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新聞:技術、媒介物質性與人機融合(新聞傳播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62-960
    【優惠價】
    414-600
    【作者】 吳璟薇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傳播理論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3220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322063
    叢書名:新聞傳播學文庫

    作者:吳璟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內容簡介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新聞》探討的是智能新技術給新聞業帶來的深刻變革。身處智能數字化時代,這一探討具有現實意義和創新價值。


     


    本書從理論與實踐兩條線索出發。理論方面,作者融合了當下較為前沿的媒介平臺化與平臺社會研究、媒介與技術研究、媒介的物質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範圍內,這些理論成果在新聞學研究領域的運用也屬於較為新穎和前沿的,突破了國內現有研究的薄弱環節,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相關研究領域的理論資源。實踐方面,作者結合當前我國新聞行業的實踐成果,對多家媒體(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商業化平臺)如何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並創新發展進行調研訪談,前沿理論與中國實踐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了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

    作者簡介

    吳璟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德國洪堡基金會聯邦總理獎學金獲得者。主要著作有《德國新聞傳播史》(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英文專著Private and Public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a Globalized World(Frankfurt: Perter Lang, 2017)。


     


    學術成果曾獲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七屆會員優秀學術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第四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優秀學術獎。

    目錄
    緒 章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的新語境
    第一節 智能媒體發展與技術變遷
    第二節 平臺與數據化新聞生產
    第三節 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變革
    第四節 新技術條件下的新聞

    第一章 新聞學研究的物質性轉向
    第一節 媒介物質性視角的提出
    第二節 媒介物質性:從麥克盧漢到基特勒的闡釋
    第三節 媒介中介性:克萊默爾的 “信使模型”
    第四節 基礎設施與媒介技術變遷

    第二章 人工智能與人的雙重主體性
    第一節 人的主體性與技術的自主性之辯

    緒  章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的新語境


    第一節 智能媒體發展與技術變遷


    第二節 平臺與數據化新聞生產


    第三節 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變革


    第四節 新技術條件下的新聞


     


    第一章 新聞學研究的物質性轉向


    第一節 媒介物質性視角的提出


    第二節 媒介物質性:從麥克盧漢到基特勒的闡釋


    第三節 媒介中介性:克萊默爾的 “信使模型”


    第四節 基礎設施與媒介技術變遷


     


    第二章 人工智能與人的雙重主體性


    第一節 人的主體性與技術的自主性之辯


    第二節 重構人與技術關繫——媒介網絡


    第三節 智能媒介網絡與人的境況


    第四節 雙重的人與關繫主體的重建


     


    第三章 智能新聞生產:人與技術的協同運作


    第一節 新聞生產中人與技術關繫的追問


    第二節 器官學:理解人與技術的融合


    第三節 追問的實現:對智能新聞生產的微觀考察


    第四節 智能新聞生產實踐中的“人-技協同”


    第五節 超越人與技術


     


    第四章 重構智能時代新聞生產與傳播關繫網絡


    第一節 數碼物、新聞聚合與知識生產


    第二節 從大眾傳播向中介社會傳播模式的轉變


    第三節 智能新聞生產與傳播關繫網絡


     


    第五章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價值的變遷


    第一節 基礎設施與新聞的時空變遷


    第二節 語義關繫網與關聯規則推薦算法


    第三節 時空與相關:重構數字智能時代的新聞價值


    第四節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價值要素重探


    第五節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價值的構建路徑


     


    結語 數字智能時代新聞學研究的範式轉型

    媒體評論
    在智能技術給新聞理論帶來巨大挑戰的時代,《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新聞》探討的議題具有創新意義。作者在理論分析框架上突破了國內現有研究的薄弱環節,大量引入國際新聞傳播學研究和相關跨學科領域的新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相關研究領域的理論資源。本書還結合當前我國新聞行業豐富的創新實踐成果,將前沿理論與中國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了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
    結合國內外出版情況來看,本書將是國內外首批立足技術視角、融合多學科領域的前沿理論,同時觀照我國新聞實踐特色,繫統闡述智能技術如何改變新聞的著作之一。

    ——胡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在智能技術給新聞理論帶來巨大挑戰的時代,《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新聞》探討的議題具有創新意義。作者在理論分析框架上突破了國內現有研究的薄弱環節,大量引入國際新聞傳播學研究和相關跨學科領域的新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相關研究領域的理論資源。本書還結合當前我國新聞行業豐富的創新實踐成果,將前沿理論與中國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了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


    結合國內外出版情況來看,本書將是國內外首批立足技術視角、融合多學科領域的前沿理論,同時觀照我國新聞實踐特色,繫統闡述智能技術如何改變新聞的著作之一。


     


    ——胡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吳璟薇博士曾負笈德國,近年來在引進柏林學派的媒介研究理論方面用力頗勤。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她出入於基特勒、克萊默爾的理論之間,同時涉及斯蒂格勒、西蒙棟、拉圖爾、溫納、許煜等人的技術理論,並上溯到伊尼斯、麥克盧漢的經典理論,創新性地將它們與新聞生產結合在一起。她指出要打破社會與技對立,超越技術決定論與社會決定論,從人與技術融合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無論是她提出的“新聞研究的物質性轉向”,還是對於技術哲學和媒介理論的融會貫通,都充滿了朝氣與魄力,給中國的新聞研究和傳播研究注入了新的學術想像力。


     


    ——劉海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