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怎樣學習文言文(跟大師學語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張中行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18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121810
    作者:張中行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

    內容簡介
    文言文是中小學生語文課本中必學必考的內容,加之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提倡,文言文在課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文言文因其與現代白話文隔膜已久,學習不易,特別需要名師加以引導,指點門徑。本書旨在幫助讀者了解什麼是文言文,文言文有何特點,怎樣學習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會有哪些收獲。
    作者簡介
    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璿,字仲衡。後以名字難認,改今名,1909年1月生於河北香河一農家。1929年畢業於通縣師範,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先生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家”。自覺較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和人生哲學。晚年為文,以“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面目對人”為信條。自20世紀80年代始,十餘年間,相繼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文言常識》《順生論》《說夢樓談屑》《流年碎影》《說夢草》《散簡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鉤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目錄
    章何謂文言
    第二章文言如何形成

    第三章文言的特點

    第四章名物種種

    第五章費解一斑

    第六章擇善而從

    第七章舍粗取精

    第八章冷暖自知

    第九章循序漸進

    第十章行文借鋻

    附錄一工具書舉要

    附錄二古書如何讀法(胡懷琛)

    附錄三 《論語》《孟子》讀法(梁啟超)
    在線試讀
    三詞

    漢語的字和詞不是一對一的關繫。有的字不是詞,如“蟋”和“蟀”,因為都不能表意。有很多詞不隻一個字。字是形體和音節的單位,詞是能夠獨立表意的單位,大致相當於英語的word。

    (一)生僻的詞數量大
    我們翻看文言典籍,一種突出的印像是有不少詞面生:不知道讀音和意義,或知道讀音而不清楚意義,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某一個音節是不是詞。這不稀奇,因為文言典籍是舊時代寫的,我們不熟悉舊時代,自然就不能知道表示舊時代的有些詞是怎麼回事。多用生僻的詞有不同的情況。《儀禮》《禮記》中講喪祭等事的那些,其中許多行事以及所用器物等等,如“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屨”(《儀禮·喪服》),“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郁鬯”(《禮記·祭義》),離我們現代的生活太遠了,我們自然會感到生疏。但這是記實,不得不如此。漢人作賦就不然,而是有意制造聲勢,找許多甚至造一些生僻的字來湊熱鬧,如“其山則崆嶱嵑嵣嶚刺岝嵬巇屹”(張衡《南都賦》)就是這樣。這是作者認為必要、我們認為不必要的。再就是唐宋以來的許多復古文人(以明朝的為厲害),為了表示自己脫俗,就常常用力找一些古奧的字來代替常用的那一個,我們看到,自然也會感到生疏。這當然更是不必要的。一般文言作品,用通行的文言寫,其中的一些詞,我們感到生疏,情況主要是兩種。以《論語·鄉黨》篇為例,一種是寫的古事物已經滅絕或不用,如“圭”“齊(齋)”“儺”“紳”之類,另一種是現在仍然有而變了稱呼,如“恂恂如”“閾”“吉月”“兇服”之類。兩種相比,前一種的量比後一種要大,因為舊名物很多,詞自然要跟著多,隻要那名物已成過去,我們見到那個詞就必致感到生疏。由感到生疏方面看,後一種性質也一樣,因為都是古用而今不用。文言典籍裡有很多古用而今不用的詞,這是讀文言作品的一個大難點,不能不注意。

    (二)詞大多保存古義

    三詞


     


    漢語的字和詞不是一對一的關繫。有的字不是詞,如“蟋”和“蟀”,因為都不能表意。有很多詞不隻一個字。字是形體和音節的單位,詞是能夠獨立表意的單位,大致相當於英語的word。


     


    (一)生僻的詞數量大


    我們翻看文言典籍,一種突出的印像是有不少詞面生:不知道讀音和意義,或知道讀音而不清楚意義,有時候甚至不知道某一個音節是不是詞。這不稀奇,因為文言典籍是舊時代寫的,我們不熟悉舊時代,自然就不能知道表示舊時代的有些詞是怎麼回事。多用生僻的詞有不同的情況。《儀禮》《禮記》中講喪祭等事的那些,其中許多行事以及所用器物等等,如“斬衰裳苴绖杖絞帶冠繩纓菅屨”(《儀禮·喪服》),“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間以俠甒加以郁鬯”(《禮記·祭義》),離我們現代的生活太遠了,我們自然會感到生疏。但這是記實,不得不如此。漢人作賦就不然,而是有意制造聲勢,找許多甚至造一些生僻的字來湊熱鬧,如“其山則崆嶱嵑嵣嶚刺岝嵬巇屹”(張衡《南都賦》)就是這樣。這是作者認為必要、我們認為不必要的。再就是唐宋以來的許多復古文人(以明朝的為厲害),為了表示自己脫俗,就常常用力找一些古奧的字來代替常用的那一個,我們看到,自然也會感到生疏。這當然更是不必要的。一般文言作品,用通行的文言寫,其中的一些詞,我們感到生疏,情況主要是兩種。以《論語·鄉黨》篇為例,一種是寫的古事物已經滅絕或不用,如“圭”“齊(齋)”“儺”“紳”之類,另一種是現在仍然有而變了稱呼,如“恂恂如”“閾”“吉月”“兇服”之類。兩種相比,前一種的量比後一種要大,因為舊名物很多,詞自然要跟著多,隻要那名物已成過去,我們見到那個詞就必致感到生疏。由感到生疏方面看,後一種性質也一樣,因為都是古用而今不用。文言典籍裡有很多古用而今不用的詞,這是讀文言作品的一個大難點,不能不注意。


     


    (二)詞大多保存古義


    詞有意義,還有年壽。不同的詞可能年壽有分別:有的長到幾千年;有的較短,或者出生得晚,或者用個時期不用了。年壽長的,有的意義不變,如“水”“火”“大”“小”之類,古人怎樣用它,我們還是怎樣用它。但也有不少意義有變化。變化可大可小,如“去國”古是“離開”國,“去上海”今是“往”上海,這是大變;“再”古隻指第二次,今可以指次以後的許多次,這是小變。不管大變小變,都是古今意義不同。這不同經常表現在不同的(書面)語言裡。顯然,在文言典籍裡,用古今意義不同的詞,所用的意義一定是古的;現代語的作品相反,用古今意義不同的詞,所用的意義一定是今的。所以說,由詞義的演變方面看,文言保存了大量的早期的詞義。讀文言作品,必須重視這種現像,不然,把“去魯”理解為“往魯國”,當然是大錯;就是把“善走”理解為“能走路”也總是錯誤,因為與原意不合。


     


    (三)單音節詞多


    詞的形體有短有長。短的隻一個音節,如“人”“打”之類。長的不隻一個音節,以兩個的為多,如“人民”“思索”之類;超過兩個的比較少。說多音節的詞算“一個”詞,是因為造句的時候,它要整體活動,不能拆開單干。比如“學習”,說“學習英語”可以,說“願意學習”可以,說“學鋼琴”可以,隻是不能說  “習~”  ,“習”不能獨立活動,所以“學習”算“一個”詞。就漢語說,在詞的庫存裡,單音詞加雙音詞是多數。但這是不分古今的籠統說,如果分古今,那就單音詞和雙音詞的比例還有大差別:單音詞是古多今少,雙音詞是古少今多。這差別的來源是文言裡許多經常單用的詞,到現代漢語裡不能單用了。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為例,“足”現在要說“充足”,“食”要說“糧食”或“食物”,“兵”要說“武器”或“武裝”,“民”要說“人民”,“信”要說“信任”。詞的音節由單一變多,是長時期的漢語演進的趨勢。為什麼要這樣?是因為單音節獨用,同音異義的詞就必致過多。多而必須分辨,怎麼辦?這在書面語中好辦,比如兩位zhāng先生,一胖一瘦,寫出來是“張先生胖,章先生瘦”,一看清清楚楚;口語就不行,要說“弓長張的張先生胖,立早章的章先生瘦”。同理,文言裡的大量單音詞,由口語流傳,為了意義清楚,就不得不用各種辦法(主要是拉個義同或義近的),使音節增加一倍。這樣,與現代漢語相比,文言詞彙的這個特點就頗為突出。說突出,不隻因為它的靜態表現在堆堆上,還因為它的動態影響深遠。舉例說,詞的用法靈活,顯得本領大,主要是從這裡來的;句子偏短,顯得精煉,更是從這裡來的。說起句子短,我們不能不想到守嚴格格律的詩詞,如果不是單音詞多,像“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薩都剌《滿江紅》),這樣字少意繁的句子,寫出來是很難的。


     


    (四)詞用法靈活


    就意義說,雙音詞比相對的那個單音詞明晰、固定,如“友誼”“友情”“友好”“朋友”和“友”比就是這樣。較不明晰,較不固定,到用來造句的時候卻有它的優越性,是放在哪裡都過得去。比如說“以之為友”可以,說“友之”也可以,“友誼”等等就不成。文言詞用法的這種靈活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有不少詞兼有名、動兩種用法。如:


     


    (1)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孟子·梁惠王下》)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孟子·梁惠王上》)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記·項羽本紀》)


    (5)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裡仁》)


    (6)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論語·子罕》)


     


    “鼓”“目”“衣”,都是在前一例裡表示事物,後一例裡表示動作。現代漢語也有這種情況,如“上鎖”和“鎖門”的“鎖”,隻是非常少。文言裡卻是到處可見。這種現像,習慣上稱為“活用”。如果隻是說到這裡,不錯;可是一般是還要進一步,說“鼓之”的“鼓”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目”“衣”等同),這就有問題了。問題在於怎麼知道“鼓”是名詞。由語源?古字形似乎沒有偏袒的表示。由統計?可惜還沒有人這樣做。剩下的常用辦法是憑印像,也可惜,是兩種用法都不少。這有如一個小鋪既賣油,又賣醋,如果甲說它是賣油帶賣醋,乙說它是賣醋帶賣油,這樣憑印像堅持一偏之見,取信於人是很難的。可是對於同樣性質的“鼓”的詞性的一偏之見,似乎都信之不疑,為什麼?很明顯,是因為都戴著現代漢語語法的眼鏡。用這副眼鏡看,“鼓”是名詞,毫無問題,所以“鼓之”是活用,言外之意,這不是它的本職,是臨時通融一下。是不是臨時通融,應該去問孔子、孟子和司馬遷,推想他們是未必承認的。這牽涉到文言詞的分類問題。曾經有人注意這種現像,並向另一面偏下去,說古漢語實詞不能分類,如高名凱。折中的穩妥之道是能分,隻是不應該依照現代漢語語法的框框去分。原因是,文言詞有靈活的特點,想分類就不能不重視這個特點。


    2.有的詞入句,用法可以偶爾變通一下。如: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荀子·勸學》)


    (8)武王乃手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


    (《逸周書·克殷解》)


    (9)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孟子·梁惠王上》)


     


     


    “水”和“手”經常表示事物,這裡卻表示動作;“生”和“死”相反,經常表示動作,這裡卻表示事物。這樣的靈活與上面那種靈活有分別:上面那種靈活是經常,有如狗既可以看家,又可以協助打獵;這裡的靈活是偶爾,有如狗捉住一隻老鼠。這類用法,在現代漢語裡即使非不可能,也總是非常少見。


    3.文言詞還有使動、意動之類的用法。如:


     


    (10)王果能將吾,中原可得,於勝小敵何有?


    (方孝孺《客談二事》)


    (11)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史記·項羽本紀 》)


    (12)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戰國策·齊策四》)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戰國策·齊策一》)


     


    “將”這裡是名詞,帶賓語,表示“使吾為將”的意思;“活”是不及物動詞,帶賓語,表示“使之活”的意思。“客”是名詞,帶賓語,表示“以我為客”的意思;“美”是形容詞,帶賓語,表示“以我為美”的意思。一般介紹古漢語知識的書稱前兩例為“使動用法”,後兩例為“意動用法”。特別提出來介紹,是因為它不守常規;在現代漢語裡,隨意打破常規是不容許的。


    4.名詞作狀語。如:


     


    (14)齊侯……見大豕,……射之,豕人立而啼。


    (《左傳》莊公八年)


    (15)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6)下首至尾,曲脊掩胡,蝟縮蠖屈,蛇盤龜息,以聽命先生。


    (馬中錫《中山狼傳》)


     


    “人”“廷”“蝟”“蠖”“蛇”“龜”都是名詞,分別修飾動詞“立”“叱”“縮”“屈”“盤”“息”,作狀語,在現代漢語裡,這種用法是少見的。


     


    (五)有些零件性質的詞文言沒有


    語言裡有些零件,研討詞類的時候像是附屬品,其實由表意方面看也未必不重要。例如在飯桌前說“我不喫”是一種意思,說“我不喫啦”是另一種意思。虛虛的語氣助詞尚且如此,其他充實得多的零件就不用說了。可是文言簡古,有些現在看來頗為有用的零件,它卻沒有。這指的是三種情況。


    1.沒有表動態的助詞“著”“了”“過”。那麼,表示事件、活動的“正在進行”“已經完成”“過去曾有”怎麼辦呢?一種辦法是由事件、活動的本身來說明。以《論語·公冶長》篇為例,“顏淵、季路侍”可以表示“正在進行”,“以其子妻之”可以表示“已經完成”,“或乞醯焉”可以表示“過去曾有”。另一種辦法是用表時間的副詞,如“方”“將”“且”“已”“未”“漸”“旋”等;或表時間的常用語,如“初”“先是”“昔者”“頃之”“須臾”“久之”等;語氣助詞裡有個“矣”,也有表示“已經完成”的作用。


    2.量詞很少,表示數量隻用數詞。在文言中,除了表度量衡單位之類的詞(尺寸、斤兩、升鬥等)以外,無論表名量還是表動量,都是數詞和所計之物直接組合,中間不加量詞。如: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


    (2)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


    (《韓非子·五蠹》)


    (3)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莊公十年)


    (4)王趣見。未至,使者三四往。


    (宋濂《大言》)


     


    例(1)(2)是數詞和事物直接組合,例(3)(4)是數詞和動作直接組合,中間不用量詞,這在現代漢語裡是不行的。


    3.代詞數量多,可是沒有特定的表示多數的辦法。現代漢語的代詞沒有文言多,可是有不很完備的表多數的辦法。如“我”“你”“他”,可以加“們”,表多數,“這”“那”,可以加“些”,表多數。文言沒有這樣的辦法,是單一還是多數,一般要由語言環境(包括上下文)來推定。間或有所表示,如“吾屬”“爾曹”之類,可是“屬”“曹”不是專職,與“們”“些”的性質不同。


     


    (六)有不少不用在句末的語氣助詞


    文言,尤其早期的韻文,簡短,有時候為了聲音和韻味的整齊或充沛,要在句首或句中加個不表示意義的音節。如:


     


    (1)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論語·季氏》)


    (2)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詩經·周南·葛覃》)


    (3)一雨三日,繄誰之力?


    (蘇軾《喜雨亭記》)


    (4)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詩經·邶風·北風》)


    (5)日雲莫(暮)矣,寡君須矣。


    (《左傳》成公十二年)


    (6)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詩經·豳風·東山》)


     


    像這樣嵌在句首或句中的語氣助詞,文言裡有很多(楊樹達《詞詮》舉出上百個)。現代漢語的句子已經由短變長,難得有空隙,自然就用不著這些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