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民國教育史專題研究叢書·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2153-3120
    【優惠價】
    1346-1950
    【作者】 王建軍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6529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965291
    作者:王建軍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產品特色

    width="1575"

    編輯推薦
    一個社會群體的形成須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民國纔短短38年時間,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營建當然是顯得倉促了。但就是這倉促的歷程,也充滿著新與舊、中與西、前進與倒退的交疊與踫撞。這些交疊與踫撞,卻促成了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中一種精神的成長,那是一種歷史擔當的精神,一種本真的生活情懷。
    從當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看,對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狀況的展示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對民國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研究中。如馬嘶的《百年冷暖——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生活狀況》,許紀霖的《大時代中的知識人》,章清的《“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桑兵的《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羅志田的《近代讀書人的思想世界與治學傾向》,楊小輝的《近代中國知識階層的轉型》,蔡登山的《民國的身影》,劉克敵的《困窘的瀟灑:民國文人的日常生活》等。也有從經濟角度揭示民國文人的生活,如陳明遠的《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和《文化人與錢》,等等。
    對民國高校教師的專門研究,主要有校史研究和校史資料整理,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清華大學史料選編》、《南大百年實錄》、《北京大學史料》等等。這些資料較繫統地收集了當時高校教師的生活資料。還有對某校教師生活、工作的研究,如蘇雲峰所著《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 1911—1929》、黃延復所著《二三十年代清華校園文化》、謝泳所著《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等等。對民國高校教師作較全面研究的則有汪修榮撰著的《民國教授往事》,內容涉及19位教授,材料豐富,剪裁得當,較形像地反映了當年高校教師的生活容貌。陳平原所著《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則是對特定時期高校教師的群體研究,個案研究則有民國高校教師的人物傳記。另外,*近整理出版了許多民國高校教師的日記、回憶錄,以及他人的追憶文集,這些資料較真實地回放了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圖景。
    近年對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狀況的研究論文開始增多,其內容比較多地集中在民國高校教師待遇問題上。比如高校教師的聘任問題、流動問題、薪酬及生活狀況問題、教師結構問題等,以及與教師待遇相關的“教授治校”、教授權力制度、教師身份、教師的社會角色等問題。其研究視角或按民國歷史階段集中討論某一問題的演變,或按區域探討某一地區教師的薪酬狀況。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浙江大學吳民祥的博士論文《中國近代大學教師流動研究1898-1949》(已出版),華東師範大學胡悅晗的博士論文《日常生活與階層的形成——以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分子為例(1927 — 1937)》,浙江大學葛福強的博士論文《民國高校教師薪酬研究》,以及數篇相關主題的碩士論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一個社會群體的形成須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民國纔短短38年時間,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營建當然是顯得倉促了。但就是這倉促的歷程,也充滿著新與舊、中與西、前進與倒退的交疊與踫撞。這些交疊與踫撞,卻促成了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中一種精神的成長,那是一種歷史擔當的精神,一種本真的生活情懷。


    從當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看,對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狀況的展示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對民國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研究中。如馬嘶的《百年冷暖——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生活狀況》,許紀霖的《大時代中的知識人》,章清的《“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桑兵的《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羅志田的《近代讀書人的思想世界與治學傾向》,楊小輝的《近代中國知識階層的轉型》,蔡登山的《民國的身影》,劉克敵的《困窘的瀟灑:民國文人的日常生活》等。也有從經濟角度揭示民國文人的生活,如陳明遠的《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和《文化人與錢》,等等。


    對民國高校教師的專門研究,主要有校史研究和校史資料整理,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清華大學史料選編》、《南大百年實錄》、《北京大學史料》等等。這些資料較繫統地收集了當時高校教師的生活資料。還有對某校教師生活、工作的研究,如蘇雲峰所著《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 1911—1929》、黃延復所著《二三十年代清華校園文化》、謝泳所著《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等等。對民國高校教師作較全面研究的則有汪修榮撰著的《民國教授往事》,內容涉及19位教授,材料豐富,剪裁得當,較形像地反映了當年高校教師的生活容貌。陳平原所著《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則是對特定時期高校教師的群體研究,個案研究則有民國高校教師的人物傳記。另外,*近整理出版了許多民國高校教師的日記、回憶錄,以及他人的追憶文集,這些資料較真實地回放了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圖景。


    近年對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狀況的研究論文開始增多,其內容比較多地集中在民國高校教師待遇問題上。比如高校教師的聘任問題、流動問題、薪酬及生活狀況問題、教師結構問題等,以及與教師待遇相關的“教授治校”、教授權力制度、教師身份、教師的社會角色等問題。其研究視角或按民國歷史階段集中討論某一問題的演變,或按區域探討某一地區教師的薪酬狀況。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浙江大學吳民祥的博士論文《中國近代大學教師流動研究1898-1949》(已出版),華東師範大學胡悅晗的博士論文《日常生活與階層的形成——以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分子為例(1927 — 1937)》,浙江大學葛福強的博士論文《民國高校教師薪酬研究》,以及數篇相關主題的碩士論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這些研究成果注意從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等公共層面考察民國的知識分子。有的是從校史角度介紹了高校教師的工作狀況,有的是從啟蒙思想的內在復雜性考察近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自我衝突,有的是從地緣與學派的角度考察近代知識分子的學術脈絡和現代知識體繫的建構,有的則將晚清士人與現代知識分子相比較,考察民國知識分子在社會劇變時代的思想與社會關懷,有的則從民國高校教師的聘任、待遇、流動等方面來考察民國的教師管理制度。這些成果包含有較豐富的民國高校教師的往事,對進一步深入研究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借鋻。


    但將民國高校教師視為一個獨立的群體,全方位探討其生活的研究成果還是很少。特別是從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角度來探討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的成果則基本空缺。


    既然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那麼,這個新興的知識群體從何處來,向何處去,這個群體走過了怎樣的一條路,從生活角度對其進行探討就十分必要。如果我們能從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的角度,通過對這個群體成員的構成,他們的物質待遇,以及他們的教學生活、學術生活和日常生活作深入探討,我們就有可能抓住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的時代特質。

     
    內容簡介

    如何纔能比較真實地再現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活動?可能*好的材料莫過於當年教師們的日記、書信、文集以及親友、學生們的回憶錄等。通過梳理這些材料來勾勒民國高校教師的日常生活圖景,將當年高校教師的生活置回鮮活的土壤,讓他們的聲音直接呈現,使我們能在當年的生活世界領悟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發展的力量。這就是本書所要著力的地方。


    如何打通個人日常生活與社會結構之間的橋梁,將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放入特定的歷史脈絡中,將民國高校教師的日常生活與高校發展結合起來,將民國高校教師日常生活與教師專業發展結合起來,產生更具有穿透力的問題意識,這是本研究所要致力的目標。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1.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研究的歷史定位;2. 民國高校教師的學校生活;3. 民國高校教師的交往生活;4. 民國高校教師的家庭生活等。

    作者簡介

    王建軍,男,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常務理事、廣東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學科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教育史、中國教育管理史和成人教育。主持、參與國務院古籍整理項目“中國古代教育文獻叢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六五”重點項目“中國教育史研究”等多項國家、地方課題。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中國教育管理史教程》(廣東高教出版社1998年6月)、《中國教育史新編》(廣東高教出版社2003年12月)等。發表論文有“盲目趨新與教學改革--舒新城對道爾頓制教學實驗的憂慮”(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5期)、“論中國近代高等師範模式的演變”(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高等教育》轉載)等。

    目錄
    目錄
    導論: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研究的歷史定位
    一、“我們是誰”
    (一)身份轉型的追問
    (二)文化資本更新的衝擊
    (三)體制力量的制約
    二、教授治校的實踐
    (一)北京大學評議會的設立
    (二)清華大學評議會的操作
    (三)以學校行政興學術之權
    三、高校教師共同體命題的提出
    (一)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產生的歷史必然
    (二)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三)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研究意義

    目錄


    導論:民國高校教師生活研究的歷史定位


    一、“我們是誰”


    (一)身份轉型的追問


    (二)文化資本更新的衝擊


    (三)體制力量的制約


    二、教授治校的實踐


    (一)北京大學評議會的設立


    (二)清華大學評議會的操作


    (三)以學校行政興學術之權


    三、高校教師共同體命題的提出


    (一)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產生的歷史必然


    (二)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三)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研究意義


    章:民國高校教師共同體的營建


    一、北京政府時期高校教師共同體的初創


    (一)*對高校教師資格檢定的模糊框架


    (二)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中的衝突與踫撞


    二、南京政府時期高校教師共同體的成型


    (一)*對高校教師資格檢定的標準定型


    (二)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走向高度業緣化組合


    三、抗戰及戰後高校教師共同體的動蕩與穩定


    (一)*對高校教師資格檢定的審查加強


    (二)高校教師共同體營建的典型案例


    (三)高校教師對教師共同體的認同


    第二章:民國高校教師的物質待遇


    一、北京政府時期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一)*對高校教師薪酬的規定


    (二)北京大學對教師待遇的落實


    (三)20年代高校教師的生活水平


    (四)20年代政府欠薪對高校教師生活的影響


    二、南京政府時期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一)南京政府對高校教師薪酬的規定


    (二)各高校落實教師待遇的措施


    (三)30年代前期高校教師的生活水平


    三、抗戰時期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一)國民政府補救高校教師生活的措施


    (二)抗戰時期高校教師的窘迫


    (三)西南聯大教師為增加津貼的抗爭


    四、抗戰勝利後高校教師的生活狀況


    (一)力圖恢復高校教師生活水平的行政措施


    (二)抗戰勝利後高校教師生活的艱辛


    (三)民國高校教師為爭取身份尊嚴的努力


    第三章:民國高校教師的教學生活


    一、漸成方圓垂師範


    (一)排課


    (二)備課


    (三)上課


    (四)考試


    (五)課外指導


    (六)兼課生活


    二、競技講臺自風流


    (一)梁啟超


    (二)陳寅恪


    (三)吳宓


    (四)劉文典


    (五)朱自清


    (六)黃侃


    三、風流緣何而溢彩


    (一)學而不厭


    (二)誨人不倦


    (三)舒展個性


    四、學科建設奠厚基


    (一)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特點


    (二)梁思成與東北大學建築繫


    (三)馬約翰與清華大學的體育課程


    (四)熊慶來與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數學繫的創辦


    第四章:民國高校教師的學術生活


    一、個人的研究工作


    (一)著述研究


    (二)學術實地考察


    (三)北大研究教授


    (四)學術休假


    二、參與學術活動


    (一)校內學術活動,


    (二)校際之間的學術交往


    (三)與國際學者互動的學術交流


    三、創辦刊物的生活


    (一)民國高校教師創辦刊物的特點


    (二)吳宓主辦《學衡》的工作精神


    (三)浦江清參與《大公報·文藝副刊》的責任意識


    四、學術交往方式的選擇


    (一)章門師徒交往圈的裂變


    (二)以思想認同為基礎的交往


    (三)以學問興趣為基礎的交往


    五、真誠的學術情懷


    (一)不苟且


    (二)不退縮


    (三)守望“志業”


    第五章:民國高校教師的日常生活情趣


    一、衣食住行,自得其樂


             (一)衣著


             (二)飲食


             (三)居住


    (四)出行


    二、藝術休閑,享受自由


    (一)雅趣


    (二)娛樂


    (三)聚會


    (四)旅遊


    三、愛情婚姻,浪漫追求


    (一)吳宓的個案


    (二)金嶽霖的個案


    (三)浪漫之於婚姻


    第六章:抗戰時期高校內遷的教師生活


    一、淒寒迷霧上征途


    (一)高校內遷儲國力


    (二)烏鵲南飛群未散


    (三)封鎖難阻集結心


    二、跋山涉水歷艱辛


    (一)西南聯大的遷徙


    (二)西北聯合大學的遷徙


    (三)浙江大學的遷徙


    (四)其他高校的遷徙


    三、弦歌不輟情彌切


    (一)戰火紛飛書聲朗


    (二)安貧樂道足風流


    (三)中業興,須人傑


    結語: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風貌與文化擔當


    一、舊風俗,新時尚


    (一)林語堂的“過新年”


    (二)錢玄同的生活糾結


    (三)對舊禮教的迷戀


    二、回望傳統,面向未來


    (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二)“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三)在驚濤駭浪中堅忍前行


    三、歷史擔當下的生活情操


    (一)民國高校教師的生活理想


    (二)本真的生活情懷


    後記


    附錄一:中外參考文獻舉要


    附錄二:索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