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教育實驗——中國民間教育改革的樣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806-1168
    【優惠價】
    504-730
    【作者】 朱永新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939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793913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是新教育實驗20多年來的經驗總結,是教育實驗的入門向導,是廣大教師的行動指南,深受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歡迎,暢銷多年。


    本次文集版對內容進行了修訂,更全面。


    裝幀精美。

     
    內容簡介

    新教育實驗是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本書涵蓋了新教育實驗最全最新的資訊。


    新教育實驗自2000年萌動,其理論和實踐讓無數教師感動、感奮,顯示出非凡的感召力,讓諸多身處應試重壓下疲於應付的教師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新教育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學校、廣大師生投身其中,教育改革已成燎原之勢。


    什麼是新教育?怎樣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本書全方位闡釋新教育實驗的理念和觀點、方法和步驟,展示美好願景,解答疑難問題,是新教育實驗的入門向導,是新教育實驗的經驗總結,更是教師改變生活方式、發現自我、創造價值的行動指南。

    作者簡介

    朱永新,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譯為英、法、日、韓、俄、蒙、阿拉伯語等28種文字。主編有“當代日本教育叢書”“新世紀教育文庫”“新教育文庫”等30餘種圖書。先後多次主持承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曾被評為“中國十大教育英纔”、“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國教育十大風雲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形像代言人”、《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後獲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獎”、“一丹教育發展獎”等獎項。

    目錄
    章新教育
    001/新教育是什麼
    003/新教育的另外一種解讀
    010/新教育在哪裡
    013/新教育精神
    新教育實驗的創新特征
    新教育實驗的歷史淵源
    新教育實驗的緣起
    030/新教育實驗重建設,重行動
    031/新教育實驗的願景
    第二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
    035/: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036/行動論:隻要行動就有收獲,隻有堅持纔有奇跡
    038/狀態論:重視精神狀態,倡體驗

    章新教育


    001/新教育是什麼


    003/新教育的另外一種解讀


    010/新教育在哪裡


    013/新教育精神


    新教育實驗的創新特征


    新教育實驗的歷史淵源


    新教育實驗的緣起


    030/新教育實驗重建設,重行動


    031/新教育實驗的願景


    第二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


    035/: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036/行動論:隻要行動就有收獲,隻有堅持纔有奇跡


    038/狀態論:重視精神狀態,倡體驗


    039/潛力論: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041/個性論:強調個性發展,注重教育


    042/崇高論: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044/和諧論: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第三章新教育與中國文化046/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054/新教育的文化使命


    059/教育的真諦乃是文化的自我創生


    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變


    06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


    063/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


    0/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


    066/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第五章新教育的十大行動


    069/營造書香校園


    073/師生共寫隨筆


    075/聆聽窗外聲音


    077/培養口纔


    078/構築理想課堂


    079/建設數碼社區


    081/每月一事


    082/締造教室


    083/研發課程


    084/家校合作共建


    第六章新教育的課程


    086/ 晨誦:用詩歌開啟新的一天


    088/午讀: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


    089/暮省:學會反思的生活


    ……


    第七章新教育與教師成長


    第八章新教育的理想課堂


    第九章新教育的教室


    第十章新教育的課程


    第十一章新教育的學校文化


    第十二章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第十三章新教育的九大定律


    第十四章新教育的家張


    第十五章新教育的管理法則


    第十六章新教育的公益行動


    262/附錄1“新教育實驗”入門指南


    269/附錄2新教育實驗網絡師範學院招生簡章


    273/參考文獻


    276/主題索引


    281/“朱永新教育作品”後記

    媒體評論

    朱永新教授致力於推動教育公平和教育普惠——與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所關注重要教育議題不謀而合。新教育實驗鼓勵以全方位學習帶來個人成長,為此,培養教師及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溝通能力至關重要。這些措施逐漸改變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提醒了我們:學習也可以充滿快樂。


    —一丹教育發展獎評審小組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研究院理事   多蘿西·戈登(Dorothy K. Gordon)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實驗,推動了中國的教育行動的研究,推動了一種中國的教育風格的研究,它如一條鲇魚,必將攪動中國教育這一缸水!


    ——著名教育家 陶西平

    在線試讀
    第一章 走進新教育
    新教育是什麼
    新教育是什麼?這是許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
    這個問題,80多年前,陳獨秀曾經回答過。他說:“舊教育的主義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偉大的個人,為聖賢,為仙佛,為豪傑,為大學者。新教育不是這樣,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會,不專在造成個人的偉大。” ()①與他同時培、陶行知、陳鶴琴等也都回答過這個問題。
    80多年後,新教育是什麼?在許多新教育人看來,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卻沒了;樓房高了,思想卻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而這些屬於夢想的人生價值,新教育堅持了,呼喚了,並且行動了。新教育的理想讓人崇高,讓人有一種宗教般的情懷……我對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實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這是浙江蒼南縣教育局原局長梁峰先生為“蒼南新教育文叢”撰寫的總序裡的一段話。
    是的,新教育實驗的確要求它的參與者對教育和生命懷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激情、期盼與信任。它用不斷喚醒人們的方式,滾雪球般地推動著實驗的進展。通過用激情點燃激情,用夢想推動夢想的方式,新教育在各地尋找著“尺碼相同的人”,然後,通過授予卓有成效的課程,讓這些有夢想有激情的人獲得可見的教育教學成就,成為新教育實驗的榜樣。而實驗管理者則不斷地言說榜樣,讓榜樣們言說自己的歷程,就這樣,新教育實驗喚起了越來越多從教者的激情。所以,旗幟鮮明地重申教育烏托邦、理想主義,強調激情與夢想,強調職業認同,這是新教育實驗最鮮明的一個特點,舍此,便無新教育實驗。
    也有媒體曾經用“心靈的教育”來概括他們對於新教育的理解。他們認為,相對以分數為主要導向的應試教育,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並且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讓學生擁有一顆博愛而敏感的心靈,重塑他們精神世界的藍圖。
    而我們在學理的層面界定新教育的時候,則提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第一章走進新教育


    新教育是什麼


    新教育是什麼?這是許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


    這個問題,80多年前,陳獨秀曾經回答過。他說:“舊教育的主義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偉大的個人,為聖賢,為仙佛,為豪傑,為大學者。新教育不是這樣,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會,不專在造成個人的偉大。” ()①與他同時培、陶行知、陳鶴琴等也都回答過這個問題。


    80多年後,新教育是什麼?在許多新教育人看來,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卻沒了;樓房高了,思想卻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而這些屬於夢想的人生價值,新教育堅持了,呼喚了,並且行動了。新教育的理想讓人崇高,讓人有一種宗教般的情懷……我對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實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這是浙江蒼南縣教育局原局長梁峰先生為“蒼南新教育文叢”撰寫的總序裡的一段話。


    是的,新教育實驗的確要求它的參與者對教育和生命懷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激情、期盼與信任。它用不斷喚醒人們的方式,滾雪球般地推動著實驗的進展。通過用激情點燃激情,用夢想推動夢想的方式,新教育在各地尋找著“尺碼相同的人”,然後,通過授予卓有成效的課程,讓這些有夢想有激情的人獲得可見的教育教學成就,成為新教育實驗的榜樣。而實驗管理者則不斷地言說榜樣,讓榜樣們言說自己的歷程,就這樣,新教育實驗喚起了越來越多從教者的激情。所以,旗幟鮮明地重申教育烏托邦、理想主義,強調激情與夢想,強調職業認同,這是新教育實驗最鮮明的一個特點,舍此,便無新教育實驗。


    也有媒體曾經用“心靈的教育”來概括他們對於新教育的理解。他們認為,相對以分數為主要導向的應試教育,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並且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讓學生擁有一顆博愛而敏感的心靈,重塑他們精神世界的藍圖。


    而我們在學理的層面界定新教育的時候,則提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我們認為,教育當然應該面向未來,但是教育同時更應該面對當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動的方式。教育在作為促進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的同時,它本身就應該是目的,應該讓所有的與教育發生關繫的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


    新教育認為,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進每一個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我們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僅僅有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和追求,當然還有對當下某些教育問題的擔憂和不滿。我們遺憾地看到,許多地方的教育,使孩子已經失去童年,他們的學習充滿了失敗。很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和衝動,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和感恩的情懷。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的孩子和老師們沒有幸福和快樂可言,這樣的教育還有必要嗎?


    我們在“幸福”後面加上“完整”兩個字,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僅僅強調幸福,很容易讓大家過分重視情感的體驗,甚至會誤認為感官的享受很重要。尤其在當下,我們的教育是單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數的教育,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其實,教育的使命在於塑造美好的人性,進而建設美好的社會。人的完整性首先是建立在善的基礎之上的。人應該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個性的完整性。讓人成為他(她)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這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當然,這也是我們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贊成把新教育命名為“心靈的教育”。


    我一直認為,任何教育理論,大致有三個最基本的要素,第一是它的本體論,第二是它的價值論,第三是它的方法論。本體論是反映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從本體論上來說,新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教育生活。從價值論來說,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從方法論來說,我們主張通過營造書香校園的行動,以及通過新公民新生命的項目,來實現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以“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從本體論、方法論和價值論上都能夠反映我們的基本觀點。


    新教育的另外一種解讀


    什麼是新教育?這是一個不斷被提及,不斷被追問,也不斷被思考的問題。在上一節“新教育是什麼”的部分,我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了比較具體的解釋。這裡,我想再借一些與新教育的“新”字發音相近的漢字,從一個新的角度對新教育做一些新的解釋。這個創意,來自新教育研究院盧志文院長在石家莊市橋西區新教育年會上的一次講話,我當時進行了補充,後來又看到江蘇海門的一位老師從新教育的有關論著中提煉了一些解釋和說明。現在,我在這個基礎上嘗試再補充完善,用另外一種方法解讀新教育。


    (一)新教育是“新”教育


    新教育,當然首先是“新”教育,是相對於傳統的舊教育而言的“新的教育”。新教育的“新”有三個基本含義,第一是作為名詞的“新教育”之“新”,表示新教育的傳承意義。1889年,教育家雷迪在英國德比郡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小鎮上,建了一所新教育學校——阿博茨霍爾姆學校。這樣一個小小的學校,後來成了影響整個歐洲新教育運動的一個起點,成了影響整個世界,特別是美國的進步主義思潮的一個起點,甚至也成了影響中國20世紀20年代、30年代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哲學起源。以雷迪創辦的阿博茨霍爾姆學校為標志的“新教育運動”,其精神和傳統一直沒有中斷過,我們向往的許多偉大的學校都是屬於新教育派繫或者與新教育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繫的,如夏山學校是新教育的一個代表人物尼爾創立的;巴學園是日本的新教育學家小林宗作創建的;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是進步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創建的。教育史上許多響當當的人物都是和新教育有關的,從羅素到沛西·能,從蒙臺梭利到皮亞傑,從懷特海到杜威,一百多年來,我們敬仰的那些最偉大的教育家,許多都與新教育有關。而且,新教育運動一開始也是自發的、源自草根階層的一個實驗。120年前,雷迪恐怕不會想到,他在小鎮上建立起的這樣一所學校,後來會影響整個世界。他的學校的很多老師以這所學校為模型,到世界各地創辦了這樣的學校,漸漸地就成了影響整個世界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實踐運動的一個重要來源。


    所以,21世紀初葉在中國產生的新教育,可以視為“世界語境”中新教育在當代中國的一個“回響”。我們的新教育與歷史上的“新教育”之間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對現實的教育進行反思、批判和重構,都建立了一批實驗學校,都試圖對當時的教育和社會進行革新和改良,都是民間自發的改革和創新。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新教育是歷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鏈接”和“延續”。


    第二是作為形容詞的“新”教育,是指我們的新教育並不是歷史上新教育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新”的教育實驗和教育革新運動,是建立在中國文化基礎上的新的教育。柯林·坎貝爾在《求新的渴望》中認為,人們是在三種不同意義上使用“新”這一術語的。一是新鮮的或新近創造的“新”(fresh or newly created),它與磨損的、用舊的或過時的等意義相對,如一輪新月、一個新生兒、玫瑰叢中的嫩芽。二是改革的或革新的“新”(improved or innovative),它更多地涉及效率和技術能力,而非純粹時間上的新,在這裡“新的”東西是指經過改良的、創新的或繫列產品中最新的產品,多年來為滿足特定需求而制造和提供的待售產品。三是作為不熟悉的或新奇的“新”(unfamiliar or novel),坎貝爾認為盡管新奇的或許在新近創造的意義上也是新的,但不是必需的條件,比如陳舊的事物對於初次見到它們的人來說仍有可能是不熟悉的。 ()①所以,對於新教育來說,它的五大理念、十大行動、繫列課程等,既有上述三方面內容的特點,又有自己鮮明的創新性個性特征。


    第三是作為動詞的“新”教育。這個意義上的“新教育”,應該是創新、改革與革新意義上的“新”,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中的“親”(通“新”)一樣,用具有新教育鮮明特征的理念、課程、教材和方法,培養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材。所以,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打造中國本土的新教育學派,是新教育人努力追尋的願景和夢想。


    (二)新教育是“心”教育


    新教育也是“心”教育,是相對於以分數為主要導向的應試教育而言的“心靈的教育”。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曾經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報道新教育,提出了新教育關注人的心靈的這個根本的特征。記者譚芸指出:“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並且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讓學生擁有一顆博愛而敏感的心靈,重塑他們的精神世界的藍圖。”所以,唯分數的教育是單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視人的心靈成長和豐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靈統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認為,人應該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個性的完整。讓人成為他(她)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纔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南風窗》雜志把新教育實驗命名為中國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項增添書桌的工程,側重於物質;新希望工程是一項有了書桌後塑造一個什麼樣人的工程,注重於精神。”


    (三)新教育是“行”教育


    新教育更是“行”教育,是相對於坐而論道的“學院派”,主張建設與行動的“行動教育”。新教育實驗旗幟鮮明地提出“行動,纔有收獲;堅持,纔有奇跡”的口號,把行動哲學和田野精神作為自己的重要追求。


    因此,新教育不但是夢想,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纔、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動,更有以十大行動為基本方法的繫列課程。其中以“晨誦—午讀—暮省”為核心的兒童課程,力求恢復兒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為核心的教師課程,則力求將教師從彼此割裂的埋頭應試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發展專業水平,恢復職業尊嚴和自信;以有效教學為基礎,以發掘知識魅力為核心,以追求知識、生活、生命共鳴為最高境界的理想課堂,力求讓師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悅和幸福。繫列課程彼此促進,共同構成一種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課程觀。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曾經明確地指出,哲學不應當單純滿足於“解釋世界”,根本問題還在於“改變世界”。其實,新教育的最高理想,也不是“解釋”,而是“改變”。新教育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四個追求: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新教育不斷對實驗學校的優秀教師們說,不要滿足於寫文章做講演,而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裡,扎在學生的心坎裡,努力讓自己“開出一朵生命的花”。


    楊東平教授在評價新教育的時候說:與一些洋化、“學術化”的理論相比,新教育是不玄奧、不復雜的,難以寫成許多可供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然而,就改變教育現實、解決實際問題而言,新教育卻是大為可觀、魅力無限的。其實,教育的真理古今中外相通,大致是質樸無華、曉暢明朗、直抵人心的。新教育的誠實、樸實、感性、動人,也許正是一種好的教育理論所需要的基本品質。楊東平教授的這段話,是對新教育最好的褒獎,也是對我們真誠的期待。


    (四)新教育是“幸”教育


    新教育還是“幸”教育,是相對於當下的教育缺乏幸福、快樂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在2006年新教育實驗第六屆研討會上,我們正式提出了新教育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標追求。新教育認為,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進每一個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新教育提出這個命題,不僅僅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和追求,還有對當下某些教育問題的擔憂和不滿。現在有許多孩子已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和衝動,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與感恩的情懷。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