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單讀33:多談談問題(提出問題,是一種維持基本尊嚴的方式)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18-1040
    【優惠價】
    449-650
    【作者】 主編:吳琦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管理與社會規劃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21867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特種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186754
    作者:主編:吳琦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單讀》全新原創策劃,直面當下困境,捕捉重要議題,邀約作者向不同領域的學者、行動者提問,形成9篇獨家長訪談——
    許知遠對話編輯鍾叔河,郭玉潔對話文化學者戴錦華,柏琳對話文學學者景凱旋,楊瀟對話歷史學家羅新,範西林對話人類學家項飆、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吳琦對話生物學家呂植,曉宇對話法學學者勞東燕,羅丹妮對話心理咨詢師崔慶龍,葉三對話短視頻博主張喬木(思想史萬有引力)。

    ★ 以開放、深入的對話,應對普遍性的憂慮,“多談談問題”,從網絡暴力、大數據、歷史熱、民粹主義、大像出走、“躺平”等現像聊起,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社會語境,反思影響著今天我們“時代情緒”的復雜因素——
    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媒介的變化引發了什麼樣的文化和社會變遷?我們還需要文學嗎? 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歷史是不是成為人們的某種安慰?歷史學家守護的到底是什麼?擇優錄取為什麼會成為一種不公正?對個人成功的崇拜危害在哪?環境問題實踐層面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公眾如何有效參與其中?法律如何使良好的社會秩序成為可能?是不是存在普遍性的精神抑郁?個人如何找回快樂?西方哲學對今天的人意義在哪裡?為什麼年輕人普遍無意義感、無價值感?……

    ★從九十歲老一輩學人到青年KOL,不同代際的受訪者以個體的生命經驗和具體選擇為出發點,分享面對變化無常的外部世界,如何守住自己、與無力和消沉作戰,從小的單位開始重建——
    “我不是有勇氣或者有可能講我所有想講的話,但是我絕不講一句我不想講的話”(鍾叔河) ,“記錄現實就是一種行動”(羅新),“在附近、在觸手可及的生活中找到意義”(項飆),“不要浪費糧食,不要害怕蟲子”(呂植),“每一次苟且的讓步,都會使得自身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勞東燕),“在自己定義的價值體繫裡,體驗到不斷積累、豐富、前進、變化的感覺”(崔慶龍),“一個人文主義者應該堅定地同機械主義、決定論、宿命論做持久的鬥爭”(張喬木)……

    ★ 首次收錄漫畫作品,八位獨立漫畫作者同題創作,一人一張畫出年輕一代眼中“一半的自由”的世界——

    ★ 《單讀》全新原創策劃,直面當下困境,捕捉重要議題,邀約作者向不同領域的學者、行動者提問,形成9篇獨家長訪談——


    許知遠對話編輯鍾叔河,郭玉潔對話文化學者戴錦華,柏琳對話文學學者景凱旋,楊瀟對話歷史學家羅新,範西林對話人類學家項飆、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吳琦對話生物學家呂植,曉宇對話法學學者勞東燕,羅丹妮對話心理咨詢師崔慶龍,葉三對話短視頻博主張喬木(思想史萬有引力)。


     


    ★ 以開放、深入的對話,應對普遍性的憂慮,“多談談問題”,從網絡暴力、大數據、歷史熱、民粹主義、大像出走、“躺平”等現像聊起,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社會語境,反思影響著今天我們“時代情緒”的復雜因素——


    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媒介的變化引發了什麼樣的文化和社會變遷?我們還需要文學嗎? 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歷史是不是成為人們的某種安慰?歷史學家守護的到底是什麼?擇優錄取為什麼會成為一種不公正?對個人成功的崇拜危害在哪?環境問題實踐層面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公眾如何有效參與其中?法律如何使良好的社會秩序成為可能?是不是存在普遍性的精神抑郁?個人如何找回快樂?西方哲學對今天的人意義在哪裡?為什麼年輕人普遍無意義感、無價值感?……


     


    ★從九十歲老一輩學人到青年KOL,不同代際的受訪者以個體的生命經驗和具體選擇為出發點,分享面對變化無常的外部世界,如何守住自己、與無力和消沉作戰,從小的單位開始重建——


    “我不是有勇氣或者有可能講我所有想講的話,但是我絕不講一句我不想講的話”(鍾叔河) ,“記錄現實就是一種行動”(羅新),“在附近、在觸手可及的生活中找到意義”(項飆),“不要浪費糧食,不要害怕蟲子”(呂植),“每一次苟且的讓步,都會使得自身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勞東燕),“在自己定義的價值體繫裡,體驗到不斷積累、豐富、前進、變化的感覺”(崔慶龍),“一個人文主義者應該堅定地同機械主義、決定論、宿命論做持久的鬥爭”(張喬木)……


     


    ★ 首次收錄漫畫作品,八位獨立漫畫作者同題創作,一人一張畫出年輕一代眼中“一半的自由”的世界——


    2022年夏天,單讀在新媒體開設了新欄目“放畫”,向漫畫作者開放征集,在部分語言失效的時刻,用另一種表達形式留住當下的感受。這些漫畫作品分為兩組,勾食、義虎、易達、kkcit、Lu Ran畫下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自由的條件的“半自由”生活體驗;陳炫冰、常籮、予飛則用畫筆記錄下了過去幾年“讀大學”的另類經歷。

     
    內容簡介

    第33輯《單讀》由九篇長訪談組成,針對歷時性的問題,邀約許知遠、郭玉潔、柏琳、楊瀟、曉宇、葉三等作者,向不同領域的學者和行動者提問:鍾叔河、戴錦華、景凱旋、羅新、項飆、邁克爾·桑德爾、呂植、勞東燕、崔慶龍、張喬木(思想史萬有引力)。


     


    這些問題關乎今日我們置身其中的重重危機,比如互聯網上的心理極化、普遍的情緒低落、歷史敘事的濫用、精英教育的不公、生態環境的惡化等;也關乎個人如何從小的單位開展重建。在這個“下沉年代”,相信“提出問題,是一種維持基本尊嚴的方式”。


     


    本輯單讀首次增設漫畫欄目,將紙面交給年輕的漫畫作者們,表達新一代人的“半自由”生活體驗。

    作者簡介
    鍾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定居長沙。曾任《新湖南報》編輯、記者,1957年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此後以做工糊口,但仍不廢讀書。1970年因言論被捕入獄,1979 年平反出獄後拒絕回報社,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1982年評為編審,1984年任嶽麓書社總編輯,1988年調湖南省新聞出版局,直至離休。1994年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著作有《走向世界》《從東方到西方》《鍾叔河散文》《念樓學短》《學其短》《籠中鳥集》《小西門集》《與之言集》《兒童雜事詩箋釋》《鍾叔河書信初集》等。編訂和主持出版的作品有“走向世界”叢書、“鳳凰”叢書、《周作人散文全集》《曾國藩往來家書》等。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談話節目《十三邀》《十三遊》主創。出版書籍包括《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遊蕩集》《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韓等多種版本。

    鍾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定居長沙。曾任《新湖南報》編輯、記者,1957年被劃為右派,開除公職。此後以做工糊口,但仍不廢讀書。1970年因言論被捕入獄,1979 年平反出獄後拒絕回報社,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 1982年評為編審,1984年任嶽麓書社總編輯,1988年調湖南省新聞出版局,直至離休。1994年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著作有《走向世界》《從東方到西方》《鍾叔河散文》《念樓學短》《學其短》《籠中鳥集》《小西門集》《與之言集》《兒童雜事詩箋釋》《鍾叔河書信初集》等。編訂和主持出版的作品有“走向世界”叢書、“鳳凰”叢書、《周作人散文全集》《曾國藩往來家書》等。


     


    許知遠,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談話節目《十三邀》《十三遊》主創。出版書籍包括《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遊蕩集》《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韓等多種版本。


     


    戴錦華,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電影史、大眾文化以及女性文學。參與建立了中國個電影史論專業,並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建立中國個比較文化研究室。著有《鏡城突圍——女性·電影·文學》《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電影批評》等。


     


    郭玉潔,媒體人,專欄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繫畢業,先後任《財經》記者、編輯,《生活》《單向街》(後更名為《單讀》)主編,《Lens》主筆,路透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彭博商業周刊專欄作家,《界面·正午》聯合創始人,《正午故事》主筆。2011年前往臺灣東華大學攻讀創意寫作學位。著有非虛構作品合集《眾聲》。


     


    景凱旋,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同時關注東歐文學的翻譯和研究。著有《唐代文學考論》《在經驗與超驗之間》《再見那閃耀的群星:唐詩二十家》等,譯有《為了告別的聚會》《生活在別處》《我快樂的早晨》《地下:東歐薩米亞特隨筆》等。


     


    柏琳,獨立記者,青年作家,目前正進行巴爾干半島的歷史文化寫作。著有《雙重時間:與西方文學的對話》。


     


    羅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繫教授,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國古代民族史。專業代表作《中古北族名號研究》《黑氈上的北魏皇帝》《王化與山險:中古邊裔論集》等,著有《從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有所不為的反叛者:批判、懷疑與想像力》《漫長的餘生: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等。


     


    楊瀟,記者、作家、背包客。200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繫,先後供職於新華社、《南方人物周刊》《時尚先生Esquire》, 2013—2014哈佛尼曼學者。從2010年起周遊世界,嘗試一種融合時事、歷史、智識討論與人文地理的敘事文體。作品兩次獲得《南方周末》年度傳媒致敬,三次獲“騰訊”華語傳媒年度盛典單項獎。出版個人作品集《子弟》、長篇非虛構作品《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繫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 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產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著名哲學家,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索邦大學客座教授,牛津大學博士。桑德爾是社群主義代表人物,堅持批判自由主義的個人觀,反思公共生活與公民問題,其代表作《公正》《金錢不能買什麼》被翻譯成27種語言,暢銷全球並引起熱議。美國政治學會授予其特別成就獎,《外交政策》評選他為“全球傑出思想家”之一。桑德爾致力於“公民教育”的通識理念,他的傳奇公開課《公正》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累計聽課人數多的課程之一,也是哈佛大學門在網上免費開放的課程。


     


    範西林,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哲學(PPE)大三學生,2022牛津中國論壇副主席。


     


    呂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呂植教授致力於自然保護的研究與實踐的連結,尋求自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基於證據的實用解決方案。她長期在中國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開展大熊貓、雪豹等瀕危物種的研究,觀察自然與人類活動的互動。近年來,她專注於探索人與自然共存的機制和條件,並通過經濟激勵、文化價值觀和政策改進等途徑推動鄉村社區主導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以及公民科學實踐。


     


    吳琦,《單讀》主編,播客《螺絲在擰緊》主播。與項飆合著談話錄《把自己作為方法》,譯有《下一次將是烈火》《去山巔呼喊》。


     


    勞東燕,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發布表學術論文九十餘篇,著有《功能主義的刑法解釋》《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與《刑法中的學派之爭與問題研究》等,譯有《法律科學的悖論》等。


     


    曉宇,1991年生,湖北武漢人,青年作家、學者,英國牛津大學博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曾供職於聯合國,從事衝突協調和國際發展的工作。現任北京大學國際關繫學院助理教授。長期進行評論和非虛構寫作,作品見於《單讀》、《小說界》、洛杉磯書評中國頻道,《三聯生活周刊》、澎湃新聞、《衛報》(The Guardian)、《外交家》(The Diplomat)等。出版有《利馬之夢:曉宇的拉美筆記》。


     


    崔慶龍,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博主,常在微博上記錄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與感悟。經營有公眾號“DeepMind深思”,內容主要涉及精神分析臨床與生活的體驗式分享和一些泛心理學的深度思索。


     


    羅丹妮,圖書編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繫博士畢業,先後供職於中華書局、理想國,現為單向空間編輯總監。


     


    張喬木,短視頻賬號“思想史萬有引力”的創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思想史知識與哲學理論,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肯定。


     


    葉三,作家,媒體人,前記者。著有《回放》《我們唱》《九萬字》《腰斬哪吒》等。

    目錄

    許知遠×鍾叔河:真理有可能早過時代, 但是尋找真理與時代無關


    郭玉潔×戴錦華:火焰與黑洞——媒介的變化,如何改變我們 


    柏琳×景凱旋:在人性殘缺的時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羅新×楊瀟:太多人濫用歷史, 歷史學家應該監督對歷史的敘述


    範西林×項飆、邁克爾·桑德爾:走出對成功的崇拜——從精英的傲慢看優績主義陷阱


    吳琦×呂植:人應當有取舍,保護環境應當講公平


    曉宇×勞東燕:法律的核心問題是, 良好的社會秩序如何可能


    羅丹妮×崔慶龍:下沉年代,我們該如何保持樂觀 


    葉三×思想史萬有引力:我就想追求一些純粹的無用之學 


    放畫:一半的自由 勾食、義虎、易達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