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春泥有情護花開:東莞外國語學校家校共讀生活成果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陳彩虹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線裝書局 
    【ISBN】97875120431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2043114
    作者:陳彩虹

    出版社:線裝書局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是針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的一本家庭教育讀本,繫統、全面地闡述家校共育的目的、方法、經驗和反思,結合案例分享,能夠很全面、深入地讓讀者充分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意義和前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探討家校共育途徑和方法的書,以東莞外國語學校家校共讀活動成果為例,探討和分享了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合作經驗。本書內容共分五大塊:*部分闡述了家校共讀的目的,第二部分講述如何組織家校共讀,第三部分是家校共讀故事分享,第四部分向讀者講述家校共讀的收獲,第五部分是家校共讀的反思。

    作者簡介

    陳彩虹,1966年生,廣東韶關人,畢業於華南師範學院,本科學歷,東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小學數學高級教師。曾獲東莞市優秀教師、東莞市普教繫統德育標兵、東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東莞市教學先進個人等榮譽。


    王蕾,1977年生於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本科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網絡函授學院,小學高級教師,現任東莞外國語學校學生處副主任。為東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獲東莞市優秀班主任、校優秀教師、受學生歡迎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所撰寫論文榮獲國家、省、市級等獎項。

    目錄
    目錄家校共讀目的
    深入理解班主任工作,從共讀開始 曾曉燕 003
    共讀,家校合作更默契 餘小燕 008
    在書香中蘊藏的幸福教育 黃安梅 013
    把書讀到靈魂深處 劉麗敏 021
    共讀,給予我教育教學的啟發 黎海銀 026
    讓生命朝著狀態生長 周穎 030
    家校共讀組織策略
    理解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詞 危菲菲 039
    你我同行,向育人更深處漫溯 譚萍 043
    共讀讓教學更順利的一種途徑 陳少姬 051
    共讀入口苦,成長回甘甜 杜佩珊 054
    家校共讀,在實踐中初見成效 李艷 061
    家校共讀故事

    目錄


    家校共讀目的


    深入理解班主任工作,從共讀開始                 曾曉燕 003


    共讀,家校合作更默契                           餘小燕 008


    在書香中蘊藏的幸福教育                         黃安梅 013


    把書讀到靈魂深處                               劉麗敏 021


    共讀,給予我教育教學的啟發                     黎海銀 026


    讓生命朝著狀態生長                         周穎 030


    家校共讀組織策略


    理解家庭教育的三個關鍵詞                       危菲菲 039


    你我同行,向育人更深處漫溯                     譚萍 043


    共讀讓教學更順利的一種途徑                     陳少姬 051


    共讀入口苦,成長回甘甜                         杜佩珊 054


    家校共讀,在實踐中初見成效                     李艷 061


    家校共讀故事


    共讀後發生的小故事                             何慧敏 073


    共讀,共愛,共進                               王玉卓 077


    早期成長,離不開母親“在場”                   胡慶姝 080


    共讀讓家校溝通更順暢                           吳興妍 085


    在共讀中一起成長                               谷宇晴 090


    用“奶”“蜜”“鹽”治愈一生                     餘 柳 095


    每個年代的教育心境                             吳春芳 100


    讓教育“可蜜可鹽”                             黃惠珍 104


    家校共讀收獲


    實施家校共讀,合力共育成長                     朱曉嵐 111


    愛的背後,是懂與尊重                           楊露蓉 118


    家校共讀構建家校合作的橋梁                     紀天嬌 126


    家校共讀的價值與意義                           任 莉 130


    有了愛就有力量,在共讀中成長                   郭雪梅 137


    在共讀中我讀懂了真正的愛                       李傑儀 142


    家校共讀反思


    一個都不能少                                   劉 青 149


    “緩慢”生命成長的力量                         劉燕悅 154


    由小學生做家務問卷調查引發的教育思考           張 君 158


    陪伴永遠不要缺失的家庭教育                     章榕榕 162


    遇見·愛                                       梁曉瑩 167


    尋找每個家庭專屬的“奶”“蜜”“鹽”             宋玉蓮 171


    教師改變,學生改變                             吳曼生 175


    教育孩子不僅要有愛心,更要有方法               謝 念 180

    前言
    前言
    對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學業水平與社會能力的合力提升
    東莞外國語學校家校共讀課程設計初衷
    陳彩虹王蕾
    東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莞外”)成立於2014年。自建校以來,學校就意識到教育學生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社會更需要發揮其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了提升和推進家庭教育質量,力求家校共育課程專業化、規範化、繫統化、科學化,共同搭建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家校共育平臺,形成學校、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共同體,讓每一個孩子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成為自信、陽光、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公民,也為了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繫,打造有莞外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學校策劃並開展了家校共育活動,同時成立了家長學校,建立了莞外家校大課堂。

    前言


    對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學業水平與社會能力的合力提升


    東莞外國語學校家校共讀課程設計初衷


    陳彩虹王蕾


    東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莞外”)成立於2014年。自建校以來,學校就意識到教育學生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社會更需要發揮其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了提升和推進家庭教育質量,力求家校共育課程專業化、規範化、繫統化、科學化,共同搭建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家校共育平臺,形成學校、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共同體,讓每一個孩子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成為自信、陽光、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公民,也為了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繫,打造有莞外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學校策劃並開展了家校共育活動,同時成立了家長學校,建立了莞外家校大課堂。


    莞外家校大課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家長設計不同的主題課程,協助家長提升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自2017年家長學校成立後,學校設計家庭教育課程歷經“專家講堂”“家庭教育沙龍”等,旨在針對不同年級孩子父母的教育需求,抓住家庭教育中的“痛點”“癢點”“燃點”,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學業發展與社會能力發展三個層面與家長進行對接。同時,對不同年級孩子的典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和實踐指導,啟發、激勵每一個家庭承擔起學習新的親子教育方法、培養更優秀的孩子、提升家庭文化素養與社會地位的責任。這樣的課程設置,為拓展我校學生家長的家庭教育視野,解除家庭教育困惑提供了有力支撐。


    但是,歷經幾年實踐探索後,我們發現囿於學校場地,這樣的家庭教育課程橫向來講,面不夠廣縱向來講,度不夠深。如何設計普及面廣、啟發度深的課程是我校面臨的新挑戰。在與著名教育學者張文質教授的交流溝通中我們發現,家校共讀是彌補我校當下家庭教育短板的一個有效途徑。家校共讀,顧名思義就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共讀一本書。書籍由學校或家長進行篩選,家校在規定時間內一起完成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校、班級可定期組織讀書沙龍活動,進行讀書交流,在交流中達成家校間的教育共識,進而實現家校共育。


    一、家校共讀目標


    (1)致力於家長成長使家長更加明確自己的家庭教育主體職責,做反思型、學習型父母。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得以成長,成為更專業的父母。


    (2)致力於孩子成長家校是生命共同體、學習共同體和行動共同體。家校之間通過共讀形成共識,繼而形成教育合力,推動更好的家校共育,終促進孩子的成長。


    (3)致力於達成共識通過學校教師與家長共讀一本書,家校在教育方式方面達成共識,進而實現對孩子的共育。


    二、家校共讀實施措施


    每本書的共讀分成共讀準備、自由共讀、團體共讀、共讀故事征集、共讀成果研究五個階段。


    1.共讀準備


    在學校所有的網絡渠道每日轉發共讀書籍的音頻以及相關家庭教育美文,讓家長們通過這種輕松、無障礙、無“門檻”的方式初步了解所要共讀的書目和它傳遞的家庭教育理念,形成共讀氛圍。


    2.自由共讀


    家長自行購買共讀書籍,並自由共讀10天,學校來規定內容和進度。同時,學校還配合開展持續的共讀發起活動,為第二階段的團體共讀做鋪墊。


    3.團體共讀


    家長群中自由共讀10天,初步了解和泛讀書籍後,學校開始開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團體共讀活動。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老師引導執行,統一每日共讀內容和進度,在班級共讀群QQ群或微信群裡接龍打卡,互相督促。同時,可配合開展多樣的共讀活動。


    (1)家長進課堂每周邀請一位家長進課堂,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親子故事、孩子的成長故事等,以此搭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橋梁,形成更為親密、更有共同情感的親子關繫,讓孩子見證父母的成長,讓父母更加理解、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成長,形成更和諧、更美滿的家庭氛圍。


    (2)線下共讀每兩周舉辦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線下共讀活動,分享共讀心得,解決共讀困惑。每一次線下共讀活動都要做好錄音和實記,及時保存手共讀資料,跟蹤每一位家長的共讀情況,以進一步引導家長進行實踐。


    4.共讀實踐故事征集


    征集受共讀活動影響而發生的“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的家庭教育實踐故事實例,引導和鼓勵父母們學以致用,勇於自我革新,並樂於分享。


    5.共讀成果研究


    步指導學校組織共讀的教師、班主任和優秀家長代表組建家校共讀研究團隊,整理全校共讀成果,按不同主題分門別類存檔、成冊,並以此為研究基點,梳理家校共育的意義、目標、實效及進一步深化的途徑。


    第二步在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學校集中將家校共讀活動中的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等資料在校內做展示活動,與全校師生交流、宣傳家校共育成果。


    第三步家校共讀團隊將成果梳理成研究報告、論文等形式,發布在各級各類刊物上,向校外展示宣傳。


    第四步形成學校的家庭教育研究課題。學年,指導學校成立家庭教育課題研究小組,並召開課題報告會第二學年,開展課題中期彙報活動第三學年,課題結題,以視頻、教材、專的呈現方式展現研究成果,形成有學校特色的家庭教育研究專題。


    截至目前,我校家校共讀活動開展已近兩年時間。通過家校共讀活動,學校與家長的心離得更近了,相互間的理解更深了,家校協同的力度更大了,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了。


    家校共讀,讓家長成長,讓教師寬容,讓孩子幸福。

    在線試讀
    深入理解班主任工作,從共讀開始
    曾曉燕
    次拿到《奶蜜鹽》這本書,從書名看,感覺它更像一本食譜。品讀過後,我發現這的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食譜”,在什麼階段為孩子提供什麼食材,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奶、蜜、鹽,是人類生活中極為常見和必不可少的三種物質,在教育層面,它們又意味著什麼?本書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空談,有的是樸實的話語、鮮活的案例,為家庭教育從根源處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而我從一位教師、一位班主任的角度來閱讀它,更了解孩子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收獲頗豐。從教近4年,我遇到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教育問題,有些問題似乎現場就被解決了,但不久後又重新上演。孩子的成長不是消滅一個個問題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連續的、繫統的、復雜的過程。如果不從根源處找到問題的原因,不從自身反思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類似的問題就會像被施了魔咒一樣重復出現。借此機會,我想重新審視並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從班主任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閱讀該書的一些啟示。
    一、用心陪伴溝通提供成長之“奶”
    本書中“奶”的源意義,就是母乳,母親的奶水,從書中的教育觀點來講,是指生命成長裡所需的基本的、充足的父母之愛。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親密的人在學校中,老師無疑是孩子們信任、依賴的人。

    老師可能會每天都聽到孩子們的一些“傾訴”,這其實是他們向老師尋求幫助的信號。而班主任除了平時上課之外,會陪伴孩子們一起午餐、午休、打掃教室,幫助孩子們處理各種問題,共同管理班級。因此,在學校內,班主任是聽到孩子多傾訴,陪伴孩子多、久的人。這個簡單行為的背後,蘊含了很多對孩子成長的有益價值,核心的價值就是給予他們安全感,這對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尤為重要。
    我有幸做過一年級小朋友的班主任。記得剛開學的那段時期,我是迷茫的,除了需要處理班級的各種事務,也需要從零開始培養孩子們的在校習慣。這就要求用心陪伴,如果孩子做對了,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能逐漸分辨怎樣做纔是正確的,強化他朝著對的方向繼續前行如果孩子做錯了,也要及時發現,進而給予善意的提醒與幫助。班主任和老師的陪伴,也向孩子們傳遞著一個觀點你們在學校不是孤單的,老師一直都愛著你們。孩子的安全感、信賴感,以及被愛的感覺,都是在老師的陪伴中獲得的。

    深入理解班主任工作,從共讀開始


    曾曉燕


    次拿到《奶蜜鹽》這本書,從書名看,感覺它更像一本食譜。品讀過後,我發現這的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食譜”,在什麼階段為孩子提供什麼食材,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奶、蜜、鹽,是人類生活中極為常見和必不可少的三種物質,在教育層面,它們又意味著什麼?本書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空談,有的是樸實的話語、鮮活的案例,為家庭教育從根源處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而我從一位教師、一位班主任的角度來閱讀它,更了解孩子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收獲頗豐。從教近4年,我遇到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教育問題,有些問題似乎現場就被解決了,但不久後又重新上演。孩子的成長不是消滅一個個問題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連續的、繫統的、復雜的過程。如果不從根源處找到問題的原因,不從自身反思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類似的問題就會像被施了魔咒一樣重復出現。借此機會,我想重新審視並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從班主任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閱讀該書的一些啟示。


    一、用心陪伴溝通提供成長之“奶”


    本書中“奶”的源意義,就是母乳,母親的奶水,從書中的教育觀點來講,是指生命成長裡所需的基本的、充足的父母之愛。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親密的人在學校中,老師無疑是孩子們信任、依賴的人。


     


    老師可能會每天都聽到孩子們的一些“傾訴”,這其實是他們向老師尋求幫助的信號。而班主任除了平時上課之外,會陪伴孩子們一起午餐、午休、打掃教室,幫助孩子們處理各種問題,共同管理班級。因此,在學校內,班主任是聽到孩子多傾訴,陪伴孩子多、久的人。這個簡單行為的背後,蘊含了很多對孩子成長的有益價值,核心的價值就是給予他們安全感,這對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尤為重要。


    我有幸做過一年級小朋友的班主任。記得剛開學的那段時期,我是迷茫的,除了需要處理班級的各種事務,也需要從零開始培養孩子們的在校習慣。這就要求用心陪伴,如果孩子做對了,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能逐漸分辨怎樣做纔是正確的,強化他朝著對的方向繼續前行如果孩子做錯了,也要及時發現,進而給予善意的提醒與幫助。班主任和老師的陪伴,也向孩子們傳遞著一個觀點你們在學校不是孤單的,老師一直都愛著你們。孩子的安全感、信賴感,以及被愛的感覺,都是在老師的陪伴中獲得的。


    陪伴還有另一層重要的含義孩子與老師在一起,言傳身教則變成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教育。孩子們會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因此老師在學校需注意行為舉止,更需要時時思考更恰當的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而班主任在學校的貼心陪伴、用心溝通,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溫暖、充滿安全感的生活學習環境,孩子們纔能成長得更加健康、更活潑生動、更舒展明亮。


    二、尊重成長規律釀造童年之“蜜”


    “蜜”的源意義,就是甜蜜的蜜。書中所談到的“蜜”,是指在孩子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要把鼓勵、贊美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變成重要的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我深深地知道一年級的小朋友正處於養成習慣的關鍵期,因此自他們入校以來,我對他們的要求就頗為嚴格。我心想著先樹立好威信,讓孩子們先規範好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再慢慢地給他們品嘗“甜”。


    但我反思之後發現,有時候嚴格起來,會把鼓勵和贊美都拋之腦後。而對於重復犯同一個錯誤的孩子,我總想著去改變他、調整他,但後他還是會再犯。《奶蜜鹽》裡說了一個很值得關注的調查結果孩子在16歲之前,基本上沒有自我改正錯誤的能力,因此他們纔會不斷地犯錯誤。


    所以,我對自己的“急性子”,感到很慚愧。我太相信教育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了,總是認為通過某一種方法就能迅速幫助孩子進入更好的狀態,而忽視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慢慢改善自我的成長能力。例如我總會發愁為什麼我在課堂上講過的題目,孩子們依然會寫錯?為什麼我在班會課上強調的事項,還是有學生會忘記?為什麼每天都在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依然會有孩子磕磕踫踫地受傷?直到現在我纔漸漸明白,孩子反復犯錯正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孩子是在不斷犯錯、不斷失敗中來發展能力以及完善自我認知的。如果教師害怕學生失敗、犯錯,太看重眼前的表現,對學生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也隻會讓學生的眼界變得越來越狹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成長規律,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理解他、接受他、包容他、鼓勵他,讓他知道,即使他犯錯,老師依然愛他,依然相信他會做得越來越好。


    坦然一些吧,慢一些又何妨?真誠地信任孩子,理解、接受、支持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按照自身的成長規律去成長。還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對世界的探索,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給他們犯錯的空間,讓孩子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欣賞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


    三、塑造良好品格巧添智慧之“鹽”


    “鹽”,從字面上看,就是鹽巴的鹽,是食物的調味料,是人類和動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質。該書中的“鹽”,是指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鹽”和各種正常的歷練,以及孩子在歷練中所形成的人生智慧、良好品格。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光有陪伴與鼓勵是遠遠不夠的,班主任還肩負著培養孩子堅毅、勇敢、敢作敢當等優異品格的責任。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責任感的培養尤為重要。要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須讓他們知道“我的班級我做主”,要主動承擔起自己力所能及的班級事務。班干部不應隻局限於一部分孩子,人人都是班級的小主人,人人都要當家做主。若有做得欠佳的地方,同學們一起商量,共同攻克難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班主任可適當地給予指導。


    同時要注意,班主任需陪伴,但不要事事包辦。別看一年級的小豆丁年紀小,可他們能做的事情可不少。他們的責任感不但體現在日常的班干部管理中,還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像午餐後自己倒殘渣,午休後疊好被子整理好床鋪,等等。


    還有,孩子若做錯了事情,教師應該理解與接受,但絕不能放任不管。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敢地承擔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班主任還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的班會課,如責任、勞動、自信、感恩等,適時地進行道德、品格教育。


    總的來說,“奶”的供給,讓孩子擁有身心成長的足夠養分“蜜”的釀造,讓孩子認識和體察“好的世界”而“鹽”的添加,能讓孩子從中汲取到用之不盡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品格,讓孩子明白,面對困難時,不回避、不退縮,用自己的力量勇敢前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師應給足孩子成長之“奶”,為孩子釀造童年之“蜜”,並巧妙、精心、適量地注入智慧之“鹽”。在奶、蜜、鹽這三重營養的滋潤下,相信孩子能更快樂地成長,更勇敢地去適應這個世界,生命也會變得更加豐盈而有活力。


     


     


     


     


    共讀,家校合作更默契


    餘小燕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所學校,它孕育著學生的習慣、品質、性情……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當孩子走出家庭邁進學校,學校的老師、同學、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又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可以看出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而學校的辦學理念會通過育人活動和評價制度等作用在學生身上。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作為溝通家校關繫的紐帶,容易發現家校合作的默契點和分歧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老師和父母作為教育者,都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要讓家校共育的目標真正實現,家校共讀活動開展無疑是達成家校默契合作、增進家校間彼此理解的途徑。


    一、家校共讀習慣養成篇


    每接一個新班,我都會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日常表現,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身心狀況和學習情況,也會瀏覽一遍學生的基本信息,邀學生家長談談,或進行一次家訪。在了解基本情況後,我會和家長進行次共讀。教師和家長閱讀後的心得體會,會在群裡進行定期交流分享。


    共讀的終價值追求,是教師和家長將書本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能更重視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甚至會更好地反省和檢討自身的不好習慣,以便能更好地以身作則影響孩子。


    例如,在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養成上課不遲到的習慣,我們的老師通常會在上課鈴聲響之前進教室,並要求家長在生活中按時赴約,在單位上班不遲到,送孩子上學也不遲到。


    這些細節,讓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需要因為學生們遲到而逐個打電話與家長溝通遲到現像的消失隻因為家長與老師通過共讀無形中達成的守時共識。共讀,讓家校在培養學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時如此高效。


    二、家校共讀閱讀篇


    在小學階段,孩子們要養成的一項特別重要的學習習慣就是閱讀。陶行知先生認為,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讓其他許多人好學。作為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我非常重視用書籍涵養孩子的性情。語文成績不理想、班風躁動、言語不文明、交往習慣不好等現像都可以通過閱讀改變。


    每接一個班,我都會讓學生帶兩本喜歡的書來學校。這樣,我可以比較快地了解學生閱讀的質與量,有針對性地推薦相關書籍給學生。面對那些拿起書就發獃或亂翻幾下便丟開的學生,教師要做的是用合適的方式培養這類學生的閱讀習慣。而要想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父母養成閱讀習慣或者能主動陪孩子閱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的做法是,共讀書籍(如《小故事大道理》)給中年級學生閱讀,任務期內,家長和老師也跟著讀。當學生就閱讀內容提問時,家長或老師可以更好地與其交流。交流中,孩子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得以梳理,閱讀收獲得以分享,閱讀感受也在交流中產生共鳴,閱讀興趣自然會更濃,閱讀的熱情也會被激發。


    還有,我們會通過寫讀後感的方式,讓學生、教師、家長把讀後感寫下來,貼在教室的讀後感區域。這樣,大家的閱讀積極性都會被調動起來,閱讀的興趣也會越發濃厚。


    其實在閱讀目標上,家長與教師目標一致,那就是讓孩子愛上讀書。我告訴家長們,僅靠老師在學校裡安排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大家積極配合,參與共讀,以自身行動影響孩子。而家長們也是教子心切,每當我讀完一本書,並把讀後感發到班級群裡,推薦家長們也去讀一讀時,家長們都會積極去閱讀。班級群裡,家長們也會就讓孩子讀什麼書,或就書裡面的情節等話題討論不休,常常踫撞出精彩的火花。現在有很多家長積極加入閱讀大軍,並選擇自己認為好的書籍推薦給其他家長,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自從班裡學生都愛上了閱讀,學生的詞彙豐富了,語言優美了,寫詩作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隨著閱讀習慣的養成,他們也慢慢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不再需要用制度來約束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帶來的良性循環,也讓家長更加意識到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成長了,學校教育更容易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三、家校共讀理念篇


    在家庭教育共讀選材上,學校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張文質老師給家長做講座。《奶蜜鹽》《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是張給家長和老師的兩本共讀書。這兩本書讓很多焦慮、迷茫或是跟不上孩子成長腳步的家長們更新了育兒理念。因為家校共讀活動,老師、家長雙方關繫更加融洽、更加和諧了。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的目標一致,都是站在有利於孩子發展的角度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幫助孩子進步,實現教育上的合作共贏。家校之間不就應該這樣彼此協調、彼此包容嗎?


    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纔能達到心靈深處。”


    教育中讓學校和家長頭疼的恐怕就是後進生的問題了。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轉化後進生,幫助後進生改掉不良的習慣,而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轉化作用不亞於學校教育。作為後進生的家長,一般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某些習慣不好,或者家長本身就有這樣的性格和習慣。教師這時候更需要做的是幫助家長認識到後進生的問題所在及其形成的根源,並知道如何去轉化。這裡有一個家校合力轉化後進生的故事


     


    班上有個孩子,比較多動,喜歡欺負同學,任性霸道。為了防微杜漸,我迫不及待地電訪了他的媽媽隻有家長的行為改變纔會使孩子的行為得到改善。我發現該家長認為老師對孩子有偏見,於是我常常約孩子的媽媽一起聊天、開導她,繼而了解到這個媽媽是個要強的女性,但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她總是順著孩子、溺愛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不少壞習慣。媽媽特別希望能改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但不知如何去做。我給孩子媽媽推薦了幾本好書《家為什麼傷人》《法國媽媽育兒經》,還有孫雲曉、李躍兒和尹建莉老師編的書籍。從那以後,每天可以在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寫的讀書感言。當老師反饋給她孩子的不良表現時,她會認真反思並且有效地跟進,而不是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有偏見。


     


    陶行知先生如是說“學校和家庭構成一體,彼此可以來往,教師不再孤立,學校也不再和社會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電流,踫出教育的火花,發出教育的力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隻有家校合心、共同教育纔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和老師也應該是好的朋友,為了孩子,讓彼此的關繫變得沒有嫌隙、平等而和諧。


    閱讀是促進家校合作的橋梁,因為共讀一本書,家長、孩子、老師的心走得更近因為共讀一本書,我們夢想一致,就是用真心關愛孩子,引領孩子成長,讓每個孩子都變成更耀眼的星星因為共讀一本書,家長尋找到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再對孩子的問題心急如焚,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感謝共讀,它讓老師、家長、孩子在共讀的踫觸中閃耀著幸福的火花感謝共讀,它讓我們擁有了快樂的力量。在今後的教育歲月裡,我們繼續與共讀前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