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仁愛遇上效率:中國語境下的志願過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羅婧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813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81365
    作者:羅婧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4月 

        
        
    "

    內容簡介

    在我國,志願服務事業既不能被籠統地歸結為“舶來品”,也不是純粹的“土特產”。志願包含了以仁愛為基底的思想和行動,這在我國由來已久。近代以來,發源於西方的志願理念講求效率,深刻地影響了我國的慈善、互助活動。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志願服務事業迅速發展,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公共責任。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在本土和國際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的志願服務事業何去何從?本書基於青年支教的志願過程,給出了探索性的解答。

    作者簡介

    羅婧,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專業博士畢業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目錄
    導論“土特產”,還是“舶來品”?——中國語境下的志願服務事業
    一發展的困擾:以支教為例
    二啟動、落地和再生產
    章受教育的教育者
    一國際視域下的支教
    二我國的支教項目
    三支教者的“雙重身份”
    第二章志願的解讀視角
    一“制度-組織-個體”框架下的志願機制
    二視角整合:過程與結構
    三研究歷程與方法設計
    第三章如何“動”起來
    一資源動員的機制
    二可塑的志願動機

    導論“土特產”,還是“舶來品”?——中國語境下的志願服務事業
    一發展的困擾:以支教為例
    二啟動、落地和再生產
    章受教育的教育者
    一國際視域下的支教
    二我國的支教項目
    三支教者的“雙重身份”
    第二章志願的解讀視角
    一“制度-組織-個體”框架下的志願機制
    二視角整合:過程與結構
    三研究歷程與方法設計
    第三章如何“動”起來
    一資源動員的機制
    二可塑的志願動機
    三“共同體”的形成
    第四章志願落地的始末
    一互動模式:支教者與服務對像的關繫
    二各顯身手:多樣的內容和形式
    三多重體驗:志願者在“異鄉”的生活境況
    四面對困難:動力、能力與反思
    第五章行動與價值的再生產
    一集體的省思
    二行動的繼續
    三使命的養成
    四揭秘常態化
    第六章多方的合力
    二合作關繫的建立
    第七章仁愛遇上效率
    一技術之辯的盲區
    二重任的相承與分割
    三盤根錯節的志願過程
    四走向效率
    參考文獻

    前言

    社會發展與志願服務(代序)


    如果把社會發展視為持續不斷的社會轉型過程的話,那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村落社會向城鎮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從定居社會向遷居社會、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社會、從生產者社會向消費者社會的大轉型。可以說,近四十多年的社會發展與社會轉型,是中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迅猛、宏大的社會轉型,也是能體現從生產方式、交換方式、消費方式到整個生活方式本質變化的轉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中國社會的組織方式也發生了從“單位制”社會向“市場化”社會的重大變遷。原來存在的那種個體—家庭—單位的社會組織方式,或者以街居社會為特征的“個人與機構”之間的社會認同方式,轉變為“後單位”的新的社會認同方式。
    一方面,原有的“單位制”轉型為“新單位制”,即在“單位”的“非主要功能”逐漸消解過程中,強勁地保留了某些依附其上的舊功能:比如單位不再辦學校了,卻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聯合辦學”,以此解決“單位人”的教育需求問題。單位雖然轉變為功能相對單一的運行主體,但絕大多數單位都辦有內部食堂,以此解決職工的喫飯問題。諸如此類的舊功能,在新的“單位”與“市場”關繫中,通過各種渠道,達到單位人福利化的目標。如果難以將福利化,則退而求其次,追求福利“次大化”目標。甚至於各種形式的招工活動,也在勞動力市場化中,嵌入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內部”渠道,以招收職工子弟入門。總而言之,原有的“單位”,如果沒有在市場化中走下歷史舞臺,就會通過各種形式的縱向一體化或橫向一體化,將“單位”改存在主體,滿足其主要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之需。
    另一方面,那些新生成的社會存在主體,或者市場化程度較強的社會存在主體,尤其是在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中,“單位制”的特征相對較弱,盈利與否成為考量標準。人作為勞動者......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