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425-617
    【優惠價】
    266-386
    【作者】 張汝倫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商務印書? 
    【ISBN】97871001388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38833
    作者:張汝倫

    出版社:商務印書?
    出版時間:2017年06月 

        
        
    "

    編輯推薦

    1.著名學者張汝倫教授的*結集,深情談論現代中國文明的未來。


    2.作者親自編定,是國內學界較少見的可以從學理上和從文明論的視界嚴肅批判了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的作品。


    3.大學者接地氣的文化講演實錄,按學理主題,哲學概念(如自由、平等等)和專門學科(如西方漢學、中國美學、古代經學等)分門別類,特別適合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在中西文化上的提升閱讀。

     
    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張汝倫教授*演講、隨筆和論文。分為三編,各取像精神、國家、文明。上編: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中編:現代性語境下的中國;下編: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在上編,作者立足一位哲學學者對古今中西哲人思想、哲學主題的探索;在中編,進入到對中國文明當下境況的反思;在下編,作者展現一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對未來中國文明的理想與期望。 

    作者簡介

    張汝倫,1953年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外社會科學》雜志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2004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臺灣輔仁大學客座教授、德國特利爾大學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職教授。

    目錄
    上編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
    自由003
    ——論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實踐010
    ——論海德格爾的實踐哲學
    形而上學026
    ——論康德批判哲學的形而上學動機
    自然044
    ——“自然”死亡與再生的思想史
    啟蒙071
    ——論現代人類的理性與激情
    王道與霸道084
    ——論賈誼的政治哲學
    教化與文明105

    上編
    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


    自由003


    ——論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實踐010


    ——論海德格爾的實踐哲學


    形而上學026


    ——論康德批判哲學的形而上學動機


    自然044


    ——“自然”死亡與再生的思想史


    啟蒙071


    ——論現代人類的理性與激情


    王道與霸道084


    ——論賈誼的政治哲學


    教化與文明105


    ——論何休釋《春秋公羊傳》


    天理與人欲126


    ——論朱熹與陳亮的義利之辯


    知識與智慧159


    ——馮契廣義認識論初探


     


    中編
    現代性語境下的中國思想


    異域之眼183


    ——德國哲學家與中國哲學


    民國學術考察之一196


    ——傳說中的大師


    民國學術考察之二203


    ——“問題與主義”之爭小史


    史學與現代性223


    ——以李大釗的史學思想為例


    近代中國危機的根本診斷243


    ——論嚴復與自由主義


    偉大的哲學家是我們的同時代人276


    ——如何理解哲學史


    現代中國美學批判之一291


    ——論中國美學的自我理解和理論困境


    現代中國美學批判之二310


    ——論中國藝術的現代性


    中國哲學的《獨立宣言》320


    ——論熊十力和中國哲學的未來


    哲學批判時代337


    ——中國哲學與當代世界


     


    下編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361


    哲學與現代性376


    作為文明的大學390


    作為政治的教化399


    宗教對於人生的意義416


    智慧與現代知識批判431


    以啟蒙的精神對待啟蒙452


    東方文明與拯救人類462


    哲學對話與中國精神的重建468

    前言
    序言
    媒體評論
    兩次世界大戰可以被遺忘嗎?
    從印加帝國的滅亡到非洲大陸數百年的殖民史可以被遺忘嗎?
    中國近百年的苦難史是可以被輕易寬容為文明進步的代價嗎?
    伊拉克戰爭可以被遺忘了嗎?
    恐怖襲擊、種族和宗教的內戰又是因何而起?也被刻意沉默了嗎?
    面對這些災難依然麻不不仁的教條主義者,就像《三體》裡的葉文潔那樣,是不可原諒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想一想,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是張汝倫教授*選編的文集,本書的書名即是作者*的關懷。作者是一位哲學研究者,而哲學的生命在於批判,作者坦言,這本書思考和批判了當今的世界,批判的就是我們這個嘲笑理想主義、張揚自我欲望的虛無時代。

    兩次世界大戰可以被遺忘嗎?


    從印加帝國的滅亡到非洲大陸數百年的殖民史可以被遺忘嗎?


    中國近百年的苦難史是可以被輕易寬容為文明進步的代價嗎?


    伊拉克戰爭可以被遺忘了嗎?


    恐怖襲擊、種族和宗教的內戰又是因何而起?也被刻意沉默了嗎?


    面對這些災難依然麻不不仁的教條主義者,就像《三體》裡的葉文潔那樣,是不可原諒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想一想,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是張汝倫教授*選編的文集,本書的書名即是作者*的關懷。作者是一位哲學研究者,而哲學的生命在於批判,作者坦言,這本書思考和批判了當今的世界,批判的就是我們這個嘲笑理想主義、張揚自我欲望的虛無時代。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分為三編,上編“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談論的是中西之間的時代精神,中編“現代性語境下的中國思想”回顧是時代精神的中國道路,下編“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呼喚的是中國文明的重新崛起,全書以論黑格爾的自由始,以中國精神的重建終,哲學的批判貫穿始終,也毫不留情。


    “自然”已經死了,霸道雄唱天下,啟蒙的道路依然在現代人類的理性和激情中被遮蔽,在從未終結的歷史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作者的答案是:文明的命運隻有與人的德性聯結在一起,纔會有文明的未來。

    在線試讀
    選讀

    自由
    ——論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自古聖賢皆寂寞,據說,黑格爾臨死時不無遺憾地說了句“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理解我”,少頃,又搖搖頭說:“就連這個人也不理解我。”這個在世時聲望如日中天,少有人敢攖其鋒的大哲,臨終竟對自己生前身後的命運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不能不讓人嘆服。
    黑格爾的思想也委實不好懂,他的一些類似智慧格言式的話,固然能迷住初學者,但他體大思深的哲學,確非一般淺學者能窺其門徑。用近四十年前流行的一句話來說,是“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大懂”。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在我國曾經是可以正面研究、風頭甚至超過海德格爾的西方哲學家今天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曾幾何時,卻風光不再。黑格爾很快從準神明變成了“死狗”,連以研究他名世的學者,也都改弦更張,掉頭他顧,覺得他已經過時。黑格爾哲學在中國的虛熱,固然相當程度上是時勢所趨,但它很快遭冷落,卻與自身的艱深廣奧有關。
    尼采曾經自負地說,他的哲學是說給二百年以後的耳朵聽的。黑格爾呢?他逝世也已近二百年,但至今許多治哲學者還視他的哲學為畏途。可是,隻要是哲學,就繞不過黑格爾。1945年,著名的法國黑格爾學者伊波利特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講了將近兩個月的《精神現像學》。1968年他去世時,當時聽講的學生福柯回憶說:“我們聽到的不僅僅是一位教師的聲音:我們聽到的是黑格爾的聲音,或者說聽到了哲學本身的聲音。”正是伊波利特和科耶夫等人將黑格爾引進法國,纔有如此有聲有色的當代法國哲學,雖然從表面上看,現代法國哲學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黑格爾哲學的反題。
    黑格爾哲學的魅力,恰恰在於即使是反對它,也很可能是陷入了它。1970年,福柯在法蘭西學院的首次演說中就指出了這樣的怪圈:“我們的整個時代,無論是通過邏輯學,還是認識論,無論是通過馬克思,還是通過尼采,都在試圖擺脫黑格爾……然而,真正擺脫黑格爾則要求準確評價那些難以從他那裡擺脫的東西,要求弄清在我們借以反對黑格爾的東西中,哪些仍然屬於黑格爾,同時意味著察覺我們反對他的方式,在哪些方面或許是他用以抗拒我們的方式和不動聲色地為我們設下的圈套。……通過這條路,人們會離開黑格爾,與他保持距離;通過這條路,人們又會被帶到他那裡,但是以另外的方式,然後又不得不再一次離開他。”

    選讀


     


    自由


    ——論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自古聖賢皆寂寞,據說,黑格爾臨死時不無遺憾地說了句“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理解我”,少頃,又搖搖頭說:“就連這個人也不理解我。”這個在世時聲望如日中天,少有人敢攖其鋒的大哲,臨終竟對自己生前身後的命運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不能不讓人嘆服。


    黑格爾的思想也委實不好懂,他的一些類似智慧格言式的話,固然能迷住初學者,但他體大思深的哲學,確非一般淺學者能窺其門徑。用近四十年前流行的一句話來說,是“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大懂”。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在我國曾經是可以正面研究、風頭甚至超過海德格爾的西方哲學家今天在中國學術界的地位,曾幾何時,卻風光不再。黑格爾很快從準神明變成了“死狗”,連以研究他名世的學者,也都改弦更張,掉頭他顧,覺得他已經過時。黑格爾哲學在中國的虛熱,固然相當程度上是時勢所趨,但它很快遭冷落,卻與自身的艱深廣奧有關。


    尼采曾經自負地說,他的哲學是說給二百年以後的耳朵聽的。黑格爾呢?他逝世也已近二百年,但至今許多治哲學者還視他的哲學為畏途。可是,隻要是哲學,就繞不過黑格爾。1945年,著名的法國黑格爾學者伊波利特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講了將近兩個月的《精神現像學》。1968年他去世時,當時聽講的學生福柯回憶說:“我們聽到的不僅僅是一位教師的聲音:我們聽到的是黑格爾的聲音,或者說聽到了哲學本身的聲音。”正是伊波利特和科耶夫等人將黑格爾引進法國,纔有如此有聲有色的當代法國哲學,雖然從表面上看,現代法國哲學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黑格爾哲學的反題。


    黑格爾哲學的魅力,恰恰在於即使是反對它,也很可能是陷入了它。1970年,福柯在法蘭西學院的首次演說中就指出了這樣的怪圈:“我們的整個時代,無論是通過邏輯學,還是認識論,無論是通過馬克思,還是通過尼采,都在試圖擺脫黑格爾……然而,真正擺脫黑格爾則要求準確評價那些難以從他那裡擺脫的東西,要求弄清在我們借以反對黑格爾的東西中,哪些仍然屬於黑格爾,同時意味著察覺我們反對他的方式,在哪些方面或許是他用以抗拒我們的方式和不動聲色地為我們設下的圈套。……通過這條路,人們會離開黑格爾,與他保持距離;通過這條路,人們又會被帶到他那裡,但是以另外的方式,然後又不得不再一次離開他。”


    然而,黑格爾哲學本身,卻使他剛一過世,聲名就急劇下降,轉眼間成了“死狗”。人們從兩個方面批判它,確切地說,從政治意識形態和科學意識形態兩個方面討伐它。此後隨著學術的意識形態化,黑格爾的行情一路走低,直到被人稱為“江湖騙子”和“極權主義的思想先驅”。對於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者來說,黑格爾是典型的“玄學鬼”,他的辯證法更是反邏輯、反科學、反常識的獨斷和詭辯。羅素甚至說黑格爾的體繫完全是建立在錯誤之上的。而對於自由主義者來說,黑格爾哲學是專制思想的辯護士,是自由民主的死敵。


    可是,就像尼采筆下的扎拉圖斯特拉所言:“隻有當你們全都否定我的時候,我纔會回到你們身邊來。”歷史不僅沒有埋葬黑格爾,反而使黑格爾哲學以更加正面的形像重新出現在人類面前。一個半世紀近現代哲學的發展終於使人們看清:黑格爾奠定了現代思想和思想現代的基礎,他是一切偉大的現代思想家的精神教父。是他個喊出“上帝死了”,是他個要求“回到事物本身”,是他個對現代性作了全面繫統的反思。梅洛龐蒂認為黑格爾是一個世紀以來所有偉大思想的來源:比如馬克思主義、尼采、德國現像學、精神分析學;他誘發了人們探索非理性,並將其納入擴展的理性之中的嘗試,而這正是本世紀的任務。正因為如此,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低谷之後,黑格爾哲學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又開始穩步上升,他的思想巨人的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於是,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出來順水推舟,替黑格爾翻案、辨誣。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早在西方破產,所以它們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也不攻自破。人們為黑格爾辨誣,更多是在政治上為他“平反”,力圖證明他不但不是專制主義的思想家,反而是貨真價實的自由主義者。比如《黑格爾對自由主義的批判》一書的作者史密斯,他一方面論述黑格爾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承認黑格爾的批判是對自由主義某些觀點的糾正,如反歷史的個人主義;另一方面又竭力證明這些批判都是可以為自由主義所容納,其實與自由主義並不衝突,反而為透徹思考自由主義的某些問題提供了一個更為有用的出發點。總之,在他看來,黑格爾是個自由主義者。


    意大利哲學家洛蘇爾多的《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也是一部為黑格爾辨誣的著作,但它與上述那類要把黑格爾收編為自由主義者的辨誣著作完全不同,反而明確指出:“黑格爾的立場不是非常自由主義的;實際上,它根本不是自由主義的。黑格爾對自由主義的反對是很明確的。”1雖然洛蘇爾多在書中用大量無可懷疑的材料,雄辯地證明了黑格爾在許多方面比自由主義者還要自由主義。例如,黑格爾看到,沒有教育,一個人就注定會貧窮,學校教育是提升社會地位的工具。任何人不能剝奪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哪怕是他們的父母。但在當時,他觀察到,在英國,六歲大的兒童就被用來清掃狹窄的煙囪;在英國的工業城市,少年兒童被迫工作,隻有在星期天纔給他們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國家有的義務去確保兒童接受教育”。可是,在如威廉·馮·洪堡這樣的自由主義者看來,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出面干預以保證公民的福利。而《蜜蜂的寓言》作者孟德維爾則干脆認為,教育的擴展對社會沒好處,“上學和工作比起來是懶散,孩子們在這種容易的生活中不能適應”。“社會穩固”需要“勞苦大眾”保持“對於他們的工作沒有直接關繫的東西的無知”。


    雖然黑格爾在很多地方與自由主義有分歧,但這決不等於他是自由主義鼓吹的種種價值和原則的反對者;相反,他通過把這些價值和原則放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語境下來考察,站在平民的立場上來考察,比自由主義者更徹底地堅持和捍衛了這些原則。正因為如此,他反對契約論,卻不是支持權力而壓制個人,相反,他公開說,在他的體繫發展中,首先是“個人自由”。在《法哲學原理》中,他明確表示:“那些構成我獨特人格和我的自我意識的普遍本質的福利,或者更確切地說,實體性的規定,因而是不可剝奪的,而我對它們的權利也永遠不會消失。這些規定包括:我的整個人格、我的普遍意志自由、倫理和宗教。”2而洛克卻承認西印度群島上的種植園主和卡羅萊納的奴隸主們不受國家任何制約的權力,他呼吁雇主對雇員建立一種父母式的權威。其實,黑格爾與自由主義者的分歧不在要不要個人權利,而在什麼樣的個人權利和誰的個人權利,洛蘇爾多對此有精闢論述:“根據自由主義思想學派,個人是反對政治干預他不可侵犯的私人領域的所有者。相反,黑格爾頭腦裡想著的是平民,或潛在的平民,這些人贊成在經濟領域的政治干預,以保障他們的生計。對前者來說,要捍衛的是資產階級的獨立性,或者是貴族和資產階級的獨特性;而對後者來說,要捍衛的乃是平民的獨特性,或潛在的平民的獨特性。前者所攻擊的抽像的普遍性乃是指國家,可能成為無產者的工具的政治力量;而後者所攻擊的抽像的普遍性則是指認可現存所有權關繫的市場規律。”3以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例,很顯然,麥道夫之流會認為國家監管是對他們權利的侵犯;而升鬥小民恐怕會覺得那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抽像談論個人權利能有多大意義?


    慣於用抽像晦澀的哲學語言談問題的黑格爾,的特點就是從不抽像談論他所主張和堅持的原則。在對待諸如個人權利、自由、國家、革命、權力、暴力、法權、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等近代政治的所有重大問題上,他都堅持了這個方法論原則,這也使得他遭到許多頭腦簡單的人的誤解;但他思想的價值和劃時代的深遠意義,也正在於此。洛蘇爾多在為黑格爾辨誣的過程中,用大量翔實的資料,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人們對黑格爾思想的誤解,更多不是由於缺乏理解能力,或是由於黑格爾的思想過於晦澀、過於復雜;而是由於其意識形態的立場,由於現代性造成的學術意識形態化,也由於西方一部分人對德國文化的偏見。洛蘇爾多的這部著作對黑格爾在西方被妖魔化的深層原因有繫統的揭示,旁征博引,令人信服。


    從次世界大戰開始,英德知識分子就相互丑化,彼此抹黑。德國人貶低對方的文化;而英國人則在政治上給對方上綱上線,霍布豪斯認為黑格爾思想是次世界大戰悲劇的源頭。英國文化代表自由,而德國文化則是奴役的文化。更奇怪的是,英國人認為他們纔是西方,而德國人隻不過是匈奴人和汪達爾人的後裔。後來在我國也比較流行的英美與德法之爭的說法,隻不過是上述劃分的一個擴大。哈耶克雖然不是英國人,可他公然認為隻有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纔算西方,德國和法國的傳統都不能算。今天,甚至連不少德國人都接受這樣的說法,如哈貝馬斯就認為黑格爾哲學與“西方精神相異”,盡管他自己從中獲益不少。而“西方”,誰都知道,在一個意識形態的時代,早就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即意味著所謂自由民主。在這種情況下,誠如洛蘇爾多所言:“西方世界這個範疇起著一個致命武器的作用,……這個範疇使得對作為整體的德國文化和哲學的指控得以可能”,4更不用說對某一個哲學家,如黑格爾了。


    可是,這種西方與反西方,或者英美與德法之爭,在思想史上是很難站得住腳的,英美德法思想互相影響,是西方思想發展史的基本事實,也應該是讀書人的常識。被自由主義者猛批的德國保守主義反動思想,並非本土的產物,而是有賴伯克的影響。曼海姆很早指出過這一點,而洛蘇爾多在《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中又用充分的原始材料揭示了這一點。被自由主義者不遺餘力批判攻擊的德國專制、保守、反動思想,並非德國純種土產,而是源自英倫三島。


    然而,意識形態的鬥爭需要的不是事實,而是想像。人們在想像一個光輝燦爛的西方世界的同時,也想像了一個黑暗的德國——這個國度的整個歷史都深受崇拜權力和暴力之害,深受合法化既成事實之害,而黑格爾,正好是這個黑暗國家的精神代表。


    但黑格爾被挑選為所謂專制的、反西方的德國的精神代表,除了他哲學本身的原因外,還有兩個原因,這就是:(1)他是霍布豪斯所抨擊的哥特人之一;(2)人們把他和布爾什維克主義聯繫在一起。“妖魔化”黑格爾,可收一箭雙雕之效。但光是這兩個原因,還不足以構成對黑格爾的指控。隻有對西方過度美化,纔能對黑格爾提出指控。但這樣的指控已經被意識形態把持和改造了,用洛蘇爾多的話說,它們都“類似幻影”。事實證明,迄今為止人們對黑格爾的政治指控,很少有站得住腳的。反而是那些所謂的自由主義者,有的實際上並不那麼自由主義,《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給了我們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所以,當人們以那些人(自由主義的代表作家)為尺度來為黑格爾翻案時,實際上是抹殺了黑格爾對人類自由理論的偉大貢獻。


    在為黑格爾做了極為有力的辯護、澄清和闡發後,洛蘇爾多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自黑格爾以來,關於自由的話語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成問題。……可以替代此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就是一個相當陳腐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史,從法國大革命以來,這種歷史就一直困擾著當代世界。”5此言極是。自由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通過我們這代人非常熟悉的路線站隊的方式來解決。批判自由主義不等於反對自由,主張奴役。主義的標簽往往會歪曲和篡改事實,而不是弄清事實。把“自由”當口號和武器來使用,而不願深入研究問題,就隻會將某種陳腐的意識形態奉為真理。但這種心態本身已不是自由的心態,而是專制的心態了。多少罪惡不正是在此種心態下,假自由之名行之?


     


    注釋


    1洛蘇爾多,《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丁三東等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第273頁。


    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82,第73頁。譯文有改動。


    3洛蘇爾多,《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前揭,第104頁。


    4同上,第354頁。


    5同上,第401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