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翟學偉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8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7681816
    作者:翟學偉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社會學經典文庫”繫列叢書之三,《中國人行動的邏輯》2017修訂新版,中國人特有心理與行動在全球化與互聯網時代來臨前的“史前史”,解讀“名實分離”的中國人。


    本書自2001年初版以來,中國社會與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對中國人心理與行動的研究應“盡可能在變中看到不變的部分,至少是難變的部分”,勘其脈絡與底色,可由此作為當下與未來研究的基礎。

     
    內容簡介

    《中國人行動的邏輯》一書根植於中國本土視角,以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為參照繫,對中國人的表與裡、心理機制與行動邏輯,及所處的中國社會具體階段與文化脈絡,進行了方法論、概念以及經驗和理論的探討。尤其注重對中國人的行動策略同中國社會結構、文化情境之間相互關繫的研究,力圖從中國人日常而真實、現實而具體的層面上建構起分析中國人社會行動的理論框架。

    作者簡介

    翟學偉  國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繫主任,兼任《社會理論學報》(香港)、《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開放時代》、《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等學術刊物編委。長期致力於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的研究,提出了一繫列本土性分析框架、概念、模式與基本觀點。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本土心理學研究》(臺灣)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在中國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學與傳播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

    目錄
    目 錄
    再版自序
    自序
    部分 另一種視角:關於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與限度:我們能走多遠
    儒家的社會建構:中國社會研究視角與方法論的探討
    語言分析:一種不容忽視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與討論
    中國人臉面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附:從臉面的異質性看《圍城》中的知識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國地方與組織領導的權力遊戲
    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歷史性的分類及其轉型中的問題
    附:價值缺失的年代與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價值
    第三部分 本土經驗研究及其問題

    目 錄


    再版自序


    自序


    部分 另一種視角:關於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與限度:我們能走多遠


    儒家的社會建構:中國社會研究視角與方法論的探討


    語言分析:一種不容忽視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本土概念研究與討論


    中國人臉面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附:從臉面的異質性看《圍城》中的知識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國地方與組織領導的權力遊戲


    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歷史性的分類及其轉型中的問題


    附:價值缺失的年代與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價值


    第三部分 本土經驗研究及其問題


    中國人際關繫網絡中的平衡性問題:一項個案研究


    家族主義與工具理性:蘇南農村的社會調查


    人情與制度:平衡還是制衡?——兼論個案研究的代表性問題


    附:恥感文化的狡黠之處——從一項問卷調查想到的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論框架的嘗試


    中國人際關繫模式


    中國人在社會行為取向上的抉擇——關於本土社會行動模式變量的 考察


    附:從本土社會行動理論看中國人“窩裡鬥”嗎?


    個人地位:從一個概念的提出到一種本土日常社會學 分析框架的建立


    後記

    前言
    再版自序
    此文集是我從事社會學研究以來的本書,其中的絕大部分論文寫於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由美國八方企業文化公司在新加坡出版繁體字版(2000年版),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2001年版)。這兩個年度正逢跨世紀,因此它多少表達了我做社會學研究的一種心願,也就是寄希望於在新世紀到來之際,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再版自序


    此文集是我從事社會學研究以來的本書,其中的絕大部分論文寫於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由美國八方企業文化公司在新加坡出版繁體字版(2000年版),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2001年版)。這兩個年度正逢跨世紀,因此它多少表達了我做社會學研究的一種心願,也就是寄希望於在新世紀到來之際,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今日重讀此書,似乎並不感到陳舊和過時,因為書中討論的這條道路依然在起步階段,並且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學術界當年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爭議,源於改革開放初的大背景,那時學習和借鋻西方社會科學是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的。記得當時我們在大學課程中所用的教材幾乎全部是舶來品,即使不全是,起碼也是對舶來品的組裝。那時做點研究,能閱讀的研究資料非常有限(沒有互聯網,連復印機都很少見),一個學者如果能設法得到一些英文資料,或者能知道一點西方理論和方法,是非常值得自豪和榮耀的事情。因為它無形中檢驗著一個學者的學問好還是不好。雖說90年代的中國學術界也興起過學科本土化討論,但終演變成學術規範化的問題。十幾年過來了,學術規範化早已不再是問題(其實這並不歸功於那場討論),不少中國學子如今能在世界好的學刊上發表英文論文,但中國社會科學如何發展的問題依舊。學者們還是在相關問題上猶豫不定,爭論不休。可是也就在這十幾年中,整個中國社會與市場卻無視學者們怎麼看,正以自己的方式和軌跡發生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此時,那些習慣了霧裡看花的學者如何回應這一變化呢?上述的種種態勢其實已宿命般地導致其大量的研究隻能是“經驗很豐富,理論很蒼白”。當中國學術界尚無法對我們的社會與市場予以回應和預測之際,世界又進入了一個互聯網、智能手機、微博、微信等電子交流的時代,此時,信息資料已不再是問題;而當年的留學生大量回歸,人纔與國際學術接軌也不再是問題,有問題的還是中國社會科學如何發生與發展。不知道這一點什麼時候能得到正視。


    顯然,受上世紀學術環境的局限,此書中的理論探索已顯粗淺和不足,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跟進,尤其有賴於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的突破,也需要更扎實的理論推演。而更加令人焦慮的是,這一被冠為大變革、大轉型、大數據以及社會急速變化之處境,讓很多事物和現像的留存本身也成為學者面臨的話題。我自己的一貫研究見解是,盡可能在變中看到不變的部分,至少是難變的部分,因為這部分還可以讓我們從中辨認出這樣的行動特征是否是中國人的,抑或,全球化已然讓“中國人行動的邏輯”變成了一個傳說。


    此次借助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旗下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的新版,我拿掉了原書中的《社會心理承受力與社會價值選擇》一文,加進了一篇2014年寫成的《人情與制度:平衡還是制衡?》,也補充了另一篇有關價值觀的文章,這樣顯得更貼近本書的主題一些。


     


    翟學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