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厭女》作者上野千鶴子重磅力作,直面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07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4790710
    作者:[日]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繼“一個人的老後”繫列,上野千鶴子再推全新重磅力作,全面展現日本養老、護理情況,詳細分析不同養老方式利弊;
    直面老齡化社會難題,擊退 “孤獨死”恐慌;
    獨居者老後隻能去養老院或者醫院嗎?安樂死、尊嚴死是一種正義嗎?患上認知障礙癥的老人能居家養老嗎?
    日文版上市一年,加印14次,發行24萬冊;
    毛丹青、淡豹 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不想在養老院、也不想在醫院,而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以自己的方式迎來後的時光——這恐怕是很多人對自己晚年的期許了。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別》中,上野千鶴子通過對醫療、看護、護理等情況的全面調研,分享自己為晚年生活所做的準備,帶給讀者“一個人在家帶著尊嚴離世可以實現”的信心。在老齡化社會日益臨近、獨居人口逐漸增多的當下,上野千鶴子的觀察和心得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有益借鋻。

    作者簡介

    上野千鶴子,日本著名社會學學者、女性主義學者。1948年生於日本富山縣,1977年獲京都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WAN理事長、立命館大學特聘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代表作有《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厭女》《近代家庭的形成與終結》《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等。

    目錄
    前言 I

    第 1 章“獨自一人”不可以嗎? 1
    “獨居者”的數量正在以驚人速度增加 3
    數據顯示:“晚年的時候,獨居者是幸福的” 7
    老兩口家庭的生活滿意度是的 12
    獨居者既不覺得寂寞也不覺得不安 18
    “稱心如意的老年生活”需要三個條件 23

    第 2 章對死亡的忌諱已經消失 29
    “大規模去世的社會”已經到來 31
    死亡的臨床情況已經發生改變 34
    從“在醫院去世”轉向“在家中去世” 39
    老人病情突變時應該撥打急救電話嗎? 43

    前言 I

    第 1 章“獨自一人”不可以嗎? 1
    “獨居者”的數量正在以驚人速度增加 3
    數據顯示:“晚年的時候,獨居者是幸福的” 7
    老兩口家庭的生活滿意度是的 12
    獨居者既不覺得寂寞也不覺得不安 18
    “稱心如意的老年生活”需要三個條件 23

    第 2 章對死亡的忌諱已經消失 29
    “大規模去世的社會”已經到來 31
    死亡的臨床情況已經發生改變 34
    從“在醫院去世”轉向“在家中去世” 39
    老人病情突變時應該撥打急救電話嗎? 43
    讓子女扛起他們力所能及的負擔 49

    第 3 章已經不需要養老機構了 53
    我不想去養老機構的原因 55
    服務型老年公寓好嗎? 59
    該把日本列島搞成“收容所列島”嗎? 64
    臨終關懷的成本:醫院>養老院>居家 67
    “在家獨自臨終”需要花多少錢? 73

    第 4 章“孤獨死”並不可怕 81
    如果你害怕自己“孤獨死”後纔被發現,那我想對
    你說…… 83
    “孤獨死”的定義是什麼? 87
    在守護與監視之間 92
    死的時候需要有見證人在場嗎? 97
    臨終見證情結 103
    我希望推廣“在家獨自臨終 ? 上野千鶴子” 107

    第 5 章患上認知障礙癥要怎麼辦? 111
    社會上充斥著容易引起恐慌的言論 113
    “新橙子計劃”是“毒橙子” 116
    你選擇被關起來,還是選擇喫藥? 119
    尋求“避難所”的家人 123
    獨居的認知障礙癥患者心情好的原因 125

    第 6 章:邁向一個患上認知障礙癥以後依然美好的社會 129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患上認知障礙癥 131
    患有認知障礙癥的獨居老人真的不能居家養老嗎? 133
    患上認知障礙癥是自作自受嗎? 138
    社區的作用是“排斥”還是“包容”? 143
    認知障礙癥患者是怎麼想怎麼感受的—當事人
    現身說法 149
    應該委托誰來做“成年人的監護人”? 153
    以“大家將來都會患上認知障礙癥”為前提 158

    第 7 章死亡可以自主決定嗎? 161
    “自主決定”停止透析事件 163
    生前預囑有必要嗎? 167
    關於安樂死的爭論 170
    “一個人如果沒有用,就不配活著嗎?” 174
    “人生會議”的陷阱 177
    你可以一直猶豫到後 182
    追求安樂死的社會,是臨終關懷醫療不發達的社會 186

    第 8 章護理保險危矣! 191
    獨居者可以居家臨終嗎? 193
    護理保險是一個“被虐待的孩子” 195
    走向“護理社會化” 197
    護理保險的預期效果 209
    護理保險的非預期效果 215
    不許護理保險開倒車! 224

    後記 233

    前言
    前?言

    我的《獨居者的晚年》(法研,2007 年;文春文庫,2011 年)成為暢銷書,至今已有十三年了。而我的“獨居者”繫列,在《男性獨居者的道路》(法研,2009 年;文春文庫,2012 年)和《獨居者的臨終》(朝日新聞出版,2015 年;朝日文庫,2019 年)之後,也完成了所謂的三部曲。既然已經在“臨終”完結了,正常來講就沒有後續了。
    但是,我又覺得自己還不會死,那麼接下去該怎麼辦呢,當時想到的是寫《獨居者死後》(笑~)。可說實話,我隻對生前事感興趣,對死後的世界毫無興趣,至於葬禮和墳墓等後事,我也一點都不關心。我已經在遺囑裡寫了,希望自己的葬禮悄悄進行、不發訃告,骨灰則撒入山海,而且已經指定好遺囑執行人。骨灰就撒在日本國內某處,並不是什麼很麻煩的地方。這麼點事情,還是有一二朋友可以拜托的,給他們添點這種小麻煩,應該也沒關繫吧。

    前?言

    我的《獨居者的晚年》(法研,2007 年;文春文庫,2011 年)成為暢銷書,至今已有十三年了。而我的“獨居者”繫列,在《男性獨居者的道路》(法研,2009 年;文春文庫,2012 年)和《獨居者的臨終》(朝日新聞出版,2015 年;朝日文庫,2019 年)之後,也完成了所謂的三部曲。既然已經在“臨終”完結了,正常來講就沒有後續了。
    但是,我又覺得自己還不會死,那麼接下去該怎麼辦呢,當時想到的是寫《獨居者死後》(笑~)。可說實話,我隻對生前事感興趣,對死後的世界毫無興趣,至於葬禮和墳墓等後事,我也一點都不關心。我已經在遺囑裡寫了,希望自己的葬禮悄悄進行、不發訃告,骨灰則撒入山海,而且已經指定好遺囑執行人。骨灰就撒在日本國內某處,並不是什麼很麻煩的地方。這麼點事情,還是有一二朋友可以拜托的,給他們添點這種小麻煩,應該也沒關繫吧。
    話雖如此,但真要到那一天,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畏友、社會學家春日木須代寫了一本書:《活到一百歲的覺悟:超長壽時代的生存法則》(光文社新書,2018 年)。根據該書,每 4 名男性至少有 1 人可能活到 90歲以上,每 4 名女性至少有 2 人可能活到 90 歲以上。現如今日本百歲以上的長壽者約有 8 萬人,看來你和我都有相當大的概率會長壽。
    寫《獨居者的晚年》的時候,我是 58 歲。後來,我步入了老年,現在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前期老年人,再過三年就是後期老年人了。雖然我前面說過我覺得自己還不會死,但就我見過的許多老人的例子來看,從現在開始到生命結束,等待我的將是春日木須代所說的需要人護理的“搖墜期”,先是搖搖晃晃站不穩的階段,然後是四肢乏力軟綿綿的階段,後是墜倒在地、臥床不起的階段。
    在寫完《獨居者的臨終》後,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官方認定的“需護理老人”。之所以那樣想,是因為我覺得成了“需護理老人”之後,我就能作為當事人現身說法了。但我不知道真到那一步,我是否還有足夠的心力來做這些。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輩樋口惠子,她近寫了一本書叫《老?~?啦!預備—砰!“搖墜期”也會光顧你的》(婦人之友社,2019年),書中介紹了她自己的“搖墜期”體驗。人人都成為當事人、人人都來分享自己“被護理的智慧”的時代已經近在眼前了。
    其實在我寫完《獨居者的臨終》之後,養老的一線情況也仍在時刻變化著。我撰寫此書,正是為了將那之後的變化納入視野,和大家一起思考下一階段的對策。
    如果大家能讀到後,我將感到十分榮幸。

    媒體評論

    我沒有家人,基本上是一個人生活。現年 72 歲。未來也會繼續走著人生的後一段路,被認定為需要看護的級別,然後一個人靜靜地死去。如果某天我的死亡被人發現,我不希望被人們認為是“孤獨死”。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動機。
    ——上野千鶴子

    這本書讓你了解日本人的生死觀,很日常很真實,同時,上野千鶴子對醫療、看護、“孤獨死”等方面的發現和洞見,也令人深思。
    ——毛丹青
    這是本相當激進的書。上野千鶴子給出了高度老齡化社會面對的問題,以及一種將“護理去家庭化”與“居家生活”相結合的暢想。
    ——淡 豹

    在線試讀
    第 1 章“獨自一人”不可以嗎?
    獨居者—別人眼中的“人生輸家”,從人口學來看肯定屬於少數派。因此,我完全沒想到我為少數派所寫的書,會被多數派的已婚女性閱讀,並成為暢銷書。之後,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獨居者的數量就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了。
    2000 年,護理保險剛實施的時候,有 49.1% 的老人和他們的子女住在一起,但在此後大約 20 年間,這一比例下降到了 30.9%。(內閣府,2017 年)2007 年我出版《獨居者的晚年》的時候,獨居的老人所占的比例為 15.7%,
    但到了 2019 年,這個比例已經激增到 27%。而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的比例是 33%,加上獨居的老人,比例就超過一半了。考慮到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將來可能因為一方去世或者離婚而變成獨居老人,那麼,在不遠的將來,獨居老人的比例應該會超過一半吧!
    雖然這種趨勢我早就預料到了,但其變化速度之快還是超過了我的預期。一個主要的變化是,當夫妻雙方有一方去世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一個人住,而不會跟子女合戶居住。有個孩子害怕被人指責他讓媽媽一個人住,就詢問他媽媽:“媽媽,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住?”這種詢問,我在《獨居者的晚年》一書中將它稱作“惡魔的耳語”。現如今,會說出這種“惡魔的耳語”的孩子已經沒有了,而且接受這種邀請的父母也變少了。父母和孩子分戶居住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父母和孩子已經達成共識:分戶居住能讓父母幸福,子女也幸福。而我認為,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老人獨居的偏見已經消失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獨居生活並沒有那麼糟糕,真的試一下獨居生活的話,甚至會覺得竟然挺不錯的。
    其實,那些獨居經驗豐富的老人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了,隻不過在這個“家庭萬歲”的社會裡,他們不敢大聲說出來而已。不僅如此,當已婚女性因喪偶或離婚陸續回到一個人生活的狀態時,也會發現一個人其實也挺不錯。對於那些變回“單身貴族”的朋友,不管是因為喪偶還是離婚,我都會對他們說“歡迎回歸!”。因為和別人組成家庭隻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一旦過了該階段,大家都一樣,都會變成獨居者。或早或晚,每個人都要回到獨自一人的狀態。

    第 1 章“獨自一人”不可以嗎?


    “獨居者”的數量正在以驚人速度增加


    一個老人隻不過是獨居而已,便有些人說三道四:“他好可憐啊!”“他一定很孤獨吧!”而我寫作《獨居者的晚年》的動機,正是想對那些人說:“不用你們多管閑事!”
    獨居者—別人眼中的“人生輸家”,從人口學來看肯定屬於少數派。因此,我完全沒想到我為少數派所寫的書,會被多數派的已婚女性閱讀,並成為暢銷書。之後,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獨居者的數量就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了。
    2000 年,護理保險剛實施的時候,有 49.1% 的老人和他們的子女住在一起,但在此後大約 20 年間,這一比例下降到了 30.9%。(內閣府,2017 年)2007 年我出版《獨居者的晚年》的時候,獨居的老人所占的比例為 15.7%,
    但到了 2019 年,這個比例已經激增到 27%。而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的比例是 33%,加上獨居的老人,比例就超過一半了。考慮到住在一起的老年夫妻將來可能因為一方去世或者離婚而變成獨居老人,那麼,在不遠的將來,獨居老人的比例應該會超過一半吧!
    雖然這種趨勢我早就預料到了,但其變化速度之快還是超過了我的預期。一個主要的變化是,當夫妻雙方有一方去世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一個人住,而不會跟子女合戶居住。有個孩子害怕被人指責他讓媽媽一個人住,就詢問他媽媽:“媽媽,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住?”這種詢問,我在《獨居者的晚年》一書中將它稱作“惡魔的耳語”。現如今,會說出這種“惡魔的耳語”的孩子已經沒有了,而且接受這種邀請的父母也變少了。父母和孩子分戶居住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父母和孩子已經達成共識:分戶居住能讓父母幸福,子女也幸福。而我認為,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老人獨居的偏見已經消失了。因為我們已經知道,獨居生活並沒有那麼糟糕,真的試一下獨居生活的話,甚至會覺得竟然挺不錯的。
    其實,那些獨居經驗豐富的老人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了,隻不過在這個“家庭萬歲”的社會裡,他們不敢大聲說出來而已。不僅如此,當已婚女性因喪偶或離婚陸續回到一個人生活的狀態時,也會發現一個人其實也挺不錯。對於那些變回“單身貴族”的朋友,不管是因為喪偶還是離婚,我都會對他們說“歡迎回歸!”。因為和別人組成家庭隻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一旦過了該階段,大家都一樣,都會變成獨居者。或早或晚,每個人都要回到獨自一人的狀態。
    盡管如此,這個社會上還是充斥著這樣那樣的書,警告我們不要獨自一人生活,仿佛那是某種必須根除的邪惡。籐森克彥的《單身激增社會的衝擊》(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0 年)一書的腰封上寫著“帶你走近‘沒有人情味的社會’的真實景像”,以及“‘孤獨死’早已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這種令人驚恐的、近似威脅的話語。山口道弘的《“沒有人情味”的護理》(現代書館,2012 年)一書,書名直截了當,副書名“單身老齡社會的衰老、孤立、貧困”更給人一種三者會相伴而來的感覺。山口之後還寫了《記錄:當獨居者需要護理時》(現代書館,2019年)一書,副標題直接發問:“獨自一人居家養老真的沒問題嗎?!”這種問法會給人一種印像,那就是獨居者老後要麼去機構,要麼去醫院。而這本書的腰封上則是三連問:“我獨自一人,不行嗎?我沒有親人,不行嗎?我一個人也想居家臨終,不行嗎?”雖然用的是反問語氣,但這也恰恰說明,長久以來,孤獨一直被視為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對於這種三連問,我的主張是:“當然可以!完全沒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這種主張被籐森接受了,他的下一本書《單身激增社會的希望》(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7 年),標題不再是“衝擊”,而變成了“希望”,在書的後記裡,他也提到了“‘獨居者的晚年’研討會”。目前,單身戶的增加已經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既然如此,比起哀嘆和警告,積極地去思考應對之策纔是要緊事。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過去一說到“單身老人”,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一幅“好可憐!”“好慘啊!”的景像,但現在,大家已經用“獨居者”來稱呼單身老人,而且也可以自豪地說自己是“獨居者”。能有這樣的變化,我覺得功勞簿上應該有我的名字!嘻嘻……


    數據顯示:“晚年的時候,獨居者是幸福的”


    我邂逅了一本可以證明如上觀點的書 —辻川覺志《晚年一個人生活是幸福的》(水曜社,2014 年)。看到這本書時我已經寫完《獨居者的臨終》(2015 年)了,當時我就覺得:“糟了,好後悔啊!我應該早一點看到的!”可惜為時已晚。
    不過,如果我在自己的書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的話,應該會讓人覺得我是硬著頭皮寫出來的。因為我在自己的書中能夠斷言的,充其量也就是“晚年一個人生活並不是一種不幸”這一類的觀點。但是,辻川醫生在他的書中用數據說話,論證了“一個人生活幸福”,讓人無法反駁。辻川醫生在大阪開了一家耳鼻喉科診所。2013 年,他向居住在大阪門真市的 60 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了將近 500 份問卷調查,收到了 460 份回復。調查結果顯示,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高於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
    雖然社會上有所謂的“幸福度”調查,但其實“幸福”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通過詢問“你幸福嗎?”所獲得的回答,比較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便有了一個替代性的指標——“生活滿意度”。辻川醫生采用的也是這一指標。和他一樣,為方便起見,我將用“生活滿意度”代替“幸福度”。
    眾所周知,在大規模的調查當中,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是低於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的。那是因為獨居老人的貧困率往往更高,而且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但是,辻川醫生的調查對像是住在大城市近郊的中產老人。耳鼻喉科的就診者一般是老人和小孩,而到辻川診所就診的是那種能自行前來的相對健康的老人。據說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子女,但選擇自己一個人居住。應該說,這樣的一些案例(數據)十分難得,因為它們很容易被大規模的調查數據遮蔽。
    政府所做的調查統計,采用的是“二選一”的統計方法,即默認老人要麼是獨居,要麼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然後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但是,辻川醫生采用了一種獨特的統計法。他把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情況進一步細分為以下幾種:和一人同住、和兩人同住、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然後再對它們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和一人同住,也就是二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是的。而當和兩人同住,也就是三人戶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有所上升。當和三四人(及以上)同住,也就是多代同堂的情況下,老人的生活滿意度繼續上升,但是也隻達到和一人獨居差不多的水平。
    所謂“二人戶”,指的是老兩口自己住的家庭,或者單親父母與一個子女住在一起的家庭。老兩口自己住的時間,又被稱作“空巢”期,這是一個充滿危機的階段,子女已經長大,夫妻二人喪失了目標,每天隻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俗話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思維衝突激烈的老兩口,其生活滿意度之低是不難想像的。這種情況,老兩口之間如果有一個緩衝地帶的話,應該會好很多。比如,他們有的是和子女住在一起,而有的是養隻寵物,通過寵物來交談。因此,不難理解,當家庭成員在一人獨居基礎上增加兩個人,也就是成為三人戶的時候,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會略有上升。
    當住在一起的家人增加三個人,變成多代同堂的時候,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可以和一人獨居的水平相媲美。政府推薦的就是三代同堂,甚至考慮過想要給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資金補助,供他們建房子用。當然,我絲毫不認為提出這種政策的政治家本身就是三代同堂。顯而易見的是,天皇一家不會三代人住在一起。 那麼,為什麼多代同堂的生活滿意度會這麼高呢?這可能是人們的觀念使然,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日本的老人,還是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晚年纔幸福”。不過,辻川醫生的結論是,獨居老人的滿意度可以和三代同堂的老人的滿意度匹敵。
    辻川醫生的調查結果還發現了更為有趣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體力會逐漸下降,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即使健康狀況開始惡化,獨居老人的生活滿意度也不太會降低”。其實,別人雖然關心你會不會疼,有什麼痛苦,但這終歸是隔靴搔癢,無法真正體會你的疼痛,所以,你就算說出來也沒什麼用。從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獨居的老人應該早就看透,也做好了思想準備,知道反正有什麼病痛也隻能自己承受,沒什麼好對人言說的。即便是獨居老人,也有些人曾結婚生子,隻不過子女不在身邊。根據辻川醫生的調查,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和沒有孩子的獨居老人,在生活滿意度上完全沒有差別。啊!謝天謝地!要知道,在日本社會,我們總是被嚇唬說,如果不生小孩的話,晚年會有多麼多麼淒慘!但現在,老人和子女分戶居住早已司空見慣,而且很多老人到後面反而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所以,對於“有沒有子女,生活滿意度都不會變化”這一結果,我是能夠理解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