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群氓之族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美)伊羅生 著,鄧伯宸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3748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3374816
    作者:(美)伊羅生著,鄧伯宸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5月 

        
        
    "

    編輯推薦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繫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群氓之族》是一本重要的學術著作,有廣泛的影響力,從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宗教、民族、歷史起源主義,來探討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內容簡介
    本書從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宗教、民族、歷史起源主義等多種角度,探討群體認同在政治變遷壓力下的自我塑造,縷析民族主義對世界格局的改變,以及認同問題對個人心理的巨大衝擊。作者返回源頭,從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體認同的各種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糾纏扭結,以致我們以各自的形態變成今天這副模樣。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世界抹平的今天,人類各種族間的衝突卻呈愈演愈烈之勢,現代人對歸屬感的需要也變得空前迫切,焦慮感與孤獨感成為心頭的夢魘,揮之不去。閱讀本書,既像是在讀歷史,又像是在讀預言。讀歷史,是作者30年前所點名的族群衝突點已經一一爆發;讀預言,則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進行式的和未來式的族群衝突。
    作者簡介
    哈羅德·伊羅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躍於中國,曾任職《大陸報》,後主辦《中國論壇》雜志。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執行委員,與魯迅等人關繫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65年以後任政治學教授。1980年曾到中國訪問
    目錄
    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喬健)
    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白魯恂)
    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哈羅德·伊羅生)
    章 姆庇之家
    第二章 雪人
    第三章 部落偶像
    第四章 身體
    第五章 名字
    第六章 語言
    第七章 歷史與起源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民族
    第十章 主義
    推薦一 讀歷史,也讀預言(李亦園)中譯本序 本書對族群本質提出新的解構(喬健)
    原版序 族群認同的先知(白魯恂)
    自序 政治變遷壓力下的族群認同(哈羅德·伊羅生)
    章 姆庇之家
    第二章 雪人
    第三章 部落偶像
    第四章 身體
    第五章 名字
    第六章 語言
    第七章 歷史與起源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民族
    第十章 主義
    推薦一 讀歷史,也讀預言(李亦園)
    推薦二 兩種時間意識(石之瑜)
    譯後記 從“民族”到“國家”(鄧伯宸)
    譯名對照表
    前言
    推薦一 讀歷史,也讀預言
    李亦園人類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群氓之族》是一本重要的學術著作,有廣泛的影響力,從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宗教、民族、歷史起源主義,來探討群體認同與政治變遷。作者實地采訪、研究,對於方興未艾的民族主
    媒體評論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繫統越來越善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
    在線試讀
    章姆庇之家
    動蕩稱王,宙斯遜位。——阿裡斯托芬前445—前368?,雅典喜劇作家)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繫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隻要政治秩序處於變遷階段,每個國家都必須在族群(部落的、種族的、宗教的、民族的)衝突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權力與族群關繫所以能夠運轉,關鍵在於外在與內在的現實與迷思都能夠維持不墜;其所以能夠存活,關鍵在於它能夠克服外來的挑戰或保持均勢,而內部的主要族群又能各安其位並接受現狀。
    20世紀所有重大的戰爭與革命陣痛,19世紀所有改變全球政治生態的民族主義運動,都可以在西歐過去300年的政治、社會與哲學演變中找到根源。所有這些歷史與發展,不論其情境如何,也不論其形態如何,都是一種變遷的趨勢、理念與技術——由歐洲孕育的工業化、現代化與通訊技術形成,並由這些移動、
    擴散、競爭的權力體繫無比盲目與宿命地帶到各個大陸——的結果。
    亂像紛陳的事件,使許多昔日的幻想為之破滅,或降到了點。這些幻想包括:美國是一個“熔爐”;美國制度存在著真正的自由與民主,尤其是在對待非白人的少數族群方面;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價值;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美國扮演角色的虛擬價值。
    種種情勢引發了新的問題,也提高了新問題的層次,在在需要投入新的探討,並要求我們重探以前匆忙走過的來路,重探過去我們以為是陽關大道的舊途。
    所有的證據都顯示,一個人之於其他的人,始終都是一隻狼而不是別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人還是相信,人也可能是別的什麼東西,而且這種想法從來沒有改變過。
    族群認同正在帝國的廢墟上抽芽滋衍,在各種新文化與新政治的牆縫中探頭,使理想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憂心不已,因為他們始終相信,這條道路之外,一定還有更好的途徑讓人類的故事繼續發展下去。章姆庇之家
    動蕩稱王,宙斯遜位。——阿裡斯托芬前445—前368?,雅典喜劇作家)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繫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隻要政治秩序處於變遷階段,每個國家都必須在族群(部落的、種族的、宗教的、民族的)衝突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權力與族群關繫所以能夠運轉,關鍵在於外在與內在的現實與迷思都能夠維持不墜;其所以能夠存活,關鍵在於它能夠克服外來的挑戰或保持均勢,而內部的主要族群又能各安其位並接受現狀。
    20世紀所有重大的戰爭與革命陣痛,19世紀所有改變全球政治生態的民族主義運動,都可以在西歐過去300年的政治、社會與哲學演變中找到根源。所有這些歷史與發展,不論其情境如何,也不論其形態如何,都是一種變遷的趨勢、理念與技術——由歐洲孕育的工業化、現代化與通訊技術形成,並由這些移動、
    擴散、競爭的權力體繫無比盲目與宿命地帶到各個大陸——的結果。
    亂像紛陳的事件,使許多昔日的幻想為之破滅,或降到了點。這些幻想包括:美國是一個“熔爐”;美國制度存在著真正的自由與民主,尤其是在對待非白人的少數族群方面;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價值;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美國扮演角色的虛擬價值。
    種種情勢引發了新的問題,也提高了新問題的層次,在在需要投入新的探討,並要求我們重探以前匆忙走過的來路,重探過去我們以為是陽關大道的舊途。
    所有的證據都顯示,一個人之於其他的人,始終都是一隻狼而不是別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人還是相信,人也可能是別的什麼東西,而且這種想法從來沒有改變過。
    族群認同正在帝國的廢墟上抽芽滋衍,在各種新文化與新政治的牆縫中探頭,使理想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憂心不已,因為他們始終相信,這條道路之外,一定還有更好的途徑讓人類的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今天的世界,無數的族群groups,一般譯為群體或團體,但作者在本書中用到group時,有時是中文裡狹義的團體,有時則指廣義的群體,但更多的時候是指“基本群體”(basic group),亦即族群(ethnic)。關於group一字的多義與含混,在本書的第二與第三章,作者也有所說明。——譯注——部落的、種族的、語言的、宗教的、民族的——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搶人行動,規模之大堪稱是全球性的。因為大家都認為,這種把人串聯起來的大動作,可以改善、確保或擴大每個族群的力量或地盤,並使自己的族群更能免於其他力量的威脅或敵意。很明顯的,這種情形並不新鮮,反而是人類歷史中常見的老故事,隻不過近又死灰復燃而已,它是人類試圖尋找共存之道,免於彼此撕裂的行動失敗之後,重演以撒(Isaac)與以實瑪利(Ishmael)的衝突與決裂,事見《聖經?創世記》。——譯注各自再度退縮到自己洞穴中去的結果。
    肯尼亞獨立(1963年)後,國內政局因部落之間的緊張而陷於紛擾,掌權的基庫尤族(Kikuyu)召集族人舉行宣誓儀式,誓約:“誓死固守姆庇之家(House of Muumbi)。”“姆庇”是基庫尤人共同的母親,姆庇之家即孕育基庫尤人的子宮與養育基庫尤人的家園。族人以此宣誓效忠部族,並以此為的責任。事實上,不止是在肯尼亞,今天的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樣的姆庇之家,住在裡面的人,比過去更緊密地靠在一起,也更緊密地結合成一體。過去到外面世界另尋出路的人回流了,仍然留在外面追求廣天闊地的也停了下來,何去何從正拿不定主意。四面八方,許多已經趨於分崩離析的姆庇之家又在新的地方重建,而新的政治壓迫蓄意鼓動、挑起群體分裂,造成匱乏與恐懼,也迫使人們重返各自的姆庇之家。
    人類社會的這種割裂,不僅尋常可見而且自古已然,隻不過於今尤烈,形成一種諷刺、痛苦而又危險的弔詭: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人類的傳播繫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類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但是,族群的各個洞穴之間,今天卻是聲光聯機的。人類登陸月球的現場畫面,通過電視的熒光,打在各個姆庇之家的牆上,呈現在10億人的眼前。這種情形意味著,人類無從逃逸於天地之間,彼此間不相往來的族群雖然越來越多,彼此間的互動卻越來越頻繁;對於自己的存在與抗爭,每個族群都想方設法要讓世人知道,以強化自己的合理性;對於自己的生存與活命,每個族群都爭相抓住世界的眼睛與耳朵,企圖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如此一來,當今人類社會裂解與再裂解的過程,不僅在每天的新聞裡面歷歷如繪,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無限制地復制,不論它們是發生在南非、南棉蘭老島(Mindanao)或南布朗克斯(Bronx),北呂宋或南新澤西,北愛爾蘭、阿拉斯加或錫蘭(Ceylon,今斯裡蘭卡),比利時、比夫拉(Biafra)或蘇格蘭,以色列、威爾士或蘇丹、烏干達,塞浦路斯(Cyprus,地中海東面島嶼,1960年獨立)或馬來西亞,圭亞那(Guyana,南美洲的英語國家)或基輔,還是克裡夫蘭、孟買、貝爾法斯特。
    所有這些新聞,報道的都是鬥爭與衝突,血腥一如斑斑史冊,甚至猶有過之。拜現代進步科技所賜,族群之間的屠殺不發生則已,一旦爆發就是超大規模的,速度與範圍也都史無前例。清單如下:在印度,印度教教徒與伊斯蘭教教徒互相屠殺;在尼日利亞、剛果、乍得、蘇丹,部落之間內戰不已;在阿薩姆(Assam)的東北部,印度人殺那加人(Nagas);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殺華人;在布隆迪(Burundi,非洲中東部一小國),圖西人(Tutsis)殺胡圖人(Hutus);在阿爾斯特(Ulster,愛爾蘭與北愛的一部分),天主教教徒與新教教徒互殺;在塞浦路斯,是土耳其人與希臘人;在伊拉克,則是庫爾德人與伊拉克人;在新幾內亞,巴布亞人(Papuans)對抗印度尼西亞人;在中東,有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在印度,有泰南迦那人(Telenganas)與安得拉人(Andhras)以及其他各族群;在菲律賓,有基督徒與穆斯林……可說是罄竹難書。1945到1967年之間,這類“種族或文化的殺戮”,一一數算下來,“重大的”共有34次,小規模的多達數百次,死亡人數估計有748萬。
    到了1974年,據保守估計,死亡總數確定已經超過1000萬人。1970年,美國與南越軍隊攻入高棉,高棉人殺害數十萬越南人。1967到1970年,比夫拉內戰,將近200萬人死亡。1971年,在孟加拉國內戰中,淺膚色的伊斯蘭族群旁遮普人(Punjabis)與帕坦人(Pathans)——均為巴基斯坦人——殺害近50萬深膚色的伊斯蘭族群東孟加拉人。1972到1973年,估計有10多萬胡圖人在布隆迪遭到殺害。1973到1974年,在烏干達,阿明(Amin)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與族人的政權,有9萬人據稱遭到枉死。撇開公然為之的戰爭與大規模的屠殺不論,因種族或文化衝突而不時發生的炸彈事件、暴動或其他暴力事件,為數同樣驚人。在世界各地新的政治版圖中,族群之間的緊張與拉鋸造成的暴力事件,事實上多到難以計數。因為,隻要政治秩序處於變遷階段,每個國家都必須在族群(部落的、種族的、宗教的、民族的)衝突間找到新的平衡點,而這也正是各大洲每個國家必須面對的切身問題。
    這種權力與族群關繫的大洗牌,就幅度上來說,是全球性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較大的組合曾經試圖以一個優勢族群或族群整合進行控制,把分裂的各個族群維繫成一個整體,但這些權力體繫卻都先後式微。這些體繫曾經運用本身的向心力,營造出某種程度的秩序,使內部的分歧不致太泛濫,而所謂的向心力,包括物質的、經濟的、文化的與——重要的——心理的,並把遊戲規則融入信仰與行為的神話與迷思——亦即文化與種族優秀或低劣的主張——將之內化到每個人的意識中,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加害者與被加害者都視為當然,然後再整合到制度裡面以維持其運轉。這種體繫運轉到一段時間,為統治者及其從較低階層中挑選出來的一群人制造了經濟上的特權,有時候甚至產生了相當可觀的文學與藝術作品。其所以能夠運轉,關鍵在於外在與內在的現實與迷思都能夠維持不墜;其所以能夠存活,關鍵在於它能夠克服外來的挑戰或保持均勢,而內部的主要族群又能各安其位並接受現狀。
    記錄顯示,這類體繫各有不同長度的壽命,沒落可能費時極久,崩潰可能拖延漫長,但一律都不可能無限制地維持下去。在外在或內部的壓力之下——通常是二者俱至——權威遭到削弱,合法性受到挑戰,引發戰爭、失序與革命,權力體繫隨之瓦解。這一類的例子,本質各異,如奧斯曼(Ottoman)、哈布斯堡(Hapsburg)與羅曼洛夫(Romanov)等帝國,曾經統治過的地區包括大部分的中歐、東歐、西亞,以及大部分的北非,時間長達500餘年;又如一些歐洲人在亞洲與非洲建立的帝國,曾經控制過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有的為期不到1個世紀,有的則長達300年。
    奧斯曼的統治,始自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於1918年壽終正寢,統治的時期,幅員從亞得裡亞海到波斯灣、從西地中海到紅海,以俗稱的“小亞細亞”(Asia Minor)為中心,包括今天所謂“中東”(Middle East)的全部。統治期間,自阿爾及利亞到伊朗的邊界,無數的部落、民族與種族均在其管轄之下;歐洲部分的幅員則自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西岸,橫跨希臘、巴爾干、匈牙利,直逼維也納。
    奧斯曼的歐洲領域,後來落入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之手。1918年之前的半個世紀,奧匈帝國時期,統治範圍內有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Slovaks)、羅塞尼亞人(Ruthenians)、烏克蘭人、塞爾維亞人(Serbs)、克羅地亞人(Croats)、斯洛文尼亞人(Slo?venes)、波斯尼亞人(Bosnians)、馬其頓人(Macedonians)、羅馬尼亞人、意大利人,以及不下數十種——如果數不及百的話——較小但絕不相同的其他族群或次族群(subgroups)。
    哈布斯堡之東、奧斯曼之北則是俄羅斯帝國,在將近400年的發展中,它的幅員向西與西南進入歐洲,並逐漸向東擴及亞洲。同樣是在關鍵性的1918年之前,這個帝國至少統治20個不同語言的族群,每個族群的人口都超過100萬,小的族群更是不計其數。蘇聯(Soviet Union)繼起之後,號稱自己是一個擁有“百個民族”的邦聯,根據1920年代的資料,總數達到189個。
    同一時期,歷史的潮汛另有出路,西歐挾貿易與軍事的力量進入亞洲與非洲。根據格羅弗?克拉克(Grover Clark)1936年的研究,在他的《太陽大地》(A Place in the Sun)地圖上所列舉出來的,歐洲人1492年統治地球的9%,到了1801年,增加到1/3,1880年又增加了1/3,次世界大戰之前——1913年——再增加近1/5,到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夕,達到了85%。當時,世界上70%的人口是在西方國家的統治之下,單單英國就占有世界1/4的土地,統治地球1/4的子民,總人數超過當時的中國,也比俄羅斯、美國、法國與日本加起來的人數還多;1820年代之前,西班牙占有南美洲;19世紀末期到1918年短短的期間內,德國也在亞洲與非洲分一杯羹。但還不止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不列顛帝國之外,還有荷蘭之於東印度群島,美國之於菲律賓群島,比利時之於剛果,法國之於東南亞,以及英國與葡萄牙之於非洲。歐洲人對世界這種大規模的占領,幅員之廣或許隻有蒙古人的征服差堪比擬,但在影響上前者遠遠地超過了後者。
    就像遠古時代希臘人與羅馬人建立的大帝國,這些強權加諸各民族的統治並不止於烙上政治的印記。長期以來,它們通過各種方式與手段,或者干脆完全訴諸武力,把真真假假的優越迷思強加於整個文化體繫,不僅深入生活與統治方式,而且代代相傳,及於語文、藝術、宗教與哲學等精神層面,以及行政與司法的制度層面。在許多地區,對於被統治民族的精英階層,這種影響尤其深遠。歐洲君主與貴族的遺風雖然大都消散了,但在某些方面,例如西班牙人與天主教對於拉丁美洲的影響,卻是難以磨滅地存留了下來。在存有多語言的印度,英國人留下了大量的語言遺產;同樣的,在非洲,英國人與法國人也不遑多讓。在以色列,政治與行政模式以及其他許多東西,都是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先驅從東歐原封不動搬過來的。而標榜歐洲式社會主義的政權,在國內,宗教權威的地位居然凌駕於大部分內政事務,很明顯也是奧斯曼教區體制(millet system)的遺緒,是英國在後奧斯曼的過渡時期中所保留下來的。因此,大批所謂“東方猶太人”(Oriental Jews)從奧斯曼與阿拉伯繼承過來的遺產,又與來自歐洲的遺產面對面地踫上了。這麼多亞洲與非洲文化的重塑會帶來什麼結果,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觀察,但是,現代歐洲的印記深印其上卻是不容否認的。20世紀所有重大的戰爭與革命陣痛,19世紀所有改變全球政治生態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運動,都可以在西歐過去300年的政治、社會與哲學演變中找到根源。所有這些歷史與發展,不論其情境如何,也不論其形態如何,都是一種變遷的趨勢、理念與技術——由歐洲孕育的工業化、現代化與通訊技術形成,並由這些移動、擴散、競爭的權力體繫無比盲目與宿命地帶到各個大陸——的結果。它所造成的衝擊,使得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都不可能回頭再去重塑自己的過去了。
    1918年之後與1945年之後,這些權力體繫先後崩潰或消失,使世界上大部分的民族陷入了政治的離心狀態而各自運轉。帝國沒落之後,沒有較大的整合力量有效取代其地位,剩下的則是新興的核子強權,但直到目前為止,新的強權卻又無法建立並維持相互間的平衡,以致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對各行其是的民族進行平衡的控制。總之,新的整合力量絲毫無能為力。代表歐洲資本主義贏家的《凡爾賽和約》與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固然虛有其表,其基礎擴大後所組成的聯合國,也淪為主要強權——事實上隻有兩個——之間權力鬥爭的政治場域,面對數量大增的小國之間的衝突,照樣束手無策,而小國內部與外部的摩擦與衝突,其癥結正在於民族的、種族的、部落的與宗教的歧義。1945年之後纔出現的蘇維埃與美利堅集團,之所以脆弱不穩,真正的原因在於民族主義的卷土重來,自主與自尊的要求勢不可擋。像舊帝國那樣能夠讓附庸國服服帖帖聽話的局面,兩個集團盡管手操核子武力,卻也是力有未逮。
    相反的,不論是在內政或外交的競技場上,超級強權追求國家與戰略的利益時,面對人類此起彼落要求分家的大趨勢,如果不能勉為其難或禮讓三分地予以尊重,根本就是寸步難行。因此,美國不得不拋下白種人的優越感,蘇聯則必須收起斯大林主義(Stalinism)集體恐怖的血腥。在世界的競技場上,兩個集團都發現,整個地球已經失控,必須尋求新的解決之道。它們大可以在太空中展開競爭,也可以設法限制彼此不斷升高的武器競賽,以避免造成相互之間的災難。但是,拿19世紀的規則大玩20世紀的權力遊戲,它們卻不可能取得19世紀的成果。兩大集團的艦隊在各大洋上橫衝直撞,互別苗頭,火力之大足以毀掉100個阿加迪爾(Agadir)摩洛哥西南海港,1960年毀於地震。——譯注,但它們卻也必須緊張地豎起電子眼睛與耳朵,提防更致命的衝突發生。訴諸有限的“傳統”武力,不論是俄羅斯式的短暫“奏效”(如在捷克與匈牙利),或美國式的長期消耗(如在越南與高棉),到頭來都是徒勞無功。隱身在小衝突(如越戰、阿以戰爭、印巴戰爭,以及塞浦路斯局勢等)的背後,兩大強權的巨大影響力都未能產生具體的結果。
    沒有穩定的勢力範圍,沒有聽話的附庸或任人擺布的工具,沒有永遠處於被動的犧牲者——在東歐沒有,在古巴沒有,在埃及沒有,在印度沒有,在中國或北越尤其沒有;在西歐沒有,在日本沒有,甚至在小小的聖多明哥(Santo Domingo)也沒有,在南越尤其沒有。而手執新月彎刀的阿拉伯國家,以足可造成經濟癱瘓的高價石油對抗西方核子強權,更與19世紀的權力互動關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很明顯的,人類社會新一波的吶喊太過高漲,任何事務都已經不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即使隻是幾十年——更不用說回到過去那種強權與征服、屈服與溫馴的老模式了。
    1945年出現的兩極化權力體繫,不出幾年就卷入了新的態勢,既有始料未及的三角問題,又有扭曲變形的四角關繫。西歐從失落的帝國中復原,德國與日本也以令人想像不到的速度自灰燼中再生,而中國有如一座長期熄滅的火山醒了過來,或者應該這樣說,久未聽到的雷聲已在對岸隆隆響起。19世紀艱難的歲月中,那種持久不變的結盟已經是明日黃花,20世紀呢?整個世界無非是一個權力重組的過程,本質性的動蕩把大部分的時日塞得滿滿的,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情形仍將如此。重建新的世界強權體繫,即使隻是在半個地球或1/4個世界上,或許還是可以產生新而較大的整合。然而,就整個情況來看,就算擁有強大的核子武力,那顯然也是不被看好的指望。
    新的結構架設在赤裸裸的武力上,如果不被看好,那麼要寄望於當前主要的政治或信仰體繫,大概也是緣木求魚了。以所謂中東地區(亦即西亞、西南亞與北非一帶)過去數十年的情形來看,伊斯蘭教的整合力量顯然太弱,不足以把任何政治組合或結盟長期維繫起來;不同的阿拉伯國家與穆斯林族群,無法組成長久的聯盟,即使在對抗共同敵人以色列時也是如此。阿拉伯人一貫的政治風格,以及歷歷在目的事跡——例如西巴基斯坦(West Pakistan)對東孟加拉國(East Bengalis)的殘酷攻擊 ——在在顯示其與基督宗教一樣,可以在某時某地把別人——即使這個人是同一族群——當成兄弟,但絕不會是在此時此地。就世事的脈絡來看,由基督宗教信仰所創造出來的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就在不久之前還可以說是一個普世性的機構,但在諸多現成的事例中,它卻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明,顯示再怎麼大規模的整合也已經無力聚零為整,甚至維持其信仰體繫的完整。至於俗世的夢想,例如馬克思所懷抱的新社會主義或無產階級國際主義,這半個世紀下來,也已經完全落空。這個夢想曾經被歐洲的社會主義民主打破,在1914年的大戰危機中,民主的歐洲分裂成一塊塊碎片,於是俄羅斯的十月革命再度喚起這個夢想。但是,當摩擦布爾什維克這盞“神燈”時,跑出來的卻是一個新瓶舊酒的精靈——俄羅斯民族共產主義,結果,夢又碎了。後,社會主義解放的殘夢終於消失在斯大林的集中營與牢獄之中。希特勒德國在歐洲,以及日本在亞洲,也都曾經妄圖把自己的那一套整合加諸世界,但都旋起旋滅,徒然造就了它們所挑戰的強權體繫。後隻剩下美國式的大整合模式,但今天同樣被證明無效。相較於其他模式,美國式的整合雖然大不相同,也還沒有到失敗的地步,但1945年之後,它纔進入嚴酷的考驗階段,而考驗正在進行中。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