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近代以來日本的中國觀 第一卷(總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作者】 楊棟梁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815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081599
    作者:楊棟梁著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6月 

        
        
    "

    內容簡介


    一部承載著“友好”、恬淡和對立等不同內容的中日古代關繫史,給近代前夜日本傳統的中國觀留下了什麼“思想遺產”?鴉片戰爭的炮聲驚醒東亞的太平夢後,日本的中國觀怎樣從“文化遙想”變成了“現實殷鋻”?甲午戰爭後,日本的蔑視型中國觀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戰以後,日本的中國觀又經歷了怎樣的演變?以史為證,知古方可達今。歷史這面鏡子,既可認知對手,也可檢點自身。 


    本卷依據後五卷展開的基本實證資料,從日本、中國和世界的共時性三維約束環境的視角出發,歷時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來中國觀的演變,分析了其不同時期中國觀的內容和特點,探討了其中國觀的變化規律及其本質。

    目錄
    序論
    章 近代以前的中日關繫及其“思想遺產”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屬”關繫
    二、隋唐時期中日“對等”關繫的涵義
    三、五代、兩宋“無邦交”時期的中日民間交流五、封建晚期中日兩國的“隔離”
    第二章 從質疑到蔑視
    ——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觀(1840-1895)
    一、鴉片戰爭後的“中國殷鋻”論
    1.日本朝野的鴉片戰爭觀
    2.“千歲丸”上海行的實地感受
    二、中國對策論的主張和較量
    1.中日“連橫論”

    序論

    章 近代以前的中日關繫及其“思想遺產”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屬”關繫

    二、隋唐時期中日“對等”關繫的涵義

    三、五代、兩宋“無邦交”時期的中日民間交流

    五、封建晚期中日兩國的“隔離”

    第二章 從質疑到蔑視

    ——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觀(1840-1895)

    一、鴉片戰爭後的“中國殷鋻”論

    1.日本朝野的鴉片戰爭觀

    2.“千歲丸”上海行的實地感受

    二、中國對策論的主張和較量

    1.中日“連橫論”

    2.“脫亞”與告別“惡友”論

    3.“早期亞洲主義”辨

    三、蔑視型中國觀的泛化

    1.日本各界對甲午戰爭的態度

    2.媒體對中國的丑化

    3.蔑視型中國論的泛濫

    4.“中國亡國論”與“日本盟主論”

    第三章 從蔑視到無視

    一、復交初期的中國認知與實踐

    1.“親華派”與“親臺派”的論爭

    2.圍繞反霸條款的戰略之爭

    3.福田內閣的締約認識及決斷

    4.經濟界對中日締約的推動

    二、“友好”時期的中國知行

    1.大平正芳的中國觀

    2.中曾根康弘的國際觀與中國觀

    3.稻山嘉寬的中國知行

    4.圍繞天皇訪華的爭執

    三、冷戰後中國認知的演進

    1.對華合作思想的發展

    2.“中國威脅論”的出現

    3.橋本龍太郎的“新對華外交”

    四、新世紀中國認知的考驗

    1.新生代政治家的中國觀

    2.小泉純一郎的中國觀及靖國史觀

    3.後小泉時代的中國知行

    4.民主黨政府的中國知行

    ——甲午戰後至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觀(1895-1924)

    一、蔑視型中國觀的發展

    1.“東洋盟主論”的受挫

    2.“保全中國論”的浮出

    3.“戊戌變法”過激論

    4.蔑視型中國觀的固化

    二、日俄戰爭前後的中國觀

    1.“臥薪嘗膽”的對俄一戰

    2.戰時蔑華觀諸態與傳播

    3.戰後的“世界一等國”意識及使命觀

    三、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觀

    1.政界的判斷與對策

    2.大陸浪人的認知與行動

    3.酒卷貞一郎的《支那分割論》

    四、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觀

    1.一戰期間的對華政策

    2.內籐湖南的中國論

    3.吉野作造的中國觀

    第四章 從無視到敵視

    ——國民革命至二戰結束時期的中國觀(1924-1945)

    一、對中國國民革命的知行

    1.政界的國民革命觀

    2.“協調派”的“不干涉”對策

    3.“強硬派”的蠻橫干涉

    二、占領中國東北的得逞

    1.甚囂塵上的“滿蒙占有論”

    2.石原莞爾的戰爭論與“滿蒙”策

    3.民眾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

    4.橘撲的“滿洲國建設”論

    三、走向全面侵華的知行

    1.國際“孤兒”的執拗

    2.得隴望蜀的“分離華北”

    3.國內政治的“轉向”

    4.無視型中國觀的躁動

    四、鯨吞中國的孤注一擲

    1.全面侵華的妄斷

    2.“以華制華”的“東亞新秩序”夢

    3.侵華時期的“支那抗戰力調查”

    4.走向戰敗的掙扎

    第五章 從敵視到正視

    ——二戰戰敗至復交時期的中國觀(1945-1972)

    一、戰後初期中國認知環境的變化

    1.對中國“以德報怨”的感恩

    2.“冷戰”下對華行動選擇的約束

    二、敵視型對華知行的表與裡

    1.吉田茂政府選擇“臺灣”的心路

    2.自民黨政權敵視中國的共識

    3.“政經分離”的盤算

    三、社會團體的中國認知

    1.日本社會黨的中國知行

    2.日本共產黨的中國知行

    3.“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的對華文化交流

    四、經濟界的中國知行

    1.經濟界代表人物的中國認知

    2.經濟團體“以民促官”的經貿活動

    五、民眾中國觀的嬗變

    1.普通民眾的中國認知

    2.媒體的中國認識

    3.右翼勢力的對華動向

    六、正視中國的復交

    1.自民黨“知華派”的知行

    2.田中角榮的“決斷”

    3.社會各界對中日復交的反響

    第六章 從正視到“競合”

    ——復交以來的中國知行(1972-2011)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