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圖書出版(圖書出版專業工作者的指南!)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張芬之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出版/發行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639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863964
    作者:張芬之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3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有助於出版從業者增強政治責任感,把好出版審讀關。


    ☆本書是一部實用的出版培訓教材,既有編校實務分析、政策法規一覽等內容,還邀請出版業名家做經驗分享。


    ☆本書有助於出版從業者掌握黨和國家關於圖書出版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規,增強大局意識、導向意識、精品意識,有助於提高出版從業者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圖書出版工作從業者“量身定做”的實用專業工具書,全書分為七編,既有精闢的出版理論闡述,也有典型案例的點評分析,值得圖書出版人一讀。


    本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既是編輯校對人員的案頭書,也可以作為圖書出版行業的學習培訓教材。


    閱讀本書,有助於掌握黨和國家關於圖書出版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規,增強大局意識、導向意識、精品意識,有助於提高出版從業者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作者簡介

    張芬之


    安徽省靈璧縣人,《中國新聞出版報》原總編輯,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3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被聘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出版方向兼職博士生導師。著有《筆耕路》《報苑隨筆》《人生是杯苦酒》《文海拾貝》《生死一步之遙》《愛的心語》等新聞、文學專著15部。


     


    周楊(女)


    遼寧省鳳城市人,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與人合著《干出好干部》 《國學教你做人做官》等書。

    目錄
    目錄

    序言優質圖書和優秀編輯從哪裡來? Ⅰ

    編編校短論集萃 001

    第二編百字書評賞析 007

    第三編書稿編審中發現並糾正的二十五種差錯 013
    一、涉嫌攻擊黨和政府及現行法律、法規、政策 014
    二、涉嫌“兩國論”,將臺灣當作一個國家 017
    三、借古諷今,涉嫌攻擊現實及黨和國家領導人 020
    四、調侃貶損知識分子和老一輩革命者 022
    五、渲染兇殺暴力和封建迷信 028

    目錄


     


    序言優質圖書和優秀編輯從哪裡來? Ⅰ


     


    編編校短論集萃 001


     


    第二編百字書評賞析 007


     


    第三編書稿編審中發現並糾正的二十五種差錯 013


    一、涉嫌攻擊黨和政府及現行法律、法規、政策 014


    二、涉嫌“兩國論”,將臺灣當作一個國家 017


    三、借古諷今,涉嫌攻擊現實及黨和國家領導人 020


    四、調侃貶損知識分子和老一輩革命者 022


    五、渲染兇殺暴力和封建迷信 028


    六、低級庸俗的色情描寫 031


    七、政治觀點表述錯誤 033


    八、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姓名、職務等方面的差錯 039


    九、涉及我國古代名人的差錯 041


    十、涉及外國政要的差錯 045


    十一、有關中外知名人士的姓名差錯 048


    十二、國名、地名、城市名等方面的差錯 053


    十三、有關重大歷史事件等方面的差錯 056


    十四、語法修辭方面的差錯 058


    十五、有關數字與年份方面的差錯 062


    十六、外版書翻譯方面的差錯 063


    十七、有關文稿體例方面的差錯 065


    十八、書稿書名、目錄、標題方面的差錯 067


    十九、標點符號使用方面的差錯 070


    二十、古文經典引用方面的差錯 072


    二十一、有關違背基本常識方面的差錯 075


    二十二、有關民族、宗教問題的表述失當 078


    二十三、混用、錯用的字詞 081


    二十四、使用不規範的網言網語 086


    二十五、書稿中常見的錯別字 088


     


    第四編出版名家話出版 095


    於友先  出版強國與人纔培養 095


    楊牧之  鋻賞能力與審美情趣是編輯的基本素養 103


    聶震寧  創新時代:出版社創新面面觀 111


    郝振省  重視對出版文化理性問題的研究 119


    張芬之  圖書編輯的“五個必須” 125


    馬國倉  新時期書報刊編輯的職業精神和素質要求 132


    於友先  努力追尋“出版夢” 138


    楊牧之  編輯應該注意的十件小事 144


    聶震寧  創新纔會贏 153


    張芬之  淺議圖書選題策劃 159


    郝振省  人格魅力·領導藝術·學術精神 163


    第五編圖書初審編輯和復審編輯工作要則 168


    圖書初審編輯工作要則 168


    圖書復審編輯工作要則 171


     


    第六編標點符號用法 173


     


    第七編圖書出版相關政策法規 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223


    出版管理條例 229


    圖書質量管理規定 245


    圖書質量保障體繫 251


    圖書出版管理規定 264


    關於重申對出版反映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工作和生活情況圖書


    加強管理的緊急通知 274


    關於認定淫穢及色情出版物的暫行規定 276


    關於部分應取締出版物認定標準的暫行規定 278


    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 280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 282


    後記 286

    前言
    序言
    優質圖書和優秀編輯從哪裡來?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名為《圖書出版***》,乍聽起來似乎覺得“***”二字,有點誇大其詞,但當你認真讀完全書,一定會覺得它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當今市場,有關圖書出版之類的書籍並不多,有的也頗有閱讀和指導價值。此次面世的《圖書出版***》一書,別開生面,與眾不同,有其獨特的編輯構想和鮮明的實用價值,值得從事圖書出版工作的同仁***閱讀。

    序言


    優質圖書和優秀編輯從哪裡來?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名為《圖書出版***》,乍聽起來似乎覺得“***”二字,有點誇大其詞,但當你認真讀完全書,一定會覺得它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當今市場,有關圖書出版之類的書籍並不多,有的也頗有閱讀和指導價值。此次面世的《圖書出版***》一書,別開生面,與眾不同,有其獨特的編輯構想和鮮明的實用價值,值得從事圖書出版工作的同仁***閱讀。


     


     


    從事圖書出版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編輯出版一本書並不難,但要出版一本導向正確、文字生動、無錯別字、標點符號及語法修辭無誤且裝幀設計精美、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精品佳作,談何容易?


     


     


    眾所周知,一本好書、新書乃至精品圖書的出版,作為著作權人的作者,其綜合素養、文字功力高低固然重要,但作為圖書出版的“助產士”和專為他人做嫁衣的圖書編輯,同樣如空氣、陽光一樣不可或缺,有時甚至能起到“錦上添花”和“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圖書出版***》一書,本著出好書、出精品和培養優秀圖書編輯的宗旨和願望,緊緊圍繞我國圖書出版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緊密結合圖書出版整個繫統工程的具體實踐,運用在日常編輯書稿過程中發現並予以改正的海量資料和典型案例,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圖書“三審三校”的全過程,從圖書編輯的培訓與成長上,進行一次全景式、全方位的展示與論述,相信對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對培養合格的圖書出版人,對提高圖書出版的整體質量,以獲取良好的“雙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與後勁,有著現實的指導和借鋻作用。


     


     


    為了充分展示該書“***”的功能,我們特意約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老領導和我國出版界的專家、學者,為本書撰寫專論,他們深沉細致的理論思考,豐厚睿智的實踐經驗,將會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與此同時,我們將國家有關圖書出版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規,作為附件刊錄於後,可供圖書出版工作者和廣大讀者隨時學習遵循。


     


     


    你想成為一名合格而優秀的圖書編輯嗎?你想使自己的出版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揚帆遠航,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風景這邊獨好”嗎?那就請你讀讀《圖書出版***》吧!是為序。


     


    張芬之


    2017816

    在線試讀
    編輯應該注意的十件小事

    楊牧之

    這篇文章,我要講點編輯工作中的“小事”。這些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要寫出來,因為從正面講這些是一個編輯應該注意的,從反面講,是否把這些“小事”做好,同樣反映了一個編輯的素養。

    一、不用的書稿快退

    稿件經過審校,大約有三種情況:一是可用,稿件可用,就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編輯加工了。二是大體可用,需要作者再加修改。作者修改後的稿子也有兩種可能,一是改後合用,一是改後仍然不合用,還是不得不做退稿處理。三是審讀後,質量不合格,無法采用,隻好退稿。
    這裡我要說的是不用的書稿要快退。盡快退稿是對作者的尊重。盡早退回,作者可以另作他謀。另外,盡快退稿,以免耽誤在自己手裡,作者節外生枝。這一點並非多慮,也不是不信任作者。因為你影響了人家的工作,當然得有個交代。
    退稿時要十分慎重。
    如果是內容方面的問題,在決定退稿前就要多方論證,好請社外專家幫助審讀。在和作者交涉時,向他提供社外專家審讀的意見。
    如果形成尖銳的對立,就要把事前的約稿合同拿出來討論,告訴作者,依據《著作權法》出版社有權退回不合要求的稿件。

    二、新書出來後,要個送給作者

    編輯應該注意的十件小事


     


    楊牧之


     


    這篇文章,我要講點編輯工作中的“小事”。這些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要寫出來,因為從正面講這些是一個編輯應該注意的,從反面講,是否把這些“小事”做好,同樣反映了一個編輯的素養。


     


    一、不用的書稿快退


     


    稿件經過審校,大約有三種情況:一是可用,稿件可用,就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編輯加工了。二是大體可用,需要作者再加修改。作者修改後的稿子也有兩種可能,一是改後合用,一是改後仍然不合用,還是不得不做退稿處理。三是審讀後,質量不合格,無法采用,隻好退稿。


    這裡我要說的是不用的書稿要快退。盡快退稿是對作者的尊重。盡早退回,作者可以另作他謀。另外,盡快退稿,以免耽誤在自己手裡,作者節外生枝。這一點並非多慮,也不是不信任作者。因為你影響了人家的工作,當然得有個交代。


    退稿時要十分慎重。


    如果是內容方面的問題,在決定退稿前就要多方論證,好請社外專家幫助審讀。在和作者交涉時,向他提供社外專家審讀的意見。


    如果形成尖銳的對立,就要把事前的約稿合同拿出來討論,告訴作者,依據《著作權法》出版社有權退回不合要求的稿件。


     


    二、新書出來後,要個送給作者


     


    責任編輯一定要牢記,作者盼著他的新書,就像母親盼著自己的孩子出生。所以,責任編輯收到出版部從工廠取來的樣書,一定要在時間送給作者,並且附上信件,告訴他,其餘的贈送樣書,會在大批樣書到後,馬上送到。這一小小細節,是會讓作者十分感動的,因為他會認為你跟他一樣重視這本書的出版。他會認為你很理解他,關心他。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責任編輯打電話來說樣書出來了,什麼時候送去好?我會立即說現在能來嗎?如不方便我自己去取。


    在書決定出版後,書稿出版的運作情況是作者很掛念的事。諸如,校對完沒有,版式開本怎樣,用什麼樣的紙印,是否開印了,哪天可以見書,等等。其實,一個責任編輯每天就是為作者的這本書忙著這些事,為什麼不能順便打一個電話,發一個短信,告訴作者這些情況呢?這樣舉手之勞的事,卻會讓作者十分感謝。可能也就是因為你惦記著作者的這些“小事”,作者會覺得你特別周到,可信賴,他不但會積極配合你的工作,還會把今後的書稿讓你先挑選,而且會到處講你的美德。


    在書出版後,要記住及時地向作者反饋外界的評論意見,說的好話要反饋,說的不好聽的話,也要反饋。好能和作者一起探討這不太好聽的批評話語有沒有道理,我們什麼地方考慮不周,以後如何彌補。這樣做,作者能不信任你嗎?這樣,責任編輯和作者就成為朋友了。從這個相互交往中,我們會得到很大收獲,對青年編輯尤其如此。


     


    三、編輯也要參與校對


     


    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作者送來的常常是電子書稿。電子書稿不需要重新揀字排版,而編輯也在電子打印稿上加工,排版人員根據編輯的加工,修改電子稿。然後按照要求轉換版式,再打印出來,就是校樣。這份校樣,除了編輯改動處,與作者交來的電子書稿幾乎完全一致。


    這樣一來,原稿的錯誤(包括作者寫作錯誤、錄入錯誤),如果責任編輯沒有發現,就隱藏於校樣中了。讓校對去發現就很難了。因為校對的首要責任(盡管目前出版社要求校對要“校是非”)畢竟是“校異同”,他們主要能核校的是責編的修改處,是否漏改或改錯,而對於隱藏其中的差錯,校對出來好,校不出也不能說校對沒有盡職盡責。


    作者原稿與校樣外觀一樣,除了核校你修改之處,校對就會認為其他文字都是你認可的,不會有問題了。這種校對“客體”的變化,就要求責任編輯在看作者送來的電子書稿時,一定更加小心謹慎地進行審校把關,要參與校對。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由於電腦指令失誤,軟片會出現版式變動,甚至文字、行款錯亂。而這一失誤又常常在不經意間出現。所以,為避免這種失誤,清樣一定要做到一處不改纔能出片。如需“改正出片”,校對或責任編輯不能批了四個字就放手不管了,一定要再校對軟片,通讀軟片或軟片樣,要檢查軟片四角文字有無變動,變動得對不對。


     


    四、要切實做到圖書成批裝訂前的樣書檢查


     


    這一環節,是指印刷廠在圖書印刷完畢、沒有成批裝訂之前,先裝出幾本樣書送出版社審查。出版社的責任編輯、責任校對、主管社領導,從總體上檢查完畢,簽署意見認可後,印刷廠方可成批裝訂。而且《圖書質量保障體繫》十分明確規定:“印裝廠在未接到出版社的通知前,不得擅自將待裝訂的印成品裝訂出廠。”


    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因為它是一本書上市前的後一關了,是後一次糾錯的機會。一本書的質量關繫到讀者的使用,關繫到出版社的聲譽和形像,怎麼能不慎之又慎呢?很多出版社放棄了這一環節,有很多編輯甚至社領導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環節。有時,責任編輯拿到樣書時,新華書店已經開始銷售了。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一天,我做責任編輯的一本書的作者打來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可領稿費。我覺得這位作者太著急了,書還沒正式出版啊!但我還是耐心地解釋:書還沒裝出來,等我見到樣書後立即辦稿費事。沒料到,作者不高興了,他說,他一周前就在書店買到他的書了。


    這是出版部與編輯部嚴重脫節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外面已開始銷售,作者也已買到,責任編輯還不知道,還談什麼裝訂前的樣書檢查!


    有鋻於此,在1997年,我和新聞出版署圖書司一起制定《圖書質量保障體繫》時,特別加了一條(第三節,第十五條),做出明確規定。


    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無非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出版社忽視這一環節,不理解它的重要性,有意無意地放棄了這一環節;二是出版社和印刷廠都在搶時間,趕周期,形式上也送成批裝訂前樣書,實際上送樣書同時,批量裝訂已經同時進行了,甚至送出樣書時大體已裝訂完畢。


    其實,出版方面的每一項規定,都是出版業同行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都有很具體的背景和豐富的內涵,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按規定去做。


     


    五、要和發行部門多溝通


     


    發行工作在今天越來越重要。曾記得幾年前出版業有龍頭龍尾之爭。“文化大革命”之後,百廢待興,沒有書讀,隻要有一本好看的書,幾萬本、十幾萬本,迅即售光。後來,書的品種到了十萬種、十幾萬種、二十幾萬種,整體上呈現出“不好不壞,又多又快”的狀態。書賣不動了。10萬種時印行60多億冊,20萬種時仍然是60多億冊。發行成了“瓶頸”,於是發行的同志說:發行是龍頭。出版的同志又說:沒有好書,你發什麼?出版是龍頭。


    究竟誰是龍頭呢?我看,“龍頭”“龍尾”也是互相轉換的,哪個環節制約了出版,或者說成了“瓶頸”,那個環節就是龍頭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發行工作成了龍頭。君不見,現在普遍采取寄銷的辦法。書賣不出去,不給出版社書款。你急著要款,可能第二天就把書給你退回去。有的書店,即使書銷出去了,這書款也得半年、一年後給你。現在是銷售方的市場。


    在這種環境下,編輯一定要與發行部門多做溝通。讓他們知道你編的那本書的特點、優勢,適合什麼人閱讀。一定注意讓發行部門的同志對這本書產生熱情和信心。我們得記住,你與這本書一起廝磨了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了,你與這本書很有感情,別人可沒有。發行部門的同志不明白你那本書的優勢何在,他會想我為什麼一定要在你那本書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呢?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就是要下功夫讓發行人員認同,在這本書上很值得投入更大的力量。


    六、責任編輯不要忘記寫書評


     


    一本書經過千辛萬苦編輯完成,出版了。但這並不是編輯工作的終結。責任編輯應趁熱打鐵寫一篇書評。


    責任編輯從組稿、審稿到編輯加工、校對等等環節,對書稿不知看過多少遍了,應該說除作者之外責任編輯對書稿熟悉了。對書稿質量,優點,不足,有哪些創見和突破,可以說了如指掌。作為責任編輯應該把這些看法寫出來,介紹給廣大讀者,幫助和指導他們閱讀。而且,撰寫“書評”,對自己來說,既是練筆,又是一次總結和提高,何樂而不為?


    其實,審稿也是讀書。在審稿中要審校原稿中的資料,就要去查閱很多書,在讀這些書的過程中要記住做讀書筆記,書編完後,我們自己肯定會得到提高。結合審讀意見,結合讀的有關參考書,一篇有學術水平的書評不就輕松完成了嗎?


     


    七、要把自己放到恰當的位置


     


    出版社中編輯隻是一個環節,不用說出版社的領導,隻說業務部門,編、印、發、科、供……哪個環節不重要?編得好,印刷質量不好,行嗎?編得好,發行跟不上去,行嗎?一切都準備好了,所要求的紙張到不了貨,是等著還是改用其他的紙?改用其他的紙,印制質量恐怕就會受影響,不改,印刷廠肯讓你等嗎?


    過去,在出版社裡,一般對編輯都有一種敬畏,覺得他們有學問,出版社就靠他們編出好書,養活大家。在這種氛圍中,編輯自己,不少人也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其他部門都得圍著他轉。編輯是一二人一間辦公室,有時還可以回家看稿子,其他部門多半是集體辦公,鬧鬧哄哄,大家都認為理所當然。


    現在則不同了,出版更向市場靠攏,行銷已越來越重要。好書還得賣得出去,很多出版社,發行人員已多於編輯人員。另外,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制作,注意降低制作成本。因為制作的成本在出版社的經營核算方面占有很大比重。


    不論怎麼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出版社轉變成企業的背景中,出版社內部的構成,機構設置,人員比例,重要的是人們的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編輯不能再懷戀往日的驕傲,要把自己放在恰當的位置上,否則,你就很難得到其他環節的支持,很難吸引別人為你編的那本好書全力去配合。


     


    八、編輯要常逛書店


     


    我逛書店次數很少,總覺得自己是干這一行的,樣書室的樣書已是數以萬計,加上工作的關繫,全國每年的圖書選題幾乎都在我眼中過一遍。但幾次逛書店的經驗下來,我覺得編輯應該常常到書店去看看。作為一個編輯,到了書店店堂真是受鼓舞,受激勵,甚至受到刺激,真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看著這麼多人在選購圖書,而這些圖書的出版有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時,什麼“為人做嫁衣”,什麼“默默無聞”,什麼收入有限,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記得有一次我要寫一篇關繫到舞蹈的文章,我到了西單圖書城。那真是一個城啊,書架前一排排人,摩肩接踵;交款處,長長的隊伍每人抱一摞書;到了有關書架前,幾十種關於舞蹈的書,各具特色,讓人大喜過望。我情不自禁地從一樓,看到二樓,看到三樓,說浩如煙海,毫不為過。


    編輯逛書店可以受到激勵,可以受到鼓舞,可以得到啟發,可以增長學識,可以知道什麼書太多,什麼書還少,還可以發現你編的書發行情況,好處真是太多了!每隔一定時間,作為一個出版人,一個編輯,都應該到書店走一走,看一看。


     


     


    九、不要迷信名人


     


    名人,多半是指做出突出業績,受到人們推崇,影響很大的人物。當然也有做壞事出名的,那不是此文的意思了。編輯,千萬不能迷信名人,,名人也有因疏忽而出錯誤的時候;第二,名人也是“術業有專攻”,不見得門門精通,什麼都懂。而編輯是為廣大讀者“把關”的人,一定不能迷信名人,不要以為名人就不出錯誤,就沒有疏忽的時候。


    比如,《於丹〈莊子〉心得》一書,夠有名的了,已經印行多次,發行達200萬冊,但仍然有錯誤。正文個大標題“莊子何其人”就有語法錯誤。“何其”是程度副詞,表示“多麼”的意思,不可以直接用在名詞前。可以說“莊子其人”,“莊子何人”,“莊子何許人”,但“莊子何其人”就不通了。


    《文彙讀書周報》是出版業一份很有影響的報紙。我很喜歡這份報紙,也很榮幸地在這份報紙上多次發表過文章。但它有一個小欄目叫“東零西爪”(見2008年3月7日該報第8版),就是“東鱗西爪”之誤,錯誤出在這樣一份有文化的報紙上,又是在報紙那樣醒目的地方,實在是很遺憾的事。


    紀連海《點評乾隆名臣》一書,講到《四庫全書》,一部書中年代前後矛盾,實在太粗糙了。


    第115頁:“《四庫全書》……其編纂始於1772年,1881年部《四庫全書》抄錄完成。1884年《四庫全書》編纂工作完成,共計抄錄了七部。”


    第167頁:“《四庫全書》……從1773年起,至1782年初步完成,共經歷了十年。”


    前者說《四庫全書》從開始到完成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後者說,共經歷了十年。孰是孰非?


    隻要我們查一下工具書,就一清二楚了。


    《辭海》說:“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館纂修,經十年完成。”


    《中國歷史大辭典》說:“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設四庫館起,至五十二年繕寫完畢,歷時十五年。”


    顯然,書中115頁的三個年代都是錯誤的。


    我們看正式發表的詩詞手稿,也有錯字。比如“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梁再現”,“粱”寫成了“梁”。“把酒酎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酹”寫成了“酎”。還有《沁園春·雪》在《詩刊》發表時,詞中也有筆誤。詞中“原馳臘像”一句,周振甫先生認為應作“蠟像”。“蠟”,色白而凝重,用以形容雪原,好像白色的像群在原野上馳騁。周先生向《詩刊》主編臧克家征求意見。臧克家先生認為有道理,同意將“臘像”改為“蠟像”。


    不要迷信名人,就是不能因為某位作者是名人、大名人就放棄對書稿的審核和把關。也正因為作者——不論是什麼人,有名無名,都可能有疏漏,有錯誤,所以纔需要我們編輯的工作。


     


    十、學會勤用工具書


     


    編輯可能接觸各方面的稿件,天文地理、文史哲經,IT業務、股票房產,但任何高明的編輯都不可能記住所有的知識,而稿件中又會踫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便捷的辦法是查找工具書。過去老編輯傳授我們的經驗是“口勤”“手勤”,其中核心是多請教、多翻書。文稿中語言文字、干支紀年、統計數字,須一一核實。即使是專家,也常常憑記憶寫下數字,就不一定有百分之百準確了。作為責任編輯,要手勤,勤於翻檢,勤於核對。


    為此,每個編輯案頭都應有一批工具書。現擇其要者,開列如下:


    1.《新華字典》。不要因為小學生也用,便不好意思用它。它經過十次大的修訂,收字講究,闡釋科學,約11100字,一般常用漢字都有了。目前它已發行4億冊,堪稱世界工具書發行之。而且它體積小,在雜亂無章的辦公桌上占不了多大地方。價格低廉,用壞一本可以毫不猶豫地再購一本。


    2.《現代漢語詞典》。此詞典對現代漢語的解釋準確。它收詞56000多條,包括字、詞、詞組、熟語、成語、流行語等等。它從1958年開始編寫,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打磨,從送審稿—試印本—試用本—修訂本,不斷修改,目前已出了六版,發行達3000萬冊,學術界對它的質量評價很高。


    3.《圖書出版管理手冊》。此書是1991年編輯版,至今已修訂4次。不斷刪除過時的文件資料,增加的文件和信息。它能幫助我們隨時查找文件規定,幫助我們解決出版的政策法規問題。


    此外,還應備有中國地圖集、世界地圖集、《辭源》《辭海》《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以及宗教方面的詞典工具書等等,踫到問題隨時可以翻檢,不必東找西找浪費時間。


    書架上應該備有什麼書?在我看來重要的是能構成工具書的書。我這裡“工具書”的概念,不是一般的字典詞典,而是可以查考的書。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找尋三國以前的史實、人物從中多能找到線索。比如中外文學名著,某文引用其中文字,也需去這些書中查核。這就有了工具性質,就很有用了。


    當然,今天已是網絡時代,鼠標一點,手到擒來,十分方便。但一定要清楚,網絡上的百科條目,隻能作為參考,作為線索,千萬不可以作為根據。一些重要的內容,似是而非的地方,根據網絡上給我們提供的線索,一定要再找來原作核對,腳踏實地,以免以訛傳訛。網絡條目的差錯可不在少數啊。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