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傳播文化社會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馬陵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出版  傳播理論 
    【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1458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1145813
    作者:馬陵

    出版社: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年05月 

        
        
    "

    內容簡介
    傳播文化行為突破性的發展可以帶來語言、社會心理和學習研究方面的重大貢獻。但在此一研究領域上,傳播文化行為研究理論仍在發展過程之中。傳播文化行為研究特殊性進入更為繫統的過程,以致更充分解釋人類的傳播文化形態。
    傳播文化另外一個主要研究領域是,給予具有專長性的科學研究訓練者提供適當的大眾傳播資料,考評傳播文化體繫未來可能性發展,以及在不同條件下傳播媒介擁有者和控制者的制度。這就是不同的政治組織、經濟體繫及歷史和文化形態差異性研究,進而發展成特定形態下的理想模式。毫無疑問,社會是大眾傳播體繫形成的主要場地,即在某一特殊社會形態下,社會上某些個體對傳播媒介持有控制權。傳播媒介文化發展的歷史資料亦給予某一特殊社會特殊角色。這種代與代之間的研究對於了解傳播媒介在不同社會文化條件程序上有極具顯著性的影響力。
    這是形成傳播媒介文化革命性評估發展的主要原因,即是對傳播文化重大問題需要有效的解釋:什麼是傳播文化對於社會的衝擊?什麼是政治、經濟或文化的條件而導向於現有的傳播文化形態和傳播文化體繫?傳播媒介文化的發生淵源和發展過程如何?大眾傳播與其他不同形態傳播是否有明顯差別?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形態比較時是否具有理論或實質上的差異?傳播媒介文化對社會*的衝擊是什麼?什麼因素影響這種心理發展過程,而大眾行為或文化行為是否亦受到傳播媒介文化影響?傳播文化行為突破性的發展可以帶來語言、社會心理和學習研究方面的重大貢獻。但在此一研究領域上,傳播文化行為研究理論仍在發展過程之中。傳播文化行為研究特殊性進入更為繫統的過程,以致更充分解釋人類的傳播文化形態。
    傳播文化另外一個主要研究領域是,給予具有專長性的科學研究訓練者提供適當的大眾傳播資料,考評傳播文化體繫未來可能性發展,以及在不同條件下傳播媒介擁有者和控制者的制度。這就是不同的政治組織、經濟體繫及歷史和文化形態差異性研究,進而發展成特定形態下的理想模式。毫無疑問,社會是大眾傳播體繫形成的主要場地,即在某一特殊社會形態下,社會上某些個體對傳播媒介持有控制權。傳播媒介文化發展的歷史資料亦給予某一特殊社會特殊角色。這種代與代之間的研究對於了解傳播媒介在不同社會文化條件程序上有極具顯著性的影響力。
    這是形成傳播媒介文化革命性評估發展的主要原因,即是對傳播文化重大問題需要有效的解釋:什麼是傳播文化對於社會的衝擊?什麼是政治、經濟或文化的條件而導向於現有的傳播文化形態和傳播文化體繫?傳播媒介文化的發生淵源和發展過程如何?大眾傳播與其他不同形態傳播是否有明顯差別?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形態比較時是否具有理論或實質上的差異?傳播媒介文化對社會*的衝擊是什麼?什麼因素影響這種心理發展過程,而大眾行為或文化行為是否亦受到傳播媒介文化影響?
    過去傳播文化研究均集中在個主題上,傳播研究重點在於媒介本身,或是媒介組織和內涵的研究,在於測度不同文化、政治、經濟形態下的傳播體繫。而第二個主題亦是傾向於媒介本身發展的歷史淵源,並期望建立大眾傳播有別於其他傳播理論的基礎。在第三個主題研究中,針對傳播媒介文化對社會是否具有積極性或消極影響性層次的研究理論,主要測度傳播媒介文化與人的行為或社會發展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主題亦在一般民眾的興趣層面,傾向於傳播研究的社會價值體繫上。基於此一論點,本書不僅在和第二個豐題上期望發展理想的傳播文化模式,第三個主題亦為本書重點。
    傳播媒介文化將來的發展又如何?是否認為這終的傳播媒介文化形式已被發現和接受?假若以過去發展形態作為未來發展形態的導向時,那麼傳播文化未來發展必定沒有終形態。就像在工業革命前,而發展被認為不可能。大眾報業在20世紀30年代卻成為實質的存在。40年代的收音機,或是電影事業的快速發展亦被認為不可能,廣播和電影終究成為當時的主要媒介。在發展電視之前有人認為廣播、報紙及電影已經給予民眾相當的滿足。六七十年代電視擴展迅速,同時舊的媒介亦有降低的趨勢並產生嚴重的經濟問題,但並不像很多推測一樣,被淘汰而消失。由於其內涵的發展,一種新形態從舊媒介中產生了。幾千年以來,在人類生存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傳播媒介文化技術進步使得社會發展速率提高。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遷的衝擊也導致傳播文化技術的重大發明而能順應社會變化形態,更導致社會發展。總之,在未來社會發展過程中,可以期望傳播文化技術更大的飛躍,從而促進社會進步。
    目錄
    導論
    1. 綠油油生機:從冷門到熱門
    2. 富有啟示的五個命題
    3. 有待整合的學術領域
    4視角和高彈性張力
    5. 傳播文化革命呼喚傳播文化社會學
    一傳媒社會
    1. 傳媒社會模式
    (1)傳播文化社會學
    (標準與傳媒社會
    (3)媒介是信息生命的“動脈”
    (4)傳媒社會依據:物質經濟轉向信息經濟
    2. 社會環境與傳播文化
    (1)社會環境因素導論
    1. 綠油油生機:從冷門到熱門
    2. 富有啟示的五個命題
    3. 有待整合的學術領域
    4視角和高彈性張力
    5. 傳播文化革命呼喚傳播文化社會學
    一傳媒社會
    1. 傳媒社會模式
    (1)傳播文化社會學
    (標準與傳媒社會
    (3)媒介是信息生命的“動脈”
    (4)傳媒社會依據:物質經濟轉向信息經濟
    2. 社會環境與傳播文化
    (1)社會環境因素
    (2)個體社會化對傳播文化的影響
    (3)個體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3. 信息環境及其管理
    (1)信息社會與信息環境
    (2)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
    (3)信息量的貧富及管理
    4. 傳播文化社會體繫成因
    (1)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
    (2)功能分析
    (3)受眾與傳者角色
    (4)傳媒形態的差異性
    5. 傳播文化與流行
    (1)流行類型及過程
    (2)流行對傳播文化的正負效應
    (3)傳播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
    6. 傳播文化輿論
    (1)輿論:民主活力的晴雨表
    (2)社會學意義上的宣傳
    (3)符號操縱的魔力
    (4)虛假信息:連鎖傳播中的流言歪曲
    7. 傳播與民意
    (1)民意影響傳播
    (2)傳播導向民意
    二受眾社會
    1. 受眾
    (1)媒介接觸
    (2)受眾意願與媒介評價
    2. 受眾社會學理論
    (1)傳統的傳媒社會學觀點
    (2)現代受眾社會學
    3. 受眾社會行為
    (1)心理動力說
    (2)行為一動機論
    (3)社會文化策略
    4. 受眾效果
    (1)傳媒文化力“場”
    (2)爭議性的假設
    (3)效果形成過程及其要素
    (4)批判風潮
    ……
    三傳媒與受眾的社會學分析
    四交換社會
    參考書目
    在線試讀
    一傳媒社會
    1.傳媒社會模式
    (1)傳播文化社會學
    傳播文化社會學(media sociology)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地講,它指的是對於傳播文化過程的社會學分析,其領域包括傳播文化體制和結構,傳媒文化社會功能,它們的組織和運用過程,傳媒受眾的社會構成和對於傳媒的使用,以及傳播媒介的社會影響(Wright,1986;Tunstall,1970)。傳播文化社會學研究正式開始於拉扎斯菲爾德領導的哥倫比亞學派的實證研究(Lowery&DeFleur,1993)。在理論建構上,它受到結構一功能主義的影響;在方法上,它遵從實證主義科學觀。因此,這方面的研究側重於探尋傳播文化過程中的各種因果關繫,尤其是影響力的流動(Shoemaker&Reese,1996)。由於這種理論及其認識論的傾向,有學者認為,這一學派的研究多從媒介文化控制角度提出問題,研究集中在如何引導傳播文化效果方面上(Gitlin,1978)。
    狹義地說,傳播文化社會學指的是對傳媒文化內容制作的社會學過程分析(Schudson,1991;Gitlin,1979)。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學者們進行了一繫列實證研究,從制度規範、組織運作、專業文化、社會關繫和媒介內容制作人員日常活動等各方面,具體考察了傳播文化制作過程。這些研究構成了狹義的“傳播文化社會學”的核心文獻。本書所關注的是這方面的傳播文化改革實踐。政府給傳播文化單位“斷奶”之後,傳播媒介在市場環境下展開了激烈競爭,包括發行、廣告和多種經營等各方面。這些競爭,對於中國傳播媒介來說,還屬於新型的運用形式,許多做法仍處於探索階段。但不管怎樣,為適應這種競爭,傳播媒介在改組自身的結構,形成組織的內部規範,傳播文化從業人員也在改變行為方式。種種變化,追根溯源,似乎都歸結到經濟壓力和誘因。那麼,應該如何概括這些變化,並且使這種理論聯繫經濟誘因、權力關繫和傳播媒介現實的構築?當然,這不僅僅是西方傳播文化社會學者們探討的問題。
    不妨借鋻他們的方式提出問題,即傳播文化改革正在如何改變中國傳播文化生產過程?所謂“傳播文化生產過程”,指的是傳播文化工作人員在傳播媒介單位的制度和組織環境內,圍繞傳播文化而發生的活動。這些活動所形成的直接產品就是報紙和廣播以及電視的節目,它們同時形成並反映圍繞傳播文化的各種社會關繫。以傳播媒體的編印和節目的制作來看,傳播文化生產過程不僅包括記者與編輯的個人活動,也包括傳播文化媒介組織活動以及組織環境;不僅包括文化內容的創作編輯活動,也包括再生傳播文化作為創作和編輯的環境、制度、社會和組織關繫。如果區別不同的分析層面(Levels of analasis,Pan&McLeod,1991),可以發現這個過程牽涉到各個層次的,包括傳播文化從業人員個人,傳播媒介組織以及宏觀傳播文化體制(Shoemaker&Reese,1996)。因此,傳播文化生產的社會學分析必然展開於多個層面。一傳媒社會
    1.傳媒社會模式
    (1)傳播文化社會學
    傳播文化社會學(media sociology)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地講,它指的是對於傳播文化過程的社會學分析,其領域包括傳播文化體制和結構,傳媒文化社會功能,它們的組織和運用過程,傳媒受眾的社會構成和對於傳媒的使用,以及傳播媒介的社會影響(Wright,1986;Tunstall,1970)。傳播文化社會學研究正式開始於拉扎斯菲爾德領導的哥倫比亞學派的實證研究(Lowery&DeFleur,1993)。在理論建構上,它受到結構一功能主義的影響;在方法上,它遵從實證主義科學觀。因此,這方面的研究側重於探尋傳播文化過程中的各種因果關繫,尤其是影響力的流動(Shoemaker&Reese,1996)。由於這種理論及其認識論的傾向,有學者認為,這一學派的研究多從媒介文化控制角度提出問題,研究集中在如何引導傳播文化效果方面上(Gitlin,1978)。
    狹義地說,傳播文化社會學指的是對傳媒文化內容制作的社會學過程分析(Schudson,1991;Gitlin,1979)。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學者們進行了一繫列實證研究,從制度規範、組織運作、專業文化、社會關繫和媒介內容制作人員日常活動等各方面,具體考察了傳播文化制作過程。這些研究構成了狹義的“傳播文化社會學”的核心文獻。本書所關注的是這方面的傳播文化改革實踐。政府給傳播文化單位“斷奶”之後,傳播媒介在市場環境下展開了激烈競爭,包括發行、廣告和多種經營等各方面。這些競爭,對於中國傳播媒介來說,還屬於新型的運用形式,許多做法仍處於探索階段。但不管怎樣,為適應這種競爭,傳播媒介在改組自身的結構,形成組織的內部規範,傳播文化從業人員也在改變行為方式。種種變化,追根溯源,似乎都歸結到經濟壓力和誘因。那麼,應該如何概括這些變化,並且使這種理論聯繫經濟誘因、權力關繫和傳播媒介現實的構築?當然,這不僅僅是西方傳播文化社會學者們探討的問題。
    不妨借鋻他們的方式提出問題,即傳播文化改革正在如何改變中國傳播文化生產過程?所謂“傳播文化生產過程”,指的是傳播文化工作人員在傳播媒介單位的制度和組織環境內,圍繞傳播文化而發生的活動。這些活動所形成的直接產品就是報紙和廣播以及電視的節目,它們同時形成並反映圍繞傳播文化的各種社會關繫。以傳播媒體的編印和節目的制作來看,傳播文化生產過程不僅包括記者與編輯的個人活動,也包括傳播文化媒介組織活動以及組織環境;不僅包括文化內容的創作編輯活動,也包括再生傳播文化作為創作和編輯的環境、制度、社會和組織關繫。如果區別不同的分析層面(Levels of analasis,Pan&McLeod,1991),可以發現這個過程牽涉到各個層次的,包括傳播文化從業人員個人,傳播媒介組織以及宏觀傳播文化體制(Shoemaker&Reese,1996)。因此,傳播文化生產的社會學分析必然展開於多個層面。
    這一區分導致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不同層面的之間的關繫?一條途徑是從傳播文化體制人手,觀察傳播文化媒介的組織及傳播文化工作人員個人如何在體制的框架內活動,以傳播文化體制的限制和內部誘因作為解釋的變量。這是從大到小、以宏觀制約微觀的分析過程。另一條途徑是從觀察傳播媒介組織和傳播文化從業人員個人的實踐活動人手,考察這些活動的出現和成為“常規化,”實踐的過程,及其社會關繫的形成和變化,並由此推導出體制規範的現實存在和實踐意義。這是以個人和組織的實踐活動作為理解傳播文化體制及其結構的構成因素,由小至大、以微觀構成宏觀的分析過程(參見Giddens,1984)。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