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陌生人社會的倫理問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 -> 哲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程立濤 
    【所屬類別】 圖書  哲學/宗教  哲學  倫理學 
    【出版社】中國嗣翊笱С靄嬪? 
    【ISBN】97873002639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包裝:平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263984
    叢書名: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

    作者:程立濤
    出版社:中國嗣翊笱С靄嬪?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內容簡介
    “陌生人社會”的來臨,為當代中國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場景和倫理視野,同時導致了許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戰、新困惑:面對數不清的“陌生人”,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倫理經驗與其交往?以往的倫理規範和處事準則能否被簡單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鬧的現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間如何和睦相處?以往人們對“陌生人”的道德想像,能否作為直面“陌生人”時的道德推理機制?如何解決“人情味”與“公德心”之間的內在衝突?……本書圍繞“陌生人社會”所生發的一繫列倫理道德問題,從思辨和經驗兩個層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嘗試性回答,對解決“陌生人社會”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程立濤,1964年4月生於河北藁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研究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主持*社科基金項目、河北省規劃基金項目共6項,出版《新時期社會公德建設研究》《社會公德探究》等著作15部,在《光明日報》《教學與研究》《道德與文明》等報刊發表論文60餘篇。
    目錄
    目錄
    導論
    陌生人社會的來臨及倫理困境
    傳統“五倫”的現實境遇與檢討
    關於陌生人倫理問題的研究現狀
    本書的結構、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章人際關繫的新變化與陌生人倫理問題
    現代性話語中的陌生人
    陌生關繫生成的意義
    熟識關繫與陌生關繫
    陌生關繫的倫理性

    第二章傳統欺生文化與陌生人的道德需要問題目錄
    導論
    陌生人社會的來臨及倫理困境
    傳統“五倫”的現實境遇與檢討
    關於陌生人倫理問題的研究現狀
    本書的結構、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章人際關繫的新變化與陌生人倫理問題
    現代性話語中的陌生人
    陌生關繫生成的意義
    熟識關繫與陌生關繫
    陌生關繫的倫理性

    第二章傳統欺生文化與陌生人的道德需要問題
    欺生文化的由來與危害
    熟人圈子及其道德壓力
    陌生人的利益訴求與道德需要
    呼之欲出的陌生人倫理

    第三章人情味與公德心的衝突問題
    人情味與地域性道德生活
    公德心的來源與現代意義
    人情味與公德心的衝突
    現代公民與公德心的培育

    第四章道德事件的逆向激勵與做好事的風險問題
    道德逆向激勵發生的場景
    從眾心理與道德之脆弱性
    “做好事有風險”意味著什麼
    走出逆向激勵誤區的對策

    第五章道德英雄主義傳統與“冷漠的旁觀者”問題
    回溯道德英雄主義傳統
    “冷漠的旁觀者”之由來
    現代性與道德感的嬗變
    復歸道德英雄主義的新嘗試

    第六章陌生人社會的道德風險問題
    道德風險的內涵與類型
    陌生人與道德風險的關聯
    道德風險的種種危害
    道德風險的防範與治理

    第七章責任缺失與責任倫理建設問題
    倫理視域中的責任概念
    責任缺失的緣由分析
    責任缺失與責任擔當
    重建責任倫理的現實路徑

    第八章誠信危機與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
    誠信、失信與誠信危機
    熟人與陌生人:兩種不同的信任模式
    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的社會價值
    構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的路徑分析

    第九章現代都市與對陌生人的道德關切問題
    都市舞臺上的陌生人
    道德底線:不傷害陌生人
    身份認同、倫理關懷與價值共識
    陌生人網絡的倫理功能

    參考文獻
    後記
    在線試讀
    近年來,“陌生人社會”逐漸成為一個流行的專業術語而受到學術界的持續關注白天亮.中國已進入“陌生人社會”,該如何重構社會信任\\[N\\].人民日報,20110922(06).。在中國文化語境下,費孝通先使用“陌生人的社會”之類的術語,從社會學視角闡發對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理解和把握。在《鄉土中國》一書中,他說:“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0.在他看來,匿名性、流動性和人們彼此之間的相互疏離無疑是這種社會結構的突出的特征。不過,目前學術界尚未就什麼是陌生人社會達成共識,即人們關於陌生人社會的研究尚缺乏嚴格意義上的理論界定。也就是說,這個概念目前是作為一個不證自明(或無須證明)的學術術語而被使用的,因而就必定包含著某種理論假設的成分。然而,這並不影響人們用它來描述自己對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狀況的理解與認同,因為每個人都已經深切地感受到陌生人社會的來臨及其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
    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問題”往往形成於比較,深化與成熟於縝密的思考、提煉和理論上的升華。費孝通對陌生人社會的關注和研究,無疑與其對鄉土中國(或鄉土社會)的田野調查和深入研究分不開。費孝通曾說:“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這種“鄉土性”的社會與由此生長出來的上層社會是迥然不同的。然而,不容否認的是,“鄉土”恰恰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原生態,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之“根”。一個人不管後來淪落到何方,不管自己的事業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這個“根”是他終生不會忘記的,它是一種從心理和情感上無法割舍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一種集體記憶和歷史傳統的深刻烙印。因此,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鄉土”具有某種原生態的本真性意義,是中華民族子孫在夢中經常回歸的地方。一般而言,鄉土社會主要以血緣、地緣或情緣為紐帶,村落共同體的規模相對比較狹小,人們交往的對像多屬於固定不變的熟人圈子,彼此對對方有著較多的了解,即所謂知根知底,因此,人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往往是很高的,單純質樸的人情味異常濃厚,社會整體結構封閉而且穩定。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費孝通把鄉土中國稱作熟人社會。如果說“熟人社會”可以作為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來使用的話,那麼作為與它相對應的概念,“陌生人社會”一詞就取得了合法性的學術地位。近年來,“陌生人社會”逐漸成為一個流行的專業術語而受到學術界的持續關注白天亮.中國已進入“陌生人社會”,該如何重構社會信任\\[N\\].人民日報,20110922(06).。在中國文化語境下,費孝通先使用“陌生人的社會”之類的術語,從社會學視角闡發對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理解和把握。在《鄉土中國》一書中,他說:“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0.在他看來,匿名性、流動性和人們彼此之間的相互疏離無疑是這種社會結構的突出的特征。不過,目前學術界尚未就什麼是陌生人社會達成共識,即人們關於陌生人社會的研究尚缺乏嚴格意義上的理論界定。也就是說,這個概念目前是作為一個不證自明(或無須證明)的學術術語而被使用的,因而就必定包含著某種理論假設的成分。然而,這並不影響人們用它來描述自己對當下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狀況的理解與認同,因為每個人都已經深切地感受到陌生人社會的來臨及其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
    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問題”往往形成於比較,深化與成熟於縝密的思考、提煉和理論上的升華。費孝通對陌生人社會的關注和研究,無疑與其對鄉土中國(或鄉土社會)的田野調查和深入研究分不開。費孝通曾說:“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這種“鄉土性”的社會與由此生長出來的上層社會是迥然不同的。然而,不容否認的是,“鄉土”恰恰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原生態,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之“根”。一個人不管後來淪落到何方,不管自己的事業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這個“根”是他終生不會忘記的,它是一種從心理和情感上無法割舍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一種集體記憶和歷史傳統的深刻烙印。因此,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鄉土”具有某種原生態的本真性意義,是中華民族子孫在夢中經常回歸的地方。一般而言,鄉土社會主要以血緣、地緣或情緣為紐帶,村落共同體的規模相對比較狹小,人們交往的對像多屬於固定不變的熟人圈子,彼此對對方有著較多的了解,即所謂知根知底,因此,人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往往是很高的,單純質樸的人情味異常濃厚,社會整體結構封閉而且穩定。也許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費孝通把鄉土中國稱作熟人社會。如果說“熟人社會”可以作為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來使用的話,那麼作為與它相對應的概念,“陌生人社會”一詞就取得了合法性的學術地位。
    在我國歷史上,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的轉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按照學術界的普遍看法,大約自1840年開始,中國社會便進入了近代化時期。這也意味著1840年可以被看作中國陌生人社會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在迄今為止170餘年的宏大時間跨度中,演繹著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悲喜劇,這既是中華民族的一部血淚史、屈辱史,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自強不息的奮鬥史、發展史。無論思想文化還是社會生活,都發生了全方位的、根本性的歷史變革。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以民族大義和歷史責任為擔當,在上下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的過程中,對中國社會結構的現代轉型有著多視角、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其中,無論關於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還是推進倫理革命的發生,以及公德和私德等問題的提出,實質上都觸及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公共轉型這個根本性問題。不過,在當時特定的歷史境遇下,他們都不可能明確地提出“陌生人社會”的概念,也無法展開對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
    出於一個社會學家所特有的職業敏感、深厚的學術積澱和對歷史規律超前把握的敏銳眼光,費孝通觀察到我國陌生人社會來臨的客觀現實。在1947年出版的《鄉土中國》一書中,費孝通首次使用“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的社會”等學術術語,在進行了充分而詳盡的田野調查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明確闡釋了中國社會的結構性轉型等重要問題。這是一種對社會變遷的整體性研究,與之前各種碎片化的研究成果完全不同。追蹤陌生人社會起源的歷史進程,人們不難發現,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推進,無疑是其形成和發展的直接的動因。在我國近代化的歷史上,這個動因的表現很不明確甚至難以被普通人把握。不過,在一個宏大的時空視域內看問題,或者類似於走馬觀花或蜻蜓點水式的考察,所得到的也隻能是一些隻言片語式的、點滴零碎的經驗資料,無法幫助人們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國社會變革的真實內涵。與其這樣,倒不如立足生活實踐的具體層面,深入我國社會基層的深處,著眼於鄉土性的變遷和演繹來得更為實在。在這個意義上,費孝通以一個普通中國百姓的身份,深入鄉土中國的前沿,選擇在江南和西南的廣大農村進行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大量真實可靠的手資料,然後經過嚴格的邏輯歸納和理論升華,得出了許多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結論。在當今大變革的時代,這種社會學的田野調查研究方法更值得人們珍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