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新聞精品是這樣采寫成的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出版
    【市場價】
    212-308
    【優惠價】
    133-193
    【作者】 劉保全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新聞采訪與寫作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011866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1186648
    作者:劉保全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

    內容簡介
    新聞采訪寫作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探索新聞特有的采訪寫作規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從全國新聞獎和第1—17屆“中國新聞獎”眾多新聞精品人手,對其進行深入考察和對比分析、研究後,發現它們在新聞采訪寫作中存在著一些潛在的規律,這些規律對於新聞采訪寫作,對於打造新聞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於是將這些規律簡要概括編著為《新聞精品是這樣采寫成的》一書。書中向讀者一一介紹什麼是新聞精品,新聞精品是如何抓問題的,是怎樣進行訪問、觀察和調查研究的,是怎樣求新的;新聞精品的標題、導語、背景、結尾是怎樣寫就的;新聞精品的語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選擇和運用的;新聞精品是怎樣采寫典型報道、人物通訊、經濟新聞、會議新聞、批評報道的;新聞精品是怎樣進行長期積累和精心修改出來的,等等。
    書中的文章,曾先後在全國十多家新聞傳播核心期刊上發表過,並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現應讀者要求結集成書出版,目的在於借以豐富我們的新聞采訪寫作基礎理論知識,幫助記者(通訊員)、編輯及廣大新聞寫作愛好者提高新聞采寫技能,以便寫出更多的新聞精品來奉獻給受眾,滿足受眾對新聞精品的需求。
    本書是《中國新聞獎精品賞析》一書的姊妹篇,前者是就某一篇中國新聞獎精品的采寫特點而言,後者則是從整體上分析中國新聞獎精品形成過程所寫。
    作者簡介
    劉保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曾任新聞學院資料室主任、“全國新聞核心期刊”評審專家;人大校工會常委兼宣傳部長;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中國石油報》顧問;《新聞與寫作》《傳媒觀察》等雜志社顧問。
    1939年生,四川成都邛崍人。1960年被選飛行
    目錄
    前言
    1 關於采訪
    沉下去得“蛟龍”腳板底下出精品——新聞精品是用腳這樣采寫的
    做好調查研究源頭活水滾滾來——新聞精品在調查研究中誕生
    抓準問題就成功一半——新聞精品是這樣抓問題的
    不同常人的觀察不同凡響的作品——新聞精品中的觀察技巧
    問得新奇問得得法——新聞采訪中“問”的藝術
    弘揚時代正氣抨擊社會弊端——新聞精品是這樣選擇批評報道問題的
    2 關於寫作
    1.寫作綜述
    學習孫子兵法指導新聞寫作
    掌握精品特性按特性進行采寫
    求新——新聞精品寫作之魂
    新聞精品這樣滿足受眾心理需求前言
    1 關於采訪
    沉下去得“蛟龍”腳板底下出精品——新聞精品是用腳這樣采寫的
    做好調查研究源頭活水滾滾來——新聞精品在調查研究中誕生
    抓準問題就成功一半——新聞精品是這樣抓問題的
    不同常人的觀察不同凡響的作品——新聞精品中的觀察技巧
    問得新奇問得得法——新聞采訪中“問”的藝術
    弘揚時代正氣抨擊社會弊端——新聞精品是這樣選擇批評報道問題的
    2 關於寫作
    1.寫作綜述
    學習孫子兵法指導新聞寫作
    掌握精品特性按特性進行采寫
    求新——新聞精品寫作之魂
    新聞精品這樣滿足受眾心理需求
    新聞精品是這樣選材的
    遵循新聞規律——新聞精品這樣運用事實說話
    善用新聞語言寫出新聞精品
    美感催生新聞精品
    引而不發趣味無窮——新聞精品中這樣運用懸念
    幽默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
    老主題是怎樣寫成新聞精品的
    經濟新聞如何纔能出精品
    科技新聞應注重科學性
    倡導人文性——科技新聞精品這樣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刪繁就簡三秋樹字斟句酌出佳篇
    人物新聞譽人過甚不可取
    2.消息寫作
    一語中的巧妙點睛——新聞精品的標題是這樣制作的
    巧扮鳳頭抓人眼——新聞精品的導語是這樣寫就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新聞精品是這樣選取角度的
    精修綠葉扶紅花——新聞精品是這樣運用背景材料的
    剎長風寫短文——新聞精品寫短的十點經驗
    “何時”必須有交代——充分發揮新聞時效的特有威力
    新聞要新時效不可缺——新聞精品中的時效瑕疵析
    選活的事實用活的材料——會議新聞精品是這樣寫就的
    贍言見貌有畫面——消息精品中的“蒙太奇”手法
    寫好消息的“後衝刺”——消息精品是這樣寫結尾的
    同志的新聞特色(三則)
    3.通訊寫作
    精心選材巧妙構思——短通訊精品是這樣寫就的
    靈活多樣勇於創新——人物通訊精品的寫作特色
    剝繭“抽絲”鳳凰“落樹”——新聞精品是這樣進行提煉的
    筆下帶情實可貴——新聞精品中的情感運用
    怎樣采寫深度報道?——新聞精品展示的七點“訣竅”
    濃墨重彩繪英模——獲獎典型報道是這樣創新求深出彩的
    名記者穆青人物報道的特色
    3 關於記者修養
    新聞工作者理當學習、學習、再學習
    新聞欲——記者成纔的重要因素
    激情——記者寫出精品的力量
    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新聞精品需要的十二種意識
    新聞精品需要的創新思維品質
    長期積累出佳作
    踐行“三由近”改進新聞報道
    民生新聞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痛打假新聞塑造公信力
    刍儀低俗之風的成因與防範治理
    作者自述
    在線試讀
    1 關於采訪
    沉下去得“蛟龍” 腳板底下出精品——新聞精品是用腳這樣采寫的
    時下,“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這樣一句被新聞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個樸實無華的道理,卻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和冷遇。這些人認為,在網絡、通信設備高度發達的時代,再提“腳板底下出新聞”已經不合時宜了。在這種思想的誤導下,一些記者靠從網上扒新聞,從別家報紙上摘新聞,從通訊員的來稿上竊新聞,從新聞發布會上“剪”新聞。難怪某報一負責人痛心疾首地說:恨的是有的記者的“貪”、“懶”、“饞”。這些記者高高在上,不是大單位、大機關、大賓館不去,沒有好飯局不去,整天想的是趕場子、拿包子、拎袋子,寫出的稿子不是應景,就是類同。這樣枯燥無味、平淡無奇的稿件,報社的老總看了頭疼,讀者看了搖頭,報紙在市場上賣不動。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假新聞、失實報道屢見“報端”。更可笑的是近幾年來,我們有的地方每年都“評選”或曰公布“十大假新聞”。這在過去簡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從這個方面看,假新聞也好,失實報道也罷,為什麼會層出不窮?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些記者沒有下到基層,沒有深入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沒有拿到新聞的手材料。假新聞、失實報道(別有用心的除外)的出現,說到底,就是新聞工作者沒有沉下去采訪,丟棄了“腳板底下出新聞”惹的禍。為此纔有了本文的題目,“腳板底下出精品”。
    事實果真像有些人說的“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過時了嗎?回答是否定的。東漢文學理論家王充在巨著《論衡》中說:“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足行跡殊,故所見之物異也。”這段話說明,要擒“蛟龍”,就得到深水中去。同樣的道理,記者要抓住“蛟龍”那樣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也必須沉到現實生活的“深水”中去。部分“中國新聞獎”的得主在談到他們的成功經驗時,都不約而同地說道:“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這就告訴我們,誰要想寫出新聞精品,就必須踐行“三貼近”,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舍此,別無其他捷徑可走。
    “腳板底下出精品”,也是新聞界前輩們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是指導我們采寫新聞的諍言。不是嗎?你看,大家知道,範長江寫的中國新聞史上不多得的巨著《中國的西北角》,就是他用自己的兩條腿,跑了2000多公裡,歷時10個月跑出來的,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個名震後世的名記者在中國新聞史上的顯赫地位。新華社前社長、著名記者穆青,據馬藝撰文介紹說,在穆青後半生的30多年中,在河南一地,穆青就曾六訪蘭考,六下扶溝,六進輝縣,四訪寧陵,四上紅旗渠,千裡看麥浪,飛雪訪農家……1993年秋鼕,已經年逾古稀的穆青披著嚴霜,在中原大地奔走了22個縣,行路近萬裡。他曾為采訪焦裕祿,同馮健、周原一起,沿著焦裕祿走過的足跡,訪問焦裕祿慰問過的農戶。為采訪長年累月與風沙搏鬥的植樹老人潘從正,穆青前後采訪4次,前3次都是直接走進苗圃。正是這種不畏艱辛跑新聞的敬業精神,使穆青寫下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等新聞名篇,讓人百讀不厭;他筆下塑造的十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像,感人至深,長留讀者的心中。1 關於采訪
    沉下去得“蛟龍” 腳板底下出精品——新聞精品是用腳這樣采寫的
    時下,“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這樣一句被新聞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個樸實無華的道理,卻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和冷遇。這些人認為,在網絡、通信設備高度發達的時代,再提“腳板底下出新聞”已經不合時宜了。在這種思想的誤導下,一些記者靠從網上扒新聞,從別家報紙上摘新聞,從通訊員的來稿上竊新聞,從新聞發布會上“剪”新聞。難怪某報一負責人痛心疾首地說:恨的是有的記者的“貪”、“懶”、“饞”。這些記者高高在上,不是大單位、大機關、大賓館不去,沒有好飯局不去,整天想的是趕場子、拿包子、拎袋子,寫出的稿子不是應景,就是類同。這樣枯燥無味、平淡無奇的稿件,報社的老總看了頭疼,讀者看了搖頭,報紙在市場上賣不動。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假新聞、失實報道屢見“報端”。更可笑的是近幾年來,我們有的地方每年都“評選”或曰公布“十大假新聞”。這在過去簡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從這個方面看,假新聞也好,失實報道也罷,為什麼會層出不窮?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些記者沒有下到基層,沒有深入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沒有拿到新聞的手材料。假新聞、失實報道(別有用心的除外)的出現,說到底,就是新聞工作者沒有沉下去采訪,丟棄了“腳板底下出新聞”惹的禍。為此纔有了本文的題目,“腳板底下出精品”。
    事實果真像有些人說的“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過時了嗎?回答是否定的。東漢文學理論家王充在巨著《論衡》中說:“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足行跡殊,故所見之物異也。”這段話說明,要擒“蛟龍”,就得到深水中去。同樣的道理,記者要抓住“蛟龍”那樣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也必須沉到現實生活的“深水”中去。部分“中國新聞獎”的得主在談到他們的成功經驗時,都不約而同地說道:“腳板底下出新聞”,“腳板底下出精品。”這就告訴我們,誰要想寫出新聞精品,就必須踐行“三貼近”,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舍此,別無其他捷徑可走。
    “腳板底下出精品”,也是新聞界前輩們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是指導我們采寫新聞的諍言。不是嗎?你看,大家知道,範長江寫的中國新聞史上不多得的巨著《中國的西北角》,就是他用自己的兩條腿,跑了2000多公裡,歷時10個月跑出來的,從而奠定了他作為一個名震後世的名記者在中國新聞史上的顯赫地位。新華社前社長、著名記者穆青,據馬藝撰文介紹說,在穆青後半生的30多年中,在河南一地,穆青就曾六訪蘭考,六下扶溝,六進輝縣,四訪寧陵,四上紅旗渠,千裡看麥浪,飛雪訪農家……1993年秋鼕,已經年逾古稀的穆青披著嚴霜,在中原大地奔走了22個縣,行路近萬裡。他曾為采訪焦裕祿,同馮健、周原一起,沿著焦裕祿走過的足跡,訪問焦裕祿慰問過的農戶。為采訪長年累月與風沙搏鬥的植樹老人潘從正,穆青前後采訪4次,前3次都是直接走進苗圃。正是這種不畏艱辛跑新聞的敬業精神,使穆青寫下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等新聞名篇,讓人百讀不厭;他筆下塑造的十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像,感人至深,長留讀者的心中。
    目前已評出的第1—17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提供的下述跑新聞的經驗,是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鋻的。
    ——隻有邁開雙腳深人生活,纔能采訪到鮮活的新聞事實。眾所周知,新聞的主要特點是用事實說話,而事實應該是具體、生動、形像、真實的,如果采寫者不邁開雙腳深人生活,到新聞發生的地點去采訪,又怎能發現和寫出鮮活真實的新聞來呢。新聞的新鮮生動離不開作者的現場采訪和現場情景的描寫。
    以第7屆中國新聞獎特等獎作品《崗位作奉獻 真情為他人》一稿為例,這篇人物通訊寫的是北京市公交戰線服務標兵李素麗的先進事跡。記者在接受采訪任務後,先不同采訪單位打招呼,邁開雙腳以普通乘客身份乘車進行暗訪。然後又跟隨李素麗的車十餘次,耳聞目睹了許多生動的素材之後,還采訪了李素麗的同事及家人,從而掌握了大量的手材料,後又經多次修改潤色而成。由於作者的深入采訪,捕捉到許多鮮活的新聞事實,因而寫出的報道讀來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作者不僅把主人公滿腔熱情為乘客服務的言行寫得活靈活現,還濃墨重彩地描寫了李素麗把服務藝術化的過程和收到的良好效果,準確鮮明地反映在人物事跡的特點上,使作品主題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報道刊出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各行各業掀起“學習李素麗,崗位作奉獻”的熱潮,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報道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自然也就贏得了“中國新聞獎”評委們的眷顧和垂青。
    ——隻有邁開雙腳深入現場,纔能采訪到感人的細節和場景,也纔能寫出有現場感的新聞來。新聞報道要成為精品,除了要輿論導向的正確性,主題思想的鮮明性外,還必須具有強烈的可讀性和感染力。新聞報道中的現場感,是增強可讀性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寫出現場感來,記者就必須深入新聞事實發生的現場進行仔細、認真的觀察,用自己手中的筆,將讀者帶到新聞發生的現場,讓讀者看到畫面,聽到聲音,嗅到氣味,感受到氣氛,從而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以第9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一等獎作品《長江上遊仍在砍樹》一稿為例,文中有這樣兩段現場描寫:“見到江面漂浮著上遊漂運下來上萬根三四米長、臉盆般粗的木頭,小舟左衝右突一個多小時後纔駛離碼頭。行出不到1000米,數萬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滿了幾百米寬的江面。” “記者在幾天的采訪中看到,雅礱江下遊兩岸目前僅有些殘次林木,水土流失嚴重。”如此強烈的現場感,自然就會在讀者心中引起震撼:照此濫伐,長江上遊的森林還能剩下多少?保護長江上遊森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然就會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如果記者不邁開雙腳深入現場采訪,是決然寫不出這篇新聞精品來的。範長江新聞獎得主、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心副主任劉暢說:“在我的意識裡,記者應該永遠站在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是職業價值的所在,它叫‘現場’。”這是經驗之談。
    ——隻有邁開雙腳深入實際,纔能抓到扎實的材料。那些習慣於跑會議、跑機關的記者(通訊員),從會議材料和機關的簡報上抓新聞,這固然是獲取新聞線索的一個途徑,但要想抓到手材料,不跑向基層和新聞事實發生的現場,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報道來的。因為那些第二手、第三手材料,不一定能將那些新人新事、新經驗、新問題反映上來。光靠這些間接的材料寫新聞,就很容易造成抽像、空洞和一般化。有人將記者(通訊員)跑到機關去采訪比喻為像看“索引”,而跑到實際生活中去采訪是在看了“索引”之後去具體讀“原著”。顯然讀“原著”要比看“索引”生動、有趣得多。
    ——隻有邁開雙腳深入采訪,纔能弄到有關的背景材料,寫出的報道纔有深度。以第10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二等獎作品《中國地鐵列車今天穿過天安門廣場》
    一稿為例,據介紹,為寫這篇消息,作者進行了采訪前的認真準備、搜集、積累了大量的相關信息,反復提煉篩選信息之魂和切入點,甚至為寫好這篇消息而專門購買了大部頭的城市地鐵專業理論著作,並對背景材料擬寫了初稿。舉行地鐵開通儀式的當天,作者提前到現場觀察、捕捉鮮活的信息,並搶在首發地鐵列車到達天安門站後的時間把稿件發回報社編輯部。直到報紙簽發印刷前的後一刻,作者還對這篇消息的標題、導語、正文反復進行了字斟句酌的推敲和修改。後奉獻給讀者的是一篇信息量大、現場感強、可讀性高、具有獨家新聞特色的新聞精品。
    關於采訪與報道深度的關繫,“中國新聞獎”得主、經濟日報總編輯庹震說:“腳‘深’方能文不‘淺’;“腳底板下是什麼?是泥土。泥土者何?百木秀氣之本,百花香氣之源。萬木千草,濃綠厚蔭,姹紫嫣紅,無泥無土,如何來?營養在泥土裡,記者‘深’不下去,新聞作品也就沒有了‘活力’和‘魅力’。記者不深人基層,不知大眾所需所求、喜怒哀樂,如何能寫出動人心弦的好作品?”
    ——隻有邁開雙腳深入采訪,纔能不斷發現有價值的報道題材。以範長江新聞獎得主、《中國鐵道建築報》總編輯朱海燕的事跡為例,朱海燕同志為采寫青藏鐵路建設者的先進事跡,他不顧糖尿病、高血壓、心梗等高原之大禁忌,連續5次走上青藏線,10次翻越唐古拉山,奔波150多天,從海撥2800米的格爾木,一站一站往前走。3400米,3800米,4600米,5072米,隨著海撥的升高,每前進一步,他都是在大口大口喘氣、大把大把喫藥、大瓶大瓶弔水的過程中堅持現場采訪,一路艱辛,一路壯歌,寫下了80餘萬字的作品。其中《青藏鐵路全線開工》、《請過路吧 親愛的藏羚羊》、《中國鐵路實現飛天夢》三篇作品,先後榮獲第12、13、16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二、三等獎。朱海燕筆下的一篇篇有關青藏鐵路的報道,築成了新聞中的一座高峰,那是他用生命打折的代價鑄就的一篇篇新聞精品。朱海燕的事跡再次說明,“腳板底下出精品”不僅是新聞采寫技巧問題,也是一個工作作風問題。它強調新聞工作者的職業主動性,體現其職業精神。“七分采訪,三分寫作。”隻有深入、深入、再深入,纔會有寫不完的好題材,纔會不斷有新聞精品誕生。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