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人類學寫作工具箱:十二件民族志雕刻工具,一份從心到手的人類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克裡斯汀·戈德西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人類學/民族學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74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77431
    作者:克裡斯汀·戈德西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24年03月 

        
        
    "

    編輯推薦

    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並通過《國防教育法案》。美國政府認為,為了贏得冷戰,需要支持學術生產。於是,在1957—1970年間,美國的大學和圖書館獲得補貼,用於資助科研出版與購買學術書籍,市面上的純粹學術圖書隨即指數增長。到了60年代末,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支持減少了,學術專著輕易便可出版的日子一去不返;編輯開始考量作者寫出動人文字的能力,這使後者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訓練寫作。


    然而,長期以來,社會科學家養成了花費數年時間掌握學科知識,卻很少打磨交流所用語言的習慣;民族志為生活經驗提供了一種記錄方法,啟發讀者思考各種文化的獨特之處,然而它的書寫卻充斥著新詞和冗長的理論,枯燥乏味,過於專業。


    在此,克裡斯汀·戈德西將就如何書寫人人可讀的民族志提供循序漸進的指導,它們源自作者二十年的學術經歷與田野經驗;所有民族志作者甚至非虛構寫作者都可以在其中發現有用的東西,無論他屬於什麼學科,或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

     
    內容簡介

    民族志記錄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現像,但大多數人類學學者的著作卻充斥著普通人無法理解的語言。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和入門者在嘗試書寫民族志,針對如何寫好它的訓練卻十分稀少,甚至沒有。


    《人類學寫作工具箱》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克裡斯汀·戈德西是一名優秀的民族志作者,曾獲得美國人類學協會民族志小說獎、威廉·A. 道格拉斯歐洲人類學最佳圖書獎。她從二十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經驗中為我們提出並解決了民族志書寫中的常見問題:從如何遣詞造句到怎樣結合理論與材料,從如何有效嵌入對話到怎樣避免因過度引用與注解而分散讀者的注意力等。她在書中旁征博引了大量具有示範意義的寫作案例,並提供了一份涵蓋近百本民族志傑作的書目。

    作者簡介

    克裡斯汀·戈德西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俄羅斯與東歐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曾任鮑登學院性別、性與女性研究教授,人類學與文化研究古根海姆學者。著有《紅河:黑海上的性別、旅遊和後社會主義》《東歐穆斯林的生活》《媽媽教授:在學術界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雅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表了諸多有關性別、市民社會和東歐國家的文章。


     


    卞思梅  奧斯陸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四川大學國際關繫學院、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助理研究員,合譯有《葛維漢在華西》《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日記》等書。

    目錄
    導 論 為什麼要清晰寫作?
    第一章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主題
    第二章 將自己融入材料
    第三章 加入民族志細節
    第四章 描述地點和事件
    第五章 整合你的理論
    第六章 加入對話
    第七章 插入圖像
    第八章 減少科學主義
    第九章 簡化你的文章
    第十章 掌握良好的語法和句法
    第十一章 修改!
    第十二章 找到自己的過程

    導  論  為什麼要清晰寫作?


    第一章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主題


    第二章  將自己融入材料


    第三章  加入民族志細節


    第四章  描述地點和事件


    第五章  整合你的理論


    第六章  加入對話


    第七章  插入圖像


    第八章  減少科學主義


    第九章  簡化你的文章


    第十章  掌握良好的語法和句法


    第十一章  修改!


    第十二章  找到自己的過程


     


    結  論


    致  謝


    注  釋


    建議閱讀書目和參考文獻


    索  引

    前言
    為什麼要清晰寫作?* 本文繫《人類學寫作工具箱》導論

    文丨克裡斯汀·戈德西

    每學期期末,我都會調查學生對我的教學大綱中書目的看法。一位學生評論我所布置的閱讀任務道:“閱讀(此書)就像硬著頭皮讀‘臉書’(Facebook)的使用條款和規則一般枯燥。”這本書與課程主題相適,同時包含了該領域變革性的理論洞見。作為學術研究,這本書也很出色,獲得了許多專業學會授予的重大獎項。但作為作品,這本書卻失敗了。我的學生們認為此書文本晦澀難懂、論證循環、行話連篇、無故啰唆。我同意。於是我準備了一場關於該書核心論點的講座,讓我的學生免於因不必具備的學識而引起的頭疼。

    為什麼要清晰寫作?


    * 本文繫《人類學寫作工具箱》導論


     


    文丨克裡斯汀·戈德西


     


    每學期期末,我都會調查學生對我的教學大綱中書目的看法。一位學生評論我所布置的閱讀任務道:“閱讀(此書)就像硬著頭皮讀‘臉書’(Facebook)的使用條款和規則一般枯燥。”這本書與課程主題相適,同時包含了該領域變革性的理論洞見。作為學術研究,這本書也很出色,獲得了許多專業學會授予的重大獎項。但作為作品,這本書卻失敗了。我的學生們認為此書文本晦澀難懂、論證循環、行話連篇、無故啰唆。我同意。於是我準備了一場關於該書核心論點的講座,讓我的學生免於因不必具備的學識而引起的頭疼。


    大學生,尤其是本科生,蔑視那些用語言來故弄玄虛而不明確闡釋內容的晦澀書籍。我認為從自己多年教學經歷的角度來講,強迫學生讀壞書是殘忍的,無論這些書多麼精巧或重要。在看到學生們費力地從晦澀難懂的文本中提煉中心論點後,我從教學大綱裡剔除了許多時髦的民族志——每年,我都會從各個大學出版社的書目中尋找寫得好的民族志;令我驚訝的是,無法用來授課的書被源源不斷地出版。


    民族志提供了一種定性的方法來關注日常生活經驗,而且民族志作者確實是“寫文化”。與社會科學的其他研究方法不同,民族志沉浸於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之事。民族志研究頌揚塑造地方社區社會政治的世界觀的多樣性,用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話來講,這“為人類的差異性創造了一個安全的世界”。近年來,民族志方法從其發源處文化人類學傳播到了社會學、市場營銷、媒體研究、法學、地理學、犯罪學、教育學、文化研究、歷史學和政治學等領域。在學術界外,商業貿易現在也資助針對目標市場的民族志研究,甚至美國軍方也采用了關於戰略人口的民族志情報(具有很大爭議)。然而,盡管民族志方法越來越受歡迎,民族志書寫卻仍受到廣為流傳的學術信念的影響,即優秀的學術研究必須很難讀。


    過去,民族志文本為大眾打開了一扇了解異文化的窗戶。如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薩摩亞人的成年》或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這樣的書震撼了大眾讀者或啟發他們去思考自身文化實踐的獨特性。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將小說藝術同“紀實與虛構結合”的技巧進行了對比,後者是一種以文雅易懂的文本呈現社會科學知識的寫作形式。今天,許多民族志書籍枯燥乏味過於專業,裡面充斥著新詞和冗長的理論絮叨,這些都模糊了有價值的見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研究普通人親密經歷(intimate experiences)的學者卻不能為他們寫作。試圖理解人類行為——在特定社會或文化約束下運作的男性和女性的思想、理想、動機和世界觀——的學術研究對其研究對像來說仍是不可理解的。公平地講,學術民族志往往具有認證的功能,一些枯燥乏味的文章必須歸咎於傳統學科內僵化的文本模式。但是,即使是偉大的社會學家C. 賴特·米爾斯(C. Wright Mills)在把備受尊敬的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晦澀的文章翻譯成通俗英語時,也對自己學科中“大理論”的偽裝提出了質疑。


    雖然一些民族志書籍找到了商業出版社出版,但大多數都是在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小心幫助下纔得以面世。美國歷史最悠久且持續運營的學術出版社是由丹尼爾·科伊特·吉爾曼(Daniel Coit Gilman)在1878年建立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其理念是將學術知識傳播到大學課堂之外。在接下來的80年裡,研究型大學創建了許多出版社以支持民主教育。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並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案》(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NDEA),之後,美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呈指數級增長。為了贏得冷戰,美國政府認為需要支持學術知識的生產。在1957年至1970年之間,美國的大學和圖書館接受了聯邦政府的補貼,用以購買學術圖書和補貼大學出版社出版那些不適合商業出版的書籍。當基礎研究沒有明顯的商業價值時,競爭性市場並不會去推動它。此時,大學出版社支持了美國藝術和科學的發展,所出版的作品更加注重學術嚴謹而不是寫作質量——對於生活在思想世界的作家來講,這是一個黃金時代。當然,當時白人男性主宰了學術界,因而在此次聯邦政府的慷慨資助中受益的也主要是白人男性作家。


    然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優先權發生了轉變。美國政府派遣了更多的年輕人去越南參加一場不得人心的戰爭,大學校園也變成了反華盛頓的異見人士的中心。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支持減少了。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和少數族裔學生被學校錄取,在學院變得化的情況下,政府用以支持學術研究及其成果宣傳的資金卻進一步減少。這種趨勢至今有增無減。大學出版社必須依賴於出版更多能吸引超出一小撮學術同行的讀者的書。那種僅有好學術就能保證專著出版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編輯們還必須判斷一個待定的書名是否能賣出足夠多的冊數以證明相關投資是合理的。原創性和分析能力仍然是同等重要的,但寫出清晰和吸引人的文本的能力也被包含進去,特別是對初次寫作的作者來說。大學出版社希望他們的書能被利潤豐厚的大學教科書市場采用,這意味著他們要生產學生可以閱讀的書。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民族志作者學會寫作,並且要寫得好。


    一些大學出版社出版普及類讀物,商業出版社則尋找有纔華的學者,讓他們的研究被更廣泛的受教育人群所接受。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和尼可拉斯·克裡斯多夫(Nicholas Kristof)等受歡迎的記者通過為大眾讀者解讀社會科學研究而致富。《決斷2秒間》《引爆點》和《天空的另一半》等書的成功表明,大眾讀者重視研究人類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學者的洞見。比這些書的銷量更重要的是它們對公眾輿論的潛在影響,如《怪誕經濟學》《獨自打保齡》和《孤獨的人群》等書引發了廣泛的討論。2014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的一本關於經濟不平等歷史的878頁的書《21世紀資本論》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這證明一本寫得好的學術著作是可以動搖大眾對於重要社會現像的看法的。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應該有助於理解世界,而並不僅僅是為某個研究員贏得終身教職或晉升。引用民族志學家約翰·範·馬南(John Van Maanen)的話:


     


    任何研究行業——民族志或其他領域——的普遍事實是,我們在交流中交易,而交流意味著我們打算改變讀者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任務是修辭性的。我們試圖讓別人相信我們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東西,對一些東西有了不同尋常的理解,或者,弱化一點,僅僅是很好地呈現了一些東西。也就是說,我們的寫作既明確又含蓄地旨在說服別人,讓他們相信我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因此他們也應該注意我們正在說的東西。


     


    那麼,為什麼很少有民族志作者清晰地寫作呢?此問題使我困惑。缺乏訓練隻是部分原因。在研究生階段,教授們專注於教授民族志方法論:選一個田野點,理清人類主體的評述,確認主要受訪人,民族志采訪,等等。如果民族志寫作學徒必須學一門新語言,那麼他們將花費數百小時來掌握一門外語的語法和句法。如果要討論寫作,老師們也會把重點放在田野筆記上。大量的圖書就學生如何有道德地與人類主體打交道、對這些主體做出準確的觀察並將這些觀察加工成民族志材料等方面提出建議。


    當研究人員從田野裡返回時,他們通常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撰寫論文。勞累過度的教授和導師們更關心的是內容而非媒介,而答辯委員會成員們會在一篇基於充分研究的論文上簽字;無論作者的單句或段落寫得有多糟糕,這篇論文都會被適當地置於現有的學術文獻中。大多數大學教授都不認為教英語寫作是他們的工作,而且在不關心文本質量的前提下,完成畢業論文所需要花的時間就已經太過漫長。無論如何,一篇論文的受眾是有限的:四五個答辯委員,學生的母親,或許還有母親的配偶。完成任務比雅致更重要。最好的畢業論文是一篇完成了的論文。


    當這篇論文要以一本書的形式面世時,問題就出現了。年輕的民族志作者面臨著在這個專業領域中立足的時間壓力,要麼是任職期內時間緊迫,要麼是終身教職的競爭激烈。在一大堆新的責任、收入無保障和普遍的動蕩中,畢業論文必須變成某種可以發表的東西。老導師們忙於培養新一屆的研究生,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們隻有有限的時間給那些試圖在自己的學科內取得發言權的初級學者,新同行們在他們自己的職業要求下步履蹣跚。


    但糟糕的文本並非初級民族志作者的專利。許多資深學者也陷入了生產差強人意的文本的窠臼。在該領域的資歷為發表論文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成熟的研究人員時間更分散,這意味著他們投入注重寫作技巧的精力將更加有限。如果資深的同行寫不好文章,或者不太關心學生的寫作質量,那麼誰來培養年輕一代的民族志作者呢?這種循環不斷發生著。


    最重要的是,許多學者認為好的學問需要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歐內斯特·海明威所謂的“單詞”。學者們寫道:“祖先的意外去世加劇了個人對沮喪的主觀體驗。”他們的意思是“人們突然失去父母時會感到悲傷”。他們認為第一個句子更好地展示了作者的纔智。這種風格散發著學識,但它浮誇且過於復雜。可以確定的是,特定學科的術語在同行間交流時有時可以提供有用的簡略表達。醫生在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交談時,會用醫學術語來識別我們的疾病,但好的醫生會用非專業術語向病人解釋疾病。“內婚、雙繫、交表一夫多妻制”(endogamous,bilateral,crosscousin polygyny)用盡可能短的語言描述了一種復雜的婚姻模式,並且證明了在與研究舊式的親屬關繫的其他人類學家交流時,這種表述是極為有用的。不幸的是,學者們經常使用技術性語言來使一個簡單的概念聽起來更復雜。這不僅無助於豐富思想界,而且還加劇了學術研究的狹隘性和排外性。


    大多數民族志作者都不清楚什麼是好的寫作。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在他的經典著作《寫作法寶》中這樣說道:“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自己的寫作有多糟糕。”社會科學家花費數年的時間掌握他們自己的學科分支領域,卻很少花時間打磨他們用來交流所有實踐和理論見解的語言。一旦完成田野調查並分析完田野筆記,學生和學者們在如何撰寫作為研究最終成果的文章、論文、報告、畢業論文或專著上就需要切實可行的指導。


    那麼,為什麼要清晰寫作呢?我可以列出五個理由:


     



    1. 使你的作品更可能出版。學術出版社會考慮學術圖書的市場價值,特別是它們之後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的課堂上被應用的潛力。

    2. 使你的作品更可能被閱讀。寫得好的書會吸引讀者。如果你的近期目標是終身職位和晉升,你可能不會在意是否有人讀過你的書。但如果不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你的想法,那為什麼要有精神生活呢?

    3. 使你的作品更可能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科學研究增強了我們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行為的理解,優秀的民族志會產生能夠激發同情和諒解的見解。為什麼要用糟糕的寫作來掩蓋這些見解呢?

    4. 你作品的可信度會提高。年輕的學者認為博學多纔是被學術同行接受的先決條件。但是,即使是用最簡單的文字寫出來,原創性思維也會熠熠生輝。聰明的人能看穿晦澀的煙幕,揭露隱藏在術語背後的薄弱思想。清晰寫作要求智力上的勇氣與信心——相當於學術上的“少說大話,給出行動”。

    5. 你的作品是你欠你的研究對像的。民族志研究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詳盡細節,民族志作者必須努力使他們的見解(盡可能地)被他們的研究對像所理解。


     


    接下來,在不保證你的學術質量或嚴謹度的情況下,我將就如何寫作一本可讀性強的民族志提供循序漸進的指導。這些建議來自我作為一名民族志學者和作家在過去二十年中的親身經歷;我已經研究、撰寫並出版了四本民族志作品,以及許多期刊文章、書內章節、基金申報書和研究報告等。這些作品獲得了學界同人和同行的認可:多項基金和獎學金、四個一等圖書獎、一項最佳文章獎以及一個民族志小說最佳作品獎。這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專家,而是我是一個花了很長時間練習將書寫從筆記轉換到敘述的人。


    我還從多年的教學中汲取了一些想法,並從我的人類學和社會學同事那裡吸取了經驗教訓。我們都生活在思想的世界,但我們需要用書面文字來溝通思想。本書每一章都包含了具體的建議。由於這本書的重點是寫作,所以我把關於民族志研究中有關流派、方法、倫理和爭論的理論與實踐討論放在了其他書裡,我在參考書目中列出了其中的部分書名。我也沒有回顧民族志圖書和文章的構成要素,因為這因學科而異,並且在各學科特定的研究方法手冊中有詳細的討論。


    本書探討了民族志的寫作技巧,當我還是一名試圖弄明白如何寫畢業論文的研究生和掙扎於將畢業論文修改成一本書的青年學者時,就很期望擁有這樣一本書。但我認為所有的民族志作者可能都能在本書中發現一些有用的東西,無論他們的學科是什麼或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我也希望鼓勵民族志作者重新參與到公眾中去,使民族志知識再次與更廣泛的社會、政治及經濟論題聯繫起來。民族志作者有許多話想說,要是他們能講清楚就好了。

    媒體評論

    專家評論:


    學者曾批評大多數的人類學民族志著作,“將一個有趣的學科弄得無聊到令人驚訝的地步”。所幸新一代人類學者已多對此有了警悟。本書為讀者提供一些簡潔的方法,以完成一部可讀性高的人類學作品。


    ——王明珂(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對人類學者而言,緊隨寂寞田野之遊而來的,總是孤獨的民族志寫作之居。在鬥室裡疾書,他要把自己在田野中日復一日記下的筆記轉化成書。他通常是獨自寫作,但其腦海裡浮現出的身影往往很多。有些是他在田野中遭際的“他者”之實影,有些則是作為作者的他即將結緣的讀者之虛相。如何在“他者”與讀者之間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梁?他易於陷入迷惑。其實答案隻有一個:他所需要的,就是敘述的手藝。《人類學寫作工具箱》旨在教給我們的,正是這門手藝。


    ——王銘銘(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在線試讀
    克利福德·格爾茨的名篇《深戲:巴釐鬥雞札記》(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將讀者帶回到1958年的一個場景,當時格爾茨和他的妻子參加完一場非法鬥雞,正在躲避警察:

    在人們居住的高牆院內,鬥雞被關在柳條籠子裡。籠子會經常被移動,以確保陽光和陰涼的平衡。鬥雞被喂了一種特殊的食物,這種食物因主人而異,但主要是玉米。這些玉米比普通人喫的玉米做了更仔細的篩選,然後被一粒一粒地喂給它們。它們的嘴和肛門都被塞上了紅辣椒,以保證精神抖擻。與嬰兒洗澡一樣,它們在同樣的儀式準備中沐浴,有溫水、草藥、鮮花和洋蔥,而一隻贏了的公雞,其洗澡頻率大概也與嬰兒一樣。它們的雞冠被剪短,全身的羽毛被裝飾,雞距被剪去,腿部被按摩,然後被像鑽石商人似的人類瞇著眼睛檢查瑕疵。

    在他1973年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文化的解釋》中,格爾茨在第一章討論了他稱之為“深描”的做法的重要性,這是闡釋人類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在《深戲》中的寫作風格就是最好的例證。格爾茨認為,儀式為各種文化的講述提供了一種語言。豐富的敘述細節為解釋分析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優美的民族志書寫提供了素材。在上面引用的一小段中,格爾茨通過他對養雞的細致描述抓住了巴釐人對鬥雞的熱情。
    每一位有抱負的民族志作者都必須掌握批判性觀察的藝術,並學會如何忠實地記載日常生活的細節。用對人物、地方和事件的具體觀察來闡述批判性見解可以豐富民族志細節。社會學家伊萊恩·韋納(Elaine Weiner)很好地闡釋了這個觀點:

    我最喜歡的民族志總是那些讓我覺得我可以“聽到”材料的書。對我來說,民族志本質上就是故事,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在我看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講故事的人。作為一位社會科學家,從民族志角度書寫涉及對這些個體故事進行定位,這樣,一個更大的敘事就會變得明晰起來,它闡明了各種社會力量和人們自己的能動性之間的相互作用。

    克利福德·格爾茨的名篇《深戲:巴釐鬥雞札記》(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將讀者帶回到1958年的一個場景,當時格爾茨和他的妻子參加完一場非法鬥雞,正在躲避警察:


     


    在人們居住的高牆院內,鬥雞被關在柳條籠子裡。籠子會經常被移動,以確保陽光和陰涼的平衡。鬥雞被喂了一種特殊的食物,這種食物因主人而異,但主要是玉米。這些玉米比普通人喫的玉米做了更仔細的篩選,然後被一粒一粒地喂給它們。它們的嘴和肛門都被塞上了紅辣椒,以保證精神抖擻。與嬰兒洗澡一樣,它們在同樣的儀式準備中沐浴,有溫水、草藥、鮮花和洋蔥,而一隻贏了的公雞,其洗澡頻率大概也與嬰兒一樣。它們的雞冠被剪短,全身的羽毛被裝飾,雞距被剪去,腿部被按摩,然後被像鑽石商人似的人類瞇著眼睛檢查瑕疵。


     


    在他1973年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文化的解釋》中,格爾茨在第一章討論了他稱之為“深描”的做法的重要性,這是闡釋人類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在《深戲》中的寫作風格就是最好的例證。格爾茨認為,儀式為各種文化的講述提供了一種語言。豐富的敘述細節為解釋分析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優美的民族志書寫提供了素材。在上面引用的一小段中,格爾茨通過他對養雞的細致描述抓住了巴釐人對鬥雞的熱情。


    每一位有抱負的民族志作者都必須掌握批判性觀察的藝術,並學會如何忠實地記載日常生活的細節。用對人物、地方和事件的具體觀察來闡述批判性見解可以豐富民族志細節。社會學家伊萊恩·韋納(Elaine Weiner)很好地闡釋了這個觀點:


     


    我最喜歡的民族志總是那些讓我覺得我可以“聽到”材料的書。對我來說,民族志本質上就是故事,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在我看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講故事的人。作為一位社會科學家,從民族志角度書寫涉及對這些個體故事進行定位,這樣,一個更大的敘事就會變得明晰起來,它闡明了各種社會力量和人們自己的能動性之間的相互作用。


     


    書寫田野筆記


    詳細而有活力的田野筆記為詳細而有活力的民族志提供了基礎。書寫高質量的田野筆記需要時間和練習,但當你坐下來起草一篇民族志論文、文章、報告或一部著作時,在田野中進行仔細和全面的觀察被證明是無價的。每個新手民族志作者在開始他們的田野研究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愛默生(Emerson)、弗雷茨(Fretz)和肖(Shaw)的《書寫民族志田野筆記》(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在這份綜合指南裡,作者們認為:


     


    民族志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描述一個社會世界及其中的人。但新手研究員的田野筆記經常缺乏足夠和生動的細節。由於出於無意識的總結和評論性的措辭,田野工作者無法充分描述他所觀察和經歷的情況。


     


    所有研究者都是“無意識的總結和評論性的措辭”這兩大弊端的受害者。在急於把所有內容都寫下來時,我們會使用修辭的捷徑:記錄對話的要點,意譯關鍵引文,忽略肢體語言,等等。寫一個人“很生氣”比描述這個人如何通過行為表達他的憤怒要快得多。


    我的文件櫃裡有幾百頁的田野筆記,這些筆記來自我最初的兩個民族志研究項目(包括我的畢業論文)。通讀這些寫於1998—2000年的早期田野筆記,裡面暴露了我作為一個新手民族志作者的許多缺點。我的畢業論文田野筆記都是手寫的。我試著在一些采訪和互動中使用錄音機,但我的許多報告人對錄音機感到不舒服(這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保加利亞)。當錄音機被關閉時,他們的談吐變得更加真誠。我做了大量的筆記,但沒有繫統地記錄細節。我因為森林錯過了大樹。在田野裡待了14個月後,我收集到了足夠的信息來寫我的論文,但今天,我意識到我當時的田野筆記十分糟糕。


    2005年,當我回到保加利亞進行第二階段的持續性田野調查時,我的筆記有所改進,因為我發現了一個新策略。我白天手寫筆記,到了晚上便把筆記錄入電子郵件並發送給自己。每晚的電子郵件給我提供了電子備份並讓我有機會將白天忽略掉的細節補充進去。最初,新繫統運作良好,但它需要更多的時間。我和我三歲的女兒一起開啟了我第二個項目的田野調查,我要等她睡著後纔能開始郵件錄入。但每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在還沒來得及將它們寫下來時我就已經筋疲力盡。因為我女兒每天日出時便叫醒我,所以我開始跳過冗長的深描,這樣我纔能上床睡覺。直到回到美國後,我纔意識到我丟失了成百上千的細節。


    睡眠和陪伴女兒比做研究更重要,但回顧這些早期的田野筆記,我發現自己走了捷徑。例如,在一些條目中,我隻記錄了一天中的時間,描述了一件事或一段對話。當我擁有更多時間來記錄田野筆記時,我記錄了一小時,我允許自己描述場景的燈光和太陽的位置(如果我在戶外的話)。那會有影子嗎?影子投在哪裡?人們在說話時是瞇著眼,還是在黑暗中睜大眼睛看東西?如果我在室內,我會思考有多少人造光,是什麼樣的光。有白熾燈泡嗎?如果有,是多少瓦?燈是立式的還是臺燈?有頂燈嗎?如果有的話,是熒光燈嗎?


    盡管這些信息看起來微不足道,但這些段落卻體現出深入的觀察。當我在保加利亞農村去別人家裡拜訪時,我可以通過照明來推測一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在蘇東劇變後,電價上漲,人工照明成為一種奢侈品。有一次,我在一間私人公寓裡做訪談,屋的主人打開了我身後的一盞燈,以便我在做筆記時能看得更清楚。關於這件我開始注意到人們是如何管理他們的人造光的。一間昏暗的公寓裡擺滿了先前時代沒有用過的燈具,像征著1989年後降臨到許多家庭身上的經濟災難。我在田野裡觀察到這一現像,但直到幾周後,我在分析自己的田野筆記時纔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一個細節讓我看到了更大的範式。


    一些民族志作者用引號將他們的田野筆記直接轉換為最終文本,但我發現自己的田野筆記太粗糙,根本不能直接納入初稿中。我會在第五章中詳細地討論如何在整合自己的理論時使用田野筆記,但一般來講,我傾向於從我的田野筆記中寫作,將我的原始民族志觀察整理為對人群、地方和事件的更有力的描述。


     


    描述人


    可讀性強的民族志需要引人入勝的“人物”。由於在田野裡個人間的互動推動著民族志研究,所以要以三維的方式呈現你的主要受訪人,將他們作為真實的人而非漫畫人物。當然,民族志作者在倫理上有義務更改一些能識別他們研究對像的細節(依據批準了最初研究方案的機構審查委員會的要求,需要或多或少地更改),但這並不能成為創建人物類型的借口,因為“你必須改變細節”並不意味著你應該減少細節。


    在描寫人物時,避免用一連串物理或情感特征來描述一個人,比如:高大、公平、勇敢、坦率、有進取心等。相反,我們應該考慮用他們的行動來描述他們,展示他們如何應對日常生活的變遷。將行為置於人物之前或人物是一連串的行為,這種想法可以追溯到亞裡士多德的《詩學》(Poetics):“現在人物決定了人的特質,但正是他們的行為決定了他們是否幸福。因此,戲劇性的行為並非為了表現人物:人物隻是行為的附庸。”任何作家都不該忽視亞裡士多德的重要見解,尤其是民族志作者。小說家可以通過創造虛構的事跡來塑造豐滿的人物,但民族志作者則必須與現實世界中展示日常行為的真實人物打交道。你必須捕捉到你的“人物”如何在他們的社會體繫中運轉。


    這種對人的細致關注為最好的民族志打下了基礎。優秀的民族志作品用平淡來探索一個特定社會的共同實踐和信仰。我們的“人物”在日常、例行的情況下運轉,相對的平淡卻揭示了重要的文化相似性和差異。例如,當美國人擺姿勢拍照時,他們通常會微笑。保加利亞人並不總是對著鏡頭微笑,事實上,政府規定禁止在官方照片中微笑,包括駕照和學生證。


    攝影的官方慣例,以及如何在鏡頭面前擺姿勢的社會規範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我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個國際選美大賽決賽選手的照片。當其他決賽選手在展示她們珍珠般的白牙時,保加利亞小姐卻保持著一副堅忍克己的面孔。這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還是文化習俗已經根深蒂固,以至於她沒有意識到她是唯一一個沒有笑的人?在日本,當有人把鏡頭對準他們時,許多人會做出“和平手指”的剪刀手勢。在二十多歲住在九州的三年裡,我有數百張學生和朋友像理查德·尼克松一樣舉起手擺出勝利“V”手勢的照片。在第二年的某個時刻,我也開始這麼做了。我不記得自己做了什麼有意識的選擇,隻是覺得不做和平手勢是不對的。當我回到美國後,我仍保持著這個習慣,一個敏銳的觀察者猜測我在日本待過很長時間。


    使用類似這樣的小細節可以改進我們寫人的方式。描述一個人在熟悉的情況下如何反應,為了解他或她的性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窗口。我們知道自己在鏡頭面前會做什麼:微笑、歪著頭、側身或擺出顯得胳膊瘦的姿勢。我們中的一些人會討厭鏡頭,害羞或遮住臉。小說家利用這些細節使他們的人物栩栩如生。如果我寫“馬修很害羞,性格憂郁”,我是在告訴讀者馬修的性格。或者我可以把馬修放在鏡頭前,展示他的羞怯:“馬修是那種在照片中從不微笑的人。當有人提醒他說‘茄子’時,他就抿著嘴唇,低頭看著自己的鞋子。”第二句話抓住了更多關於馬修的細微差別,因為它描述了他對一個熟悉環境的反應。


    這有另一個從小說家的手稿中摘錄的例子。如果我想描述一位因為事情進展太慢而感到沮喪的女人,我可能會這樣寫:“艾琳娜是個沒有耐心的女性。”但小說家會用艾琳娜的行動來證明她的不耐煩。例如,小說家可能會這樣寫:


     


    艾琳娜估量了雜貨店收銀臺前不同隊伍的長度。她從來不去讀雜志上的大標題。但相反,艾琳娜評估了其他人購物車裡的東西來決定哪個隊伍向前移動得最快。她選擇了一個隊伍,但如果她認為另一個隊伍更快便會跳到另一個隊伍。如果她有一個手提籃,即使籃子裡有超過12件的東西,她也會使用快速通道。


     


    對場景的熟悉讓讀者對艾琳娜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雜貨店排過隊,讀過小報或者看過經過精心擺放用來誘惑我們的巧克力。當你在田野裡時,去市場或雜貨店看看真實的人們是怎麼做的,考察雜貨店禮儀的社會規範和預期。在保加利亞和德國,收銀員都是坐在椅子上的,顧客需要自己打包自己買的貨品。收銀員很少和顧客交談。在緬因州,顧客經常和收銀臺的收銀員聊天,如聊天氣之類。還有一些負責裝袋的人,通常是些年輕的高中生,他們會問你“要紙袋子還是塑料袋”。當我住在日本農村時,那裡的收銀員很愛聊天。他們還評論我買的東西,並問我打算用某些配料做什麼菜。有一次,一位收銀員問我是不是拉肚子了,因為她認為我買了太多的廁紙,這令我十分尷尬。


    如果寫小說,你可以通過想像她在雜貨店排隊結賬來探索一個角色。她對收銀員友好嗎,或者在用手機聊天?她是看雜志的人還是整理優惠券的人?我母親總是盯著閃現在收銀機上的商品價格,以確保收銀員沒有將同一件商品掃兩次。付款後,她會仔細檢查收據,以確保商店的優惠沒有錯。在收銀臺前排隊時,我則用智能手機收發電子郵件並把收據毫不猶豫地塞進錢包。即使不去看購物車裡的東西,你也可以通過觀察我們排隊結賬時的行為來準確地了解我們是誰。


    小說家想像的地方則是民族志作者必須觀察的地方。你可能會發現描寫不認識的人很困難,當我們在描述陌生人時都依賴於刻板印像。但即使是在最短暫的瞬間,你也必須努力捕捉細節。例如,不要隻是寫一個中年男子“超重”,你可以描述他的臉頰是如何在下頜線下變得松弛並形成了鼓起的雙下巴的。與其告訴讀者一個男人禿頭了,不如討論他的頭型或者他頭皮的光澤度。描述高個子穿過低矮門,矮個子伸手去拿架子最高處的早餐麥片。展示笨拙的人絆倒或撞上門框。描述手勢和姿勢。請記得福爾摩斯,他可以通過人們衣著或行為上的細微線索推測出人們生活中最私密的細節。


    當描述人的時候,要注意描述性格的形容詞和副詞。如果你想說某人說話“溫柔”或“大膽”,避免使用副詞,告訴讀者這個人是如何說話的:“她說話聲音低沉,喃喃地,每個詞語之間都有長時間的試探性停頓。”或者,“她講話聲音洪亮,發音清晰,就像在讀公告一樣”。形容詞和副詞可能會充斥在你的田野筆記中,但當你坐下來寫你最終的民族志文本時,圈出這些輔助詞,並決定哪些可以用民族志細節替換。有些形容詞無法被替換,例如,一件綠色連衣裙就是一件綠色連衣裙。你可以選擇一個更具體的形容詞——一件青瓷色連衣裙,但“青瓷色”仍舊是一個形容詞。把用來描述性格的詞,如“不耐煩的”或“自負的”轉換為行為。


    社會學家卡琳·萊西(Karyn Lacy)的《非凡的黑人:新黑人中產階級中的種族、階級和地位》(Blue-Chip Black: Race, Class, and Status in the New Black Middle Class)一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深描的例子。在引言的開篇,萊西通過將她的報道人放在他們的社會世界中來描述他們:


     


    當我問安德裡亞·克萊頓,一位43歲的聯邦政府信息分析員,她認為黑人在美國是已經成功了還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她說:“他們想成為白人而不是做自己。”她和她的丈夫——格雷格——有兩個十幾歲的孩子:一個17歲的女兒和一個15歲的兒子。他們在華盛頓特區中上階層郊區伍德公園一條安靜的街道住了七年。他們的房子有四間臥室,是一座氣派的紅磚外牆殖民式建築,有著閃亮的黑色百葉窗,坐落在一英畝修剪整齊的草坪上。孩子們是當地足球隊的活躍成員,格雷格是球隊的教練之一。安德裡亞和她的丈夫都開著中型車,並給他們能獨自駕駛的女兒提供了一輛自己的車。乍一看,他們和白人中產階級幾乎一模一樣。但與一般中產階級白人家庭居住的幾乎都是白人社區不同,克萊頓所在的高檔小區主要居住的是黑人。


     


    萊西組織了對克萊頓生活方式的精準細節的描述以探索他們與白人中產階級家庭的相似之處,與她的報道人的開場陳述形成了鮮明對比。她用形容詞(和一個副詞)來描述事物而不是描述人物特征,比如:安靜、中上階層、四間臥室、氣派的、閃亮的、中型、高檔和修剪整齊。萊西專注於她的報道人是如何做的。孩子們踢足球,父親是球隊教練,他們給十幾歲的女兒買了一輛中型汽車。他們住在一個主要是黑人的小區裡,某個人(父親?雇傭的園丁?)確保他們的草坪被澆水、除草和修剪。


    在開始寫書或文章之前,把你的主要報道人想像成小說中的人物。如果你是一位小說家,你能用他們生活中的哪些細節來更好地描述他們呢?檢查你的田野筆記並且概述一些例子,說明你的報道人在他們的社會環境中是如何表現的,展示他們作為個體的獨特之處。當你做完這些描述後,回頭數一數你文章中形容詞的數量,試著用對動作的描述來替換一些形容詞。民族志作者越是用行動來描述人物,讀者的閱讀體驗就越豐富。當然,有些形容詞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展示”會占據更多額外的篇幅。過多的深描會使文章變得冗長乏味,有些地方直接說出來比展示出來更可取。通過讓角色具有行動的可能性,從而創造出可見的角色,但不要陷入冗長的描述中,這樣會分散你的敘述主線。在具體細節和敘述效率之間取得平衡,但要讓你研究中的人物有機會在自己的世界中行動,讓他們成為引導你闡釋性分析的地點和事件的向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