都是一種必要的保障條件”,因為有一些人雖然有著不錯的想法,但是由於一時的心不在焉,這個想法就被很快淡忘了。第三,這種工作還需要學者具備一種“智識的良知”。所謂智識的良知,就是需要學者能夠從自己的良知出發判斷問題,追求貫通,而不是僅僅來自一個忽發奇想。


    此外, 關於大學的研究對像,雅思貝爾斯認為,大學(university)是“大而全的宇宙(universe)”,其應該研究“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大學需要有廣闊且整體的眼界,而不應該成為“各種學院的大雜燴”。學術靠的就是一種知識整體的關繫,倘若脫離了整體,孤立的學科隻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正如作者所言,學生們從大學中獲得也不應該僅僅是其所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而是應該涵蓋其他門類的整全知識,給他們以全身心的陶冶。而在大學中實現科學研究,需要的也是一直知識的整體,這種知識的整體“依托於各個專家充分的交流”,隻有保持這樣的整體聯繫,纔能體現研究真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教學工作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促動因素。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的是線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改進對於教學、學生的影響將是直接而明顯的。


    2.教育——精神之塑造


    雅思貝爾斯認為,科研和教學的結合是大學至高無上不可代替的基本原則, 而教師需要給與學生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本質上“是扶持引導學生發覺他身上的潛能和力量。”幫助學生找到真實的自我。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更是自由的。所謂自由,即:大學教育中教師的傳授是自由的,學生的學習也是自由的,這些不需要清規戒律、學業監督就能實現。學生在這樣一具有意義深遠的自由中,獲得人格的完善,獲得謙卑的胸懷,獲得對自身的責任感,並能夠限度的施展自己的纔能。雅思貝爾斯尤其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認為想要培養大學成為培養未來領導人的學校是異想天開的,這違背了大學的理念。因為,不同領導人需要的素質條件差別很大,如需要“權力欲、深思熟慮的頭腦等”,這些品質使得他們需要從一切階級和行業中來,領導人自然可以出自學術圈子,但就一般的情形來看,學術工作所需要的人格類型往往並不是作為領導人所需要的人格類型。這或多或少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思考。


    3.傳授——多種方式結合使用


    大學中的學業傳授形式包括講座、研討會、實驗小組及兩人間討論。在雅思貝爾斯心中,有價值的講座需要“被精心準備同時又從一個獨特角度反映了當代學術生活”,如果要說一個講座是好的,那麼它必須具有某種不可模仿的獨特品質。演講者的一切都是發乎自然的,並能將精神實質傳授給聽眾;不同於講座,研討班和實驗室主要是通過實地接觸來獲得學習,直接接觸問題的要害和學問的細節,並激發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後,傳授還可以通過討論實現。討論過程中,在各個成員的相互交流中,有助於提出重要的問題,並彙聚大家的觀點,這樣也利於師生間思想的踫撞,形成良好一種充滿激情與活力的課堂氛圍。


    各種形式傳授所要面對的對像是各樣的學生群體。雅思貝爾提出,未來大學生需要具備一種學術的渴望以及一份堅定,具有善於選擇的資質和自我約束的精神,而具備這種品質的學生隻有少數,且分散於人群中。大學應該給與學生自我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用一些固定的教學大綱將學生的自由限制住,這是對科學研究冒險精神的扼殺。


    除了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之外,交流在實現大學目標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隻有當我們的觀念受到質疑的時候,纔會有真正的交流。雅思貝爾斯提出,大學作為“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體”,不僅要有不同學科層次上的交流,還要有不同個人層次上的交流。大學需要提供條件,使得學者們能夠和同行及學生一起開展直接交流,催生出一種美好的學術氛圍,一種適宜於學術和科學工作的條件。而這樣的一種交流,不應帶有任何功利目的,而是一種共同為真理探索的初衷,大學就是一個“不計任何條件千方百計探索真理的地方。”保持開放的胸襟,讓理智擺脫一切羈絆,達到自由地發展的目的。


    當我們在談大學的理念、大學的目標時,卻仍然不能忘記大學的制度化特性。大學是在一個制度框架內完成其任務的, 作為一個制度化的實體,大學的理念隻有在這樣的制度下纔變得具體且實在。“雖然理念永遠不能十全十美的實現。”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制度的安排是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弊端。拿人纔培養機制來說,大學雖然希望選撥出好的那個人纔,但實際上卻會選撥出第二流的人物。因為“優秀者會受到排斥,資質較差的則會直接排除,而那些‘稱職的人’,第二流的人,就被選中。”此外,這樣的制度也很容易被利欲熏心的學者利用,成為各種關繫的“提攜場”,而至關重要的交流也很容易淪為彼此對立的人生攻擊,由於無法相互容忍,擺脫羈絆,真誠自由的交流反而受到打擊。雖然制度結構存在著其自身的缺點,但正如雅思貝爾斯所言,制度化依然被需要。“倘若沒有一種制度存在,單個學者的學術生命和學術工作就有付諸東流的危險。”因此,對於使得理念具體化的制度,我們依然要熱愛它。


     

    在線試讀

    從理念上來看,好的科學研究人員同時也應該是的教師。這個科研人員或許在教學方法上並不稱職,也就是說,在教授純粹的事實這方面他或許是不稱職的。但是他能夠獨立地引導學生接觸真實的求知過程,從而也就能夠引導學生接觸科學的精神,而不隻是接觸僅憑借記憶就可以傳授的僵死的結果。他是活靈活現的科學探索過程的精神所在;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看到知識存在的樸素形態。他也在學生之中喚起了類似的激情。他指導學生直達知識的源頭。隻有那些親身從事科研工作的人纔能夠真正地傳授知識。其他的人隻不過是在傳播整套按照教學法組織起來的事實而已。大學不是一所高中,而是一個高等學府。


    有三件事情是大學必須要做的:職業訓練、整全的人的教化和科學研究。因為大學以一身而兼備職業學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機構這三重身份。人們曾經試圖強迫大學在這三種可能性之中選擇其一。他們曾經問過,我們到底要讓大學做些什麼。經過考慮他們就說,既然大學不能十全十美,那它不妨在這三種選擇裡面確定一個。甚至有人建議,大學大可以解體,而代之以三種專門類型的學校:職業訓練的機構、可以容納一批專職人員的普通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話雖如此,但在大學的理念看來,這三個方面是卻是三位一體的。將一個方面從另外兩個當中剝離出來,不可能不損害大學的精神實質,也不可能不同時殃及這個被剝離出來的方面本身。所有這三個方面都是一個活生生整體的要素。倘若將他們割裂開來,大學的精神就會枯萎凋敝。


    未來的大學生們應該具備如下的品質:對於客觀性的渴望和對於學術成就不可遏止的獻身熱情。這些品質不可能在事前被客觀地覺察到。隻有少數的學生擁有這些品質,同時,這些品質又以一種完全無法預知的方式分散於人群之中。它們隻能被間接地培養,也隻能間接地起作用。然而,如果大學想達到自己理想標準的話,那它恰恰必須把精力傾注在這少數人身上。在成堆的必修課業面前,在對於智力成長來說既不可避免又必要的困難和錯誤之中,真正的大學生完全有能力披荊斬棘,鎮定自若。善於選擇的資質和自我約束的精神會指導他的學習。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接受,甚至可能是歡迎這樣一個事實,即,其他大多數的學生,由於茫然不知所措,到頭來很可能幾乎一無所獲。像教學大綱、課業的其他技術性方案這類人工性的指導方法,隻會把大學搞成高中,這是和大學的理念相互抵觸的。這類方法源自這樣一種想法,那就是想使大學迎合一般學生的需要,這種想法以為,絕大多數的學生應該被安排去學習至少可以保證考試過關所需的知識。這套邏輯用於高中是綽綽有餘的,但如果用於大學則是有害的;大學裡面的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可是這套邏輯還在考慮著學生成年之前的東西。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