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美莫妮卡·普拉薩德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37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53714
    作者:[美]莫妮卡·普拉薩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9世紀末美國經濟出現了爆炸式增長,而路易斯安那州的傳奇州長休伊·朗卻質問道:“這是一片超級富足的過剩之地,可為何到處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無家可歸的人呢?”


    休伊·朗是那個時代美國政治經濟的典型代表,這位令羅斯福都忌憚三分的政治狂人,在奇襲、拳鬥、謀殺、彈劾和大量的口誅筆伐中,推出了一繫列旨在解決貧困悖論的激進政策。而在多次戲劇性的政治博弈中,美國走上了一條非同尋常的經濟發展道路。


    美國道路為何對貧困問題無能為力?“需求側”經濟如何引發今日危機?


    揭示美國政府干預的真實面相,避開美國經驗的政策陷阱。


    斬獲美國社會學協會社會學傑出學術貢獻等六項大獎

     
    內容簡介

    《過剩之地》令人信服地證明美國政府干預的傳統由來已久,且非常強大,但為何政府干預力如此強大的美國,卻沒能遏制自己在發達國家中居高不下的貧困率?歷史倒退回19世紀末,彼時美國爆炸性的經濟增長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農業利益促進運動。這場運動使得美國聯邦政府確立了促進農業利益的稅收和金融政策,這些政策沒有帶來歐式福利,卻非常諷刺地導致了信貸民主化,開動了美國經濟的消費引擎。讀史早知今日事。底層掃地出門,中層美國夢碎,“需求側”經濟撕裂了今日之美國,然而原因卻要到歷史中去尋找。

    作者簡介

    莫妮卡·普拉薩德(Monica Prasad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教授,曾任美國社會學協會(ASA)比較歷史社會學組主席。研究領域涵蓋經濟社會學、比較歷史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新自由主義、美國稅收制度的發展以及美國持續的貧困是她關心的主要議題。普拉薩德還是多個知名學術獎項的獲得者,包括富布賴特獎學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教員早期職業發展獎、古根海姆社會科學類獎學金和拉塞爾·賽奇基金會獎學金,是社會學領域的學術新星。另著有《自由市場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Free Markets)、《新財政社會學》(The New Fiscal Sociology)。


    餘暉 1963年出生於江西省鉛山縣。先後畢業於江西財經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學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助教、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發展基金會項目官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並兼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目錄
    代譯序:美國按揭凱恩斯主義的前世今生
    中文版序
    引言

    部分 解釋美國的政府干預
    章 農民的旅行
    壟斷勢力
    貨幣改革
    稅收
    管制
    第二章比較不同的資本主義模式
    以階級為基礎的觀點
    資本主義的多樣性
    國家文化

    代譯序:美國按揭凱恩斯主義的前世今生 


    中文版序 


    引言


     


    部分  解釋美國的政府干預


    章  農民的旅行


    壟斷勢力


    貨幣改革


    稅收


    管制


    第二章比較不同的資本主義模式


    以階級為基礎的觀點


    資本主義的多樣性


    國家文化


    種族分裂


    國家結構和歷史制度主


    第三章比較政治經濟學的需求側理論


     


    第二部分  促進農業利益的稅收管制


    第四章沒有國家銷售稅的歷史


    為何對國家銷售稅說不?


    三次失敗的嘗試


    戰後的嘗試


    第五章過剩之地


    累進所得稅在美國的緣起


    休伊·朗與累進稅


    第六章累進稅與福利國家


    傾向私人福利的稅收優惠的興起    


    比較視野:其他國家的私人福利    


    累進稅的後果


     


    第三部分  促進農業利益的金融管制


    第七章美國的對抗性管制



    對抗性管制


    第八章信貸民主化


    世紀早期的美國信貸    


    比較視野中的聯邦住房管理局


    信貸即正義


    第九章信貸國家與福利國家之間的權衡


    各國的信貸和福利


    信貸與消費    


    信貸與危機    


    第四部分  結論


    第十章按揭凱恩斯主義:總結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前言
    引言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一個中心問題是,與其他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相比,為何美國的貧困人口如此之多。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來衡量貧困,即便我們控制了諸如不同的種族結構和美國人口遷徙的歷史等因素,美國的情況都甚於其他發達國家。在近的一個世紀中,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的學者們都在研究這一問題,而他們卻總是得到同一個結論:美國之所以有更多的貧困,是因為美國政府對此現狀毫無作為。市場的不平等,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是相似的,然而在國家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進行干預後,我們卻能發現貧困率呈現出顯著的分歧。換言之,我們知道如何去解決貧困,或者至少把它減低到歐洲的水平,但我們的決定是拒絕這樣做。在比較政治經濟學若干個世紀的傳統中,它已經發展出一繫列的理論試圖解釋這種情形,如美國社會的種族分裂、堅信市場經濟的文化、勞工組織的軟弱或工商業利益集團政治力量的強勢等。這些理論盡管各說其話,但它們都同意美國政治經濟體制以小化的政府干預為特征,其目的在於強調市場經濟的差異性,也就是說,美國是一個“自由主義的”(liberal)或“放任主義的”(laissez-faire)國家,不信任政府干預而熱衷於自由市場。

    引言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一個中心問題是,與其他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相比,為何美國的貧困人口如此之多。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來衡量貧困,即便我們控制了諸如不同的種族結構和美國人口遷徙的歷史等因素,美國的情況都甚於其他發達國家。在近的一個世紀中,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的學者們都在研究這一問題,而他們卻總是得到同一個結論:美國之所以有更多的貧困,是因為美國政府對此現狀毫無作為。市場的不平等,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是相似的,然而在國家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進行干預後,我們卻能發現貧困率呈現出顯著的分歧。換言之,我們知道如何去解決貧困,或者至少把它減低到歐洲的水平,但我們的決定是拒絕這樣做。在比較政治經濟學若干個世紀的傳統中,它已經發展出一繫列的理論試圖解釋這種情形,如美國社會的種族分裂、堅信市場經濟的文化、勞工組織的軟弱或工商業利益集團政治力量的強勢等。這些理論盡管各說其話,但它們都同意美國政治經濟體制以小化的政府干預為特征,其目的在於強調市場經濟的差異性,也就是說,美國是一個“自由主義的”(liberal)或“放任主義的”(laissez-faire)國家,不信任政府干預而熱衷於自由市場。


    然而,過去 20 年的歷史研究以及歷史導向的社會科學研究,卻已經完全排除了任何使人相信美國是一個小化干預主義國家的可能。例如,一項名為“美國的政治發展”的跨學科研究項目已經拆穿了威廉·諾瓦克(William Novak)所標榜的“美國‘弱’國家這一早已令人厭倦了的神話”(2008, 754)。但是,如果比較政治經濟學無視這一歷史導向性的學術話題,同樣可以確定的是,歷史文獻便無法解釋為何美國存在更多的貧困,以及為什麼資本主義在不同的國家看上去如此不同。如果美國政府“是”或“通常是”干預主義者,那麼各個國家間的相關差異就成為很難解釋的問題。


    本書旨在為比較政治經濟學建立一個新的起點。我的想法是,承認歷史學者所告誡我們的,但使用這些去回答比較政治經濟學文獻中業已提出的問題,即美國和歐洲之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什麼美國政府情願以諸如消費管制和征稅等幫助工人、消費者以及窮人的手段進行強干預,而非使用其他手段——如建設福利國家呢?


    在這本書中,我的觀點是,美國之所以有更大規模的貧困人口,原因在於美國政府的一繫列適得其反的激進干預政策。總之,美國政府的干預主義政策並不少,隻是采取了一個不同的形式,該形式在抵御貧困的領域中卻少有成功之例。為了解釋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何故采取這種獨特的形式,並準確解釋其效果為何適得其反,本書從比較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中發展出一個“需求側”理論(“demand-sidetheory),並將其聚焦於國家如何建構大眾消費模式。其論證始於對 19 世紀中葉到 20 世紀中葉這段歷史中美國和歐洲之間發展差異的觀察,彼時,前者處於爆炸性的經濟發展階段,而後者則陷入經濟困難。當美國的生產率與其市場規模導致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在全世界下降時,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對策則是祭出貿易保護主義,紛紛關閉其邊境以抵制美國的經濟侵略。而與此同時,美國也轉向貿易保護,但僅靠建立關稅壁壘無濟於事,因為問題在於美國農民本身的勞動生產率過高。結果是,美國發生了一場強有力的農業運動,旨在重整政治經濟關繫。盡管為了重整這一關繫,19 世紀的民粹主義者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這一新的經濟秩序形成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契機乃“大蕭條”,當時它被斷定為“生產過剩”的後果。“過剩之地”是休伊·朗(Huey Long)在 20 世紀 20 年代杜撰的一條短語,用以指稱一個難解的問題:一方面是一場不尋常的大豐收,而另一方面卻是價格突然大跌,致使農民無法償還他們的債務,前者的富裕如何變成了後者的災難?像許多人一樣,休伊·朗得出一個因果關繫鏈,大跌的價格導致農場喪失抵押品贖回權,進而導致銀行業的不穩定,後直抵“大蕭條”。這場“大蕭條”不是所擁有的財富太少而是太多的問題。“人們都在挨餓,”休伊·朗說,“然而,我們有更多的小麥、玉米、肉、牛奶、芝士、蜂蜜和卡車在田間地頭,多到所有的美國人來消費都有餘,多到他們想喫什麼就可以喫什麼……但莫名其妙的是,當人們缺衣少食之際,卻無法獲得這些東西,而其原因居然是我們的土地上有太多的東西。”(Long, 1930)像其他很多人一樣,他對此問題的解釋是財富被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中,他們阻止那些饑寒交迫的人們把生活需要轉換為市場需求,這一需求的目標就是那些在美國農場裡變質腐爛的過剩糧食。他贊許這一資本主義的根本轉型,因為“如果我們將手中巨大的財富充分地擴散,那麼在這一豐饒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將獲得生活保障,由此商業活動得以繁榮,同時讓被遺忘者站立起來,國家重獲希望。”(Long, 1930d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包括大多數社會科學家在內的許多觀察者,都在爭辯“不斷地擴散我們巨大的財富”明顯不是美國人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包括大多數社會科學家在內的許多觀察者,都在爭辯“不斷地擴散我們巨大的財富”明顯不是美國人的行事風格。但在一個世紀之前,這的確也是美國人干過的事,其理由正如休伊·朗給出的那樣。美國政府的確被回應所謂“豐饒問題”的努力所塑造,而彼時,一個政治上分裂的歐洲卻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不斷地擴散我們巨大的財富”本來就深深植根於美國的傳統中。


    在那些手握關鍵選票的農業界政客的鼓動下,終美國在信貸民主化和嚴格的商業管制中確立了一種累進稅制和農業管制模式。政府在這些對農業產生重要影響的領域所采取的干預模式,諸如其對商業的管制,正是寫作有關“干預主義明顯的美國”之話題的歷史學家所注意到的。然而,累進稅制和對消費信貸的依賴卻悄然瓦解了支持福利國家的政治主張——本書對這一復雜過程給予了追溯——而且這一特征也是比較政治經濟學學者們已經考察過的。


    承認農業國家主義勢力的存在,有助於我們理解美國當代的發展。由於戰後早期穩定的經濟增長讓位於 20 世紀 70 年代的石油價格衝擊,在美國,累進稅制導致了納稅人的激烈反對。與此同時,嚴格的管制更導致所有政治派別集體發出放松管制的呼聲。在放松管制的條件下,信貸的放松導致了擴散至世界各地的金融波動。但令人喫驚的是,在我們的比較政治經濟學中,有那麼多精致的理論,卻無一對近期以來攪亂我們經濟的金融危機做出解釋。本書追溯了政府對農業的干預如何導致了“按揭凱恩斯主義”(mortgage keynesianism)的出現,該主義刺激了美國經濟長達幾十年的增長,還導致了工業化國家分為依賴於社會凱恩斯主義的福利國家和依賴於以信貸為基礎的消費主義國家。我認為,發展公共福利國家有利於美國的經濟增長,但必須解除對按揭凱恩斯主義的依賴,如此可以降低對金融的需求,從而將政治努力和資源從金融部門重新定位到更穩健的增長源中。


    通過追溯美國自重建時代以來不斷發展的政府力量,出於干預主義和再分配企圖而對該力量的使用,這些對於公共福利國家發展所造成的後果,以及 20 世紀 80 年代對這一治理模式的強烈反對,本書論證了,那些有關資本主義之比較維度的主流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理論皆立基於一個錯誤的前提,即美國是一個自由主義的或放任主義的國家。因此這些理論無法解釋資本主義的某些方面,例如自“大蕭條”以來的金融危機。對資本主義社會如何影響其消費行為的關注——即“需求側”理論——也許能夠把資本主義尤其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許多尚不明晰的特征搞清楚。

    媒體評論
    普拉薩德為弱美國福利國家的成因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新解釋,並表明學術界、政界和新聞界認為美國比歐洲國家更自由、干預更少的傳統觀點,是錯誤的。
    ——理查德·拉克曼《國家與權力》《不由自主的資產階級》作者
    《過剩之地》對美國政治發展和比較政治經濟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普拉薩德認為信貸是美國福利國家以及強健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但以信貸為基礎的福利國家,其關鍵的腳手架就是顯著的管制制度,這一管制制度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一直都在搭建之中。而當管制和累進稅制被拆除時,信貸卻在繼續擴張,其結果就是不平等和經濟災難。由於未能理解稅制、信貸擴張和管制之間的重要相互影響,美國的政客們同時對民主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伊麗莎白·桑德斯康奈爾大學教授

    普拉薩德為弱美國福利國家的成因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新解釋,並表明學術界、政界和新聞界認為美國比歐洲國家更自由、干預更少的傳統觀點,是錯誤的。


    ——理查德·拉克曼《國家與權力》《不由自主的資產階級》作者

     


    《過剩之地》對美國政治發展和比較政治經濟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普拉薩德認為信貸是美國福利國家以及強健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但以信貸為基礎的福利國家,其關鍵的腳手架就是顯著的管制制度,這一管制制度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一直都在搭建之中。而當管制和累進稅制被拆除時,信貸卻在繼續擴張,其結果就是不平等和經濟災難。由於未能理解稅制、信貸擴張和管制之間的重要相互影響,美國的政客們同時對民主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伊麗莎白·桑德斯康奈爾大學教授

     


    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答案,解釋了為什麼美國的福利國家如此脆弱,以及為什麼如此多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普拉薩德通過使用縱向的歷史證據和橫向的跨國證據提出了一個簡潔的論點,即在管理收入分配方面,各國其實是在福利計劃和消費信貸之間做選擇。20世紀40年代,美國選擇了消費信貸,並從那時起一直信奉“按揭凱恩斯主義”,這種做法不僅對真正的窮人無益,而且還引發了經濟波動。《過剩之地》對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討論議題做出了驚人的,但*終也是令人信服的貢獻。


    ——弗蘭克·多賓哈佛大學教授
    在線試讀


    1959年,醫生們開始注意到某種奇怪疾病的一些早期病例。上千個幼兒四肢發育不良,且伴有其他嚴重的先天缺陷。這些可憐的孩子出生於德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幾十個國家。許多孩子出生時即因嚴重身體缺陷而死亡。另一些孩子則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生活的困苦,如心髒疾病和脊柱分裂。僅從1960年到1961年,該病例數量竟然在全球急劇增長。
    1961年,有兩位醫生查證到該問題來自一種名叫Contergan的鎮靜劑。這種藥開發於德國,並以各種其他藥名行銷全球。該藥被用於治療失眠癥和暈船癥。但它似乎並無副作用,而且不會因服用過量而中毒,它也因此變得非常流行,甚至被稱為“西德幼兒們的保姆”(Daemmrich, 2002: 139)。但隨著事件發酵,兒科醫生們開始懷疑,隨後便證明,孕期頭三個月攝入該藥與嬰兒先天缺陷之間存在極強的聯繫。1961年,該藥品從市場退出,終結論性的證據被披露,揭示出該藥品如何導致嬰兒的畸形(Daemmrich, 2002)。到那時為止,在這場“現代的藥物災難”中,該藥物已經傷害了超過一萬名兒童(Akhurst, 2010: 370)。
    在這場災難中,一場令人震驚且赫赫有名的抵抗行動也為眾人所知:該藥物在美國的名字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被弗朗西絲·凱爾茜(Frances Kelsey)成功排除出美國市場。凱爾茜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以下簡稱 FDA)的一名研究人員,她憑借預感和自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了該藥品的準入,直到真相大白。凱爾茜對此有著非常充分的準備。她已經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學藥物學研究生的實驗室工作(她的名聲被大眾承認,居然是建立在“弗朗西斯”是男子姓氏之上),即識別出一種具有毒性的非處方藥,該藥在1937年致死107人。這一實驗室工作促成了《1938年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案》的出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凱爾茜有關懷孕兔子的研究工作表明,藥物能 夠透過胎盤屏障,而且懷孕本身也能夠改變身體對某一藥物的反應。(Bren, 2001)
    沙利度胺的藥物申請是凱爾茜在 FDA 接手的首個案例。凱爾茜認為,制造商和銷售商的研究資料中所記載的對動物沒有副作用的研究其實是不相關的,因為該藥物也無法使那些實驗動物產生睡意,但在人身上卻會。簡單來講,其效果在人身上是不同的。因此她稱沙利度胺為“一種異常的藥品”(Mintz, 1962: A8)。因為該藥是用來緩解一些輕微癥狀的,於是她選擇等待這種藥物安全性的更出色的證據出現。

     


     


    1959年,醫生們開始注意到某種奇怪疾病的一些早期病例。上千個幼兒四肢發育不良,且伴有其他嚴重的先天缺陷。這些可憐的孩子出生於德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幾十個國家。許多孩子出生時即因嚴重身體缺陷而死亡。另一些孩子則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生活的困苦,如心髒疾病和脊柱分裂。僅從1960年到1961年,該病例數量竟然在全球急劇增長。


    1961年,有兩位醫生查證到該問題來自一種名叫Contergan的鎮靜劑。這種藥開發於德國,並以各種其他藥名行銷全球。該藥被用於治療失眠癥和暈船癥。但它似乎並無副作用,而且不會因服用過量而中毒,它也因此變得非常流行,甚至被稱為“西德幼兒們的保姆”(Daemmrich, 2002: 139)。但隨著事件發酵,兒科醫生們開始懷疑,隨後便證明,孕期頭三個月攝入該藥與嬰兒先天缺陷之間存在極強的聯繫。1961年,該藥品從市場退出,終結論性的證據被披露,揭示出該藥品如何導致嬰兒的畸形(Daemmrich, 2002)。到那時為止,在這場“現代的藥物災難”中,該藥物已經傷害了超過一萬名兒童(Akhurst, 2010: 370)。


    在這場災難中,一場令人震驚且赫赫有名的抵抗行動也為眾人所知:該藥物在美國的名字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被弗朗西絲·凱爾茜(Frances  Kelsey)成功排除出美國市場。凱爾茜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以下簡稱 FDA)的一名研究人員,她憑借預感和自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了該藥品的準入,直到真相大白。凱爾茜對此有著非常充分的準備。她已經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學藥物學研究生的實驗室工作(她的名聲被大眾承認,居然是建立在“弗朗西斯”是男子姓氏之上),即識別出一種具有毒性的非處方藥,該藥在1937年致死107人。這一實驗室工作促成了《1938年食品、藥品及化妝品法案》的出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凱爾茜有關懷孕兔子的研究工作表明,藥物能 夠透過胎盤屏障,而且懷孕本身也能夠改變身體對某一藥物的反應。(Bren, 2001


    沙利度胺的藥物申請是凱爾茜在 FDA 接手的首個案例。凱爾茜認為,制造商和銷售商的研究資料中所記載的對動物沒有副作用的研究其實是不相關的,因為該藥物也無法使那些實驗動物產生睡意,但在人身上卻會。簡單來講,其效果在人身上是不同的。因此她稱沙利度胺為“一種異常的藥品”(Mintz, 1962: A8)。因為該藥是用來緩解一些輕微癥狀的,於是她選擇等待這種藥物安全性的更出色的證據出現。


    盡管凱爾茜不著急,但該藥品在美國的經銷商理查森—梅裡爾(Richardson-Merrell)卻非常著急;該公司急於在聖誕節前讓藥品得到上市批準——因為聖誕節明顯是鎮定劑使用的旺季——並派出代表反復造訪和打電話給凱爾茜。時間一拖再拖,準確說是19個月。於是該公司向凱爾茜的上司投訴說她簡直不可理喻。但凱爾茜仍然不為所動。該公司仍然一次又一次地遞送申請,辯稱任何副作用都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凱爾茜也同樣一次又一次地退回他們的申請,理由是仍然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該藥是安全的(Bern, 2001)。很快,歐洲的醫生們彙總了他們的結論,而沙利度胺也已遠離美國市場。在美國,有20例疑似在孕期頭三個月服用沙利度胺而導致先天缺陷的案例被記錄在案。有的繫旅遊者從歐洲攜帶此藥品入境,也有的是來自早期該藥物的試用。但這之後如果凱爾茜沒那麼堅持,可能發生的更廣泛的悲劇就無法避免。


    研究這一段故事的歷史學家們高度強調了凱爾茜的作用。的確,凱爾茜抵御行業壓力的能力需要一種解釋,這種解釋不能簡化為社會環境的影響,而隻能依賴對人性的近距離觀察來探索。但是,在這個故事中的確存在著一個社會環境因素,即便說明存在著一個政策環境使得她的堅持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也不會有損凱爾茜的英雄主義形像。這個環境就是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拒絕注冊來自其他國家的藥品,而這所謂的“藥審時滯”也成為醫生和制藥產業抱怨和詬病的來源。這一強勢的藥品管制歷史將凱爾茜推到了擱置沙利度胺的位置。在彼時的英國,“任何藥品制造商都可以推銷他們的產品,不管其是否被適當地檢測,也不管其是否有危害性,也不著意去滿足任何個別身體使用藥品的效果或安全性”(英國議會議員 Kenneth Robinson, 引自 Ceccoli, 2002: 139)。德國則有藥師和醫師的自我管制歷史。政府能夠做的就是一旦藥品事故發生就被建議應當將這些藥品清出市場(Daemmrich, 2002: 140141)。在這些國家,沒有弗朗西絲·凱爾茜,因為它們沒有FDA


    對於沙利度胺悲劇之各種不同意見的反應,也體現出美國藥品管制強勢之傳統。盡管歐洲也曾更嚴厲地打擊,但隻有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報之以強硬的藥品立法,而且數量眾多。被廣泛報道的一項由醫師威廉·瓦德爾(William Wardell)於1973年完成的研究發現,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英國引進的藥品數量是美國的4倍。緊接著的一項研究是由約翰·霍普金斯臨床藥理學繫的主任路易·拉薩尼亞(Louis Lasagna)和瓦德爾於 1975 年完成的,他們發現在藥品準入上,與法國、英國和德國相比,美國滯後12 年。


    某種治療高血壓的特殊藥引進歐洲10年後纔在美國注冊,瓦德爾因此懷疑許多病人正是因藥審時滯而死亡的。1985年,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注冊一種藥品需要 30個月,而相比之下,在法國和英國隻需 6 個月;同時還有其他研究顯示,在英國有12%的藥品在引進市場後被發現不安全,相比之下,美國則隻有3%,這表明在美國的確存在一個更加嚴格的藥品審批程序(參見Wiktorowicz,2003:625; Ceccoli, 2004)。


    盡管有關藥審時滯的爭論催發了啟動放松管制的熱情,但藥品監管改革的問題並非一蹴而就。例如,一種被瓦德爾提出來作為例證的重要藥品——醋氨心安(Practolol)——其實沒有必要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但之後有例子顯示它的確存在嚴重的副作用,並終停止在歐洲市場銷售(Wright, 1975; Daemmrich and Kruchen,2000)。盡管這個案例媒體沒有過多宣傳,但這又一次證明 FDA 是對的,而其他國家則錯了。當分析師們在類似案例中竭力評價和權衡因匆忙審批而給歐洲帶來的苦難時,藥審時滯在其他案例中已經使美國人民避免了苦難,FDA的這種不確定性意識保證其審慎路徑一直貫穿於20世紀70年代。沙利度胺的故事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作為制藥產業掠奪的傳說;作為對科學技術自由發展之風險的警告;作為一個寓言而體現出評估復雜社會風險的困難;作為一條路徑讓我們學會如何在社會中定位科學。但與其有關的令人震驚的事實在於,在這個案例中,正是自由放任的美國——也即號稱憎恨政府干預,據說青睞市場的國家——卻成功地運用了國家行政力量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以免消費者受到制藥公司兜售危險藥品的侵害,盡管這些藥品在所有集權主義的歐洲國家中大受歡迎(Carpenter, 2010)。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所有的比較政治經濟學理論,以及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都堅持聲稱美國是一個自由的(liberal)國家,它具有小化政府干預的傳統[在此用“自由”(liberal)一詞,指的是古典意義上的權力有限的政府]。在社會學中,有些分析家認為,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不同,來源於不同的文化模式,而美國的政治文化“偏向於強化市場機制,從而保證經濟自由和有效增長,並且防止政府以各種其他方式胡亂管理經濟生活”(Dobbin, 1994: 24);而且美國還“聲稱自己與其他任何經濟體制相比,都更符合自由放任的理想,並牢牢立足於現代經濟學理論的主流”(Fourcade, 2009: 254)。另有觀點解釋說,由於美國勞工運動較弱,以及缺乏一個背靠勞工的政黨,因此無法通過有關“修正市場配置條件及其分配結果的政策”(Korpi, 2006: 173; Korpi, 1983)。在政治學領域,以比較政治經濟的主流傳統,即“資本主義多樣性”之路徑來看,美國被視為“自由的”政體,其中“放松管制通常是有效的改善經濟協調的途徑”(Hall and Soskice, 2001: 9),解決經濟協調的問題,會通過立基於市場的政策而非立基於國家的政策,而政府干預僅僅被用於強化而非破壞市場結果。具有同樣強大傳統的歷史制度主義者認為,美國的國家主義之所以無法發展,乃因為在政治結構上存在多重制衡(Steinmo, Thelen, Longstreth, 1992)。在經濟學中,兩位傑出的學者近已經對國家文化觀點作出了某種似曾相識的歪曲,他們認為美國的種族異質性導致其持續偏向於小政府干預,原因在於公民認為政府干預將有利於其他種族群體(Alesina and Glaser, 200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