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海德格爾文集: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236-1792
    【優惠價】
    773-1120
    【作者】 德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經典作品及研究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588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58800
    叢書名:海德格爾文集

    作者:[德]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8年05? 


        
        
    "

    編輯推薦

    關於海德格爾的前期作品,讀者往往隻了解《存在與時間》,但往往將其誤解為“哲學人類學”。《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的出版正是為了矯正對《存在與時間》的表面化理解,借康德之口直指存在論的核心問題,可以視為通往理解《存在與時間》,乃至海德格爾的存在論的*重要的通道。

     
    內容簡介

    《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是20世紀德國哲學家馬丁•德格爾的主要著作之一。本書主要是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闡釋成形而上學的一次奠基活動,其目的在於將形而上學疑難作為一種基礎存在論的疑難問題展現出來。基礎存在論就是對有限人的本質作存在論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親在的形而上學,它與所有的人類學,甚至與哲學的人類學都保持著根本性的區別。因此,出於何種意圖和以怎樣的方式對基礎存在論的觀念做闡釋工作,在什麼範圍之內以及在什麼樣的前提條件之下提出“什麼是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以及這一問題如何導向存在問題的重新發問,此乃本書探究和思考的主題。

    作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王慶節,男,南京大學學士,北京大學碩士,1994年獲美國杜蘭大學哲學博士。曾在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歷史哲學繫任助理教授(93-95),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哲學繫任助理教授,副教授(95-99),2000年起任職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當代歐陸哲學,海德格爾哲學,解釋學,知識論,東西方比較哲學,倫理學,德國哲學等等。

    目錄
    簡目:
    第四版序言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前言
    導言:本書探究的主題及其章節
    將《純粹理性批判》闡釋為形而上學的一次奠基活動,由此來展開一種基礎存在論的理念
    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開端
    第二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進程
    第三章 形而上學奠基活動的淵源
    第四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一次復返
    附錄
    附錄I 《康德書》札記
    附錄II 恩斯特 middot;卡西爾:《符號形式的哲學》第2部:神話思維(柏林,1925年)

    簡目:


    第四版序言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前言


    導言:本書探究的主題及其章節


    將《純粹理性批判》闡釋為形而上學的一次奠基活動,由此來展開一種基礎存在論的理念


    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開端


    第二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進程


    第三章 形而上學奠基活動的淵源


    第四章 形而上學奠基的一次復返


    附錄


    附錄I 《康德書》札記


    附錄II 恩斯特·卡西爾:《符號形式的哲學》第2部:神話思維(柏林,1925年)


    附錄III 達沃斯講座: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與一次形而上學奠基的任務


    附錄IV 達沃斯辯論:在恩斯特·卡西爾與馬丁·海德格爾之間


    附錄V 關於奧德布雷西茨和卡西爾對《康德書》的批判


    附錄VI 自1866年以來的(馬堡)哲學講座教席的歷史


    說明


    德文全集版編者後記


    德-漢、拉-漢主要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前言
    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於1975年啟動,迄今已出版了80餘卷(按計劃將編成102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爾著作(含講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1-3部分),餘下未出版者多為書信、札記等(全集第4部分,第82卷始)。隨著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出版工作的順利推進,世界範圍內的海德格爾翻譯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勢,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種文字的全集版翻譯,據說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譯也已經啟動。相比之下,漢語的海德格爾翻譯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甚至不能與亞洲鄰居的日、韓兩國比較,嚴肅的譯著至今隻有十幾種而已。這種狀況是令人羞愧的。
    為讓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爾思想,經反復醞釀,我們計劃根據《海德格爾全集》版,編輯出版中文版《海德格爾文集》,收錄海德格爾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為海德格爾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們依然認為這一部分是《海德格爾全集》中值得關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經穩定下來的思想),而其餘14卷為海德格爾的重要講座稿和手稿。我們假定,這30卷屬於海德格爾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現海德格爾思想的總體面貌。當然,我們也並不因此否認其他卷本(講座稿和手稿)的意義,而且我們也願意認為,中文世界對海德格爾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於對《海德格爾全集》的繫統譯介。但我們選譯的30卷至少已經走出了步,也或可為將來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的工作奠定一個基礎。

    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於1975年啟動,迄今已出版了80餘卷(按計劃將編成102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爾著作(含講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1-3部分),餘下未出版者多為書信、札記等(全集第4部分,第82卷始)。隨著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出版工作的順利推進,世界範圍內的海德格爾翻譯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勢,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種文字的全集版翻譯,據說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譯也已經啟動。相比之下,漢語的海德格爾翻譯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甚至不能與亞洲鄰居的日、韓兩國比較,嚴肅的譯著至今隻有十幾種而已。這種狀況是令人羞愧的。
    為讓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爾思想,經反復醞釀,我們計劃根據《海德格爾全集》版,編輯出版中文版《海德格爾文集》,收錄海德格爾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為海德格爾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們依然認為這一部分是《海德格爾全集》中值得關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經穩定下來的思想),而其餘14卷為海德格爾的重要講座稿和手稿。我們假定,這30卷屬於海德格爾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現海德格爾思想的總體面貌。當然,我們也並不因此否認其他卷本(講座稿和手稿)的意義,而且我們也願意認為,中文世界對海德格爾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於對《海德格爾全集》的繫統譯介。但我們選譯的30卷至少已經走出了步,也或可為將來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的工作奠定一個基礎。
    所選30種著作中,約半數已有成熟的或比較成熟的中文譯本,少數幾種已經譯出了初稿,其餘約十餘種則有待新譯。已出版的譯著在編入《海德格爾文集》時,將根據德文全集版重新校訂,因為其中有幾種原先隻是根據單行本譯出的,也有幾種在譯文品質上是稍有欠缺的。
    由於是多人參與的多卷本(30卷)譯事,又由於眾所周知的海德格爾語文表達方面的奇異性,中文版《海德格爾文集》在譯文風格上是難求統一的,甚至在基本詞語的譯名方面也不可能強行規範劃一。這是令人遺憾的,不過也可能為進一步的義理辨析和討論留下空間。我們唯希望能夠盡量做到體例方面的統一,以便至少讓人有一套書的整體感。
    按照我們的計劃,中文版《海德格爾文集》每年出版5種左右,約五六年內完成全部30卷的翻譯和出版工作。我們希望藉此為中國的海德格爾研究事業提供一個基礎性的討論平臺,也願學術界有識之士為我們的工作提供批評、建議,幫助我們做好這項大型的學術翻譯事業。

    在線試讀
    《海德格爾文集: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
    前面,我們從超越的內在的發生進程這一獨特的角度出發,闡釋了康德的關於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式化的學說。但是,通過形而上學奠基,康德不僅僅在每一步上都追尋著不斷更新的問題,而且,正是在次引導進入學說中關鍵性的部分時,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敘述部分,而這樣,就可以先行地導向問題之所在。於是,超越論的演繹就從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法權行為人手來展開。法權行為由下面的證明來決定:如果觀念要能夠先天地規定經驗上可以通達的存在物,那它們就必須是範疇,也就是說,依照其本質,它們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東西。但是同時,“使用”這些概念的條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將它們運用到對像上面去,以及——若從對像的角度來看——將後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傳統邏輯的話說,這種概念的使用就叫統攝。②將純粹概念先天地作為時間的超越論規定來使用,即純粹知識的運作,而這就意味著:圖式化的發生。這樣看來,圖式化的問題實際上首先非常適合於作為講解統攝時的入門向導。需要強調的隻是:在存在論知識中所處理的從一開始就是存在論的概念,也就是某種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論的“統攝”。 前面,我們從超越的內在的發生進程這一獨特的角度出發,闡釋了康德的關於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式化的學說。但是,通過形而上學奠基,康德不僅僅在每一步上都追尋著不斷更新的問題,而且,正是在次引導進入學說中關鍵性的部分時,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敘述部分,而這樣,就可以先行地導向問題之所在。於是,超越論的演繹就從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法權行為人手來展開。法權行為由下面的證明來決定:如果觀念要能夠先天地規定經驗上可以通達的存在物,那它們就必須是範疇,也就是說,依照其本質,它們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東西。但是同時,“使用”這些概念的條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將它們運用到對像上面去,以及——若從對像的角度來看——將後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傳統邏輯的話說,這種概念的使用就叫統攝。②將純粹概念先天地作為時間的超越論規定來使用,即純粹知識的運作,而這就意味著:圖式化的發生。這樣看來,圖式化的問題實際上首先非常適合於作為講解統攝時的入門向導。需要強調的隻是:在存在論知識中所處理的從一開始就是存在論的概念,也就是某種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論的“統攝”。 在已經首次標明了存在論知識的本質統一性的同時,康德的確也還沒有忘記指出在“置於概念之下”(這涉及對像)與“付諸概念之上”(這裡遇到的是超越論想像力的綜合)之間的根本性區別。①在超越論圖式化中發生的是純粹綜合的“付諸概念之上”。它將在觀念中得到的表像的統一性“成像”為純粹可觀看的對像性的本質要素。②在超越論的圖式化中,範疇首先作為範疇而自身成像。但如果這些是真正的“原概念”,那麼,超越論的圖式化就是源初的和本真的概念成像之一般。

    《海德格爾文集:康德與形而上學疑難》:
    前面,我們從超越的內在的發生進程這一獨特的角度出發,闡釋了康德的關於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式化的學說。但是,通過形而上學奠基,康德不僅僅在每一步上都追尋著不斷更新的問題,而且,正是在次引導進入學說中關鍵性的部分時,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敘述部分,而這樣,就可以先行地導向問題之所在。於是,超越論的演繹就從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法權行為人手來展開。法權行為由下面的證明來決定:如果觀念要能夠先天地規定經驗上可以通達的存在物,那它們就必須是範疇,也就是說,依照其本質,它們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東西。但是同時,“使用”這些概念的條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將它們運用到對像上面去,以及——若從對像的角度來看——將後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傳統邏輯的話說,這種概念的使用就叫統攝。②將純粹概念先天地作為時間的超越論規定來使用,即純粹知識的運作,而這就意味著:圖式化的發生。這樣看來,圖式化的問題實際上首先非常適合於作為講解統攝時的入門向導。需要強調的隻是:在存在論知識中所處理的從一開始就是存在論的概念,也就是某種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論的“統攝”。 前面,我們從超越的內在的發生進程這一獨特的角度出發,闡釋了康德的關於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式化的學說。但是,通過形而上學奠基,康德不僅僅在每一步上都追尋著不斷更新的問題,而且,正是在次引導進入學說中關鍵性的部分時,他首先抓住可能被了解的敘述部分,而這樣,就可以先行地導向問題之所在。於是,超越論的演繹就從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法權行為人手來展開。法權行為由下面的證明來決定:如果觀念要能夠先天地規定經驗上可以通達的存在物,那它們就必須是範疇,也就是說,依照其本質,它們是超越自身之中就有的東西。但是同時,“使用”這些概念的條件也就因此被固定住了。
    概念的使用一般叫作:將它們運用到對像上面去,以及——若從對像的角度來看——將後者放到概念“下面”去。①用傳統邏輯的話說,這種概念的使用就叫統攝。②將純粹概念先天地作為時間的超越論規定來使用,即純粹知識的運作,而這就意味著:圖式化的發生。這樣看來,圖式化的問題實際上首先非常適合於作為講解統攝時的入門向導。需要強調的隻是:在存在論知識中所處理的從一開始就是存在論的概念,也就是某種特定的概念,即存在論的“統攝”。 在已經首次標明了存在論知識的本質統一性的同時,康德的確也還沒有忘記指出在“置於概念之下”(這涉及對像)與“付諸概念之上”(這裡遇到的是超越論想像力的綜合)之間的根本性區別。①在超越論圖式化中發生的是純粹綜合的“付諸概念之上”。它將在觀念中得到的表像的統一性“成像”為純粹可觀看的對像性的本質要素。②在超越論的圖式化中,範疇首先作為範疇而自身成像。但如果這些是真正的“原概念”,那麼,超越論的圖式化就是源初的和本真的概念成像之一般。
    因此,如果康德在圖式化這一章的開頭就指向統攝,那他是想借此引到作為中心問題的超越論統攝上面去,他的目的在於顯明,正是在純粹知識的本質結構中,詢問源初的概念性之一般的內在可能性的問題纔會得到突破。
    經驗概念從經驗活動中產生,因此,它們與由它們所規定的存在物的實事內容是“同一類型的”。概念運用到對像上面,也就是說,概念的使用是毫無問題的。“但現在純粹知性概念與經驗性的(甚至完全感性的)直觀相比則是完全異類的,他們絕不可能在任何直觀中遇到。那麼,將後者統攝到前者之下、從而把範疇運用於現像之上是如何可能的呢?因為畢竟沒有人會說:這些範疇,例如因果性,也可以通過感官被直觀,並且被包括在現像中”。③在對範疇使用的可能性的發問中,範疇特具的本質自身首先成為疑難。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