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周策縱作品集1:憶己懷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周策縱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63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0066351
    作者:周策縱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年01月 

        
        
    "

    編輯推薦



























       推薦一: 曾供職重慶市政府編審室主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侍從編審,
    臺灣“二二八”事件後為蔣執筆《告臺灣同胞書》


    推薦二:親歷戰火  空襲中與死神擦肩而過
    棄政求學  遠涉重洋追求獨立思考
    推薦三:廣結名家  “志同道合”袁同禮、“亦師亦友”顧頡剛


    “意氣相逢”豐子愷、“莫逆之交”唐德剛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自傳及人事記憶”與“周策縱教授著述目錄”兩部分。作者通過數篇文章回憶了他的童年、青年時期,以及八年抗戰時的親身經歷,同時也回憶了他與幾位好友的相識、交往經過。著述目錄部分全面、繫統地反映了周教授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專著與論文、講演等分類明確,並采用中英對照的形式,以便讀者查閱。
    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代漢學大師的成長經歷及研究成果。通過作者的回憶,也可窺見作者幼年時代的社會風俗、民生百態,以及八年抗戰期間百姓的艱苦。而在作者回憶與友人交往的文章中,我們可從側面看到這些知識分子的為人處世及治學精神。

    作者簡介

    周策縱,湖南省祁陽縣人,是名滿中外的漢學大師。周教授1942年畢業於中央政治大學,1948年赴美留學,獲密歇根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其後任教威斯康星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繫及歷史繫,被授予“終身教授”榮譽稱號。其代表作《五四運動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於1960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影響甚廣。周教授於學無所不窺,甲骨、金文、經學、紅學、歷史、詩歌、小說、翻譯等皆有所涉獵;為文熔鑄古今,彙通中外。既為當今士林仰望,亦足為後世所宗。

    目錄
    代序學術研究的新典範:論國際漢學大師周策縱王潤華
    一我的故鄉
    大營市
    竹山灣
    血染花灘溪
    空襲警報中的地獄生涯
    民眾食堂的老鼠
    斑斑青史不容刪
    附錄一孫大雨先生生平
    附錄二孫大雨致卞之琳信
    A?中文著作
    B?英文著作
    C?中文譯著
    A?中文論文等

    代序學術研究的新典範:論國際漢學大師周策縱王潤華


    上篇自傳及人事記憶
    一我的故鄉
    大營市
    竹山灣


    二抗戰回憶極短篇
    血染花灘溪
    空襲警報中的地獄生涯
    民眾食堂的老鼠
    斑斑青史不容刪


    三我的發蒙:家教?私塾?小學


    四我和孫大雨先生認識的經過
    附錄一孫大雨先生生平
    附錄二孫大雨致卞之琳信


    五憶袁同禮先生


    六初中點滴:初離家鄉和卷入反日運動


    七忽值山河改:半個世紀半個“亡命者”的自白


    八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


    九?“意氣相逢”:念豐子愷


    下篇周策縱教授著述目錄


    編者說明


    分類綱目



    部分:專著
    A?中文著作
    B?英文著作
    C?中文譯著


    第二部分:論文、講演及訪問等
    A?中文論文等
    B?英文論文及書評


    第三部分:詩及短篇小說
    A?舊詩
    B?新詩
    C?翻譯零篇


    出版後記

    在線試讀
    抗戰回憶極短篇
    —一件遭忽視的提議
    十多年前,我在威斯康星大學附近一家舊書店,偶然買到廣島日本廣播公司於 1977年編輯出版的一本彩色畫集《不可忘記的大火》(Unforgettable Fire)英文版,副標題是《原子彈下幸存者所繪的畫集》。原來這是廣島日本電視廣播公司鼓勵 1945年8月6日首次在該市原子彈爆炸下未死者,各人把當天所見的情景畫下來,不管會不會畫,不管畫得好壞,也不管用什麼方式,毛筆、鉛筆、鋼筆、水彩、黑白都可以,大小也不拘。他們這小書,畫得多不好,印得卻相當好,使人讀了驚心動魄。自然大家都同情受難者,可是仔細一想,除了小孩之外,這些成年人,可能大多熱烈支持過對外的侵略戰爭。就對中國的後果來說,八年抗戰,殺害我們的同胞在一千五百萬人以上。難道那些支持侵略的人都沒有責任嗎?他們被炸死傷,是否有點自食其果的意味?這也更不能不引起我聯想到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和日軍成千成萬的其他暴行,我們無數的老弱、婦女、嬰孩被殘殺侮辱的慘狀!所以日本廣島這一冊《不可忘記的大火》,更使我深刻體念到日本人送給我們那“不可忘記的大災禍”(unforgettable catastrophe)。他們的書畫越印得動人,給予我對抗戰慘痛犧牲的回憶越生動,越深刻,像再做了一場噩夢!
    可是我們中國人,現在每天都在為了自身的權利鬥爭,好像變成了一個健忘的族群。侵略者給我們的戕殺,就沒有人想到也鼓勵幸存者來畫下他們的活印像。因此,在我看到那畫冊的時候,就寫信給一位在臺灣某大報工作的朋友,提議要他趁現在抗戰目擊者還沒有完全去世的時候,照廣島這個辦法,征求大家都畫下當時所見死傷、摧殘的實際狀況,造成一股風氣,彙編成冊,好留下一批生動的歷史記錄。當然,一般人都不是畫家,可是這不需要什麼畫家,隻要把記得的印像畫下來就行了,越不依一般畫法越好,那會是真實的記錄。因為照相不能到處都有,也不能表達目睹者的感覺。可是我這提議卻沒得到回音,想來當時的社會環境也許不適合吧,因為那朋友素來是富於社會正義感的。這件事,後來我每次見到臺灣和大陸的朋友,隻要在談話中觸及如何紀念抗戰的問題時,我就把這個意見提出來,但都沒受人注意,更不要想有人來推動了。
    其實,我的想法不止於繪畫,還要請大家使用“極短篇”的文字形式,來記錄自己親眼看見的抗戰一景,人也好,物也好,事也好,短的不妨一二十個字,長的不妨幾百字或不到兩千字。文字好壞不論,隻要紀實。以記親眼看見的為限。當然,以後另外搜集直接聽來的也可以,但不用長篇記載。這樣就可反映多面的印像,像集錦和百衲衣。在長篇歷史記錄之外,這也許可算別開生面。

    抗戰回憶極短篇


    —一件遭忽視的提議


    十多年前,我在威斯康星大學附近一家舊書店,偶然買到廣島日本廣播公司於 1977年編輯出版的一本彩色畫集《不可忘記的大火》(Unforgettable Fire)英文版,副標題是《原子彈下幸存者所繪的畫集》。原來這是廣島日本電視廣播公司鼓勵 1945年8月6日首次在該市原子彈爆炸下未死者,各人把當天所見的情景畫下來,不管會不會畫,不管畫得好壞,也不管用什麼方式,毛筆、鉛筆、鋼筆、水彩、黑白都可以,大小也不拘。他們這小書,畫得多不好,印得卻相當好,使人讀了驚心動魄。自然大家都同情受難者,可是仔細一想,除了小孩之外,這些成年人,可能大多熱烈支持過對外的侵略戰爭。就對中國的後果來說,八年抗戰,殺害我們的同胞在一千五百萬人以上。難道那些支持侵略的人都沒有責任嗎?他們被炸死傷,是否有點自食其果的意味?這也更不能不引起我聯想到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和日軍成千成萬的其他暴行,我們無數的老弱、婦女、嬰孩被殘殺侮辱的慘狀!所以日本廣島這一冊《不可忘記的大火》,更使我深刻體念到日本人送給我們那“不可忘記的大災禍”(unforgettable catastrophe)。他們的書畫越印得動人,給予我對抗戰慘痛犧牲的回憶越生動,越深刻,像再做了一場噩夢!


    可是我們中國人,現在每天都在為了自身的權利鬥爭,好像變成了一個健忘的族群。侵略者給我們的戕殺,就沒有人想到也鼓勵幸存者來畫下他們的活印像。因此,在我看到那畫冊的時候,就寫信給一位在臺灣某大報工作的朋友,提議要他趁現在抗戰目擊者還沒有完全去世的時候,照廣島這個辦法,征求大家都畫下當時所見死傷、摧殘的實際狀況,造成一股風氣,彙編成冊,好留下一批生動的歷史記錄。當然,一般人都不是畫家,可是這不需要什麼畫家,隻要把記得的印像畫下來就行了,越不依一般畫法越好,那會是真實的記錄。因為照相不能到處都有,也不能表達目睹者的感覺。可是我這提議卻沒得到回音,想來當時的社會環境也許不適合吧,因為那朋友素來是富於社會正義感的。這件事,後來我每次見到臺灣和大陸的朋友,隻要在談話中觸及如何紀念抗戰的問題時,我就把這個意見提出來,但都沒受人注意,更不要想有人來推動了。


    其實,我的想法不止於繪畫,還要請大家使用“極短篇”的文字形式,來記錄自己親眼看見的抗戰一景,人也好,物也好,事也好,短的不妨一二十個字,長的不妨幾百字或不到兩千字。文字好壞不論,隻要紀實。以記親眼看見的為限。當然,以後另外搜集直接聽來的也可以,但不用長篇記載。這樣就可反映多面的印像,像集錦和百衲衣。在長篇歷史記錄之外,這也許可算別開生面。


    我上面這種看法,都是把親眼看見的為主。其實這是中國史家古來早就注意到的問題,《春秋公羊傳》在開頭一年就說:“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這短短的三句話,至少表達了兩個極敏銳的觀點:一是把親見、親聞和間接傳聞的區分開來;二是指出每人所見、所聞和所傳聞的總會各有“異辭”。這兩點,在這麼古代,真是了不起的看法。我現在提倡各人來記錄抗戰的“所見”,也不過是想發揚這個古人的優異觀念。


    由於我這些意見,久未實現,甚至也未受重視,我現在就寫下幾條《抗戰回憶極短篇》來拋磚引玉吧。


    血染花灘溪


    在重慶小溫泉念書的時代,日本飛機每隔幾天就來陪都轟炸。空襲警報,真是耳熟能詳,家常便飯了。可是小溫泉在長江南岸三十多華裡之外,既非軍工業要地,機關和人口也不算很多,所以每次都有驚無險。民國二十九年(1940)九月十五日,正是星期日中午過後,忽然“嗚嗚嗚”,空襲警報響起來了。我和四五個同班同學,急忙拿了小木凳,這次不想遠走,就跑到花灘溪對岸崖旁的小石洞裡去。這個小崖洞隻能容納七八個人,我們以前也去躲過好幾次。雖然不太深,很不安全,可是並不潮濕。外面山光水色,風景宜人,總算可以做個躲警報的樣子,心安理得。我們先在洞裡待了一會,就拿起凳子坐到洞口外面的崖岸邊。這天正是舊歷八月十四,天氣晴朗,秋高氣爽,背後和兩旁綠樹成蔭,前面望下去一兩丈深處,花溪橫過,碧綠蕩漾,好一片誘惑。大家正在欣賞美景,忽聽遠處有飛機聲,有人說:“恐怕又要去城裡轟炸了!”話猶未落,噼啪幾聲巨響,大家撥腿就往洞裡跑去。人疊人,在黑暗裡擠成燒餅一般。又聽像鞭炮聲響了一串,接著就變成一片死寂。大家爬出洞口,陽光特別刺目,我纔發現眼鏡和木凳早已飛得不知去向,花了好些力氣纔找了回來。這時警報已解除,各人互問平安,我們都算無恙。原來日本飛機數十架沿岸掃射,炸彈都投在附近的溪水裡和對岸學校的辦公室。溪水飛濺好幾丈高,崖石和我們背上的衣服都給濺濕了,好在碎片沒有飛到我們身上。於是大家匆匆忙忙沿東岸向南,走回原來的渡口,隻見河裡浮著許多死魚。對岸幾十間校舍一片熊熊大火。路上躺著許多人,滿身是血,不斷呻吟著。兩隻渡船橫在岸邊,有兩個穿灰藍色短衣褲的工友俯臥在船邊上,一點動靜都沒有,顯然是給飛機掃射或炸死了。一個頭上湧出一大攤鮮血,把船邊和溪水都染得通紅,像晚霞倒映在水裡。


    等我回到西岸的宿舍和教室時,纔知都沒有損壞。炸毀的二十多間房子多半是蔣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的辦公室,學校的教育長辦公室也燒毀了一些。後來知道這天同學受傷者十餘人,工人和校警受傷的二十餘人,校工被炸死的二人。據說日軍探聽到蔣介石校長今天會到學校來,所以特別來轟炸。可是校長的官邸並沒有被炸中,其餘的人反遭了池魚之殃!日本軍人發現沒有炸到目標,所以第二天又派了幾十架飛機來,這次除了小溫泉外,又炸了南溫泉和白鶴林校區,炸毀校舍幾十間,炸傷校警三人。過後,校長還特地到學校來慰問和指導善後事宜。這件事當時給我非常深切的刺激,炸彈隻落在離我幾丈遠的地方,若不落在水裡,我們四五個人早會沒有命了。我和死神失之交臂,纔使我對戰爭發生切膚的痛惡。同時,也更使我領悟到,從來戰爭的受難者大多數是無辜的老百姓。“一將功成萬骨枯”,真是千古名言。至於日本軍閥對中國和東南亞各地侵略所給予的殘暴,我因這兩天的親身經歷,更在心上烙下了不可忘記的傷痕。


    空襲警報中的地獄生涯


    大家也許知道,重慶有許多石洞,大的可容數百人,我們都利用作天然防空洞。小溫泉有“神仙洞”,南溫泉有更著名的“仙女洞”。所謂仙女,倒有塑像和摩崖石刻作證,別的洞就隻憑傳說了。洞裡哪會找到仙境?上下往往掛滿鐘乳石筍,尖利得像刀劍。洞裡漆黑一團,一個不小心,頭會踫破,腳會刺傷。石壁浸水,洞裡總是陰冷潮濕不堪。當然夏天可以避暑,春秋鼕季可就難挨極了。我們一聽到那拉長的防空預報,就拿了小木凳,披上大衣布毯,有時也提著小皮包或帶了一本書,向指定的石洞走去,凌亂得像幾條隊伍。本來大家都有點疲累不堪,因為警報來時不一定。有時在正午飯還沒下咽,有時在破曉正在酣睡中,有時索性在三更半夜,大家拖著蒙眬睡眼和沉重的腳步,可是突然間,短促急迫的緊急警報響了起來,旗杆上已掛了三個紅球,大家就一頓飛跑,衝擠進不大寬敞的洞口。就這樣得在陰濕的洞裡待上四五個鐘頭!我那時在課餘研究起草一部《子產評傳》,要想超過戰前商務出版的一本,已寫了三十來萬字,一部分請一位校警用我們籌辦的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印制得很精美的紅格稿紙謄錄得工工整整。自己舍不得給炸毀,每次都把原稿和抄正稿放在一隻小箱子裡提到洞裡去,這樣辛辛苦苦提來提去,總算沒有給日本飛機炸毀。可是我出國後把稿子放在家裡,1949年後的“土改”,卻給一把火燒光了!


    說到這位年輕的校警,我怎麼和他認識呢?原來我進校後不久就創辦了一個社會服務處,同學們推舉我做主任,我仿照“五四”時代北京大學學生會的先例,在處內成立了一個校役夜校,由我擔任校長,請來十多個同學做義務教員,校工、校警自願免費入學的有四五十人。我發現這位校警文化水平很好,字寫得很工整,人也很誠實。他是四川本地人,有妻小,家境清貧。因此請他謄稿,每次給他一些抄寫費,他也非常高興。現在我已記不起他的姓名,也不知他的下落了。


    防空洞裡的生活自然枯燥無奈,洞裡總掛些柴油小燈,我在這暗淡的燈光下倒讀了不少的書,眼睛越讀越近視,從兩三百度直讀到七八百度了。抗戰時的重慶,我們到底在防空洞裡待了多少鐘頭呢?我在重慶住了八年,每天都寫有日記,可是在大陸“土改”時都給燒了。僥幸的是,我們大學部第十期 1942年夏天畢業,出版了一部畢業紀念冊,其中有《期史》一篇,乃是公推由我執筆的,我當時根據自己的日記統計,寫有這樣一段話:


    他們的大學生活雖然說是四年,但是四年都在烽火連天的戰鬥中過去了。單就前三年而論,屈指一算,共遭過一百六十一次警報,平均每次以五小時計算,不折不扣的每人在漆黑的洞裡蹲了八百零五小時。如果用四年推算起來,他們也許會遇到兩百次警報,每人洞中生活要達一千小時,全期同學一共要消耗一十七萬餘小時,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呀!可是在這種情境之下,他們還始終是“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地艱苦維持著他們的學業,沒有感到半點疲乏和消極。


    這篇《期史》在1942年年初就寫成了,所以沒有後一年的統計數字。我們同期畢業的共有一百七十三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