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上好一村--十八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臺灣小鎮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李昂 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管理與社會規劃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480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48039
    叢書名:社區營造書繫

    作者:李昂等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7月 


        
        
    "

    編輯推薦


        《外公的澎湖灣》;《花名在外的臺灣馬蓋先》;《當金針花還沒開的時候》;《就來唱歌吧!》;《把社區一家開著跑》;《夫人牌志工》;《撥蘿卜全臺知》;《像活潑好學的孩童》;《稻草稈也能變黃金》;《美麗的老人社區》……《上好一村(十八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臺灣小鎮故事)》(作者李昂、劉克襄、林文義)收錄了這些故事。

     
    內容簡介

        
    《上好一村(十八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臺灣小鎮故事)》收錄了這些故事:《當金針花還沒開的時候》;《就來唱歌吧!》;《把社區一家開著跑》;《夫人牌志工》;《撥蘿卜全臺知》;《像活潑好學的孩童》;《稻草稈也能變黃金》;《美麗的老人社區》;《偏遠小鄉的傳奇》;《像紅磚穩健堆高》。


        
    《上好一村(十八個充滿陽光與希望的臺灣小鎮故事)》的作者是李昂、劉克襄、林文義。

    目錄

    序一 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社會學分析
    序二 社區營造與社會建設
    推薦序串起信任,延伸幸福
    李昂
    1.外公的澎湖灣
    2.花名在外的臺灣馬蓋先
    3.當金針花還沒開的時候
    4.就來唱歌吧!
    5.把社區一家開著跑
    6.夫人牌志工
    多彩多姿的在地風貌
    劉克襄
    7.撥蘿卜全臺知
    8.像活潑好學的孩童
    9.稻草稈也能變黃金
    10.美麗的老人社區
    11.偏遠小鄉的傳奇
    12.像紅磚穩健堆高
    我在這裡看見希望
    林文義
    13.不是離鄉人
    14.她的唇語,你的童夢
    15.茉莉閃爍近湖岸
    16.野臺高歌好
    17.糖廠鐵道一樂園
    18.桑葚數裡向海
    感心的學習之旅
    致謝上好一村,感謝有你
    附錄1 補充推薦臺灣社區營造特色社區
    附錄2 臺灣特色社區交通導覽
    前言
    清華大學社會學繫獲得臺灣信義房屋周俊吉董事長的支持成立了社區營造中心,同時,有意將臺灣的社區營造經驗整理出來供大陸參考,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支持出版。社區營造的經驗是臺灣這些年來值得討論的空間與社會、專業與政治的課題,值得寫幾句話作為兩岸社會之間互動的寄語。
    就一個發展中地區而言,臺灣原本在歐美1960年代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下形成的社區設計(communitydesign)中是沒有實踐的歷史條件的,社區營造政策在臺灣的建構有特定的政治時空。1990年代,因為政治強人過去之後國民黨內高層的權力鬥爭,使得時任領導人需要獲得草根社會的支持力量來取得政治上的正當性。當時的“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所主導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遂取得了政治的空間來面對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所釋放的臺灣社會的力量,或者可以說政府被迫必須以政策來面對已經動員了的社會。
    這種由上而下的社區營造政策的執行過程對當時臺灣發生的社區運動雖然存在社會力量被政府收編的效果和官僚機構執行的形式化後遺癥;但是,臺灣的草根社區也終究有機會參與到地方環境改善的決策過程中了。社區營造,其實就是社區培力與維權(communityempowemlent)。

        
    清華大學社會學繫獲得臺灣信義房屋周俊吉董事長的支持成立了社區營造中心,同時,有意將臺灣的社區營造經驗整理出來供大陸參考,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支持出版。社區營造的經驗是臺灣這些年來值得討論的空間與社會、專業與政治的課題,值得寫幾句話作為兩岸社會之間互動的寄語。


        
    就一個發展中地區而言,臺灣原本在歐美1960年代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下形成的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中是沒有實踐的歷史條件的,社區營造政策在臺灣的建構有特定的政治時空。1990年代,因為政治強人過去之後國民黨內高層的權力鬥爭,使得時任領導人需要獲得草根社會的支持力量來取得政治上的正當性。當時的“文建會”副主委陳其南所主導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遂取得了政治的空間來面對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所釋放的臺灣社會的力量,或者可以說政府被迫必須以政策來面對已經動員了的社會。


        這種由上而下的社區營造政策的執行過程對當時臺灣發生的社區運動雖然存在社會力量被政府收編的效果和官僚機構執行的形式化後遺癥;但是,臺灣的草根社區也終究有機會參與到地方環境改善的決策過程中了。社區營造,其實就是社區培力與維權(community
    empowemlent)。

        
    對臺灣的政府層面而言,社區營造是提供資源、收編社區動員、交換地方治理的正當性、建構新的政府與民間關繫的一種政策手段。這時,對臺灣草根社區的考驗,就在於它們與政府的關繫是否會像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動員那樣,終交付政治上的忠誠以交換選票或資源,而這樣的過程經常就會繼續復制父權文化的不平等關繫。
    所以,對臺灣的社會而言,關鍵在於社區動員與社區培力的過程中,如何建構社區的主體性,知道社區自己的位置與角色,避免民粹政治下政黨領袖的政治收編,也避免社區內部單方面競爭資源而造成的分裂。這是市民社會建構的必要過程,甚至,也讓市民社會有可能進一步穿透政府的層級治理。於是,當這種層級治理的正當性不在,社會運動提供了社區參與的機會與折衝斡旋的政治空間,這就是參與式規劃與設計的過程。政府與民間的關繫,歷史上次開始變得平等,也因此,公共空間的營造特別值得分析。
    對空間規劃與設計的相關專業者而言,社區營造提供了一種社會學習的機會,使其能脫離現代學院的封閉圍牆與現代設計專業上的形式主義陷阱。這些專業者與民間社會互動,得以回到歷史的中心。社區營造過程中的社會建築,有助於市民社會的形成。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夏鑄九 2013年5月書於河南嵩山會善寺

    在線試讀
    不得不承認行銷包裝的功用,享譽各界的“金針花祭”推出前,赤柯山的金針花一樣盛開,但少有人知道這個海撥九百米高的小小山頭。事實上,已經燦開成橙黃色花海的金針花,代表的是農民的血淚——隻有當金針滯銷,不再被需要時,纔會留下來開花。一年就隻有這麼一季,八月、九月,赤柯山的金針長成一枝枝長長的管狀花苞。但,且慢,不能讓它開了。還沒有開的金針花采摘下來,纔有食用的價值。
    我們喫到“金針排骨”這類菜時,金針花一定含苞未放。開了就不值錢了。農民起早趕晚,早些年還帶著油燈,采摘金針花。生怕一過時,金針花開,雖然美麗,但無從換取生活所需。一年來等的就是這麼一季,花開一切成空。由於各種外部市場因素,價格便宜讓金針會被留著開成花海,將金針花轉型休閑觀光產業,方帶來新的商機。觀光使看金針花、喫金針可行。要買無硫的金針,赤柯山是好的選擇之一。赤柯山有了另個春天。
    而不免要問:過去,是誰,來到這個山頭,就為這麼每年一季的“金針花不開”。屬於公有林班地的赤柯山,名稱來自山林間長滿的“赤柯木”,這有板根的高大樹,以木質堅硬聞名,日本人在日本殖民時代砍伐作為槍托。如今,僅剩的赤柯木不多,被稱為千年神木的一株赤柯木,兀自孤獨地站立於高低起伏的金針花田間。所幸,旁邊還有巨石相伴,這形似烏龜的巨石,便與千年神木,相互依偎。看盡的豈隻是赤柯山的滄桑。
    日本人采完可制成槍托的赤柯木,仍敗戰離去。
    國民黨政府來臺後,將赤柯山列為公有,開放租地造林,吸引了“新移民”:他們在臺灣尚貧窮的四五十年代由西岸翻山越嶺來此,先是種茶,之後引進金針栽培,成功轉型成為栽種金針為經濟作物的農人。直到本土金針滯銷。
    如是,五十年過去,如今山上仍有六十二戶人家,約兩百人,包含閩南、客家、阿美、平埔人。早先來的閩南移民先占近山路的好地,愈晚來的阿美人隻有向更深的山內墾殖。這些“新移民”真的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然也有許多故事流傳。
    從一條小路開始。總有那樣的孩子,生在赤柯山,從小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四下探尋。稱“燕子”的潘素燕,無疑也是其一。她先想追究的是“新移民”時期,大伙為時間,從平地截彎取直爬上山的那條可達赤柯山的蜿蜒小路。道路開後車輛通行,這條小路荒廢不再使用。小路不是什麼知名歷史“ 古道”,但命運相同地埋葬在荒煙蔓草中。“燕子”帶著使用過這條小路的赤柯山老住民同行,披荊斬棘重尋一段舊路。大伙更靠著回憶數一數,啊!小路有十三個彎道。“就把小路命名為十三彎吧!”當要成立赤柯山劇團時,不免就順理成章地叫“十三彎劇團”。叫“燕子”的女子,原在小貿易公司當助理,一直覺得飄浮在臺北的空中格格不入,想回赤柯山又無從回來。直到“金針花祭”轉型休閑農業,姊姊、姊夫在山上經營“加蜜園”餐廳與民宿,燕子纔找到回家幫忙的理由。

        
    不得不承認行銷包裝的功用,享譽各界的“金針花祭”推出前,赤柯山的金針花一樣盛開,但少有人知道這個海撥九百米高的小小山頭。事實上,已經燦開成橙黃色花海的金針花,代表的是農民的血淚——
    隻有當金針滯銷,不再被需要時,纔會留下來開花。
    一年就隻有這麼一季,八月、九月,赤柯山的金針長成一枝枝長長的管狀花苞。但,且慢,不能讓它開了。還沒有開的金針花采摘下來,纔有食用的價值。


        我們喫到“金針排骨”這類菜時,金針花一定含苞未放。開了就不值錢了。
    農民起早趕晚,早些年還帶著油燈,采摘金針花。生怕一過時,金針花開,雖然美麗,但無從換取生活所需。一年來等的就是這麼一季,花開一切成空。由於各種外部市場因素,價格便宜讓金針會被留著開成花海,將金針花轉型休閑觀光產業,方帶來新的商機。觀光使看金針花、喫金針可行。要買無硫的金針,赤柯山是好的選擇之一。赤柯山有了另個春天。


        
    而不免要問:過去,是誰,來到這個山頭,就為這麼每年一季的“金針花不開”。屬於公有林班地的赤柯山,名稱來自山林間長滿的“赤柯木”,這有板根的高大樹,以木質堅硬聞名,日本人在日本殖民時代砍伐作為槍托。如今,僅剩的赤柯木不多,被稱為千年神木的一株赤柯木,兀自孤獨地站立於高低起伏的金針花田間。所幸,旁邊還有巨石相伴,這形似烏龜的巨石,便與千年神木,相互依偎。看盡的豈隻是赤柯山的滄桑。


         日本人采完可制成槍托的赤柯木,仍敗戰離去。

        國民黨政府來臺後,將赤柯山列為公有,開放租地造林,吸引了“新移民”:他們在臺灣尚貧窮的四五十年代由西岸翻山越嶺來此,先是種茶,之後引進金針栽培,成功轉型成為栽種金針為經濟作物的農人。直到本土金針滯銷。


        
    如是,五十年過去,如今山上仍有六十二戶人家,約兩百人,包含閩南、客家、阿美、平埔人。早先來的閩南移民先占近山路的好地,愈晚來的阿美人隻有向更深的山內墾殖。這些“新移民”真的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然也有許多故事流傳。


        
    從一條小路開始。總有那樣的孩子,生在赤柯山,從小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四下探尋。稱“燕子”
    的潘素燕,無疑也是其一。她先想追究的是“新移民”時期,大伙為時間,從平地截彎取直爬上山的那條可達赤柯山的蜿蜒小路。道路開後車輛通行,這條小路荒廢不再使用。
    小路不是什麼知名歷史“ 古道”,但命運相同地埋葬在荒煙蔓草中。“燕子”
    帶著使用過這條小路的赤柯山老住民同行,披荊斬棘重尋一段舊路。大伙更靠著回憶數一數,啊!小路有十三個彎道。“就把小路命名為十三彎吧!”
    當要成立赤柯山劇團時,不免就順理成章地叫“
    十三彎劇團”。叫“燕子”的女子,原在小貿易公司當助理,一直覺得飄浮在臺北的空中格格不入,想回赤柯山又無從回來。直到“金針花祭”轉型休閑農業,姊姊、姊夫在山上經營“加蜜園”餐廳與民宿,燕子纔找到回家幫忙的理由。


        
    一向愛好文史工作,燕子就曾參與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培訓“營造員”的課程訓練,而有了基本的社區概念。想追尋赤柯山的一頁“新移民”故事,山與人的生命史,燕子伙同住民,成立了“十三彎劇團
    ”。

        
    大伙都沒想過,他們事實上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即使臺灣小劇場盛行一時,還不見一個“農民劇場
    ”存活下來,一直還在演出。信義房屋的“社區一家 ”的經費挹注,無疑具關鍵性的意義。

        
    要農民放下鋤頭來演戲,一開始實在不容易。雖然有少少的演出經費補助,隻能說是個誘因,重要的是,農民們發現了當中的樂趣。請來老師訓練肢體動作,要做暖身,一天到晚在勞動的農民,大概臉上三條線:“有必要嗎?什麼跟什麼嘛!”但借著像“抓鬼”這類的遊戲訓練,樸實的農民從中找到童稚的樂趣。過往童小時為生計所逼,不曾真正享有的童年,如今在遊戲中重現。於是,像遊戲一樣,農民們放下鋤頭,發現了舞臺上的“遊戲”。


        
    一上臺手足無措,話都講不出來。接下來跟對手講話,不敢看人,眼睛亂飄,手不知放那裡。然後慢慢進入狀態。嗯!隻要學會手腳怎麼擺、怎麼講話,實在不難嘛!尤其臺上說的“臺詞”,都是熟悉的山上的故事。


        
    將過往累積的生活點滴演出來。就是好的材料。於是,有人想到要演出這樣過去生活的片斷:兩人抬一隻肥豬要下山去賣,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沒問
    “阿兄怎麼樣了”,先問的是“豬有沒有摔到?”摔傷了豬得立刻殺,否則死掉就出大問題了。摔死了豬?哭到沒眼淚。至於摔到人?有什麼關繫,會好起來的。P32-3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