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月印萬川:尋找城市之魂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金元浦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發展與變遷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382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38230
    作浦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中國的城市化是21世紀全球偉大的變革之一。親身經歷過這一偉大變革的我們,常常陷入“什麼是城市”的困惑。我們對每一座城市“有什麼”都如數家珍,但對每一座城市“是什麼”卻感嘆“千城一面”。“月印萬川,理一分殊。”我們需要去尋找城市的文脈,那個城市的“魂”。


        “中國創意產業理論之父&rdqu浦先生以幾十年一以貫之的執著和睿智,成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城市文脈發現者和城市品牌塑造者。《月印萬川:尋找城市之魂》是一個著名文化學者對中國城市化的深刻洞見,他提出的問題,是每一個熱愛城市的人特別是有能力決定一座城市命運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

    作者簡介

       浦,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秘書長,被譽為“中國創意產業理論之父”。出版《中國文化產業十人浦卷》《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動漫創意產業概論》《文化復興: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等著作15種,主編《當代文化產業論叢》《文化創意產業譯叢》《跨越世紀的文化變革——中國當代文化發展研究報告》《北京,走向世界城市》《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報告2014》等著作30餘種。主持國家重大文化創意項目20餘個,主持和參與省市重大文化創意項目50餘個。

    目錄
    上編
    從“千城一面”到城市文脈/003
    中國的城市發展與城市品牌/013
    品牌城市:城市的雙塔模式/037
    創意城市:原創力時代的核心競爭力/043
    網絡城市:我國 5G 發展正引領全球/051
    華彩城市:注意力經濟時代的城市形像再塑/056
    舒適城市:體驗經濟時代的生存格調/061
    宜居城市:文化昌明時代的休閑娛樂/065
    夜間城市:城市的另一面—炫美之姿/070
    公園城市:我國城市發展的新戰略新高度/080
    全球城市的內、外空間結構/099
    討論:中外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128
    —&mdas浦對話查爾斯·蘭德利(一)

    上編


    從“千城一面”到城市文脈/003


    中國的城市發展與城市品牌/013


    品牌城市:城市的雙塔模式/037


    創意城市:原創力時代的核心競爭力/043


    網絡城市:我國 5G 發展正引領全球/051


    華彩城市:注意力經濟時代的城市形像再塑/056


    舒適城市:體驗經濟時代的生存格調/061


    宜居城市:文化昌明時代的休閑娛樂/065


    夜間城市:城市的另一面—炫美之姿/070


    公園城市:我國城市發展的新戰略新高度/080


    全球城市的內、外空間結構/099


    討論:中外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128


    —&mdas浦對話查爾斯·蘭德利(一)


    創意城市的 3.0 版本:中外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140


    —&mdas浦對話查爾斯·蘭德利(二)


    創意產業:夜色朦矓中的美麗女人?/153


    ——基於當下中國與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現狀的討論


    ——與菲利普·多德對話


    世界城市網絡與活力城市/164


    ——與彼得·泰勒對話


    建設世界城市:這是一個中國式的問題/174


    ——與本·戴魯德對話


    下編


    將北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文化中心/193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浦


    北京文脈:根的記憶/199


    魔都之魔與上海氣派/217


    青春深圳:快步走向國際化大都市/252


    ——訪著名文化浦教授


    成都創新:我國城市升級換代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範/263


    水色成都:當代藝術實驗/281


    錢塘今古:一灣天予 三勢共潮/298


    街巷的溫度—生活在更美好的生活中/312


    ——在西安城市溫度論壇上的講演


    創意南京:“天下文樞”的時代新版/318


    青島:國際時尚創意中心/324


    貴州模式與彎道超車/332


    包頭:一個有著綠色天堂的地方/340


    ——包頭文化旅遊的設計與探索


    結語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富有魅力的藝術品/353


    後記美麗中國,那是一種美學/363

    前言
    緒 言

    緒 言


     


     


    我多次乘坐高鐵從北京南下,一路上路過很多城市。 城市大多高樓林 立,特別是那些住宅樓,二三十棟連片建設,密密的水泥森林。 我忽然想 起一百年前有位年輕的詩人曾那麼熱烈地謳歌冒著黑煙的煙囪是“開著了 朵黑色的牡丹”,是 20 世紀的名花!及至下一個城市,同樣的建築似曾相 識,綿延不絕。 再到下下一個城市,依然故我。 我突然發現,花開就有花 落,而這些高樓則隻有花開沒有花落。 在未來的一百年,它們將會這樣尷 尬著:沒有特點,沒有風格,沒有辨識度,隻有樓號 1、2、3、4。 我疑惑 了,不是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嗎?那麼音樂呢?!它們共有一張圖紙,它 們叫“萬科”,叫“碧桂園”,或者叫“魯能”什麼的。 我們的城市都是 “親兄弟”,或者“孿生姐妹”,長得真像。 然後我不停地問,在這個世界上,比如在歐洲,我們能否找到哪怕兩 棟完全相同的建築?在古代中國,我們能否找到一樣的恭王府,一樣的網 師園或者拙政園?找到一樣的城市:都是古都的西安與洛陽,都是都城的 北京和南京,都是人間天堂的杭州和蘇州,都是古鎮的烏鎮與周莊? 


     


    一 


     


    從藝術史來講,建築是人類藝術。 它的確是凝固的歷史,凝固的 音樂。 黑格爾曾這樣談到音樂與建築的關繫:“音樂和建築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建築的結構形成於數學和力 學的創造,而建築上的整體美觀又與的、簡單的、可以認識的數學比 例有著密切的關繫。 所以,所有建築師都把比例作為建築形式美的首要原 則之一。 


    建築的形式中滿滿地充溢著歷史和文化。 我想起自己當年在美學課 上講解古希臘建築的三種柱式:陶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 式。 柱式的細部規定都記不清了,但柱式所代表的文化和歷史,那男性的 剛毅和女性的溫柔卻記在心間。 男性的陶立克柱式是高大的、粗壯的、宏 偉的;愛奧尼克柱式是女性的,它是纖細的、輕巧的,還富於精致的雕刻, 好似女人的配飾。 科林斯柱式的柱頭則鐫刻了忍鼕草的形像,讓我一直難 以忘懷。 


    建築形式中更是充滿了韻律感。 它的形式的和諧同音樂的和諧 有共同規律。 畢達哥拉斯測定,音樂的和諧同發聲體的體積之間的一 定比例有關繫。 他推定,音的高低同弦的長短有一定比例關繫。 他 們把這個發現推廣到建築和雕刻上,認為建築物的和諧也決定了它的 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種可以用簡單的數值或幾何方法測定的比例關繫。 藝術是獨特的,所有的藝術都是的。 它向我們昭示,今天,我們該築造一個更藝術的中國,更藝術的城市。 也許,我的想像太過浪漫、天真。 我們的樓房要講性價比,我們的房 地產商要超額的利潤,我們的官員需要高政績,我們需要盡快地改變城市 的面貌。 於是便有了“千城一面”。 如同一百年前工業化的浪潮中煙囪被視為“開著了朵黑色的牡丹”, 今天,中國的城市化是 21 世紀全球偉大的變革之一。 新近的中國城市 在大規模的擴展與建設之後,進入新的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美譽度、城市影響力,以及城市歷史與文脈、城市美學與藝術的城市之魂的發掘與 尋找之中。 


    城市是什麼?城市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集中、豐富、成果 的創造之地、展示之地和應用之地。 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以百倍 於前的物質產品的豐富性和精神成果的深刻性展現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偉大 的本質力量。 我讀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巴黎手稿),他說, “工業的歷史和工業的已經生成的對像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於人的 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 。 作為人類工業化時 代的宣言,它揭示了城市與人的關繫。 人類每一座城市的今天,以及它的 歷史,都是人的社會實踐的產物。 馬克思曾說過,蜜蜂建造蜂房,使得所 有建築師都為之驚嘆不已。 但他又深刻指出: 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 者的表像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


    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人的活動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在於 他能按照人的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 在馬克思那裡,城市作為現代工業的成果,像一本已經打開的書,展示了人在適應並改造世界過程中的本質 力量——人類的思想、精神、觀念、智慧、纔能和技術。 正是因為“我”, 因為我的工作、我的奮鬥、我的實踐和我的生命的付出,纔有了我們面前 的美麗的城市。 它就是活生生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本積澱著歷史、文化、 人的生活的大書。 


     


    二 


     


    本書的內容,是我二十餘年來關於城市、文化和發展的一些思考片段 集。 它想通過對我國這一偉大的變革,做一個文化與美學角度的記錄,做 一個關於城市文明形態的探索,來展現這百年未有之歷史性變革。 本書對北京文脈、上海魔都的魔性、杭州錢塘文化的三勢共潮、青島 時尚之都的構建、成都天府文化與新經濟的共融、西安傳統與城市的溫度 等進行了文化的深度探討。 從“千城一面”的敗筆到“如數家珍”的困境,如何破解此魔咒? 如何在洋洋灑灑的大千之城中脫穎而出?什麼是每一座城市獨特、 鮮明、影響力、發展前景的魂? 每一個城市的領導者都對自己城市的文化古跡、文化遺產如數家珍, 跌入“資源魔咒”形成了“千長一詞”,它是否已成為千城一面的固化 


    思維? 每一個歷史資源都無法舍棄,都是好的,每一個今天的建設都是 成功的。 但是,你是否做過各城市之間的比較?哪一個纔能彰顯城市的 靈魂? 這一切,都是每一個城市決策者面臨的緊迫選擇。 我想起了“月印萬川”…… 佛教華嚴宗用“月印萬川”和“海印三昧”“事事無礙”來表達其宗教 主體理念,於是“月印萬川”就成了華嚴哲學的經典命題。《華嚴經》氣勢宏大、富贍高遠、邏輯縝密,被認為是能代表盛唐氣像的哲學,並給其 後的宋明理學以深刻的影響。 


    朱熹借用了佛教“月印萬川”的譬喻來講“理一分殊”的道理。 他 說:“釋氏雲:‘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這是那釋氏也窺見得 這些道理。”(《朱子語類》卷十八)把“一理”比作天上的月亮,而把存 在於萬物之中的“萬理”比作一切水中千千萬萬個月影,以此形像地說明 “理”與萬物的關繫:理是的,這的理又體現在萬物之中,是萬物 的本質;而萬物並不是分割“此一個理”,卻是分別地體現完整的一個理。 “月印萬川”本是佛教中的命題,“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具 體說是的月印現在一切水中,一切水中印現的月都包括在真正的 月中。 那個月就是“一理”。 月印萬川,心珠獨朗。 一個城市無論有多少歷史的、現實的聖典史 跡,無論有多少自然的、社會的資源,總是千流一源、萬法歸宗、理一分 殊、一以貫之。 我們需要去尋找城市的文脈,那個城市的“魂”。 如何找?面對經典,朱熹主張要“格物致知”。 怎麼格物?那就是通 過努力探究而致知——掌握“物自身”,然後經由主體意念的“純化”,達 到進入“一理”的境界。 而後將本心所具之理推廣至萬像之事物,就可體 會事物本所具之理。 


     


    三 


     


    我曾在一個關於城市的論壇上與旅居中國的英國學者貝淡寧(Daniel A. Bell)先生(他當時是清華大學的教授)談論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 聊到城市的精神。 他會說中文,我們聊得很愉快。 他說:我研究的課題是“城市的精神”,我和同事選取了九個城 市來做探索。如何確定和認識城市的精神呢?作為大學老師, 我們閱讀過有關這些城市的很多東西,包括小說、詩歌、旅遊 指南等。我們需要研究每個城市的文化、社會、經濟、規劃設計, 試圖對這些城市的演變過程做出連貫的歷史敘述。從原則上說, 我們好使用“硬”科學來描述價值觀和城市。或者使用民意 調查問卷,還有這個城市在預算中是怎樣分配資源的……但我 更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寫這部書的四年中,我們一直在這些城 市的大街上閑逛,與人們交談,聽他們談論建築、紀念碑、街 道、鄰居街坊,就好像專門說給我們聽似的。我們感受到了這 個方法的價值。這似乎是一個主觀性更強,缺乏哲學思辨設計 的方法。在這樣的閑逛中,我們聽到了城市的故事和居民們的 情感。它激發了我們的靈感…… 


    他告訴我,他和他的共同作者並不是批把逛街作為研究方法的社 會學家和哲學家。 他說他們的先導者是沃爾特·本雅明。 我一下子便豁然 開朗。 作為一名美學與文化研究的學者,本雅明是我當年的課本。 我 立刻想到本雅明的“都市漫遊者”這個概念。“都市漫遊者”是法國詩人波 德萊爾提供的一個意像,本雅明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中對其 做了進一步的描述與分析。 都市漫遊者在世界各個城市“漫遊”,在城市的 人群中閑逛,以獨特的觀察方式對資本主義的完整性進行意向性抵抗。 貝 淡寧接過了本雅明的理論遺產,傾向於將它作為一種觸摸城市脈搏的方法論 資源。


    其實,在中國文化研究興起的十幾年裡,都市漫遊者一直是一個很熱 門的觀念、視角或形式。 這些年來,以都市漫遊者為名的著作紛至沓來, 有文學的、文化的、藝術的,有理論的,也有散文的。 十多年前,美國哈 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著名學者李歐梵就寫過一本書《都市漫遊者:文化 觀察》。 他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我發現自己的中文文章有點精神分裂。 我對於當代文化的關注,似乎已經超過學術研究的範圍,而想親身介入, 用一種較主觀的文體作文化批評,所以學術的深度不足。 但另一方面我似 乎又不願意放棄學院中的文化理論,甚至在雜文中也引經據典,生怕學界 同行以為我已淪落江湖,做不了學者。”3 另一個著名的雕塑家王中就被描述 為本雅明所說的那種“都市漫遊者”。 他喜歡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城市,對 城市有天生的敏感,總是能很快把握它的脈搏和靈魂。 與貝淡寧聊得不錯,分手的時候,他讓我等等,回身拿出一本書送 給我。 書名《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時代城市何以安頓我們》。 封面上 寫著: 從耶路撒冷到北京,從香港到紐約,深入城市被遮蔽的內 核,探尋凝聚理智與情感、光榮與夢想的真正精神。 


    打開,扉頁上印著小小的三行字: 


     


    知行 


    Ideas spark future 


    洞察世界 尋路中國 


     


    這是這本書的主旨。 書的封底印著帕拉格·卡納(Parag Khanna,他 是《如何管理世界:描述下一次復興的路徑》的作者)對本書的評語: 在膚淺的排行榜和商業調查泛濫的領域,《城市的精神》 代表了美學對商業的勝利,通過在九大城市散步和生活,貝淡 寧和艾維納解開了世界上吸引人的城市的奧秘。這種令人羨 慕的嶄新方法比任何理論都更能說明問題。 另外一段評論是城市專家維托爾德·雷布津斯基(Witold Rybczynski, 《臨時性的大都市:城市觀點》的作者)給出的: 雖然城市是通過建築和物質外觀區分開來的,但貝淡寧和 艾維納提出了令人矚目的觀點,即世界眾多大城市及其居民能 表達出自己獨特的習性和價值觀。《城市的精神》帶領讀者進 行了一次範圍廣泛、魅力無窮的個人旅行。 總要問,什麼是城市的精神、城市的靈魂? 回答該有成百上千種吧。 作家宋石男說,真正的城市精神,一定是自治、自由與自我的。 它不 是宏大敘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 說得很深刻,很自信,也很Future。

    在線試讀
    從“千城一面”到城市文脈 現代化。 中國城市。 高樓大廈,水泥叢林,車水馬龍,光鮮 亮麗。 我們知道這是“城市”,但很難分清楚這是哪一座城市。 由此產 生了一個獨特的名詞:千城一面。 “千城一面”是高速現代化的光榮與夢想,還是陷阱與敗筆? “千城一面”是中國城市的危機與困境,它正在抹掉城市的歷 史、文化的歷史、城市人心中的歷史。 城市化的高速推進,是高速工業化對城市發展的要求。 工業化 的本質是標準化,以標準化換取大規模生產的效率,工業化背景下 的城市化自然也脫離不了工業化的影響。 工業化的標準化延伸到了 城市發展的標準化,由此產生了可能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敗 筆——千城一面。 經過了 40 年的標準化城市建設,“千城一面”的 城市發展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大廣場、大高樓,不僅外形相似, 布局也如出一轍:城市中心有廣場,廣場中心有噴泉,中央商務區高 樓林立,主干道寬闊整齊。 雷同的規劃、雷同的建築、雷同的景觀, 甚至連寫字樓、住宅區的名稱也幾近相似甚至雷同。 多數城市新區, 除了地名,幾無相異之處。 科技進步使得城市建設已經能夠完全克服自然條件的約束,城 市的特色因而越來越淡化。 但城市的形態不僅僅是人們對自然改造 的成就,同時也是凝結了長期積澱的歷史文化的物理形態。 可以說, 源於文化的城市獨特性,早已不僅僅是自然地理的反映,更是地域獨特文化的反映。 某種意義上,“千城一面”就是對城市的歷史、城市 的文化的背叛。“千城一面”幾乎中斷了區域歷史和文化有形的 延續,是對有形文化傳承的巨大破壞,失去了文化教化的場景,更是 導致無形的人心教化的缺失。 如果說“千城一面”是一種影響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的“城市 病”,那麼“如數家珍”就是病急亂投醫的發展困境。 特色不能直指 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主線,就不能直指人心,不能求得內外認同, 不能形成廣泛共識,真正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確立城市的獨特性。“如 數家珍”更為可怕的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 如果沒有對傳 統文化的深入洞察,僅僅停留在事件、現像的表面,就會陷入困境, 陷入“資源魔咒”。

    從“千城一面”到城市文脈 現代化。 中國城市。 高樓大廈,水泥叢林,車水馬龍,光鮮 亮麗。 我們知道這是“城市”,但很難分清楚這是哪一座城市。 由此產 生了一個獨特的名詞:千城一面。 “千城一面”是高速現代化的光榮與夢想,還是陷阱與敗筆? “千城一面”是中國城市的危機與困境,它正在抹掉城市的歷 史、文化的歷史、城市人心中的歷史。 城市化的高速推進,是高速工業化對城市發展的要求。 工業化 的本質是標準化,以標準化換取大規模生產的效率,工業化背景下 的城市化自然也脫離不了工業化的影響。 工業化的標準化延伸到了 城市發展的標準化,由此產生了可能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敗 筆——千城一面。 經過了 40 年的標準化城市建設,“千城一面”的 城市發展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大廣場、大高樓,不僅外形相似, 布局也如出一轍:城市中心有廣場,廣場中心有噴泉,中央商務區高 樓林立,主干道寬闊整齊。 雷同的規劃、雷同的建築、雷同的景觀, 甚至連寫字樓、住宅區的名稱也幾近相似甚至雷同。 多數城市新區, 除了地名,幾無相異之處。 科技進步使得城市建設已經能夠完全克服自然條件的約束,城 市的特色因而越來越淡化。 但城市的形態不僅僅是人們對自然改造 的成就,同時也是凝結了長期積澱的歷史文化的物理形態。 可以說, 源於文化的城市獨特性,早已不僅僅是自然地理的反映,更是地域獨特文化的反映。 某種意義上,“千城一面”就是對城市的歷史、城市 的文化的背叛。“千城一面”幾乎中斷了區域歷史和文化有形的 延續,是對有形文化傳承的巨大破壞,失去了文化教化的場景,更是 導致無形的人心教化的缺失。 如果說“千城一面”是一種影響文化魅力和地方特色的“城市 病”,那麼“如數家珍”就是病急亂投醫的發展困境。 特色不能直指 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主線,就不能直指人心,不能求得內外認同, 不能形成廣泛共識,真正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確立城市的獨特性。“如 數家珍”更為可怕的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 如果沒有對傳 統文化的深入洞察,僅僅停留在事件、現像的表面,就會陷入困境, 陷入“資源魔咒”。 


    大多數城市的領導者都對城市曾經或者現在擁有過的歷史文化資 源“如數家珍”。 中國 300 多個地級行政區、近 3000 個縣級行政區 的官方網站,有一部分區縣其歷史文化板塊中都逃不開羅列的少則十 個八個、多則幾十個的“某某之鄉”“某某之都”的特色文化。 河北 滄州推出的“六大特色文化脈繫”,囊括了詩經文化、運河文化、渤 海文化、醫藥文化、武術文化和雜技文化等諸多內容;邯鄲則提出十 大歷史文化: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磁山考 古文化、女媧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齊石窟文化、以“一枕黃粱” 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磁州窯文化、廣府 太極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和邊區革命文化。 四川自貢自詡“千年鹽 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 雲南玉溪從生命起源說 起,到聶耳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高原水鄉等等。 林林總總, 洋洋大觀。領導,你已墜入了資源魔咒之中。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幾乎每個城市都不缺故事、不缺歷史、 不缺文化。 即使如過去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深圳,其實也有十分悠久 豐厚的歷史文化。 夏、商年代,深圳就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 駐腳點。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 214 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 桂林、像郡三郡,謫徙 50 萬人開發。 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 中原文化。 深圳市的前身為廣州寶安縣,作為縣建制 331 年,即東晉咸和六年。 我們隻要隨意指點,便有赤灣天後廟、赤灣 古炮臺、文天祥與伶仃洋、宋少帝陵,等等。 更不要說深圳現在擁 有世界之窗等上百個文化打卡地。 再如北方一個縣,要辦一個文化節,叫衛夫人文化節。 衛夫人是 東晉時代的女書法家,知道的人不多,當然一提師承鐘繇,高徒有王 羲之,大家也會有聯想,但如果依此作為城市品牌或城市形像,就十 分勉強了。 實際上,城市文化資源是有知曉等級的。 你是一級資源, 還是五級資源,是早就有影響力的,還是需要從頭去傳播的,這些對 於一個城市的品牌營銷意義重大。 大家熟知的桂林,除了歷史上的 傳播外,全中國每個上過小學的人都背誦過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這在中國就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資源。 


    幾多歷史遺跡,漫長文化卷帙,這恰是有著五千年文化傳承的中 國國情和中國現實。 伴隨著城市化而興起的,還有各地大力推進的歷史文化名城建 設,民俗節慶、地方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鋪天蓋地的 “市歌”“市徽”“市樹”“市花”“城市精神”等等,中央電視臺連篇 累牘播出的城市宣傳片,總而言之,跟城市文化相關的名人、名事、名物,隻要曾經擁有,就絕不會被落下。 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注入文化的力量,而每個城市又不缺乏歷史文 化的“珍珠”,因為“有珠可數”,所以“如數家珍”式的發展城市 文化,自然而然成為效、直接的選擇。 於是乎城市的個性塑 造,又陷入了另一個“如數家珍”的困境。 然而,“如數家珍”讓眾多決策者形成了“千長一詞”“千城一 面”的固化思維,跌入了資源魔咒之中。 


    從“千城一面”的敗筆到“如數家珍”的困境,如何破解此 魔咒? 每一個城市的領導者都對自己城市的文化古跡、文化遺產如數家 珍,他們無法舍棄無論哪一個歷史資源,因為他們認為每個資源都是 好的。 但是你是否跳出魔咒做全國全球各城市之間的比較,你是 否做過旅遊者消費者的認真調研,有多少人認同你的“衛夫人”,認 同你的城市形像代言者?哪一個是的,哪一個是一等一級的,哪 一個纔能彰顯城市區別於他者的特質?如何在大千之城中突兀而 出,找到自己那座城市獨特、鮮明、影響力、發展前景 的城市之魂呢? 這一切,是每一個城市決策者都面臨的緊迫選擇。 那讓我們來解析一下“千城一面”的原因。 


    ,在現代化模式下我們對城市的認識不足,隻認為城市是 居住的地方,於是僅僅按照功能化城市的要求建設城市,比如城市競 相建造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大廣場,建立現代化所需要的各種設施。 後現代對這種模式提出了批評和質疑。 第二,地方城市政府“高速政績觀”在作怪。 出政績的快手段是按照現代化的方式很快地改變城市原來破舊的面貌,這是在短短 的任期內、在眼前就能看到的成果。 於是,城市的面貌改變了,原 來破爛的地方變得整齊劃一了,同時問題也出現了:到處爭相建高 樓、大廣場、大馬路,一個城市和另一個城市沒有差別。 事實上, 爭高求大不一定是好事,這是一種趕超型的現代化模式,對現代化沒 有進行深入思考。 西方人認為一百年的東西已經很好了,一定要好 好保護,而我們卻不同,在大拆大建的過程中有時候文化被忽略了。 


    第三,土地財政是政府的推動力,而房地產商樂意做的就 是迅速地復制高樓,滿足實用價值,但是忽略了一個城市當它以一定 面貌出現時的審美價值。 與歐洲將建築放在所有藝術的首位、作為 類重要的藝術品的做法相比,我們的認識差距很大。 在觀念上,我們要把每一個城市當作一件藝術品來看待。 每一 座城市都是一件富有魅力的藝術品,有文化和記憶的藝術品,有自身 深刻的物質和非物質傳承的資源,城市的歷史、城市的傳統都在城市 的建築中積澱。 


    正如鳥巢是一件巨型的人類雕塑,每一個城市都是一件人類的雕 塑品,我們要懷著審美的、熱愛的情感去雕塑它。 城市是現實與歷史的合題。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些城市的改造, 出現了很多弊病,貪大圖洋,貪新圖快。 所以我呼吁:不要那麼心急 慌忙地“拆除”我們的城市,我們應好好地研究自己城市的資源:文 化的、歷史的、藝術的、美學的,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的、城市民俗 民情的等等,我們要有多種設計,用跨越現實的未來視角去關注城市。 “三年一變樣、五年大變樣”,是政績的口號,不一定是對歷史 負責的口號,不一定值得我們高喊。 城市建設需要遵循現實變革中基本的規律性,按照發展的步驟、階段、格局、美的藝術,來建設適 宜人類棲居的城市,從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建築、城市街區、 城市樓宇、城市家庭、城市人等多方面入手,總體把握,綜合融會, 做好頂層設計。 


    從歷史上看,一個城市的格局形成之後,往往要因循幾百年。 比如我國大多數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就是幾百年來大致不 變。 中國這一輪的城市化建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前所 未有甚至後無來者的城市大變革,城市的基本格局也可能將延續到未 來數百年。 今天這一代或這幾代的城市管理者、決策者們,的確要 有對城市的歷史負責的使命感,也要對城市的未來負責。 當今天的 人們回首古老北京的設計者、建築者和保衛者的時候,我們不禁感慨 萬端,他們是創造並保護北京城市歷史的偉人。 


    從美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在當前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大量的 舊城改造(尤其是縣級城市改造),一定要增加“生態城市”“公園 城市”“藝術城市”“美的城市”的理念,要切記,建築是人類的 藝術。 未來的市民期待著更加“詩意”的棲居。 因此,公共藝術在 未來城市建設中將有更為重要的地位。 創造“藝術城市”要結合生態旅遊、文化旅遊,挖掘當地未挖掘 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形成具有強烈地域性特色或創新特色的城市;要 站在全球旅遊、特色旅遊角度進行城市規劃;要從“影響力、標志 性、藝術性、公共性”等多個方面評價城市的公共藝術建設;要將構 建“藝術城市”“美的城市”與區域經濟、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 我們看幾個案例。 


    案例 1:巴塞羅那是因奧運會而規劃建設的城市,在規劃中把歷史的文化、奧運的文化串聯在一起,城市顯得很和諧。 巴塞羅那不 是歐洲繁華的城市,與歐洲繁華城市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 點,有代表城市的標志和特色,讓人神往。 巴塞羅那有 8 棟建築物 被列為世界遺產: 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 設計的 6 座建築物於 1984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1. 文森之家 CASA VICENS (1883—1888) 


    2. 桂爾宮 PALAU G ELL (1886—1889) 


    3. 桂爾公園 PARK G ELL (1900—1914) 


    4. 巴特由之家 CASA BATLLO (1904—1906) 


    5. 米拉之家 CASA MILA,LA PEDRERA (1906—1912) 


    6. 聖 家 族 大 教 堂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ILIA (1883—1926) 多明尼克(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 設計的 2 座建築物 於 1997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7. 加泰隆尼亞音樂廳 PALAU DE LA MUSICA CATALANA (1905—1908) 


    8. 聖保羅醫院 HOSPITAL DE LA SANTA CREU I SANT PAU (1902—1930) 由於有開創性的藝術家 —如高迪 —的創意創造了城市的生 命力,它是一個走向藝術的城市,這與歐洲人將建築作為藝術的要義的理念密切相關。 所有成功的案例,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它找到了自己城市 的魂。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脈:千流一源、萬法歸宗、理一分殊、 一以貫之。 “理一分殊”的道理,朱熹借用了佛教“月印萬川”的譬喻。 他 說:“釋氏雲:‘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這是那釋氏也 窺見得這些道理。”(《朱子語類》卷十八)把“一理”比作天上的月 亮,而把存在於萬物之中的“萬理”比作一切水中千千萬萬個月影, 以此形像地說明“理”與萬物的關繫:理是的,這的理又體 現在萬物之中,是萬物的本質;而萬物並不是分割“此一個理”,卻 是分別地體現完整的一個理。“月印萬川”本是佛教中的命題,“一月 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具體說是的月映現在一切水中, 一切水中映現的月都包括在真正的月中。 但是還不夠,除了因文化地的歷史主線,我們還要看到與時俱進 的當代創為。 


    一座城市的文化獨特性如果不與今天形成聯繫,終會失去發 展的內驅力。 可即使經過了 20 多年的發展,中國的一些區域的文化 產業仍舊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文化產業的發展邏輯,必然脫 胎於文化本體,在中國這樣一個不缺乏歷史文化的國家,復興中華 傳統文化亟待一套新的方法論指導。 前文定義了文脈是“因文化地 的歷史主線,與時俱進的當代創為”。 基於這一定義,結合新的時代 條件、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和新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產業發展條件, 我們提出了一套新的發展理論。 鋻於其他領域已經或多或少有了圍 繞文脈進行理論的嘗試和闡述,為區別起見,將其命名為“新文脈 理論”。 


    新文脈,新文創,新文明。城市是一個巨繫統,是建築之形、文化之魂、規劃之格、功能之 用的繫統綜合,任何一個一維的文脈解釋,都不能準確認識文脈在城 市建設和發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文脈需要按照城市建設和產 業發展的需求,重新被發現、被解釋。 為此,筆者從城市和地域文化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角度,將新文脈 定義為“在新的當代城市變革與競爭中一個城市由歷史承續而來的新 的文化主線”。 一個兼具主體性和統攝性、歷史性和當代性、無形性 和有形性、靜態性和動態性的概念。 


    什麼是新文脈之新?是發掘、激活、變革、創新。 新文脈的新首先是發掘城市的獨特的文明基因,激活城市逝去 的集體記憶,承續以通古今,將過去斷續的、單子化、片段化的文脈 一一連綴成線、交織成體、賦之以魂; 新文脈的新是在為深廣的中華人文精神的積澱之上進行創新、 創意、變革、改造,以變促通,以通制變,以新變成就新統,以新變 實現文脈的貫通; 新文脈以當代哲學闡釋學為基礎,新文脈的新是城市歷史要素的 重新選擇、重新集中、重新闡釋; 新文脈的新是在當下新時代、新思想、新制度構架之下建構的新 創造; 新文脈的新是在現代科技基礎上構建的城市文化新構架。 談到城市個性的現實與歷史意義,我認為,這是人類歷大 規模的一次造城運動,是關乎子孫後代的一件大事。 我們今天所做的 一切恐怕將確定著未來二三百年中國城市格局。 為此,所有的造城者、 所有的官員、企業家、研究人員,都要對子孫後代負責,對歷史負責。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