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研究的方法(照著這本書做一遍,論文選題有了!第一稿也有了!)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美】墨磊寧【加】雷勤風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531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3353144
    作者:【美】墨磊寧【加】雷勤風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研究的方法》
    照著這本書做一遍,論文選題有了!第一稿也有了!

    “中國好書”獲獎作家萬維鋼作序
    清華、北大、斯坦福、普林斯頓等
    國內外名校教授聯袂推薦

    學生、教師、研究者強烈推薦拿下

    做研究最難的,不是回答問題,而是提出問題。找到屬於自己、又對他人重要的研究項目,既是研究的開始,也是貫穿全程的核心動力。《研究的方法》以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的例子,展示了“做研究”的操作路徑:

    如何確定真問題?
    你的問題是否在結尾處標有問號?
    你的問題是否使用了過於寬泛、通用、不精確或概括性的形容詞和副詞?
    你的問題是否使用了集體性名詞,比如“亞洲人”“學生”或“女性”?
    你的問題是否包含“影響”“改變”或者“受到影響”“回應”這樣的動詞?

    研究的方法》


    照著這本書做一遍,論文選題有了!第一稿也有了!


     


    “中國好書”獲獎作家萬維鋼作序


    清華、北大、斯坦福、普林斯頓等


    國內外名校教授聯袂推薦


     


    學生、教師、研究者強烈推薦拿下


     


    做研究最難的,不是回答問題,而是提出問題。找到屬於自己、又對他人重要的研究項目,既是研究的開始,也是貫穿全程的核心動力。《研究的方法》以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的例子,展示了“做研究”的操作路徑:


     



    • 如何確定真問題?


    你的問題是否在結尾處標有問號?


    你的問題是否使用了過於寬泛、通用、不精確或概括性的形容詞和副詞?


    你的問題是否使用了集體性名詞,比如“亞洲人”“學生”或“女性”?


    你的問題是否包含“影響”“改變”或者“受到影響”“回應”這樣的動詞?


     


     



    • 如何把資料變成可行的項目?


     


    你可以獲得哪些原始資料?


    如何挖掘出資料的全部潛在價值?


    如何透過該資料呈現的表像,找到更具原創性的觀點?


    如何梳理龐雜的資料,用來支持自己的選題?


    你可以獲得多少資源?


    根據你個人的工作習慣、資源限制和截止日期,應該如何設計你的項目?


     



    • 輕松寫出第一稿


    你有沒有完成這些任務:在餐巾紙上塗寫、在社交媒體上發帖、使用音頻記錄?


    你是否擁有這些內容:電子筆記、手寫筆記、下劃線、高亮標記、旁注?


    內容隨意,語法不夠嚴謹,到處是空白頁面和沒有根據的推測,該怎麼辦?


    如何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進行合並、排序、分區?

     
    內容簡介
    你是否曾經面臨以下這些情境?同學都開始做調研了,我還不知道該寫什麼。
    好不容易想出個選題,導師卻說不行,讓重選。
    開題報告寫到第三稿,又被導師駁回了。
    看了幾百篇文獻,很喫力地寫出一篇論文,但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寫了什麼,寫的有什麼意義。

    ……
    很多書都在告訴你該如何做研究,卻通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到底該研究什麼?
    這本《研究的方法》解決了每位研究者都要面臨的兩個挑戰:我該如何找到一個真正的問題——一個與我切身相關、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找到它之後,我又該如何設計我的研究項目,也就是我的選題,讓它對我、對全世界都有意義?

    • 你是否曾經面臨以下這些情境?

      1. 同學都開始做調研了,我還不知道該寫什麼。

      2. 好不容易想出個選題,導師卻說不行,讓重選。

      3. 開題報告寫到第三稿,又被導師駁回了。

      4. 看了幾百篇文獻,很喫力地寫出一篇論文,但最後也不知道自己寫了什麼,寫的有什麼意義。




    ……


    很多書都在告訴你該如何做研究,卻通常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到底該研究什麼?


    這本《研究的方法》解決了每位研究者都要面臨的兩個挑戰:我該如何找到一個真正的問題——一個與我切身相關、真正重要的問題?在找到它之後,我又該如何設計我的研究項目,也就是我的選題,讓它對我、對全世界都有意義?


    本書將通過一繫列簡單巧妙的練習和真實的研究案例,用輕松通俗的語言,帶你以正確的方式找到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項目。它不像一本書,而更像一本工作手冊。你隻需要按照手冊裡的指南一步步操作,當所有步驟全都完成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你不光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項目,還在不經意間擁有了論文的第一稿。


     

    作者簡介

     


    【美】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斯坦福大學歷史繫教授,2023年斯坦福大學教學類最高榮譽“年度教師獎”(the Walter J. Gores Award)獲得者。他從教二十餘年,擁有豐富的研究和教學經驗。其代表作《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甫一上市便成為口碑佳作。


     


     


    【加】雷勤風(Christopher Rea),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二十餘年來深耕亞洲研究領域。他著有多部中國文化研究著作,其中《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獲得漢學研究至高榮譽列文森大獎,《中國電影經典:1922—1949》被著名導演李安譽為一部“引人入勝且富有洞察力”的史書。


     


    譯者:葉塑,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師。譯作有《像瘋子一樣思考,像天纔一樣行動》《思考致富》等。

    目錄
    推薦序 做研究和做研究者 001
    導讀 1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一份宣言 5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是最好的研究 7
    如何使用本書 10
    先向內探索,後向外擴展 15
    試試看:就在這裡寫,現在就寫 17

    上篇 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 20

    第一章 關於問題 25
    話題不是問題 27
    試試看:搜索自己 36
    試試看:讓“無聊”成為你的指引 45

    推薦序 做研究和做研究者     001


    導讀       1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一份宣言        5


    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是最好的研究    7


    如何使用本書        10


    先向內探索,後向外擴展    15


    試試看:就在這裡寫,現在就寫  17


     


    上篇 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 20


     


    第一章 關於問題       25


    話題不是問題        27


    試試看:搜索自己      36


    試試看:讓“無聊”成為你的指引      45


    試試看:從小處著眼   50


    智囊團:開始構建你的研究網絡  56


    你有問題了    58


     


    第二章 從問題到難題      59


    不要急於確定問題(否則你會錯過你的難題)        62


    對你的問題進行壓力測試    64


    試試看:對你的問題進行診斷測試      66


    試試看:使用原始資料來“調教”你的問題         73


    試試看:讓你的假設浮出水面     84


    試試看:識別串聯你問題的難題  91


    智囊團:請人幫助尋找原始資料  94


    你有一個難題        95


     


    第三章 設計一個可行的項目 97


    原始資料及其使用方法(或閱讀麥片盒的


    50種方法)   99


    試試看:把你的原始資料當作一個麥片盒    108


    試試看:想像你的原始資料         112


    連點成線:從資料到論點    119


    資料無法為自己辯護    124


    試試看:用你的資料連點成線(用鉛筆)    130


    評估你的研究資源        134


    試試看:決策矩陣      137


    智囊團:你的決策矩陣完整嗎?  141


    兩種備選方案        142


    情境1:相同的難題,不同的案例        142


    情境2:同樣的話題,不同的項目        14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7


    試試看:“不勞而獲”(撰寫正式的研究提案)  152


    智囊團:將你的提案分享給值得信任的導師


    (他們知道這隻是一份初稿)     162


    你做好啟動項目的準備了    163


     


     


    下篇 超越自我      164


     


    第四章 如何找到你的難題集Q    171


    找到與你有相同難題的研究者    173


    試試看:改動一個變量       178


    試試看:前後章遊戲   190


    試試看:繪制你的集Q圖譜(搜索你的二手資料)       197


    為你的集Q而重寫        202


    試試看:查找並替換所有“內部語言”        207


    智囊團:我的外行版本是否簡單易懂?        212


    歡迎來到你的集Q        213


     


    第五章 如何暢遊於你的領域 215


    發掘領域中的難題        220


    讀懂你領域中的難題:重新構想“文獻綜述”         221


    試試看:創建你自己的“難題書店”


    (也就是將你的領域組織成不同的難題集Q)     226


    試試看:改動他們的變量    233


    試試看:為你的領域而重寫         240


    智囊團:在你的領域裡尋找智囊團      245


    歡迎來到你的領域        246


     


    第六章 如何開始       247


    別擔心,一切都是寫作        251


    試試看:創建“第0稿”     256


    釐清你的初衷:創建第一稿        260


    試試看:從0到1         263


    不完美,纔美        268


    智囊團:和自己對談   270


    歡迎來到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    272


     


    研究之旅的下一站在哪裡?   273


    試試看:尋找新難題,開啟新項目      276


    試試看:幫助別人      280


     


     


    致謝       285


    延伸閱讀       286

    前言

    推薦序 


    做研究和做研究者


    萬維鋼


     


    你想不想做個“研究者”?你不一定非得在學術界,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搞研究,研究能力是一種很稀缺的能力。但我說的也不是把研究僅僅作為一項技能或者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而是把“研究者”作為你的一個身份認同。


    研究者是現代社會最酷的身份之一,因為你要探索未知,你要生產知識。當人們發生爭論的時候,他們會重點參考你的結論。你的名字可能會跟一個新發現一起被人記住。這不比在某個小單位擁有一點小權力、喫過很多美食、去過很多地方旅遊高級多了嗎?


    我是從讀書開蒙那時候起就打定主意做個研究者,但我是當上研究者之後纔學會了做研究。酷的職業就是這樣,它自帶入門吸引力,然後需要你不斷修行纔能真正掌握其中的門道,正如你隻有先成為足球運動員纔能學會踢球。


    那到底怎麼做研究呢?


    你手裡這本《研究的方法》,就是寫給新手的指南。對中國讀者來說,這本書的一個有意思之處是兩位作者都是專門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海外漢學家:墨磊寧是斯坦福大學歷史學教授和古根海姆研究員,雷勤風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教授。


    如你所能想見,這本書說的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技術——這裡沒講怎麼設計實驗、推導公式、使用統計方法那些,也沒怎麼談論科學方法。此書最初的目標讀者是墨磊寧和雷勤風在大學帶的學生,他們是未來的人文學科研究者。但是正如兩位作者所說,書中“各種觀點和各項練習,都可以應用在商業、新聞、藝術、設計、工程、社區建設和創業等各個領域”,可以說是一套通用的攻略。


    而在我看來,此書最大的價值還不是它講出了研究者的成長路線圖,而是描繪了一套自內而外的心法。這套心法將決定你研究水平的高度和研究成果的分量,所以對理工科的研究者也很有幫助。


    做研究也是一場修行,你得有悟性纔行。


    你最需要領悟的一個東西,在這本書裡叫“難題(problem)”。這個概念在中國學術圈有個更別致的說法,叫“問題意識”。


    以我之見,隻有抓住問題意識,你做研究纔算是開悟了。


     


    墨磊寧和雷勤風這本書最值得贊賞的地方,就是它強調要自內而外,從追問自己的內心出發,去做真正的難題。它的核心指導思想叫作“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Self-Centered Research)”。


    前方的路線圖大約可以分為五步:話題 → 問題 → 難題 → 項目 → 入圈。


    其實這是一套心法而不隻是技法。抓住了心法,技法都隻不過是細節問題。你可以自己從書中學習技法,我這裡重點講講心法。


     


    一切的出發點,我以為,可以用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寫在他的自傳開頭的一段話概括:


     


    在我的生命中,有三種簡單而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求,以及對人類苦難難以忍受的憐?憫。


     


    這是智識分子的三個驅動,也是我們做研究的動力。這是赤子之心。


    因為你渴望愛和被愛,你就要成為一個可愛的人,所以你要提升自己。而做研究,恰恰就是擴大自身內核、一邊自我發現一邊自我實現的好辦法。


    因為你天生就有好奇心,所以你自動就想要尋求知識。這裡有個謎題,大家都不知道答案,這就是你的挑戰和召喚。


    而人文學者做研究要想做出高水平來,要想抓住問題意識,那就必須有第三個驅動,對人類苦難難以忍受的憐憫。我們為什麼非得研究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這些?因為世界上有人在受苦。這個世界不應該就這樣了,我們得研究怎麼改變它。


    你看這跟中國張載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一個意思。這些話聽起來有點中二,等你成了真正的研究者之後你應該很不好意思談論這些,但恰恰是這個赤子之心纔能讓你做出好研究來。


     


    第一步是“話題(topic)”。話題是設定的研究領域。


    想像你是個穿越小說的主角,話題就是你的開場環境設定。你出於一個可能非常偶然的原因穿越到這裡,看看周圍的人和事都覺得挺新鮮,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但你打算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


    比如你上了一門講信息學的課,你要做個跟信息學有關的研究,這就是話題。話題是個非常寬泛的東西,信息學包羅萬像,你該做哪一點研究呢?


    這時候先不要急於確定研究項目,也就是你的選題。你都不知道這裡是怎麼回事兒,怎麼做研究?墨磊寧和雷勤風的一個警告是不要陷入“縮小範圍陷阱”,也就是不要隨便選擇一個小話題就開干。


    你要做的不是縮小範圍,而是四處探索。


    第二步是“問題(question)”。提問題是你探索的方式。


    比如你的話題是“二戰”後盟軍對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審判,為了充分了解這個話題,你需要問很多很多問題 ——


    哪些國家參與了審判?這些國家派誰作為代表出席?這些代表是如何選出來的?他們在審判期間各自的角色是什麼?有人拒絕參加嗎?誰是評審?


    這些問題大多你隨便搜索一下就有答案,這些不是研究對像。這是你對知識的探求。這是主角在充分解鎖新地圖。你問得越多,了解就越多,你就更有可能問出高明的問題來。


    問了一大堆問題之後,主角意識到眼前有個大麻煩:自家的家業屢屢受到一個強大對手的打擊,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主角決心為家族做點事。


    這就引出了第三步,“難題(problem)”。


    這是全書最不容易理解的一步。


     


    二流研究者寫論文和經費申請報告都會例行公事地談論一番他那個研究項目的“重大意義”。其實你非要說的話,什麼項目都可以有重大意義。剛果民主共和國發行郵票的歷史也有重大意義,可你感興趣嗎?


    難題很可能不是你真正的研究對像,而是你為什麼要選那個對像。難題是刺激你孜孜不倦地在這個領域思考的那個東西。


    穿越主角被人打壓的感覺很不好受。為什麼對手的實力那麼強,你家的實力那麼弱呢?像這樣讓你不想都不行、百爪撓心的問題,就是你研究的出發點。


    咱們中國學者把它稱為“問題意識”。這個詞最初來自法語“problématique”,中國學者用得比美國人和法國人都順溜。問題意識的字面含義是一繫列問題的集合,研究者用它的意思則是,是什麼,讓你非得做這些研究的?


    華東師範大學的蕭延中教授,2018年給研究生開了一門課叫《如何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其中重點講了問題意識。他說:


    我們所說的“問題意識”通常是在骨子裡關涉全局性的某種深度焦慮和切膚感悟。


    蕭延中舉了幾個例子:


     



    • “韋伯問題”:為什麼資本主義最早發生在歐洲,而不是其他一些地方?

    • “錢學森問題”:1949年以後中國為什麼罕有培養出國際一流的頂尖人纔?

    • 林毓生先生說自己一生的研究都是基於這個問題意識:自由主義為什麼在中國沒能扎下根來?


     


    這些是無數學者窮盡一生想要回答的問題。你要問一個真懂行的人,可能會把他給問哭的。


    問題意識往往都比較大,不適合作為一篇論文的選題。但你的研究項目一定要是某個問題意識的一部分,它纔有生命力。


    比如你是研究明史的,你的一個選題是“晚明工商業到底有沒有資本主義萌芽”,這就非常有意思,因為它明顯跟韋伯問題有關繫。如果你能證明晚明有資本主義萌芽,那也許資本主義發生在歐洲就隻不過是個偶然事件;如果你發現晚明雖然工商業挺發達,但是不能叫資本主義萌芽,那就說明中國跟歐洲可能有一些繫統性的差異。像這樣的論文發表出來,大家肯定都感興趣。


    對比之下,蕭延中講了一則趣聞,說有個歷史繫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是“洪秀全究竟有沒有胡子”,這似乎就是個沒有問題意識的無聊問題。


    墨磊寧和雷勤風說“難題”是分散的小問題背後,藏著的一個驅動你研究的深層動力——其實也就是問題意識。


    有了問題意識,你的研究纔有了根,你纔是個立得住的人。


     


    .
    這段話的一個流行的翻譯版本把 love 譯成了“愛情”,結合上下文可知,那是一個錯誤的譯法。


     


    .
    蕭延中:《什麼是“問題意識”?如何培養“問題意識”?》,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644.html,2023年9月4日訪問。


     

    媒體評論
    來自國內外各領域研究者的推薦



    研究者是孤獨的旅行者,內心惶惑,不知道朝哪裡邁出第一步,《研究的方法》此時是路書,提供最初也最寶貴的建議。研究者是孩童,靠好奇和樂趣行事,《研究的方法》就是那幾條必要的安全護欄。研究者也可能是國王,唯我獨尊,獨斷專行,《研究的方法》此時會成為稱手的權杖,把決策意志轉換為清晰響亮的命令,將命令推行到思考領地的盡頭和各個角落。
    ——賈行家作家,《文化參考》主理人

    來自國內外各領域研究者的推薦


     


     


     


    研究者是孤獨的旅行者,內心惶惑,不知道朝哪裡邁出第一步,《研究的方法》此時是路書,提供最初也最寶貴的建議。研究者是孩童,靠好奇和樂趣行事,《研究的方法》就是那幾條必要的安全護欄。研究者也可能是國王,唯我獨尊,獨斷專行,《研究的方法》此時會成為稱手的權杖,把決策意志轉換為清晰響亮的命令,將命令推行到思考領地的盡頭和各個角落。


    —賈行家作家,《文化參考》主理人


     


    本書開篇便直擊痛點:“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其實是開始之前的那個部分。”這是來自二十餘年教學經驗的肺腑之言。比起按部就班地講授研究步驟,更難以言傳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是:研究從何開始,如何啟動?兩位作者沒有輸出什麼萬能模板,反倒化身循循善誘的“陪練員”,引導讀者去偽存真,回歸自我,釋放創造力的無限可能。實用方法與研究哲學,原創性研究與更自由的靈魂,竟能如此完美合一。


    —李靜當代文學研究者,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做研究最難的,不是回答問題,而是提出問題。找到屬於自己、又對他人重要的題目,既是研究的開始,也是貫穿全程的核心動力。《研究的方法》以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的例子,展示了“找題目”的操作路徑:找題目時要不斷“搜索自己”,追問自己為何對想研究的事感興趣;也要不斷“調教”直覺,讓題目能寫下去,能與同行開展對話,能為別人提供新知。無論是對論文選題階段茫然的研究生,還是對指導研究生時撓頭的導師來說,這都是一本bd書。具有經驗的研究者,乃至任何從事研究性工作的人,也可從中獲得新的啟發。


    —劉晗清華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聖賢素來告誡知識人,人之患好為人師。即便是師生,為師也很少從方法論入手。往好上說是謙遜,是教學相長;往不好上說,就是不願將金針度與人,隻教知識,不談方法。因而中國知識人代代相傳,即便獲得了很大成就,也很少有方法上的自覺。這本斯坦福教授與不列顛哥倫比亞教授合著的《研究的方法》不像中國老師那樣含蓄,而是直奔主題,告訴讀者如何選擇題目,如何確定問題,如何搜集資料,如何確立自己將要攻克的難點,如何優美表達,如何超越自己、超越前賢。


    —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學術研究自然離不開方法。許多方法來自自悟,不是干枯的教條。倘若體味到了悟的甘苦,也就明白了方法的內蘊。這本書主張“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回到主體世界裡建立問題意識,有諸多良好的建議。看看別人如何面對難題,並拓展出思想的新徑,對於我們擺脫慣性思維,不無益處。


    —孫郁北京魯迅博物館原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原院長、教授


     


    對於研究者來說,方法隻是一種工具,而不能成為主義甚至信仰。好的方法不能以速成為目標,人文社科的研究如要追求快和省,就會犧牲好,也無法成就長期主義的多。讓本書在眾多方法教義中獨樹一幟的是,作者沒有用虛假療效來洗腦,而是直面學術研究過程中的痛和樂。全書寫到最後一章,纔進入“如何開始”—整本書帶領讀者走過研究過程的山重水復,領略學術道路的柳暗花明,打開寫論文這個規定動作之前的漫長學術季節。在當前績效為王的考核文化中,“以自我為中心”,是對下一代學者最誠懇的勸誡。讀完本書後,我們會懂得,好的學術極難,但也極值得,在我們完成研究的同時,研究也在成就我們。


    —田雷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雅理出版主理人


     


    這本書的出版真是太及時了,或者說如果能再早幾年出版就更好了。因為它確實是做研究的人,尤其是在讀的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們的剛需。過去市面上的同類書籍大多是講“研究的寫法”,而這本書是繫統地把“怎麼從0開始做研究的心法”掰開揉碎給你看。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到“調教”出一組好問題,再到挖掘出問題背後的“難題”,最終獲得理想的“研究項目”(也就是好選題),層層遞進,既講原理又給方法,為老師和學生們做研究、寫論文提供了極富啟發且切實可行的研究路徑,強烈推薦。


    —王立銘深圳灣實驗室資深研究員


     


    既講實操方法論又講態度大局觀,教方法更注重視野,把“如何確定研究問題”講透徹了也講落地了,並進一步指導你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所處的領域。本書不僅適用於研究生,也能對申請項目基金、申報研究項目等應用場景有所助益,是高校學生、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及相關工作從業者方便實用的bd指南。


    —邢姝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師


     


    本書采取了一種“傻瓜”式的自我記錄方法,幫助你找到對自己和他人都重要的研究項目。我相信,還在被選題困擾或者研究熱情正在消失殆盡的任何階段的研究者,都會發現這本書很有幫助,因為我也在(且將持續)經歷這一過程。


    —徐軍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在讀博士


     


    看完這本書非常震驚,完全超乎我的意料。本以為是講開啟科學研究課題之後的內容,沒想到是回到最開端,如何尋找一個讓自己最感興趣、最激動人心也對社會最有意義的研究項目。這真是一個特別讓人震動的課題:有多少好答案,在等待一個好問題。這本書適合所有在中國一路求學考試成長起來的孩子們,以及培養孩子的老師們。希望每個研究者都了解書裡的真知灼見:永遠追求內心最深的所思所感,通過研究自己內心的難題來尋找自己。願所有人“今日方知我是我”。


    —徐瑞丹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


     


    正為留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發愁的時候,我收到了《研究的方法》試讀本。剛開始不知道是誰寄的,我還想,難道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嗎?怎麼會有人知道我有這個需求?看完以後,覺得這本書簡直就是及時雨啊,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留學生,想要做研究、寫論文的,趕緊都去讀一下吧。


    —閻俊霖廣西大學對外漢語專業專任教師


     


    這本書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研究指南,兩位作者合力搭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模式,對今日以外在標準為導向的中國學界有補偏救弊的意義。對初入門者而言,這本書能幫你逐步克服對寫作的恐懼,把學術研究變為自我探尋的冒險之旅。成熟的學者或許也能從中找回因過於老練的研究技巧而丟失的那份初心。當我們從“做什麼”“怎麼做”的功利之途,退回到“為何要做”的起點上,會更認同作者所說的:學術研究的激情不應依賴外在的肯定,而源於找到那個讓你心跳加速、讓你迷惑不安、和你生命體驗相呼應的難題,進而把它發展為更多人關心的研究項目。


    —袁一丹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對於創造性的研究工作,自主動機要比他主動機更有效,因為世界更需要一個以你為中心的解釋。本書為研究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選題和寫作方法:先向內探索,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者;再向外拓展,超越自我。讀來受益匪淺。


    —趙亮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特聘副研究員


     


    關於研究“如何開始”,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書之一。大多數講研究方法的書籍都跳過了這一步。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指導和教學中使用它。


    —Claire Ma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在讀博士


     


    這是一本超級有用的書,對各個層次的人都很有幫助。書中討論了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項目,包括如何開始寫作,如何對你的研究問題進行測試。閱讀它是一個非常愉快的過程。


    —Ian Johnson普利策獎得主,作家、記者


     


    非常適合用來教學的一本書—這個秋季學期我就會安排下去。


    —Jeffrey Wasserstrom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校長教授


     


    這是很多學者和學生都需要進行更多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


    —Robert Campbell卡普頓大學香農商學院


     


    這是一本我們期盼已久的著作:如果你即將開始一個新的研究項目,卻始終無法確定研究的主題,那麼對你來說,這就是一份實用、有益,並且令你安心的指南。墨磊寧和雷勤風用清晰、幽默和共情的語言,一步步引導你,讓你明白你感興趣的是什麼,為什麼,以及如何解決你所定義的那個難題。《研究的方法》一書既可以用來指導以研究為中心的相關課程,也可以幫助普通讀者找到內心深處的自我。


    —Sarah Maza美國西北大學教授


     


    成績優異的學生—那些接受指導或進行獨立研究的學生,寫本科論文的學生,申請知名獎學金和獎項的學生,以及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異,往往是因為他們善於服從指示和取悅他人。但是,僅僅按照指示去做能夠產生變革性的研究嗎?要成為有所成就的學者,學生需要真正的好奇心和相關的研究技能,以及對難題的全身心投入。隻有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難題,纔有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研究。


    《研究的方法》就像一本工作手冊,兩位作者將引導讀者通過一繫列練習,找到一個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對於學生和他們的老師,這本書具有同樣的價值。它不是一本瀏覽一遍就會放回書架的書,而是需要你持續反思並記錄你一路上的發現。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將學會批判性地評估你的興趣,明智地區分話題和問題,動態地理解資源,有效地利用網絡,敏銳地聯繫你的領域,並最終慷慨地分享你對這個過程的理解。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書:它們將揭開所有值得追求的研究背後激烈的智力活動和反復的實踐。


    —Steven E. Gump普林斯頓大學獎學金申請輔導辦公室副主任


     

    在線試讀
    試試看
    假設:該主體在特定時期內對該對像產生了多種文
    化影響,其中哪一種是最主要的?

    然而,是什麼樣的難題激發了這個問題,以及研究者可以從什麼樣的難題集Q中獲益,這些都不明朗。你可以想像提出問題的人是一個社區活動積極分子、一位比較文學理論家,或者一名研究媒體的學者。其中潛在的“難題”可能更多地涉及媒體或種族問題,也可能更多地涉及“流行”與“高雅”的文化藝術之間的區別。基於難題的不同,各種研究Q體都可能被劃定為難題集Q。
    我們的策略是從這個問題的結構入手,有序地改變它的組成要素,一次改動一個變量。在操作過程中,我們必須密切觀察自己對於每一個組合產生的思想和情緒上的反應,判斷我們對該難題的興趣和關注度是否有所增強、減弱,還是保持不變。
    讓我們先從地點變量開始改動。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對南美的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當這個變量發生改動時,你內心是否有任何波動?如果換成下面這句呢?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對歐洲的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這一次情況如何?如果是下面這句呢?

    試試看


    改動一個變量



     


    目標:區分一個難題與關於該難題的一個案例。找出一個研究問題的哪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並利用它們找到你試圖解決的那個潛在難題。這樣,你將能夠更好地識別出與你擁有同一難題的其他研究。


     


    有沒有一種辦法,就算不能讓“意外發現”必須發生,也至少可以讓它盡早發生?


    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練習會讓你學會區分你關注的難題與關於該難題的案例。案例可以有許多個。一旦掌握了辨別的方法,你就能更好地在其他人的研究中識別出你的難題。尤其是那些屬於你的難題集Q卻不屬於你的領域的人,他們的案例和你的難題有關,但看上去卻可能毫無關聯。


    先盡可能具體地寫下你的研究問題吧,無論它們目前是什麼形式。每個問題都要盡可能多地包含以下這些變量:



    • 時間

    • 地點

    • 主體/主題

    • 對像

    • 假設


     


    下面是一個示例: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北美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總體上,這是一個具體的問題(盡管我們前面提過,它使用的“影響”一詞會對人造成誘導),因為它包含了上述所有變量:



    • 時間:20世紀70年代

    • 地點:北美

    • 主體/主題:黑豹黨

    • 對像:(北美的)流行文化


    • 假設:該主體在特定時期內對該對像產生了多種文


              化影響,其中哪一種是最主要的?


     


    然而,是什麼樣的難題激發了這個問題,以及研究者可以從什麼樣的難題集Q中獲益,這些都不明朗。你可以想像提出問題的人是一個社區活動積極分子、一位比較文學理論家,或者一名研究媒體的學者。其中潛在的“難題”可能更多地涉及媒體或種族問題,也可能更多地涉及“流行”與“高雅”的文化藝術之間的區別。基於難題的不同,各種研究Q體都可能被劃定為難題集Q。


    我們的策略是從這個問題的結構入手,有序地改變它的組成要素,一次改動一個變量。在操作過程中,我們必須密切觀察自己對於每一個組合產生的思想和情緒上的反應,判斷我們對該難題的興趣和關注度是否有所增強、減弱,還是保持不變。


    讓我們先從地點變量開始改動。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南美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當這個變量發生改動時,你內心是否有任何波動?如果換成下面這句呢?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歐洲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這一次情況如何?如果是下面這句呢?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蘇聯流行文化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這個變量發生改動時,你的內心有什麼變化?你對於這個問題的興奮感是增加還是減少了?也許保持在同樣的水平線上?於是有了下面這個最為重要的問題:為什麼?為什麼黑豹黨在(比如說)北美的歷史對你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而同樣的問題換成蘇聯、歐洲或南美洲,則變得不那麼吸引人了?這是否暗示了你對黑豹黨的關注沒有對北美的關注那麼強烈?如果是這樣,有沒有可能你真正的那個問題還沒有被問出來?你的問題是否缺少什麼——需要被補充到你的問題中,使它更忠實地呈現出你真正的關注點?(請記住,針對以上問題的所有答案都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自我反思記錄”,可以用來引導你的研究。)


    現在讓我們把地點變量改回原來的那個,然後改變對像變量: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北美女性運動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有任何變化嗎?換成下面這句怎麼樣?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北美電影制造業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這一次情況如何?再換成這一句呢?


     


    黑豹黨是如何在20世紀70年代北美 針對槍支管控的態度產生影響的,如果有的話?它的影響或無影響向我們傳遞了關於那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的什麼訊息?


     


    每當你改動一個變量時(請確保一次隻改動一個),你要做的都和之前一樣,就是問問自己:這樣的改動是更好了還是更差了?還是無變化?原因是什麼?


    顯然,你在做替換時需要用上一點常識。如果你問黑豹黨對20世紀50年代北美流行文化的影響,那將毫無意義,因為黑豹黨成立於1966年。每一次替換都會生成一個新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是有意義的、合理的。請跳過那些聽起來很古怪或者根本站不住腳的問題:有些變量就是無法被替換的。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於20世紀50年代黑人政治運動在北美的影響確實很感興趣,那也許你的研究問題不應該聚焦於黑豹黨,而應該聚焦於它的某一個“前輩”。


    每當你改動了一個變量時,請向自己提出下列這些問題:



    • 我對它的關注度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 我有沒有失去或得到什麼東西?

    • 如果非要我猜的話,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或沒有發生變化)?

    • 我寫出的問題做到盡可能忠實且全面了嗎?這個句子完整嗎,是否缺少某個變量?


     


    在每一個“被改動的變量”旁邊做一些筆記,捕捉你內心的變化。寫得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詳細。無論怎樣,要確保記下了每一個變量發生改動時你的關注度的變化。


    和之前一樣,千萬不要自欺欺人。變量改動後,無論你是發覺自己根本不在意,還是感覺失去了什麼,都不要在不關心的時候假裝關心。如果你感興趣的是西班牙性別不平等現像的歷史,而不是加拿大,那就讓自己的研究瞄準相應的目標。


    另一種情況是,你也許對西班牙和加拿大的性別不平等現像都感興趣,甚至感到興奮,這意味著你的難題很可能並不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有許多案例可以選擇。


    假設你原本的問題是二戰後西雅圖的兒童虐待史,當你把變量“兒童虐待”改成“老人虐待”後,你的興趣消失了。是我出問題了嗎?我是沒有同理心的人嗎?不是。在這件事上,誠實可能會令你不太舒服,甚至難過。但是,你需要向自己承認(也向你的智囊團承認),作為人類和世界公民,你關注老人虐待事件,但是作為一個正在尋找難題的研究者,你並不關注。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那個在生活中困擾你的難題往往是特定的,而且非常具體——這很正常。把這個自我反思記錄寫下來,再換一個新的變量。


    相反,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兒童虐待和老人虐待的歷史同樣感興趣,那麼這就是一條重要線索。你的主要關注點並不是人生的哪個階段(童年、老年等),而是那些被普遍判定為“弱勢的”人口或社Q。


    為了測試這種可能性,我們鼓勵你想出一些新的變量,要麼把它們插入你修改過的問句中,和之前的放在一起,要麼把之前的某句直接替換掉。如果“人生階段”這個變量(童年、老年等)被證明是無關的,那就試試把它改為其他變量,比如“生活狀況”或“安全等級”:弱勢的、安穩的、非弱勢的。


    對於體格健全的中年人,也就是一個國家中的強勢Q體,你是否有著對兒童/老人虐待史同等的興趣?如果不是,那麼這似乎證明了所謂的“弱勢Q體”不但隻是讓你“感興趣”,而且應該位於你的難題的核心位置。換句話說,這個詞必須出現在你提的每一個問題當中,纔能讓你心滿意足、興趣盎然。


     


    在你改動現有變量或增加新變量,做了一繫列的組合測試之後,你可以對這個過程做一次盤點,將所有變量劃分為下述兩個類別。和以往一樣,必須寫下來。



    • 可協商或可替換的變量。改動這些變量並不影響你對問題的興趣度。對你來說,涉及地理位置、時間或主體的變量也許是可協商的。

    • 不可協商的變量。這些變量一經改動,即便(表面上)話題保持不變,也會導致你研究興趣的消失。它們必須留在句子中。


    現在來到了生成自我反思記錄的關鍵階段,這整個練習就是為了幫助你到達這個自我反思的重要時刻。向你自己問出下列問題,並把答案寫下來:



    • 當我面對這張可協商變量vs不可協商變量的清單時,我能否推測出我的難題是什麼?

    • 為什麼某些變量的改動讓我無動於衷,而另一些的改動卻讓我害怕?

    • 當不止一個“不可協商變量”被留下時,它們之中的哪一個起到了主導作用?

    • 到底哪一個是難題?哪一個是關於難題的案例?換句話說,X是Y的案例,還是Y是X的案例?

    • 我起初提出的那個問題是否捕捉到了我的難題,還是說它僅僅是關於我的難題的一個案例?

    • 如果是後者,是否有辦法讓我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讓它在像之前一樣具體的前提下,更能闡明我想研究的核心議題?


    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也許通過這個練習你還是不能立刻找到自己的難題。不必勉強自己的大腦做出這個意義重大的發現。但是,這個練習可以讓你對第二章所做的“從問題到難題”這一工作有更明晰的認識。


    關鍵是要讓你自己養成評估變量的習慣,了解哪些變量對你的研究問題有最重大的意義。一旦有了這個習慣,你的大腦就會在潛意識中幫助你做出判斷。在你初次完成這個練習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你的大腦都會持續自行地做類似的變量替換,在你刷牙的時候,在你上班或上學的途中,甚至在你睡覺的時候。你的發現也會比從前來得更迅速、更清晰。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