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日岡田武彥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632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29163204
    作者:[日]岡田武彥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1. 大師經典之作:《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是日本當代著名儒學家岡田武彥的終身代表作,也是他研究中國哲學的經典之作,一出版便震撼了整個學術界。學術泰鬥陳榮捷、狄百瑞、唐君毅都對這本書予以了極高的評價。 2. 視界高遠、融會貫通的典範之作: (1)不獨分析熱門的王學,也探討明代其他重要思想家和思想派別的思想,如為矯正王學流弊、汲取王學長處而創立的新朱子學學派甘泉學派和東林學派,對陸王佛老堅持批判立場的批判派和倡導復歸古學的復古派;即使介紹王學的思想,也不局限於介紹影響的良知現成派,也詳細介紹了歸寂派和修正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由此完整地呈現了明末儒學的全貌,也清晰展現了陽明學和朱子學在借鋻和批判的互動中完成思想革新與升級的演化過程。 (2)不單論某一人某一派的思想,而時時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在差異中尋找共同點,在相似處又提點不同;在平常處深入探索,在疑難處指點迷津。同樣提倡渾一的心學,王陽明與湛甘泉有何本質區別?楊簡和王畿都說“本來是無”,為何前者取消了一切“有”,後者卻把“有”神化了?……岡田武彥精妙入微的分析,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不禁讓人擊節叫好。 (3)沒有局限於討論“心”“理”“性”“情”“已發”“未發”“工夫”“本體”等常見的中國哲學議題,而擴展到“生幾”“信”“止”“戒懼”“悟”“慎獨”“虛寂”“止修”“誠意”等特殊議題,極具開闊性的學術視域使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 3. 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岡田武彥說王畿的“虛無”是烈日當空、拍攝美景般不滯於有,說楊簡的“虛無”奔蕩無依靠。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哲學家的思想,將個性化的理解和思考融入敘述中,作品既充滿古人之義理,又飽含自己之哲思。其敘述是哲學的,也是美學的,行雲流水且汪洋恣肆;其用詞是典雅的,也是簡練的,毫無贅語而直入核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明時期的思想文化發展史為背景,繫統而深刻地論述了陽明心學的產生原因、主要特點、歷史影響,以及分化演變後各家各派學術宗旨的異同,並將王門學派與明代尤其是明末其他儒學流派做了具體而微的對比。這樣的研究,在方法論上既是歷史的、繫統的、實事求是的,又是哲學的、內在的、比較性的,不僅能使讀者宏觀而繫統地了解明代儒學,特別是陽明心學的發展史、演變史,而且能給讀者以極大的思想啟迪。

    目錄
    目錄 章 緒論 一明代的文化與思想/025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變/025 陽明心學的興起與分化/034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論/041 二明學的源流/045 全體大用的思想/045 朱子全體大用思想的展開/0朝的儒者/052 明初的大儒/055 朱陸同異論的源流/058 從吳澄到程敏政的朱陸同異論/062 第二章 王陽明與湛甘泉 一總論/069 二王陽明/071 陽明心學的先驅/071 以科舉為目的的書院教學/074 白鹿洞書院的學規/079 “學三變”與“教三變”/082 “知行合一”說/086 “事上磨煉”說/089 為學之頭腦/093 “致良知”說/099 “格物”論/102 “隨處體認天理”與“致良知”/106 本體工夫論/108 “萬物一體”論/114 三湛甘泉/118 以天理為學之頭腦/118 渾一之學/120 心性合於一/123 工夫即本體/130 中正即道/133 知行並進/136 隨處體認天理/139 全放下/145 以自然為宗與“兩勿”論/148 “格物”論/154 第三章 王門三派 一總論/161 二現成派(左派)/163 直下悟入/163 “四無說”與“四有說”/165 “無中生有”說/167 “生幾”說/169 渾然即一/175 “範圍三教”/176 王艮的思想/178 三歸寂派(右派)/179 “歸寂”說/179 “研幾”說/182 “虛寂”之體/185 “致中”與“致和”/195 “夜氣”之存養/200 “戒懼”與“思”/202 “格物”說/206 “萬物一體”說/210 四修證派(正統派)/212 知覺即性/212 真誠惻怛/214 “慎獨”與“戒懼”/217 主工夫而言本體/222 循其良知/227 實地用功/230 第四章 現成派繫統 一總論/235 平實派/238 容禪派/239 氣節派/240 曠達任誕派/241 現成派之展開/241 二羅汝芳/245 從無入有/245 “悟”與“信”/250 赤子之心/255 “孝、悌、慈”三德說/257 “仁”之生機/260 三周汝登/263 當下之信/263 渾一之體/265 貴自得/267 悟得真己/270 《九諦》與《九解》/272 《聖學宗傳》/276 四耿定向/277 初心之生機/277 庸德庸行/280 “四句教”解/284 實修實事/286 異端之辨/288 五何心隱/291 心隱之氣節/291 貴“意氣”/293 實事實用/294 設聚和堂/296 六李贄/298 以實用為宗/298 道為虛空/300 童心說/302 晚年好《易》/305 附錄論《說書》/306 關於《說書》/306 關於《說書》之思想/312 第五章 歸寂派繫統 一總論/321 二王時槐/324 “虛寂”說/324 “生幾”說/327 性命論/330 “透悟”說/333 第六章 修證派繫統 一總論/339 二李材/345 心性之辨/345 攝知歸止/351 直達性命/353 修身為本/357 止修並舉/359 性體工夫/361 第七章 湛門派繫統 一總論/365 二許孚遠/368 “克己”之學/368 評王門現成派/371 先工夫後本體/375 三馮從吾/379 異端之辨/379 駁“無善無惡”/384 “一體”之旨/387 第八章 批判派與復古派 一總論/395 二馮柯/400 聖學致用/400 定理實存/402 循禮窮理/404 朱王之辨/405 王學批判論/410 陸王之別/425 三陳建/427 陳建的影響力/427 “心性相隨”論/428 陸學歸禪/434 主敬窮理/436 異端之辨/441 四吳廷翰/447 理氣渾一/447 “中”為性體/451 心性之辨/453 物實理虛/456 工夫次第/458 五郝敬/461 事外無理/461 先行後知/465 性習不離/468 實用之道/470 自然之動/475 習而成聖/477 養氣為要/481 第九章 東林學和劉宗周 一總論/489 東林學之發端/489 劉宗周之學/497 二東林學/501 東林學的本旨/501 性善說的復興/503 心理一體論/509 反身而誠/514 中庸之道/518 主靜未發/520 太虛思想/527 工夫之修/530 三劉宗周/534 主宰即流行/534 性非定體/537 意念之別/540 喜怒哀樂之“中和”/545 好惡之意/549 “慎獨”說/551 以意為體/556 誠即思、思即誠/559 初版譯後記/564 再版校譯者後記/568

    目錄 章 緒論 一明代的文化與思想/025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變/025 陽明心學的興起與分化/034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論/041 二明學的源流/045 全體大用的思想/045 朱子全體大用思想的展開/0朝的儒者/052 明初的大儒/055 朱陸同異論的源流/058 從吳澄到程敏政的朱陸同異論/062 第二章 王陽明與湛甘泉 一總論/069 二王陽明/071 陽明心學的先驅/071 以科舉為目的的書院教學/074 白鹿洞書院的學規/079 “學三變”與“教三變”/082 “知行合一”說/086 “事上磨煉”說/089 為學之頭腦/093 “致良知”說/099 “格物”論/102 “隨處體認天理”與“致良知”/106 本體工夫論/108 “萬物一體”論/114 三湛甘泉/118 以天理為學之頭腦/118 渾一之學/120 心性合於一/123 工夫即本體/130 中正即道/133 知行並進/136 隨處體認天理/139 全放下/145 以自然為宗與“兩勿”論/148 “格物”論/154 第三章 王門三派 一總論/161 二現成派(左派)/163 直下悟入/163 “四無說”與“四有說”/165 “無中生有”說/167 “生幾”說/169 渾然即一/175 “範圍三教”/176 王艮的思想/178 三歸寂派(右派)/179 “歸寂”說/179 “研幾”說/182 “虛寂”之體/185 “致中”與“致和”/195 “夜氣”之存養/200 “戒懼”與“思”/202 “格物”說/206 “萬物一體”說/210 四修證派(正統派)/212 知覺即性/212 真誠惻怛/214 “慎獨”與“戒懼”/217 主工夫而言本體/222 循其良知/227 實地用功/230 第四章 現成派繫統 一總論/235 平實派/238 容禪派/239 氣節派/240 曠達任誕派/241 現成派之展開/241 二羅汝芳/245 從無入有/245 “悟”與“信”/250 赤子之心/255 “孝、悌、慈”三德說/257 “仁”之生機/260 三周汝登/263 當下之信/263 渾一之體/265 貴自得/267 悟得真己/270 《九諦》與《九解》/272 《聖學宗傳》/276 四耿定向/277 初心之生機/277 庸德庸行/280 “四句教”解/284 實修實事/286 異端之辨/288 五何心隱/291 心隱之氣節/291 貴“意氣”/293 實事實用/294 設聚和堂/296 六李贄/298 以實用為宗/298 道為虛空/300 童心說/302 晚年好《易》/305 附錄論《說書》/306 關於《說書》/306 關於《說書》之思想/312 第五章 歸寂派繫統 一總論/321 二王時槐/324 “虛寂”說/324 “生幾”說/327 性命論/330 “透悟”說/333 第六章 修證派繫統 一總論/339 二李材/345 心性之辨/345 攝知歸止/351 直達性命/353 修身為本/357 止修並舉/359 性體工夫/361 第七章 湛門派繫統 一總論/365 二許孚遠/368 “克己”之學/368 評王門現成派/371 先工夫後本體/375 三馮從吾/379 異端之辨/379 駁“無善無惡”/384 “一體”之旨/387 第八章 批判派與復古派 一總論/395 二馮柯/400 聖學致用/400 定理實存/402 循禮窮理/404 朱王之辨/405 王學批判論/410 陸王之別/425 三陳建/427 陳建的影響力/427 “心性相隨”論/428 陸學歸禪/434 主敬窮理/436 異端之辨/441 四吳廷翰/447 理氣渾一/447 “中”為性體/451 心性之辨/453 物實理虛/456 工夫次第/458 五郝敬/461 事外無理/461 先行後知/465 性習不離/468 實用之道/470 自然之動/475 習而成聖/477 養氣為要/481 第九章 東林學和劉宗周 一總論/489 東林學之發端/489 劉宗周之學/497 二東林學/501 東林學的本旨/501 性善說的復興/503 心理一體論/509 反身而誠/514 中庸之道/518 主靜未發/520 太虛思想/527 工夫之修/530 三劉宗周/534 主宰即流行/534 性非定體/537 意念之別/540 喜怒哀樂之“中和”/545 好惡之意/549 “慎獨”說/551 以意為體/556 誠即思、思即誠/559 初版譯後記/564 再版校譯者後記/56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