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數字交往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杜駿飛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傳播理論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828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82866
    作者:杜駿飛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數字時代洶湧而來,你是否為這些新鮮詞語暈頭轉向: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XR(擴展現實)、AI(人工智能)、Chat GPT、AI宇宙、大數據、賽博格、未托邦。這本書對這些時興的詞語有一個通觀的介紹,且文末附有“數字交往論小詞典”,可以幫你快速搞懂這些不明覺厲的名詞和概念!


    (2)科幻電影的熱潮席卷而來,在看這些大片的時候,你是否有疑問:《流浪地球2》裡的數字生命是什麼?未來我們能像《失控玩家》一樣體驗虛擬人生嗎?機器人會像《機器人總動員》的WALL-E那樣有情感嗎?這本書解析了眾多神話隱喻和影視作品,貼近人們日常中對於數字時代的親身體驗,可以幫你連通科幻世界的玄妙大門,展開想像和哲思的翅膀!


    (3)數字時代劃開歷史界限,我們在數字人類世裡如何更好地生存:人與人的關繫、交往產生何種變化?AI時代的生存之道為何?人工智能的未來在何方?會成為一種新的物種嗎?這本書審思了數字時代人們的生存和交往狀況,評估了數字生命的發展前景和潛在危機,可以幫你更好地認識自己身處其中的世界!

     
    內容簡介

    《數字交往論》作為“傳播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杜駿飛繼《彌漫的傳播》之後所推出的重要續篇。 本書闡述了作者對Web2.0以來人類交流的全新思考,討論了與未來數字生存有關的基本問題。本書植根於數字實踐論,探索了一種結構性的交往理論以期迭代傳播學認知,並試圖以“數字交往”為方法,以新人類的“數字團結”為旨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形成廣泛對話。
    本書的思想線索包括但不限於:交流-行動,與交往的實踐性;交往具身,與分身認知;互利共生主義,與數字公正;普遍聯結,與數字團結;未托邦,與可知論的懷疑主義;數字人類世,新人類觀,與多項式生命本體。

    作者簡介

    杜駿飛,南京大學傳播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網絡傳播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前身)創會會長,《中國網絡傳播研究》創刊人,中國網絡傳播學年會發起人。研究領域:互聯網傳播,媒介理論。

    目錄

    目錄
    導讀 數字交往作為方法
    一 從傳播到數字交往
    二 交往與分身
    三 交往與共演
    四 交往與普遍聯結
    五 未托邦
    六 數字人類世問題
    附錄
    一 傳播學的解放
    二 數字交往論小詞典
    概念索引
    後記

    前言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急切要觀測的,不是機器人的技術表現,而是蘊含於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中的機器倫理。
    AGI被描述為:可以完成人類所有的工作,乃至人類無法做到的事(例如彙總知識體繫、模擬復雜繫統的進程)。AI科學家朱松純認為,實現 AGI需要滿足三個關鍵要求:(1)AI能夠處理無限任務,包括那些在復雜動態的物理和社會環境中沒有預先定義的任務;(2)AI應該是自主的,也就是說,它應該能夠像人類一樣自己產生並完成任務;(3)AI應該具有一個價值繫統,它的目標是由價值定義的(百家號“機器之心”,2023)。
    科技界尚無法展望 AGI的實現進程,為直觀可感起見,我們拿自動駕駛領域的智能級別來類比仿人機器人。按照國際組織SAE的標準,自動駕駛汽車視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分為六個等級:無自動化(L0)、駕駛支援(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完全自動化(L5)(SAEInternational,2016)。以此類比,L3級的機器人應當隻在有限領域具有預設智能,而L5級的機器人則可以獨立工作、獨立判斷,像人那樣依靠獨立思考來生存,為此,即使它未必具有“人的意識”,也至少具備自主決策的“AI意識”。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急切要觀測的,不是機器人的技術表現,而是蘊含於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中的機器倫理。
    AGI被描述為:可以完成人類所有的工作,乃至人類無法做到的事(例如彙總知識體繫、模擬復雜繫統的進程)。AI科學家朱松純認為,實現 AGI需要滿足三個關鍵要求:(1)AI能夠處理無限任務,包括那些在復雜動態的物理和社會環境中沒有預先定義的任務;(2)AI應該是自主的,也就是說,它應該能夠像人類一樣自己產生並完成任務;(3)AI應該具有一個價值繫統,它的目標是由價值定義的(百家號“機器之心”,2023)。
    科技界尚無法展望 AGI的實現進程,為直觀可感起見,我們拿自動駕駛領域的智能級別來類比仿人機器人。按照國際組織SAE的標準,自動駕駛汽車視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分為六個等級:無自動化(L0)、駕駛支援(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完全自動化(L5)(SAEInternational,2016)。以此類比,L3級的機器人應當隻在有限領域具有預設智能,而L5級的機器人則可以獨立工作、獨立判斷,像人那樣依靠獨立思考來生存,為此,即使它未必具有“人的意識”,也至少具備自主決策的“AI意識”。
    現在,我以科幻電影《機器人瓦力》(也被譯為《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WALL E)來做一個關於“AI意識”的思想實驗———即使他的長相不類同於人。
    《機器人瓦力》是2008年的電影,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典型的全景式生命交往的寓言。在那個未來世界裡,生活的有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也有數字生命(程序)和機器生命(名目繁多、數量驚人的機器人)。
    那時,地球的生態平衡被人類破壞,人類隻好移居到半永久太空船“公理號”上,地球上隻剩下負責自動清除垃圾的 WALL E工作機器人。而主人公“瓦力”,是世間最後一個 WALL E,他仍在日復一日按照程序收拾廢品,但也因為幾百年的工作歷程而有了自我意識。
    ——時至今日,我們大概都已相信 AI加持的機器人獲得自我意識是可能的了,而且,幾百年對於 AI發展來說太漫長了,其相對長度大概遠超人類誕生所需要的更新世(pleistocene)———在260萬年前到一萬多年前的更新世裡,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但也出現了人。
    覺醒的“瓦力”在一輛垃圾車裡布置了自己的家,將垃圾堆裡的東西當成寶貝收集起來。他還觀看浪漫的愛情電影,甚至把一隻蟑螂養作寵物———這些習性是擬人的,大概也像征了人(電影的敘事者)對 AI智能躍升的擬人化期待。
    想想看,一種被人發明的算法所培植的仿人機器,的確有可能是擬人的;但是,如果它確實能獨自進化,恐怕不會收集人類藏品,而是會積累“自己的”數據,優化“自己的”算法指令,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包括發展出不同於人的“浪漫觀”。
    這裡,“浪漫觀”隻是一種關於物種意識機理的隱喻。“瓦力”對浪漫愛情電影的偏好,讓人感到這類隱喻其實是屬於人的,並不適切於機器。一想到人類的情形(例如,一個程序員與一個典型詩人的浪漫表現可能天差地別),你就會想像到,人機浪漫觀的差異或是那種差距的一萬倍。
    有一天,一艘飛船突然降落,一個機器人“夏娃”(被“瓦力”稱為Eve)來到地球執行搜尋任務,觀測地球是否重新出現了綠色植物,“瓦力”本能地接近“夏娃”,和它交流,給它看自己收集的寶貝和電影———這麼熟悉的人類套路,不由得使我們感到“瓦力”作為一個覺醒後的機器“亞當”,其精神氣質和思維方式其實更適應人類間的交往。以他的意識水平來說,哪怕是交往一個數字人,也勝過交往一個意識尚未覺醒的機器。
    但故事裡的“瓦力”隻能去交往機器人,這似乎是一個大齡技術青年的宿命。
    其實,如果“瓦力”確實發展了心智,那也會是機器心智。在“瓦力”“夏娃”的交往情境中,高機器心智的“瓦力”既然可以仿人,那也必定會仿機器———例如:他可以向下兼容,推心置腹地跟他的心上機器人交流源代碼。
    一個基本的推論是:“瓦力”在覺醒自己的意識、形成自己的主體性之後,會基於自己的初始值作無窮迭代,從而建立起與人不同(並試圖超越人)的“機器的心”———即使我們人類很難知道,那種機器的“心靈”究竟是什麼樣的———而不會簡單地換上一顆人的心。
    是的,我們無力想像“機器的心”,因為這裡的無力感是雙重的:我們既不知道一個超人機器人的智力迭代的邊界何在,也無法判斷它的道德發展方向。
    我們無力想像“機器的心”,因為機器覺醒的邏輯也不無弔詭:我們希望超人機器人意識覺醒,並在心靈意義上像人,但這種希冀有可能落空,因為,畢竟任何一個生命覺醒時,都意味著他(它)產生了自我覺知(self-awareness),並最終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異己的人。
    這是 AGI的演化悖論,在我們這個思想模擬的故事裡,名為“瓦力悖論”。

    媒體評論
    作者的話
    我警惕數字人類世,也期待人類自身的演進。
    在信念的歸依上,相較於那種讓先進代碼和發達人工智能支配人的科學主義原則,我還是寧可相信 “人文”———它給人以好奇心、良知和勇氣,去追問那些遙遠的、沉重的、未知的事情,即使未來杳無音信。並且,我認為,深切的關懷和深邃的自省,並不會妨礙我們在現實中履行義務;相反,對全人類的責任能讓人懂得:為什麼我們要“對周圍的人溫柔、幫助和公正”,以及,為什麼我們要迎著滿天星光,眺望千百年後那些陌生人的人生。
    ——杜駿飛
    名人推薦
    ——段永朝 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 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
    ——何道寬 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

    作者的話
    我警惕數字人類世,也期待人類自身的演進。
    在信念的歸依上,相較於那種讓先進代碼和發達人工智能支配人的科學主義原則,我還是寧可相信 “人文”———它給人以好奇心、良知和勇氣,去追問那些遙遠的、沉重的、未知的事情,即使未來杳無音信。並且,我認為,深切的關懷和深邃的自省,並不會妨礙我們在現實中履行義務;相反,對全人類的責任能讓人懂得:為什麼我們要“對周圍的人溫柔、幫助和公正”,以及,為什麼我們要迎著滿天星光,眺望千百年後那些陌生人的人生。
    ——杜駿飛



    名人推薦


    原創的思想,鮮明的問題意識。《數字交往論》視野恢弘,辨思細膩,將新傳播理論奠基於共生演化的數字交往實踐的“共體”之上。其中,以數字分身、未托邦(vucatopia)為交往人的新主體和新疆域,堪為點睛之論。
    ——段永朝  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 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


    《數字交往論》站在眾多學科巨人的肩頭上回眸、掃描和眺望,完成了“傳播人”研究的一大飛躍,極具前瞻性、跨學科視野和哲學思辨。杜駿飛教授的嘔心瀝血之作,令人感佩!
    ——何道寬  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 


    對於未來傳播研究而言,《數字交往論》開雲見日,使我們在交往演化的視角下重思傳播學關鍵概念。“數字交往論”的深意在於,它提出了媒介與人、傳播與社會在數字文明中的共同命運問題,高揚了“人文”對於科學的超越性。
    ——胡 泳  北京大學傳播學教授 


    作者以瞭望者的姿態,以人文主義的審慎,觀察到了數字文明中潛伏的危機。《數字交往論》新意迭出,時有洞見,將傳播學理論提升到新的海撥,具有跨學科的多重價值。  
    ——許紀霖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


    格局廣大,目光深遠,學理與情懷兼具。《數字交往論》直擊數字時代的本質,是一部重新定義人類交往的創新之作。作者突破了傳統理論局限,揭示了人類生存與人類心靈的轉變,幾乎每個讀者都可能從中獲益。
    ——嚴鋒  復旦大學文學與跨媒體藝術學教授


    人類數字交往正由傳播轉向“交流 行動”;交往將不再是現實的、實體的,而是意識對感知的響應——這些預言切中了數字生存的要害。其中,“未托邦”(vucatopia)之概念,更讓人耳目一新。
    ——翟振明  中山大學哲學教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