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商海泛舟——閩臺商緣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440-638
    【優惠價】
    275-399
    【作者】 徐曉望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發展與變遷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628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62837
    叢書名:閩臺緣叢書

    作者:徐曉望主編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內容簡介
    《商海泛舟——閩臺商緣》運用經濟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方法,研究考察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閩臺之間的商貿史,闡釋閩臺商緣相連關繫。閩臺商人一直都是一個共同體。商緣像一條紅線將閩臺民眾拉近,成為閩臺經濟合作的重要動力。
    作者簡介
    徐曉望,上海人,經濟史博士。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2年福建省優秀專家。發表論文300多篇,主要著作有《福建通史》等30餘部。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三等獎一次。
    目錄
    章環臺海海洋文化溯源
    節考古時代的環臺灣海峽海洋文化
    第二節閩越國與閩人的航海商業傳統
    第三節十三行文化的起源和閩越人
    第二章隋代閩中與臺灣北部的“流求”
    節臺灣海峽的“遊艇子”
    第二節隋代閩中與流求的商業聯繫
    第三節陳稜、朱寬赴流求的航路
    第三章唐宋福建與流求的商業往來
    節中古時期福建的海洋文化
    第二節唐代福建與流求的商業聯繫
    第三節宋代閩人對流求的認識與往來
    第代閩商與澎臺商路的開闢
    代的海上遠征與閩商在海外的活動


    章環臺海海洋文化溯源

    節考古時代的環臺灣海峽海洋文化

    第二節閩越國與閩人的航海商業傳統

    第三節十三行文化的起源和閩越人

    第二章隋代閩中與臺灣北部的“流求”

    節臺灣海峽的“遊艇子”

    第二節隋代閩中與流求的商業聯繫

    第三節陳稜、朱寬赴流求的航路

    第三章唐宋福建與流求的商業往來

    節中古時期福建的海洋文化

    第二節唐代福建與流求的商業聯繫

    第三節宋代閩人對流求的認識與往來

    第代閩商與澎臺商路的開闢

    代的海上遠征與閩商在海外的活動

    第軍征討瑠求與澎臺航路的開闢

    第五章明代閩商與臺灣北港的崛起

    節明代閩商及臺灣海峽的貿易形勢

    第二節明朝對澎湖與臺灣的管理

    第三節明代臺灣北港的開發

    第四節閩商與臺灣北港貿易的發展

    第六章閩商與荷西殖民時代的臺灣

    節澎湖危機中的福建商人與荷蘭殖民者

    第二節鄭芝龍與荷蘭殖民勢力的鬥爭

    第三節荷據時期臺灣的市鎮和兩岸貿易

    第四節閩商與臺北西班牙人之間的貿易

    第七章明鄭臺灣與臺海商緣

    節鄭成功與廈門港的崛起

    第二節閩商的勝利——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三節鄭經、鄭克塽時期的閩臺貿易

    第四節清廷統一臺灣與閩南海商

    第八章清代前期的閩臺商人與貿易

    節清代前期東南的經濟形勢和臺灣的開發

    第二節閩臺港市與臺灣的發展

    第三節福建商人與閩臺商人集團

    第九章晚清閩臺商緣的發展

    節晚清福建經濟的雄飛

    第二節晚清兩岸交通的發展和變更

    第三節晚清閩臺的貿易往來

    第四節晚清閩臺產業互動與臺灣的崛起

    第五節晚清閩臺貿易和城市化進程

    第十章1895年以來閩臺商緣的變化

    節清末閩臺貿易估計(1895~1911年)

    第二節民國建立後的閩臺貿易(1912~1945年)

    第三節臺灣光復及短暫的兩岸貿易繁榮

    第四節改革開放以來閩臺商緣的重續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引言
    商緣是人類在從事商業行為時結下的緣分,如果買賣雙方珍視這種緣分,它會加強雙方的關繫,逐漸達到雙方互不可分的地步。《商海泛舟——閩臺商緣》一書就是研究閩臺兩地之間千百年來結成的商緣,它又是一部兩岸商業史。
    商緣建立在多次重復的商業行為之上。
    商業是人類古老的行為之一,人類的生活依賴各種各樣的物資,每一種物資都隻能滿足人類某一方面的需求,因各人擁有不同的物資,他們要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就得與人交換手中的物資。商業使人類物資的利用大大提高,對一部分人無用的東西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往往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加強人類各自的力量。因此,商業對人類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商業的起源十分悠久。當人類的蒙昩時代,兩個原始人交換自己手中的東西,這就是商業,這種行為多次發生於兩人之間,我們就可以說,這兩個原始人結下了商緣。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商業更是人類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說戰爭惡化人際關繫,商業則是人類之間和平交往的方式。和平的發展及戰爭的引退,是人類永恆的目標。引言

    商緣是人類在從事商業行為時結下的緣分,如果買賣雙方珍視這種緣分,它會加強雙方的關繫,逐漸達到雙方互不可分的地步。《商海泛舟——閩臺商緣》一書就是研究閩臺兩地之間千百年來結成的商緣,它又是一部兩岸商業史。

    商緣建立在多次重復的商業行為之上。

    商業是人類古老的行為之一,人類的生活依賴各種各樣的物資,每一種物資都隻能滿足人類某一方面的需求,因各人擁有不同的物資,他們要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就得與人交換手中的物資。商業使人類物資的利用大大提高,對一部分人無用的東西轉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往往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加強人類各自的力量。因此,商業對人類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商業的起源十分悠久。當人類的蒙昩時代,兩個原始人交換自己手中的東西,這就是商業,這種行為多次發生於兩人之間,我們就可以說,這兩個原始人結下了商緣。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商業更是人類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說戰爭惡化人際關繫,商業則是人類之間和平交往的方式。和平的發展及戰爭的引退,是人類永恆的目標。

    商業又是鑄造人類性格的重要因素,它將冒險精神灌注到人的行動中去。當人類的私有財產出現後,商業就鼓勵人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因為高額利潤多產生於貿易雙方不知道對方的背景之下。笫一個開拓市場的人有可能獲得數十倍至上百倍的利潤,而盲目的跟進者中,也許會有人虧本。做個喫螃蟹者,這是商業的個準則。

    兩地間商業的發展取決於交通,隻有往來密切的區域之間,纔可能結下深厚的商業關繫。福建與臺灣之間,隔著臺灣海峽,有人以為這是難以跨越的天塹,實際上,海洋歷來是商人闖蕩的天下。從地理環境而言,商業依賴於交通,交通產生費用,高山與沙漠使交通費用無限升高,從而大大壓縮利潤;而河流與海洋是商業的朋友,人類隻要造出船隻,就可在河流與大海上航行,駕船的人們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將船隻駛向遙遠的地方,並可以較低的成本運來人們喜歡的東西。總之,人類為遠航付出的成本遠低於在沙漠和髙山中的穿行。在這些因素的制約下,人類歷史上的重大商業成功主要體現於海洋探險,海水可以將遠在地球兩端的人們聯繫在一起,也可將隔海而居的人們變得十分親密。閩臺之間,盈盈一水,商業的紐帶很早就將兩岸的人們連為一體,因此,在歷史上,兩岸民眾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商緣。

    福建與臺灣的商業往來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臺灣海峽的先民駕駛著獨木舟穿越於諸島之間,無懼驚濤駭浪的威脅。他們相互交換玉石、石錛等器物,建構了兩岸相似度很高的海洋文化,他們所用的貨幣是人類早的貨幣——寶貝。在沿海商業的影響下,貝幣向內地傳播,西到四川、雲南,北到河南,到處都有貝幣出土,它代表著巨大的財富,也說明當時海洋文化在內陸的影響。

    秦漢時代的閩越人是臺灣海峽海洋文化的繼承者。他們散布於東南濱海區域,北至浙江南部,南至廣東東部,西至江西東部和安徽南部,曾在秦漢之際建立古老的閩越國。越王無諸曾參加反秦義軍北上滅秦,後跟隨劉邦攻滅項羽的楚國,因此得劉邦封為閩越國王,建都於東海之濱的冶城(今福州)。越人的圖騰是龍、蛇、青蛙等親水動物,他們的生活也像兩棲動物一樣,在岸上種田,在河上捕魚。沿海的越人駕駛著小舟往來於諸島之間。因此,古人稱越人水行山處,具有獨特的生活方式。

    閩越國時代,閩越人以航海術聞名於世,他們能夠制造巨艦航行於臺灣海峽,有一次,越王曾發兵八千,從冶城航海到嶺南的揭陽。在古福州城的東面,出土過大型的船舶配件,表明當時的福州東湖在未淤塞之前,是閩越人的造船基地。閩越人依舊使用貝幣,與中原以銅錢為基礎的貨幣制度發生衝突。漢武帝終派兵消滅閩越國,漢朝的五銖錢因而流行到閩地。漢武帝消滅閩越國之後,將閩越人全體遷徙至江淮一帶,隻有少數閩越遺民逃過了這次大遷徙。閩越滅國之後,這些遺民受漢朝統治,漢朝在閩地設立冶縣,統治浙江南部到福建的廣大土地。由於冶縣轄地過廣,漢朝並不能切實地統治閩地的閩越遺民,隻是閩越遺民數量較少,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也少。他們應是駕駛著小船自由地活動於閩浙沿海,形成後日的疍家人。

    筆者認為,早出現於東漢時代的臺北十三行文化,其主人應是閩越人的後裔!十三行位於臺北的淡水河口,此地與閩中遙遙相望,可能有一支閩越人移民於此,帶來了農耕和冶鐵的技術,他們死後大都面朝西方,表明他們懷念自己的故鄉。不過,他們主要是下層民眾,因而雖有技術,但沒有傳播文字。他們在臺灣生存發展,仍然保持與大陸之間的貿易關繫,因此,在十三行文化遺址中,會有五銖錢被發現。

    自漢武帝遷徙閩越人之後,三國時代的東吳也將閩中看作戰士及勞動力的來源之地。東吳大將賀齊曾六次率軍南下閩中,擊敗閩地山越武裝之後,他將俘虜的閩越人補充自己的隊伍,帶到江淮一帶作戰。吳國對閩中的統治逐漸鞏固,成立了管轄閩中的建安郡,這是一個州郡級機構,就其管轄範圍來看,是福建省的前身。吳國每每在建安郡造船並選撥水手,因而在左思的《吳都賦》中,留下了“篙工楫師,選自閩禺”的話。然而,由於閩地人口不斷流失,建安郡的人口一直很少,直到隋朝整頓南方州縣時,閩中不過設置四縣,僅僅12420戶!

    吳、晉、宋、齊、梁、陳時代的閩人雖少,卻一直以航海術聞名。東晉末年,起於浙江、福建沿海的盧循帶領水上武裝一直打到建業城下。這是東南海上力量的空前偉業。史料記載,在盧循起義失敗後,福建沿海仍然有一支被稱為“遊艇子”的水上族群穿行於福建沿海,他們應為後日疍民的祖先。疍家人一生生活於船上,他們從小學習遊泳,長大駕駛船舶,他們在船上捕魚捉蟹,向陸上居民換取糧食,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過去,福建的陸上人家總是將疍民看作賤民,但從海洋文化這一角度來看,他們纔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主要承載者。他們的活動範圍,北至長江,南達印度尼西亞群島,是古南海的真正主人。在筆者看來,南太平洋的航海諸民族,其實都是疍家人的子孫。中國歷代水師的士兵,都是從疍家人或是帶有疍家血統的漁民中選撥的。在筆者看來,隋代的水師也是由擅長航海的疍家人組成,他們中間的“海師(隋代的引航員)”何蠻與朱寬發現了東海的流求等島嶼,從而引發了隋軍遠征流求的行動。筆者認為,的流求主要是指臺灣等繫列島嶼,而其核心是臺灣北部的十三行文化傳播區域。這一區域一直與福建保持著商業聯繫,因而有唐宋銅錢的出土。

    唐宋兩代,北方漢族大舉南下閩中,使福建的人口從隋代的12420戶上升至唐中葉的10萬戶,再到宋代初年的46萬戶,北宋末年的100多萬戶。南宋中期,福建人口已經超過300多萬。宋理年(1225年),福建路戶口為170萬戶,355萬人。此時的福建已屬於中國人口密集區域。福建人口增加的另一個側面是城市的興起,唐宋之際,福州、建州(今建甌)、泉州成為東南名聞遐邇的富裕城市,商人階層興起。閩商的資本與疍家人的航海技術結合,便形成了海商。福建海商多次北上朝鮮半島,與半島上的高麗國建立關繫。《高麗史》有關閩商的記載,表明他們自有航海技術及運營商業的技巧,並非受西亞番商的影響纔成為海商,這是本書的重要觀點之一。

    唐宋閩商的特點在於海上商業,他們的活動編織了一張遍及東南亞的海上商業網絡。在東南亞區域,他們與來自印度、波斯、阿拉伯國家的番商貿易往來,共同締造了海上絲綢之路。在閩商的身上,既有北方巨商的經營經驗,也有源於疍家的航海技術與海上商業傳統。他們是東南傳統海洋文化的產物,在唐宋以後,也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主要承載者。他們巨大的商業網絡也將名為“流求”的臺灣編入網絡上的一個商業點。不論是考古還是有關流求的文字記載,都表明臺灣北部區域與福建之間有商業往來。

    從宋代後期開始,臺灣南部越來越多地進入閩商的視野。當時的閩商若要到菲律賓群島貿易,每每要經過澎湖列島和臺灣南部,這兩個區域發現的海底遺瓷,時期福建商船常在這一帶停靠。閩商與東洋的聯繫,使官府覺得有保護這條航路的必要。因此宋代官府在澎湖代朝廷有征討還是招撫瑠求的建議。據筆者朝的水師曾駐扎在澎湖達半年之久,因而有了澎湖巡檢司之設。經過數代人的經營,閩人終在瑠求有了立足之地,末巨商汪大淵纔能登上瑠求(臺灣)的高山,展望東方日出的宏麗景色。

    明初的海禁和遷島,使大陸的海洋勢力退縮。不過,擅長航海的福建人,仍然冒犯海禁在東海和南海上航行。有些海盜再次到達臺灣附近的“黑水洋”。明代中葉以後,海禁松弛,沿海民眾抵達澎湖與臺灣沿海活動,臺灣北港的烏魚及島上居民捕獲的鹿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將來自臺灣的烏魚子和鹿肉帶到月港出售,因而帶動了兩岸商業。漳泉商人用陶瓷器、鐵器交換臺灣住民的鹿肉、鹿皮等商品,管理月港的官府為此頒給到臺灣北港捕魚的船引。在月港征稅的物種裡,我們也看到了鹿脯、鹿皮等臺灣商品的稅額。在雙方貿易的基礎上,閩商開發了北港及淡水、雞籠等臺灣商港,日本商人也常來貿易,臺灣成為東亞海上貿易線上的樞紐。

    明末,荷蘭及西班牙人相繼侵占臺灣,閩商仍然以柔克剛,與在臺灣的荷西商人周旋。中外商業勢力的共同運作使臺灣諸港成為大陸商品的轉運站。與荷蘭人、西班牙人不同的是,到臺灣的閩南人不怕喫苦,他們深入臺灣原住民的社區,與其建立廣泛的商業聯繫。因此,荷蘭、西班牙時代的臺灣,雖說商業的頂層是殖民者各自的東印度公司,但在下層做貿易的多為閩南人。由於閩南人有架空荷蘭殖民者的傾向,而荷蘭人也覺得羽翼漸豐的閩商不好控制,雙方的衝突引發了郭懷一慘案,後引來閩商利益的代表者——鄭成功的干涉。鄭成功在抗清鬥爭中建立的強大武裝成為荷蘭人畏懼的勢力,終,鄭成功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這是閩商的勝利。

    清代是閩粵民眾大力開發臺灣的時代,閩商的貿易網絡遍及臺灣的城鄉,並將臺灣推向中國商品經濟發達的區域之一。在這一時代,臺灣與福建形成互補的經濟關繫,臺灣向福建出口大米與蔗糖,同時從福建等地進口紡織品和日用品。居中經營的是以泉州人、漳州人為主的閩南商人。他們通常在兩岸港口設立兩個商號,聯財互通。在上海、寧波、蘇州等地,設有兩岸閩商共用的福建會館。這些商人用產自臺灣的蔗糖和福建的紙張、干果等商品運往江南及華北,再從華北及江南運來大豆、豆粕、棉布、絲綢等商品,閩南商人在商品的流轉過程中獲得利潤,兩岸形成互補型貿易結構,促進了福建與臺灣的共同發展。

    晚清國際貿易體繫滲透閩臺主要港口,閩商在海峽兩岸推出的茶葉、蔗糖、樟腦等商品在世界市場上暢銷,尤其是武夷茶和烏龍茶給閩商帶來巨額利潤,福建與臺灣相繼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達的區域。盡管鴉片、棉布、煤油等外來商品消耗了臺灣人的許多錢財,但臺灣經濟的發展,畢竟使臺灣人民富裕起來,因此,他們消費的大陸產品也增多了。晚清後期,福建傳統商品對臺灣的輸出量增加,因而給福建帶來了較大的利潤。總的來說,晚清的臺灣與福建是在共同背景下相互促進發展,臺灣的經濟地位大幅度提高。與其地位相適應,臺商漸漸成為一支可與閩商並肩而立的商人集團。

    日本割占臺灣後,著力削弱兩岸密切的經貿聯繫。但是兩岸商人的往來、投資和貿易,仍然達到一定的程度。這一時期的福建經濟歷受戰爭的破壞,來自臺商的投資成為福建沿海少數亮點之一。“二戰”結束後,臺灣回歸中國,福建與臺灣的傳統貿易重又恢復。不過,此時的臺灣與江南及香港的經濟聯繫加強,而當時的福建經濟缺少成果,對臺灣的影響遠不如前。

    1949年以後,臺灣海峽戰雲密布,影響了兩岸之間的貿易,由戰爭而導致的海上交通中斷,使福建經濟停滯多年。1978年前後,福建經濟的總值僅為臺灣的1/40。經過10多年的發展,福建經濟約為臺灣經濟總量的1/14。迨至21世紀個10年,福建經濟總量已經達到臺灣總量的1/4。近年,福建經濟約為臺灣的40%。隨著福建經濟的高速發展,歷史上著名的閩商重又發展起來,今天的閩商是浙商、粵商、江滬商人之後的第四大商人集團,在國內的鋼鐵、醫療、建築、紡織、運動器材等領域有強大的力量。福建本土港口及鐵路的建設,也使福建成長為內陸的出海口岸之一。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商緣像一條紅線將閩臺民眾拉近,臺商在福建的投資成為福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福建對臺灣的開放,也向臺商展示了大陸規模宏遠的市場前景。臺灣海峽的盈盈一水,不再是天塹而是濃縮親情的幸福港灣,兩岸攜手,必然再創輝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