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呂祖謙文獻學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李洪波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149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14998
    作者:李洪波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通過對呂祖謙文獻學撰述的仔細梳理、文本細讀,以《呂氏家塾讀詩記》和《大事記》為中心,歸納義例,申明宗旨,對其文獻學成就進行分析評價,歸納提煉其文獻學思想,並揭明其在文獻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同時特別注意考察呂祖謙文獻之學與宋代學術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繫,充分展現呂祖謙文獻學的豐富成果、突出成就,以及在宋代學術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影響。   

    作者簡介
    李洪波,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務處副處長。1991年9月~1999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繫,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1999年8月任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文繫。從事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等方面的研究。
    目錄
    前言/001
    章呂祖謙的家世家學與其文獻學研究/001
    節作為世家的呂氏家族/003
    第二節呂氏家族的家學傳統及其對呂祖謙文獻學的影響/006
    第二章呂祖謙經典詮釋學研究——以《呂氏家塾讀詩記》為例/019
    節呂祖謙的經典詮釋學著述及其特點/021
    第二節呂祖謙經典詮釋學代表作——《呂氏家塾讀詩記》/041
    第三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體例特點/059
    第四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解《詩》特點/066
    第五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詩經》學史意義/098
    第三章呂祖謙文獻編纂學研究——以《大事記》為例/111
    節呂祖謙文獻編纂概述/114
    第二節《大事記》——呂祖謙史部文獻編纂的代表作/141
    第三節《大事記》的史學考辨成就/172前言/001
    章呂祖謙的家世家學與其文獻學研究/001
    節作為世家的呂氏家族/003
    第二節呂氏家族的家學傳統及其對呂祖謙文獻學的影響/006
    第二章呂祖謙經典詮釋學研究——以《呂氏家塾讀詩記》為例/019
    節呂祖謙的經典詮釋學著述及其特點/021
    第二節呂祖謙經典詮釋學代表作——《呂氏家塾讀詩記》/041
    第三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體例特點/059
    第四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解《詩》特點/066
    第五節《呂氏家塾讀詩記》的《詩經》學史意義/098
    第三章呂祖謙文獻編纂學研究——以《大事記》為例/111
    節呂祖謙文獻編纂概述/114
    第二節《大事記》——呂祖謙史部文獻編纂的代表作/141
    第三節《大事記》的史學考辨成就/172
    第四節《大事記》史學考辨的方法、路徑/195
    第四章呂祖謙與朱熹在文獻學方面的研究互動/201
    節呂、朱《詩經》研究之互動/205
    第二節呂祖謙、朱熹文獻編纂之合作/211
    呂祖謙文獻整理活動年表/219
    參考文獻/234
    後記/248   
    前言
    前言

    呂祖謙,字伯恭,人稱東萊先生。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卒於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45歲。呂祖謙文學術業,本於天資,習於家庭,稽諸中原文獻之所傳,博諸四方師友之所講,融洽無所偏滯。是南宋乾道、淳熙間影響力的學者之一,與朱熹、張栻齊名,被時人尊為“東南三賢”。呂氏學問廣博,撰述宏富,在四十五年的短暫一生中留下數百萬字的著述,其用力之勤勉、學問之精深、成果之豐富,在當時可能隻有朱熹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其泛觀廣接,兼收並蓄,講學麗澤,對於當時、後世的學術影響都非常深遠。
    一呂祖謙研究綜述前言
            
            呂祖謙,字伯恭,人稱東萊先生。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卒於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45歲。呂祖謙文學術業,本於天資,習於家庭,稽諸中原文獻之所傳,博諸四方師友之所講,融洽無所偏滯。是南宋乾道、淳熙間影響力的學者之一,與朱熹、張栻齊名,被時人尊為“東南三賢”。呂氏學問廣博,撰述宏富,在四十五年的短暫一生中留下數百萬字的著述,其用力之勤勉、學問之精深、成果之豐富,在當時可能隻有朱熹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其泛觀廣接,兼收並蓄,講學麗澤,對於當時、後世的學術影響都非常深遠。
            一呂祖謙研究綜述
            在較長一段時間的學術史研究中,呂祖謙處於被忽略的尷尬位置,相比於朱熹研究的繁榮深入、蔚成大國,呂祖謙研究顯得比較冷清。尤其在大陸,20世紀90年代以前,呂祖謙研究隻能說是剛剛起步,僅有少數論著、論文針對呂祖謙的學術進行專門研究。但近十幾年來,呂祖謙的學術成就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不僅其著述得到全面的整理與出版,其在理學、經學、史學、文學、教育學等領域的價值和意義也逐漸被發掘出來,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論著與學位論文,關於呂祖謙的研究呈現出漸趨深入之勢。
            (一)呂祖謙著述整理及文獻研究
            呂祖謙一生撰述文字上千萬言,然東萊中年而逝,許多撰述都是其弟祖儉、姪子喬年以及門生後學整理刊刻。南宋以來,傳本既多,錯訛分合亦自不少,更有許多撰述散失亡佚。對其著作撰述之整理,歷代皆有經心者,是以《呂氏家塾讀詩記》、《古文關鍵》、《東萊博議》等版刻不絕。而呂氏全集之整理,直至近年而始成。
            2008年,黃靈庚、吳戰壘先生主持整理的《呂祖謙全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共十六冊。同年,黃靈庚先生主持點校的呂祖謙《十七史詳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共八冊,即《史記詳節》、《西漢書詳節》、《東漢書詳節》、《三國志詳節》、《晉書詳節》、《南史詳節》、《北史詳節》、《隋書詳節》、《唐書詳節》、《五代史詳節》,凡十種,是目前為止《十七史詳節》整理的版本。
            《呂祖謙全集》、《十七史詳節》對呂祖謙撰述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點校,為呂祖謙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展開奠定了可靠的文獻基礎,黃、吳二位先生可謂功臣。
            對呂祖謙著述的版本考辨、佚文輯錄等工作,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比如馮春生《呂祖謙經學著述目錄版本考述》(2002)、《呂祖謙丁部文獻目錄版本考述》(2006)對呂祖謙經部、集部撰述的版本目錄考述,黃靈庚《呂祖謙佚文補遺》、《呂祖謙佚文考辨三則》(2008)等對呂氏佚文的輯錄,李解民《〈春秋集解〉為呂祖謙撰考》(2005)、張宗友《呂氏〈春秋集解〉十二卷本作者與流傳之探索》(2009)、黃覺弘《今傳〈春秋集解〉作者非呂祖謙考辨》(2010)等對《春秋集解》一書的辨正。
            杜海軍《呂祖謙與〈近思錄〉的編纂》(2003)、程水龍《〈近思錄〉版本與傳播研究》(2008)等對呂氏編纂之學進行研究,具體分析了呂祖謙在《近思錄》編纂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理學傳播史上的意義。杜海軍《呂祖謙文學研究》之《古文關鍵》、《皇朝文鋻》部分(2003)梳理了呂氏兩部文學編纂之作的基本體例、內容及其對文學史的影響。杜海軍《〈歐公本末〉的發現及其文獻與學術價值》(2011)對呂氏《歐公本末》一書的文獻學價值進行了考察。
            《呂祖謙〈音注河上公道德經〉記略》(1996)、《呂祖謙音注三種研究》(1998)對呂祖謙的音注進行了考察,是目前對於呂氏音注研究的重要成果。
            楊太辛《呂祖謙博洽文史的中原文獻之學》(2006)則從總體上考察了呂祖謙文獻之學的主要特點。
            (二)呂祖謙生平、家世、交遊研究
            呂氏家族是兩宋時期引人注目的家族群體之一,可稱是衣冠世家。呂氏家族世代問學,著於當時。呂祖謙秉承家族之學,博諸師友之講,成學術界一時之領袖人物。
            因此,研究者在考察呂祖謙之學術時,對於呂祖謙之家學淵源、師友砥礪尤為重視。劉昭仁《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1986)、潘富恩和徐餘慶《呂祖謙評傳》(1992)、徐儒宗《婺學之宗——呂祖謙傳》(2005),爬梳剔抉,基本理清了呂祖謙的家世生平以及交遊情況,並考察了對於呂祖謙學術的影響。杜海軍《呂祖謙年譜》(2007)是今人重編呂祖謙年譜,資料翔實,考證細密,繫年準確,呂氏生平行事、學術政治活動,得以全面呈現,是呂祖謙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除此之外,孔東《宋代東萊呂氏之族望及其貢獻》(1988),陳開勇《宋代開封——金華呂氏文化世家研究》(2010),姚紅《宋代東萊呂氏家族及其文獻考論》(2010),羅瑩《宋代東萊呂氏家族與研究》(2011)等從不同角度對呂祖謙家族學術及特點進行了考察,有助於我們從家族傳統上理解呂氏之學。
            (三)呂祖謙學術之研究
            1.總體研究
            潘富恩、徐餘慶《呂祖謙思想初探》(1984)是國內部全面研究呂祖謙學術思想的專著,是大陸呂祖謙研究的開山之作,分為生平與學術活動、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學思想、教育思想、歷史觀等六部分,全面論述呂氏之學,篳路藍縷之功不可沒。此外,潘富恩和施昌東《論呂祖謙》(1982)、步近智《論呂祖謙與婺學的特征》(1983)等論文,代表了這一時期對呂祖謙學術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而在臺灣及海外,吳春山《呂祖謙研究》(1978)、姚榮松《呂祖謙——中國歷代思想家》(1987)是較早對呂祖謙進行全面研究的著作。田浩是較早考察呂祖謙與朱熹學術互動並推崇呂祖謙學術地位的學者,主要論著有《重尋歷史上的呂祖謙》(1995)、《朱熹的思維世界》(1996)等。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呂祖謙學術思想的研究漸趨深入。潘富恩、徐餘慶在《呂祖謙思想初探》的基礎上擴充深化,撰就《呂祖謙評傳》,從經濟思想、政治思想、哲學思想、人生觀、倫理思想、教育思想、史學觀等方面深入分析呂祖謙的學術思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表著大陸學界呂祖謙研究的成就和水平。浙江省武義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2006),則對呂祖謙的家族家世、生平交際、門生傳人、文化事功、思想成就以及對後世之影響做了全面的介紹與研究。論文方面,董平《呂祖謙思想論略》(1991)、潘富恩《論呂祖謙兼容並蓄的學術思想》(1992)、潘富恩等《簡論呂祖謙的治學之道》(1995)、黃靈庚《呂祖謙學術簡論》、楊宗錫《呂祖謙學術思想研究》(2003)、黃靈庚《經、史並重的呂學特色》(2005)、陳國燦《呂祖謙的學術風格》(2005)等,注重從總體上考察呂祖謙的學術、思想特點。王遠《呂祖謙之家學及其開創的婺學淵源小考》(1991)、汪俊《宋代呂氏家族學術特點述略》(2001)、肖永明和張長明《呂祖謙的思想學術淵源與治學特點》(2003)、劉玉敏《呂祖謙學術淵源考略》(2007)則從家族、流派等角度深入考察了呂祖謙學術思想的淵源及其特點,尤其杜海軍《呂祖謙受學呂本中嗎?——與劉玉敏商榷兼論呂祖謙學術淵源於呂本中》(2008)、《論呂祖謙研究中的偏見》(2008)等論文,對許多似是而非的傳統說法進行了辨析。
            另外,杜海軍《論呂祖謙對浙東學術的培植與影響》(2006)、周夢江和張潔《試論呂祖謙及其與永嘉學派的關繫》(2006)、張時期“婺學”的流變》(2006)等論文,著重考察了呂祖謙學術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浙東學派的興盛發展與呂祖謙的學術努力是分不開的。
            2.呂祖謙經學研究
            經學研究主要圍繞呂祖謙的《詩經》學、《春秋左傳》學、《易》學展開。學位論文方面,臺灣有林建勛《呂東萊的春秋學》(1990)、郭麗娟《呂祖謙詩經學研究》(1994)、洪春音《朱熹與呂祖謙詩說異同考》(1994)等,大陸有楊延《〈呂氏家塾讀詩記〉的宗毛傾向》(2006)、程穎穎《論〈呂氏家塾讀詩記〉》(2007)、朱宏秋《東萊呂氏〈左傳〉學發微》、吳冰妮《〈呂氏家塾讀詩記〉研究》(2010)等,對呂祖謙經學中重要的《春秋》學、《詩經》學、《左傳》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考察其經學的主要內容、成就、特點,以及在經學史上的地位,偏重於學術史的考察,有的論文也涉及比較細致的文獻學分析,有助於我們建立起對呂祖謙經學的全面理解。這些學位論文後來多發表於學術期刊,從而形成一段時期呂祖謙經學研究的熱點。
            重要論文有賴炎光《呂祖謙的詩經學》(1973)、張衛中《呂祖謙左傳研究論析》(1992)、張衛中《呂祖謙左傳研究論析(續)》(1992)、杜海軍《〈讀詩記〉及其權屬與影響》(2003)、杜海軍《呂祖謙的〈詩〉學觀》(2005)、李家樹《南宋朱熹、呂祖謙“淫詩說”駁議述評》(2005)、楊新勛《論呂祖謙〈詩經〉學的主要思想》(2006)、姚永輝《論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中的“詩史互釋”》(2006)、楊新勛《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在〈詩經〉學史上的意義》(2008)、姚永輝《朱熹、呂祖謙關於〈詩經〉的四大論辯平議》(2008)、蔡方鹿和付春《呂祖謙的〈詩經〉學探析》(2008)、孫旭紅《呂祖謙〈左傳〉學中的王霸之辨》(2010)、李之鋻《呂祖謙易說淺論》(1997)、徐儒宗《呂氏〈古周易〉與朱子〈周易本義〉簡論》(2007)、蔡方鹿《呂祖謙的易學思想》(2008)等。在這些論文中,有關《呂氏家塾讀詩記》的研究占大多數,對呂祖謙《詩經》學思想、與朱熹的論辯、在學術史上的意義等進行全面考察,這也是目前呂祖謙經學研究比較深入的一個領域。
            在總體研究上,蔡方鹿《呂祖謙的經學思想及其方法論原則》(2008)是一篇很有價值的論文,總結了呂祖謙“以理視經”的經學思想和“經非疏我,而我則疏經”的解經原則,以及堅持“先治一經,觸類而長”、“先識得大綱,再做工夫”、“讀書必務精熟”等解經方法,認為呂祖謙經學與理學結合起來,在南宋思想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呂祖謙史學研究
            呂祖謙極重史學,在南宋理學家中獨樹一幟。關於呂祖謙史學的研究,很早就引起研究者的重視,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臺灣地區對呂祖謙的史學研究開展較早,胡昌智《呂祖謙與其史學》(1974)、劉昭仁《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1986)、李宗翰《呂祖謙之歷史思想》(1997)、高焜源《呂祖謙的史學批評》(2000),以學位論文或專著的形式對呂祖謙的史學成就、史學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考察與研究。
            大陸對呂祖謙史學的研究,早期有潘富恩等《論呂祖謙的歷史哲學》(1984)、孫方明《呂祖謙史學思想初探》(1985)、李炳泉《呂祖謙的史學思想》(1989)、吳懷祺《呂祖謙的史學》(1992)、潘富恩《呂祖謙與浙東史學》(1992),對呂祖謙史學研究特點、主要的史學思想作了分析總結,蓄德致用、強調通變、求實考信、經史並重等特點成為學界對呂祖謙史學的比較一致的看法。董平《論呂祖謙的歷史哲學》(2005)對於呂祖謙史學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認為以呂祖謙為代表的浙東學派,特別重視將天道的追尋貫徹於社會歷史的全部領域,實現了歷史學與哲學的融合,在某種意義上開創了中國學術史上的歷史哲學傳統。
            4.呂祖謙文學研究
            對呂祖謙文學成就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古文關鍵》的文學評點之學、《宋文鋻》等文學文獻編纂之學以及《東萊博議》等評論文字。
            劉昭仁《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1986),以專章論述呂祖謙的文學成就。許愛蓮《呂祖謙及其〈東萊博議〉》(1990)、林文騰《呂祖謙〈皇朝文鋻〉研究》(2001)分別以學位論文的形式從文學角度對呂祖謙編撰的兩部重要典籍進行研究。杜海軍《呂祖謙文學研究》(2003)全面論述呂祖謙文學創作、文學文獻整理、《詩經》學、文學思想等方面的文學成就,是大陸部專門研究呂祖謙文學成就的專著。
            從《古文關鍵》、《宋文鋻》等入手考察呂祖謙的文學思想是文學領域研究的重心,先後有陳廣勝《〈宋文鋻〉與呂祖謙的學術思想》(1996)、張秋娥《修辭接受與修辭表達——從〈古文關鍵〉評點看呂祖謙的修辭思想》(2002)、吳承學《現存評點書——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2003)、邱江寧《呂祖謙與〈古文關鍵〉》(2005)、杜海軍《呂祖謙與〈唐宋八大家〉》(2006)、羅瑩《〈古文關鍵〉經典的確立與文章學上的意義》(2009)、鞏本棟《論〈宋文鋻〉》(2012)等論文,分析呂祖謙編選《宋文鋻》的基本體例、原則與理念,以及《古文關鍵》體現的呂氏文學觀念及其學術史意義。
            (四)基於學術史背景的呂祖謙研究
            呂祖謙是南宋理學的重要代表,也是南宋浙東學派的領軍人物,所以在南宋理學史、浙東學術史研究中,呂祖謙研究都居於重要地位。比如王鳳賢等《浙東學派研究》(1993)、管敏義等《浙東學術史》(1993)、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1996)、侯外廬等《宋明理學史》(1997)、董平《浙江思想學術史》(2005)、郝桂敏《宋代〈詩經〉文獻研究》(2006)、吳懷祺《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2010)都有專門章節論述呂祖謙的學術思想及其地位、影響。
            對浙東學術的研究是近代學術研究的熱點之一,因此有大量論文論及浙東學派、金華學派、婺學,將呂祖謙放到浙東學術的大背景下以及與其他學者的比較中加以考察,進一步凸顯呂祖謙在南宋學術史中的價值與地位。比如高越天《述金華學派》(1973)、李甲孚《朱子、呂祖謙與近思錄》(1975)、朱仲玉《試論金華學派的形成、學術特色及其歷史貢獻》(1989)、周夢江《南宋婺學與永嘉學派》(1990)、潘富恩與劉華《論浙東學派的事功之學》(1994)、董建和與盧香霄《南宋浙東學派的“家學”源與流》(1994)、潘富恩《論朱子與東萊思想之異同》(2000)、徐德智《朱熹和呂祖謙的經史觀》(2004)、潘富恩《論陸九淵與呂祖謙思想之異同》(2005)、朱曉鵬《論南宋浙學研究的現代意義及其方法》(2010),等等。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
            從以上對呂祖謙研究的簡單列述可以看出,雖然近年來研究情況已經大有改觀,但相對於其突出的學術成就與深遠的學術影響來說,後人對呂祖謙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尤其在文獻學等領域還有待於學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從孔子以來,歷代學者之學術研究,固然不乏獨出心裁的創造性著作,但多數學者的著述是通過文獻整理的形式完成的。呂氏家族以文獻傳家,呂祖謙在文獻整理研究方面成果豐碩,並體現出鮮明的文獻學特點,其學術成就主要也是通過對文獻的整理研究體現出來。因此,研究呂氏的文獻整理之學,是全面考察其學術成就的重要途徑。而對於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首先,除了從經學、史學、文學等不同領域介入的有相關性的研究之外,還沒有從整體上對呂祖謙的文獻之學進行研究的論著。劉昭仁《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杜海軍《呂祖謙文學研究》等論著對其文獻學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也做了大量的梳理研究工作,但前者僅以之為論述基礎,後者論述中心在集部文獻,都未能從總體角度考察研究其文獻之學。而呂祖謙的文獻整理之學涉及領域雖多,但在學術上有著一以貫之的理念,從某一領域入手,做深入細致的梳理考察,有助於建立起對其文獻學的縱深研究,但對於探討其不同學術領域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從總體上考察其文獻學思想、定位其文獻學成就,此類研究則有困難。而呂氏之學的特點就是博雜融通,不從整體出發全面研究是無助於抉發其文獻之學的真正內涵的。呂祖謙經史兼通、文史並重,單純從經學、史學或文學角度的研究,會影響我們認識其文獻學在經學、史學、文學等方面的融通特點,也不便於考察評價其總體成就。比如我們在考察其文學典籍注釋時發現,呂祖謙非常重視對作品中涉及的史事的注釋,這與一般的文學典籍的注釋傾向有所不同。而其編纂的《歐公本末》一書,也是文史結合的一個例子。此書以歐文為經,考其歷仕歲月,兼及時事、時賢之本末,文集而見史意,史著而見文心,可謂匠心獨具之作。至於經史貫通方面,呂氏《左傳》學、《詩經》學研究體現得都比較明顯。呂氏文獻之學的這些特點,需要通過總體全面的考察纔能夠進一步抉發、揭示。
            另外,呂祖謙在文獻學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其文獻學思想的價值意義,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楊太辛《呂祖謙博洽文史的中原文獻之學》從總體上考察了呂祖謙文獻之學的主要特點,蔡方鹿《呂祖謙的經學思想及其方法論原則》總結呂祖謙經學思想、解經原則、解經方法,都已經涉及對呂祖謙文獻學思想及其特點的考察分析。我們需要做的,是基於對呂祖謙文獻學的總體考察,結合具體代表性文本,並將其置於古代文獻學史的背景中,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由於呂祖謙的特殊地位與影響,他與同時代學者如朱熹之間的交流是極為頻繁的,本書試圖通過梳理呂祖謙與朱熹在文獻之學方面的交往互動,考察其文獻學在當時的地位、影響及其價值。兩人交往密切,學術成就極高,各自的學術方法、思想、觀點在互相交往影響中又呈現出自己的鮮明特點,考察這一互動影響的過程,本身就是有學術史意義的。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