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成人與成己:問道教育之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田夏彪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144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銅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2514475
    作者:田夏彪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編輯推薦

    教育的宗旨目的是培養人和促進人的發展,故而問道教育之學將人作為核心來追思和探究。
    作者認為“五育”融合是培養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學校教育之道。“五育”融合在內容結構上不隻是“數量”之補充,在形式上也不隻是“類型”之變化,而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在面對社會矛盾關繫時,讓講求外在內容的“五育”融合為注重內在而自由的教育理念,圍繞學生身心的全面、自由發展來選擇、組織和構建“活”的學校教育內容和形式,切實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樂學”“共學”“用學”中不斷去認識和超越自我,成為具有終身學習意識的生命主體,在學習和生活中有理有節、有義有情地去發揮自己的知、情、意、行,為他人、社會和世界增添文明和溫情。

     
    內容簡介

    人與世界的關繫唯在歷史中方能顯露跡像和真義,因而問道教育之學也是無止境的,本真的教育或活的教育須在理論與實踐的辯證中不斷得到揭示,這就得將對教育的析思觸角延伸進本源的教育生活中。本書各篇章節主要圍繞身處在教育文化中的眾多當事者教育主體(教師、學生、家長、學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社會教育服務機構),通過他們的的切身需求、感受、交往之現實關繫來開啟、反思、把握、升華、推進教育之改革與發展。

    作者簡介

    田夏彪,1978年生,白族,雲南鶴慶人,教授,民族教育學博士,畢業於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現為大理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以來從事教育學原理、民族教育和鄉村教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 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及多項雲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中國教育科學》《課程教材教法》《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南大學學報》《內蒙古社會科學》《寧夏社會科學》《廣西社會科學》《學術探索》《貴州民族研究》《理論導刊》《黑龍江高教研究》《現代教育管理》《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和摘錄。獲雲南省優秀教師、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纔等稱號。現為大理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雲南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大理大學學報》編委。

    目錄
    總 論 001
    編 教育是提升人類生命境界的學問
    引 言 017
    章 教育之學何為? 019
    一、教育乃成人化的學問:樹立教育學的宗旨意識 019
    二、教育理解的跨學科視界:夯實教育學的知識基礎 027
    三、教育活力的動態實踐性:養成教育學的智慧藝術 032
    第二章 教育何以把人培養好? 039
    一、主體生命能力的增進:教育的宗旨目的導向 039
    二、人類歷史經驗的介入:教育的內容方式選擇 043
    三、自然社會人文的“共諧”:教育的功能倫理引向 046
    第三章 教育實踐的“三邊”關繫 051
    一、教育實踐對像與價值意義:人類生命的人性提升 051
    二、教育實踐結構與功能作用:人類生命的文化自覺 054

    總 論 001
    編 教育是提升人類生命境界的學問
    引 言 017
    章 教育之學何為? 019
    一、教育乃成人化的學問:樹立教育學的宗旨意識 019
    二、教育理解的跨學科視界:夯實教育學的知識基礎 027
    三、教育活力的動態實踐性:養成教育學的智慧藝術 032
    第二章 教育何以把人培養好? 039
    一、主體生命能力的增進:教育的宗旨目的導向 039
    二、人類歷史經驗的介入:教育的內容方式選擇 043
    三、自然社會人文的“共諧”:教育的功能倫理引向 046
    第三章 教育實踐的“三邊”關繫 051
    一、教育實踐對像與價值意義:人類生命的人性提升 051
    二、教育實踐結構與功能作用:人類生命的文化自覺 054
    三、教育實踐路向與環境土壤:人類生命的制度規範 058
    第四章 教育何以要傳承民族文化? 062
    一、成人與事功:學校教育目的與民族文化存在方式 062
    二、實踐與創新:學校教育價值與民族文化演進發展 065
    三、共識與個性:學校教育形式規範與民族文化內容結構 068
    第五章 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三維路向 073
    一、時代精神的內化引領:教育意義取向的選擇定位 073
    二、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教育內容形式的歷史邏輯 078
    三、人性圓融的自由自覺:教育實踐動力的審美韻味 082
    第六章 新時代勞動教育價值定位及實踐 087
    一、工具技術與科學精神:注重生存本體價值,凸顯勞動教育的時代性 188
    二、身腦潛能與個性豐富:注重交往學習價值,發揮勞動教育的文化性 191
    三、秩序規範與人性能力:注重合作共生價值,激活勞動教育的社會性 195
    四、全面發展與情理共諧:注重自由創造價值,追求勞動教育的審美性 100
    第七章 教育實踐貴乎中庸之道 105
    一、教育本源:始於率性,繼於修道,達於自覺 105
    二、教育動力:見於微末,謹於慎獨,形於誠中 109
    三、教育方法:敏好於學,尚於力行,求於時中 114
    第八章 貫通·貴樂·用行:《論語》中“學”之啟思 121
    一、學貫在通:學校教育實踐要“博學約禮” 122
    二、學貴在樂:學校教育實踐要“仁愛意誠” 127
    三、學用在行:學校教育實踐要“公道忠信” 133
    第九章 教育發展共生共諧的互補關繫 139
    一、民族文化認同教育“共生共諧”的必要性 139
    二、民族文化認同教育“共生共諧”的內涵及形式 141
    三、民族文化認同教育“共生共諧”的實現策略 43
    第十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基礎 147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 147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助力 150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師道弘揚 152
    第二編 學校是打開學生生命亮光的窗口
    引 言 155
    章 學校“教”“育”“學”關繫的分離與融通 157
    一、學校“教”“育”“學”分離的危害 157
    二、學校“教”“育”“學”的融通機理 160
    三、學校“教”“育”“學”的實踐路向 163
    第二章 從不確定走向認識自我:學校育人的魅力所在 169
    一、學校教育的價值與意義:生命開啟 69
    二、學校教育的實踐邏輯:矛盾直觀 171
    三、學校教育的內容形式:文化交往 173
    第三章 學校教育要破除學生成長的制約 176
    一、學校要破除名利等級觀念,積極倡導“仁愛好學”的價值取向 176
    二、學校要破除知識應試觀念,確立“成人成己”的宗旨 177
    三、學校要破除權威支配觀念,構建“自由民主”的交往規範 177
    第四章 成長中的問題:學校立德樹人的著眼點 179
    一、求知中育興趣:學校教育教學的價值取向 179
    二、省思中育美善:學校德育的品質引領 180
    三、規範中育個性:學校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182
    四、競爭中育合作:學校文化的公共精神陶冶 183
    第五章 當前師德建設“虛無”的成因審視 185
    一、師德觀念認知的“工具化” 85
    二、師德規範標準的“捆綁化” 86
    三、師德評價監控的“行政化” 88
    四、師德建設的“教育學化” 189
    第六章 如何走出道德教育的脆弱性? 191
    一、從物本到人本:道德教育的價值轉向 191
    二、從超越到自我:道德教育的目的轉型 193
    三、從知識到生活:道德教育的內容要求 194
    四、從單一到互補:道德教育的法治保障 195
    第七章 論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基礎 197
    一、道德教育主體的雙向交往共生 197
    二、道德教育規範的逐級遞進統一 200
    三、道德教育意義的生命實踐回歸 202
    第八章 認識自我與超越自我:論道德教育實踐的有效性 205
    一、道德教育與“認識自我” 205
    二、道德教育與“超越自我” 207
    第九章 從“物本”轉向“能本”: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209
    一、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物本”取向表現 209
    二、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物本”取向成因 212
    三、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本”轉向的實踐路徑 214
    第十章 農村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因”與“應” 218
    一、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表現 218
    二、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成因 220
    三、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應對策略 223
    第三編 教學是開啟師生生命交往的場域
    引 言 227
    章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誤區與消解 229
    一、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主要問題 229
    二、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問題的成因 233
    三、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237
    第二章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增進的實踐選擇 241
    一、國內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研究現狀 241
    二、國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研究現狀 242
    三、提升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 244
    第三章 大學積極型師生關繫的內涵、結構及實現 248
    一、大學積極型師生關繫的內涵 248
    二、大學積極型師生關繫的結構 252
    三、大學積極型師生關繫的構建策略 256
    第四章 當前大學生文化認同誤區及應對 260
    一、當前大學生文化認同誤區的表現 260
    二、當前大學生文化認同誤區成因 262
    三、消除當前大學生文化認同誤區的策略 265
    第五章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涵及實踐條件 268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足的表現 268
    二、人文精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涵 271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涵的實踐條件 273
    第六章 走出課堂教學消極“納什均衡”危機 276
    一、當前課堂教學消極“納什均衡”危機的表現 276
    二、當前課堂教學消極“納什均衡”危機的成因 278
    三、當前課堂教學消極“納什均衡”危機的應對策略 280
    第七章 消解工具化傾向:提升大學生學習質量的策略 282
    一、當前大學生學習工具化傾向的表現 282
    二、當前大學生學習工具化傾向的成因 285
    三、大學生學習工具化傾向的消解策略 288
    第八章 大學生班級管理“三重斷裂”困境與突圍 291
    一、大學生班級管理“三重斷裂”的表現 291
    二、大學生班級管理“三重斷裂”的成因 294
    三、大學生班級管理“三重斷裂”的消解 296
    第九章 大學生審美教育缺失與解蔽 300
    一、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缺失及其危機表現 300
    二、大學生審美教育回歸的必要性 302
    三、大學生審美教育回歸的路徑 303
    第十章 邊疆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思想困境及轉化 306
    一、邊疆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思想困境的表現 306
    二、解除邊疆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思想困境的教育對策 310
    參考文獻 314
    後 記 3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