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器物知識 一種科學儀器哲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美)戴維斯·貝爾德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科學哲學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239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23915
    作者:(美)戴維斯·貝爾德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儀器自身也是一種知識,可以發展出獨立的知識體繫

    編輯推薦

    科學儀器本身就是科學理論,負載著知識。但在儀器的開發和使用中憑借視覺和觸覺的思考,使得我們對於儀器的觀念淪為“落後的,其知識方面不值得被關注”的領域。本書的目的即是為理解科學和技術的物質性產物貢獻技術手段,其路徑是闡明儀器裝置的唯物主義認識論。作者主張尋找一種以物質為中心的知識理解,對應於以語言為中心的知識理解,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新的、真正唯物主義者的維度去理解儀器裝置,更廣泛地說是理解技術的科學,或者科學的技術。

     
    內容簡介

    該著的目的是從儀器或工藝的角度來理解科學和技術的物質性產物,其路徑是對科學儀器進行物質性的認識論考察。作者認為器物與語言具有同等地位,也是理解知識的核心。科學儀器本身就是科學理論,負載著知識。科學儀器不僅僅是科學思想基礎層次上的,它與那些理解世界的*重要的理論也處於同一個層次。本書的前六章將會詳細闡發這一觀點。概念上的技術是作為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一部分發展起來的,後四章將以此為依據來檢驗幾個重要事件,這些事件涉及科學技術的歷史和發展及其在當代文化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

    戴維斯·貝爾德,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哲學教授,專注於研究哲學和技術的社會學以及化學哲學等。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迪布納學院研究科學和技術史。代表作有《歸納邏輯:推斷未知》,合編了《海因裡希·赫茲:經典物理學家,現代哲學家》。

    目錄
    自序 ………………………………………………………………………… 1
    章儀器認識論 ………………………………………………………… 1
    第二章模型:表征性器物 ………………………………………………… 21
    第三章操作性知識 ………………………………………………………… 42
    第四章包容性知識 ………………………………………………………… 69
    第五章儀器裝置的革命…………………………………………………… 90
    第六章器物知識 ………………………………………………………… 116

    自序 ………………………………………………………………………… 1
    章儀器認識論 ………………………………………………………… 1
    第二章模型:表征性器物 ………………………………………………… 21
    第三章操作性知識 ………………………………………………………… 42
    第四章包容性知識 ………………………………………………………… 69
    第五章儀器裝置的革命…………………………………………………… 90
    第六章器物知識 ………………………………………………………… 116
    第七章器物的物性 ……………………………………………………… 149
    第八章在技術與科學之間 ……………………………………………… 174
    第九章憑借科學儀器得到的客觀性 …………………………………… 192
    第十章發明作為禮物 …………………………………………………… 216
    主要參考文獻………………………………………………………………247
    圖示與表格索引……………………………………………………………279
    譯後記………………………………………………………………………283

    前言
    自 序
    我為本書選擇的題詞來自拉爾夫·穆勒,他認為“物理學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儀器及其合理使用的歷史”。但是並未為人所知。這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常常作為科學核心的儀器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核心了。我們依賴儀器:在商業航班上檢查乘客是否攜帶武器,在醫院診斷、治療疾病,在小賣部結賬時掃描條形碼,甚至在我們靠近出口時打開自動門。沒有自動DNA測序儀,科學家無法描繪出人類的基因組圖譜;開發新的功能強大的顯微鏡保證了納米量級的技術和科學發展。應該眾所周知的是,科學史和日益增長的現代文化史的確是一部關於儀器及其智能化(有時並非那麼智能)使用的歷史。這需要我們加以留意。
    儀器之所以沒有引起學者和其他對現代技術科學文化感興趣的人的注意,部分原因在於語言,或者說語言的匱乏。在科學儀器開發和使用的語境中,數學、科學和普通的語言既不是專門的交流工具,很多情況下也不是主要的交流工具。儀器是精巧的人工制品,憑借視覺和觸覺進行思考和交流是研發和使用儀器的核心。這是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那些寫科技文章的人忽視儀器的主要原因。作者有足夠的理由將語言當作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交流之外的其他模式要麼沒有被承認,要麼沒有被很好地理解。19世紀的力學家安東尼·F.C.華萊士(Anthony F. C. Wallace)對此進行了生動的討論:

    自 序


    我為本書選擇的題詞來自拉爾夫·穆勒,他認為“物理學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儀器及其合理使用的歷史”。但是並未為人所知。這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常常作為科學核心的儀器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核心了。我們依賴儀器:在商業航班上檢查乘客是否攜帶武器,在醫院診斷、治療疾病,在小賣部結賬時掃描條形碼,甚至在我們靠近出口時打開自動門。沒有自動DNA測序儀,科學家無法描繪出人類的基因組圖譜;開發新的功能強大的顯微鏡保證了納米量級的技術和科學發展。應該眾所周知的是,科學史和日益增長的現代文化史的確是一部關於儀器及其智能化(有時並非那麼智能)使用的歷史。這需要我們加以留意。


    儀器之所以沒有引起學者和其他對現代技術科學文化感興趣的人的注意,部分原因在於語言,或者說語言的匱乏。在科學儀器開發和使用的語境中,數學、科學和普通的語言既不是專門的交流工具,很多情況下也不是主要的交流工具。儀器是精巧的人工制品,憑借視覺和觸覺進行思考和交流是研發和使用儀器的核心。這是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那些寫科技文章的人忽視儀器的主要原因。作者有足夠的理由將語言當作交流的主要工具。語言交流之外的其他模式要麼沒有被承認,要麼沒有被很好地理解。19世紀的力學家安東尼·F.C.華萊士(Anthony F. C. Wallace)對此進行了生動的討論:


     


    然而,與語言上的思考相比,憑借視覺和觸覺的思考有其固有的劣勢。那些用語言思考的人,在思考可以用語言有效思考的主題時,能夠想出一個句子,並把這句話說給別人聽。但是如果一個人看到一臺機械裝置,想和其他人交流這一視覺感受,就存在直覺上的問題。談話(和寫作)僅僅隻能為視覺影像提供一種歪曲的、不完整的表達。我們必須制造一個器物或者是一個模型,或者至少是描繪一幅圖紙,以確保其他人的理解盡可能地接近事物本身的視覺感受。


    西方技術信息交流時出現的這一問題,已經使得那些用精神圖景思考的人被日益孤立……實際上,已經成為慣例的做法是假定思想本身僅僅是一種內部語言,而幾乎完全忽視那些脫離語言所產生的認知過程,仿佛這些過程是落後的,其知識方面不值得被關注。


     


    儀器是機械裝置的一種,華萊士在此所說的情況也適用於儀器。在儀器的開發和使用中憑借視覺和觸覺的思考,使得我們對於儀器的觀念淪為“落後的,其知識方面不值得被關注”的領域。


    不論是提升儀器裝置在知識基礎中的地位,還是進一步理解儀器的研發和使用,都需要我們改變對待儀器的觀念。這些觀念必須適應這一事實,即儀器使用的基本範圍是與語言不同的。邁克·馬奧尼(Mike Mahoney)在他的受人歡迎的“新媒體”互聯網出版物中,描述了設計技術史課程時所遇到的這一問題:


     


    作為一名科學史家,我已經習慣於從原始資料,也就是科學家的研究著作中進行教學。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我到處尋找文藝復興以來科技手段的源頭。但困難重重,更確切地說,我從未找到這些源頭。當我頓悟到我是在錯誤的地點尋找錯誤的事物時,我便停止了尋找。我需要為學生準備的不是一座圖書館,而應該是一座博物館。他們不需要閱讀浩瀚的書籍,而需要研究重要的事物。或者換一種說法,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偉大思想並不存在於書籍之中,而是存在於事物之中。理解了這些觀點,意味著掌握一種新的“閱讀”方法。


     


    這裡必須注意文字上的像征性用法。我們“閱讀”書籍,而對於儀器而言,或者對於廣義的技術對像而言,更合適的說法可能是“檢測”(examine)。但是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比“檢測”可能蘊含的內容更豐富的詞,它具有與“閱讀”相同的解釋和概念深度。在閱讀、解釋、寫作文本時,我們要求大量的解構技巧,從邏輯分析到詮釋學,解構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本並提高我們的文字控制力。我們需要同樣有力的技巧去理解和提升儀器裝置及其在文化領域中的地位。


    有兩種場合可能會使用到這種技巧,以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一種是文本場合,在這裡我們用文本來記錄我們在理解這個世界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時所做的文字嘗試;另一種是物質場合,在這裡儀器及其技術得以建立、使用並逐漸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缺乏有力的技巧去理解和提升儀器裝置和技術及其在文化領域中的地位,我們正陷入C.P.斯諾(C.P.Snow)在其著作《兩種文化及其他》(The Two Cultures:and a Second Look)一書中提及的難以控制而又非常危險的境地。在文本場合,因為缺乏理解和重視儀器使用的技術,文本分析隻能自由發揮;而在儀器和技術(物質)場合,人文主義者將被邊緣化,他們遵循海德格爾批判主義的路線,對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倫理問題、社會形而上學問題吹毛求疵。但是所有這些對“儀器文化”的合理關注已經而且將會是持續無效的。由於缺乏在器物境況中對儀器和技術的真正理解,對語言文本的批評依然是器物境況的任務。


    本書的目的即是為理解科學和技術的物質性產物貢獻技術手段,其路徑是闡明儀器裝置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我主張尋找一種以物質為中心的知識理解,對應於以語言為中心的知識理解。儀器與理論同等重要,都承載著知識。儀器不是智力低級層次上的;在理解世界方面,儀器與偉大的理論貢獻處於同一個層次。本書的前六章將會詳細展開這一觀點。概念上的技術是作為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一部分發展起來的,後四章將運用這種概念上的技術來檢驗幾個重要事件,這些事件涉及科學技術的歷史和發展及其在當代文化中的應用。我希望這種檢驗能讓我們對理解器物知識有更多的收獲。我無法提供一個更好的詞來代替“閱讀”儀器,但是我希望我能夠提供一些新的、真正唯物主義者的維度去理解儀器裝置,更廣泛地說是理解技術的科學,或者科學的技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