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維特根斯坦:關鍵概念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凱利·迪恩·喬利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理論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9259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8925990
    作者:凱利·迪恩·喬利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原版書名:Wittgenstein:


        
        
    "

    編輯推薦

    ★本書共收錄了十六篇介紹維特根斯坦的主要哲學關切的論文,詳盡剖析了他的思考動機、過程與策略。


     


    ★本書的目標與《哲學研究》是同一的,即“開啟一段思考過程——一段關於維特根斯坦的著作的思考過程”。本書不是一場擺滿對維特根斯坦的完全成熟的理解的溫室展覽,而是一片使我們對他的理解得以生長的綠林場地。


     


    ★維特根斯坦並不提供任何直接的哲學指導,他隻是親身示範了如何蹚過哲學的險途,坦誠地展露了他自己在此旅途中的種種抗拒、拖延、疑慮,並由此向我們表明:他能成功的事情,我們也有機會成功。


     

     
    內容簡介

    本書詳盡地論述了貫穿維特根斯坦哲學生涯的各個關鍵概念:意義與用法、遊戲語言、家族相似、平常/日常語言、遵從規則、思維與理解、心理主義、摩爾悖論、面向感知、哲學治療、語法研究、表達與宣示,等等。學界通常認為,維特根斯坦著名的兩本著作《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之間具有某種斷裂性,這種斷裂揭示了他本人哲學取向和進路的根本轉變——從實證主義到日常語言哲學的轉變。而本書的多數撰稿者則拒斥了這一非連續性的解讀思路,且沒有將論述局限於這兩本著作,而是采取了與之相反的連續性解讀的立場,嘗試完整、連貫地呈現維特根斯坦對各個主題的總體思考。就此而言,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鳥瞰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絕佳視點。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凱利·迪恩·喬利( Kelly Dean Jolley),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哲學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判斷理論、哲學心理學、形而上學和20世紀哲學史。


     


    譯者簡介


    張曉川,哲學與翻譯愛好者,譯有《導讀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目錄
    導言

    第1 章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評注
    第2 章 維特根斯坦論意義與意義盲
    第3 章 語言遊戲與私有語言
    第4 章 維特根斯坦論家族相似
    第5 章 平常/ 日常語言
    第6 章 維特根斯坦論遵從規則
    第7 章 思維與理解
    第8 章 心理主義與《哲學研究》
    第9 章 再論摩爾悖論
    第10 章 面相感知
    第11 章 知道標準米尺是一米長
    第12 章 治療

    導言


     


    第1 章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評注


    第2 章 維特根斯坦論意義與意義盲


    第3 章 語言遊戲與私有語言


    第4 章 維特根斯坦論家族相似


    第5 章 平常/ 日常語言


    第6 章 維特根斯坦論遵從規則


    第7 章 思維與理解


    第8 章 心理主義與《哲學研究》


    第9 章 再論摩爾悖論


    第10 章 面相感知


    第11 章 知道標準米尺是一米長


    第12 章 治療


    第13 章 判據


    第14 章 語法研究


    第15 章 教與學


    第16 章 表達與宣示


     


    生平年表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在線試讀

    我們為什麼把哲學之難專題化為精微之難來處理呢?在某種程度上,原因在於我們被引入哲學和在哲學中受訓的方式。哲學問題被展現給我們時,帶著一副隻有精微的東西纔能對其見效的樣子。而我們接受的引導與後續的訓練,也讓我們在這種專題化處理上覺得自在。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回答在於哲學問題本身的特點。哲學問題可說是單從自身出發就召喚精微。哲學問題令我們困惑,但向我們呈現的哲學問題似乎並不揭示出某種信息的缺乏。換句話說,似乎我們並不需要學習新東西來對困惑作出回應。不過,我們雖不像是缺乏信息,但哲學問題確乎向我們呈現出某種缺乏——我們似乎知道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卻還是不知道如何回應問題(§§89-90)。仿佛是我們需要知道某種東西,我們也知道這種東西,但它超出我們的心思所及,因而我們無法恰當地用它來回應問題——仿佛它是我們所知之事的一個細節,但這個細節超出有效描述範圍,或者這個細節太微小,微小到無法被我們粗笨的手指抓住。維特根斯坦不否認哲學問題呈現出一副揭示了某種缺乏的樣子——實際上,這是他所堅持的一點。但他的確否認這種缺乏所召喚的是精微。如他所說,我們要一直抬著頭。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細節,不是某種要低頭去找的東西,而是對問題所處的“風景”(landscape)(見《哲學研究》“序”)的綜觀式的表現;我們需要獲得清楚的概觀(§121)。“哲學問題具有這樣的形式:‘我找不著北’。”缺乏的是清楚的概觀,是明晰性。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可以說不是因為精微而幾乎不可見,而是因為它家常、日常而幾乎不可見。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隱藏在視野之外,因為它並不在哲學上引人注目——它呈現出配不上哲學的注意、不值得關注的樣子——不是說它小得看不見或拾不起,而是說它太平常、太卑下、太低微,顯得沒有哲學上的分量。應當有人來提醒我們: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並非在哲學上不值一顧,相反,我們需要看見的這些家常、日常的東西,構成了我們的共同生活的共同基礎,構成了哲學問題展現於其上的基礎和展現於其中的生活。哲學問題不是通過某種外星“語言”的嘰嘰咕咕從外太空發射來的;它們是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述的,假如它們有什麼問題要提,也必須用我們的共同語言來提;同樣,對問題的回應也必須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達(§120)。那種共同語言,以及據以言說該語言的共同基礎和由以言說該語言的共同生活,都是重要的,甚至在哲學上也是重要的。正因為哲學問題是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述的,也正因為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必須同樣如此(盡管看似這些問題要求的回應精微到無法用我們的平常/共同語言來表述),所以,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之所言是不難理解的,但他為何言其所言又是難以理解的。
    《哲學研究》對其認真的讀者所提出的要求,不隻是任何一個在思想上足夠敏銳、足夠精微的人都能習得的一種或多種方法。它還要求其認真的讀者在回應上有一種老練的功夫,在對待事物的那些看起來不值一顧的灰暗、雜亂、落滿塵土的面相時(§52),有一種熟練掌握的開放性;它要求讀者拒絕事先對什麼東西在哲學中重要乃至什麼東西算作哲學劃定界限;它還要求讀者具備操練這種回應性和掌握這種開放性所需的一切智識與道德態度。

     


    我們為什麼把哲學之難專題化為精微之難來處理呢?在某種程度上,原因在於我們被引入哲學和在哲學中受訓的方式。哲學問題被展現給我們時,帶著一副隻有精微的東西纔能對其見效的樣子。而我們接受的引導與後續的訓練,也讓我們在這種專題化處理上覺得自在。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回答在於哲學問題本身的特點。哲學問題可說是單從自身出發就召喚精微。哲學問題令我們困惑,但向我們呈現的哲學問題似乎並不揭示出某種信息的缺乏。換句話說,似乎我們並不需要學習新東西來對困惑作出回應。不過,我們雖不像是缺乏信息,但哲學問題確乎向我們呈現出某種缺乏——我們似乎知道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卻還是不知道如何回應問題(§§89-90)。仿佛是我們需要知道某種東西,我們也知道這種東西,但它超出我們的心思所及,因而我們無法恰當地用它來回應問題——仿佛它是我們所知之事的一個細節,但這個細節超出有效描述範圍,或者這個細節太微小,微小到無法被我們粗笨的手指抓住。維特根斯坦不否認哲學問題呈現出一副揭示了某種缺乏的樣子——實際上,這是他所堅持的一點。但他的確否認這種缺乏所召喚的是精微。如他所說,我們要一直抬著頭。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細節,不是某種要低頭去找的東西,而是對問題所處的“風景”(landscape)(見《哲學研究》“序”)的綜觀式的表現;我們需要獲得清楚的概觀(§121)。“哲學問題具有這樣的形式:‘我找不著北’。”缺乏的是清楚的概觀,是明晰性。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可以說不是因為精微而幾乎不可見,而是因為它家常、日常而幾乎不可見。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隱藏在視野之外,因為它並不在哲學上引人注目——它呈現出配不上哲學的注意、不值得關注的樣子——不是說它小得看不見或拾不起,而是說它太平常、太卑下、太低微,顯得沒有哲學上的分量。應當有人來提醒我們:我們需要看見的東西並非在哲學上不值一顧,相反,我們需要看見的這些家常、日常的東西,構成了我們的共同生活的共同基礎,構成了哲學問題展現於其上的基礎和展現於其中的生活。哲學問題不是通過某種外星“語言”的嘰嘰咕咕從外太空發射來的;它們是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述的,假如它們有什麼問題要提,也必須用我們的共同語言來提;同樣,對問題的回應也必須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達(§120)。那種共同語言,以及據以言說該語言的共同基礎和由以言說該語言的共同生活,都是重要的,甚至在哲學上也是重要的。正因為哲學問題是用我們的共同語言表述的,也正因為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必須同樣如此(盡管看似這些問題要求的回應精微到無法用我們的平常/共同語言來表述),所以,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之所言是不難理解的,但他為何言其所言又是難以理解的。


    《哲學研究》對其認真的讀者所提出的要求,不隻是任何一個在思想上足夠敏銳、足夠精微的人都能習得的一種或多種方法。它還要求其認真的讀者在回應上有一種老練的功夫,在對待事物的那些看起來不值一顧的灰暗、雜亂、落滿塵土的面相時(§52),有一種熟練掌握的開放性;它要求讀者拒絕事先對什麼東西在哲學中重要乃至什麼東西算作哲學劃定界限;它還要求讀者具備操練這種回應性和掌握這種開放性所需的一切智識與道德態度。


    維特根斯坦說,他不希望《哲學研究》使別人省心少做思考;他希望激發讀者產生自己的思想。這與《邏輯哲學論》形成反差:在《邏輯哲學論》中,維特根斯坦說,他所寫的東西隻能被那些已有過與書中所表達的思想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者所理解。在《哲學研究》中,他的目標是開啟一個(同時的和後繼的)思考過程;在《邏輯哲學論》中,他的目標則是記錄(此前的)思考過程的成果。本書的目標與《哲學研究》屬同一類:開啟一段思考過程——一段關於維特根斯坦的著作的思考過程。本書的目的不是記錄對維特根斯坦的思考成果。借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話說,這些論文“面目模糊”(undefined in front)。它們是使我們對維特根斯坦的理解得以生長的綠林(greenwood)場地,而不是一場溫室展覽,擺滿對維特根斯坦的完全成熟的理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