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印度古代語言及吐火羅文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經典名家作品集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作者】 葛維鈞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經典名家作品集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589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458989
    作者:葛維鈞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編輯推薦
        季羨林先生是國際知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然而,由於季先生所涉獵學科如語言學、佛學等對於普通讀者來說較為陌生。讀者所能見到的季先生的作品,也以文學作品為主。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高瞻遠矚,他的許多觀點和研究仍具有現實意義,通過推廣他的學術成果,可以對當代學術起到引領的作用及深遠的社會意義。
        季羨林基金會隆重推出《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全十二冊,內容都是季老生前研究的各個領域的*精彩的文章和*有學術價值之集萃,其作為傳承後人是不可多得的資料。其中我們考慮了平裝本適合一般讀者便於閱讀和購買。精裝收藏本其設計精美,制作考究,適宜研究收藏和圖書館訂閱。 
     
    內容簡介

           季羨林先生精通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古代印度和中亞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他對於印度和中國的古代宗教、文化和文學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範圍他人常無法涉足,所以成果獨特,為中外學者所一致推崇。他的三篇論述原始佛教語言問題的繫列論文,是他的重要論著之一。在廣泛征引多種印度古代語言和漢譯佛藏例證的基礎上,他指明了佛陀在世時的語言政策是信徒各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學習佛說,而早的佛典,則是用古代半摩揭陀語寫成的。 

    作者簡介
         葛維鈞,1942年生,祖籍江蘇江寧,198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季羨林教授,後服務於社科院亞太研究所,退休前為該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印度學研究工作,著文主要有:《阿育王法與佛教的法不應混同》《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學妨礙了歷史學的建立》《論〈心經〉的奘譯》《智顗解經二誤》《嚴譯與什譯》《業報理論源流探索》《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施舍觀念及其異同》;另外參加了印度古代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漢譯工作,《印度文明》的撰寫工作,於《南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中任常務副主編。擔任叢書第四、八卷主編。 
    目錄

    目錄:


    1.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自序


    2.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3. 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4. 三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5. 中世印度雅利安語二題


    6. 梅呾利耶與彌勒


    7. 論梵文t d 的音譯


    8. 吐火羅語的發現與考釋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9. 浮屠與佛


    10. 再論“浮屠”與“佛”


    11. 論梵文本《聖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

    在線試讀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自序
    我開始研究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是在四十多年以前。當
    時我是德國格廷根大學的一名候補博士生。我的老師Prof. Dr.
    Waldschmidt 給我出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大事 ( Mahāvastu)
    頌中限定動詞的變化》。《大事》是用所謂佛教梵語(Buddhist
    Sanskrit) 或混合梵語(Hybrid Sanskrit) 寫成的。在研究佛教的
    學者中,這種梵語算是一門不冷不熱的學科。有一些人在研究,
    但人數不多,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我的老師之所以給我出這樣
    一個題,其用意大概也就在這裡。他問我同意不同意這個題目。
    我是一個初學者, 門還沒有進, 更談不上登堂入室,除了答應
    之外, 也確實沒有別的選擇餘地。我同意之後,接著來的是長
    達三年的看書、搜集資料和進行寫作的時期,這是一段隻爭朝
    夕的艱苦奮鬥的時期。
    在這三年內, 我從對佛教梵語毫無所知, 經過了漸有所知
    的階段,在這方面的知識終於多了起來。我對佛教梵語的興趣
    也逐漸濃厚起來。因此,在1 9 4 1 年我考試完畢後被迫留在德國
    的四年內, 在機聲嗡嗡、饑腸轆轆中, 又接連寫了三篇有關佛
    教梵語的論文。這些論文現在都收在《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 中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自序


    我開始研究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是在四十多年以前。當


    時我是德國格廷根大學的一名候補博士生。我的老師Prof. Dr.


    Waldschmidt 給我出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大事 ( Mahāvastu)


    頌中限定動詞的變化》。《大事》是用所謂佛教梵語(Buddhist


    Sanskrit) 或混合梵語(Hybrid Sanskrit) 寫成的。在研究佛教的


    學者中,這種梵語算是一門不冷不熱的學科。有一些人在研究,


    但人數不多,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我的老師之所以給我出這樣


    一個題,其用意大概也就在這裡。他問我同意不同意這個題目。


    我是一個初學者, 門還沒有進, 更談不上登堂入室,
    除了答應


    之外, 也確實沒有別的選擇餘地。我同意之後,
    接著來的是長


    達三年的看書、搜集資料和進行寫作的時期,這是一段隻爭朝


    夕的艱苦奮鬥的時期。


    在這三年內, 我從對佛教梵語毫無所知, 經過了漸有所知


    的階段,在這方面的知識終於多了起來。我對佛教梵語的興趣


    也逐漸濃厚起來。因此,在1 9 4 1 年我考試完畢後被迫留在德國


    的四年內, 在機聲嗡嗡、饑腸轆轆中, 又接連寫了三篇有關佛


    教梵語的論文。這些論文現在都收在《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 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8 2 年出版)。這算是我研究佛教梵語的第


    一次高潮。


    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印度古代語言及吐火羅文研究


    2


    1 9 4 6 年回國以後,我既缺少應有的專著,又缺少的雜


    志, 赤手空拳, 一無所有, 不管我的興趣還是多麼濃厚,
    我的


    研究勁頭還是多麼大,卻隻好被迫擱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無


    論如何也無法進行了。我當時有一句自我安慰的話:“
    有多大


    碗,喫多少飯。”實際上,在佛教梵語方面,我根本就沒有碗,


    更談不上碗的大小,我隻好用別的碗喫其他的飯了。


    1 9 5 6 年,我寫了《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這完全是出於


    一個偶然的機會,它絲毫也不能證明,我此時已經有了足夠的


    書籍, 掌握了大量的資料; 事實正相反, 從1 9 4 6 年起到1 9 5 6


    年這十年之內, 我閉塞如故, 與世隔絕, 已經下定了決心,


    佛教梵語的研究洗手不干了。1 9 5 5 年,我到民主德國參加國際


    東亞學術討論會,曾有機會看到一些有關佛教梵語的著作,然


    而我漠然置之, 無動於衷, 我的心情由此可見一斑了。為什麼


    事隔一年又寫了這樣一篇論文呢?原因是,當我瀏覽幾篇國內


    外學者關於印度佛教史的文章時, 忽然心血來潮,
    靈機一動,


    覺得可以利用他們使用過的材料,來解決一個他們沒有想到的


    問題。我想解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新問題。材料不是新材料,


    問題不是新問題。可是把這些材料同這個問題聯繫在一起,我


    卻是人。如果說這篇論文有什麼價值的話,其價值就在這裡。


    這篇論文我曾在1 9 5 9 年緬甸研究會( 等於科學院) 的大會上宣


    讀過,英譯文就發表在會刊上。這一篇論文既然是在這樣的情


    況下寫成的,其局限性,包括引用書籍在內,是顯而易見的。


    1 9 5 8 年,我寫了《再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也同樣出


    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研究印度語言的朋友告訴我,美國著名的梵文學者愛哲頓( Franklin Edgerton ) 教授在他的大著《混


    合梵語語法》中提到了我用德文寫成的那幾篇論文,並表示了


    不同的看法。我連忙把他那皇皇巨著連同《混合梵語詞典》借


    了出來,仔細閱讀一遍。一方面我對愛哲頓教授的成績感到欽


    佩;另一方面對於他的看法感到問題很多。於是情不由己地寫


    了那篇《再論》。裡面的例子幾乎全是我在德國使用過的舊例子,


    新的很少。但是行文的口氣則頗為尖刻。討論學術問題,
    本來


    應該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坦蕩直率,與人為善,行文不要帶刺,


    說話不要傷人。可是我沒有做到這一點。原因是多方面的。現


    在回想起來,其中主要的是與我當時對美國的態度有關。美


    國當權者對我國推行敵視仇恨的政策,我們對他們當然不會有


    什麼好感,這是全國人民共有的感情,我當然不會是例外。“城


    門失火, 殃及池魚”, 在討論學術的論文中,
    我這種感情竟自


    然流露地發洩到愛哲頓教授身上來了。這是不幸的,但是可以


    理解的。


    此後, 是一段長達二十幾年的漫長的沉默時期。我喫飯的


    碗數目越來越多, 一不愁碗, 二不愁飯, 我幾乎想不到佛教梵


    語了。


    1 9 8 0 年,我應邀訪問了聯邦德國,在我曾住過十年的格廷


    根城住了三天。這一座小城的城內,同我將近四十年前離開時,


    幾乎完全一模一樣,一點也沒有改變。我一下子就能找到我以


    前曾千百遍踏過的鋪在地上的石頭和石階。我恍惚感覺到,自


    己昨天纔離開這裡,僅僅過了一夜,現在又回來了。今昔之感,


    油然而生。讓我高興的是,我又見到了已經八十五歲高齡的老


    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印度古代語言及吐火羅文研究


    4


    師Waldschmidt 教授和他那比他還大一歲的夫人,二老仍然健


    壯如昔。他們住在一座豪華的養老院裡,看來物質生活方面什


    麼也不缺少;但是此地實際上是一個死亡等待所。二老孤單苦淒,


    我心中無端淒涼起來,偷偷地抹掉了眼中流出的淚水。我的老


    師的接班人就是我在論文中屢次提到的Prof. Dr. H. Bechert。


    我們是初次會面, 但他盛情招待, 親自駕車陪我參觀,
    臨別時


    又送了我不少新出版的書,其中包括幾冊原始佛教語言座談會


    的論文集。他還聘請我擔任了《新疆吐魯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詞典》


    的顧問。我把那些書都帶了回來; 但是怎樣利用這些書,


    初並沒有明確的打算,仍然有點漠然置之,無動於衷。


    回國以後, 看到那些印刷精美的書籍, 有時忍不住技癢,


    隨意翻看幾頁。我在上面講到,我對佛教梵語已經決心洗手不干。


    現在我纔知道, 那隻是一個假像。在我的靈魂深處,
    我對佛教


    梵語並沒有真正忘情,還有一棵還沒有意識到的愛惜佛教梵語


    的幼芽在, 一旦氣候適合, 這棵幼芽就會萌動。現在讀到了召


    開原始佛教語言座談會的記錄,研究了座談會上宣讀的論文,


    我心中的那一棵幼芽真地萌動起來,大有要開花、結果之勢了。


    近三年以來, 我到外地開過許多會: 到過西安,
    到過桂


    林, 到過合肥, 到過蘭州。每一次出去, 我隨身攜帶的書中總


    有關於佛教梵語的論文集。每天凌晨,不論是面對著窗外的桂


    林山影,還是聽到合肥稻香樓樹叢中畫眉的鳴聲,或者聽到西


    安丈八溝叢篁中的窸窣聲,擺在我眼前桌子上,我潛心默讀的


    總是這一部論文集。我就這樣斷斷續續而又鍥而不舍地讀了三


    年。開頭時, 我對書中的一些論文頗感到有點新鮮。但是越讀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5


    越覺得其中有些意見極為偏頗,覺得好像是有意標新立異。我


    隨時把書中的意見和我自己的看法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就是在


    這時候,我還沒有寫什麼東西的想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越來越覺得有如骨鯁在喉, 一吐為快。終於拿起筆來,
    寫了


    間斷了二十四年以後的篇討論原始佛教語言問題的論文《三


    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臨時又補寫了兩篇論文,
    把我那未


    竟之意都收在裡面, 名之為《中世印度雅利安語二題》。這可


    以算是第二次高潮吧!


    從筆調上來看, 這幾篇論文尖刻的程度似乎還要超過《二


    論》。《二論》尖刻的原因, 我上面已經談過了。這一篇《三


    論》情況完全不同, 為什麼還這樣尖刻呢? 說句老實話,
    我寫


    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隻是信筆所之,自然流露,


    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這裡根本沒有起作用。但是,世間萬事


    萬物都有一個原因或者根源。我這樣做的根源何在呢?仔細分


    析起來, 約有以下諸端: 首先是, 學術討論要有充分的論據。


    但是,座談會上的一些意見,論據是不夠充分的。至於Bechert


    教授反對我的意見的那些意見,更是輕率到令人喫驚的地步。


    比如- a ? > - o , - u 的問題就是如此。在他舉出的書中行


    個字就是這樣的語法現像,但是他卻偏偏說根本沒有,這真難


    免令人啼笑皆非。其次, 他在文章中使用的調子也過於輕率。


    這些我在文章中都已談到, 這裡不再重復。後,
    我總覺得,


    Bechert 教授等一些學者好像是有意標新立異。有此諸端,蘊積


    心中, 發而為文, 筆調在不知不覺中就尖刻起來。一個人放棄


    自己的學術觀點, 是非常困難的。我捫心自問:
    我自己是不是


    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印度古代語言及吐火羅文研究


    6


    也陷入了這個泥坑,看到不同的意見而火冒三丈呢?經我再三


    檢查, 自己並不是這個樣子。不管怎樣, 我相信,
    我這種尖刻


    還是善意的,是與人為善的。一個青年朋友說,這是我的文風。


    我認為,我的文風確有尖刻的一面;但也並不缺少溫柔敦厚的


    一面。退一步說, 討論學術問題的文章寫得生動一點,
    似乎也


    無傷大雅。我同Bechert 教授經常通信,我們也算是老朋友了,


    我想他會理解並且諒解這一點的。


    Bechert 教授和美國的愛哲頓教授,算是我的某一部分論點


    的反對派。我的《再論》是針對愛哲頓教授的,《三論》是針對


    Bechert 教授的。是不是在世界上梵文學界中我隻有反對派呢?


    也不是的。據我所知道的,世界上也不乏支持、鼓勵我的學者。


    日本東京大學著名的梵文教授原實博士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


    他在國際梵文學者的大會上發言,對我給予鼓勵。在給我的信


    上, 也給我以贊譽。對於這些隆情厚誼, 我衷心感謝。我雖然


    修養不夠,但還沒有卑下到聽到批評就發火,聽到贊譽就飄飄


    然的地步。自知之明我多少還算是有一點的。不管怎樣,
    國內


    外一些同行的朋友對我的鼓勵,我看作是對我的鞭策。我之所


    以今天在隔了那麼長的時間之後又搞起佛教梵語來.除了別的


    原因以外,朋友們對我的鼓勵是主要原因。我希望能竭盡綿薄,


    再在這方面做一點工作,庶不致辜負他們的期望。


    也許有人要問: 費這樣多的精力來研究佛教梵語,
    究竟有


    什麼意義與價值,究竟有什麼用處呢?這是一個頗為難以回答


    的問題。要想直接同四化, 同兩個文明的建設掛上鉤,
    確實有


    點困難。但是, 如果把眼光放寬, 也確實能找出不少的用處。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7


    過去西方學者研究比較語言學,意在找出印歐語繫諸語言間的


    相互關繫, 發現發展的規律, 蹊徑獨闢, 成績輝煌。但是在這


    個範圍以外的問題, 往往注意不夠, 甚至不加注意。我研究佛


    教梵語幾十年以來, 不管成績大小, 環境如何,
    有一個指導思


    想始終沒有放棄,這就是,除了找出語言發展的規律性的東西


    以外,我希望把對佛教梵語的研究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結合起


    來。這個想法,初Bechert 教授也是贊成的。他在一篇論文中


    講到我那一篇論-a?>-o,-u 的論文時說, 這能達到“ 有用的目


    的” (useful purpose),能確定《妙法蓮華經》某一個本子的產


    生地區。這個意見我是同意的。但是,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


    後來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硬說印度西北方言中沒有


    這樣的變化。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談到了。不管怎樣,
    我不想


    隨著他的轉變而轉變。我仍然堅決維持我原來的看法。我覺得,


    這一條路並非獨木小橋, 而是陽關大道。我還要繼續走下去。


    我隻恨自己走得還不夠徹底,還不夠深入,還不夠細致。我相信,


    許多印度佛教史上的問題,可以通過佛教梵語的研究而得到解


    決。除此以外, 研究了佛教梵語的發展規律, 對印度語言發展


    史的研究,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不言自喻的。


    寫到這裡, 篇幅已經夠長了, 想說的話都已經說完了。我


    隻希望,這些話能幫助讀者了解我寫這些論文的背景和用意,


    讓這篇自序不致完全成為蛇足。回顧我對佛教梵語的研究已經


    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這一條研究的道路並不平坦,幾經波折,


    屢歷風雨。但是, 不管由於什麼原因, 出於什麼動機,
    我總算


    是堅持下來了。說到堅持下來所獲得的成績, 我卻隻有臉紅,


    季羨林學術著作選集·印度古代語言及吐火羅文研究


    8


    然而並不氣餒。雖年逾古稀,但我仍然要說一句:希望在於未來。


    在今後若干年的時間內,在完成其他課題的同時,我將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繼續對佛教梵語進行探討,希望能


    解決一些新問題,取得一些新成果。我在上面曾談到兩次研究


    高潮。我相信, 在今後圖書資料條件日益改善的情況下,
    在自


    己研究興趣日益濃烈的條件下,必將有一個第三次高潮出現,


    而且是一個高於前兩次高潮的的高潮。


    1984 年3 月26 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