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百年大生企業號信年(上)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9384-13600
    【優惠價】
    5865-8500
    【作者】 南通市檔案館、張謇研究中心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圖書館學/檔案學  文獻學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ISBN】97875013698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1369836
    作者:南通市檔案館、張謇研究中心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編輯推薦

    1. 這是年大生企業號信的首次整理出版;
    2. 圖文結合,既有影印的檔案原件,又有檔案的識讀釋文,便於利用。

     
    內容簡介

    《百年大生企業號信》繫列書籍,對南通市檔案館藏大生企業與大生駐滬事務所往來號信檔案進行了繫統整理。號信檔案內容豐富,涉及大生集團各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和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我國目前保存下來的*繫統完整的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檔案。這些檔案塵封在南通市檔案館已經半個多世紀,因所記內容瑣碎龐雜,且多為毛筆行草,較難辨認,一直以來未被開發利用。這是首次整理出版公開,對研究近代著名企業——大生企業及近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些檔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代的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史,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乃至中國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手資料。此次出版的年大生紗廠(又稱“正廠”“一廠”)致大生駐滬事務所(簡稱“滬所”“滬賬房”)的信函號至第二百四十一號。

    作者簡介
    南通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內容豐富,史料珍貴。至2018年底,館藏檔案資料1641947卷(冊、件、盒、張),其中檔案891個全宗,紙質檔案1228667卷、327350件、資料30854冊,特殊載體檔案55076張(盒、件)。這些檔案、資料全面記載了南通地區社會發展的歷程。館藏檔案,資料內容豐富,價值珍貴。館藏中有(清)雍正九年的《潭度黃氏族譜》、乾隆十一年(1747年)的地契;有明、清時期編纂的反映南通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等的歷史資料;有辛亥革命以後的民國檔案、資料;有中國共產黨建立後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南通地區(市)檔案、資料;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傑出代表張謇檔案以及張謇創建的大生企業集團檔案以及建國前後南通歷史上的名人檔案等等。館藏資料由內部資料、期刊、報紙、圖書等組成。

    南通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內容豐富,史料珍貴。至2018年底,館藏檔案資料1641947卷(冊、件、盒、張),其中檔案891個全宗,紙質檔案1228667卷、327350件、資料30854冊,特殊載體檔案55076張(盒、件)。這些檔案、資料全面記載了南通地區社會發展的歷程。館藏檔案,資料內容豐富,價值珍貴。館藏中有(清)雍正九年的《潭度黃氏族譜》、乾隆十一年(1747年)的地契;有明、清時期編纂的反映南通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等的歷史資料;有辛亥革命以後的民國檔案、資料;有中國共產黨建立後的革命歷史檔案、資料;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南通地區(市)檔案、資料;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傑出代表張謇檔案以及張謇創建的大生企業集團檔案以及建國前後南通歷史上的名人檔案等等。館藏資料由內部資料、期刊、報紙、圖書等組成。

    張謇研究中心成立於1984年12月,是中國第1個從事張謇研究的群眾性學術機構。張謇研究中心以進行張謇學術研究、舉辦張謇學術交流、編纂張謇研究資料、服務區域社會發展為基本任務。張謇研究中心設立干事會和常務干事會。現任干事會會長為張小平。干事會特聘張緒武先生為名譽會長,章開沅、李明勛、李炎、張柔武等為顧問。編輯出版了《張謇全集》《大生集團檔案資料選編》繫列叢書、《南通紡織史圖錄》《南通近代土布史》《張謇存稿》《大生繫統企業史》等有影響的論著,主辦、承辦和協辦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張謇紀念性學術會議、專題性學術研討會、比較研究學術會議等數十場。

    前言
    出版說明

    號信,或稱作號訊,是一種冠以序號的信件。在交通、通信不發達的年代,信件易遭遺失,采用號信的方式,就能夠及時了解信件是否遞達。同時,這種編號的信件,也方便日後的查閱。號信一般用於對像固定且經常聯繫的雙方,各自獨立編號,通常以一年為斷,第二年重新編號。

    出版說明

    號信,或稱作號訊,是一種冠以序號的信件。在交通、通信不發達的年代,信件易遭遺失,采用號信的方式,就能夠及時了解信件是否遞達。同時,這種編號的信件,也方便日後的查閱。號信一般用於對像固定且經常聯繫的雙方,各自獨立編號,通常以一年為斷,第二年重新編號。

    本書所刊號信,是《百年大生企業號信》第二階段整理成果之一部分。第二階段整理的號信,年(1912)至民國十五年(1926)間,大生紗廠(又稱“正廠”“一廠”)、大生二廠(又稱“分廠”)、大生三廠、復新面粉廠、大生織物公司、大生紡織公司管理處等單位致大生駐滬事務所(簡稱“滬所”“滬賬房”)的信函,其中主體是大生紗廠致大生駐滬事務所號信,少量為其他單位致大生駐滬事務所號信,以及大生駐滬事務所致大生紗廠、大生二廠、大生三廠、復新面粉廠、廣生油廠、營業所、分銷處等單位的信函。這些號信絶大部分屬南通市檔案館“B401大生滬事務所”全宗,極小部分屬“B405大生第二紡織公司”“B406大生第三紡織公司”全宗。據現階段查閱檔案情況,約有檔案九十八卷(冊)。其中,有些年份號信檔案有部分缺失。

    本書整理收録的年號信。這些號信共九卷(冊),其中大生紗廠致大生駐滬事務所號信三卷(冊)號至第二百四十一號);大生駐滬事務所致大生紗廠、大生分廠、營業所號信底稿五卷(冊):大生紗號至第二百四十六號)、大生分號至第二百零五號)、營業號至第九十八號);另一卷(冊)為大生駐滬事務所致大生紗廠、分銷處、復新面粉廠、通州師範學校等單位的信函底稿二百餘件,原件未編號年號信擬分二至三冊出版,本冊所刊為大生紗廠致大生駐滬事務所號信號至第二百四十一號)。

    大生紗廠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張謇(1853—1926)事業的起點。自1895年張謇在家鄉南通籌辦大生紗廠開始,經過一批人的艱苦創業,經營範圍不斷擴大,除由紗廠衍生出的其他工廠外,還擴展到交通、農墾、金融、貿易等方面,形成了一個以大生紗廠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的企業集團,為中國早期民族工業的形成、發展闖出一條全新的道路。張謇在發展實業的基礎上,倡導並贊助教育和慈善事業,規劃城市建設,使得南通一度引風氣之先,成為全國矚目的模範縣。

    大生紗廠籌創初期,為便於與上海道和江海關打交道,以及招募資金,1896年大生紗廠設立“上海公所”,暫寓上海福州路廣豐洋行內。1897年,公所由廣豐洋行遷至新北門外天主堂街,稱“滬賬房”。1907年,改稱“大生駐滬事務所”。初期的滬所在辦理籌資及聯絡之事外,還擔負著采辦物料、購運原料及提供來滬人員食宿等任務,此後更增加了置辦布機、開盤批售布匹、收款付貨等業務,同時滬所也是張謇在上海相關事務的代理者。繁盛時,上海銀錢業有百餘家錢莊向滬所提供信貸,而大生各企業則憑此信貸全面擴張,當時大生所屬大小企業單位達數十個。1922 年後,大生集團紡織與農墾業經營陷入危機,以至債臺高築,滬所為此與金融界苦苦周旋,勉力支撐。1936年,大生駐滬事務所更名為“大生總管理處”。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大生紡織公司,成立“大生紡織公司臨時管理委員會”,辦理接收大生總管理處。1946 年,大生總管理處更名為“大生上海聯合事務所”。1951 年,又更名為“大生、三紡織公司上海聯合事務所”。1953 年,該所登報宣布撤銷。

    大生企業的號信開始於何時,目前無資料可考,但晚不遲於1906年。據初步統計,現存南通市檔案館的號信抄件,總計達數百卷(冊),時間早為 1907 年的“光緒三十三年大生正廠來信”,遲約在 1952年。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存世的號信,都是當年大生滬所形成並保管的抄件。無論是大生滬所發出的,還是收到的號信,均謄抄於簿冊。至於號信的原件,在全部大生檔案中都不見其蹤影,原因待考。通過這批號信的抄件,不僅可以看到滬所及相關通信單位的具體業務活動,更可以看到大生企業生産經營狀況,還能看到當時的政治動向和社會面貌,以及市場與物價變化的信息。號信的內容主要涉及經濟活動,也有一些內容揭示了大生企業領導層的活動與行蹤,這對還原一些歷史細節極為有助。張謇的三兄張詧(1851—1939)作為張謇的主要助手,參與了大生企業的具體管理,滬所的負責人林蘭蓀、吳寄塵、徐靜仁等人,對大生企業的發展影響頗多,這些都能通過號信得到進一步的揭示。由此而言,這批號信無論是對近代民族工業的宏觀研究,還是對某些具體問題的探討,以及對號信制度本身的查考,都是重要的手材料,相信會得到研究者的重視。

    正因為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16年開始,南通市檔案館與張謇研究中心決定聯手整理出版這些號信。整理擬按時間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晚清的五年(1907—1911),其次年至張謇去世的民國十五年(1912—1926),後為餘下的全部(1927—1953)。現在階段的整理成果已經出版,第二階段的整理也依次展開,將按時間順序排列,用原件影印加釋文的形式陸續出版。

    號信的整理,聽取了一些專家的意見,采用繁體字釋文並加以標點,希望盡量與原件接近。對於原件上的異體字或俗字,如甯、蹔、欵、坿、帋、悮、詧、銕等,除人名等專名外,一般都統一為規範字。一些民間代用字,如解款的“解”寫作“介”,貨幣單位&ldq”常代以符號“〇”,整理時一般徑改作正字。一些明顯的筆誤,也都作了改正,部分在信末加“按”予以幫助。號信中有大量計數使用的草碼,為方便讀者閱讀使用,整理時徑改為現在通用寫法。原文中的小字夾注,置於()內;擬補字用[ ]標注;錯訛字改正,用〔 〕表示;衍字用 <> 標注;原件缺損或未能辨識的字,以□相代,一□一字,缺字數不明者以……表示。

    由於號信抄寫多有潦草之處,整理者雖然費心辨讀,但終究難免失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20年4月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