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信仰告白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作者】 邱吉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47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324746
    叢書名:與信仰對話書繫

    作者:邱吉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編輯推薦
    信仰是當代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狀況,是社會信仰狀況的一種折射和反映。這100餘篇文章選自大學生課堂習作,真實地記錄了當代大學生對信仰困惑、思考、探索,無論簡短還是略長,無論樸素還是高調,無論稚嫩還是充滿禪意,都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成長的標記。 
    內容簡介
    本書取材於大學生課堂教學實踐,所選用的文章來自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習作。在師生教學互動中,學生將自己對信仰問題的思考率真地呈現出來。這其中既有對信仰的內涵、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也有對生活信仰、真善美信仰、傳統價值信仰、政治信仰,甚至宗教信仰的豐富詮釋,是當代大學生對當今社會價存在的一種真實回應,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代大學生信仰方面的基本狀況,是向社會捧出了一份學生們的心靈地圖,為人們理解當今大學生的心靈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文本。
    作者簡介
    邱吉,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國家職業道德專家委員會專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試中心特聘專家。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精神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主持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變遷歷程研究”、*社科項目“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等20多項;出版專著《道德內化論》《軌跡——當代青年價值觀變遷研究》及教材十餘部;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和咨詢報告50餘篇。有關信仰的作品有《試論信仰及共產黨人的信仰形成機制》《從重大突發事件看青少年思想品德升華的契機》,並多次獲獎。
    目錄

    一、信仰的力量
    1.信仰的三維度
    2.平凡與偉大相得益彰
    3.人猶如葵,向陽而生
    4.信仰從不迷失
    5..信仰是自我拯救的繩索
    6.內容比形式更重要
    7.信仰是一種自我約束
    8.心懷信仰,充滿希望
    9.信仰的力量
    11.信仰是行動之母
    12.信仰——促人以善
    13.不為燎原,隻為取暖

    一、信仰的力量

    1.信仰的三維度

    2.平凡與偉大相得益彰

    3.人猶如葵,向陽而生

    4.信仰從不迷失

    5..信仰是自我拯救的繩索

    6.內容比形式更重要

    7.信仰是一種自我約束

    8.心懷信仰,充滿希望

    9.信仰的力量

    11.信仰是行動之母

    12.信仰——促人以善

    13.不為燎原,隻為取暖

    14.內心的力量

    15.別丟了信仰

    16.讀懂自己

    17.獨善其身,亦不忘胸懷天下

    18.追求和堅守——民主

    19.萬不能喪失非的信仰

    20.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信仰

    二、追求真善美

    1.內心真誠的渴望

    2.心存敬畏,擇善而從

    3.拼搏跋涉,心若止水

    4.關於信仰的非理性討論

    5.選擇信仰即是選擇命運

    6.信仰發乎本心

    7.守住心靈的那份聖潔

    8.重拾信仰

    9.愛即信仰

    10.求真、向善、塑美

    11.守望良知

    12.堅守“心中的綠洲”

    13.讓愛永駐國人心中

    14.追求真善美

    15.從歷史中重拾信仰

    16.真理——信仰之火

    17.對價值觀確定性的追求

    18.師法自然,順理成章

    19.“和”之信仰

    20.盡一生之力恢宏國學深遠之價值

    21.從心所欲,不逾矩

    22.“善”造就人間天堂

    23.人性本善

    24.責任讓人變得厚重

    三、生活與信仰同在

    1.隻願心中有個太陽

    2.活得有尊嚴

    3.用心感知幸福

    4.做一個平凡的人

    5.做好的自己

    6.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7.我信故我在

    8.自強不息

    9.平凡而奮力地活著

    10.生活與信仰同在

    11.做到力所能及

    12.平凡的幸福

    13.以眾生為己任

    1而別樣的人生

    15.母親

    16.不忘家鄉

    17.我愛你,世界

    18.做一個完整的人

    19.信仰明天

    四、信仰紅色中國

    1.將社會責任置於信仰之巔

    2.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同行

    3.消除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

    4.懷揣共產主義去奮鬥

    5.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重新審視

    6.社會主義是無與倫比的

    7.馬克思主義讓我自豪

    8.我憧憬著馬克思構建的世界

    9.感受馬克思主義之美

    10.偉大的黨,偉大的夢

    11.信仰紅色中國

    12.每一代中都有能夠扛起肩上重任的人

    13.攜筆從戎,報效祖國

    14.科學指引人生

    五、不忘儒釋道

    1.“佛法依正見而建立正信”

    2.不忘儒釋道

    3.從宗教中感悟信仰

    4.善意的宗教信仰值得尊重

    5.令人向善的伊斯蘭教信仰

    6.道德和佛教皆融於心

    7.佛學信仰使我坦然

    8.心中有佛,孤獨即逝

    9.極高明而道中庸

    10.博愛基督

    11.我信仰佛教的寬容

    12.心之所念,佛陀所在

    後記
    前言
    每年的秋季學期,當懷揣美好夢想的大學生們對大學生活的好奇心和新鮮感過後,他們會發現,大學期間的很多新問題和新困惑不斷向他們襲來,既有生活方面的問題,也有學業方面的問題,還有人生理想目標方面的問題。尤其對後者,他們在內心深處會不斷地問:曾經的目標業已實現,未來的路將如何走?應該帶著什麼繼續上路生活纔會更充實?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堅實、更有意義、更幸福?隨著追問的深入,信仰問題也漸趨浮出水面。於是,關於信仰及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問題,便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師生之間對話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回答學生們關心的問題,201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主持下,我們將全國部分高校教師平時回答學生信仰困惑的信件收集起來,經過篩選編輯成冊,即《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該書已於2012年年底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這本對話冊一經出版,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博覽群書》等十多家報刊相繼做了報道,並獲得了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五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活動”入選圖書。一些讀者來信,特別是一些高校的老師,提出能否將學生們平時關於信仰問題的困惑或思考更詳細地呈現出來的要求。每年的秋季學期,當懷揣美好夢想的大學生們對大學生活的好奇心和新鮮感過後,他們會發現,大學期間的很多新問題和新困惑不斷向他們襲來,既有生活方面的問題,也有學業方面的問題,還有人生理想目標方面的問題。尤其對後者,他們在內心深處會不斷地問:曾經的目標業已實現,未來的路將如何走?應該帶著什麼繼續上路生活纔會更充實?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堅實、更有意義、更幸福?隨著追問的深入,信仰問題也漸趨浮出水面。於是,關於信仰及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問題,便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師生之間對話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回答學生們關心的問題,201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劉建軍教授主持下,我們將全國部分高校教師平時回答學生信仰困惑的信件收集起來,經過篩選編輯成冊,即《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該書已於2012年年底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這本對話冊一經出版,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博覽群書》等十多家報刊相繼做了報道,並獲得了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五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活動”入選圖書。一些讀者來信,特別是一些高校的老師,提出能否將學生們平時關於信仰問題的困惑或思考更詳細地呈現出來的要求。

    經過研究,我們決定把學生們平時寫的關於信仰的作業或課後發給教師們的感悟,進行篩選整理,作為《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的續篇,以公開出版的方式與讀者見面。這裡所選取的群體,是剛剛進入大學不久的新生。其考慮主要有三點:一是讓大家了解大學生思考信仰與人生問題的真實情況;二是讓大家了解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從哪些角度關心信仰與人生的問題;三是讓大家了解還未經過大學深入影響的學生,他們思考信仰與人生問題的程度及水平究竟如何。

    什麼是信仰?怎樣認識信仰?是否人人都需要信仰並且人人都有信仰?個人應該如何選擇信仰?當代中國人應該有怎樣的信仰?大學生對信仰問題的這些思考與追問,不隻是這一特定群體的特殊問題,而是時代共性問題的折射。因為這些問題既沒有離開社會對信仰問題的關注範圍,也沒有離開學者研究的視野,所以,他們的思考與追求具有時代共性。

    另一方面,他們對信仰的思考又因為年齡和閱歷的關繫而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他們不僅從一般意義上關注信仰與自然、社會、國家和個體人生之間的關繫,而且從其特定的人生階段出發,關注信仰與學業、戀愛、婚姻、苦樂、審美等之間的關繫。雖然他們在理論方面尚不能清晰地劃分理想、信念、信仰之間的界限,把理想、信念等同於信仰,甚至將信仰問題或世俗化、簡單化、神聖化,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積極思考與追問。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思考的結果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更何況,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至於思考的正確性,一方面有待教育的進一步引導,另一方面,也有待他們親身實踐的檢驗。

    在一封沒有被收錄的感悟信中,一個學生這樣寫道:信仰人人需要,對人人都有作用。隻是不同的人,由於知識、閱歷和文化層次不同,人的信仰內容和信仰方式存在巨大差異。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為了救自己的孫子,虔誠地磕著長頭,爬上了海撥三千多米的“神山”,祈求神的保佑,免除孫子的病痛。她還顫顫悠悠地從衣服的裡層拿出了平時省喫儉用的錢,獻給神山。是什麼原因支撐她有這一繫列的舉動?是信仰。因為在她心中,無形的“神”主宰著她一家的命運。但方志敏烈士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表現出來的信仰,與老奶奶相比,就有著明顯的區別。方志敏烈士寫道: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他不稀罕美麗的大廈,寧願居住在卑陋潮濕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寧願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軟的鋼絲床,寧願睡在豬欄狗廄似的住所裡??方志敏烈士之所以有這樣的精神,是因為他相信,到“那個時候,到處都是活活潑潑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代替了悲嘆,笑語代替了哭臉,富裕代替了貧窮”。雖然他沒能夠進一步對自己的觀點加以闡述,但我們是否可以從這樣的文字中做如下推理,如果這個學生繼續往下表達,是否在他的內心裡應該得出這樣的結論:尋求民族解放、建設一個美麗的新中國是方志敏烈士的信仰,這個信仰成為支撐他行動的全部精神力量;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無法理性地認知到她的行為源於她的信仰,但方志敏烈士的行為,卻是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的集中反映,是理性而自覺的。退一步看,即便這個學生終不是這樣推理的,但就從他選取的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案例來說明他對信仰的看法,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基本價值取向。

    從我們所選的文章內容看,大學生們涉及的主要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對信仰功能的認同。大學生們都基本認同信仰是人之為人不可或缺素,是人的社會規定性的具體表現。它既為個體發展確定方向,也是個體戰勝困難和挫折的精神動力,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正能量。所以,在他們看來,有信仰的人,既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也不自不量力、違背天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總能夠保持淡定的心態,做事執著、剛毅。雖然他們中的不少人承認自己沒有篤定的信仰,但他們不否認信仰的上述作用和功能。

    無論是真、善、美,還是拼搏、奮鬥、進取的內容,都被大學生們納入信仰的範疇。這是時代性在大學生信仰問題上的具體反映。大學生們對真、善、美的理解,對社會現實中假、丑、惡的詬病,對自我人生困頓的質疑,對拼搏奮進意義及價值的詮釋,雖然有的深刻、有的淺顯,但都是他們在這個特殊年齡段對社會、人生思考的真實反映。

    談及信仰,都免不了要談及宗教信仰。世界上的幾大宗教,都有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信徒眾多。但大學生們對宗教信仰的理解、認同和信奉千差萬別。他們中既有將宗教看得至高無上,對宗教信仰持積極肯定態度甚至信仰宗教之人,也有對宗教信仰感興趣但仍存質疑的人。篤定者認為,無論是至高無上的神或主,都能夠對人的行為具有無形的、內在的道德約束力;質疑者認為,從古至今,因信仰派別的差異性而發動的戰爭依然在延續,為此,他們在對宗教感興趣的同時,質疑宗教的合理性和倫理價值。從這個角度去審視大學生的宗教觀,我們能夠發現他們思考深刻的一面。他們認為,今天世界上發生的一繫列矛盾衝突,雖然表現形式是地區之間的衝突和摩擦,這除了與美歐的霸權主義行為有關外,也與宗教派別衝突有關。每一次衝突都或多或少地造成經濟的衰退,嚴重時,甚至能夠波及全世界,造成世界性經濟危機。因為這些怪像背後,除了經濟利益、政治權謀和軍事衝突等因素外,還與西方的文化有關,尤其是與宗教文化的深層價值有直接的聯繫。學生們的這些思考,不是毫無根由的。對此,早在18世紀後期,尼采就指出:怨恨、復仇是基督教道德觀形成的根由,他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思想;羅素也曾經對西方的宗教原罪觀念和狂熱性進行了尖銳的抨擊,他認為,這種文化上的特質,必然造成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內心的衝突,進而也必然導致人的焦慮感。這些思考,既是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對宗教及宗教信仰進行全面解讀的一個視角,同時也表明大學生信仰教育尚有廣闊的空間,值得教育者去做深度探尋。

    近些年,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國學中的內在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尤其是國學中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熱衷。出自莊子、被儒家發揚光大的“內聖外王”的思想,不僅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在思想上認同的理想人格,也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在行為追求上的重要坐標,它既有內容上的豐富性,也有境界上的空靈性和唯美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都是中國知識分子個人抱負和群體共同理想與人生追求的折射。這些內容,也被今天的大學生們納入自身信仰追求的範疇。

    生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青年,長期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熏陶,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也自然而然被一些大學生們視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抱負,並成為他們終生為之奮鬥的政治信仰。這一信仰,不僅包括對現行政治理論的深刻理解和認知,也包括對現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同,還包括對現行社會建設的參與。其中涉及和反映出來的政治理性和政治心態問題,也是一定程度上社會政治心理的反映;這種心理既是政治穩定和發展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作為預估未來社會政治信仰的晴雨表,以預測未來社會政治信仰的走向。

    總之,這本集子,是當代大學生對信仰問題追問與思考的一個集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生活信仰、科學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方面的基本狀況。如果您能夠耐心將這些文字讀完,也許您對中國的未來會充滿希望,至少也不會太失望!



    邱吉

    2013年9月5日於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