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世界、詮釋與教化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鮑永玲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理論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05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2020519
    作者:鮑永玲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

    內容簡介

    對“世界”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周密闡釋,對任何取向遠大的思想體繫的內在建構都具有根本的奠基作用。而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更有很多源遠流長的關鍵概念如同滿帶刻痕的河道,*深而直接地塑造了古代中西方的社會、文化、思想和宗教地貌。而通過15世紀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這些關鍵概念又極大地影響了近代世界整體的文化景觀,鋪陳下現代化世界裡潛在的問題與悖論。


    本書的追索之旅從千年流變的“世界”概念的詮釋開始,對漢語哲學史開端的“心”“物”“德”“經典”概念以及相關喻像做了深入的詮釋,還對西方源遠流長的經典詮釋和教化傳統做了繫統的梳理分析。

    作者簡介

    鮑永玲,安徽黃山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和洪堡大學博士後,中國CSC留學基金訪問學者,德國DAAD基金訪問學者,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思想史、詮釋學和政治哲學。著有《“種子”與“靈光”:王陽明心學喻像體繫通論》(2012年)、《德國早期教化觀念史研究》(2018年)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博士後國際學術交流計劃派出項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等十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譯文七十餘篇。

    目錄
    上篇 世界

    章 “世界”概念的緣起
    第二章 “世界”概念的詮釋:早期佛教與玄學合流之情勢
    節 loka的源始涵義
    第二節 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教宇宙觀
    第三節 大道而察:佛玄合流的世界圖景
    第三章 天下—世界:從概念變遷看近代東亞世界圖景之變更
    節 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天下”圖景
    第二節 漢傳佛教&ldqu多重”的“世界”圖景
    第三節 “世界”還是“天下”:近代東亞世界圖景之變更
    第四章 共在、同居和世界

    中篇 詮釋

    上篇  世界


     


    章  “世界”概念的緣起


    第二章  “世界”概念的詮釋:早期佛教與玄學合流之情勢


    節  loka的源始涵義


    第二節  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教宇宙觀


    第三節  大道而察:佛玄合流的世界圖景


    第三章  天下—世界:從概念變遷看近代東亞世界圖景之變更


    節  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天下”圖景


    第二節  漢傳佛教&ldqu多重”的“世界”圖景


    第三節  “世界”還是“天下”:近代東亞世界圖景之變更


    第四章  共在、同居和世界


     


    中篇  詮釋


     


    第五章  “傾聽哲學”與“觀的哲學”:兩種不同的詮釋學取向


    第六章  水道與經典:儒家經典詮釋場域的形成及其核心特質


    節  “哲學的突破”與儒家經典體繫的形成


    第二節  “貫通水道”:儒家經典詮釋與注疏理念的形成


    第七章  開放而收斂的水域:儒家經典詮釋的隱喻


    節  儒家經典詮釋理念的形成


    第二節  開放而收斂的水域:儒家經典詮釋場域的特性


    第三節  經典詮釋與思想創造


    第八章  “物”的多重面相


    節  “物”之三訓


    第二節  生生物化


    第三節  “物”之成、序、位、格


    第四節  與物同體


    第九章  “直心為德”及其意像考釋


    第十章 種“德”者必養其“心”


    節  王陽明經典詮釋思想的價值維度


    第二節  “種德養心”和“下學上達”:王陽明的經典詮釋觀


    第三節  朱王經典詮釋思想之異同


    第十一章  孟莊“心”學殊異考


    節  孟子論心:“谷”之實達


    第二節  莊子論心:“鏡”之虛靈


    第三節  聖人之異:“養心”和“遊心”


    第四節  “心”之正負功夫


     


    下篇  教化


     


    第十二章  馴養、教化和自然


    節 musar:馴養與訓育


    第二節  παιδεiα:轉化與教化


    第三節wσι:生長與技藝


    第十三章  成形與教化:愛克哈特論“神人合一”


    節  永恆沸騰的靈魂火花


    第二節  流溢回返的教化循環


    第三節  神人合一的純化之路


    第十四章  “內在形式”:沙夫茨伯裡的新自然神論


    節  內在形式和活的自然


    第二節  情感教化和紳士理想


    第三節  神聖秩序與和諧宇宙


    第十五章  情感與教化:沙夫茨伯裡道德哲學與審美話語辨析


    節  自然和教化


    第二節  道德和情感


    第三節  審美和秩序


    第十六章  沙夫茨伯裡對德國教化觀念的影響


    節  “內在形式”:從柏拉圖到沙夫茨伯裡


    第二節  “內在教化”:從萊布尼茨到阨廷格爾


    第三節  “普遍的人”:德國古典教化觀念的核心


    第十七章  內在之路:從神的肖像到自我教化


    節  教化觀念的源起


    第二節  德意志運動與教化觀念的普遍化


    第三節  自我教化:德意志運動的內在精神之路


     


    附錄:被卷入難民危機裡的“康德”


    參考文獻

    前言


    在這個世界共同體真正形成的時代,人類總會尋求著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是一種生命過程(Lebensvorgang),在這樣的生命過程中活著生命的共同整體。然而,人們不管在何種語言中活動,他們總是隻趨向一種不斷擴展的方面,趨向一種世界“觀”(Ansicht)。衡量這種世界觀的擴展和開放,其標準並不是處於一切語言性之外的“自在世界”(Weltansich)。相反,人類世界經驗無限的完善性恰恰是指:既然是“觀”,那就是我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所感知、體驗到的一切。由此出發,世界也成為這樣一種共同性的東西,它不代表任何一方,隻代表大家接受的共同基地,這種共同基地把所有相互說話的人聯結在一起。世界作為一種融合的共同基地,不僅僅跟我們的語言、言談有關,更重要的是,還跟我們的意義經驗有關。正是在這一進程裡,產生了不同民族基於經典的多樣詮釋傳統以及相應的教化活動。在這種語境下,可以借助對中西一些關鍵概念嬗變的歷史分析,對一些核心概念史及其隱喻史的發展性考察,以雙重建構的方式使東西方哲學達致融合,從而引向一種整體通觀的“世界”哲學之境界。

     序


     


    在這個世界共同體真正形成的時代,人類總會尋求著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是一種生命過程(Lebensvorgang),在這樣的生命過程中活著生命的共同整體。然而,人們不管在何種語言中活動,他們總是隻趨向一種不斷擴展的方面,趨向一種世界“觀”(Ansicht)。衡量這種世界觀的擴展和開放,其標準並不是處於一切語言性之外的“自在世界”(Weltansich)。相反,人類世界經驗無限的完善性恰恰是指:既然是“觀”,那就是我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所感知、體驗到的一切。由此出發,世界也成為這樣一種共同性的東西,它不代表任何一方,隻代表大家接受的共同基地,這種共同基地把所有相互說話的人聯結在一起。世界作為一種融合的共同基地,不僅僅跟我們的語言、言談有關,更重要的是,還跟我們的意義經驗有關。正是在這一進程裡,產生了不同民族基於經典的多樣詮釋傳統以及相應的教化活動。在這種語境下,可以借助對中西一些關鍵概念嬗變的歷史分析,對一些核心概念史及其隱喻史的發展性考察,以雙重建構的方式使東西方哲學達致融合,從而引向一種整體通觀的“世界”哲學之境界。


    實際上,無論西語“world”“Welt”還是漢語“世界”概念在日常語言裡都不具有完全的自明性。而對“世界”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周密闡釋,對任何抱負遠大的思想體繫的內在建構都具有根本的奠基作用。人類“宇宙”意識和“世界”視野之孕育萌芽和發展的階段,也是各個文明之古代經典體繫蓬勃形成的時期。古代經典體繫的融合和形成,同時也給以人為本位、重新理性地思考和建構大全存有之二度和諧提供了契機。多樣的經典類似不同民族精神文化洶湧流淌的“河床”,在建構人類精神世界的過程中起到了強烈的典範性功能。正是經典詮釋之理解與應用相融合的這一實踐維度,使我們從事解釋活動的目的成為豐富自身、使自身變得更為豐滿;它不是把“認識”,而是“修養”“教化”和“自我形成”作為理解、詮釋的目的。終所形成的這種個體人格,其根本不外乎是珍貴的生命本身,卻又體現了被教化了的倫理精神。


     


    綜觀東西,西方詮釋學之源頭的解經學與中國傳統經學之產生,都是為應對原始秩序碎裂、變局和挑戰而應運而生。在中國經典傳統裡,對“心”“物”“德”“世界”等概念的發問,不僅凸顯出重新探索人類古老智慧的必要性,也是一種面對時代斷層的重新理解與精神凝結。而在西方源遠流長的教化傳統裡,不同時期的教化理論也是伴隨著人對自身、上帝和自然關繫不斷變化的理解為基礎而形成的前3世紀,當《舊約》的希伯來文本被譯成希臘文七十賢士譯本時,“παιδεiα”一詞取代“musar”就開啟了教化的理智化進程。中世紀的愛克哈特大師通過教化觀念引導著一種時代精神的轉變,架起了中世紀基督教神秘主義到德國古典觀念論之間的橋梁。而在18世紀,通過萊布尼茨、斯帕爾丁和阨廷格爾等人的評介和翻譯,沙夫茨伯裡的自然神論又激發和引導了德國教化觀念早期思辨歷史的部分流向,從而造就了富有人文精神和德意志民族特色的古典教化(Bildung)理論。


    通過這種具體而豐富的細節流變的分析可知,在人類精神的歷史長河之中,任何關鍵的概念確實如同一個河道,民族的精神“在其流經的河道裡借由那些它所挾帶的‘堆積物’而衝刷出一條又一條的刻痕”。恰恰是這些關鍵概念,深而直接地塑造了古代中西方的社會、文化、思想、宗教地貌,又通過15世紀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極大地影響了近代世界整體的文化景觀,鋪墊下了現代化世界裡潛在的問題與悖論。因此,這裡的追索之旅從千年流變的“世界”概念的詮釋開始,嘗試較為深入地觸及漢語哲學史開端的“心”“物”“德”“經典”概念以及相關喻像的詮釋分析,也同樣嘗試切入西方源遠流長的經典詮釋和教化傳統的梳理分析,以此而為拋磚引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