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聖賢德業歸方寸-(——楊慈湖思想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1500-2176
    【優惠價】
    938-1360
    【作者】 李丕洋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理論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78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357845
    作者:李丕洋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內容簡介
    《聖賢德業歸方寸:楊慈湖思想研究》是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楊慈湖心學思想探賾》(項目號:18FZX045)的*終成果。楊簡(1141-1226年),號慈湖,是南宋心學開創者陸九淵的弟子,被後人譽為“像山弟子之冠”。楊簡通過自己的思想探索,發展了陸九淵的哲學思想,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慈湖心學。經過他鍥而不舍的弘揚,心學思潮在南宋中後期終於蔚為大觀,成為能與程朱理學相頡頏的重要學派。由於近年來研究楊簡的某些著作和論文存在不少誤讀慈湖心學的問題,有鋻於此,作者通過數年的潛心研究,以通俗的現代語言重新詮釋了慈湖心學的基本思想,旨在使人正確理解楊簡心學思想的原本內涵,了解慈湖心學在宋明理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李丕洋1971年生,山東省昌邑市人。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哲學博士,三次立項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已出版《羅汝芳哲學思想研究》《心學巨擘——王龍溪哲學思想研究》等四部學術專著,並發表論文、散文四十餘篇。

    目錄
    章 楊簡的生平歷程和歷史背景
    節 南宋的歷史背景與心學的勃興
    一 宋金對峙的政治局面
    二 寬松的文化環境與思想學術的繁榮
    第二節 楊簡的生平歷程(上)
    一 楊簡的家世簡述
    二 士子求學的時期
    三 幕僚佐政的時期
    四 初為知縣
    黨禁與奉祠生涯
    第三節 楊簡的生平歷程(下)
    一 再為朝官
    二 年邁的知州
    三 垂暮之年,直心不改章 楊簡的生平歷程和歷史背景
    節 南宋的歷史背景與心學的勃興
    一 宋金對峙的政治局面
    二 寬松的文化環境與思想學術的繁榮
    第二節 楊簡的生平歷程(上)
    一 楊簡的家世簡述
    二 士子求學的時期
    三 幕僚佐政的時期
    四 初為知縣
    黨禁與奉祠生涯
    第三節 楊簡的生平歷程(下)
    一 再為朝官
    二 年邁的知州
    三 垂暮之年,直心不改
    四 楊簡著述考
    第四節 楊簡的師承與學侶
    一 嚴父與家學
    二 心學宗祖陸九淵
    三 “甬上四先生”的交遊

    第二章 楊簡的心學本體論
    節 中國古代哲學不是純思辨的哲學形態
    一 踐履和覺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要求
    二 語言分析是研究古代哲學的輔助手段
    三 “慈湖通禪”的理論辨析
    第二節 楊簡的悟道與進學歷程
    一 所謂“七次大覺”的辨偽
    二 楊簡進學與悟道的歷程
    第三節 人心即道——楊簡的本體論
    一 “心”與“意”的語言辨析
    二 “天人一道”的宇宙本體論
    三 人心即大道——楊筒本體論的核心內涵
    四 日用平常之心即道
    五 仁與知即道
    六 自得本心之樂
    第四節 楊簡的“己易”本體觀
    一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
    二 “善學《易》者求諸己,不求諸書

    第三章 楊簡的心學工夫論
    節 “不起意”之辨
    一 “不起意”的真實內涵
    二 直心而行謂之德
    三 靜者,不動乎意而已
    第二節 保任本心的諸項工夫
    一 過即改止,無復他求
    二 漸消習氣
    三 格物“心”解
    第三節 思與不思之辯
    一 “道非心思、言論之所及”
    二 思非劣,無思非優
    第四節 楊簡的工夫層次論
    一 日至、月至與三月不違
    二 聖人進德之階次

    第四章 楊簡的心學教育理論與實踐
    節 心之精神是謂聖
    一 “心之精神是謂聖”的由來
    二 “心之精神是謂聖”的內涵
    第二節 以忠信為主本
    ……
    第五章 楊簡的政治哲學思想
    第六章 楊簡的經學思想
    第七章 楊簡思想的其他向度
    第八章 慈湖心學的歷史評價和時代意義
    附錄 年譜簡述
    參考文獻
    後記
    在線試讀
    《聖賢德業歸方寸:楊慈湖思想研究》:
    二 寬松的文化環境與思想學術的繁榮
    史學家一談起北宋王朝,往往會用強干弱枝、重文抑武、冗官冗兵、積貧積弱等詞語來描繪,誠然,這是對北宋王朝建立伊始就形成的一繫列制度及其負面效果的客觀評價。直至南宋建立,這些弊端叢生的制度大多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而是一直延續下來,與南宋王朝相伴始終。不過,宋代的整個政治制度也並非一無是處,有些開明的統治方略長期實施,成為習俗和慣例,使得宋朝的社會文化環境比較寬松,有利於思想學術的繁榮。
    首先,“重文抑武”的國策使得南宋王朝武力不強,而文人儒者的社會作用卻得到較充分的發揮,突出的表現是科舉制度和教育事業的長期興盛。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深鋻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歷史教訓,把各地節度使的兵權、財權和行政權都收歸中央朝廷,由朝廷派出有任職期限的知州、通判等文官前往各地治理一方。與此同時,宋朝歷代君主十分注重選撥和任用大批文官來充實朝廷和地方官僚隊伍。在宋朝皇帝的心中,文官畢竟文化素質較高,熟讀儒家的三綱五常、忠君愛民之說,加上又不熟悉兵事,使用起來更加放心可靠。為了保證統治集團有大批素質較高的文人充實隊伍,宋朝空前地擴大了科舉考試的規模。科舉制度雖然在隋唐已經出現,但是,在門閥士族制度殘存的時代,它所選撥人纔的數量是十分有限的。以唐代為例,進士科三年一試,每次考中的進士不過三十人左右,還要等待吏部的第二次考試,纔能正式步入仕途。到了宋代,門閥士族制度早已蕩然無存,不存在阻撓科舉考試的利益集團,嚴格而公平的科舉考試十分有利於統治階級選撥所需要的人纔。為此,統治階級大幅度擴充了科舉選纔的規模,三年一科,每次所考中的進士多達三百人左右,而且,考中之後立即授官,不需要再到吏部候職待選。宋代的科舉制度使得一大批寒素出身的讀書人有了出入頭地的機會。到了南宋,這種制度繼續發揮它不拘門第、選撥人纔的積極作用。以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為例,楊萬裡、張九成、朱熹、呂祖謙、陸九淵、楊簡、葉適、陳亮……這些儒者原本出身布衣,都因高中進士而聲名鵲起,進而在政壇或士林中贏得大名。由於宋代科舉制度主要以儒家經典作為考試依據,因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這批獲得進士資格的知識分子的集體共識。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宋代出現了一批文化層次頗高的社會精英階層,盡管兩宋的政治制度弊端甚多,但是,由這樣一大批精英階層支撐,使一個強干弱枝、積貧積弱的王朝在風雨摧折中垂而不倒,竟然奇跡般地延續了三百餘年。《聖賢德業歸方寸:楊慈湖思想研究》:
    二 寬松的文化環境與思想學術的繁榮
    史學家一談起北宋王朝,往往會用強干弱枝、重文抑武、冗官冗兵、積貧積弱等詞語來描繪,誠然,這是對北宋王朝建立伊始就形成的一繫列制度及其負面效果的客觀評價。直至南宋建立,這些弊端叢生的制度大多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而是一直延續下來,與南宋王朝相伴始終。不過,宋代的整個政治制度也並非一無是處,有些開明的統治方略長期實施,成為習俗和慣例,使得宋朝的社會文化環境比較寬松,有利於思想學術的繁榮。
    首先,“重文抑武”的國策使得南宋王朝武力不強,而文人儒者的社會作用卻得到較充分的發揮,突出的表現是科舉制度和教育事業的長期興盛。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深鋻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歷史教訓,把各地節度使的兵權、財權和行政權都收歸中央朝廷,由朝廷派出有任職期限的知州、通判等文官前往各地治理一方。與此同時,宋朝歷代君主十分注重選撥和任用大批文官來充實朝廷和地方官僚隊伍。在宋朝皇帝的心中,文官畢竟文化素質較高,熟讀儒家的三綱五常、忠君愛民之說,加上又不熟悉兵事,使用起來更加放心可靠。為了保證統治集團有大批素質較高的文人充實隊伍,宋朝空前地擴大了科舉考試的規模。科舉制度雖然在隋唐已經出現,但是,在門閥士族制度殘存的時代,它所選撥人纔的數量是十分有限的。以唐代為例,進士科三年一試,每次考中的進士不過三十人左右,還要等待吏部的第二次考試,纔能正式步入仕途。到了宋代,門閥士族制度早已蕩然無存,不存在阻撓科舉考試的利益集團,嚴格而公平的科舉考試十分有利於統治階級選撥所需要的人纔。為此,統治階級大幅度擴充了科舉選纔的規模,三年一科,每次所考中的進士多達三百人左右,而且,考中之後立即授官,不需要再到吏部候職待選。宋代的科舉制度使得一大批寒素出身的讀書人有了出入頭地的機會。到了南宋,這種制度繼續發揮它不拘門第、選撥人纔的積極作用。以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為例,楊萬裡、張九成、朱熹、呂祖謙、陸九淵、楊簡、葉適、陳亮……這些儒者原本出身布衣,都因高中進士而聲名鵲起,進而在政壇或士林中贏得大名。由於宋代科舉制度主要以儒家經典作為考試依據,因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這批獲得進士資格的知識分子的集體共識。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宋代出現了一批文化層次頗高的社會精英階層,盡管兩宋的政治制度弊端甚多,但是,由這樣一大批精英階層支撐,使一個強干弱枝、積貧積弱的王朝在風雨摧折中垂而不倒,竟然奇跡般地延續了三百餘年。
    由於科舉制度的盛行,宋代的教育事業也較漢唐時代有了空前的發展。從中央的太學,到地方的書院、鄉學,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非常重視教育,各類學校一時蔚為大觀,史載:“自仁宗命郡縣建學,而熙寧以來,其法浸備,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文治彬彬矣。”①在兩宋的教育事業中,有一項新生事物的出現非常有利於儒學的振興,那就是書院講學的興起。書院在唐代已經出現,原為私人的藏書、校書之所,到了宋代,書院(有的稱為“精舍”)將教學育纔和學術研究兩種功能結合起來,成為新型“大學之教”的重要場所。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曾建立起自己的書院(如陸九淵創建像山精舍),在那裡聚徒講學,四方好學之士裹糧前往、朝夕相從。數百年間,書院成為自由講學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就是依憑書院棲身,在這裡沉思天人之際、性命之原的諸多哲學問題,然後再向門徒宣講、傳播。
    其次,在宋代比較寬松的文化環境中,還有一個現像值得注意,那就是統治者堅持廣開言路、一般不對士大夫進行殺戮的開明作風。據《宋史》記載:宋徽宗被擄至北方後,密遣隨臣武義大夫曹勛遁歸南方,帶來了寫在衣領上的密詔,同時令曹勛轉告宋高宗:“見康王第言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毋以我為念。”又言:“藝祖(即太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②筆者認為,《宋史》這一記載是可信的。宋太祖雖然出身軍旅,但是深諳治國之代統治集團所編撰的《宋史》評價他:“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