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互聯網沒有記憶 一部人類記憶簡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美]艾比·史密斯·拉姆齊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發展與變遷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28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892868
    作者:[美]艾比·史密斯·拉姆齊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

    編輯推薦


























    記憶不僅關於過去,還能塑造未來。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


    從文字產生到印刷書籍,再到數字記憶,存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面臨很多新的舊的問題:


    數據到底屬於誰的?


    我們如何面對信息膨脹,又如何看待數據消失?


    誰決定我們看到哪些信息?


    集體失憶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我們如何保證記憶的真實性、權威性?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需要記憶新範式,也需要新的基礎教育,學會對數字信息保持審慎和責任感。

     
    內容簡介

    寫在泥板、石碑、莎草紙、手抄本上的記憶可以保存數千年。寫在網絡上的記憶平均存在的時長隻有100天。網絡平臺一旦關閉,我們的回憶、愛好、生活感悟、學習資料都會消失。


    一代代人積累的記憶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進化優勢:知識和文化。如今我們卻面臨一個悖論:數據不斷膨脹,也在不斷丟失;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在本書中,作者探索了從史前時代至今人類是如何記憶的,提醒我們數據存儲不是記憶,引導我們思考:在互聯網時代的數據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應該用來記住哪些記憶?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處理膨脹的信息?消失的記錄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誰來決定哪些信息可以傳播和流傳至後世。

    作者簡介

    艾比·史密斯·拉姆齊(Abby Smith Rumsey)歷史學家、作家,曾在哈佛大學學習俄羅斯學,現為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學術交流研究所所長。她長期參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國家戰略項目“國家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幫助各類圖書館、檔案館收藏有價值的數字信息。她致力於研究數字時代的記憶、信息存儲、圖書館的角色變化,以及新的信息技術如何影響我們對歷史和時間的看法。


     


    譯者簡介


    史兵,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現任職北京城市學院。

    目錄
    部分  我們來自何處/ 1
    第 1 章  我們所知的記憶/ 3
    第 2 章  好奇心如何創造了文化/ 16
    第 3 章  希臘人的思想:從記述到美學/ 34
    第 4 章  逝者能言/ 55
    第 5 章  包羅萬像的圖書館/ 74
    第二部分  我們身在何處/ 95
    第 6 章  世界記錄下了一切/ 97
    第 7 章  記憶的科學與遺忘的藝術/ 124
    第 8 章  想像:將來時的記憶/ 146
    第 9 章  互聯網沒有記憶/ 158
    第三部分  我們將去何處/ 181
    第 10 章  活在記憶裡/ 183
    致  謝/ 208

    部分  我們來自何處/ 1
    第 1 章  我們所知的記憶/ 3
    第 2 章  好奇心如何創造了文化/ 16
    第 3 章  希臘人的思想:從記述到美學/ 34
    第 4 章  逝者能言/ 55
    第 5 章  包羅萬像的圖書館/ 74
    第二部分  我們身在何處/ 95
    第 6 章  世界記錄下了一切/ 97
    第 7 章  記憶的科學與遺忘的藝術/ 124
    第 8 章  想像:將來時的記憶/ 146
    第 9 章  互聯網沒有記憶/ 158
    第三部分  我們將去何處/ 181
    第 10 章  活在記憶裡/ 183
    致  謝/ 208
    參考資料/ 210

    媒體評論
    如果我們要思考一千年或三千年後的事,那*好問問自己,怎樣纔能保證現在創造的數字設備在未來還能讀取。我們毫不猶豫地把數據存儲在這些數字設備中,但它們有可能是個信息黑洞。——溫特·瑟夫(Vint Cerf),谷歌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顧問,互聯網之父之一

    本書的目的是提醒我們嚴肅思考當下的數據洪流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科學》(Science)

    對檔案進行數字化的技術使我們能夠輕易地改寫過去,本書是一本包羅萬像的作品。——《自然》(Nature)

    這本有關數字思維的書讓我們每個人都認識到人類集體記憶的歷史和復雜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媲美奧利佛·薩克斯。——布魯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互聯網檔案館創始人

    如果我們要思考一千年或三千年後的事,那*好問問自己,怎樣纔能保證現在創造的數字設備在未來還能讀取。我們毫不猶豫地把數據存儲在這些數字設備中,但它們有可能是個信息黑洞。——溫特·瑟夫(Vint Cerf),谷歌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顧問,互聯網之父之一


     


    本書的目的是提醒我們嚴肅思考當下的數據洪流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科學》(Science)


     


    對檔案進行數字化的技術使我們能夠輕易地改寫過去,本書是一本包羅萬像的作品。——《自然》(Nature)


     


    這本有關數字思維的書讓我們每個人都認識到人類集體記憶的歷史和復雜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媲美奧利佛·薩克斯。——布魯斯特·卡利(Brewster Kahle),互聯網檔案館創始人


     


    我們這個時代的悖論之一就是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東西。後代人會怎樣看待我們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本書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艾比·拉齊姆多年的反思使她的文章優雅、清晰,在書中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遇到的一繫列問題:我們越來越依賴搜索,而不是去記住信息。——特德·威德默(Ted Widmer),布朗大學約翰·卡特·布朗圖書館前館長


     


    數字記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而本書提供了啟發性的見解和令人信服的論據,使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挑戰。——莎拉·托馬斯(Sareh Thomas),哈佛大學圖書館副總裁

    在線試讀

    第1章  我們所知的記憶


    早在 4 萬多年前,人類就學會了如何欺騙死亡。他們把思想、情感、夢想、恐懼和希望轉移到不死之物上。他們在洞穴的牆壁上作畫,在動物骨頭和石頭上雕刻,用這些方式將他們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延續到未來。世代相襲,人類已經創造了復雜的技術,可以將思想委托給更持久、更小型、更便攜的對像。從 6 000 年前的泥板文書到莎草紙,再到印刷、攝影、錄音,一直到現在的微型便攜數字媒體工具,記錄技術的每一次突破都使知識的存儲得到了豐富,這無疑是人類這一個物種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數字時代,我們極大地擴展了記錄信息的能力,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好奇心,並尋求更多雄心勃勃的問題的答案。


    但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超越我們自己,我們不得不努力追趕我們的發明創造。我們所處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記憶繫統(memory systems)的承載能力大大落後於我們產生信息的能力。自 20 世紀 90 年代萬維網誕生,到過去 10 年間社交媒體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到被信息淹沒。與此同時,我們又被信息豐裕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和希望所吸引,甚至陷入狂熱。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信息,越來越大的數據量。然而,似乎我們擁有的信息越多,我們就越難以掌控已知的知識。我們究竟該如何趕上自己?


    人類淹沒於自己的精巧發明所創造的財富之中,這已經不是次。信息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會促成一段時期的信息生產過剩以及信息膨脹,大量的信息使我們無法管理我們生產的信息,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楔形文字至今一直如此。擁有大量的知識卻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同時又渴望獲得更多知識,這是一種人類狀態,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的產物。


    但如今,我們面臨的情形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所不同。我們再也不能依靠幾千年來磨煉的技能,通過管理實體物件(無論是紙莎草卷軸還是平裝書)來管理我們的知識。我們必須學會精通電力網、計算機代碼,以及我們用來創建、存儲和讀取記憶的大型機器。精通到何種程度以及如何精通就是當今的前沿知識。


    我們面前的數字景觀大多還未探明,我們隻有進入它進行探索纔能了解其中的未知之地。幸運的是,盡管未知領域可能很廣闊,但數字技術本身也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它能加快新知識在急於探索未知領域的人與緩步適應的人之間的交流。隨著這些前沿技術不斷被攻克,我們認識到長久以來對人類集體記憶的理解已經過時,它不再需要附著於不死的實物之上,也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數字記憶(digital memory)無處不在,雖然它無比脆弱;數字記憶無邊無界,雖然它先天不穩定。因此,精通數字記憶意味著在開發其優勢的同時,還要克服其弱點。我們將在數字時代研究記憶存儲的未來(the future of memory),探索數字記憶的優缺點。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