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親密關繫:動物如何塑造人類歷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市場價】
    392-568
    【優惠價】
    245-355
    【作者】 作者:英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人類學/民族學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1886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188623
    作者:作者:[英]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

    編輯推薦

    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動物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繫就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動物即是人類的威脅和敵人,也是人類的朋友和助手,人類與動物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繫甚至關乎到文明的興衰。在本書中,布萊恩·費根通過詳實的材料和謹慎的分析,深入研究了八種動物在人類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告訴了我們動物如何塑造了人類的歷史,觀點新穎獨到,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布賴恩·費根(Brian Fagan),劍橋大學考古學及人類學博士。1967 年至2003年,費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擔任人類學教授。他因樂於承擔向公眾傳播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知識的社會責任,於1997年被美國考古協會授予“公共教育貢獻獎”,已出版專著二十餘本《世界史前史》《洪水、饑饉與帝王》《歷史上的大暖化》《小冰河時代》等已被譯成中文出版,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部分獵人與獵物
    章伙伴關繫 5
    第二部分狼和人
    第二章好奇的鄰居和狼狗 21
    第三章珍愛的伙伴 34
    第三部分農業革命
    第四章早的農場 47
    第五章勞作的大地 64
    第六章圈養原牛 81
    第七章“暴怒的野牛” 97
    第四部分驢在全球的普及
    第八章“平凡的牲畜” 117
    第九章歷史的皮卡車 132
    第五部分推翻皇帝的動物

    部分獵人與獵物


    章伙伴關繫 5


    第二部分狼和人


    第二章好奇的鄰居和狼狗 21


    第三章珍愛的伙伴 34


    第三部分農業革命


    第四章早的農場 47


    第五章勞作的大地 64


    第六章圈養原牛 81


    第七章“暴怒的野牛” 97


    第四部分驢在全球的普及


    第八章“平凡的牲畜” 117


    第九章歷史的皮卡車 132


    第五部分推翻皇帝的動物


    第十章馬的馴化 153


    第十一章馴馬師的遺產 170


    第十二章推翻天子 187


    第六部分沙漠之舟


    第十三章“上帝設計的動物” 207


    第七部分“溫和、耐心、堅韌”


    第十四章對動物的支配? 227


    第十五章“啞畜的地獄” 242


    第十六章軍事癲狂的犧牲品 257


    第十七章虐待不可或缺之畜 273


    第十八章殺戮、展示和關愛 289


    謝辭 309


    注釋 313


    索引 337


    譯 後 記 365


    【文摘】

    前言
    前言
    本書講述關於尊重、伙伴、友愛和殘忍的往事,講述動物與人類之間復雜和不斷變化的關繫,這種關繫塑造並改變了歷史。當然,我們本身也是動物,但又不同於動物。我們是現代人(Homo sapiens),是智人,獨一無二的認知能力把我們和其他所有獸類區分開來。流暢的表達、善於思考和推理的特性以及復雜的情感反應使我們在生物界一枝獨秀—這是其他物種永遠無法完全企及的高度。我們也是社會性動物,有著強烈的與其他動物建立關繫的心理衝動。無論身邊的動物是寵物還是役畜,我們對它們的喜愛有時會讓我們將人類的情感歸功於動物的存在。許多少兒讀物不厭其煩地描寫貓、狗和大像等動物的行為,經久不衰的巴巴和莎莉斯特* 一家人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冒險經歷給全世界幾代青少年帶來了快樂。
    然而,圍繞動物的人性問題所進行的無休止的爭論與本書無關。我們此處所關注的純粹是對歷史的探究—我們和動物相處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大多數歷史學家著墨於個人,包括君王及統治者、貴族和將軍,當然也涉及普通百姓及性別關繫和社會不公等問題。《親密聯繫》則力圖另闢蹊徑,闡釋動物以及不斷變化的人獸關繫如何改變歷史。

    前言


    本書講述關於尊重、伙伴、友愛和殘忍的往事,講述動物與人類之間復雜和不斷變化的關繫,這種關繫塑造並改變了歷史。當然,我們本身也是動物,但又不同於動物。我們是現代人(Homo sapiens),是智人,獨一無二的認知能力把我們和其他所有獸類區分開來。流暢的表達、善於思考和推理的特性以及復雜的情感反應使我們在生物界一枝獨秀—這是其他物種永遠無法完全企及的高度。我們也是社會性動物,有著強烈的與其他動物建立關繫的心理衝動。無論身邊的動物是寵物還是役畜,我們對它們的喜愛有時會讓我們將人類的情感歸功於動物的存在。許多少兒讀物不厭其煩地描寫貓、狗和大像等動物的行為,經久不衰的巴巴和莎莉斯特* 一家人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的冒險經歷給全世界幾代青少年帶來了快樂。


    然而,圍繞動物的人性問題所進行的無休止的爭論與本書無關。我們此處所關注的純粹是對歷史的探究—我們和動物相處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大多數歷史學家著墨於個人,包括君王及統治者、貴族和將軍,當然也涉及普通百姓及性別關繫和社會不公等問題。《親密聯繫》則力圖另闢蹊徑,闡釋動物以及不斷變化的人獸關繫如何改變歷史。


    我們人類與各種動物親密相處的時間已超過250 萬年,這些動物有大有小,有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與世無爭的羚羊。我們早的祖先是弱肉強食法則下的捕食者—既是獵人也是獵物。在數萬年的時間裡,他們積累的知識令人驚嘆—懂得各種動物的習性。這些知識關繫到人類的生存,但是他們可能仍然缺乏和動物建立心理聯繫的欲望,還沒有在精神層面把動物和他們的生活聯繫到一起。終他們沒有越過捕食者的藩籬。


    具有獨特認知能力的現代人在歷史舞臺上的出現使一切發生了改變。優越的狩獵技術、新式先進的武器,而重要的是推理能力,改變了人類和獵物之間的關繫。這一變化發生的時間還不能完全確定,但至少是在70000 年以前全球人口極其稀少的時候。我們完全成為社會性動物的年代仍不明確,那時我們的內心開始出現強烈衝動,不僅想要與自己的同類,也希望與其他動物建立


    聯繫。我們渴望和身邊的動物休戚與共的欲望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很難無視它的存在。


    關繫的建立是無形的,可以通過肢體或口頭語言傳遞信息,也可以通過手指的撫摸或眉毛的輕挑進行交流。它們是歷史的精髓,在某種程度上比輝煌的建築或藝術傑作更為重要。文獻資料和藝術創作及工藝制品和動物骨骸就像映射歷史的鏡子,我們隻能透過它們模糊的鏡面窺探早期人類的往事。面對考古學方面的重大局限,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隻能對人類行為的物質殘留進行研究。然而,通過一些零散而令人著迷的線索,我們還是能夠為不斷變化的人獸關繫勾勒出大概的輪廓,這些線索在經歷了至少20000 年之後一直保存至今。


    本書中的故事開始於冰河時代。20000 年前的歐洲藝術家將捕獲的獵物刻畫在岩石和洞穴的岩壁上,如法國的拉斯科洞窟* 和西班牙北部的阿爾塔米拉洞窟**。他們通過強大的儀式伙伴—動物,闡述他們生活的世界。獵人尊重動物,將它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作為充滿個性的生物和鮮活的生命,與人結成物質和儀式伙伴關繫。我們可以想像這些鮮活的動物,如熊、馴鹿或者渡鴉,它們的行為在儀式中被描述得猶如人類,深刻介入到創造和詮釋人類社會的過程中。在澳大利亞原住民和一些北極自給型獵人的生活中,這種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伙伴關繫至今仍然存在。


    有八種動物成為我們故事裡的主角,而種就是狗(接下來是山羊、綿羊、豬、牛、驢、馬和駱駝)。15000多年前,親密和尊重的關繫使人與狼之間產生了合作和友情,種動物的祖


    先便成為人類家庭的成員。無論隻是作為伴侶,還是如你所願,將其視為寵物或役犬,對狗的依戀改變了人類和動物的關繫,盡管這種改變悄無聲息。牢固不破的伙伴關繫,即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繫,就此形成。接下來的幾千年大事頻發,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大約12000 年前,人們開始將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山羊、綿羊、豬,緊接著還有牛—這些家畜在今天已經司空見慣,對它們的馴化過程幾乎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人和動物雙方都不曾感到害怕。


    在這些改變歷史的伙伴關繫中,人和動物都各得其所。我們今天稱為家畜的動物,雖然失去了自由,但受到精心的牧養,並避免了被捕食的威脅,還獲得了更好的牧場和草料,而人類獲得了穩


    定的肉食、奶以及完備而珍貴的副產品—從皮毛到角和制作皮鞭的肌腱,無所不包。可能為重要的是,這四種家畜使人們建立了永久定居點,扎根於農田和牧場,扎根於世代相傳的固有土地。


    早期的牧群很小,每一隻動物都非常重要。因而牧民和牧群之間保持著緊密的關繫。動物遠不止是食物那麼簡單;它們是日常生活萬花筒和個人社會地位的一部分。對自給型農民來說,役畜既是社會工具,也是生活伴侶,是人們對其沒有幻想的朋友。它們成為聯結長輩與晚輩、活人與祖先之間的重要紐帶,成為營養來源的親密像征和人際關繫的潤滑劑。


    農業和動物馴化並不是什麼革命性的人類發明,但是其結果卻改變了歷史,特別是城市和文明由此出現。牛的意義很快遠不止肉食、牛角和皮革來源那麼簡單。它們成為蹄子上的財富、人際交往的厚禮和儀式上的大餐。它們是埃及法老力量與王權的像征,對其他統治者,如3500 年前克裡特島的米諾斯王,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們也成了早的馱前3000 年之後,牛很快就被用來牽引實心輪車輛,耕種美索不達米亞的農田。現在,牛擔負著運輸任務,成為道路上和田間地頭的日常勞動力。同時,它們展示了力量和財富,成為權力的像征和供奉神靈的祭品。


    在遙遠的鄉村,自給型農民和牧民仍然保持著小規模的牧群,對個體動物的了解程度甚至能讓他們叫出動物的名字,就像他們在現代社會所做的那樣。正是在擁擠而快速發展的城市及其郊外地區,動物和人類的關繫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城市市場對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的需求如此旺盛,以至於需要顯著擴大畜牧業的規模。農場裡飼養的牛羊達到幾百頭。役畜逐漸成為公共商品,人們以營利為目的飼養牲畜並論頭出售。這並不是說許多人不再喜歡與動物建立緊密的關繫,而是人口膨脹引發的對食物的巨大需求不利於這種關繫的建立。



    的催化劑,在數個世紀裡,將西南亞的廣闊區域連接起來;遠在馬拉戰車出現之前,它們就為軍隊運送補給,為統治者提供騎乘工具。多產的驢運輸貨物和人員,它們喫苦耐勞,任勞任怨,有時甚至因過度勞累而命喪黃泉。在那樣的社會關繫中,人們將馱畜作為大眾運輸工具而非個體動物來對待。


    類似於人與人之間的關繫,動物和人之間的親密關繫歸根結底隻存在於個體與個體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驢的龐大數量,纔導致了它們中的大多數隻能成為馱載貨物的工具。農民,甚至貴族和祭司,可能會非常珍愛自己精心修飾的坐騎,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就像汽車那樣,隻不過是供人使用的工具。歷史告訴我們,馬作為我們的第七種動物,與人類的關繫要親密得多。


    這並不是因為馬可以馱運貨物、拉車、犁地(它們的確這麼做),而是因為馬和騎手之間有著與眾不同的關繫。成功的騎術需要騎手和馬之間保持微妙的默契,並不斷得到強化,在放牧馬匹或訓練戰車的時候尤其如此。馬和騎手成為一對如此強大的搭檔,以至於這些動物成為珍貴的財產以及聲望和王權的像征。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並改變了歷史,成吉思汗發動的戰爭成為他豐功偉績的像征。騎兵成為戰場上強大的突擊部隊並非巧合。他們的效能取決於士兵與戰馬之間的密切關繫。


    我們的第八種動物駱駝是另一種改變歷史的角色,不僅因為它在干旱環境中的獨特纔能,還因為它與人類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繫。人類發明的駝鞍將駱駝變成了高效的馱畜,據說它們不僅征服了撒哈拉沙漠,而且還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一舉取代了東地中海地區的輪式車輛。那些駝夫和騎手與他們照顧的對像建立了一種近乎神秘的默契,指引他們的馱畜穿越幾乎無路可走的險境,尋到水源。


    在過去的5000 年裡,馱畜商隊成為歷史上偉大的主題之一。他們運送貨物和人員、稀世珍品和外交遠征團,並為軍隊提供支持。重要的是,他們在相隔遙遠的人民和國家之間建立起了相互聯繫—不僅開啟了貿易和政治互動,也讓人們意識到了遙遠的土地和人民以及文化多樣性的存在。伴隨著貨物和食品的流通,思想從亞洲流向地中海地區,又從非洲向北方傳播。我們不應該忽略馱畜的力量,它們為羅馬軍隊提供補給,15 世紀時,整個歐洲2/3 的黃金都由它們從西非馱入。成千上萬的人在商隊往返途中耗盡一生;中世紀的開羅、大馬士革和撒馬爾罕* 等重要商隊交通樞紐成為溝通古代文明的中心。沒有這些馱畜和驅趕並理解它們的男男女女,這些傳說中的貿易中心就不可能形成。伴隨大規模的交流,動物不可避免地成為交通工具—我把它們稱為皮卡車。


    對我們來說,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令人難以想像—槳、帆、人類的手,而重要的是動物,驅動著日常生活。在這個現已基本消失的動物驅動的世界裡,仍然有幾百萬自給型農民與他們的動物親密相處。例如,許多中世紀的農民和他們的家畜同住一屋,能夠記住每一隻動物的模樣,並高度認可它們對日常生活的貢獻。


    他們和動物之間是一種真正的伙伴關繫,這樣的關繫使人類的生活得以延續,並決定了幾千年的歷史進程。然而,隨著城市人口的穩步增長及後來工業革命的爆發,對所有權的尊重和自豪感與


    作為商品的動物之間產生了巨大鴻溝,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繫消失在不斷加劇的裂痕之中。


    工業革命的幾個世紀是人類真正獲得主導權的時期,遠遠超越了羅馬時期和中世紀農民原始的養殖方式。到18 世紀,對牛和豬等家畜的控制育種改變了人類和動物的關繫,育種技術達到令人稱羨的程度。自豪的主人珍愛賽馬和優質家畜,他們對動物無微不至的關懷在19 世紀早期的貴族階層廣為傳播。然而,城市擴張和人口增長的力量勢不可擋,再一次創造了對肉食無法滿足的


    需求。人們對牲口的出肉率更加痴迷,對肉食產量的追求更加強烈,大規模工業化家畜養殖業發展迅猛。除了對食物的需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工業革命和不斷發展的城市嚴重依賴役畜,從碾磨谷物到拖運貨物,從開采煤礦到驅動駁船,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動物的勞動。艱辛的勞動意味著長時間的惡劣待遇,以至於對役畜的虐待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突出問題。與此同時,中產階級家庭飼養寵物的風氣日益流行。


    從動物身上獲取食物以及用動物做活體解剖成為19 世紀的突出問題,並延續到20 世紀。然而,隻是到近幾年,對動物權益越來越多的強烈關注纔延伸到飼養場和實驗室。今天,動物具有人格特點的觀念已蔚然成風,這會使人們放下壓迫和剝削家畜的權力,善待那些塑造歷史的功臣。目前,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們的奴僕,不是被喫掉,就是被壓榨。難道我們還要延續這種無法原諒的行為嗎?抑或改變正在到來?歷史提供了背景,卻沒有現成的答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