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守護人類健康美好未來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朱永新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23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532358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9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筆記”繫列圖書之一種,精選了委員們在讀書群中的發言體會。這些發言,既有委員們讀書的心得體會,也有他們對於疫情防控的建議性思考;既飽含委員們的思想智慧,也體現了他們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針對疫情防控工作就提出了很多建議,包括加強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構建繫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繫;加強各部門協同配合,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流行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強科學人文教育,提升全民綜合素養等,真正做到了讀書學習與履職建言的良好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朱永新,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目錄
    目 錄

    前言 / 001

    輯一 導讀與讀書筆記 / 001
    《病毒來襲》 / 003
    004 / 導讀1: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呂忠梅
    008 / 委員讀書筆記
    013 / 導讀2:狩獵,加速病毒的跨種群傳播◎陳貴雲
    017 / 委員讀書筆記
    019 / 導讀3:微生物淨化使人類更脆弱◎楊靜華
    023 / 委員讀書筆記
    026 / 導讀4:馴養活動對病毒傳播的三重影響◎魏玉山
    029 / 委員讀書筆記

    目  錄


     


    前言  /  001


     


    輯一 導讀與讀書筆記  /  001


    《病毒來襲》  /  003


    004  /  導讀1: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呂忠梅


    008  /  委員讀書筆記


    013  /  導讀2:狩獵,加速病毒的跨種群傳播◎陳貴雲


    017  /  委員讀書筆記


    019  /  導讀3:微生物淨化使人類更脆弱◎楊靜華


    023  /  委員讀書筆記


    026  /  導讀4:馴養活動對病毒傳播的三重影響◎魏玉山


    029  /  委員讀書筆記


    033  /  導讀5:什麼是流行病◎米榮


    039  /  委員讀書筆記


    042  /  導讀6:地球村與流行病時代◎楊小波


    047  /  導讀7:地球村與流行病時代◎張妹芝


    051  /  委員讀書筆記


    057  /  導讀8:醫學技術讓我們更“親密”◎王偉明


    059  /  委員讀書筆記


    063  /  導讀9:新一波流行病威脅◎張雲勇


    067  /  委員讀書筆記


    070  /  導讀10:全球性監測繫統的建立◎戚建國


    074  /  委員讀書筆記


    077  /  導讀11:大數據時代的流行病預測◎郭媛媛


    083  /  委員讀書筆記


    086  /  導讀12:病毒對疾病治療的積極作用◎曉敏


    090  /  委員讀書筆記


    093  /  導讀13:流行病的末日來臨◎張連起


    109  /  委員讀書筆記


    《逼近的瘟疫》  /  115


    116  /  《逼近的瘟疫》導讀◎朱永新


    120  /  委員讀書筆記


    123  /  導讀1:馬丘波——玻利維亞出血熱


    125  /  委員讀書筆記


    127  /  導讀2:健康的轉折期——樂觀的時代:著手根除疾病


    129  /  委員讀書筆記


    131  /  導讀3:猴腎與落潮——馬爾堡病毒、黃熱病與巴西腦膜炎


    134  /  委員讀書筆記


    137  /  導讀4:進入密林——拉沙熱


    139  /  委員讀書筆記


    141  /  導讀5:延布庫——埃博拉


    143  /  委員讀書筆記


    147  /  導讀6:美國建國200周年——豬流感與軍團癥


    149  /  委員讀書筆記


    152  /  導讀7:恩扎拉——拉沙、埃博拉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社會政策


    155  /  委員讀書筆記


    157  /  導讀8:革命——基因工程與癌基因的發現


    159  /  委員讀書筆記


    161  /  導讀9:微生物的彙聚之處——城市疾病


    163  /  委員讀書筆記


    164  /  導讀10:遠方的雷聲——性傳染疾病與注射毒品者


    166  /  委員讀書筆記


    168  /  導讀11:危險:極其微小之物——艾滋病溯源


    170  /  委員讀書筆記


    172  /  導讀12:尋找出路——準備、監測和重新認識


    176  /  委員讀書筆記


    《人類的終極問題》  /  178


    179  /  導讀1: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張連起


    185  /  委員讀書筆記


    192  /  導讀2:人類到底能活多久? ◎張震宇


    200  /  委員讀書筆記


    205  /  導讀3:人類的創造力是從哪裡來的?◎郭媛媛


    213  /  委員讀書筆記


    229  /  保護人類創造力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


    ——《人類的終極問題》作者袁越談撰述緣起及思考


    《生命的法則》  /  234


    235  /  導讀1:重讀《生命的法則》的思考◎呂忠梅


    249  /  委員讀書筆記


    261  /  導讀2:平衡的人文生態也是生命的法竹


    266  /  委員讀書筆記


    269  /  導讀3:《生命的法則》◎劉華傑


    277  /  委員讀書筆記


    282  /  導讀4:《生命的法則》閱讀筆記◎潘碧靈


    291  /  委員讀書筆記


    295  /  導讀5:學習《生命的法則》體會◎鄭秉文


    306  /  委員讀書筆記


    307  /  導讀6: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我國長期的立國之本◎楊忠岐


    311  /  委員讀書筆記


    輯二讀書分享  /  315


     


    317  /  合作與信任: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葉小文


    320  /  由《逼近的瘟疫》一書所想到的◎張雁靈


    325  /  病毒:人類熟悉而又陌生的同行者◎張大慶


    329  /  流行病及其流行◎米榮


    332  /  用好大數據技術助力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郭媛媛


    334  /  從讀書到疫後經濟恢復◎張連起


    337  /  政協委員應該成為讀書的模範◎朱永新


    341  /  開展讀書活動力求做到“三個貼近”◎戚建國


    343  /  對政協讀書活動的幾點認識和建議◎常榮軍


    346  /  學思踐悟凝心致力◎孫毅彪


    349  /  讀出委員的政協氣質◎雷鳴強

    前言
    前 言

    ◎朱永新


    部署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並做出制度性安排,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又一項創新之舉,對於全面促進政協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隊伍建設、進而帶動社會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開展委員讀書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是政協委員增強履職本領、提高建言質量的內在要求,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更好凝聚共識的有效途徑。政協委員應該是喜歡讀書的群體,有條件讀書的群體,能夠把書讀好的群體,讀書對於提高資政建言的質量,提高政協整體戰鬥力,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前  言


     


    ◎朱永新


     


     


    部署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並做出制度性安排,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又一項創新之舉,對於全面促進政協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隊伍建設、進而帶動社會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開展委員讀書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是政協委員增強履職本領、提高建言質量的內在要求,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更好凝聚共識的有效途徑。政協委員應該是喜歡讀書的群體,有條件讀書的群體,能夠把書讀好的群體,讀書對於提高資政建言的質量,提高政協整體戰鬥力,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防控疫情讀書會作為委員讀書活動的“試水之作”,是在汪洋主席的直接關心和親自推動下成立的。2020年2月18日,在“民主黨派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座談會”後,汪洋主席囑我在移動履職平臺上建立讀書交流群。隨後,在全國政協辦公廳和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相關同志們的幫助下,“防控疫情讀書群”於2月20日晚8點正式上線。


    讀書的書目,根據“結合當前疫情,關注公共衛生政策”的主題,我咨詢了王一方教授等專家的意見,選擇了《逼近的瘟疫》和《病毒來襲》這兩本書,重在通過閱讀了解病毒產生、傳播的機理和危害,歷史上抗擊病毒的方法措施,以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繫,增強抗擊疫情信心。


    2020年3月23日,讀書群舉辦線下交流會,汪洋主席出席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十一位委員代表和三位特邀專家學者緊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題,通過領讀、分享、互動等方式深入交流。緊接著,應委員們的強烈要求,原定3月31日晚上8點閉群的“防控疫情讀書群”又延長至4月23日,這一階段選擇共讀了《生命的法則》和《人類的終極問題》兩本書,旨在讓大家更好地認識自然規律,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為提升國家治理水平資政建言、凝聚共識。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全國政協禮堂拉開帷幕,移動履職平臺“全國政協書院”正式揭幕,這也意味著歷時兩個多月的“防控疫情讀書群”完成了使命。在此期間,廣大委員積極響應,發言踊躍,討論熱烈。截至4月22日,在線發言3700餘人次,覆蓋全部34個界別,發言內容70餘萬字,其中各位導讀委員精心準備的導讀發言就有近20萬字。


    這些發言,既有委員們讀書的心得體會,也有他們對於疫情防控的建議性思考;既飽含委員們的思想智慧,也體現了他們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據統計,僅針對疫情防控工作就提出了300多條建議,包括加強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構建繫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繫;加強各部門協同配合,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流行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強科學人文教育,提升全民綜合素養等,真正做到了讀書學習與履職建言的良好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特將這些內容梳理整合,編輯成書,以饗讀者。


     

    在線試讀
    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呂忠梅
    《病毒來襲》作為一部疾病社會史著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考深刻,語言生動。本書的知識結構涉及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的多個專業領域,是典型的跨學科研究成果,體現了人類進入風險社會時代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之間、人文社會科學之間以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學科融合”或者“學科彙聚”特征,是在對傳統學術研究秉持的人與自然“主客二分”觀和還原、機械的方法論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繫統、整體的方法論對“病毒”這個研究對像所進行的全面觀察。閱讀這樣的著作,可能多重受益:既可以豐富知識,也可以開闊視野,還可以借鋻方法。對於研究者,更是如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良好範本。
    章作為開篇,雖然文字不多,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闡明作者的價值觀或基本立場;二是為全書奠定概念基礎。
    一、人類“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作者的價值觀在《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這個章名中得到了鮮明體現。作者使用“寄居”一詞來突出當代人生活的環境是從後代人那裡借來的,也是從病毒那裡借來的生態理念,表明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觀來看待“我們”與“病毒”、“我們”與“地球”的關繫。因為有了這個理念,纔可能“從病毒的角度看世界”並有興趣去了解“病毒的傳播策略”;也纔可能為後面章節中充分展示病毒對人類的“過”與“功”,為人類怎樣采取應對措施以及采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提供方向指引。
    作者以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告訴我們,雖然人們意識到行星和恆星的存在已經有幾千年了,但直到幾百年前顯微鏡發明之後,我們纔知道地球上有無處不在的、看不見的生命存在。內森·沃爾夫博士提醒:“認為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未知生命形式的觀點是狂妄自大的。那些未被發現的生物有可能來自肉眼看不見的世界。”
    二、從病毒的角度看世界

    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呂忠梅


    《病毒來襲》作為一部疾病社會史著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考深刻,語言生動。本書的知識結構涉及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的多個專業領域,是典型的跨學科研究成果,體現了人類進入風險社會時代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之間、人文社會科學之間以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學科融合”或者“學科彙聚”特征,是在對傳統學術研究秉持的人與自然“主客二分”觀和還原、機械的方法論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繫統、整體的方法論對“病毒”這個研究對像所進行的全面觀察。閱讀這樣的著作,可能多重受益:既可以豐富知識,也可以開闊視野,還可以借鋻方法。對於研究者,更是如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良好範本。


    章作為開篇,雖然文字不多,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闡明作者的價值觀或基本立場;二是為全書奠定概念基礎。


    一、人類“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作者的價值觀在《我們寄居在病毒的星球》這個章名中得到了鮮明體現。作者使用“寄居”一詞來突出當代人生活的環境是從後代人那裡借來的,也是從病毒那裡借來的生態理念,表明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觀來看待“我們”與“病毒”、“我們”與“地球”的關繫。因為有了這個理念,纔可能“從病毒的角度看世界”並有興趣去了解“病毒的傳播策略”;也纔可能為後面章節中充分展示病毒對人類的“過”與“功”,為人類怎樣采取應對措施以及采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提供方向指引。


    作者以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告訴我們,雖然人們意識到行星和恆星的存在已經有幾千年了,但直到幾百年前顯微鏡發明之後,我們纔知道地球上有無處不在的、看不見的生命存在。內森·沃爾夫博士提醒:“認為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未知生命形式的觀點是狂妄自大的。那些未被發現的生物有可能來自肉眼看不見的世界。”


    二、從病毒的角度看世界


    作者在斯坦福大學講授了一門“病毒的生活方式”的研討課,讓學生學會從病毒的角度看世界。課上設想自己有一副能看到所有微生物的眼鏡,那麼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個新的、動感十足的世界。“地板上熙熙攘攘,牆壁上喧囂熱鬧。細小的微生物布滿了所有物體的表面,包括你的咖啡杯、擱在你膝上的書和你自己的膝蓋。……這些微小的微生物已經滲透到地球的每一根纖維裡。它們無處不在,難以避開,感染著構成我們生活世界的每一種細菌、植物、真菌和動物,是微生物世界裡重要的成員。它們就是病毒。”


    病毒具有一些值得介紹的特性:病毒自身缺乏生長或繁殖機制,必須依靠所感染的細胞存活;病毒是已知的小的微生物,假如把一具人體比作一座體育場,那麼一個典型的細菌就是場上的一顆足球,而一個典型的病毒就隻是足球上的一塊六角形花紋;病毒也是種類多的生命形式,如果編撰一部生物多樣性百科全書,那麼絕大部分內容會介紹肉眼不可見的生物,被我們熟悉且一般認為是全部生物的真菌、植物和動物隻用薄薄幾卷就可以介紹完,人類在動物卷裡多占一個顯眼注腳,僅此而已;病毒的數量之大令人印像深刻,每毫升海水裡可以找到2.5億個病毒顆粒;而讓人意外的,病毒和地球生態繫統任何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一樣,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三、病毒的傳播策略


    正是因為病毒有著獨特的品質和維持全球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功能,其必然要以某種方式生存並不斷“傳宗接代”。如同人有生存方式一樣,病毒也有自己的“傳播策略”。“從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角度來看,人體就是一個棲息地。如同森林為鳥兒和松鼠提供棲息地一樣,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賴以存活的小環境。要想在這些環境中存活下來,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人體免疫繫統會向病毒施加壓力,采取各種策略阻止病毒進入人體,或者在入侵人體後抓住、殺死它們。


    病毒一直面臨選擇,如果向外傳播,就有被人體免疫繫統捕獲的風險;如果保持潛伏休眠自我保護,又會失去繁殖後代的機會。所以病毒會慎重地選擇傳播的時機,當它們在人體內捕捉到嚴重的壓力,例如發熱,或其他線索,例如天氣,就容易引起活動性感染。病毒也會有預謀地變換宿主,幫助自身擴散。例如讓我們咳嗽打噴嚏,借此經由我們的呼吸向外傳播;讓我們腹瀉,借此通過地方水源傳播;讓我們皮膚生瘡,經由人與人皮膚接觸而傳播。


    人類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感染人類的微生物是相對無害的,但有些有著驚人的致病力,甚至以致命的形式出現。真正的致命性疾病,必須在致死率和傳播率之間取得平衡,不同病毒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制造災難。有些讓宿主長時間存活,以使其可能傳染給多個受害者,比如HPV病毒;有些會迅速干掉宿主並向外擴散,比如天花和霍亂。


    病毒是一種極小的微生物,生物的極簡程度也令人驚嘆,但它們不僅能改變宿主的肉體,還會影響宿主的行為,體現了它們適應所處世界的巨大能力。其中重要的,是它們產生新基因的能力,病毒是已知生物體中突變率的。新的病毒又擁有了新的結構,偶爾可以幫它們存活下來並向外傳播。


    四、小結


    病毒無處不在,寄生、微小、多樣、巨量,又是促進物種多樣化的“反壟斷能手”,它們不僅是破壞者,也是施恩者。


    雖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致病致死,但對於病毒自己來說,它無時無刻不在做著生死的博弈與抉擇,謹慎地選擇時機,改變宿主的身體和行為,甚至重組和突變。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注定寄宿的一生中搏一條出路。


    “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干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病毒是人類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必須虛心地去認識另一個肉眼不可見的,屬於微生物的博大的世界,從而終找到預防它引起下一場人類災難的方法。


    本章金句


    1.人類在動物卷裡多占一個注腳,一個顯眼的注腳,僅此而已。


    2.和地球生態繫統任何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一樣,病毒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3.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對傳播時機的慎重選擇與其他生物體沒有差別。


    4.病毒擁有一個用於變身的“百寶箱”,基本的變身是簡單突變。


    5.中學老師告訴我們,生物體要麼是有性繁殖,要麼是無性繁殖。但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交換信息基因的方式,使我們對早期的教科書提出了疑問。


    委員讀書筆記


    戚建國


    《病毒來襲》是一本很有價值的科普讀物。沃爾夫博士作為病毒學家,用普通讀者易於讀懂的語言,為我們揭開了病毒的面紗。讀後至少明白如下道理:一是從某種意義講,病毒是對人類隨意侵犯大自然的一種懲罰;二是面對無處不在,且變幻莫測的病毒,必須建立“早期警報繫統”;三是依靠不懈科學探索,纔能握有戰勝病毒的武器,但每當人類有了戰勝病毒的藥品後,必須準備應對更加強大的病毒;四是人類拯救自己的好方法是在尊崇大自然的同時,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能夠預防病毒入侵的。


    學了章的導讀,又重溫了該章的內容。我的體會是:一是隻有科學認識人類自己,纔能把握人的社會特性,懂得人在社會大環境中如何科學生存,怎樣健康生存;二是科學認識病毒,把握病毒的自然特性,懂得病毒從何處來,能夠干什麼;三是科學認識人與病毒的關繫,把握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繫,懂得怎樣預防病毒,如何消除病毒對人類的影響,進而去戰勝病毒。在科學理性面前,人類的前景總是光明的。


    郭媛媛


    正在讀《病毒來襲》,首先的感受是:


    地球歷經億萬年演化、進化,人類本與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各種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關,但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繁衍,站在食物鏈的,肆意殺戮、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擾亂、破壞地球的生態體繫。當大自然無法淨化、生物多樣性無法延續、資源支持無法修復,人類必然要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


    章讓我們認識到:


    1.和技術昌明同時,病毒來襲,也一並讓我們對自己是誰、在哪、能做什麼等有了全新的反思。


    2.病毒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存在和傳播方式,提醒人類視野的局促、自恃的狂妄、作為的有限。


    3.學著用生物文明而不隻是人類文明去看待我們生存的世界。在接受和病毒長期共生、共處現實的同時,為了自身存續,還得學著凝視病毒,與之對抗!


    葉大波


    瀏覽了病毒學博士內森·沃爾夫著《病毒來襲》這本書,感覺頗受啟發。該書從物種進化論角度論述人類與病毒之間的關繫,介紹了800萬年前黑猩猩就廣泛接觸存在於大自然當中的各種微生物,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研究探索人類中不明病毒的來源,特別是潛伏在動物身上且有可能傳到人類中的新病毒。該書追尋當年SARS超級傳播者的行蹤,提出果子狸從蝙蝠身上染到SARS病毒的可能性。作者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大世界裡,無論哪個角落,交通網絡及醫療技術都可能讓侵入人體內的動物病毒找到落腳點並進行擴散,而且當今這種概率大為增加了。該書提出,隻要有人類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作者亦指出媒體對公共衛生事件發揮的重要影響,還稱自己與人多次握手後總是盡快洗手,並盡量不用手踫自己的鼻子、嘴巴,提倡行鞠躬禮以取代握手禮。這是本科普讀物,既有不少專業知識,內容也不枯燥,譯文很流暢,值得一讀。


    曉敏


    病毒來襲之時閱讀《病毒來襲》一書,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認知,深化了思考,受益匪淺。沃爾夫博士引領我們回眸病毒的歷史,了解科學家探究人類與微生物關繫的發展歷程,使我們知道在布滿病毒的星球上,隨著人類的進化,病毒與人類的聯繫更加緊密,而人口增長、畜牧業發展、城市化進程、交通樞紐建設、醫療技術進步等人類歷史上引以為榮的巨大成就將人和動物聯繫在一起,催生出一個互聯世界,也為病毒侵害人類創造了便利條件,把人類帶入了流行病時代。僅21世紀先後暴發SARS、MERS和這次COVID-19三次冠狀病毒突襲傳播,就說明“隻要有人類存在,病毒末日就永遠不會來臨,如同地球自然風暴永遠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然而科學家們在流行病防控領域的不懈努力和可喜成果,讓我們對抵抗流行病的未來充滿信心。


    啟示與思考:一、突如其來的疫情禍國殃民,其嚴重危害再次警示國人必須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真正做到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讓萬物和諧共生。過去人類常以大自然的“主宰者”自居,為所欲為,如今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可能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都會遇到病毒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挑戰。必須建立起更加文明的人與自然的關繫,使人類因自己的貪婪造成危害的悲劇不再重演。二、了解病毒,監控病毒,時時保持警覺,是作者在書中反復的忠告。面對人類的敵人,在全社會加大普及科學知識,喚醒大眾參與抗擊病毒風暴,共建全民健康長城至關重要。希望人們對病毒從無知到有知,在思想意識、文化觀念、行為習慣方面有新認識新改變新提高,全社會學會對病毒做好防範和準備;希望重視全民風險素養普及,了解疫情、了解風險,聽從指揮,積極配合,增強自身對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希望學習書中介紹微生物學家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學習預防流行病人們可以做出的行為改變,提高衛生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我們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有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有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戰勝這次病毒來襲!


    蒙曉靈


    讀了《病毒來襲》,有以下初步的體會:


    一是新冠病毒傳播充分說明,人類始終是一個物種,處於地球上的生物鏈之中,生物鏈核心的是依靠基因的控制,任何生物隻要掌握了基因密碼,就無往而不勝,站在制高點。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正如書中所說,病毒對人類宿主的適應能力是匪夷所思的,它能高頻率地發生基因突變,甚至能與另一種病毒進行基因重組。這纔是可怕的看不見的敵人。


    二是書中說到,人類首次發現病毒以來的100多年,在了解病毒方面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還有很多艱難任務亟待完成。如果我們表現出色,就可以采用大量當代先進技術進行流行病預測工作——就像氣像學家預報颶風行進路線一樣,並且好能在時間加以預防。這是現代公共衛生事業的終極目標。這是否給我們以啟示,把病毒等同於自然災害來預防控制,如果人類能實現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預測病毒,我們是否就能像防臺風等自然災害一樣,有效地應對病毒了。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們是否應該在了解病毒、研究病毒方面加大投入,加大攻關的力度!


    朱永新


    章的確顛覆了我們許多人的“常識”。1.人類認識世界往往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天文學發育早,人類對離自己遠的太陽、月亮反而早觀察研究,但是對於病毒這些小小的,我們身邊的東西卻知之甚少。2.人類應該承認自己認識的局限,“地球上再也不存在未知生命形式的觀點,是狂妄自大的”,未被發現的生物還非常之多,而且它們有可能來自肉眼看不見的世界。3.病毒也不完全一定是壞的。“病毒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張雲勇


    章給我的啟發就是平衡,保持一個動態的,能自適應的平衡非常重要。病毒和人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盡量和諧相處。這也許就是以後人類演進的一種常態。


    陳馮富珍


    作為長期從事公共衛生工作者,新冠肺炎病毒是我所經歷過“狡猾”的病毒!在“致死率和傳播率之間取得平衡”的有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非常高、傳播率非常低。有流感病毒,致死率很低、傳播率很高。但新冠病毒是“雙高”,致死率與傳播率都遠超流感,在危害人類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方面,這病毒的殺傷力是前所未見!


    這場抗疫戰爭成功得來不易,讓世人看清楚我國政治制度優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