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一生隻為哲學想-(葉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2075-3008
    【優惠價】
    1297-1880
    【作者】 宋繼傑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712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371216
    作者:宋繼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

    內容簡介

    葉秀山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其著作和思想影響深遠。本文集包含了學術界對其逝世的哀悼、紀念和對其學術思想的評論。

    作者簡介

    宋繼傑,清華大學哲學繫教授、繫主任。


    王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西方哲學史研究室主任。

    目錄
    部分
    紀念葉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暨《葉秀山全集》發布會發言
    他的思想就是對這片土地珍貴的祝福 黃裕生(3)
    懷念與感謝 葉菁(6)
    懷念葉秀山先生 謝維和(8)
    讀書人的趣味 彭剛(10)
    思想性之書是永久性的存在 府建明(13)
    愉快地學與思 卓新平(16)
    中西哲學兼通的豐碑 李存山(18)
    哲學作為通學 趙敦華(21)
    一生隻為哲學想 王路(23)
    純粹、自由、理性:葉秀山先生的教誨 李秋零(26)
    和葉秀山先生一起讀老莊 陳靜(28)
    葉秀山先生與當代中國哲學的格局 呂祥(31)

    部分


    紀念葉秀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暨《葉秀山全集》發布會發言


    他的思想就是對這片土地珍貴的祝福         黃裕生(3)  


    懷念與感謝                                 葉菁(6)  


    懷念葉秀山先生                             謝維和(8)  


    讀書人的趣味                               彭剛(10)  


    思想性之書是永久性的存在                   府建明(13)  


    愉快地學與思                               卓新平(16)  


    中西哲學兼通的豐碑                         李存山(18)  


    哲學作為通學                               趙敦華(21)  


    一生隻為哲學想                             王路(23)  


    純粹、自由、理性:葉秀山先生的教誨         李秋零(26)  


    和葉秀山先生一起讀老莊                     陳靜(28)  


    葉秀山先生與當代中國哲學的格局             呂祥(31)  


    葉秀山先生的思想風格與西方哲學的本土化     趙汀陽(36)  


    哲思的毅力                                 韓水法(39)  


    希望之後的哲學:葉秀山先生的哲學遺產       江怡(43)  


    問題在哪裡,葉先生就在哪裡                 尚傑(47)


    歷史性地做哲學                             劉傑(50)  


    為真理和自由寫作                           傅永軍(54)  


    世界哲學的希望在中國                       干春松(57)  


    三面之緣與一生之憾                         周濂(59)  


    學者的生命就活在著作中                     王恆(62)  


    不止一種語言,不止一種哲學——寫在《葉秀山全集》新書發布會之際


    於奇智(64)  


    紀念葉先生                                  魯路(66)  


    愉快的思,愛智的果                          王齊(71)  


    葉秀山的智慧人生                            王齊(75)  


    第二部分學術思想評論


    純思者的“純粹”                             杜小真(81)  


    在書道和文本際會中達到哲學的純粹——追思葉秀山先生溝通中西哲理的學說 張祥龍(87)  


    哲學與哲學史——回憶葉秀山先生               張志偉(94)  


    “哲學的啟蒙”與批判的理性——葉秀山先生對“啟蒙”的一種讀法            李河(101)  


    純粹哲學如何可能?                           謝文郁(120)  


    葉秀山先生的哲學追求                         王路(127)  


    傳統與思——紀念葉秀山先生《哲學的希望》出版   張慎(133)  


    哲學的希望                                   張志偉(136)  


    純粹哲學有多純粹?                           趙汀陽(146)  


    哲學的希望與希望的哲學——寫在葉秀山先生遺著《哲學的希望》出版之際


                                            江怡(161)  


    秀山藏情懷,葉高天地遠——與葉先生結緣及其遺著《哲學的希望》思想探析


                                            張能為(164)  


    愛智貴在會通融合——讀葉秀山《哲學的希望》   於奇智(187)  


    智慧的“貫通”——葉秀山論中國哲學的“希望” 干春松(196)  


    葉秀山先生的哲學之“銳氣”                    崔唯航(206)  


    斯人“在”“詩”——葉秀山美學要義             趙廣明(223)  


    “出生入死”的智慧——讀葉秀山先生有關《老子》的臨終札記  李猛(228)  


    何謂“中國哲學的機遇”——試論葉秀山先生的哲學觀   張志強(244)  


    “後”的列維納斯——葉秀山先生法國思想研究札記之一     夏瑩(255)  


    大地上的自由——葉秀山先生的哲學遺產           尚文華(264)  


    自由哲學的路標——葉秀山先生的學—思歷程初探   宋繼傑(280)  


    第三部分哀悼與紀念


    憶秀山                                         張釗(293)  


    致外公                                         楊麗莎(308)  


    葉秀山先生遺體告別會祭文                       黃裕生(311)  


    安葬葉秀山先生骨函祭文                         黃裕生(313)  


    挽詞選錄(315)  


    悼念秀山兄                                     餘麗嫦(319)  


    永懷葉秀山先生                                 鄭培凱(321)  


    悼憶葉秀山                                     柳鳴九(325)  


    二十年前的一封信                               劉夢溪(336)  


    金縷曲——悼葉師秀山先生                       萬俊人(338)  


    清明時節憶哲人——葉秀山先生二三事             傅有德(339)  


    有、人、在、思——中國現代書法美學的先驅葉秀山先生千古   邢文(342)  


    “活神仙”走遠了                               李登貴(346)  


    “斷線” ——送葉秀山先生遠行                  應奇(349)  


    死亡對他來說不過是一次“練習”                 王齊(356)  


    永久的讀者                                     王齊(360)  


    他飄然消逝在夜空——悼哲人葉秀山先生           陳霞(370)  


    民族的精神出路何在?                           趙法生(372)  


    斯人曾思,思入永恆                             趙廣明(375)  


    “有教無類”與“純粹哲學” ——憶葉秀山老師育人二三事   趙鵬(377)  


    但肯尋山便有山,溫雅如常是吾師                 王曉紅(383)  


    悼念葉秀山老師                                 胡翌霖(388)  


    我所知道的葉秀山先生                            韓連慶(392)  


    讓西方哲學說地道中國話的“純粹哲人”葉秀山      劉悅笛(396)  


    綠染峰巒                                        王鐵軍(400)  


    清癯的思想                                      周膺(404)  


    繞不過去                                        周膺(406)  


    愛智之境與啟蒙之思——讀《葉秀山全集》有感      傅守祥(408)  


    附錄一《啟蒙與自由——葉秀山論康德》出版座談會記錄   李超整理(422)  


    附錄二《哲學的希望》出版研討會簡況(516)  


    後記(524)  

    前言
    序 言
    這是一部紀念葉秀山先生的文集。
    葉先生於2016年9月7日晚上在工作狀態中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葉先生辭世之後,他的親朋好友、學生、學界同行先後舉行了悼念與紀念活動。這裡收集的文字主要就來自這些活動。首先是悼念活動的文字(全書第三部分),它們記錄了葉先生的突然離開給他親近的人以及他周圍的人留下的悲傷、驚愕、空白、斷裂的綿延。在這類文字裡,葉先生的離開不隻是一件生活事件,也是一件世界事件——震動了作者的世界甚至使作者的世界一時崩潰的事件。從這裡可以看到,葉先生如何以他未曾籌劃的方式卷入了他人的世界而與他人共在著,如何以不在場的方式揭示著死並不是虛無本身,而是虛無的重量,虛無的綿延,因而也是對虛無的克服。

    序    言


        這是一部紀念葉秀山先生的文集。


        葉先生於2016年9月7日晚上在工作狀態中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葉先生辭世之後,他的親朋好友、學生、學界同行先後舉行了悼念與紀念活動。這裡收集的文字主要就來自這些活動。首先是悼念活動的文字(全書第三部分),它們記錄了葉先生的突然離開給他親近的人以及他周圍的人留下的悲傷、驚愕、空白、斷裂的綿延。在這類文字裡,葉先生的離開不隻是一件生活事件,也是一件世界事件——震動了作者的世界甚至使作者的世界一時崩潰的事件。從這裡可以看到,葉先生如何以他未曾籌劃的方式卷入了他人的世界而與他人共在著,如何以不在場的方式揭示著死並不是虛無本身,而是虛無的重量,虛無的綿延,因而也是對虛無的克服。


    其次是學術性評論的紀念文字(全書第二部分)。《哲學動態》等專業雜志、報刊在葉先生辭世之後組織了紀念專欄,發表了國內一些著名學者的紀念性專題論文,他們或者從自己在哲學思考上受葉先生影響的角度,或者從自己對葉先生論域中所感興的方面展開論述與討論。這些文字呈現了同時代人對葉先生哲學思考的接受與理解,盡管隻是一個側面,卻是非常重要的側面。這不僅因為這些理解與接受代表一代人對葉先生的理解和接受,而且還因為這些理解與接受代表著一個應該有一個開端的開端。真正的哲學思考必是一個包含著關於開端的思考,而這樣的思考理當得到所有試圖追究哲學問題的思考的理解,並且理當被作為一份思想禮物來接受。這部分文字就是這樣一個“理當”的開端的標志。


    第三類是葉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活動暨全集出版發布會的文字(全書部分)。這部分文字兼容了前面兩類內容,有從個人交往角度的敘述,也有從對葉先生思想總體評價的角度的論述,或者兼而有之。這部分文字的作者年齡跨越度更大,呈現的範圍、角度也更廣,可以視為前一部分文字所開始的開端的延續。


    這裡,要借此機會向上述文字作品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謝!感謝你們通過你們的文字讓葉先生以他者的形像出場,讓葉先生的思想在他者世界呈現。這不隻是對葉先生的紀念,也是對哲學的守護。


    的確,哲學是需要守護的,而漢語世界的哲學尤其需要守護。


    無庸諱言,哲學永遠是少數人的事業,而哲學家也都是不合時宜的,因為他(她)的思考總是超越自己的時代。如果一個哲學家被他的時代所追捧,那往往不是因為這個時代對他真正有多理解,而隻是因為他的作品的一個不幸遭遇:人們以尋章摘句的方式從他作品裡搜羅出了一些踫巧可以流行的金句。當然,也有一種哲學除外,那就是嘩眾取寵的哲學。所以,哲學家總是孤獨的,哪怕他被卷入了時代對他的熱捧,他也深知自己是一個局外人,一個旁觀者。這並非因為他不關切自己的時代,而是因為他是以超越這個時代的方式關切這個時代。這既是哲學家的孤獨,也是哲學的命運。所以,哲學需要願意且能夠承擔起孤獨的人去守護,需要願意且能夠把自己交付給作局外人的命運的人去延續,而首先是“能孤獨者們”的相互的發現、相互守護與相互延續。我們慶幸人類在漫長而充滿艱辛的歷史中仍不斷湧現出能孤獨的少數者。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哲學沒有危機或危險。自近代發端於歐洲的世俗化運動成了世界性的人文主義運動以來,人自身的經濟生活與公共生活越來越成了人們生活的全部,人們甚至一刻也不願退出公共現場,公共活動幾乎填滿了每個人的想像與籌劃,使退修靈性的需求無立錐之地,以致靈性生活完全退場。在這過程中,哲學的抵抗(比如克爾凱廓爾、胡塞爾、海德格爾等人的努力)不僅無濟於事,自身反而也成了這一運動的一部分:哲學越來越關注在場性事物,公共領域的問題成了哲學的熱門問題,交往理性甚至成為重要的理性。於是,哲學愈益專業化、實證化、工具化,它總想為眼下的世界做點什麼,以證明自己有用或親近眾人,而哲學家們也開始繁忙於滿天飛越,急切於交流和追趕前沿,他們以飛行器上的思考代替大地上的沉思。所以,孤獨、死亡、深淵、開端、、整體、秘密連同理念和烏托邦一起,都成了哲學的病毒或思想的累贅物而被排除掉。


    但是,當哲學排除了這些病毒也就意味著哲學在走向死亡,當思想排除了這些累贅物則意味著思想不再思想。因為當哲學家不承擔孤獨或承擔不起孤獨的時候,他也就隻能在公共世界裡充當某種可有可無的尷尬角色。而如果哲學不能朝向整體與深淵,那麼哲學將自我放逐於一個封閉的有限世界,而任何封閉都是哲學的墳場。同樣,如果沒有了與秘密,沒有了理念與烏托邦,思想就隻剩下赤裸而封閉的概念體繫,沒有了可延異的空地,沒有了可期待的未來,也沒有了可皈依的隱蔽。因此,思想不需要跳動——不再需要穿越過去與未來,也不再需要在有限與無限、部分與整體、顯與隱之間進行跳躍。這種不再跳動的思想全然不再可能是真正的思想。因此,與其說孤獨、死亡、深淵、整體、這些東西是哲學的病毒、思想的累贅,不如更確切說,它們是人之為人多出來的標識物,是哲學之為哲學、思想之為思想的剩餘物:哲學思想可以排除掉其他東西,唯獨無法再排除這些東西。


    因此,如果說哲學是需要守護的,以便守護人類的謙卑與神聖性,那麼,首先就需要看護好這些剩餘物。自然界本沒有這些剩餘物,它們是通過我們被帶到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通過我們而增加給這個世界。我們本是通過哲學、宗教、藝術來守護這些剩餘物的,但是當哲學失守的時候,我們需要通過喚醒自己重新面對這些剩餘物來回歸哲學,守護哲學。


    就漢語世界來說,有清近三百年的統治使整個漢語世界失去了思想表達能力。因此,在漢語世界,守護哲學的步工作就是恢復思想能力。近世一個多世紀以來,可以說,我們是以學習西方哲學的方式重新開始學習思想,重新學習面對那些剩餘物。至上個世紀下半葉,慰然有成如港臺新儒家哲學,近四十年亦卓然有成,葉先生之純粹哲學是其一。葉先生之純粹哲學實乃自由之哲學。葉先生的哲學論域涉及哲學、中西哲學史、藝術、美學、宗教、科學等,其論域之廣,同齡人中少有能及,而均貫之以哲學的維度,終歸以自由為基點。這使葉先生的哲學思考自然形成一個繫統,一個由問題域構成的體繫。其中尤其可貴之處是,他始終在哲學的層面上討論問題,在哲學的高度上展開與歷史上和同時代那些偉大的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對質。雖然葉先生的生活是快樂的,因為他總是生活在與這些偉大哲學家的互證之中,但是他的思想卻是孤獨的,因為他的思考在他生活的年代仍是沉寂的。這除了哲學的共同處境之外,漢語世界的哲學還有一個特殊的處境,那就是,作為西方哲學家的學生心態,使我們每一代哲學家的後繼者們通常首先重視的都是西方思想者,而對漢語世界的哲學思考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致不少人可能願意花很多時間用於研究、翻譯一些西方二三流哲學家的作品,而不願意花同樣的時間了解、研究漢語世界一流哲學家的思想。西方哲學當然永遠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像,但是漢語世界的哲學家的這種遭遇需要改變,每個想在漢語世界守護哲學的思想者都對此負有責任。


    這部文集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它既是對葉先生的紀念,也是對漢語世界一位哲學家思想的理解、研究的開端。相信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就在寫這篇序言的時候,王齊教授傳來一個信息,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相關刊物希望有更多人研究葉先生的思想。期待這是漢語世界更好地守護哲學的一個新開端。                                                 


    黃裕生


    2020年3月22日於學清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