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哲學小引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哲學知識讀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3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60316
    作者:[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編輯推薦

    “作者非常擅長應用那些讓哲學變得有趣的問題……終於有人能夠明智而直接地闡述這些問題了。”


                                                                                                            ——《衛報》(Guardian)


     


    “任何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夠與作者一同進行哲學探索,感受到本書的豐富性和洞察力。”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內容簡介



    在這本引人注目的小書裡,作者以關於12個哲學“大問題”的精彩講解向讀者介紹了西方哲學傳統。他揭示出哲學思想的本質,並展示了哲學為什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在關於道德、政治、愛、死亡、認識、自由、上帝、無神論、藝術、時間、人和智慧這12個哲學主題的討論中,作者啟發我們思考哲學的核心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作者簡介

    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 André Comte-Sponville),畢業於巴黎高師,國際知名的哲學暢銷書作家。曾是索邦大學哲學教授,後停止教學專職寫作,至今已出版哲學著作三十餘種,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文字,自認為是一名唯物主義、理性主義和人道主義哲學家。

    目錄

    1..道德


    2..政治


    3..愛


    4..死亡


    5..認識


    6..自由


    7..上帝


    8..無神論


    9..藝術


    10..時間


    11..人


    12..智慧


    參考書目

    前言
    前言

    哲學思考,是通過自身進行思考;但是首先需要依托他人的思想,尤其是過去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否則沒有人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哲學思考。哲學不僅是歷險;它同樣也是工作,需要努力、閱讀以及工具。起步總是艱辛的,不少人都因此退縮了。這也是這些年來推動我出版“哲學手冊”的原因。這些手冊是關於什麼的呢?這是一繫列哲學入門手冊:十二本小書,每本都由四十幾篇選文組成,篇幅通常很短,開頭有幾頁介紹,我通常會在其中試圖說明,關於某個概念,我所認為的重點有哪些……
    在重新閱讀了那十二篇介紹之後,我增加了文章的篇幅,促成現在這本書。我那謙遜的意圖從未改變:這本書仍然是一本入門讀物,它與其他方式一起,組成了無數扇通往哲學的大門。但是,一旦讀者閱讀過本書之後,就可以帶著它的滋養,自己動身去探索其他的哲學作品,這是遲早的事兒,如果讀者願意的話,還可以構建自己的文選……二十五個世紀以來的哲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如果本書可以激發讀者走近哲學的渴望,如果它可以幫助讀者尋求快樂與光,那麼它的存在就不是沒有意義的。

    前言


     


        哲學思考,是通過自身進行思考;但是首先需要依托他人的思想,尤其是過去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否則沒有人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哲學思考。哲學不僅是歷險;它同樣也是工作,需要努力、閱讀以及工具。起步總是艱辛的,不少人都因此退縮了。這也是這些年來推動我出版“哲學手冊”的原因。這些手冊是關於什麼的呢?這是一繫列哲學入門手冊:十二本小書,每本都由四十幾篇選文組成,篇幅通常很短,開頭有幾頁介紹,我通常會在其中試圖說明,關於某個概念,我所認為的重點有哪些……


    在重新閱讀了那十二篇介紹之後,我增加了文章的篇幅,促成現在這本書。我那謙遜的意圖從未改變:這本書仍然是一本入門讀物,它與其他方式一起,組成了無數扇通往哲學的大門。但是,一旦讀者閱讀過本書之後,就可以帶著它的滋養,自己動身去探索其他的哲學作品,這是遲早的事兒,如果讀者願意的話,還可以構建自己的文選……二十五個世紀以來的哲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如果本書可以激發讀者走近哲學的渴望,如果它可以幫助讀者尋求快樂與光,那麼它的存在就不是沒有意義的。


        至於本書的受眾,我之前首先想到的是青少年讀者,直到後來,尤其是通過收到的信件,纔發現事實不止如此。然而,這個初始的意圖還是在書中留下了印記:對於某些事例的選擇、某些特定的觀點與語氣,以及對於某些方面的堅持……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書中用“你”來稱呼我的讀者,對我來說這是自然而然的……毋庸置疑,我更多地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實際上也是青少年,而不是我那些中學與大學裡的學生們,我從未與他們以“你”相稱……綜觀全書,我認為很多像這樣的地方都無需修改。哲學思考不屬於某個特定的年紀;但是青少年在進行哲學思考時會比成年人更需要他人的陪伴。


        什麼是哲學?我經常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在這十二個章節中也一再涉及。哲學不是科學,也不是認識,更不是知識:哲學是對於已有知識的反思。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能學習哲學,康德曾說過:我們隻能學習哲學思考。如何學習呢?通過自身的哲學思考:對自身的思考,對他人的思考,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以及經驗所教會我們和令我們所忽視的進行提問……我們希望能夠在途中遇到那些專業的哲學家。我們將能更好地、更有力地、更深入地進行思考,以更快的速度到達更遠的地方。康德也曾說過:“不應該把哲學思考作為批判的模型,而應簡單地將其看作我們對於自身,甚至對立於自身進行批判的契機。”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進行哲學思考。當然,哲學專家、職業哲學家和哲學教師確實存在。但哲學首先並不是一門專業、一份職業或大學學科:它是構成人類存在的維度。自從我們被賦予了生命與理性,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連接著這兩個官能。的確,沒有哲學思考,我們也能說理(例如在科學中),也可以生活(當我們陷入愚蠢或是激情之中時)。但是,如果沒有哲學思考,我們將無法思考自己的生活或體驗自己的思考:因為這就是哲學本身。


        生物學從未指導生物學家應如何生活,也從未告訴他是否需要生活,甚至沒有告訴他是否有必要從事生物學。人文科學從未闡述人文的意義,或各門人文科學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研究哲學:因為我們需要對自己知道的、經歷過的、渴求著的事物進行反思,為此,任何一門知識雖都不可或缺,卻也無法以一己之力做到這一點。藝術?宗教?政治?這些問題雖則宏大,卻同樣需要接受我們的提問。然而,一旦我們提出問題,或提問一旦稍有深度,我們就可以至少部分地擺脫這個問題:我們已走上了哲學的道路。任何哲學家都不能質疑這一點,即使該哲學隨後也要接受人們的提問。但是質疑哲學並非擺脫哲學,而是進入哲學。


       通過哪一條道路?我在此遵循了自己真正了解的道路,即西方哲學。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其他的道路。哲學思考,就是帶著理性生活,而理性是普遍的。哲學怎麼能成為某些人的專利?在別處,尤其是在東方,存在著其他的精神性與思辨傳統,誰都無法忽視。但我們不能什麼都討論,如果我聲稱要介紹東方思想,然而除了通過二手信息,我本身對此幾乎一無所知,那我未免有些滑稽可笑了。所謂隻存在希臘哲學或西方哲學,對此我不以為然。但是自古希臘人以來,西方確實有著非常偉大的哲學傳統,它屬於我們,我和所有人一樣對此深信不疑,我正是希望能夠通過西方哲學本身,帶領我的讀者走向它。在如此簡短的篇幅下,這些引論可謂極具野心。這解釋了它們的不完整,而這不完整也從某種程度上定義了這些引 論。


    我說過,要帶著理性生活。這指明了方向,即哲學,卻沒能詳細論述其內容。哲學是根本性的提問,是對於全部真理、終極真理的探尋(區別於科學中對於具體真相的追尋),哲學是對於概念的創造與使用(即使在其他學科中我們也這麼做),是反思(精神或理性對於自我的回歸:對於思考的思考),是對於自身歷史和人類歷史的沉*,是盡可能地追尋完滿的和諧與偉大的理性(這同樣是理性的藝術,但它所導向的是生活藝術)。有時候,哲學是體繫的建構,總是在撰寫論文、論證、理論等等…… 但哲學也是——這一點可能更為重要——對於幻想、成見以及意識形態的批判。哲學的武器?理性。它的敵人?愚蠢、盲信、蒙昧主義或他人的哲學。哲學的同盟?各門科學。它的目的?一切,包括人類。或者說,人類,處於一切之中的人類。哲學的目標?智慧;即幸福,但是是存在於真理之中的幸福。正如我們常說的,就像一桌滿漢全席,來得正好:哲學家們可都是大胃王!


        實踐中,哲學的對像不可計數:隻要與人類、與真實沾上關繫,就不會是哲學的陌路人。這並不是說這些對像具有同等重要性。康德在《邏輯學講義》的著名篇章中,用四個問題總結了哲學的範疇:我能知道什麼?我應當做什麼?我可以期待什麼?人是什麼?康德指出,“前三個問題都與後一個問題有關繫”。我想要補充的是,這四個問題都將我們引向了第五個問題,無論從哲學還是從人類的角度出發,該問題毫無疑問都是首要的:應該如何生活?一旦我們嘗試以智慧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已經在進行哲學思考了。既然我們無法避免向自身提出該問題,那麼可以由此推斷,逃避哲學隻能意味著愚蠢或蒙昧主義。


        是否應該進行哲學思考?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或當我們嘗試以一種嚴肅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就已經在進行哲學思考了。但這並不是把哲學簡化為它對於自身的提問,甚至自我證明。因為,當我們(以一種既理性又激進的方式)提出關於世界、人性、幸福、公正、自由 、死亡、上帝、知識的疑問時,無論多少,無論好壞,我們都已經在進行哲學思考了……有誰能放棄提問?人類是進行哲學思考的動物:為了放棄哲學,他必須放棄一部分作為人類的自己。


        因此,我們需要哲學思考:要盡可能地將思緒延伸至遠方,超越我們所知的界限。目的是什麼?是更人性、更清醒、更平靜、更理性、更快樂、更自由的人生……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智慧,是不摻雜幻想與謊言的幸福。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嗎?當然不能完全做到。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走向它、靠近它。“哲學,康德寫道,是人類為走向智慧而作出的努力,永遠是未完成的”。因此,更需要立即著手哲學思考。關鍵在於更好地思考,為的是能夠更好地生活。哲學是工作,智慧即休憩。


        哲學是什麼?有多少哲學家,就有多少種答案。然而,這並不妨礙這些答案趨同並導向其本質。以我本人為例,自我成為一名學生,就一直傾心於伊壁鳩魯的答案:“哲學是一項活動,它通過話語與推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快樂”。這是用哲學的成功來定義其本身(智慧、極樂),盡管這份成功從來都不是徹底的,但總比把它囚禁在自身的失敗之中更有價值。幸福是目的,而        哲學,是道路。祝大家旅途愉快!

    媒體評論

    “作者非常擅長應用那些讓哲學變得有趣的問題……終於有人能夠明智而直接地闡述這些問題了。”


                                                                                                               ——《衛報》(Guardian)


     


    “任何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夠與作者一同進行哲學探索,感受到本書的豐富性和洞察力。”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