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貴冑:中國人的身份自信從何而來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總論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陳華勝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721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172110
    作者:陳華勝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² 
    一部中國貴族的歷史


    ² 
    人的出身真能決定他的命運嗎?


    ² 
    中國的貴族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貴族的歷史,是對中國歷史上門第等級形成發展的總結。


    中國的貴族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又走向了何處?中國人從骨子裡就有著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是平民政治的*敵人,也是民主社會的*障礙。那麼我們中國人的出身身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本書將為讀者解答以上問題。作者積十餘年研究之功,試圖對中國的貴族歷史進行一個全景式的展現。同時,作者對中國人的姓氏分布與源流、大家族的形成也作了一些脈絡的梳理,具有極高的知識性、思想性與可讀性。


     

    作者簡介

    陳華勝:歷史文化作家,退化史觀掌門人,現任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網總經理。治史寫史頗見功底,懷古論今行文自由,更有打破常規的開拓情懷。曾出版《大江東去——三國志隨筆》《玄奘取經西遊記》《宰相撐的什麼船》《獨步江東——吳大帝孫權》《故事並不輕松》等十餘部作品,版權遠銷港臺地區及日、韓等國。臺灣著名評論家羅吉甫先生評價他:讀書有間、論述有趣、下筆有神、推斷有據,能夠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

    目錄
    【目錄】
    引子
    章 帝王們的離奇身世和禪讓謊言/
    這些先人之所以“無父”,難道因為他們真的都是神的後代嗎?中國歷史是希臘神話嗎?當然不是的!實際上,無父是因為不曉得誰是真正的父親!因為他們可能是群婚的產物,所以不知道父親是誰!而所謂的禪讓,隻是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是墨家為了宣傳而炮制出來的“想像中的烏托邦”。
    第二章 諸侯的封建狂歡和家族的誕生/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封建社會其實隻有周朝。所謂封建,就是封邦建國,是將散布於各地的氏族部落(稱為諸侯)從分別獨立狀態摶合而為一整體國家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姓氏和家族也由此而建樹。家與國在結構上並無不同,隻是在規模上有著大小之分,家族的發展就是兼並與重組,改變權力結構、改變財富分配、改變家族命運,有了這樣的雙向互動,整個社會、各個姓氏、各個家族整體遂擁有了發展的能力和積極性。
    第三章 誰是天下家/
    秦漢初期對豪強大族的抑制和打擊,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從封建轉為專制,缺乏思想基礎,皇權統治還不穩固,而春秋戰國以來氏室壓過公室的“強枝弱干”現像又引起皇族統治者的高度警惕。專制的皇權需要一個思想的上帝,儒家的思想和理論正好調和了新的社會關繫,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於是,孔子走上了神壇。
    第四章 外戚登臺: 皇帝也有外婆家/

    【目錄】


    引子


    帝王們的離奇身世和禪讓謊言/


    這些先人之所以“無父”,難道因為他們真的都是神的後代嗎?中國歷史是希臘神話嗎?當然不是的!實際上,無父是因為不曉得誰是真正的父親!因為他們可能是群婚的產物,所以不知道父親是誰!而所謂的禪讓,隻是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是墨家為了宣傳而炮制出來的“想像中的烏托邦”。


    第二章 諸侯的封建狂歡和家族的誕生/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封建社會其實隻有周朝。所謂封建,就是封邦建國,是將散布於各地的氏族部落(稱為諸侯)從分別獨立狀態摶合而為一整體國家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姓氏和家族也由此而建樹。家與國在結構上並無不同,隻是在規模上有著大小之分,家族的發展就是兼並與重組,改變權力結構、改變財富分配、改變家族命運,有了這樣的雙向互動,整個社會、各個姓氏、各個家族整體遂擁有了發展的能力和積極性。


    第三章 誰是天下家/


    秦漢初期對豪強大族的抑制和打擊,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從封建轉為專制,缺乏思想基礎,皇權統治還不穩固,而春秋戰國以來氏室壓過公室的“強枝弱干”現像又引起皇族統治者的高度警惕。專制的皇權需要一個思想的上帝,儒家的思想和理論正好調和了新的社會關繫,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於是,孔子走上了神壇。


    第四章 外戚登臺: 皇帝也有外婆家/


    皇權的統治日益鞏固,新的貴族階級也不斷成熟,從而開始了獨立的新時代——中世紀貴族政治的準備階段。漢朝多方約束宗室,對自家人寡恩;但對皇帝的外婆家,即外戚,則較為驕縱。裙帶關繫歷來是中國社會的一大頑疾,裙帶纔是牢的紐帶。外戚的登場靠的是與皇家婚姻的裙帶關繫,盡管它的起因仍是皇帝的荷爾蒙以及延續皇族世繫的需要,但這種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政治的行為。


    第五章 從《三國志》隱藏的身份密碼解讀政權更替的邏輯/


    一部《三國志》,其實有著一條內在的脈絡,那就是寒族與高門士族的博弈。春秋戰國開始出現的“士”,到了東漢逐漸形成了“士族”的概念,成為一個族群意義的勢力集團。世家大族的日益擴張,造成了三國紛亂的局面,終走向了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從這個意義上說,寒族出身的曹操所做的努力在歷史大趨勢面前,顯得有些螳臂當車。三國的歷史,隱藏著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第六章 九品中正制下世族的華麗轉型/


    魏晉南北朝乃至延續到隋唐初期的門閥,並不是依靠皇權來規定的,而是由習慣勢力長期以來形成的,也就是說它具有了獨立的精神稟賦。這就與此前秦漢的所謂“世家”仰皇權鼻息而存在的情況有了質的變化。


    第七章 王與馬,共天下: 門閥政治下的四大家族/


    “門閥政治乃是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它的主要特征是幾乎與皇權平起平坐的“共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類似近代英國模式的虛君政治。


    第八章 天隔: 梁武帝的無奈感慨/


    “士庶之際,實自天隔”——當梁武帝發出如是感慨的時候,他顯然忘記了佛家“眾生平等”的信條。梁武帝所處的時代,雖說皇權政治重新取代門閥政治,但門閥的制度和觀念經過百年的培植已經根深蒂固。這個時代反而成了歷史上士庶區分嚴格、士庶矛盾激烈的時代。


    第九章 蘭亭,怏然自足的那一曲挽歌/


    那個時代的主題就是一種哀生憂死的生命嗟嘆,是一種以悲為美的情感體驗。在以道解儒的玄學思潮中,高門士族為自己唱響了一曲挽歌。


    第十章 從山東五姓到八柱國: 門閥的後時光/


    幾戶高姓大族人家驕傲於自己高貴的血統,恥於跟其他姓氏結親,以求保持純潔和高貴的血統,連李唐皇室也不能讓他們改變,皇帝的女兒居然也愁嫁了。“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唐文宗的沮喪或可解釋皇權對士族的一次次清算。


    第十一章 宋朝的平民社會改造/


    一個新世界誕生了,其基本特點已是近代中國的特點。從宋朝開始,中國進入了沒有世家士族的平民化社會。平民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官僚社會,人皆有服從權力的習慣,在貴族消亡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以官僚為代表的權勢階層代替了貴族在社會中的引領地位,中國社會也由貴族社會進入了官僚社會。


    第十二章 新格局下的秩序與等級/


    平民社會從本質上講是一個開放的競爭社會,但是競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血緣繼替。血緣所決定的社會地位不容個人選擇。世界上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同時又是在生活中影響的事情就是誰是你的父母。社會用這個無法競爭又不易藏沒的事實來做分配各人的職業、身份、財產的標準,似乎是沒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話,那就是因為這是安穩既存秩序的基本的辦法。

    前言
    引子

    話說秦朝的農民陳勝在農田耕種的時候,偶爾直起身子,略事休息,仰望著長天,看到一群鴻鵠飛過,他突然說出了一句叫他的同伴們都嗤笑不已的話來:“苟富貴,毋相忘。”意思是如果我們中有人哪一天富貴了,不要忘記兄弟們啊!陳勝的同伴可都是些老實巴交、安分守己的莊稼人,從來都沒想過哪一天還會有富貴這檔子事降臨,所以都嗤笑陳勝。陳勝感到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也就感慨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事實上,這位陽城農民的心坎裡一直糾結著一個悲憤的命題: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過了若干年,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攻城略地。在奪取陳縣後宣布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王。他果然富貴了!

    引子


     


    話說秦朝的農民陳勝在農田耕種的時候,偶爾直起身子,略事休息,仰望著長天,看到一群鴻鵠飛過,他突然說出了一句叫他的同伴們都嗤笑不已的話來:“苟富貴,毋相忘。”意思是如果我們中有人哪一天富貴了,不要忘記兄弟們啊!陳勝的同伴可都是些老實巴交、安分守己的莊稼人,從來都沒想過哪一天還會有富貴這檔子事降臨,所以都嗤笑陳勝。陳勝感到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也就感慨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事實上,這位陽城農民的心坎裡一直糾結著一個悲憤的命題: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過了若干年,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攻城略地。在奪取陳縣後宣布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王。他果然富貴了!


    陳勝家鄉那些昔日一同種田的伙伴個個目瞪口獃,不敢相信而今坐王庭的張楚王就是當年一道翻泥巴的陳勝。他們中有一個人憶起了當年陳勝說過的“苟富貴,毋相忘”這句話,他希望陳勝還沒有將他忘記。於是他壯著膽子跑到了陳勝的宮門前,說要見張楚王。宮門守衛哪裡會讓他進去,反而把他抓了起來。他急了,反復辯解,守衛總算相信了,放了他,卻仍不肯替他通報。守衛心裡明白,大王貧賤時隨便說說的一句話豈好當真。但陳勝那個老鄉不死心。有一天,陳勝出宮來,那位農夫攔路呼喊陳勝的名字。陳勝聽到了,於是召見了他。陳勝當時心情一定很好,當即與他一同乘著同一輛馬車回宮去,盛情款待這位種田朋友。可憐這位整日裡與泥巴打交道的農夫哪裡見過宮中奢華的物事,驚嘆連連:“這麼多東西呀!”他喫驚得連嘴巴都合不攏了。


    本來麼,這件事情也算好結局了,陳勝也確實算“毋相忘”了。但偏偏這位農夫不識相,出去後,“愈益發舒”,大概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骨頭發酥吧,逢人便吹噓他與陳勝的老交情。於是,有人便對陳勝說了:“你的這位種田朋友愚昧無知,口無遮攔,恐怕會損害你的威信。”陳勝想想也是,便叫人把那農夫抓來,悄悄地結果了。


    這則故事見諸《史記》。司馬遷記述了這件事後,評價說:“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看來他是批評陳勝的,說陳勝這樣做,寒了老朋友的心,沒有人再去親近他,這也是陳勝失敗的一個原因。但我在想,這位農夫其實也是有錯的。因為他口無遮攔地到處吹噓,犯了我們中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為尊者諱”的大忌。


    同樣是在《史記》這本書上,還有另外一則故事,說的是衛青和他的門客。


    衛青這個人大名鼎鼎,乃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武帝一朝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可是這位大將軍發跡前的出身並不光彩: 他的父親鄭季以一個小吏的身份在平陽侯曹壽家裡行走服侍,與曹家的女婢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衛媼此前已經有了衛長君、衛子夫一對子女。因為是私生子,衛青後來到鄭家生活時,鄭季家人都看不起他,不把他當作家庭的正式成員,整日讓他像個童僕一樣地牧羊。


    後來,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衛子夫被選進宮去並且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漢武帝當年青梅竹馬、“金屋藏嬌”的陳皇後大喫其醋,陳皇後之母就派人去抓了衛青來,想處死衛青替女兒間接地出口氣。多虧衛青的朋友公孫敖糾集了一班人馬將衛青搶了回來。這件事被漢武帝知道了,衛青運氣也真好,因禍得福,漢武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將他召到宮中,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靠著裙帶關繫,放羊娃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大臣,真所謂野百合也有春天。


    衛青的運氣還不止這些。後來,匈奴犯邊,武帝拜衛青為車騎將軍,與李廣、公孫敖等分別帶兵出擊。這一仗眾皆無功,唯獨衛青斬敵七百人,武帝龍顏大悅,當即將這個舅佬封了侯。


    我們不得不承認,衛青除了運氣好外,在軍事方面也果然是個天纔。他前後七擊匈奴,每戰皆勝,共斬獲敵首五萬餘級,為大漢皇朝開闢了大片疆土。


    衛青不僅功高蓋世,而且平生行事幾乎無可挑剔。一般來說,有本事的將領常常心氣高傲,自以為是,有時甚至連皇帝國君都不買賬,比如孫武子連國君的小美人兒都敢殺,比如周亞夫在細柳營裡連皇帝來視察都要他下車步行。更有人口口聲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殊不知,這些正是皇帝不願意看到、不願意聽到的。而衛青則不然,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為人處世很有分寸。有一次引兵出征,屬下將領蘇建盡喪其兵,隻身逃回。眾人建議衛青斬蘇建以明軍威。衛青卻說:“我以皇親的身份當上大將軍,已經夠威了;但我如果把此事交給天子裁決,向天下宣示人臣不可以專權,不是更好嗎?”於是他令人將蘇建押回京去交武帝處理。


    大臣汲黯為人正直,同時也以固執而聞名,他對衛青不是很客氣。有人勸汲黯說,衛青聖眷正隆,你應該主動向他示好。汲黯卻歪了頭說:“以他大將軍那樣的身份,如果主動對我再客氣一點,再禮賢下士一點,難道不更使人敬重嗎?”衛青得知後,一點不怪罪汲黯的傲慢,反而真的對汲黯更加敬重了。所以,當時朝野上下對這位外戚大將軍都是交口稱贊的。


    但是,司馬遷的《史記·田叔列傳》後面卻還附了一段以“褚先生曰”開頭的文字,是劉宋時期的博士褚少孫注疏、評點《史記》的言論。褚先生講的是有關衛青與田仁、任安兩個人的故事。在這位近聖的大將軍與任安、田仁的故事當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任安這個名字想必熟悉文史的朋友也不會陌生,太史公司馬遷曾作《報任安書》,這封著名的信就是寫給他的。他後來擔任過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而田仁則是文景之時魯相田叔的兒子,所以司馬遷將這則故事錄於《田叔列傳》之後。


    田仁的父親田叔曾擔任過分封諸侯國魯國的國相,看起來是一位兩袖清風的清官,因為他死後,他的兒子田仁很貧窮。田叔不但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頗有政績的好官,所以魯地的百姓自願拿出百金來要為田叔立祠祭祀,然而田仁卻拒絕了眾人的好意,他說“不以百金傷先人名”。就這樣,田仁為謀生計,投身到已是大將軍的衛青府裡做了一名“舍人”,也即是清客之類的。當時,任安也在衛將軍府裡做舍人,這兩個人都很有纔華、很有抱負,又同樣家境貧寒,所以“同心相愛”,十分要好。


    諸位都知道,這衛青少時出身也十分貧賤,後來靠他姐姐衛子夫被武帝看上了,纔飛黃騰達。然而根據褚先生的故事,衛青發達了後卻有些“忘本”。


    首先是衛將軍府裡的人都很勢利,看不起窮人。田仁、任安因為沒錢孝敬將軍府的家監,那位家監就刁難他們,叫他們去養馬。田仁感慨道:“不知人哉家監也!”倒是任安更具批判意識,當即就接口道:“將軍尚不知人,何乃家監也!”——他的責備是有道理的,如果衛青很禮賢下士,那麼他的家監也不敢以富貴欺人。


    不僅是衛青的家奴,衛青一家人似乎都有些看不起窮人。有一次,衛青帶了田仁、任安兩個人到平陽公主家,平陽公主竟叫這兩個人跟其他的騎奴同席而食。田仁、任安感到莫大的恥辱,當即撥刀割斷苫席而別坐。平陽公主家裡人都“怪而惡之”,然而卻“莫敢呵”。


    再後來,皇帝有詔,募衛青府上的舍人到朝廷做郎官,“將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少府趙禹來拜訪衛青,衛青就叫出這班準備推薦給朝廷的富貴子弟來見趙禹,趙禹與他們分別交談,十多個人中竟無一人有智略纔華的。趙禹隻好委婉地對衛青表示不滿。衛青叫出將軍府的百餘名舍人讓趙禹挑,趙禹挑來挑去,唯獨青睞田仁、任安,“獨此二人可耳,餘無可用者。”那麼衛青又是什麼態度呢?——司馬遷的《史記》真是千古良史,絕不以衛青的潑天富貴和驕人功績而為他聞過飾非——“衛將軍見此兩人貧,意不平。趙禹去,謂兩人曰:‘各自具鞍馬新絳衣。’兩人對曰:‘家貧無用具也。’”衛青當即怒道:“你們兩家自己貧窮,跟我什麼相干?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好像是我害了你們似的!”後,衛青不得已,還是將田仁、任安的名字報了上去。


    在這裡,衛青已是一副富貴驕人的嘴臉了。他再也想不起自己當年是怎麼樣的了。通常反而是富貴人家出身的人容易同情窮人家出身的人,因為他自己從未過過苦日子,看到人家生活得窮苦倒有一種天然的憐憫心;而先貧後富者之所以看不起窮人,是因為當年的窮苦生活將他的心也磨硬了,他也許是這麼想的: 我能夠由貧而富,你們為什麼不行?說明你們就是不行!活該!


    一個貧賤的人一旦際遇改變平步青雲,他將會怎樣看待那段貧賤的歷史?在富貴了之後,怎樣對待那些像自己先前那般的貧賤之人?在中國人的價值評判中,往往以此態度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忘本”。雖說我們的傳統道德觀總是諄諄教導並且要求我們不要“忘本”,然而,縱觀歷史,卻是忘本的人多,不忘本的人畢竟少。


    我們指責衛青忘本,但究竟什麼是衛青的本呢?這個“本”似乎就是他的出身,也就是陳勝所感嘆的“種”。


    陳涉和衛青都幸運地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但是,出身的陰影總還是籠罩著他們的人生。那麼,還有更多無力改變命運或者因為社會固化的緣故而無法改變命運的人呢?


    回到陳勝的悲嘆: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按照現代的進步觀點,人生而平等,當然是不存在什麼種不種的,然而,我們從上述的兩則故事中又分明看出: 一個人的出身會對他今後的行為處世帶來多大的影響。


    事實上,出身與血統以及由此而來的門第觀念作為中國社會生態的等級標志由來已久、根深蒂固。隻要有人類、家庭、社會的存在,這種觀念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平等,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可避免地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也沒有人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環境下生存,但是,給你的背景、給你的環境卻是多麼的天差地異!


    這種天差地異又是怎麼造成的呢?就讓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揭開它的歷史帷幕——打開這本書,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至少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在線試讀
    章 帝王們的離奇身世和禪讓謊言
    這些先人之所以“無父”,難道因為他們真的都是神的後代嗎?中國歷史是希臘神話嗎?當然不是的!實際上,無父是因為不曉得誰是真正的父親!因為他們可能是群婚因為的產物,所以不知道父親是誰!而所謂的禪讓,隻是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是墨家為了宣傳而炮制出來的“想像中的烏托邦”。


    跟今天的學生喜歡看《甄嬛傳》《羋月傳》一樣,我讀初中的時候喜歡看各類演義小說,令我怦然心動的是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有一個不同凡響的身世。漢高祖的父親看到了蛟龍趴在自己老婆身上,然後劉邦就出生了;李世民出世的時候有兩條龍在他們家門外嬉戲,居然逗留了整整三天;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據說異香滿室經久不散;而嶽飛則是佛祖駕下的大鵬金翅鳥轉世……套用托爾斯泰的話,叫作“平凡的人類都是相似的,而不平凡的人類從降生一刻起就各有各的不凡”。
    在那個年紀我對這些神奇的故事是深信不疑而且心向往之的。所以我也不止一次地問我的父母,我出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什麼天降祥雲(哪怕是烏雲也好)之類的異像。可憐我的母親是在醫院的產房裡生下了我,哪裡看得到什麼異像不異像。所以,我常常責怪,現代社會之所以沒有聖人出現,恐怕是因為產婦都進了婦產醫院的緣故。
    嘈雜的都市、鋼筋水泥的叢林擋住了我們頭頂上大部分的天空,匆匆忙忙的現代人過多地依賴於手機上的氣像預報而不習慣於仰望天空,大家忙碌得似乎連抬頭的工夫都沒有了,誰還關心異像不異像。要說異像,全球阨爾尼諾天氣變暖,天天都是異像。而醫院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嬰兒呱呱墜地,即使出現了某種奇異的天像,也搞不清哪個嬰兒纔是“真命”所在。於是,本來應該可以成為聖賢的嬰兒終於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樣地啼哭又一樣地屎尿,一樣地被家庭所重視又一樣地被社會所忽略。他們都是後工業時代一個叫醫院的模子裡生產的產品,再也難以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再也難以有自己的奇跡和傳說。
    隨著年歲的增長,在繼續為現代人傷感的同時,我當然不至於愚昧到對那些古代聖賢的離奇身世不審不問地盲目迷信了。然而奇怪的是,這類神異故事不僅出現在演義小說中,連正經的史書上也堂而皇之地記載著。這又不能不引起了我的興趣。
    根據《史記正義》記載: 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曾經到祁地的野外,看到一束大電光繞著北鬥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後生下黃帝——不說她受孕經過不符合常識吧,妊娠周期也違背科學呀,換今天早當死胎處理了。

    章  帝王們的離奇身世和禪讓謊言


    這些先人之所以“無父”,難道因為他們真的都是神的後代嗎?中國歷史是希臘神話嗎?當然不是的!實際上,無父是因為不曉得誰是真正的父親!因為他們可能是群婚因為的產物,所以不知道父親是誰!而所謂的禪讓,隻是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是墨家為了宣傳而炮制出來的“想像中的烏托邦”。


     



    跟今天的學生喜歡看《甄嬛傳》《羋月傳》一樣,我讀初中的時候喜歡看各類演義小說,令我怦然心動的是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有一個不同凡響的身世。漢高祖的父親看到了蛟龍趴在自己老婆身上,然後劉邦就出生了;李世民出世的時候有兩條龍在他們家門外嬉戲,居然逗留了整整三天;趙匡胤出生的時候據說異香滿室經久不散;而嶽飛則是佛祖駕下的大鵬金翅鳥轉世……套用托爾斯泰的話,叫作“平凡的人類都是相似的,而不平凡的人類從降生一刻起就各有各的不凡”。


    在那個年紀我對這些神奇的故事是深信不疑而且心向往之的。所以我也不止一次地問我的父母,我出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什麼天降祥雲(哪怕是烏雲也好)之類的異像。可憐我的母親是在醫院的產房裡生下了我,哪裡看得到什麼異像不異像。所以,我常常責怪,現代社會之所以沒有聖人出現,恐怕是因為產婦都進了婦產醫院的緣故。


    嘈雜的都市、鋼筋水泥的叢林擋住了我們頭頂上大部分的天空,匆匆忙忙的現代人過多地依賴於手機上的氣像預報而不習慣於仰望天空,大家忙碌得似乎連抬頭的工夫都沒有了,誰還關心異像不異像。要說異像,全球阨爾尼諾天氣變暖,天天都是異像。而醫院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嬰兒呱呱墜地,即使出現了某種奇異的天像,也搞不清哪個嬰兒纔是“真命”所在。於是,本來應該可以成為聖賢的嬰兒終於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樣地啼哭又一樣地屎尿,一樣地被家庭所重視又一樣地被社會所忽略。他們都是後工業時代一個叫醫院的模子裡生產的產品,再也難以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再也難以有自己的奇跡和傳說。


    隨著年歲的增長,在繼續為現代人傷感的同時,我當然不至於愚昧到對那些古代聖賢的離奇身世不審不問地盲目迷信了。然而奇怪的是,這類神異故事不僅出現在演義小說中,連正經的史書上也堂而皇之地記載著。這又不能不引起了我的興趣。


    根據《史記正義》記載: 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曾經到祁地的野外,看到一束大電光繞著北鬥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後生下黃帝——不說她受孕經過不符合常識吧,妊娠周期也違背科學呀,換今天早當死胎處理了。


    無獨有偶,《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商朝始祖契的母親是有娀氏之女,叫簡狄,嫁給帝嚳為次妃,無子。有一次,在洗澡的時候,恰逢一隻玄鳥(燕子)下了個蛋,簡狄大概是肚子餓了,就把蛋吞喫了,想不到因此就懷孕了,生下了契——喫一個蛋都會懷孕,這麼可怕的事要是發生在今天,人類都成了雞的後代。


    當然了,周朝和秦朝的先祖據說也都大有來歷: 《史記·周本紀》說,周後稷的母親姜嫄是在野外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後就懷上了孕;而《秦本紀》則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幾乎就是簡狄故事的翻版。


    這一個個非自然性交而生子的離奇故事,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當然是不可能的、不符合科學的,然而太史公又是較真、秀的歷史記錄者,連他都這麼寫,我們還能怎麼說呢?我們隻能從中去發現另外的一些蛛絲馬跡:


    這些先人之所以“無父”,難道他們真的都是神的後代嗎?中國歷史是希臘神話嗎?當然不是的!實際上,無父是因為不曉得誰是真正的父親!因為他們可能是群婚產物,所以不知道父親是誰!


    從母繫氏族時代向父繫氏族時代過渡期間,這樣的現像也很正常。但是,不知道父親是誰,卻要偽造出與神交媾而產子的神話,這裡面就包含著後世統治者神化自己家族歷史的成分,即所謂“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這也成為後來的“君權神授”理論之濫觴。



    上古帝王們的家世其實跟普通人也沒有什麼兩樣,隻是因為上古帝王們掌握了解釋歷史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為自己的家族編織一個美麗的神話。既然不知道父親是誰,那就隨便編一個,還有誰能夠比神的後裔更尊貴呢?就這樣,他們都成了神的後裔。而後世的帝王們盡管不可能像上古帝王一樣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但為了炫耀“君權神授”的正統性,繼續玩弄著這套把戲。漢高祖斬白蛇起家,就被說成是青帝子斬白帝子,劉老漢的兒子也就附上了“神性”,這個家族因此統治了中國整整409年。後世的皇帝們也依樣畫葫蘆,我們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被“天子”們所統治。


    且慢!你說的那是後來“家天下”的歷史,在上古三代我們不是也有大公無私、不以血統搞繼承的“禪讓”美談嗎?


    然而,你真的相信有禪讓嗎?


    作為私有制的產物,同時也是私有制的基礎,家族一般是以父子相傳為主體的“傳代”作為其延續的基本形態,但是在上古三代卻傳出了“禪讓”的佳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說堯、舜、禹三代統治權的交接,是通過遴選、推薦、考察和任用等一繫列程序和平實現的,這就是所謂的禪讓。禪讓的宗旨是“讓賢”,不讓自己的子孫繼承,卻去讓給別家的賢人繼承,難道真的是上古的帝王已經達到了大公無私的境界?


    從現有的主流史書記載來看,似乎是這樣的。如《史記·五帝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授權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於天下。”先秦的儒家、墨家、縱橫家及後世的文人學士對先王禪讓的千古佳話津津樂道,孜孜以求。近年新出土的歷史文獻,如見於郭店一號墓的《唐虞之道》及《窮達以時》,還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簡中收錄的《容成氏》和《子羔》也都言及上古的禪讓。其中,《唐虞之道》還明確將禪讓制度與利天下的觀念聯繫起來:“堯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禪而不專,聖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仁之至也。”這些記錄了禪讓古制的竹簡在沉埋千載之後的重新面世,似乎為其存在提供了新的證據。


    但是,我們已經看過了史書上記載的一個又一個帝王身世的神話,難道“禪讓”就不可能是另一個美麗的神話嗎?而且,無論是傳世的還是新發掘的歷史文獻,有關禪讓制的文字均繫後世回溯性的描述,缺乏信而有征的直接證據,俱當屬於傳說的性質。那麼,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來對上古帝王的世繫作一個梳理,然後再試著去揭開上古“禪讓”的真相。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個孩子,分成了十四個姓氏。其中正妃嫘祖生了兩個兒子: 玄囂和昌意。


    按照大學者孔安國、皇甫謐等人在《帝王代記》中的說法,所謂的“三皇五帝”指的是伏羲、神農炎帝、軒轅黃帝這三皇,五帝則是少昊、高陽、高辛、唐堯、虞舜。從三皇的沿續我們看到了三個氏族部落的政權更迭,也即從伏羲部落到炎帝部落再到黃帝部落,而五帝則都是黃帝的後人了。少昊就是我們剛纔所說的黃帝與正妃嫘祖所生的兒子玄囂,他的另一個名字叫青陽。但是司馬遷的《五帝本紀》記載的“五帝”卻是另一個版本,他沒有將少昊列入,而是說黃帝傳位給了孫子,玄囂同胞兄弟昌意的兒子高陽,是為帝顓頊;高陽又傳位給了黃帝的曾孫高辛,稱帝嚳,高辛則是玄囂的親孫子,他的父親是極。玄囂與極都沒有在位過。


    唐堯的名字叫放勛,是帝嚳的兒子。虞舜的名字叫重華,他的父親叫瞽叟。“瞽”的意思是無目,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有眼無珠。沒有人會取這樣的名字,因此,這個名字估計是後人對他的貶稱,因為他偏愛不成材的兒子像卻有眼無珠地想害死自己的另一個賢德的兒子舜。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而窮蟬則是顓頊的兒子,因此舜是黃帝的七世孫。於是,司馬遷的五帝序列就成了: 黃帝、高陽、高辛、唐堯、虞舜。


    從這個世繫的排列我們看出: 五帝都是有血緣關繫的,都是黃帝一脈的世繫,但不容忽視的是,顓頊傳嚳,嚳傳堯都是父輩傳子輩的,雖然並非是自己的兒子,但在堂兄弟子姪之間仍然是一種世襲制。而堯舜的親屬關繫,就遠出很多了。考慮到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顓頊是昌意這一支,而堯則是玄囂這一支,玄囂與昌意的兒子恐怕都不會少,一代一代的兒子分家出去,到了顓頊的後裔舜這一輩其實跟玄囂的後裔堯的血緣親戚關繫已經很遠了。


    另外,堯是帝嚳的兒子,應該是黃帝的第四代子孫,而舜則是黃帝的第七代子孫,堯、舜的輩分就不再是父輩和子輩的關繫了。到了夏禹,據記載“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他又是黃帝第四代子孫了。傳位已經混亂了,奇怪的是為何從這三個人開始混亂起來了呢?


    這種混亂的狀況說明龐大的氏族歷經細胞分裂已經各樹門戶、各自為政,而堯、舜、禹三人的血緣關繫已經不再緊密。雖說他們都是黃帝的子孫,但今天我們也都是炎黃子孫,我跟你也不太容易再攀上親緣了,道理一樣。於是,教科書上說的“禪讓”傳位登場了。



    據說堯覺得自己的兒子不賢,不知道誰可以繼承帝位,大家推薦了舜,堯便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考察了三年。把兩個女兒同時嫁給了一個男人——注意: 是同時而不是前僕後繼的續弦——這在漢族人的風俗中並不盛行,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是想提撥舜,嫁一個女兒也足夠了呀。那麼堯是不是被迫的呢?也就是說舜憑借著實力強娶了堯的兩個女兒。聯想到後來,舜死後,堯的這兩個女兒娥皇、女英沉湘水而死,會不會也是被逼的殉葬?當然這隻是我的臆測,沒有任何史書有這方面的記載。史書記載:“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九男據說是堯的九個庶子。那麼,從這個記載來看也有問題: 與其說堯是為了考察舜,不如說是派臥底去監視了。既然舜在民間的口碑這麼好,萬一自己的兒子即位後,舜反了怎麼辦?所以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是為了全方位監視,另外再派九個庶子在外圍監視。多麼嚴密的一張情報網啊!


    “堯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硃(丹朱)。”堯究竟有沒有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丹朱呢?《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 大禹治水時,曾經建造多座四方臺型金字塔建築物,“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可見丹朱應該是即位過的,否則他不曾居帝位怎麼可能稱為帝呢?治水的時候又怎會以他的名字建臺呢?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推測丹朱是繼位了,隻是舜在很短的時間發動政變將他推翻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黃帝傳顓頊、顓頊傳帝嚳都不是直接的父傳子,但是前三帝即位的原由並沒有說是因為前一個帝的兒子不肖,而到了堯、舜傳位的時候卻特別強調堯的兒子丹朱不肖,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的猜測不錯的話,恐怕也是繼任者舜為了給自己粉飾,用別人的不肖來強調自己深得民心,並非篡位罷了。這樣的記載反見出當事人的心虛,同時也在隱約告訴我們: 丹朱是有實力的繼承者,他不像前三帝的兒子們一樣庸庸碌碌可以忽略不計,這裡面沒有那麼簡單!


    學者童書業在《春秋左傳研究》中說“楚之先祖祝融……亦即丹朱,本為日神”。原來傳說中的火神祝融就是丹朱!典籍中說他“能光融天下”、“淳耀敦大,天下昭明”,即所謂的“有昭德”,可見並不如正史上所說的那麼“不肖”。


    這種種記載已經給禪讓的背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實,歷史上否定禪讓存在的文字亦不少見。先秦儒家孔子之後的兩大代表孟子與荀子就都持否定的說法,如《荀子·正論》明言:“世俗之為說者曰:‘堯、舜擅(禪)讓。’是不然。”法家著作《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則直言: 堯根本沒行禪讓,隻是因為年老力衰而被篡位的舜所“偪”(逼)。


    古本《竹書紀年》關於堯、舜傳位的記錄是:“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後稷放帝朱於丹水”——後稷是帝舜的臣子,他流放了丹朱,分明是替帝舜免除後患啊。


    《竹書紀年》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晉國、魏國史官所記之史書,是中國古代留存的未經秦火和漢儒篡改的編年通史。此書開篇是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竹書紀年》有不少地方與儒家經典記載得不一樣,但有的卻與甲骨文、金文相符合,可見其真實性還是有的。另外,《史通·疑古》載:“按《汲塚瑣語》雲:‘舜放堯於平陽。’”——這本書同樣記載了舜流放堯的故事。可見《竹書紀年》所說並非一家之言。


    丹朱知道舜奪取了老爹留給他的帝位以後,就發動三苗之地的部落,跟舜打了一場大仗。不得不說,丹朱的確在能力上不及舜,結果當然毫無意外地敗了。丹朱戰敗後,其後裔向河南、湖南、河北、山東等地遷移。由於這次大戰雙方傷亡都很大,而作為勝利方的舜當然就成了“正義的”,而失敗方的丹朱當然就是“非正義的”,於是在後世,丹朱經常被描畫成“兇神”或主管災禍的“邪神”。


    事實上,舜在奪取堯的帝位時,還清除了另兩名強有力的挑戰者,那兩位也都是有實力的部落首長,一個叫共工,一個叫鯀。當然,他們也都和丹朱一樣,被後世視作為“兇神”或“邪神”了。


    不過,鯀有一個兒子非常了得,又從舜的手裡把江山給“禪讓”過來了,他就是夏的始祖禹。


    禹和舜有殺父之仇: 堯還在帝位的時候要找一個治水的能人,大家都舉薦鯀——就是禹的父親,後來鯀治理了九年都沒有成果,舜攝行天子之政,將鯀殺了,然後叫他的兒子禹接著干。大禹心裡焉有不恨舜的道理?而且禹這個名字跟舜的父親瞽叟一樣都不是什麼好名字,按照《說文》的釋意,禹是一條蟲的意思。為什麼跟舜有關的兩個人都被取了如此不堪的名字?聯想到後世武則天、雍正帝用蛇蝮、豬狗作名字稱呼他們失敗的政敵,難道我們就不能起一點疑心?


    鯀治水九年,禹治水十三年,當時殺鯀是因為舜覺得他治水九年都沒成果,但禹治水到九年時也沒有多大成果,所以殺鯀還是另有隱情。


    當初堯知道鯀不能治水,“堯曰:‘鯀為人負命毀族,不可。’四嶽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原帝試之。於是堯聽四嶽。’”(《史記·五帝本紀》)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四嶽說“等之未有賢於鯀者”——四嶽是四方的諸侯,四方的諸侯都認可鯀。既然鯀是如此賢人,呼聲又高,難免不會爭奪帝位,所以舜自然要殺了他。但是鯀的兒子禹那個時候還沒有顯山露水,而且治水又是個苦差事,所以,舜沒有斬草除根,反而讓禹頂了父親的職。我們可以想像禹在舜的統治下是如何的誠惶誠恐、戰戰兢兢。據說禹在治水時九過家門而不入,這當然是敬業與全身心投入的表現,但是不是也有警惕與惶恐的成分呢?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舜在任命禹接替鯀的治水一職時是不是期望他像他父親一樣治水無效,然後借此斬草除根。但事實證明,留著禹終究是舜的一大失策,也為又一次所謂的“禪讓”埋下了伏筆。


    我們不能不說禹實在是一個傑出人物,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居然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他在言行上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而使舜挑不出一絲毛病來,而且在治水過程中他不斷樹立自己的威信,培養自己的勢力。終治水成功,獲得天下的擁戴,從而順理成章地將“禪讓”的故事翻版上演取代舜當了天子。


    《史記·五帝本紀》說舜的兒子商均也不肖,真是奇怪,兩個大賢人——堯和舜的兒子都是不肖子,失敗都失敗到一起了。隻怕這個“商均亦不肖”是禹向前朝學習的心得。《韓非子·說疑》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舜終為禹所逐而死於南方的蒼梧(今廣西)。歷史又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現代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指出:“禪讓之說乃是戰國學者受了時勢的刺激,在想像中構成的烏托邦。”——戰國時代,是個崇尚暴力、充斥權謀的時代,或許正是這爭權奪利的血腥現實激起了當時的學者對禪讓的浪漫遐想與溫情呼喚——顧先生還認為禪讓的傳說乃是“墨家為了宣傳主義而造出來的”(《古史辨》第七冊)。當然,也有人說禪讓的說法出於孔子對古史的修訂,古史中“其文不雅馴”的,孔子統統刪除。可見孔子對歷史的態度,是為了形成自己的學說而做了相應的改動的。“禪讓制度”就是孔子等儒家學者找個“托古改制”的淵源而炮制出來的所謂美談。


    不管是儒家還是墨家首創了“禪讓”的說法,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出,所謂的禪讓,不過是政治的修飾行為。


    “禪”的同音字是“擅”,而與“讓”字相通的是“攘”,至少在後世的政治語彙中,這兩個字在光明正大的背後都有竊奪的意思。說到底,禪讓隻是政治上的一塊遮羞布,藏在後面的還是家天下。後世的皇朝更替也經常拉起這塊遮羞布,隻是沒有上古三代那麼被人當真而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