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世界城鎮化理論與技術譯叢--基礎設施城市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2185-3168
    【優惠價】
    1366-1980
    【作者】 [德]托馬斯·豪克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發展與變遷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134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8013406
    叢書名:世界城鎮化建設理論與技術譯叢

    作者:[德]托馬斯·豪克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7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分四個部分討論了基礎設施城市化,並輔以一些案例加以說明。 
    *部分以“基礎設施作為空間類型”為題進行探討,同時,通過分析大量的歷史和當代基礎設施項目,試圖在城市和景觀更經典的認識之中,引入基礎設施城市化的理念。 
    第二部分以“日常性基礎設施城市化”為題,例如,高速公路、鐵軌和高架公路兩邊的間隙空間,它們為各種占用和使用目的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並且所采用的方式有可能蘊含新的空間。這部分以“日常性”為核心,涉及不同的空間方法,也討論了各種不同的話題,通過隻有基礎設施纔能產生的視覺感知來識別空間,包括在違章住宅和基礎設施設置過程中所產生的日常性場所。 
    現代主義模型將基礎設施和其環境的關繫概念化,這一方面將住宅等城市功能分離開來,而另一方面,又將它們置於一種理想化的田園景觀中,比如,羅伯特• 摩斯設計的連接紐約與其海濱的公園大道,或者在所謂德國“文化景觀”中設置的德國高速公路。因此,第三部分將以“基礎設施城市化與文脈”為題,關注如何將基礎設施設置入其周邊環境,同時在此基礎上發展基礎設施和建築的不同理論及策略。 
    本書的第四部分著重講述“基礎設施景觀”。這些文章的內容十分廣泛,囊括沿基礎設施建造的住宅到與基礎設施和生態繫統相關聯的景觀,其中一些景觀已經逐漸發展為基礎設施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 
    《基礎設施城市化》一書將為後續深入討論奠定廣泛的基礎,在此後的幾年中發揮重要的借鋻作用。在人們對城市設計領域的理解更為廣泛和深刻的背景下,本書無疑顯得愈發重要,配合基礎設施空間設計的全面而成熟的理念與方式纔能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 
    內容簡介
    雖然基礎設施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繫一直都是城市規劃的中心議題,但基礎設施作為城市中素扮演著相對次要的角色。由於人們對現代高效的高容量基礎設施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且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在顯著地改變著城市肌理和地形及其周邊的景觀,基礎設施已逐步成為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本書通過多座城市不同規模的案例探討了基礎設施在空間設計方面的含義,強調了基礎設施與城市設計的關聯性,對我國當前的城市建設具有很好的指導與借鋻作用。
    作者簡介
    托馬斯·豪克,慕尼黑工業大學景觀建築與公共空間學院教授。 
    雷吉娜·凱勒,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城市設計、景觀和城市規劃研究院景觀設計和公共空間協會主席。 
    沃爾克·克萊因科特,萊茵美因應用科技大學城市設計與住房專業教授。
    目錄
    引 言 基礎設施城市化:提出“中介空間”(in-between)/ 1
    托馬斯• 豪克(Thomas Hauck),沃爾克• 克萊因科特(Volker Kleinekort)

    章 基礎設施作為空間類型

    有線景觀:電信基礎設施和現代城市理論/ 12
    卡洛塔• 達羅(Carlotta Darò)
    追溯環路景觀:基礎設施作為一種城市設計模式/ 24
    馬滕• 範阿克(Maarten Van Acker)
    從輪廓線到矢量場域——社會手段/ 38
    拉胡爾• 保羅(Rahul Paul)
    基礎設施的邊緣空間和平凡景觀的創造——視覺知識與設計/ 48
    馬泰奧• 安布羅斯(Matteo D’Ambros),羅伯托• 贊坎(Roberto Zancan)
    墨西哥城的“Segundo Piso”觀念(案例一)/ 66引 言 基礎設施城市化:提出“中介空間”(in-between)/ 1 
    托馬斯• 豪克(Thomas Hauck),沃爾克• 克萊因科特(Volker Kleinekort) 

    章 基礎設施作為空間類型 

    有線景觀:電信基礎設施和現代城市理論/ 12 
    卡洛塔• 達羅(Carlotta Darò) 
    追溯環路景觀:基礎設施作為一種城市設計模式/ 24 
    馬滕• 範阿克(Maarten Van Acker) 
    從輪廓線到矢量場域——社會手段/ 38 
    拉胡爾• 保羅(Rahul Paul) 
    基礎設施的邊緣空間和平凡景觀的創造——視覺知識與設計/ 48 
    馬泰奧• 安布羅斯(Matteo D’Ambros),羅伯托• 贊坎(Roberto Zancan) 
    墨西哥城的“Segundo Piso”觀念(案例一)/ 66 
    克裡斯托夫• 格佩爾(Christof Göbel) 
    高速公路的陰影:蘇黎世高架公路哈德橋(案例二)/ 74 
    夏洛特• 馬特勒• 巴爾泰斯(Charlotte Malterre-Barthes) 
    倫敦韋斯特威的城市流動性研究(案例三)/ 88 
    蘇珊• 羅伯森(Susan Robertson) 

    第二章 日常性基礎設施城市化 

    占據邊緣和底層——“其他”城市公共空間/ 96 
    卡倫• 弗蘭克(Karen A. Franck) 
    “如是”:備受爭議的城市空間的使用、價值及再利用/ 107 
    瑪倫• 哈納克(Maren Harnack),馬丁• 科勒(Martin Kohler) 
    基礎設施形式、間隙空間和非正式行為/ 117 
    埃德• 沃爾(Ed Wall) 
    跨地區空間的創造/ 126 
    斯蒂芬妮• 布萊梅(Stefanie Bremer),亨裡克• 桑德(Henrik Sander) 
    伯恩賽德和DIY 滑板公園運動(案例一)/ 135 
    托馬斯• 豪克 
    I-5 廊柱公園(案例二)/ 137 
    常綠山地自行車聯盟 
    約翰• 羅洛夫(John Roloff) 
    密爾沃基袋狀橋和城市購物廣場(案例三)/ 142 
    多爾曼建築師事務所(La Dallman Architects) 

    第三章 基礎設施城市化與文脈 

    塑造緊密聯繫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現代城市設計/ 148 
    科迪莉亞• 波琳娜(Cordelia Polinna) 
    尋求優質道路:比利時道路基礎設施與公共空間簡史/ 160 
    戴維• 佩勒曼(David Peleman) 
    從運輸到場所——交通基礎設施的城市化:以瑞士為例/ 169 
    羅蘭• 祖格(Roland Zu?ger) 
    用基礎設施來塑造皇家碼頭/ 178 
    托拜阨斯• 格溫特(Tobias Goevert) 
    瑟盧森,社會基礎設施(案例一)/ 190 
    BIG 建築事務所 
    巴塞羅那環路項目(案例二)/ 192 
    馬蒂內茲• 拉佩尼亞- 托裡斯建築師事務所(Martínez Lapeña – Torres Arquitectos) 
    拉韋特萊特與裡伯斯建築師事務所(Ravetllat – Ribas arquitectes) 
    “生活在路上”(案例三)/ 196 
    SMAQ 事務所 

    第四章 基礎設施景觀 

    基礎設施景觀在城市形像中的作用/ 202 
    愛德華多• 裡科(Eduardo Rico) 
    景觀基礎設施:超越記憶和隱喻/ 214 
    喬治斯• 費爾哈特(Georges Farhat) 
    貧民窟基礎設施/ 227 
    克裡斯汀• 韋斯曼(Christian Werthmann) 
    擴展公共領域(案例一)/ 239 
    托馬斯• 豪克(Thomas Hauck),雷吉娜• 凱勒(Regine Keller) 
    可變更性地形——公共空間與城市基礎設施中的生態學運用(案例二)/ 251 
    蘇珊娜• 德瑞克(Susannah C. Drake) 

    作者簡介/ 267 
    譯後記/ 270 
    譯者簡介/ 270
    前言
    前言
    基礎設施與城市發展間的相互依存一直都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話題之一。然而,在談及城市設計時,基礎設施卻扮演著相對次要的角色。在這一點上,人們似乎一直都持有基礎設施隻能提供無形補充服務的觀念(圖0-1)。雖然對於一些類型的基礎設施而言,這確是事實,但在多數情況下,基礎設施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並成為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這不僅是由於人們對現代高效的高容量基礎設施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且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在顯著地改變城市肌理和地形及其周邊的景觀,如19 世紀大都市中所建設的排水繫統或火車站。
    本書試圖反映出基礎設施與城市設計的關聯性,同時還將基礎設施城市化理解為傳統的建築都市主義(Architectural Urbanism)和新近流行的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某種補充。

    基礎設施城市化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前言 
    基礎設施與城市發展間的相互依存一直都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話題之一。然而,在談及城市設計時,基礎設施卻扮演著相對次要的角色。在這一點上,人們似乎一直都持有基礎設施隻能提供無形補充服務的觀念(圖0-1)。雖然對於一些類型的基礎設施而言,這確是事實,但在多數情況下,基礎設施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並成為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這不僅是由於人們對現代高效的高容量基礎設施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且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在顯著地改變城市肌理和地形及其周邊的景觀,如19 世紀大都市中所建設的排水繫統或火車站。 
    本書試圖反映出基礎設施與城市設計的關聯性,同時還將基礎設施城市化理解為傳統的建築都市主義(Architectural Urbanism)和新近流行的景觀都市主義(Landscape Urbanism)的某種補充。 

    基礎設施城市化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基礎設施城市化著眼於設計城市基礎設施的結構性空間,正是這一結構性空間能夠保證現代都市穩定的供應鏈和機動性。它研究的焦點是城市基礎設施的空間質量,無論是作為速度各異的運動空間,還是作為影響其周邊環境的有形構築物。城市基礎設施從來都具有動態和靜態的雙重屬性,它們不是毫無特色的,相反,它們是有影響力的、占支配地位的,甚至能夠定義它們周邊的環境。 

    基礎設施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自從君主專制時期的城市規劃被資本主義的城鎮化擴張取代以來,基礎設施就在城市的發展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工業化的社會大分工反映在家庭與工作的空間分離上。由於人們進入工廠而非在自己的家中工作,生產設備從居住地分離了出來。在君主專制的城市,每個人都居住在其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在工業化的城市,居住地和工作地點之間的交通得到了發展,工業生產帶來了供機器運轉與 
    產品生產的能源與原材料的運輸激增。人員與原材料運輸的增長導致了城市動態規劃理論(Dynamic Urban Planning)的誕生,而這一理論將“保證城市交通暢行無阻”視為首要目標1。城市地區勞動力分工的前提條件是高效的運輸技術(鐵路、電線)及市政工程(城市燃氣、運河網絡、輸水管道和能源供應)的發展。當面對日益發展的工業化大城市所產生的巨大社會與功能問題時,這些基礎設施是當下在規劃時的方法,即基礎設施城市化求助於工程學來提供解決方案2。了解其在不同時期之間的區別對理解基礎設施城市化今天的特征形式是很有幫助的,其特征形式基於以下幾種類型:衛生、鐵路相關、私家車相關、反應性和反射性。 
    首先,在喬治斯• 尤金• 豪斯曼(Georges-Eugène Haussmann)干預下的城市景觀為主的巴黎增建項目中,便能夠看到這種衛生基礎設施城市化,或者說,在按照詹姆斯• 霍布雷希特(James Hobrecht)在柏林所推行的豪斯曼式原則而形成的城市設計發展中也可以發現。當豪斯曼具有政治獨裁的權力時,他可以在一個總體規劃下實現基礎設施城市化的衛生(涉及供水繫統、管道、煤氣、照明、街道交通流線)與形態(紀念性、軸線構造、協調性、城市綠化)目標3, 而霍布雷希特則遵循自由的資本主義城市規劃與設計原則。1862 年的柏林發展規劃(Berlin Development Plan)僅限於設計城市擴張的區域路網,而建築紅線內的土地利用則是私人事務。這些建築紅線阻礙了霍布雷希特實現他的設想:即按照倫敦中產階級的郊區住房模式進行城市擴張,這種郊區住房模式包括綠地廣場與帶有花園和前院的聯排房屋4 。相反,“石頭建成的柏林”由此誕生。它是一座由廉租房所組成的高密度城市,通過建築資本集團操控的土地投機來進行城市擴張5 。事實上,從很大程度上講,無論是發展規劃中規定的街道網絡,還是廣場的發展,如果有悖於建築資本集團或私人鐵路公司的利益,那麼都會難以實現6 。因此,公共規劃便主要集中在城市服務項目上。漸漸地,為滿足私營企業需求而建的基礎設施,如由英國自來水廠公司(British Waterworks Company)所承建的柏林供水繫統被劃歸市轄。城市擴張以1862 年發展規劃的極簡主義框架為基礎,它在市場的驅動下進行了十年之後,霍布雷希特終於能夠發展其服務於柏林共同利益的輻射型繫統(Radialsystem)7 運河管網8。接著,大規模基礎設施工程隨之出現:利希滕貝格(Lichtenberg)中央牲畜飼養場和屠宰場、 
    消毒設施、具有鐵路連接點的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及柏林城市鐵路(圖0-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