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深度語文的思與詩——干國祥談語文教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干國祥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935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793517
    作者:干國祥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干國祥老師從事一線教育工作和教學研究30多年,在課程研發和班級管理方面經驗豐富。本書是教師構築理想課堂的實用指南。作者基於扎實的教育理論,深厚的文化底蘊,大量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深刻詮釋了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落實有效教學框架,發掘知識的內在魅力,激發知識、生活與生命的共鳴。通過閱讀此書,讀者不僅可以知曉如何將課堂教學過程細化,還能了解如何從存在意義的角度來理解課堂、要求課堂,促進學生知性地學習,獲得求知的快樂。

     
    內容簡介

    什麼是好的文本解讀?


    如何經由思抵達詩?


    語文學科的本質是什麼?


    語文教學走向何方?


    干國祥老師是著名教育教學專家,其一流的語文教學藝術令老師折服。在本書中,干國祥老師從授課的藝術、教材處理的技術、文本解讀的技巧、教育現像的反思等方面,闡釋了他30多年來對中小學語文的教學思考,集中地表現了他對深度語文的教學探索。


    本書分為三輯,輯“思辨與詩意共融”真實地展現干國祥老師的語文課堂實錄,讓教師從創造性的設計和靈性的互動中體驗語文教學的魅力;第二輯“文字的味道”闡述教師如何細讀文本,順利進入文字背後的秘境;第三輯“三思而後教”是干國祥老師對當下教育教學的思考與感悟,啟迪教師走上智慧教育之路。


    本書是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書籍,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提供指導。

    作者簡介

    干國祥,全人之美課程總設計,南明教育發起人。十多年來,致力於儒道經典詮釋、漢字字源研究。


    曾任全國新教育實驗副理事長及新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主持新教育實驗課程研發近十年,是晨誦·午讀·暮省、讀寫繪——兒童早期讀寫綜合課程、農歷的天空下——古詩詞晨誦之旅等十餘個新教育原創課程的總設計。2010~2016年率團隊打造庫布齊沙漠之邊的罕臺新教育小學,並在此基礎上,研制出全新的全人之美課程繫統。


    於2004年和魏智淵(鐵皮鼓)、王開東等一道提出了“深度語文”的主張,著有《生命中好的語文課》《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破譯教育密碼》等教育專著,主編《晨誦課》十二冊。


     

    目錄
    oo1 / 自序:深度語文人物——干國祥

    輯 思辨與詩意共融


    oo2 / 青春贈禮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o1o / 風雪夜歸人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課堂教學實錄
    o24 / 過不日》
    —&mdash日》課堂教學實錄
    o35 / 磅礡萬物以為一
    —— 《北冥有魚》課堂教學實錄
    o56 / 如何在課堂上踫撞出思維的火花

    oo1 / 自序:深度語文人物——干國祥


     


    輯  思辨與詩意共融


     


     


    oo2 / 青春贈禮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o1o / 風雪夜歸人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課堂教學實錄


    o24 / 過不日》


    —&mdash日》課堂教學實錄


    o35 / 磅礡萬物以為一


    —— 《北冥有魚》課堂教學實錄


    o56 / 如何在課堂上踫撞出思維的火花


    —— 《田忌賽馬》課堂教學實錄


    第二輯  文字的味道


     


     


    076 / 一生隻夠兩句詩


    ——讀《山園小梅》


    079 / 深諳月理的《峨眉山月歌》


    082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別解


    087 / 細讀《春江花月夜》


    101 / 細讀《養生主》詮庖丁解牛


    105 / 天眼大開,何須登樓


    ——讀《登鸛雀樓》


    108 / 細讀《山中訪友》


     


    第三輯  三思而後教


     


     


    124 / 教育狼孩及其拯救


    135 / 牛尾巴為什麼不能翹起來


    159 / 是教《金字塔》還是教“金字塔”


    163 / 部編低段識字教學初探


    —— 以二上《難忘的潑水節》為例


    166 / 浪漫 ·豐富 ·驚奇


    ——低段語文教學秘訣,請把教材故事化


    170 / 一個問題造就一堂好課


    172 / 怎麼教中文?享受思與詩而已


    179 / 再到清華附小聊《論語》


    183 / 如此安靜的課堂何以可能


    187 / 全網誤讀《少年中國說》


    191 / 虛構歷史中的偉大真實


    195 / 細菌?不要太有趣好不好


    —— 聽一堂八年級生物課


    198 / “真實”二字,廢掉了幾代人的作文


    201 / 上課,先把學生打回“原形”


    204 / 把上課當成生命裡重要的赴約


    207 / 童詩與古詩,孩子憑誰去感受天地萬物


    209 / 文言與今文,我們用誰去表達


    ——談談小學生用文言寫作


    212 / 草木 ·農人 ·詩句


    —— 由評“農歷的天空下”課程講述而修改


    215 / 二十四節氣 ·教育 ·課程


    220 / 語文課程不承擔文學創作


    222 / 何為童話,何為寓言


    —— 關於《皇帝的新裝》和《賣火柴的小女孩》


    225 / 以動物小說的言說方式教《後一頭戰像》


    —— 兼評何捷老師同名教學


    229 / 詩歌的今古之辨


    242 / 論文體的價值與局限


    246 / 四不像的《貓》


    —— 寫於楊楓教研課《貓》之後


    249 / 為什麼托爾斯泰《窮人》屬於典型而非經典


    —— 寫於周小娟教研課後

    前言
    自序: 深度語文人物——干國祥





    說自己“愛上語文”,這恐怕是自欺欺人。因為 17 年來,“厭倦”與 “憎恨”的味道,倒比“愛”要更濃一些。也許直接說成我跟語文不共
    戴天、誓不兩立而糾纏至今,雖然誇張了些,但也比說“我愛上了語文” 要更準確一些。

    自序: 深度語文人物——干國祥


     


     


     


     


     


    說自己“愛上語文”,這恐怕是自欺欺人。因為 17 年來,“厭倦”與 “憎恨”的味道,倒比“愛”要更濃一些。也許直接說成我跟語文不共


    戴天、誓不兩立而糾纏至今,雖然誇張了些,但也比說“我愛上了語文” 要更準確一些。


    不知為什麼,  我的一生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的因素,  讓我 莫名其妙地走上了語文教學的道路,讓一個沒有語言天賦的人成了一名 語文教師,而且是有點薄名的語文教師。


    我小時候無志於學,仗著數理化成績較好,在英語與語文兩科不及 格的情況下,考入了普通師範。師範裡明顯重文輕理,而比語文更受人 歡迎的是小三科:音、體、美。當時我的興趣也主要是在繪畫、樂器與制 作動植物標本上。隻是青春與詩很近,或者說詩本身就是青春的一場流 行病。所以,從某個夏天起每天背大量的唐詩宋詞,直到青春從軀體內 慢慢消失殆盡,這詩的疾病纔漸漸痊愈。這時候,我已經在會稽山區的 某所小型的初中教書,孤獨與疾病,慢慢地把我從詩歌驅逐到哲學與宗 教,後來,還有麻將與紙牌,電視遊戲與酒精。


    1988 年夏天我普師畢業分配到上虞市長塘鄉小。因為小學需要一名 數 學老 師,  而我 當 時更 願意 教語 文,所 以校 長就 推薦 我到 了長 塘中 學,


    那裡正好還缺一位語文教師。


    我走進中學校門的時候(其實那個中學根本沒有圍牆,更不要說門  了),我快滿十八歲。當時的學校談不上什麼教研,大家各掃門前雪,領 導隻關心期中考與期末考的成績,然而如果考得不好也不會怎麼恫嚇人, 因為教師們忙著“下海”還來不及,哪裡還會有人趕人去“下海”的。


    趁著這樣的大好時光,我美美地談了幾年戀愛,也囫圇吞棗地啃了 一些書。當時喜歡的,是尼采與莊子,幫我走近他們的,是趙鑫珊的 一本小書,叫《哲學與當代世界》。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為了打發孤獨 而啃一些神秘的文字,而這些文字像是種子又像是潛伏的病毒,總會在 某一天萌芽,占據寄主的軀體。


    我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地混著,工資不高 —— 很不高,工作不累 —— 很不累。喜怒哀樂,全因語文以外的事情,與語文無關。在語文教學上, 我基本不批作業,不出試卷,不備教案,反正讀了一些書,走上講臺時 要讓學生喜歡聽是一件並不難的事,至於聽了是否有效與有用,我當時 根本沒有能夠想到這些。


    就這樣,一直混到 1994 年秋天,我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病,醫生說 是骨質增生,便住進了醫院。住院的滋味很好,不用上班,沒有吵鬧也 沒有作業。同室病友魯振東與魯迅母親有親戚關繫,以前與我又互知姓 名,所以就成了忘年交。他見識極廣,交遊又寬,讓我頗有“病房樂, 不思教”之感。


    但某一天,許多學生相約了趕到縣城來看我,還帶來了禮物與書信。 從那些多少有些隨意潦草的信裡,我知道,學生們喜歡我的課,自由, 活潑,有思想的衝擊力,雖然我教書不太認真,對他們的要求太不嚴格, 但他們還是盼望我能早日回去。


    那一刻,  我纔知道,  我也許有混的自由,  但必須對得起這些多少有 些天真的孩子。


    嚴格地說,  我的教育生涯從那一個秋天開始。而語文教學生涯,  則 還是很久以後的事。


    提前出院後,  我便將這一生交付給了教育。以後所有的悲喜,  都與 這偶然的一場病有關。


    在學校中,重要、辛苦、領導與學生眼中地位的是班主任, 我矢志於教育,個自我超越的方向,正是班主任工作。


    我在班主任工作上,  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  也在那裡有了許多“突 破”。我帶著學生們種花種草,爬山遠遊;我率先在當地提出杜絕體罰的 自我約束(也許在今天看來多少有些好笑,但當時打碎竹鞭的事情,在 我身邊屢屢發生); 我們搶文明紅旗,  更杜絕惡性競爭;我們在體育、衛 生、紀律、成績各方面,經過漫長的修煉,終於無可挑剔地獲得了全面


    ……


    可以說,我在班級管理上,學的是魏書生,班級德育,多少帶有些 自然主義的味道。而當時的語文教學,我仍然是不自覺的,一半是借鋻 了魏書生的知識樹,後來又吸收了《學習的革命》中的一些方法。當時 的考試主要是記憶的考試,即使是閱讀題,也是教參知識的搬用。我喫


    過幾次虧後,索性“復印”教參給學生,成績立刻有了上升。在這樣的 背景下,任何語文的探索都是自找沒趣,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說是沒有。


    教書這麼多年,我完整地從初一帶到初三的學生有三屆。屆學 生天資與基礎都特別優秀,也正是他們,讓我在病房裡改頭換面,開始 真正地投身於教育。但我基本上沒有教給他們什麼,一來當時的時機不 成熟,二來我自己確實沒有準備好。第二屆學生是我當班主任時的試驗 場,在德育與管理上,這一屆學生讓我大獲成功,在學校中的地位也直 線上升。但是,他們的語文考分雖然比屆還高,真正的語文能力卻 很弱,他們掌握的,是一堆書本知識和一套有效的應試方法。


    第三屆學生,正是我痛苦反思之後決意進行語文改革的“犧牲品”——


    如果沒有恰好逢上瀋江峰老師主持的紹興語文中考改革,我想他們還真 可能隻是純粹的犧牲品。


    大閱讀,頻繁地演講、論辯,聽音樂,看電視與電影,寫作會…… 上課,也盡可能地減少知識的傳授,增加思辨、討論的時間。


    這一切,  現在看來都已經非常簡單,  但在當時卻非常困難。校長秘 密地委派心腹找我的學生談話,告誡他們這樣學語文是走火入魔;班主任 多次委婉地與我商量,是不是可以減少閱讀量,或者暗示有幾個學生越 來越有個性,老師們已經說服不了他們了 —— 隻因為我當時是學校中層 領導,又在十來年教育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所以校長纔不敢當面批評, 班主任也隻能充分地尊重我的意見。


    我一直在一個人口在一萬左右的小鄉鎮教書,天資較高又較富裕的


    學生,大多早已經轉到了縣城的中學或者鎮中。每一次,當我把一個普 通話極不標準、語句不通的鄉裡學生培養到能在市級講故事、演講、論 辯比賽中獲獎,都需要付出外人難以想像的代價。


    可能也正是在這重重困境中艱難地發展,纔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 教育的樂趣。我甚至說,每一次帶學生,就像是開始一次戀愛,當他們 離我而去的時候,那感覺真有些失戀一般的惆悵。


    我們相互在對方的生活中書寫著自己的名字。他們讓我在離開講臺 許多年後,能夠面對不同年齡的學生就像是面對相處很久的朋友:生活 總是在重復,又總是在變化,每一個新面對的學生,他總是以前某幾個 的復合,而他還會在以後的學生中以新的方式出現。我讓他們在離開我 之後,很難再找到一個滿意的語文老師,他們會想起我的課 —— 雖然那 時候,我確實沒有真正地研究過課堂,也還沒有參加諸如優質課之類的 比賽。


    那一時間的語文教育,  我抓住了“活動、生活、寫作、閱讀、思辨” 這幾個關鍵詞。相對來說,我很不在乎課堂的結構,也根本不去考慮表


    演、精彩之類的詞語。師生在一起相處久了,那樣的課反而會讓人毛骨 悚然。我平平常常進去,平平常常開局,平平常常提問,但隻要有了問 題,學生有了各自不同的見解,課堂就會漸漸精彩起來。有時候,課堂 上唇槍舌劍,烽煙四起,那份精彩絕不是我在備課時能夠考慮到的;有時 候,課堂從容平常,隻是彼此相安,而即使是平常,一天中也盼望著師 生能夠在課堂上見個面,說幾句話。


    這種精彩是相對的精彩,是面對具體的學生,在討論中擦出思維的 火花時的那種精彩。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發展的精彩,無論這個角色如 何平常,但當他處於一出戲的中心,說出他重要的臺詞,這就是屬於 他的真正的精彩。隻是這種精彩相對於城市基礎好的學生,相對於後來 我在重點中學遇到的那些精英學生,如果寫成課例,也許有人會說,這


    根本沒有什麼,甚至會有人直言,這也配叫精彩?


    那時候,我開始外出聽課,每每在重點中學聽到學生的提問與答問  遠遠比任課教師深刻的情景。那時候,我雖然鐘愛自己的學生,但確實 也 感到 了失 落。  同 時我 也會 為那 些精 英學 生感 到遺 憾,因 為即 便如 此, 他們在這堂課上,也仍然可以說是幾無所得,課堂前後沒有形成情知上 的變化—— 他們隻是把課外偶然所得的智慧,偶然地移用到了課堂上,而 其結果往往是遭到老師的曲解乃至否定。


    在我憧憬“假如給我一群秀的學生”的時候,我卻由於此屆學 生的成功,從此被“剝奪”了從初一帶到初三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將 再也沒有從容規劃一個課程,讓學生慢慢地在課程中成長的機會。我被 動地擔任了學校的中層,長期停留在初三的崗位上 —— 更重要的是,初三 換任課教師的班級,往往是在某些方面出了較大問題的。然而我仍然不 願意放棄剛剛發現的創造教學的快樂,仍然帶著初三即將面臨中考的學 生出作文集、開展論辯賽和歌詠會 —— 這時候,我已經能夠將我的影響從 原先的一個班級擴大到一個年級,在某些時候,是一個學校。


    有些事情,是語文以外的,但是,它們卻比語文更重要,有時還正 是它們決定了我與語文的命運 —— 譬如 1994 年的那場病,  譬如我擔任學 校教導主任以及我的辭職。和我的一些隻喜歡學術的朋友不同,我辭職 並不是因為教導主任這個職務沒有學術而心生厭倦。恰恰相反,我心底 裡一直有一個帕夫雷什中學之夢。在我擔任學校行政職務的那兩年裡, 我幾乎將整個生命放在了那裡,從種植每一棵花草,到處理每一件浮出  水面的教育事故,我無不是苦在其中樂在其中。隻是,學校人員的風雲 變幻,讓我明白做這一切都隻是空中樓閣,而如果我堅守“不”的 原則,我的帕夫雷什之夢也就永遠隻能寄托在某個英明的校長身上。


    那麼就下來吧,至少在我的班級裡,還能寄存一點比較純粹的夢想。


    在此之前,  我一直從心底裡輕視公開課與論文這些為大家所熱衷的


    東西,我視前者為排演與表演,視後者為抄襲與杜撰。但是,發現管理   改變教育之路行不通之後,我也必須現實地考慮一下自己的“下半生” 的命運了。


    想通之後,一切也就容易。後來我參加了上虞市(2013 年上虞撤市 設區)的優質課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再參加紹興市的同一賽事,又獲 得了一等獎。另外論文、設計、下水作文、論壇交鋒也在縣市頻頻獲獎, 且基本上都是一等獎。


    說實在的,這些獎無非是一個迷茫中的人能夠撈到的救命稻草,它 們並不管用,但至少能夠安慰一下自己,讓自己在茫然中一次次體會到 “撈到稻草”的快樂。


    上公開課對我的語文教育思想有什麼影響?或者說,我的公開課是 不是我的教育思想的真實體現?我似乎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我的普通話很不好,字也寫得潦草馬虎,所以一手好字一口標準音 這些起碼的要求我都無法做到,我想要像人家那樣表演,恐怕也隻留個 笑柄罷了。所以如我在《公開課的七種武器》中所寫的那樣,我的課正


    是充分地發揮了我個人的一些特長,譬如思辨,譬如開放課堂讓它生成 意外,譬如深度解讀結合自由對話,等等。


    在此之前,這些要素作為有機的碎片偶然性地出現在我的課堂上, 而為了公開課,我有意識地將這些碎片結合在一起,直到它們的效果能 夠讓人遺忘我的普通話與板書,遺忘沒有設計過的講話所必然帶來的 粗陋。


    其實在那個時候,一切的雛形都已經存在了,隻是後來有了許多新 的名詞與術語: 解讀與對話、預設與生成、平等中的首席。


    一方面,應試的語文教育在繼續進行,我無非是能夠往這個僵死的 教育中摻雜進一點點批判的東西與靈魂的東西;另一方面,新的夢想在心 底悄悄成形,而且這個夢想漸漸地膨脹,我知道,它將出土,長成另一


    棵樹,直到我無法將之砍刈。


    我初的打算是到春暉中學去,能夠在白馬湖畔,在朱自清們踩過 的泥土上度過餘生,也不失為一件詩意的事。雖然明知春暉早已經不是 當年的春暉,但心裡畢竟還留有一個微妙的情結。


    但這時候我已經開始上網,網絡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烏托邦,讓 我早已經熄滅的帕夫雷什之夢重新燃起。在朋友們的鼓動下,我到了一 個朋友主持管理的私立學校,品嘗了一年有意思的私立學校的教師生活。


    精英荟萃的學校,  卻無法組建有深度的教研,   因為大家都在奔,  都 在跑。而一切的中心,是管理,管理一群不想如此拘束地活在這個世界 上的孩子。一群疲憊不堪的教師,時時提防著一群精力過剩的孩子,防 他們作弊,防他們抄襲,防他們上課伏在桌上,防他們接吻與懷孕……


    然而無論怎麼說,這一年的收獲仍然是無比巨大的,僅僅是這一份 經歷,也已經是一筆難得的財富,何況能不時接觸賀學根、姜廣平、李 尚飛、程東文、桂維誠、蔣保華、趙永紅、劉德福等語文兄弟。至於在 E 家咖啡裡大擺教育龍門陣,更是疲憊生活中值得留戀與回憶的事了。


    這是我教過的基礎好的學生,我開始帶著他們大量地閱讀,大量 地寫作。然而這也是我教過的厭倦疲憊的學生,他們的優秀,是以 付出興趣為代價的。我與學生們相處得還不錯,隻不過這種不錯往往是 要付出雙重代價的:在學生那裡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學校管理層與家長 卻並不贊同這種近乎“縱容”的教育。以前在老家,每一年初一,我根 本不考慮這些,因為我深知這樣做的效果會在初二初三明顯地體現出來, 對所有懷疑我會一笑了之。但是在私立學校,你不能不做一些痛苦的妥 協,干一些急功近利但遺毒無窮的事情。譬如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月  考和排名,幾乎沒有任何自由時間的全天候時間表,對每一處錯誤小心 翼翼地防範而不是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


    這一切不是哪個人的錯,而是整個中國教育必須付出的代價與必然


    要走過的歷史。


    學期快結束時,  我陸續遇到了範美忠、郭初陽和阿啃,  還有梁 衛星、蘇祖祥、泥土、王雷等兄弟,看到了嚴凌君的《青春讀書課》,讀 到了《後現代課程觀》等教育著作,他們帶著強烈的傾向,動搖了我的 一些舊觀念。我開始認識到,我十多年前偶然閱讀的諸子百家和西方哲 學,不僅與教育直接有關,而且還可以以某種變通的方式,直接地引入 到語文教育。


    於 是 有 了《 丑 小 鴨 》  這 一 課 的 後 現 代 式 的 嘗 試,  有 了《 斑 羚 飛 渡 》 的道德思辨與互文性閱讀,有了《成為課程開發者》的雄心。


    我知道,  為了理想,  我需要更長的等待與忍耐,  需要更長時間的閱 讀和思考。再加上生活中其他的原因,就促成了我離開教學線,遠 赴成都,進了《教師之友》雜志社。


    《死亡詩社》有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文學教師基丁要求學生們站到講 臺桌上,用另一視角,來看看這個世界。雖然《教師之友》不久後便被 迫轉刊,但是這一段編輯生涯,卻使我獲得了一個相當於站在講臺桌上


    看教育的經歷。


    教育文章的背後究竟是什麼?課堂實錄裡有著怎樣的秘密?編輯的 目的是讓一篇文章更漂亮,還是另有其他的目的?我們的教師目前處於 一個怎樣的狀態?他們在閱讀什麼、思考什麼?


    另一個重要的經歷,是我認識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德福人,並 且後來還將家搬離城中心,幾乎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正是華德福,讓我 開始思考如下問題:


    全國人類學背景下的教育是否可能?教育是不是可能再回到一個完 整的人?分科教育是不是將一個教育分家,各守住自己的疆域?後現代 背景下的教育和人智學理念下的華德福教育存在著哪些差異?


    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一個新的視角,加上大量的心理學、教育學和哲


    學閱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不敢說已經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但是, 我確實明白自己的這一番經歷,已經賦予我對教育的特別的理解,即便 這種理解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訴諸文字和語言。


    《教師之友》在 2005 年來臨之前,被轉到了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我隨刊過去做“走進課堂”“德育平臺”兩個欄目的編輯。雖然編輯的頁 碼比較多,但有一定的空間,後來又爭取到了一些自由的時間,也就在 那種並不適合我的體制內生存了下來。但是,作為一個曖昧的附屬單位, 我總不明白它到底想做什麼,我又在其中能夠做些什麼。似乎誰都有雄 心,但就是找不到理想;似乎誰都很負責,但就是沒有人對教育負責。所 以,我確實是在這個體制外,與許多朋友保持著更為緊密的聯繫,譬如 我在“中國教師用書網”開闢“海撥五千”語文論壇(就是後來的“深 度語文”),  卻一直沒有真正打理教科所希望我打理的那個論壇 —— 因為 初領導同志找我談關於論壇的事讓我非常恐慌,在那樣的背景下,我 認為是不可能做一個真正的論壇的。這種“錯位”讓單位很惱火,而我 又向單位提出需要更大的自由與空間。結果是隻能再次分道揚鑣,大家


    各自打著“為教育”的旗號,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繹它。至於官方單位都 會有的官僚與不公正,我想與此無關,那是屬於整個中國體制的事。


    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與語文的關聯,隻是因為“海 撥五千”語文論壇(“深度語文”論壇)的存在。直到“深度語文”在徐 中華與鐵皮鼓等兄弟的支持下,漸漸地扎下根來,從論壇戰國的烽煙中 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我纔開始嘗試著重新走進課堂。這一次,不再僅僅 是初中課堂,我還走進了小學課堂,上《龜兔賽跑》《和氏獻璧》《鷸蚌 相爭》,還走進了高中課堂,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然後,在一些對話與爭論中,我漸漸地明確了自己此後的行動方向: 帶著攝像機走進課堂,從小學到高中,將鏡頭對準學生。用鏡頭記下場 景,用筆記下感受。


    再然後呢,身邊的書店裡有著海量的國內外教育著作,自己的藏書 櫃裡列著海量的哲學、心理學、美學著作,這些是我要閱讀的。我仍然 不會像個研究者一樣隻讀哪一類書籍,全面人類學是我永遠的夢想 —— 盡 管它永遠不可能企及。


    同時,  我會從小學一直到高中進行“理解-透視課堂”的研究,  運 用那個全面人類學的雛形,透視課堂這一空間,理解課堂上師生的行為 與心理。在理解的同時,我會自己試著去上課,研究性的課,也許觀賞 性不強,但每一次,都會試圖有一小點的突破。


    如 果 靈 感還 會 回 來,  也 許,  接 下 來 的 生 活 中 我 還 會 擁 有 一 些 文 字, 它們會成為我的第三本書、第四本書,直到靈感不再光顧,我將順從地 靜坐在昔日的滄桑與榮光裡,等待命運的下一步安排。


     

    媒體評論
    我常常看著干國祥老師的文字,不由自主地思考:為什麼干國祥常常能夠感動人們,為什麼干國祥總是能夠打動人心,為什麼人們總是對干國祥尊敬有加?的答案就是他有思想,他有生命在場的思想。因為生命在場,知識、文本、教材、學生、老師、生活都聯繫起來,有了溫度,有了情感,有了味道;因為生命在場,無數人身上原有的、潛在的或遺失的美好的東西被發現,被激活,被喚醒;因為生命在場,他成了文學中獨特的這一個,教育家中獨特的這一個,新教育人中獨特的這一個。

    ——新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陳東強


    這麼多年,我思考過為什麼老干的解讀功力這麼高。我能想到的個原因就是老干“通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有的學者做文本解讀很強,但隻能說是通了“文學性解讀”。而老干是難得的、極其專業的、高水準的“教學性解讀”。

    我常常看著干國祥老師的文字,不由自主地思考:為什麼干國祥常常能夠感動人們,為什麼干國祥總是能夠打動人心,為什麼人們總是對干國祥尊敬有加?的答案就是他有思想,他有生命在場的思想。因為生命在場,知識、文本、教材、學生、老師、生活都聯繫起來,有了溫度,有了情感,有了味道;因為生命在場,無數人身上原有的、潛在的或遺失的美好的東西被發現,被激活,被喚醒;因為生命在場,他成了文學中獨特的這一個,教育家中獨特的這一個,新教育人中獨特的這一個。                                  


     


    ——新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陳東強


     


     


    這麼多年,我思考過為什麼老干的解讀功力這麼高。我能想到的個原因就是老干“通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有的學者做文本解讀很強,但隻能說是通了“文學性解讀”。而老干是難得的、極其專業的、高水準的“教學性解讀”。


    —— 語文教育專家 陳金銘 


     


    干國祥的視野很開闊,他關注的始終是大教育。同時,他也是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領域內遊刃有餘。干國祥在語文教育方面的成績,主要不是指能夠上課並且能夠在不同的年級上課,而是他對語文教學從學理層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種思考,為語文教育提供了一種思路。這種思考,始於批判,終於建設,或者說在建設中批判,在批判中建設。 


    —— 著名教育專家 魏智淵


     


    米蘭·昆德拉曾經說過,詩人的寫作是為了推翻那座遮蔽真正存在的事物的屏障,詩人必須超越那些已經陳舊的真理,必須拒絕為人們提供淺顯的真理,必須去尋求那些一直存在而不為人知曉的真理。在這一點上,干國祥是當之無愧的,在教育界不斷熱炒西方的教育理論,津津樂道於建構解構的時候,他卻從另一條邊緣小路,走出一道異樣的風景。


    —— 著名教育專家 王開東

    在線試讀

    思辨與詩意共融
    青春贈禮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 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思辨與詩意共融


    青春贈禮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   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隻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次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課,大概是在 2004 年。在夏昆


    的班,和範美忠同題授課,當時李鎮西、魏智淵都在那所學校。


    我和美忠對海子都屬於“情有獨鐘”“深有共鳴”的異類。當然,基 於我倆存在的差異,兩人解讀的路徑和結果並不一致。


    然而,我們在課堂上都遇到了一樣的困境:已是高二的學生,居然對 這首詩全無感覺。那時,剛接班不久的夏昆,還不是後來獲得央視《中 國詩詞大會》冠軍、不斷著書演講的那個夏昆。


    對此,  我采取了無限降低起點,  不斷和學生對話,  誘導學生盡力有 所領會的方法 —— 學生在課堂前後的領會,顯然是有明顯落差的,但 終不可能抵達我的預期。美忠則采取了不顧一切、滔滔講述的方式,哪 怕學生此刻完全懵懂,未來若重新翻閱課堂實錄,翻閱美忠噴湧的語言, 也一定是會大有所得的,而且是極其珍貴的青春記憶。


    無論如何,那堂課隻呈現了我展開對話的能力,但沒有把我的另一 面,即作為一個稍有名氣的文本解讀者的功夫,呈現出來。


    後來我把這首詩收入了小學六年級的晨誦課 ① ,作為“畢業贈禮”單&nb的其中一首,稍稍加了點提示性的導讀 —— 畢竟,什麼都揭示了,不僅 剝奪了學生自己領悟的機會,而且限制了他們自己去解讀的自由。


    於是這首詩依然是老師們的“難題”:看似很明白,卻仿佛什麼也講 不出來。


    前幾天,晨山學校雙語部永無島教室 ② 的老師邀請我去講這首詩, 我答應了。不料隨後一繫列工作上的重大變故、竭力補救,幾次都被提 醒又轉眼忘了這件事。直到昨天晚上,疲憊不堪中,又被提醒第二天有 這堂晨誦課。


    於是打開詩歌,  熟悉的感覺潮水般湧來,  讓人一會兒寒冷,  一會兒 溫暖。我們一生都在理解那些偉大的詩,解讀不在百度上,而在我們自 己的靈魂深處。


    因為老師的失誤,  學生上課前居然沒有接觸到詩歌,  也就是說,  這 是他們平生次遭遇這首詩。


    兩分鐘默讀揣摩,我請他們用聲音表達出此刻的理解:清澈,明亮, 很有感覺。近兩年晨誦的時間,果然沒有白白浪費。


    然後,  我用標準的紹興版普通話,  把自己的理解適度注入詩歌,  也 朗讀了一遍。再請他們朗讀,味道已有所不同。  —— 聲音總是詮釋性的, 與普通話的標準無關,與理解者、朗讀者的生命理解和表現感染有關。


    我: 這首詩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稍一遲疑,大家都指向了“幸福”這個高頻出現、特別亮眼的詞。


    我: 詩歌中寫了哪幾種幸福?


    畢竟是剛剛接觸這首詩不久,這個問題有點難。在幾次變換著形式 的點撥下,在要求區分自己幸福和別人幸福的引導下,他們首先找到了 “陌生人的塵世幸福”: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誰是陌生人?這是一種怎樣的幸福?作者自己想要這種幸福嗎?


    是的,  今天我們和父母還不是陌生人,  但隨著年歲增長,  隨著我們 對世界和人生有了自己堅定不移的看法,那麼我們和父母就有可能從 熟悉的人成為相互陌生的人。一個男生補充說:“形同陌路。”更一般的說 法,是代溝。


    陌生人不可能是從來沒有關繫、在心裡都沒留下過痕跡的芸芸眾生,


    它總意味著關繫改變的結果:由原本陌生,通過交流,譬如這首詩歌,而 相互熟悉;由原本熟悉,甚至熱戀,因為對幸福的理解不再相同,漸漸成 為熟悉的陌生人。


    也許詩人寫詩的時候,心中有個明確的有名有姓的“陌生人”,譬如 分手的戀人,譬如沒有共同語言的同事,但我們閱讀詩歌不必做這樣幼 稚可笑的還原。我們可以代入我們自己的陌生人,而聆聽詩歌時,則可 以理解為詩歌中的詩人,潛在的一切已經陌生、正通向陌生的人,譬如 所有還未真正理解這首詩的讀者。


    陌生人們的幸福,就是塵世宣揚著的幸福,我們其實都清楚眼下“燦 爛的前程”的流行含義:考上名高中,考上名大學,找到同樣是成功者 的愛人,在一線城市買下每平方米數十萬的學區房,在知名大公司擁有 股份……


    詩歌特別提到了愛情,即“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因為物質的滿足 之後,人們需要高品質的精神生活,灰姑娘需要找到白馬王子,英雄需 要美人相伴。隻有這樣,人們纔能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那麼什麼是詩人自己領悟到的幸福呢?現在學生已經不難找到,那 是與塵世幸福相對的,詩人此刻領悟到的幸福: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 這種幸福有什麼樣的特質?


    生: 簡單,樸素……


    我: 是的,簡樸生活,但還沒涉及本質。


    有人說,自由。


    對,   自由!  塵世的幸福是外在標準規定的幸福,  生命需要扭曲了自


    己去迎合標準。能適應標準的,會覺得這真的就是幸福;不能適應標準 的,會感覺自己被異化,被壓抑,不自由。所以他要放下世俗的、傳統 的標準,尋找一種干干淨淨的、隻屬於自己個人的幸福感。


    這所“面朝大海”的房子,沒有房產證,也標不清房價,它隻不過 面朝著大海或者青山,春天來臨的時候,周圍開滿了鮮花。在課堂上我 沒有講下面這些話,在文章裡補充幾句吧:現在很盛行的民宿,潛存著人 們瓦爾登湖式的安慰和夢想,但它同樣被客人們的虛榮扭曲著,成為深 山裡、大海邊另一種炫耀財富和身份的庸俗。他們念著“面朝大海,春 暖花開”的詩句,而我們卻嗅到了金錢堆砌的傲慢和淺薄。


    這是詩人此刻領悟到的幸福,但它是詩人向往的幸福嗎?這樣的生 活,我們許多同學的家長今天已經過上了,但顯然,它並不是詩人本質 上的幸福。


    詩人的幸福,詩人在詩句裡並沒有做清晰的表述,但它畢竟不可抑 止地暴露了出來: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依然屬於此刻領悟到的簡樸生活、自由生活的 幸福。但想把一種幸福告訴“每一個人”,這就不再是平凡人的幸福。


    我: 為什麼這幸福由閃電來告知?


    女生:  因為這幸福就像閃電,來得很快,去得也快!


    誰有資格和能力,  把自己的聲音告訴每一個人?  不是皇帝,  不是權   威,而是詩人,是寫下了“床前明月光”的詩人,是寫下了“感時花濺淚” 的詩人,是寫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


    詩人並不安分於他簡樸、自由生活的幸福,他骨子裡依然想要向每 一個人傳達他精神上的感悟。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 字”,終完全暴露了詩人的心願,詩人的本質,詩人的天命。


    如果他沒有完成這一使命,  他不可能在每天的簡單生活中獲得恆久 的幸福。


    我: 為什麼要從“明天起”?


    生(開始領悟):今天纔剛剛領悟,那麼也就意味著昨天還沒領悟!


    我: 沒領悟到什麼?


    學生已經難以揣摩一個詩人的心境,他們隻有朦矓的感覺,似乎那 裡潛藏著某種痛楚。


    是的,  幸福的閃電不僅僅是來得快、去得快,  還意味著它突然劃破 存在,照亮了原本在黑暗中、痛苦中的詩人。它意味著今天之前,昨天,


    漫長過去裡的漫長黑暗。


    詩人的使命,是賦予世界以新感覺、新名字、新意義與新價值。


    這也就意味著,  在此之前,  他完全不敢苟同塵世的幸福,  他甚至會 鄙視那種幸福、詛咒那種生活,他甚至可能會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喚醒 世人,把世人從物欲中拯救出來,走向高岡,走向遠方。


    也就是,他可能與世界為敵:與熱愛塵世的女友為敵,與在塵世中奮 鬥的同事為敵,與身邊一切熱衷於塵世價值的人和機構為敵。而世界對 他的種種呼告,有可能的回報隻是三個字: 神經病!


    這樣的黑暗與痛楚,會徹底地壓垮一個人,讓他瘋狂,抑郁。如果 他不能獲得解脫,他就可能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獲救的道路,有選擇 信仰、研究佛經、閱讀典籍……但任何一種這樣個體生命的拯救,同時 也就意味著詩人靈魂的消亡。


    我: 哪個詞表達了詩人終並不願意苟同於塵世的幸福?


    學生齊答:“隻願!”


    “隻願”二字,拉開了自由漂泊者的幸福與塵世幸福的距離,甚至重 新回到了黑白對對立的狀態。


    其實哪怕用“也願”,也依然隻是表面上緩解了塵世幸福與自由漂泊、 簡樸棲居這二者的矛盾。因為在自由漂泊、簡樸棲居的幸福背後,還有 詩人此刻並未意識到的更沉重的債務:詩人的幸福,隻能以無盡的痛苦為 食,以漫長的痛苦為代價,獲得剎那的片刻覺悟。然後,再度沉入那無 邊無際的、黑沉沉的孤獨和痛苦。


    詩解完了,我緩緩朗讀了一遍自己寫的助讀:


     


    有人說,這是一首溫暖的詩;有人說,這是一首絕望


    的詩。


    有人說,這是一個善良的詩人;有人說,這是一個痛苦


    的詩人。


    想想凡 · 高的《向日葵》吧,那同樣是一個絕望的畫家為這


    個世界所畫出的熱烈、激情的畫。


    隻有窺見過黑暗的靈魂,纔能夠感受到每一寸光與每一縷溫


    暖的意義。


    隻有經歷過內心的寒冷,纔能夠把幸福的來臨,當成是閃電


    擊中了自己。


    隻有善良的詩人,纔想著為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道街,重


    新起一個溫暖的名字。


    有時候,一個詩人就像一個負有特殊使命的人,他必須去完


    成這個據說是神靈給他的任務(否則為什麼隻有他纔能做到呢)。


    於是,他不能太關心糧食和蔬菜,他隻能祝別人有一個燦爛的


    前程,有情人終成眷屬。


    而他自己,“隻願”—— 不,是“隻能”,他隻能“面朝大海”,


    而不是這塵世。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這是詩人對未來世界的描繪:人們擁有了物


    質的幸福之後,終有一天,會在精神上獲得同樣的富足。


    我告訴孩子們,這首詩寫成,兩個月後,詩人臥軌自殺。從此每年 的那一天,會有許多年輕的詩人和熱愛詩歌的人,聚到一起,念起這首 詩,獻給作為詩人而不朽的海子—— 這一盞走丟了的燈。


    後,由孩子們回到干干淨淨的詩歌,再干干淨淨地朗讀一遍。


    我:作為老師,我尊重你們從三種幸福中選擇任何一種,這是你們的 自由;作為老師,我必須揭示這三種幸福的意義和可能的結局,這是我的 責任。下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