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張覺述作集.商君書校疏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張覺 撰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ISBN】97875130109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010931
    作者:張覺撰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8月 

        
        
    "

    編輯推薦


    過去使用繁體字排版的《商君書》,所用校本還不夠多,收集的資料也有限。本項目使用十種校本進行彙校,羅列各本異同,又有詳細的注疏,並附有翔實的研究資料,無論在校勘方面,還是在注疏、附錄方面,都優於同類著作。
    ---章培恆本項目用嚴萬裡乾隆五十八年校正繕寫本等十種版本進行彙校,在《商君書》的文本校勘方面大大超過以往的校勘成果。而其於集釋、提要、考證、附錄等部分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參考價值,也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均未在《商君書》的整理研究方面確具繼往開來之拓展意義,出版後將對學術界具重大貢獻。----嚴佐之

     
    內容簡介


    本書使用國內各大圖書館所珍藏的能反映《商君書》早期文本情況的十種重要版本進行彙校,同時又參校了古籍異文、類書引文等,在盡*努力核對找尋正確原文的情況下,廣采前人解說,對《商君書》作了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注釋,並以準確、明白、通俗的白話對其原文作了疏解。同時,在每篇之前撰寫了提要,對其內容作了概括述評,對其真偽作了考辨。書後附有《商君書》研究資料以及《申子》、《慎子》校正本,所以本書實是《韓非子》之前先秦法家經典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簡介


    1949年3月生於江蘇省太倉縣茜涇鎮(今太倉市瀏家港),1962年考入太倉縣瀏河中學,1965年考入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1969年下鄉務農,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繫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繫古代漢語專業師從張世祿、周斌武先生攻讀漢語史,1984年底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起任教於空軍政治學院,1995年轉業至上海財經大學,先後建立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點和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08年、2011年被上海財經大學連續聘爲國家四級崗教授。
    E-mail: zj200433@yahoo.com.cn

    目錄
    述作集自序
    前言
    凡例
    《商君書》善本彙校注疏
    商君書目錄
    商君書五卷彙校注疏
    附錄一《商君書》佚文
    附錄二本書《商君書》原文所據文獻及文字取舍略例
    附錄三《商君書》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附錄四商君及《商君書》研究資料輯錄
    附錄五《商君書全譯》前言
    附錄六先秦法家述要
    附錄七《商君書注譯》校勘失誤管窺
    附錄八申子

    述作集自序

    前言

    凡例

    《商君書》善本彙校注疏

    商君書目錄

    商君書五卷彙校注疏

    附錄一《商君書》佚文

    附錄二本書《商君書》原文所據文獻及文字取舍略例

    附錄三《商君書》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附錄四商君及《商君書》研究資料輯錄

    附錄五《商君書全譯》前言

    附錄六先秦法家述要

    附錄七《商君書注譯》校勘失誤管窺

    附錄八申子

    附錄九慎子

    附錄十《商君書》人名索引

    附錄十一《商君書》地名、國名、朝代名索引

    附錄十二本書采摭文獻要目

    後記

    前言
    張之洞說過:“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商君書》固然是研究中國文化者必須閱讀的要籍,但綜觀當今的《商君書》通行本,卻尚無精校精注之作。現代爲學術界所重而較具權威性的校釋著作主要有兩種:一是高亨先生的《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1974年版)。該書的撰寫目的,主要是“給研究先秦歷史和思想史特別是儒法鬥爭歷史的同志提供初步的參考資料”e,所以重於譯注而疏於校勘。作者雖然自稱其原文用的是嚴萬裡校本,但實際上並未採用手資料,而大量承襲了朱師轍《商君書解詁》之誤,加之使用簡體字而改字甚多,未能體現善本面貌,故未足爲典要。二是蔣禮鴻先生的《商君書錐指》(中華書局1986年版)。該書寫成於1945年,改定於1949年,顯然不能反映這六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其解釋雖頗多發明,但尚未周備。該書也未用各種善本(特別是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嚴萬裡校正繕寫本)加以彙校,因而多承襲了浙江書局翻刻的所謂嚴校本之誤,如《墾令》“民不能喜酣奭”之“喜”誤爲“善”、“狠剛”誤爲“很剛”,《農戰》“故民不偷營”之“偷”誤爲“儉”,《開塞》“而以別險爲務則有亂”之“有”誤爲“民”,《弱民》之“遊處之士”誤爲“遊處之壬”,《君臣》之“流徙”誤爲“流徒”等等。這也說明《商君書》在校釋方面尚有待完善。我一向認爲,要使中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化典籍能“真正活著”流傳下去,使它成爲當今乃至將來中華文化建設的豐富資源,首先應該做好其“存古喻今”的工作,或者說,應該做好這些典籍的校釋評論工作。若無“存古”,則會造成新書出而古籍亡的嚴重後果;若無“喻今”,則古代的典籍隻能是死躺於書櫃之中。隻有這一艱巨而又偉大的基礎工程完成了,我國的古籍纔能流布日廣而大放異彩,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纔能傳承不絕而煥發出新的活力。我所說的存古,與張之洞所說的“精校”相類,是指在印行古籍時要完好地保存古代的珍本文字。其主要的工作就是逐一將每部典籍的現存古本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辨明其源流,將其中有價值的善本來一次彙校;然後覈定原文,寫成定本,複製出版以廣其傳;同時將彙校所得的善本異同寫入校勘記隨書印行,以便利更多的研究者取資。顯然,我所說的存古,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要做到絕對意義上的存古,那就隻能搞《中華再造善本》之類的大工程了,但那樣做,顯然不適合大部分讀者而難廣其傳,而且,讀者也難以從中一下子瞭解衆多版本之異同。\\\\我所說的喻今,與張之洞所說的“精注”與“知要領”相類,也就是要幫助今人明白古代典籍的內容。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校定原籍文本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做好實事求是而又準確通俗的注疏工作,使人們正確地理解其原文;同時,還應該對其內容進行概括扼要而又深入精到的剖析與融會貫通且聯繫實際的評論,使人們深刻地領會其內涵,把握其要領,瞭解其精華與糟粕,借鑒其中具有普遍意義與實用價值的人類智慧結晶。然而,這種既具精校精注之功力又具提綱挈領之功能的宜讀之書實在太少見了。即使是我國古代基本的要籍,也很少能見到這種既存古又喻今的著作出現。《商君書》也無非如此。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種種現像,大概是因爲學風過於浮躁、治學不求嚴謹、學問不求扎實的緣故吧。所以,我們在具備現代意識的同時,似乎還應該繼續宏揚漢學精神。誠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學術研究條件比過去要好得多。即以基本的古籍校勘而論,舊時之古籍善本往往散落於民間而難以查訪,現在則多集中於各大圖書館而便於尋檢,所以,現在進行善本彙校的條件比古代要好得多。隻要我們不惜工本,這一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好的。但是,人們在校注《商君書》時,卻往往滿足於使用浙江書局翻刻的所謂嚴萬裡校本,藏於國家圖書館的嚴萬裡校正繕寫本(浙江書局翻刻本之底本)卻一直未爲《商君書》校注者當作重要的校勘資料加以利用。如果說,當代的學風與學術評價標準並不利於善本彙校工作的展開,因爲從事這項工作,不但枯燥乏味而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能耐,而且需要奔波於南北各大圖書館而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財力,其成果又因爲缺乏當今所推崇的創新性而不被學術界認可,但無論如何,作爲一個有責任心的學者,是絕對不應該急功近利、馬虎了事的。在我看來,既然古代有《十三經注疏》之類的扛鼎之作不朽於世,那麼,我們生活在條件優越的現代社會,理應拿出超越前人而能體現當代國學水準的古籍校釋評論之作來。惟其如此,我們纔能不愧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的祖先。基於這樣的認識,我一直在朝這一方向努力。然而,我過去所撰寫的著作,爲了能順利出版,不能不屈從於出版社的體例限制,而根本不能將“存古而喻今”的設想付諸實施。即以研究《商君書》而論,過去出版的《商君書全譯》、《商君書校注》也都是如此,她們雖然已經受到了讀者的青睞,其實未足爲典要。


    張之洞說過:“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商君書》固然是研究中國文化者必須閱讀的要籍,但綜觀當今的《商君書》通行本,卻尚無精校精注之作。現代爲學術界所重而較具權威性的校釋著作主要有兩種:一是高亨先生的《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1974年版)。該書的撰寫目的,主要是“給研究先秦歷史和思想史特別是儒法鬥爭歷史的同志提供初步的參考資料”e,所以重於譯注而疏於校勘。作者雖然自稱其原文用的是嚴萬裡校本,但實際上並未採用手資料,而大量承襲了朱師轍《商君書解詁》之誤,加之使用簡體字而改字甚多,未能體現善本面貌,故未足爲典要。二是蔣禮鴻先生的《商君書錐指》(中華書局1986年版)。該書寫成於1945年,改定於1949年,顯然不能反映這六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其解釋雖頗多發明,但尚未周備。該書也未用各種善本(特別是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嚴萬裡校正繕寫本)加以彙校,因而多承襲了浙江書局翻刻的所謂嚴校本之誤,如《墾令》“民不能喜酣奭”之“喜”誤爲“善”、“狠剛”誤爲“很剛”,《農戰》“故民不偷營”之“偷”誤爲“儉”,《開塞》“而以別險爲務則有亂”之“有”誤爲“民”,《弱民》之“遊處之士”誤爲“遊處之壬”,《君臣》之“流徙”誤爲“流徒”等等。這也說明《商君書》在校釋方面尚有待完善。我一向認爲,要使中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化典籍能“真正活著”流傳下去,使它成爲當今乃至將來中華文化建設的豐富資源,首先應該做好其“存古喻今”的工作,或者說,應該做好這些典籍的校釋評論工作。若無“存古”,則會造成新書出而古籍亡的嚴重後果;若無“喻今”,則古代的典籍隻能是死躺於書櫃之中。隻有這一艱巨而又偉大的基礎工程完成了,我國的古籍纔能流布日廣而大放異彩,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纔能傳承不絕而煥發出新的活力。我所說的存古,與張之洞所說的“精校”相類,是指在印行古籍時要完好地保存古代的珍本文字。其主要的工作就是逐一將每部典籍的現存古本進行一次科學的梳理,辨明其源流,將其中有價值的善本來一次彙校;然後覈定原文,寫成定本,複製出版以廣其傳;同時將彙校所得的善本異同寫入校勘記隨書印行,以便利更多的研究者取資。顯然,我所說的存古,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要做到絕對意義上的存古,那就隻能搞《中華再造善本》之類的大工程了,但那樣做,顯然不適合大部分讀者而難廣其傳,而且,讀者也難以從中一下子瞭解衆多版本之異同。\\\\
    我所說的喻今,與張之洞所說的“精注”與“知要領”相類,也就是要幫助今人明白古代典籍的內容。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校定原籍文本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做好實事求是而又準確通俗的注疏工作,使人們正確地理解其原文;同時,還應該對其內容進行概括扼要而又深入精到的剖析與融會貫通且聯繫實際的評論,使人們深刻地領會其內涵,把握其要領,瞭解其精華與糟粕,借鑒其中具有普遍意義與實用價值的人類智慧結晶。然而,這種既具精校精注之功力又具提綱挈領之功能的宜讀之書實在太少見了。即使是我國古代基本的要籍,也很少能見到這種既存古又喻今的著作出現。《商君書》也無非如此。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種種現像,大概是因爲學風過於浮躁、治學不求嚴謹、學問不求扎實的緣故吧。所以,我們在具備現代意識的同時,似乎還應該繼續宏揚漢學精神。誠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學術研究條件比過去要好得多。即以基本的古籍校勘而論,舊時之古籍善本往往散落於民間而難以查訪,現在則多集中於各大圖書館而便於尋檢,所以,現在進行善本彙校的條件比古代要好得多。隻要我們不惜工本,這一工作是完全可以做好的。但是,人們在校注《商君書》時,卻往往滿足於使用浙江書局翻刻的所謂嚴萬裡校本,藏於國家圖書館的嚴萬裡校正繕寫本(浙江書局翻刻本之底本)卻一直未爲《商君書》校注者當作重要的校勘資料加以利用。如果說,當代的學風與學術評價標準並不利於善本彙校工作的展開,因爲從事這項工作,不但枯燥乏味而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能耐,而且需要奔波於南北各大圖書館而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財力,其成果又因爲缺乏當今所推崇的創新性而不被學術界認可,但無論如何,作爲一個有責任心的學者,是絕對不應該急功近利、馬虎了事的。在我看來,既然古代有《十三經注疏》之類的扛鼎之作不朽於世,那麼,我們生活在條件優越的現代社會,理應拿出超越前人而能體現當代國學水準的古籍校釋評論之作來。惟其如此,我們纔能不愧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的祖先。基於這樣的認識,我一直在朝這一方向努力。然而,我過去所撰寫的著作,爲了能順利出版,不能不屈從於出版社的體例限制,而根本不能將“存古而喻今”的設想付諸實施。即以研究《商君書》而論,過去出版的《商君書全譯》、《商君書校注》也都是如此,她們雖然已經受到了讀者的青睞,其實未足爲典要。

    在線試讀


    由於《商君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們必須重點研究的一流要籍,而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研究《商君書》,校正勘定其原文都是首先要做好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鑒於當今流行的各種《商君書》校本對其原文的校訂都很不理想,更由於其中還存在著弄虛作假、以訛傳訛的現像,所以我首先在《商君書》原文的彙校方面花了極大的精力。爲了不折不扣地貫徹我的存古原則,我決定將如今國內各大圖書館所珍藏的能反映《商君書》一書早期文本情況的十種版本作爲全息彙校的材料。選材一多,投入的精力財力也就相應增加了,但願本書的校勘記能給今後的《商君書》研究者提供極大的便利。要對《商君書》進行細緻入微的研究,除了校正勘定其原文外,還必須做好其注疏工作。如果對其原文都有所不解或誤解,則無論是評析其思想內容,還是利用其文史資料,都會發生錯誤。所以,我又在校定原文的基礎上,廣泛擇取古今學者的考證詮釋成果,採取以《商》證《商》、以經史諸子會考的方法進一步考釋《商君書》中的疑難之處,力求探明商君思想之本旨,辨明所記史事之原貌。同時,又在疏解原文時反復推敲文字,以使讀者對其原文有一個準確的理解。爲了有利於讀者把握每篇要領,我在注解原文的基礎上,爲各篇撰寫了提要,對其內容作了概括述評。由於古書的真僞問題直接影響到研究材料的有效性,所以我們不能不加關注。雖然出土文物越來越多地證實了以往被懷疑過的東西,從而使人們漸漸走出了疑古時代,但《商君書》的真僞問題卻一直是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至今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在提要中兼述了以往學者的疑點,並作了考辨。張之洞說的“精校精注”工作固然非常重要,但無論是從“小學是經學的附庸”這一傳統觀念來看,還是從古爲今用或揚棄創新的現代觀念來看,古籍的校注考證都不過是其基礎工程而已,如果對《商君書》的研究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應該對其思想內容進行深入精到的剖析與融會貫通且聯繫實際的評論,以便使讀者能更深刻地領會其內涵,把握其要領,瞭解其精華與糟粕,借鑒其中具有普遍意義與實用價值的人類智慧結晶。但是,由於這一內容已超出了《商君書校疏》的研究範疇,所以隻能以待來日。爲了便利讀者的閱讀研究,我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附錄。其中所收錄的研究資料,不但在收羅範圍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校注之作,而且都用手材料進行了認真的校勘,並詳明其出處,以便讀者查考與引用。當然,本書可以看作我這三年來所做課題的一個終成果,但如果沒有1987年以來的種種研究,僅靠這三年時間,即使能寫出一本厚書,其內容肯定會遜色得多。所以,本書實際上是我二十四年來研究《商君書》的一個終成果。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