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媽媽教授:在學術界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雅理譯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美瑞秋·康奈利,美克裡斯汀·戈德西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生活與社會問題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2809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13280954
    作者:[美]瑞秋·康奈利,[美]克裡斯汀·戈德西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升級打怪”的是媽媽教授,一起努力的是家庭、職場和社會


    一部不限學界、超越性別的生活指南


    一部呼應時代關切、推動職場平等的力作

     
    內容簡介

    是追逐學術還是組建家庭,是成為學者還是成為媽媽?本書告訴你,你可以兩個都是。


    《媽媽教授》是一部學術界生活指南,以兩位作者的自身經歷和眾多“媽媽教授”的經驗教訓,幫助女性學者在取得學術成功的同時,還能享受做母親的樂趣。本書討論了女性學者在學術生涯不同階段會面臨的一繫列關鍵問題:什麼時候生孩子,生幾個;何種學術機構對家庭友好;人們對學術生活的認知是否真實等等。兩位作者還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力學界女性兼顧家庭生活與學術工作的重重挑戰。同時,《媽媽教授》也是對時代和職場問題的一種呼吁:你可以選擇什麼,你不必放棄什麼——在未來,我們是否能建立更為友好的政策和環境支持,讓每個人都能更從容地面對工作與生活。

    作者簡介
    瑞秋·康奈利,鮑登學院Bion R. Cram經濟學教授。她在宏觀計量學領域著述頗豐,尤其在勞動力市場和人力資本決策制定領域撰寫了大量托育經濟學的相關文章,成果發表在《中國計量研究》《計量經濟學》《經濟發展及文化變遷》《女性主義經濟學》等重要期刊。她的研究獲得了多項研究基金項目的支持,的研究項目包括:與基恩·坎摩爾合作的關於美國媽媽們如何安排時間的研究;與肯·羅伯茨和鄭真真合作的中國城市女性移民安置研究;與瑪格麗特·毛雷爾·法齊奧和陳嵐合作的中國女性勞動力比例變遷研究。瑞秋有四個孩子,生活在緬因州不倫瑞克的一個老式農舍,裡面堆滿了玩具和書。

    克裡斯汀·戈德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俄羅斯與東歐研究教授,本書出版時戈德西是John S.Osterweis鮑登學院性別和女性研究方向的副教授,著有《紅河:黑海上的性別、旅遊和後社會主義》《東歐的穆斯林生活》《從筆記到敘述:書寫人人可讀的民族志》(雅理即出),發表了諸多有關性別、市民社會和東歐國家主題的文章。克裡斯汀和她的女兒克裡斯蒂安娜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如中亞遊牧民族和吉普賽遊民一樣經常遷徙。她們到過不倫瑞克、法爾茅斯、華盛頓、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德國的羅斯托克和保加利亞的索菲亞市。雖然似乎居無定所,但不論走到哪兒,家裡總有花呢繫列的裙裝、奧林匹斯眾神的阿爾貝斯特雕像、神奇女俠漫畫書和上百個摩比小玩偶。

    瑞秋·康奈利,鮑登學院Bion R. Cram經濟學教授。她在宏觀計量學領域著述頗豐,尤其在勞動力市場和人力資本決策制定領域撰寫了大量托育經濟學的相關文章,成果發表在《中國計量研究》《計量經濟學》《經濟發展及文化變遷》《女性主義經濟學》等重要期刊。她的研究獲得了多項研究基金項目的支持,的研究項目包括:與基恩·坎摩爾合作的關於美國媽媽們如何安排時間的研究;與肯·羅伯茨和鄭真真合作的中國城市女性移民安置研究;與瑪格麗特·毛雷爾·法齊奧和陳嵐合作的中國女性勞動力比例變遷研究。瑞秋有四個孩子,生活在緬因州不倫瑞克的一個老式農舍,裡面堆滿了玩具和書。


     


    克裡斯汀·戈德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俄羅斯與東歐研究教授,本書出版時戈德西是John S.Osterweis鮑登學院性別和女性研究方向的副教授,著有《紅河:黑海上的性別、旅遊和後社會主義》《東歐的穆斯林生活》《從筆記到敘述:書寫人人可讀的民族志》(雅理即出),發表了諸多有關性別、市民社會和東歐國家主題的文章。克裡斯汀和她的女兒克裡斯蒂安娜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如中亞遊牧民族和吉普賽遊民一樣經常遷徙。她們到過不倫瑞克、法爾茅斯、華盛頓、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德國的羅斯托克和保加利亞的索菲亞市。雖然似乎居無定所,但不論走到哪兒,家裡總有花呢繫列的裙裝、奧林匹斯眾神的阿爾貝斯特雕像、神奇女俠漫畫書和上百個摩比小玩偶。


     


    關於譯者


    李明倩,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文明史研究院研究員,副教授,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後,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譯有《因為性別》《自動不平等》等。


    宋麗玨,文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後,譯有《明日世界》《衡平法難題》等。

    目錄
    序 / Ⅰ
    導 論 為何撰寫此書以及我們是誰 / 1
    1 帶著 “後見之明”, 講一個成功故事:
    充滿希望但處處謹慎 / 17
    2 九宗罪: 母親身份和學術界的
    那些不美麗真相 / 29
    3 了解你自己 (一): 成為一位學者 / 53
    4 了解你自己 (二): 成為一位母親,
    生幾個孩子, 什麼時候生 / 83
    5 博士後一年: 進入就業市場,
    選擇合適的機構 / 111
    6 征途 (一): 學術研究與建立人脈 / 147
    7 征途 (二): 教學, 服務, 陪伴家人 / 179
    8 長征勝利: 獲得終身教職的那些年 / 208

    序 / Ⅰ


    導 論 為何撰寫此書以及我們是誰 / 1


    1 帶著 “後見之明”, 講一個成功故事:


    充滿希望但處處謹慎 / 17


    2 九宗罪: 母親身份和學術界的


    那些不美麗真相 / 29


    3 了解你自己 (一): 成為一位學者 / 53


    4 了解你自己 (二): 成為一位母親,


    生幾個孩子, 什麼時候生 / 83


    5 博士後一年: 進入就業市場,


    選擇合適的機構 / 111


    6 征途 (一): 學術研究與建立人脈 / 147


    7 征途 (二): 教學, 服務, 陪伴家人 / 179


    8 長征勝利: 獲得終身教職的那些年 / 208


    9 正教授在向你招手: 後一戰 / 228


    終 章 / 243


    附錄一 美國大學協會成員名錄 / 249


    附錄二 來自兒女們的表達 / 252


    致 謝 / 253


    注 釋 / 255


    推薦閱讀 / 268


    索 引 / 271


     

    前言

    在十年前本校的一次科研工作會議上, 針對科研考核和職稱評審的量化機制, 我曾建議, 應給予職稱升遷期懷孕生子的教師至少兩篇核心期刊論文的加分,引得會場哄堂大笑,同事們以為這是玩笑話。盡管會後也有領導說, 這“有點道理, 但缺乏可操作性”,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是開玩笑, 我是認真的。在大學校園工作生活三十多年,不僅親歷過平衡家庭與工作的手忙腳亂,也見慣了年輕同事們正在面對的此類尷尬和煩心。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其實一直存在, 無論何種職業、哪個性別,隻要男人不會懷孕、不會分娩、不會哺乳這些生物學上的機理沒有改變, 女性對此的感受必然會更加強烈些。完成博士學業,找到大學教職,不僅要講好課,還要搞好研究,不斷在專業領域產出獨創性的學術成果,如此纔能在學術界謀生存,評職稱,做教授,“不發表, 就出局”是學術現實。它與公眾對高校教師職業自由輕松、有更多閑暇照顧家庭的刻板印像反差鮮明,也因此強化了女性學者的困境———在學術職場努力謀生存的同時, 還要面對家庭成員對其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的期待。


    在十年前本校的一次科研工作會議上, 針對科研考核和職稱評審的量化機制, 我曾建議, 應給予職稱升遷期懷孕生子的教師至少兩篇核心期刊論文的加分,引得會場哄堂大笑,同事們以為這是玩笑話。盡管會後也有領導說, 這“有點道理, 但缺乏可操作性”,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是開玩笑, 我是認真的。在大學校園工作生活三十多年,不僅親歷過平衡家庭與工作的手忙腳亂,也見慣了年輕同事們正在面對的此類尷尬和煩心。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其實一直存在, 無論何種職業、哪個性別,隻要男人不會懷孕、不會分娩、不會哺乳這些生物學上的機理沒有改變, 女性對此的感受必然會更加強烈些。完成博士學業,找到大學教職,不僅要講好課,還要搞好研究,不斷在專業領域產出獨創性的學術成果,如此纔能在學術界謀生存,評職稱,做教授,“不發表, 就出局”是學術現實。它與公眾對高校教師職業自由輕松、有更多閑暇照顧家庭的刻板印像反差鮮明,也因此強化了女性學者的困境———在學術職場努力謀生存的同時, 還要面對家庭成員對其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的期待。


    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 ( 2011—2020) 》統計報告,近十年各類高等教育中女性占比不斷上升, 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獲得博士學位。我本人也指導了數位女博士, 看著她們努力找到教職, 成為我的同事、同行,看著她們日常忙碌、辛勞的身影,猶如看到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當下的大學,比我初入職時,規模擴大了, 寬松度卻下降了。從讀博士到入教職,從拿到學位到忙於教學、研究和發表的這“難熬的十年”,恰恰是女性一生中適合生育的年齡。那讀博、當大學老師,同時又生兒育女,當一個 “媽媽教授”,還可能嗎?會成功嗎?



    《媽媽教授——在學術界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對此做了明確的肯定回答。 兩位作者瑞秋和克裡斯汀是美國文理學院、 “小常春籐” 之一鮑登學院的老師。 創作本書的想法, 萌生於克裡斯汀剖腹產下女兒不到一個月——當時她正橫跨整個美國從加利福尼亞州飛到緬因州, 假裝自己隻是個未曾生育、 即將畢業的學生, 在校園面試日的短暫間歇,狼狽不堪地躲進廁所裡擠奶、 匆匆烘干外套上的奶漬, 終得以順利入職; 而當時擔任遴選委員會主席的, 就是瑞秋。十年後, 撰成此書時, 瑞秋是講席教授, 有四個孩子; 克裡斯汀已取得終身教職, 副教授, 是一個孩子的單親媽媽, 也是國際知名學者。 在書中, 兩位作者並不僅僅是為了找到學


    術界有代表性的母親範例, 而是通過調查問卷、 訪談等方式, 征集將教授和媽媽這兩個角色成功結合在一起的女性的故事和建議, 提供她們自身經歷之視角。 本書傳遞的信息是積極的, 不僅肯定能做到, 還給出了具體方法和操作細節, 與此同時還懷有程度的同理心———不需內疚,也不用勉強。 作者的目的是駁斥那種要麼推遲生育要麼退出學術對立, 旨在為學術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女性提供一本手冊指南———從讀博開始, 到求職、 任職, 再到成為一名正教授, 指導女性學者如何既當好母親, 也當好教授。


    作為一本指導書, 它沒有太多的心靈雞湯語錄, 倒是先用了一定篇幅直陳美國學術環境的種種弊端, 列數了 “母親身份和學界那些不美麗真相” 的 “ 九宗罪”。 選擇成為學者、 決定走學術路線之前, 你不但要知曉學術界的這些 “不美麗真相”, 而且還要了解 “你自己” ———這也是兩位作者在書中重要的告誡。



     


    學術圈是個金字塔, 金字塔驟然變窄的節點, 就是獲得博士學位開始求職的階段。 博士生大多畢業於 I 類研究型大學, 這是指隸屬於美國大學協會的 61 所美國大學和 2 所加拿大大學。 這些北美研究型大學在博士課程數量、研究資金總額及學術研究成果等方面均占明顯優勢, 她們的導師和榜樣就是在研究型大學中授課的教授, 因此或多或少受其影響, 她們也希望畢業後能在類似的機構中任職。在書中,兩位作者基於實證研究, 通過任職於不同類型機構的媽媽們的親身經歷, 告訴我們: 家有孩子的女性學者, 在研究型大學工作比在文理學院工作更容易獲得成功, 盡管研究型大學要求你一門心思做研究, 對於發表的期望指標高, 但初入職時的教學和其他社會服務的要求相對就不那麼重要, 終身教職的標準也相對客觀、 透明; 在成長型綜合性大學工作的有孩子的女性學者, 滿意度, 研究任務重、 教學工作量大, 卻沒有研究型大學的資源, 終身教職標準也不斷變化, 初入職時將母職與學術研究結合起來就比較困難; 在文理學院, 本科生與老師交流的期望值存在性別差異, 這也可能產生對女教師不公平的教學評價, 等等。


    如何從 “青椒” 成長為終身職的正教授以及在此過程中怎樣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繫, 本書提供了涵蓋研究、教學、學術交流、大學服務、專業服務以及為自身和家庭投入時間等各個方面的行動指南。兩位作者反復指出, 整個學術生涯自始至終的頭等大事是研究和發表, “無發表不教授”, 不管是磨人的初入職的五六年, 還是在獲得終身教職後謀求換個環境尋求更好職位的時期, 保持穩定的研究和寫作產出是學術成功的關鍵。 學術成果是你能夠與 “東家” 抗衡的資本, 是你人力資本中的 “硬通貨”, 因此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是對於所有大學教師的真誠建言, 無關性別。


    兩位作者提出的更多的是對於有孩子有家庭的女性學者的建議: 不與他人合作發表, 尤其不能與資深的男學者合發論文, 申請教授職位之前要成為獨立研究者, 這非常重要,在同等條件下, 女性需要更獨立; 做好時間管理, 找準適合自己的高產時間段用於研究, 無論是孩子早晨起來之前還是夜裡睡著之後, 在日常零碎的時間裡一旦有靈感出現, 即刻列出主題句大綱, 之後再見縫插針寫些哪怕零碎的段落, 要選擇在大腦疲勞或處於 “半關機” 狀態時處理郵件等雜事;每天至少有一部分時間要留給家人, 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放下查看郵件的手機, 也不要再準備上課的文章, 工作的時候不去想家庭, 面對家庭的時候則百分百投入; 在成為終身教授之前, 孩子的照片不應該過多地出現在你的辦公室或電腦屏保上, 與同事閑談時你心裡應該有數, 關於孩子, 哪些是可以聊哪些是不該聊的, 就算照顧孩子的日程壓得你喘不過氣, 你也沒必要把細節都告訴同事, 更不應該把孩子作為缺席會議、 耽誤交期和逃避其他工作責任的理由; 降低對房屋整潔度的標準, 能將就則將就, 把那些傳統意義上媽媽必


    做、 不做就會愧疚的家務拋在腦後, 不要再糾結襪子配不配對, 如果你真有強迫癥襪子必須成雙成對, 那以後就隻買那一種款式; 書店裡有成百上千本的育兒書, 但要謹記, 全讀不如不讀, 此類書籍中有許多對職業母親很不友好, 因此,少看, 多相信自己……諸如此類, 書中有不少這樣實用、 貼心的 “Tips”。



    當然, 在尚未真正了解成為學者和教師未來需求的情況下獲得了博士學位, 後來又不想在大學就職、 繼續學術生涯, 這也無可厚非。 每個職業總是有利有弊。 學術生活的好處是: 讀書和思考有報酬; 可自行選擇議題, 做自我指導式的研究; 與你所在領域的同事進行國際合作; 創造性寫作;與年輕人交流合作; 靈活安排 (特別是在暑假); 有長時間、不間斷的教學休假年來做研究; 在相對享有盛名的行業工作; 或多或少能做你自己的老板, 並且 (終) 得到一份體面的薪水。 兩位作者甚至認為, 很少有職業道路像在學術圈裡這樣容易名利雙收, 這是當今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滿意的職業選擇之一。


    追求學術一開始像是衝刺, 到後面它會變成一場馬拉松, 學術生涯既需要激情和速度, 也需要耐力和恆心, 在學術界生存確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激烈的競爭、不斷遭受批評或拒絕的生活並非適合每個人, 但兩位作者強烈認為, 如果你真的想既做母親又當教授, 完全可以兼而有之, 你可以成功地將學術與家庭結合起來。 母親身份不應成為那些不喜歡學術生活的女性的借口, 她們不應以此為理由決定離開一個她們無論如何都會離開的職業, 即使沒有生孩子。


    本書的撰寫雖基於美國的大學體制以及學術生態的調研和訪談, 但兩位作者的個人經驗和教訓的分享引起的共鳴和啟發是超越國界的。 本書出版於 2011 年, 至今十多年過去了, 瑞秋盡管此前曾接到來自某研究型大學的橄欖枝,但迄今仍留在鮑登學院, 任 Bion R. Cram 經濟學講席教授,克裡斯汀於 2017 年已轉至賓夕法尼亞大學俄羅斯與東歐研究繫擔任終身教授。 本書英文版出版後, 獲得不少共鳴和好評, 相關書評發表於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Contemporary Sociology 及Publisher’s Weekly 等雜志。 這十年中, 美國大學內外的環境變化了不少, 一些學院也正在慢慢意識到需要做出改變, 許多大學推出了一些 “家庭友好型” 措施, 比如, 提供家庭保姆傭金、 托兒所費用、 子女大學學費等方面的補貼, 對於女性學者來說, 這無疑都是有益的變化。



    中美兩國的大學體制不同, 文化背景也不一樣, 但各高校競爭的 “硬核” 就是科研學術, 重中之重就是科研、發表、 重大項目。 也就是在此背景下, 大學的各種考核層出不窮, 且 “非升即走” “長聘制” 正逐漸在推廣。 相較於我剛入職的時候, 三十年後的現在, 如若要在高校立足生存、求得發展, 需要應對的任務重了不止一兩倍, 年輕學者的壓力就更大, 毋庸諱言, 這對於年輕的女性學者則更甚。 現在中國的博士數量可觀, 女性博士走上教職、 從事學術生涯的比例也在增大。 通過閱讀美國學術界女性同行不久前的經歷, 我們可以反思她們如何做出個人的選擇, 吸取她們學術成長過程中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得失經驗, 進而將教授與母親的身份和諧地銜接起來。


    本書的譯者李明倩和宋麗玨, 是我在華東政法大學的同事, 長期從事跨文化研究和傳播, 譯著豐碩, 佳作不斷, 這一年她們都在海外從事學術交流。 我相信, 作為媽媽教授,她們合作翻譯此書, 會比翻譯任何其他論著都來得默契。 翻譯的過程, 是兩位媽媽譯者與兩位媽媽作者跨越時空的默契交流, 我讀來也心有戚戚, 腦海中總伴有兩位作者、 兩位譯者還有我本人都曾有過的時而雞飛狗跳、 時而得心應手的日常。


    後, 還想對有志於學術的女博士們再說上幾句: 隻要你認清了自己, 做到了心中有數, 那就坦誠對待自己追尋的學術之路。 當一個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教授媽媽完全可能, 成功的女教授比比皆是, 美國如此, 中國也一樣。 當然, 我們現在雖有了入學機會的大致均等, 但遠沒有實現男女兩性在就職和自身發展的條件和機會上的真正公平, 也期待我們的大學內部機制能有一些改革, 幫助越來越多的女性學者平衡工作與家庭。


    是為序。


    李秀清


    2022 年 1 月 8 日於滬上寓所

    媒體評論
    《媽媽教授》用真實的數據反映了女性學者經常面臨的“母性身份牆”“玻璃天花板”和沉重的學術代價問題。不過二位作者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提供了詳細、實用和便於操作的指導,幫助女性確定自己的優先事項,在重重障礙中開闢出一條道路。二位作者認為,要兼顧學術工作和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媽媽教授》是一種行動號召:若想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若想推動變革現有制度,需要男性意識到女性學者身處的壁壘,需要女性學者不輕言放棄。隻有她們,纔能從內部真正改變這個固化的制度。
    ——普利策文學獎得主,布裡奇德·舒爾特

    任何想從事學術事業的母親都應該閱讀這本“可以做到”的書!沒錯,你可以成功。從選擇適合你的院校到晉升為正教授,這本書會指導你走好每一步,避開每個陷阱。這本書沒有回避真實存在的阻礙,而是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思路。這些有用的建議不僅適用於母親,但也可以說適合所有想要進入學術界的人。這是任何決定開啟學術人生之人的書。我會向我所有的博士生推薦這本書。

    《媽媽教授》用真實的數據反映了女性學者經常面臨的“母性身份牆”“玻璃天花板”和沉重的學術代價問題。不過二位作者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提供了詳細、實用和便於操作的指導,幫助女性確定自己的優先事項,在重重障礙中開闢出一條道路。二位作者認為,要兼顧學術工作和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媽媽教授》是一種行動號召:若想實現工作與家庭的平衡,若想推動變革現有制度,需要男性意識到女性學者身處的壁壘,需要女性學者不輕言放棄。隻有她們,纔能從內部真正改變這個固化的制度。


    ——普利策文學獎得主,布裡奇德·舒爾特


     


    任何想從事學術事業的母親都應該閱讀這本“可以做到”的書!沒錯,你可以成功。從選擇適合你的院校到晉升為正教授,這本書會指導你走好每一步,避開每個陷阱。這本書沒有回避真實存在的阻礙,而是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思路。這些有用的建議不僅適用於母親,但也可以說適合所有想要進入學術界的人。這是任何決定開啟學術人生之人的書。我會向我所有的博士生推薦這本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瑪麗·安·梅森


     


    不要相信那些“你可以在撫養孩子的同時搞定學術”的神話。這絕非易事,但生活中也很少有像這樣值得做的事情。《媽媽教授》向我們展示了聰明的女性如何一步一步地通過統籌她們的寶貴時間,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小提示:不要浪費時間改試卷或熨衣服!)從而實現學術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雙贏。


    ——《168小時:你的時間比你想得要多》作者,勞拉·範德卡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